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Tagged ‘物价’

海淘记

Saturday, January 21st, 2012

【特别声明】以下教程只是为了演示如何海淘,目前来看,QQ-EX严重不推荐,我最近三批货物滞留了1个月还没运到。请大家选择其他转运公司。

海淘,就是从海外网站直接购物,然后通过转运公司运到国内,绕开代购中间商的淘货方式。海淘有两个关键环节,一个是B2C电子商务网站,一个是转运公司。

电商网站不难找,Amazon就是最大的一家,从摇篮到坟墓,从图书到衣服,它无所不包,无所不售,作为大陆人,只要有一张可以支付外币的信用卡(VISA或MASTER),就可以在这里轻松购物。

然而,在Amazon购物有一个问题。这个网站除了书和碟之外,大部分商品都不支持国际运输,即便支持,运费也高得吓人。我曾经在那里买过两本50美元的书,运费就要30多美元。

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是永远难不倒的,由于国内人海外购物的需求如此迫切,一种华人开办的转运公司应运而生。转运公司,就是在美国提供仓储、运输服务,给你一个临时的美国地址,把你买来的东西转运回大陆的地址。转运公司有好多家,运费都差不多,他们都按英制重量单位磅(lb)收费,每磅在25-30元人民币元左右。

我选择的转运公司是www.qq-ex.com,选择它只是因为朋友的推荐。这是一家免税仓库设在美国德拉华州的华人快运公司,其发货速度不是很快,服务尚可。入境口岸在天津(入境口岸设在哪里很重要,因为涉及到被海关征税的几率。比如在重庆入关被征税的可能性就远远小于上海)。(此教程只为演示如何海淘,QQ-EX到货特别慢,请谨慎选择。)

我通过QQ-EX转运了两单:第一单是美赞臣0-3月奶粉(Enfamil Newborn Infant formula Tub, 0-3 Months, 23.4-Ounce),第二单是一块Hamilton手表。奶粉1月3日下单,现在还躺在QQ-EX的仓库里睡大觉,原因是包装有破损,转运公司在QQ上等我确认是否要发货,而我很晚才看到,21日收到,历时18天。手表1月6日下单,20日收到,历时14天,没有被偷换成砖头,还算顺利。

既然有电脑右下角(MAC在右上角)和手机可以看时间,我为什么要买一块手表呢?因为Hamilton这块手表从照片上看实在太漂亮了(当然,收到实物后感觉外观不过尔尔),又是工薪阶层能买得起的为数不多的机械表,加上有了儿子之后,顿感时间珍贵,戴块表便于安排好时间。况且老婆已经决定为此表买单,作为我的生日礼物。

首先,我到www.qq-ex.com上注册了一个账号。这里是注册页面,记住要填写真实姓名,否则可能造成收货困难。注册页面下图:

01-register

如下图所示,填写你在国内的收货地址。

02-address

注册填写完毕,QQ-EX网站会自动给你一个在美国的名址,这是你以后在美国的购物地址,无论在Amazon还是在别的电商网站,都要填写下面这个地址。注意,你的名字除了全名拼音之外,还给分配了一段识别代码,以后你到电商网站购物,填写First Name的时候,就要填这段代码,而不是你的真正的First Name。如下图。

03-american-names-address

当然,转运公司不是活雷锋,他们的服务当然是要收费的,而且是先收费,再发货。所以,你要在QQ-EX的账户里冲钱,好在,现在转运公司都支持支付宝,你可以直接把钱打入QQ-EX账户,一次不要打太多。在左侧菜单栏选择“在线充值”,如下图调出支付宝充值页面。

Screen Shot 2012-01-21 at 下午12.27.32

填写注册完毕,就到Amazon等电商网站购物吧,记得收货名字、地址填上QQ-EX的地址,以下是我在亚马逊下的一单,请看收货地址的First Name,实际上是分配给我的那段代码。

02-address-amazon

随时查看发货状态,只要Amazon给你发货,你就要立即告诉转运公司这个订单的快递号,以便转运公司接货。初次海淘,越省事越好,我选择了QQ-EX的“极速原箱转运”服务。顾名思义,极速原箱,就是转运公司收到货物后,不拆包装,不分箱合箱,立即给你按照原包装转运。这个的好处就是快,缺点是不经济实惠。下面,我把Amazon购物的信息,填到QQ-EX的“极速原箱转运”的在线表格里,提交。此时,QQ-EX让你估算重量,亚马逊的每样商品下面都有重量,但是你还要考虑包装箱的重量,一般来说,在原重量基础上加上1-2磅是必要的。当然最终重量按实际收取。如果你买了比较贵重的物品,可以选择报价,报价费率是5%。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有人曾经海淘了一块手表,收到之后变成了一个空盒。

04-expressbox-01

现在,开始稍微漫长的等待吧。你可以随时查看“运单列表”,按照指示看看货物的发货转运情况。你的货物到国内后,会先清关,再发EMS快递,按照QQ-EX弹出窗口一步步的指示,你就能看到货物到哪个环节了。如下图。

06-shipping-list

最后,享受海淘带来的小小喜悦吧。可以算一笔账:这块手表打折时$342,折合2155元,运费149元,共计2304元,(如果被海关征税,还需要加上500元关税),即便是在代购网站,也要卖3329元。价格省了1000多。而美赞臣0-3月配方奶粉,平均下来,每罐(663ML)20美元,运费60元,实际到手价190元。

IMG_0702

自己海淘,除了省钱之外,还有一个最大的优势:保真。所以,虽然购物过程稍微麻烦一点,等待时间稍微长一点,也是值得的。

Loading

我的人生没有成为阿桑奇的计划

Saturday, December 25th, 2010

《南方都市报》专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没有想到自己一篇关于中美物价比较的博文会引起那么大的反响。

我原以为,中国部分消费品物价“赶英超美”根本算不上什么秘密,而是大部分国人都知道的常识。这一常识不仅见诸于走出国门者的街谈巷议之中,也见诸于海外留学生的回乡偶记里,同时,早已是天涯、豆瓣等社区热议的话题。

要说我做得有什么特别之处,我不过是多走了一小步,拿着远在波士顿好友纳纳的超市购物小票,在杭州相似规模的超市里走了一圈,给小票上每一样商品拍照,记录下它们的价格,再把两地价格换算成同样的计量单位。你可以说我做得不专业、不全面、不科学,但你无法否认我所看到的基本真相。统计数字或可以撒谎,真金白银的价格标签不打诳语。

我做这一调查的初衷非常简单。我们生活的城市里,即便是今天,神话和传说也没有完全绝迹,很多口口相传的故事,依旧在人群中流行,让你分不清哪些是真相,哪些是以讹传讹的虚构。当连经济学家都在说美国的商品比中国便宜的时候,我只想做一个简单的验证。我去了,我看到了,我写下来了,仅此而已。

我于2010年12月14日调查了超市,12月17日在我的个人博客“白板报”上写了一篇《中国有多贵?》。这篇博文先是被中文福布斯网站所提及,接着又被《华尔街日报》的英文版和中文版报道。随后出口转内销,越上了各大门户的首页,标题也被改编成更为惊悚的“牛奶价格是美国3倍,杭州物价贵过波士顿”。特别是,这条新闻经过腾讯QQ的“弹出”之后,迅速通过传统媒体抵达千家万户。当我经过所居住的小区,听到老先生老太太在兴奋地议论“杭州菜价比美国还贵”,我就知道,这下子可算火了。我不过吹了一声口哨,谁知道刮来一阵台风。

物价部门很快做出了回应,认为调查结果不够科学、缺乏全面性。对此,我在发表那篇博文的时候早已申明“我的调查方法存在明显纰漏,没有经过抽样,没有考虑权重,其结果带有一定的偏差。”我的目的不是做一份全面、科学的中美物价调查报告,那更应该是花着纳税人钱的统计和物价部门的职责,我的目的是把一个瞎子都能看到、聋子都能听见的事实说出来:中国的物价已经贵得越来越不像话了。

有人批评我公布的杭州物价偏高,但我要说的是,我选择的这家超市在杭州还不是最高档的,我所选择比较的商品还仅限于蔬菜食品。这已经给那些死活不承认中国是“贵国”的人留足了面子,假如较真儿一下,对比一下中美的服装、鞋帽、日化用品,那产生的反差只会更强烈,效果只会更震撼。

我还没有准备那样去做,我只是一个上网是十四年的老网友,一个写了七年的独立博客,一个十分活跃的推特和微博用户,一个早已被人们遗忘的网络“杀手”,我的人生没有成为阿桑奇的计划。虽然从广义上说,这位维基解密的创办人所公布的也是“物价”–那些更高端、更隐蔽、更见不得光的交易的价码。

Loading

各国菜价

Thursday, December 23rd, 2010

印度:(按照100卢比=15RMB的汇率)

低脂牛奶1公升 6.75元,
葡萄500克 22.5元
去骨鸡肉500克20.4元。

美国加州(按汇率1:6.8折合成RMB/500克)。

芦笋 11元
带枝西红柿 6.5元
柿椒/洋葱/土豆/卷心菜/ 7.5元
青豆/茄子/苹果/西兰花/ 15元
青玉米穗6元。

日本物价来源)折合RMB,

大蒜 20元/颗,
卷心菜 32元/个
日本红富士苹果 11.6元/个
最便宜的萝卜 8元/根
日本牛肉 510元/500克(对,是折合人民币!)
猪肉 78元/500克。

悉尼物价(按超市价格上限,1澳元=6.5人民币计算,每500克的单价)
大米 6.5元
胡萝卜3.25元
苹果 16.5元
牛肉 43元
土豆/西红柿/ 16.25元
牛奶 8元
鸡蛋 23元。

德国超市蔬菜价资料来源,按照1欧元=8.8RMB计算,每500克)
洋葱 4.3元
葱 2.8元
猕猴桃 0.8元/个

Loading

中国不仅仅比美国贵

Friday, December 17th, 2010

欲比较中美物价,单单跑几次超市找几种商品的价格进行简单对比是远远不够的。中美两国有不同的政治经济体制,不同的收入与消费水平,市场经济的发展规模也迥异,必须结合两国的政治、经济、社会、金融等背景,进行深入的分析。

美国的整体消费水平跟中国相比显得更加合理。美国劳工部公布的美国家庭的平均消费状况的数据表明,美国家庭最大宗的支出是房屋居家,占34.1%,其次是买车交通,占17.6%,吃饭占12.4%,保险年金10.8%,医疗占5.7%,娱乐5.4%,而教育只占1.9%,只是每年置装费的一半花费。

美国家庭每年花在吃上的费用平均为6,133美元,其中在家吃与下馆子的比例大约为2:1。食品消费占全部消费的百分比又称为恩格尔系数。根据统计,发达国家的恩格尔系数基本在6%~15%之间,如美国的恩格尔系数为6.9%,日本为14.4%,德国为12.2%。而发展中国家的恩格尔系数基本为35%以上。

2006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3%,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5.8%。换句话说,可以理解为,中国家庭1/3的支出全都用来糊口。

我们还必须看到,除了食品开支,房屋的支出是中国城镇家庭消费中的最大项。新浪著名微博博主 @北京厨子通过网上数据做了一个简单的调查。

cn-us-house-price-1

一处是位于杭州市浙江大学对面的精装修公寓,面积89平方,售价350万人民币。另一处是美国波士顿哈佛大学对面的一处精装修房产,面积为99平方,售价折合人民币275万元。而这两处房产无论从环境、装修、舒适度上,都有云泥之别。更何况,在中国房产只有70年产权,而在美国理论上可以拥有无限期产权。

美国的医疗制度虽然饱受诟病,但是与中国比较起来,已经相当完善。教育经费的开支,美国家庭比中国要少得多。

再从收入结构来看,中国人总收入占GDP的比例为23%,而美国人总收入占其GDP总量的69%,美国是真正的藏富于民。杭州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根据杭州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杭州调查队提供的数据显示,2009年,杭州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2.6万元。根据美国统计局2009年的数据,杭州的友好城市美国波士顿所在的马萨诸塞州,平均收入中值大约为40.2万人民币,是杭州人均收入的15倍,换言之,杭州人的收入只相当于波士顿人的7%。

考虑到食品的安全程度,消费者权益的保障,在美国做一个消费者体验大大优于中国的消费者。

Loading

中国有多贵?

Friday, December 17th, 2010

最近一段时期以来,一直有一种说法:中国物价比美国都贵。为了验证这种说法,我与在美国的好朋友纳纳一起,决定联手做一次实地调查。

我们选了杭州和波士顿两个城市进行比较。杭州和波士顿是友好城市,两个城市都处于各自国家经济最繁荣的地区。杭州所处的浙江省和波士顿所处的马萨诸塞州,都是各自国家消费水平最高的地方之一,相应地,其人均收入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收据收集方法:纳纳先在波士顿的一家超市,购买一些食品,然后根据小票把价格整理出来。我再到杭州一家大型超市,去调查相应商品的价格。

为了便于比较和计算,物价单位全都换算成:人民币元/500克,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俺着1:6.7计算。

了解调查和统计方法的人都知道,这种调查方法存在明显纰漏,因为没有经过抽样,其结果带有一定的偏差。尽管如此,调查结果也能说明一些问题,说触目惊心也不为过。

下图是初步调查结果(感谢 @北京厨子 友情制图)。

cn-us-price-3

从这张中美物价比较图中可以看出,波士顿和杭州的物价各有高低,杭州蔬菜较为便宜,但在肉蛋奶的价格杭州已全面领先。

即使在蔬菜水果方面,杭州也未必真的便宜。由于豆腐、小青菜、韭菜等是中国人喜欢吃的食品,在美国需求量本身比较低,所以价格才超过中国。

单从本次调查数据来看,杭州食品价格水平已经接近并超过波士顿,尤其是肉蛋奶的价格,已经赶英超美了。

这还没考虑房价。根据北京厨子从网上搜集的个案数据,杭州的房价也超过了波士顿。

cn-us-house-price-1

以上只是简单的数据对比,不属于统计学意义上的调查,进一步的调查需要随机取样,并且把两地的收入水平、消费结构放在一起综合考虑,这些有待专业认识来解决。这个调查结果只是一个DEMO版,它提醒大家,中国的物价的真实水平可能比大家想象中的还要高。

Loading

我看铁路新规

Wednesday, December 1st, 2010

今晚又要去电视上坐台。这是一档盛产“怒汉”的直播节目,广大八卦听众喜爱的万峰老师,就曾在这个节目上让一个科级官员滚蛋。

半个多月前,我第一次参加这个节目,讨论的医院红包问题,尽管事先写了一篇博文坐准备,到了现场还是没有抢到话语权,丧失了一夜暴红的机会。这次,我将不再温良恭俭让,发言一定要简明、有力、生动。

由于我缺乏急智捷才,还是现在博客上打个草稿。今天讨论的是铁道部新规。

铁道部是中国最垄断的部门,还不是之一。我们知道,中国民航有航空公司20多家,它们之间有比较充分的竞争,所以我们才能享受到购票的便利以及较低的票价折扣。公路运输部门竞争更加充分,如果不是那些四处林立的人为壁垒收费站的话,中国的公路票价肯定是全世界最便宜的。唯独铁老大这么多年始终是铁板一块,油盐不进,成为中国最垄断的部门。铁路部门不但自成体系,甚至有自己的治安系统,俨然是一个独立王国。

这下好了,铁路部门由于拥有绝对的垄断权,从来没有把消费者放在心上,总是自己怎么方便怎么来。火车票只能预售10天,只能到售票点购买,不支持网购等等。我们到任何一个火车票销售点,中午和傍晚,都会看到售票窗口挂出这样的牌子:“吃饭时间,稍等”。还真好意思说,可让全世界人民知道铁路职工自己会吃饭了。现在劳动力这么富裕,票价又这么归,你每个窗口多雇一个人卖票,能死啊。这一切都是不体贴消费者的体现。

这些是技术上做不到吗?非不能也,是不为也。种种不便我们暂且忍了,但是动不动就变相涨票价,这让普通乘客手不了。这么多年,有多少人被动车,被高铁,不得不挥泪告别便宜的火车,去乘坐更贵的动车。

铁道部的这次新规,最大的问题是缺乏程序正义。普通火车票开车后作废,有没有消费者听证,有没有经过人大代表的讨论,有没有经过媒体的监督,一句话,有没有征求过民众的意见?没有。

车开后,票作废,这种规定本身就有问题,车票是消费者与铁路部门的一种契约,消费者一旦买票,铁路部门有义务把消费者承运指定线路。我们知道乘客误火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市内交通拥堵等非认为因素也是重要原因,并非一定是乘客的过失。乘客没有乘坐车票载定的车次,固然是一种违约行为,但违约责任不应该是票款全部罚没,20%的退票费已经足够弥补铁路部门的损失,毕竟不会有人没事买票误火车玩。

新规最有问题的是,中途下车车票作废,这是最不合理的一条规定,一点也不人性化。(暂不展开)

低级别车厢不能到高级车厢停留,这一点实际上铁路部门已经暗暗实行很多年了。持硬座车票的旅客不能到硬卧车厢驻留,这个早已是铁路部门的土规定。这次特别明确提出,实际上是针对动车和高铁的。乍一看,在一个契约社会,这条规定似乎没有问题。有人说现实社会存在种种不平等,直面承认不平等并且制定相应措施,就是一种进步。(时间不够,可不展开)

但是,理论归理论,现实是现实。面对低级别车厢不能到高级车厢停留这条新规,我眼前仿佛出现了旧上海滩那块牌子:“华人与狗不得入内”,又仿佛回到了60年代的美国,看到黑人在车厢里被隔离的镜头,又好像到了印度,看到不同种姓的人被隔离。这种人为划分鸿沟的做法,不利于火车资源的利用,事实上,大家刚刚告别绿皮火车不久,还没有那么多等级讲究,一等车厢里,让二等车票的人站一站又何妨呢?我们不能不顾中国的现实状况,盲目地搞贵族火车吧。

至于儿童票身高标准提高了10公分,实际意义并不大。因为2008年铁道部就已经把半票身高上限提高到了1.5米,这次只不过是把免票身高上限提高到了1.2米。这种亲民让步,让人感觉是为了冲淡其他不亲民的措施而搭配公布的。都是中国人,这点花花肠子,蒙得了谁呀?

不过,我觉得铁路部门还是做的不够到位,应该根据年龄和身高,哪个小算哪个。这样1.6的13岁儿童也可以享受半价。现在铁路部门由于地位垄断,过于墨守成规。应该多为消费者着想。(不给力,取消)

其实光对铁路部门进行道德要求,并没有实际效果。最好的办法,就像一些经济学家提出的,应该对铁路部门进行改革。铁路是国家铺就的,可以单独作为一个企业运行。火车机车和车皮,也可以组成单独一个企业。铁路的运营,像民航一样交给不同的铁路运输公司去运营。那样就有了竞争。消费者就可以从不同公司中选择服务最好,性价比最高的那一家。运营不善的让它倒闭。

只有这样才能根治中国铁路的种种痼疾,让铁老大彻底放下身段,成为真正的和谐号,而不是喝血号。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