Posts Tagged ‘美国’

中国不仅仅比美国贵

Friday, December 17th, 2010

欲比较中美物价,单单跑几次超市找几种商品的价格进行简单对比是远远不够的。中美两国有不同的政治经济体制,不同的收入与消费水平,市场经济的发展规模也迥异,必须结合两国的政治、经济、社会、金融等背景,进行深入的分析。

美国的整体消费水平跟中国相比显得更加合理。美国劳工部公布的美国家庭的平均消费状况的数据表明,美国家庭最大宗的支出是房屋居家,占34.1%,其次是买车交通,占17.6%,吃饭占12.4%,保险年金10.8%,医疗占5.7%,娱乐5.4%,而教育只占1.9%,只是每年置装费的一半花费。

美国家庭每年花在吃上的费用平均为6,133美元,其中在家吃与下馆子的比例大约为2:1。食品消费占全部消费的百分比又称为恩格尔系数。根据统计,发达国家的恩格尔系数基本在6%~15%之间,如美国的恩格尔系数为6.9%,日本为14.4%,德国为12.2%。而发展中国家的恩格尔系数基本为35%以上。

2006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3%,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5.8%。换句话说,可以理解为,中国家庭1/3的支出全都用来糊口。

我们还必须看到,除了食品开支,房屋的支出是中国城镇家庭消费中的最大项。新浪著名微博博主 @北京厨子通过网上数据做了一个简单的调查。

cn-us-house-price-1

一处是位于杭州市浙江大学对面的精装修公寓,面积89平方,售价350万人民币。另一处是美国波士顿哈佛大学对面的一处精装修房产,面积为99平方,售价折合人民币275万元。而这两处房产无论从环境、装修、舒适度上,都有云泥之别。更何况,在中国房产只有70年产权,而在美国理论上可以拥有无限期产权。

美国的医疗制度虽然饱受诟病,但是与中国比较起来,已经相当完善。教育经费的开支,美国家庭比中国要少得多。

再从收入结构来看,中国人总收入占GDP的比例为23%,而美国人总收入占其GDP总量的69%,美国是真正的藏富于民。杭州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根据杭州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杭州调查队提供的数据显示,2009年,杭州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2.6万元。根据美国统计局2009年的数据,杭州的友好城市美国波士顿所在的马萨诸塞州,平均收入中值大约为40.2万人民币,是杭州人均收入的15倍,换言之,杭州人的收入只相当于波士顿人的7%。

考虑到食品的安全程度,消费者权益的保障,在美国做一个消费者体验大大优于中国的消费者。

Loading

中国有多贵?

Friday, December 17th, 2010

最近一段时期以来,一直有一种说法:中国物价比美国都贵。为了验证这种说法,我与在美国的好朋友纳纳一起,决定联手做一次实地调查。

我们选了杭州和波士顿两个城市进行比较。杭州和波士顿是友好城市,两个城市都处于各自国家经济最繁荣的地区。杭州所处的浙江省和波士顿所处的马萨诸塞州,都是各自国家消费水平最高的地方之一,相应地,其人均收入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收据收集方法:纳纳先在波士顿的一家超市,购买一些食品,然后根据小票把价格整理出来。我再到杭州一家大型超市,去调查相应商品的价格。

为了便于比较和计算,物价单位全都换算成:人民币元/500克,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俺着1:6.7计算。

了解调查和统计方法的人都知道,这种调查方法存在明显纰漏,因为没有经过抽样,其结果带有一定的偏差。尽管如此,调查结果也能说明一些问题,说触目惊心也不为过。

下图是初步调查结果(感谢 @北京厨子 友情制图)。

cn-us-price-3

从这张中美物价比较图中可以看出,波士顿和杭州的物价各有高低,杭州蔬菜较为便宜,但在肉蛋奶的价格杭州已全面领先。

即使在蔬菜水果方面,杭州也未必真的便宜。由于豆腐、小青菜、韭菜等是中国人喜欢吃的食品,在美国需求量本身比较低,所以价格才超过中国。

单从本次调查数据来看,杭州食品价格水平已经接近并超过波士顿,尤其是肉蛋奶的价格,已经赶英超美了。

这还没考虑房价。根据北京厨子从网上搜集的个案数据,杭州的房价也超过了波士顿。

cn-us-house-price-1

以上只是简单的数据对比,不属于统计学意义上的调查,进一步的调查需要随机取样,并且把两地的收入水平、消费结构放在一起综合考虑,这些有待专业认识来解决。这个调查结果只是一个DEMO版,它提醒大家,中国的物价的真实水平可能比大家想象中的还要高。

Loading

维基解密新进展

Tuesday, November 30th, 2010

维基解密持续通过世界几大媒体(卫报,纽约时报,镜报,世界报等)向外公布美国外交使馆的机密电文。白宫发表了强硬的声明,为自己辩解的同时,也表示要对泄密者进行严惩。

更多信息被披露出来,以下是法新社的一篇报道:

美国得到消息,中国向吉尔吉斯斯坦开出条件,如果能关闭美国在吉国的玛纳斯空军基地,北京将援助30亿美元。美国大使塔蒂亚娜·葛佛艾勒(Tatiana Gfoeller)向中国驻吉尔吉斯斯坦大使张延年质询。张张延年嘲笑这种交易,但也没有直接否认这场交易的存在。张延年说:“每个中国人都要为此支付3美元,如果我国的人民知道了,搞不好会有一场革命。”最终,美国在花费了大量补偿金后,延长了对空军基地的控制期限。

伊朗回帖了。尽管维基解密公布了美国联合世界很多国家孤立伊朗的文件,甚至包含包括海湾阿拉伯国家鼓动美国对伊朗动武的文件,伊朗认为维基解密是“美国宣传”和心理战,内贾德称维基解密文件不影响伊朗与其他国家的关系。

以前看外交史、外交官回忆录,两国之间传递意思,都是很暧昧,很含蓄地,还用乒乓球、交响乐做做道具,看了维基解密,才知道这些都是做给老百姓看的。外交界谈起交易来,其实更加直截了当,毫无遮拦。

维基解密这次公布的材料,为大家提供了最原始最赤裸裸的外交活教材。让人们认清了国际关系的本质,撕开了外交温情脉脉的面纱,有助于消除人们对国际政治幼稚且不切实际的幻想,真是功莫大焉。

Loading

今天是个震撼世界的日子

Monday, November 29th, 2010

今天是2010年11月29日星期一,一个不容错过的大日子。

今天,Wikileaks网站开始公开美国国务院及全球各使馆的25万件”机密文件”。其中涉及美国在台协会3456件,美国北京使馆3297件。本次解密内容之多,范围之广,令人瞠目结舌。(详情请看这张图示)美英均对文件的公开予以了谴责,而全世界媒体人都在翘首期盼!

英国卫报解释了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机密文件被泄密,美国大使馆的文件都用军方专属网络传送,但接触到这一系统的人有300万,所以不能做到保密。

今天也是美国外交遭受重创的一天,《纽约时报》,英国《卫报》,德国《镜报》、法国《世界报》、西班牙《国家报》都顶住了压力,建了专题,随时放送维基解密的消息。

现在放送出的消息,已经够惊人的了。包括:

美国用间谍手段刺探联合国:希拉里要求美国外交官搜集联合国秘书长及常任理事国代表情报。

沙特阿拉伯国王阿卜杜拉经常性地要求美国攻击伊朗消除核设施。

俄罗斯政府与有组织犯罪之间的紧密联系。

英国皇室一名成员行为不端。

谷歌公司内部电脑网络被侵入内幕……Yahoo Link

美国使馆在来往文件中经常批评各国首脑。比如,说普京是一条领头狗,内贾德是希特勒,卡尔扎伊受精神幻觉驱使,默克尔逃避风险、缺少创意。

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的私生活细节,有一个美貌悦目的乌克兰金发护士相伴。

阿富汗政府涉嫌腐败,其副总统访问沙特阿拉伯时,曾被查出携带有5200万美元现金。

美国就关塔那摩监狱囚犯遣散问题与多国讨价还价。美国提议斯洛文尼亚接收一名囚犯,条件是奥巴马访问该国。美国给予岛国“基里巴斯”金钱奖励,鼓励该国接收关塔那摩的中国籍囚犯。

美国韩国多次讨论朝鲜被统一之后的形势。韩国对美国说,朝鲜半岛统一后,可以通过经济上给甜头来安抚中国,换取中国对美韩结盟的理解。

Update:

美国政府认为金正日患有癫痫。伊朗从朝鲜购得一批可武装核弹头的导弹。

某国为了能够从沙特稳定地进口石油,同意对伊朗施加压力。我越来越相信,维基解密是美国人自己故意泻露出来的,为的是破坏世界各国政府之间表面上友好和睦的关系。

到目前为止,受影响最大的无疑是沙特政府,解密电文显示,阿卜杜拉国王经常性地建议美国对伊朗进行打击。在国际上,把对伊朗施压当成保障石油供应的条件。毫无疑问,冲在反伊朗阵营的最前列。这下肯定跟伊朗结下了梁子。

维基解密wikileaks跟维基百科wikipedia没有任何关系。但是有很多人,包括很多媒体都把维基解密误当成维基百科的姊妹计划,甚至以为就是维基百科。维基媒体基金会甚至收到了恐吓信。

更多最新的内容,请看:

维基解密官方网站:http://cablegate.wikileaks.org/

维基解密FAQ

纽约时报维基解密专题

卫报维基解密专题

《卫报》制作的部分维基解密文件地图

联合早报:维基解密新文件涉及中国黑客与外交

阅后感:

1、读维基解密一大感受就是,美国外交官太八卦了。看他们记录卡扎菲、贝鲁斯科尼私生活的认真劲,简直是一群职业帕帕垃圾。

2、看了维基解密文件,我略有一点欣慰的是中国已成为一个金元外交的大国,知道用钱来买通中亚国家不要建美军基地。

3、维基解密wikileaks再一次告诉我们一个朴素得不能再朴素的真理:强盗世界无公理。尤其当一个强盗真诚地认为“侵略你是为了你好”的时候,它才是一个货真价实的强盗。

4、和菜头同学说得好:“维基解密撕下了国与国之间脉脉温情的面纱,揭示了邦交和礼仪之下的人性幽暗。它给了大众一堆世界本原的碎片,让他们可以自行拼接一幅自己心目中的真相世界地图。然而,真实是最难以让人消受的,这同样也是人性。”

5、维基解密事件中各政府的表现,让我想起这样一个笑话:一个人得了痔疮,去医院看病,医生一检查,吓了一跳:“你怎么这里也长牙齿?”病人:“您不知道有一种情况叫打掉牙齿和血吞吗?”

6、我发现,我不是左派,不是右派,也不是中派,而是个无政府主义者,看到WIKILEAKS这种事,就高兴得像过年一样!

Loading

第一乐章:理所应当的回忆

Friday, September 4th, 2009

原载《广州日报》

每一个大国都有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美国也不例外。发生于1861-1865年期间的南北战争,使62万人战死疆场,在美国人的集体记忆中留下了一道深深的伤疤。到目前为止,关于这场战争的图书已经出版了65000多本,人们之所以对这段历史没齿难忘,那是因为“人们对所受的苦难做出了理所应当的回忆。”(历史学家修昔底德语)。南北战争最终以北方军队的获胜而告终,它名义上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解决困扰已久的土地问题,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道路。然而,蓄奴制和种族歧视的毒瘤并没有铲除干净。

2009年4月份,普利策奖把非虚构类图书奖授予了道格拉斯-布莱克曼的《奴隶制的另一个名字:美国黑人从内战到二战的二次奴役》(Slavery by Another Name: The Re-Enslavement of Black Americans from the Civil War to World War
II)。这本书像一把镊子揭开了美国表面上结痂的伤疤,流出脓血–内战结束到二战之前,黑人被奴役的状况并没有很大改善!

本书的第一章带我们回到1908年3月的一天,22岁的黑人考顿汉姆因为“游荡”被警官逮捕。这是阿拉巴马等南部州专门针对黑人而设的一个罪名,如果一个人在接受警察盘问时,无法证明自己有工作,就有可能被带走,当然白人是不会被盘问的。在被关了三天之后,考顿汉姆迅速被判处30天苦役。由于无法支付因这次官司而“逮捕费”、“开庭费”、“证人费”,他要追加服一年的苦役。接下来,考顿汉姆被警察局卖给了美国钢铁公司服刑,作为回报,钢铁公司要给这个县每月支付12美元,名义上是替考顿汉姆交罚款。几个小时后,这个黑人被送进了矿井,开始了夜以继日的苦力生涯,他每天要挖8吨煤,完不成任务就遭鞭打。

如果美国也有爱国愤青,肯定会大骂作者是别有用心的“美奸”、卖国贼,蓄意往美利坚合众国脸上抹黑。但任何有理性的人都不否认这个事实。美国内战南方虽然在军事上失败了,但所倡导的通过奴役黑人而使用廉价劳动力的生产方式并没有废止。美国统一之后,联邦政府为了扩大战略物资棉花的收成(那时候棉花的战略意义跟现在的石油类似),也在默许继续奴役黑人。根据莫须有的罪名,黑人被无端逮捕,并被课以巨额罚款,由于无力支付这些债务,囚犯被当作苦力卖给当地煤矿、砖厂、采石场、木材场和种植园。政府官员还将监禁的黑人卖给企业和作坊,而这些使用廉价劳动力的血汗工厂包括美国钢铁等巨头。大量获得了“自由”的黑人被多次变相贩卖,遭受劳役、殴打和精神折磨。

本书的作者布莱克曼是《华尔街日报》的资深调查记者,他根据大量的一手资料和个人采访写成了这本著作,旨在记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发表后黑人后代继续在种族奴役的阴影下前行的历史。看完了这本书,才能理解马丁-路德-金为什么要在他著名的《我有一个梦》的演讲中说:黑人拿着林肯签发的支票来兑钱,但得到的答复是正义的银行已破产。

根据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建立的传统,历史是两件事:第一,历史已发生事件的记录;第二,历史要解释事件发生的原因。没有一个历史学家是一张白纸、不带观点。每个人对历史事件都有自己的解读。布莱克曼在美国历史中读到了黑暗与歧视,虽然基于他个人的历史观,也是为对黑人所经历的苦难而做出的”理所应当的回忆“。

在《奴隶制的另一个名字》的开头,作者诚恳道歉。“在这本书里有一些令人不快的种族标签。为了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我决定不对这些语言进行消毒。由此造成的伤害和不快,请予以见谅。”

这本书不知道国内有没有出版社引进,我认为它对于中国意义重大。不仅仅是因为中国还有“黑窑工”,而且因为中国仍然不乏种族歧视。中美混血女孩娄婧,仅仅因为生父是个黑人,被电视台曝光后,在网上遭到了谩骂与攻击。一个叫“dunkez”的网民说:“她妈也不容易,本来以为搞上黑人就能出国了。结果除了多了一个小黑鬼看来真没沾便宜啊。不过他妈已经可以出去炫耀,看我生了个外国种啊!”我之所以全文引用这段原话是为了让大家看清种族歧视的恶意与刻毒,请允许我和作者一样,对由此造成的不快,向你道歉。

Loading

专买店:与米国有关

Wednesday, November 12th, 2008

关于美国,我知道什么呢?即便是要做一夜美国人的精英人士,即便是把儿女外汇都运到大洋彼岸的“裸官”,对美国的了解也不见得比我们村的傻二哥更多。傻二哥第一次进县城饭馆的包间里吃饭,进门就喊:“这是美国吗?”

为了更好的了解奥巴马,我需要更好的理解美国,这样才能消除极端,破除迷信。今天我到了杭州的学林书店,在国别史的专架上,搜罗了一批关于美国的书。我选书的标准是:只看外国作者,不看极端论调,我讨厌的人推荐的书一概不要,随便翻一页读不下去的也不要。

据此,一些书被我剔除。例如,有一本写给中学生的美国简史,虽然通俗晓畅,图文精美,但我一看布什夫妇推荐、朱学勤作序,顿时倒了胃口。还有一本控诉美国多么多么不好的书,语言极端,走的是柏杨的路子,也不要。最终选了十本书。(书单请看我在豆瓣网的豆列。)

我选的书,有历史书,有哲学,有政治,有学术论著,也有通俗读物。比如,《美国时间》是一本励志类的日历体的书,每天都讲一个关于美国梦的小故事。我看看今天讲的啥:

11月12日的小故事,讲的是约翰-迪尔。1830年代,他到了美国西部,看到那里的农民耕地,耕一会就停下来刮掉犁上粘土。原来,这些犁是针对东部的松土制造的,犁西部的土地不合适。他就发明了不粘土的犁,生意越做越大,最后开了工厂。他的名言是:“如果我生产的一只犁,不能体现我身上的最佳品质,那么我绝不会在上面打上我的名字。”

这样的小故事不说明什么,我舅舅做木匠的时候,也是这么干的。我记得他做一个凳子的时候,总是拆了又装,直到完美无暇。

如果美国是一种抽象的文化,那美国不在别处,就在我们呼吸的空气中。

我看美国要完啊!我爱美国,我怕它完。(老舍对此句独有贡献!)

Loading

隔冰观火之希拉里

Thursday, January 10th, 2008

国内的专栏文章除了连岳的“爱问”之外,似乎都太严肃了。所以,我准备讲一个文雅的黄段子开场。

一对济南老夫妇,隔壁住着一对小夫妻。先普及一下济南方言,么,“什么”的意思?夜里,墙那边难免传来男欢女爱之声,老翁不禁长叹一声。老妪说:“愁得么,忧得么?人家有么咱有么!”老翁说:“人家是么,咱是么,人家干么咱干么?”听不明白的,请往下读。

美国各大报刊的专栏,最近的话题肯定是大选。大选对咱们来说,天寒地冻,隔岸观火,既幸灾乐祸,又得瑟哆嗦。

今年民主党的呼声很高,因为人心思变。Change又成了政客们嘴上的时髦词。我记得1992年大选的时候,克林顿挂在嘴边的就是这个词,看来夫唱妇随确是永恒的真理。莫非?老克也有琏二爷的爱好,为凤姐办一件事就要求床笫上换个花样做回报,因此,夫妻二人才天天说change,change。

华盛顿邮报的一篇评论是这么开头的:

Change!Change! Change!Change!
How?How?How?How?

不过要说口号有一定作用的,至少可以心理暗示。希拉里同学在新罕布什尔州,出人意料地击败了同门兄弟、呼声很高的奥巴马(Obama),以3个百分点胜出。这与此前的民调结果大相了17%23%的径庭(感谢网友Alice指正),就在大选前一天,奥巴马领先希拉里20个帕仙–东南亚人民对本文亦有贡献。

Why?Why?Why?Why?

“请教专家,他会告诉你!”此刻,我多么怀念全国牙防组啊,可惜,在这样重大的问题上,这个中国最有作为的非洲政府组织失声了。于是,我们只能聆听民间的说法。安替同学给我们做出了解答。他认为:希拉里的眼泪征服了花岗岩州。安替同学没去莫斯科留过学,他依然相信眼泪。可是一些到过越南的老美,可能不这么认为。谁记得这句那句ZIPPO之歌:“不要跟我提越南,因为我TMD到过那儿。”扯远了。

《纽约时报》的专栏作家认为《他们被误导了(They Were Misinformed)》。文中引用斯坦福教授Jon Krosnick的分析。

选举研究表明,同为热门候选人,名字排序很重要。排名最靠前的比最靠后的要高3%个百分点。当然这条研究结论跟我们没关系,所以以姓氏笔画排序依然很重要。

往年美国的选举办法是,每个选区用不同的姓氏排序,保证大家机会均等。但这次做了改革。从26个字母表里随机抽取一个字母,以它为开始,向后排序。

大家猜抽到的字母是什么?A,这位观众的答案已经很接近了!再猜猜。是,Z。这跟从A排起也没区别,因为没有候选人的姓氏以Z打头。

如此,则候选人Joe Biden(姓氏是B打头,下同)排第一,Hillary Clinton也排在很靠前。

而可怜的Obama同学,只能排在21个候选人名单中非常非常靠后的位置。等选民看到他O的时候,天都快黑了,还要抓紧回家抢购橄榄油呢,听说家乐福又打折了。

“因此,我打赌,恰恰因为希拉里打头,奥巴马靠后,才产生了3%的选票差。”斯坦福教授信心爆棚地说。换了中国教授,不会这么肯定。中国教授只打人,不打赌。

像所有专栏文章一样,结尾应该有一个含蓄隽永、发人深省的小尾巴。这篇也不例外–

Barack Obama应该多么郁闷,当初怎么没有嫁给Bin Zhang啊!对不起,编辑刚刚告诉我,Obama是男的,而且是非洲裔。我这么写,犯了双重歧视。

可我多么真诚希望奥巴马同学能够当选,这样出于惺惺相惜,陈晓卿同学的纪录片续集《森林新歌》、以及前传《森林不老歌》就可以融到新的投资了。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