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Tagged ‘读书笔记’

我的读书生活

Thursday, August 4th, 2011

绝不矫情地说,我真怀念没有互联网、只有四通打字机的时代,我这辈子的大部头,都是那个年代读的。

没有互联网的年代,我读了四卷本《战争与和平》,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大部分作品,英文版Godfather,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罗素《西哲史》,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自打有了互联网,我只读过《数字化生存》和《王小山选集》。

我写作最无功利、最勤奋的时代,也是没有网络的时代,那时,我经常在稿纸上写字到天明,次日,像一个精尽人衰的新郎官一样,摇摇晃晃到公司去上班。

那个求知是一种饥渴,阅读是一种荣誉的时代,一去不返了。我记得,为了看《写在人生的边上的边上》,我挤在室友的边上的边上,软磨硬蹭,终于使他同意借给我一个晚上。熄灯后,我借着盥洗室的灯光把它读完。

我年轻时候,是靠四本《约翰-克里斯多夫》读过青春期的黑暗的。那时,我落魄还乡,在一件3平米的斗室里,让精神遨游在塞纳河畔。

我不怕得罪人,对于我来说,金庸、王小波都是垃圾,至于吹灯拔蜡,三体四国,都是无福消受的毒药。我可以不读书,可以每天只翻一本《木工手册》,但也绝不允许自己看这些降格以求的作品。

少时家贫,除了一套《列宁选集》,无书可读。你肯定不知道列宁是怎么用唯物主义观点论述颜色的。颜色没有厚度,颜色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列宁还说,无产阶级没有祖国(他没说不要签证)。在亲戚家看到一本没有封面的《林海雪原》,风卷残云地读完。感谢我的小姨,在我初中时,让我看了《红楼梦》第一册。

感谢我在12岁的时候,获得了一本《野草》,让我爱上了鲁迅这个老家伙。不过不幸的是,我在13岁的暑假看了《茹志娟创作谈》彻底把我给误导了。

在高一课堂的桌洞里,偷偷读完了网格本的《简爱》《汤姆大伯的小屋》,还有左拉的黄书《娜娜》,其中《红与黑》对我震撼很大,那时,才发现,原来做坏人这么有前途。跟着当年的同桌、现在是博导的郭大侠读了一堆三毛,这对我影响很坏,完全抵消了司汤达的正面教化。

我读过的最坏的书,都是中国人写的,最主要的是那些80年代的精英们写的,现在想想,真是一堆又一堆的SHIT。好,我现在点名了。张洁,丛维熙,刘心武,王蒙,张贤亮,沉重的翅膀,花园街五号,还有柯云路……这个名单还可以延长,还有马原,贾平凸。。。

我读过的最垃圾的非虚构和学术书,也是中国人写的。包括,李泽厚,刘晓枫,金观涛,严家齐,戴厚英,陈祖芬(这大婶现在傍上了杭州市政府)刘再复,都是食洋不化,东扯葫芦西扯瓢的书。

最无耻的是什么吗?就是80年代的这群文学骗子,骗了一代人之后,还想骗另一代人。就拿装神弄鬼的马原来说,现在还出除了《小说密码》《电影密码》。

80年代,还有太子党报告文学和太子党小说,有一本书叫《两代风流》有人看过吗?是太子党讲太子公主们怎么谈恋爱,以及落实政策的,写得挺真诚,现在瓜瓜们肯定不敢写。所谓伤痕文学,就是尼玛全国人民都欠了这帮高干子弟的,尼玛是共产党欠了你们好不好?为什么找老百姓索债。

太子党报告文学集大成者是李先念女婿刘亚洲了。他把科幻和纪实文学融为一体,创作了很多军事神魔小说,《攻击攻击再攻击》,《这就是马尔维纳斯》,《海水下面是泥土》,这一恶劣的不讲evidence的文风,直接影响到了余世存的语录创作。贻害无穷啊。

我对一位写历史八卦的朋友提过建议,请他给每一段历史小故事标明出处,他没有接纳。没有经过基础学术训练的人,不知道出处的重要,不明白为什么外国人写一本书,1/3是参考文献。出处,作用之一是告诉读着我没撒谎,之二是便于读着延伸阅读。这个在国内被通俗史学作家们直接给忽略了。

从事跟文字相关的职业,学养最重要。否则,可能写出畅销书,编出热门电视剧,但思想和修养的洼地始终在那儿,并且制约了作者飞行的高远。

比如,现在奇幻小说流行,但是中国那些魔幻穿越作家,可能到死都不明白,托尔金的《魔戒》为什么传世,C.S.路易斯的《纳尼亚》为什么风行,因为托尔金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路易斯是个虔诚的基督教徒(并且是理论家),魔幻是壳,拯救是核。你们整天盗墓,刺秦,大战巨大沉默体,最后不是为了财死,就是瞎忙活。

魔戒之所以成功,更多原因是它的语言,托尔金是中古语言学教授,他的语言,来自史诗与圣经,并且为仙族和魔道创造了两门语言,国内的魔幻小说,有哪一个语句通顺过,更不用说创造汉语了。

由于这几年物价飞涨,造成了书店里的一些滞销书,价格便宜得不可想象,即使原价买,也都赚翻了。昨天全价买了四本商务印书馆的世界学术名著丛书4本,花了不到60元。现在真是个不可思议的年代,水泥盒子那么贵,而精神家园又那么便宜。

由于精良的精神食粮便宜得不可想象,甚至免费(如海量音乐和电影),如果一对物欲不那么旺盛、有精神追求的男女青年生活在一起,每天读书、作画、弹琴、看片,会过得非常惬意,变成神仙眷侣。当然,前提是暂时不要孩子。

所以,那种高房价摧毁了年轻人的梦想的说法,真的站不住脚。

我的建议,多读书,读少书,尤其少读畅销书和时新书。真正的好书,要读许多遍。我宁愿反复读十遍《诗学》《卡布斯教诲录》,也不会去读一遍马云、李开复。

好了,总结一下我的观点:中国作家写的书都是垃圾,不是垃圾的书我还没写出来。

Loading

何伟“中国三部曲”之《甲骨文》读书笔记

Friday, March 18th, 2011

《甲骨文》是何伟中国三部曲的第二部,跟第一部《江城》集中写他在四川任教的经历相比,这本书的内容比较散,里面的人物故事都不连贯,好像一张随意拼贴的文章剪切簿。也许何伟陷入了很多到过中国的外国作家都陷入的误区:太喜欢谈论政治。

何伟呆在中国的那段日子,中美之间的几十年不遇的大事都让他赶上了。1999年5.8游行,2001年中美撞机事件。

1999年,何伟到南京出差,听到一阵震天的呐喊声,南京的学生们上街抗议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由于南京没有任何美国领事馆,学生们一怒之下把麦当劳砸了。次日,只见麦当劳叔叔(有南京亲历者回忆是肯德基上校)只剩下一个屁股和一根杆子立在春风中。

读何伟的书,发现一个规律,写中国题材的非虚构作品,一定要把自己的身段放得很低,把自己描写成被欺负的角色,这样才能抖落一地机灵,博得一片同情。何伟说5.8之后,他在中国抬不起头来,人人见了他都先问国籍,再让他表明对轰炸大使馆的立场。

在北京一个清真餐馆里,何伟又被邻桌的汉人问起从哪儿来的。何伟毫不避讳说美国。汉族人就问他对美国轰炸大使馆怎么看? 何伟说是美国政府干的,我不了解情况,跟我无关。大家就问他难道不道歉吗。僵持之下,一个维族人出来挑战汉人,何伟跟他交了朋友。

我觉得何伟在5.8之后过街老鼠一样的日子,有些是为了制造戏剧性而故意装孙子所致。因为当中国人问他国籍的时候,他如果真想避免麻烦,完全可以回答是加拿大,澳大利亚人,但他坚持自己是美国人。这是一种迎战姿态。当然找烦恼也是为了写书需要。

中美撞机事件,中国要求美国道歉,但美坚持不肯,双方开始玩辞藻游戏。美方先用了regret,后来用了两个very sorry,在美国人看来都不是道歉的意思,分别是“非常惋惜”,“非常抱歉”。道歉应该用apologize,而鲍威尔多次表示拒绝向中国apologize,因为道歉即意味着美国在撞机事件上有错。中国外交部将Very sorry翻译成“深表歉意”!中国媒体随之宣布:美国道歉了!

何伟想起自己在涪陵师专的时候,看到学生们学的一本《美国社会调查》的课本,里面罗列了南加州的犯罪、种族主义等问题,何伟说,书中说的都是真的,但是在这个遥远的中国的江城,抛开具体背景,讨论这些美国社会问题有什么意义呢?

何伟认为,负面新闻的报道,本质上是为社区和群族服务的,一个社区中出了个混蛋,记者就应该把他揪出来,哪怕这个混蛋是美国总统。但是,报道遥远国家琐碎负面新闻,实在看不到什么意义。

很多西方媒体,每天让助理寻找中国的负面消息,当成大新闻报道。但是何伟说他看不到这种报道的意义何在。甘肃贩卖婴儿,这个美国的读者知道有什么用?中国是一个变化的社会,不能脱离了具体的背景和语境,谈论这类琐碎的社会问题。

书中最有趣的一段是他写姜文的。姜文当时正拍《鬼子来了》,他向何伟解说了自己的理念,而这些话几乎从没跟中文媒体说过。姜文说:我们是受害者不假,但我们也要反省。不能指着别人说,他邪恶。那样把问题简单化了。

姜文对何伟说:把中国想成一块地,国民党,共产党,林彪,江青,都是地里的种子。他们以不同方式生长,有的长得好,有的长得坏。当鬼子来了,你可以说他们本来都是坏蛋,法西斯。但为什么他们变得更坏。咱中国人得谈谈这个问题,因为很多坏东西都是越变越坏。

姜文继续说:很多人头脑太简单了,只会说我们是受害者,他们是坏蛋。其实历史都是个人史。我有个朋友说,如果你到电影局当领导,一定能百花齐放。我说,那会把我变成一个坏蛋!我门口要是有站岗的,我准压抑死。那不是人呆的地方,这是体制、环境造成的。

写人情比政治好玩多了。何伟的朋友Willy娶了一个四川妻子Nancy。南希持家,觉得婚礼太贵,只同意拍婚纱照。何伟翻着他们的影集,看到不同的背景和化妆,看上去好像举办过12次婚礼,尽管他们一个也没办。南希不让老公买DVD,说太贵。

对于一些琐碎的中国细节,何伟在这本书里津津乐道,我却看得昏昏欲睡。例如,他讲到乐清买9/11盗版碟的经历,以及碟是如何粗制滥造,我觉得他在没话找话硬写凑数。

《甲骨文》这本书写得真乱,东扯葫芦西扯瓢,浮光掠影,浅陋猎奇,内容组织没有逻辑,前后不搭,左右失联,中心人物是个维族人,却没有任何好玩的故事发生在他身上,除了种族符号,实在想不出放这个人物的意义何在。

这本书问题出在哪里?亚马逊网站上一位读者说得好。写江城的时候,他写的是经历。写甲骨的时候,他做的是生意。前者充满了初到中国的外籍教师的惊奇,文字带着温暖,后者完全是职业记者的冰冷视角,文字琐碎,缺乏生机。

Loading

世界的下一个十年

Saturday, February 12th, 2011

网络时代,新老媒体会把波纹放大成巨浪,同时又令人身处沉船而不觉。当一个个新闻事件占领了头脑,人们就没有事件停下来关注更大的事情--未来。

《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上,本周名列榜首的非虚构类书籍是《下一个十年:我们在哪里以及我们往何处去》(The Next Decade),这本书的作者是大名鼎鼎的地缘政治学家乔治-弗里德曼。弗里德曼出生于匈牙利,在康奈尔大学获得了博士学位,20多年来一直在美国的大学任教。他的上一本畅销书《下一个100年》因为很多地方预测不准而被人诟病,这本书出来后,人们戏谑说,这次预测可得准点,否则这老兄下一本书的名字肯定是《下一个一年》。

《下一个十年》里没有什么高深的理论,其核心思想逃不出马基雅维利主义。作者认为,美国应该从罗马帝国和百年前的大英帝国那里吸收经验,打好地缘政治这张牌,让各地区的主要势力互相制衡。军事干预是万不得已才用的解决办法。而现在的奥巴马和他的前任,都忘记了这一点。

弗里德曼主张向林肯学习,在利益和道德之间找到平衡点。林肯当年为赢得内战,曾经假意宣布支持肯塔基州的蓄奴政策。同样的道理,美国应该实行务实灵巧的外交政策。

首先是中东地区,由于伊朗的宿敌伊拉克衰落,伊朗成为中东最强大的势力,美国不应无视这一点,应该逐渐改变其亲以色列的政策,向伊朗政府靠拢。我觉得这条建议很难为美国政府所接受,因为美国帮助以色列既有利益诱因,也有宗教因素。很多美国选民都信。所以,兴以衰阿,是美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其次是欧洲地区,弗里德曼提出一个惊世骇俗的预言。他认为,在未来十年内,德国和俄罗斯将会联盟,从而对美国构成挑战。原因是德国人已经受够了来自欧盟各国的移民,尤其是阿拉伯人,但劳动力匮乏,又不得不接受移民。德国拥有高科技,俄罗斯科技水平低,但拥有大量富裕劳动力,两国各取所需,正好可以联合在一起。对美国而言,解决之道是扶植波兰,制衡德俄。

关于亚洲,作者认为,美国英改变地缘战略,迅速从阿富汗撤军。扶持巴基斯坦,遏制印度。有人会问,不是应该扶持印度,遏制中国吗?弗里德曼争辩道,印度和中国隔着天险喜马拉雅,纵然印度做大做强,也对中国没有影响。

《下一个十年》关于中国的预测是最受争议的。作者认为,中国经济将放缓,将聚焦内部稳定无暇在国际舞台上施展拳脚。乔治-弗里德曼说:“从历史上看,中国在两个极端徘徊:要么封闭而贫困,要么开放而动荡。”他的论据是历史。”1800年,如果问一个通情达理的人,200年后谁会是北美洲第一强国,符合逻辑的回答是:墨西哥。”他的这句话用中国民间谚语概括就是“小时候胖不算胖”。这句话中国的读者们可能不爱听,但是兼听则明。

弗里德曼预测,随着中国的衰退,日本将成为亚洲第一强国,其海军的发展更不容小觑。为了抑制危险的日本,他建议美国帮助中国的出口,以达到制衡的目的。他有这样的观点一点都不奇怪,早在1992年弗里德曼就写过一本《即将到来的日美战争》,书中认为,随着冷战的结束,日本由于需要获取资源,必然会与美国发生利益冲突甚至发生军事对抗。虽然20年过去了,他的预言并没有实现,但他反日的立场是一以贯之的。我想,这一点是中国读者喜欢看到的。

Loading

与房有关

Sunday, January 30th, 2011

一个人独自出生,独自死去,也要独自面对房地产商。

去年到北京,想约人喝酒,就拨了一个朋友的电话,里面响起一个温柔的女声:“对不起,您拨打的用户已买房。”

我打开《1844哲学经济学手稿》看到这段话:“人又退回到穴居,不过这穴居现在已被文明的污浊毒气污染,而且他在穴居中也只是朝不保夕,仿佛它是一个每天都可能离他而去的异己力量,如果他付不起房租,他每天都可能被赶走。他必须为这停尸房支付租金。” (p121)

多大的讽刺啊,政治课本上从来不敢提马克思说过的这些话:“明亮的居室,这个曾被埃斯库罗斯著作中的普罗米修斯称为使野蛮人变成人的伟大的天赐之一,现在对工人来说,已不再存在了。”《1844哲学经济学手稿》P.121

年轻人,你真的需要买个房子吗?身家百亿的Facebook创办人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最近刚搬家,只比以前的公寓多一个房间,并且他依然在租房。

我一个朋友,前几天去一家大房产公司谈个大活,带着全案,给人家放PPT讲解,一切都很完美,直到屏幕上出现了“土匪猛进”四个字。对方示意,关电脑走人。

我生活周围充满喜剧,有个多年未见的同学,刚才跟我说,能拿到内部房子:“均价2万,离西湖大概10分钟。”我给她普及了一下常识:吴山广场20年房龄的二手房现6万以上,我诚恳建议她借高利贷买,哪怕隔天卖都是300%的利润,赚了钱别忘了我,请我吃虾爆鳝面,多加一份浇头。

该怎么告诉我们的孩子,房产商,中介,银行,电信,移动,联通,中石油化,有关部门,路人甲,老太太乙,在中国,其实随时都能变成追魂索命的歹徒,即使他们不带刀。

一点感悟:买房子没有百分百满意的,要不断地给自己心理暗示,所买的即是最对的。千万不要跟周围的人去谈论,一般人都会毫不客气地指出这套房子的缺点,劈头浇来一盆冷水。蚂蚁有洞,狐狸有窝,诗意不诗意的,至少它是大地上的栖居之所。

Loading

买书记

Wednesday, December 22nd, 2010

年末,网络书店疯狂打折,但对于我没有丝毫吸引力。我始终保持了到实体书店徜徉买书的习惯,漫步于书籍的密林中,心灵能得到片刻放松,与陌生书籍相遇的那一刻的快乐,是网络购书无法替代的。

今日在杭州书林书店,购得图书如下:

《文选六百篇》:一本先秦到六朝的古文新选本,非常厚重,买来作为案头闲书解闷用。

《思想的盛宴》也是一本大书,原书名叫Great Books ,作者是英国的汉默顿。一口气读完100部西方思想经典。翻了一下,是一本不错的浅显读物。到了我这个年龄,读书务求实效,读原著要有挑选,而一些漏掉的功课,需要快速补上。

《咬文嚼字》2009年合订本。我收齐了它所有的合订本。这是枕边书,常读常新。

《红楼梦汉英习语词典》桂廷芳编著,我要多学习一些汉语的词汇,红楼梦是一本不错的教材。另外学习其中的英语表达方式,对于以后英语写作也有裨益。

《天津的方言俚语》,买这本书,是因为我隐约有一个惊奇的发现,暂时按下不表,等我研究细致了再公布。

《寒山诗注》寒山在西方的名气,盖过任何一个中国诗人,皆因为1960年代,Gary Snyder等人翻译(剽窃)了大量寒山的作品,好莱坞电影《冷山》COLD MOUNTAIN,其实应该翻译成“寒山”,因为这本小说原著的封面上印的就是寒山的诗“人问寒山道,寒山路不通”。

买书无章法,不亦乐乎?

Loading

布什回忆录引爆《决策点》

Saturday, December 4th, 2010

Decision-Points

(本文的节选版发表在《广州日报》,此为完整版。)

在美国历届总统中,小布什可能是受媒体揶揄最多的人。他吃饼干都会被噎到,演讲经常用错单词,按照美国左派导演迈克尔-摩尔的解密,他的家族还跟拉登家族有密切的利益往来。但随着他的卸任,人们对他的评价渐渐转变。无论从哪种意义上讲,布什是一个有作为的总统。他在任期间,美国遭到了珍珠港事件以来最大的外敌袭击,发动了两场对外战争,经历了一次金融风暴,还有卡特里娜飓风造成的灾难,朝鲜和伊朗的核问题等等。这些对任何一个领袖人物来说都是一系列艰巨的考验。布什退休之后,决定把在位8年之内遇到的挑战写下来,出版了这本回忆录《决策点》(Decision Points)。

与长篇大论的自传不同,布什的这本回忆录没有按照编年顺序从童年写到退休,而是按照主题,记录了他担任美国两届总统期间遇到的重大的决策时刻,既有国家大事,又有个人抉择。布什本来就不是酸文假醋的文人,所以全书写得非常通俗直白,老妪能解,高中生都可以看懂。

布什一生中最严峻的时刻就是2001年9月11日那天。在迈克尔-摩尔的《华式911》中,恐怖袭击发生时,布什正在给小学生们朗诵课文。在这部反布什的纪录片中,他愣在那里不知所措。

attack

(图片说明:布什一生中最严峻时刻,幕僚长Andy Card对他耳语:第二架飞机又撞上世贸,美国正受到攻击。)

在《决策点》中,布什解释了当天发生的一切。当他得知第一架飞机撞向世贸大楼,他还以为是航空事故,而在他跟小学生互动的时候,内阁幕僚长安迪-卡德悄悄在他耳旁说,第二架飞机又撞上了世贸,美国正在遭受攻击。布什说,当时他的反应是极度愤怒,但是想到全体国民都在看着自己,他决定让自己冷静,他7分钟后才从教室里离开。立即发表了他著名的电视讲话。9.11袭击以后,很多首脑都对他表示安慰与支持,贝鲁斯科尼说“哭得像个孩子,停不下来”,江泽民、施罗德、希拉克都表示“在力所能及范围内给予美国任何的帮助。(help in any way they could)”

对于中国读者来说,最关注的是书中关于中国的部分。

布什说,2002年十月,江泽民访美,布什请求他对朝鲜施加影响力,“美国的影响力是负面的,中国的是正面的,我们要一起合作。”江说:“朝鲜是你的问题,不是我的问题。对朝鲜施加影响力很复杂。”

几个月后,布什对江泽民说,如果中国不遏制朝鲜发展核武,美国也不阻止日本这么做。2006年朝鲜朝日本海发射导弹,布什敦促胡锦涛进行谴责,并说这是对中国的羞辱。胡发表了措辞柔和的生命,强调维持“和平与稳定”。布什说,至少方向对了。

2001年中美撞机事件,美间谍飞机被扣留在海南机场,小布什说他脑海里一下浮现出伊朗人质危机的情景。煎熬了7天7夜,才跟在智利访问的江泽民通上电话,江很快同意放人。布什说,他明白中国百姓对一年前的轰炸使馆事件耿耿于怀,所以政府要表现得强硬一点。后中国要美国付一百万美元,美国只同意付34567美元。

2002年2月,布什访华,江在人民大会堂设宴招待,国宴上,江高唱《我的太阳》,旁边有两个穿军服的漂亮女人相伴随。布什说,这与一年前不接我电话的时候,有天翻地覆的变化,也标志着双方重建互信。

布什是一个务实总统,他每次会见中国领导人,就强调一次美国的“一个中国”政策是不变的,美国反对任何一方改变现状,无论是台独还是武统。同时布什认为:自由贸易是促进一切自由的手段。加以时日,自由经济会最终把中国人民带向自由的广场。所以,他一向支持中国加入WTO。布什可能没想到,自由经济在中国房地产行业发展如此迅猛,总有一天买不起房的中国人会住到广场上去。

布什对胡锦涛的评价是“他是一个训练有素的工程师”,布什问了他一个对每个首脑都问过的问题“夜里睡不着的时候你思考什么问题?”布什说我自己担心再一次恐怖袭击。胡说“我担心的是每年要创造出2500万个工作岗位”,布什觉得这回答挺实诚。这表示中国专注内部事务,不会对外惹麻烦。

布什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有一次他对江泽民说:“我每天都研读《圣经》。”江说:“《圣经》我也读过,但我不相信上面所说的话。”

美国人深谙打一巴掌揉三揉的道理。美国国会授予达赖喇嘛勋章,布什提前跟胡打招呼,胡说,中国人民会有强烈反应。布什说恐怕我还得参加。布什接着问奥运会筹备得如何,接着许诺一定会参加开幕式,“我宾馆都订好了。”胡一下子就高兴了。

果然,布什一家老小在中南海与胡合影。

2008年,布什夫妇、老布什、他的侄女、还有好友组成了一个代表团出席北京奥运会。此时的北京已经今非昔比,布什一家度过了很愉快的时光。在书中布什总结说:“奥运给了世界一次窥见中国之美和创造力的机会,我希望藉此能让中国人看到更宽广的世界,包括新闻自由、开放的互联网和言论自由的可能性。时间能告诉我们北京奥运会带来的长期影响。但历史告诉我们,一旦人民尝到自由的滋味,想要的就会更多。”

当然布什在这本书中,并没有文过饰非,他坦陈自己决策中的失误,例如,在9.11袭击之前没有重视安全专家的警告。他也毫不掩饰自己年轻时酗酒的不良嗜好,并且专门用一个章节写了自己戒酒的经历。书中讲了自己一件糗事。他年轻的时候,老布什的朋友—一对50多岁的夫妇到家里做客,小布什可能是喝多了,口无遮拦地问这对夫妇性生活怎么样,在场所有人都很尴尬。话说几十年过去后,当布什当选上总统,他收到一张便条,上面写着:“乔治,那事怎么样?”从这个故事里我们看到布什实际上还是个挺幽默的人,至少非常坦承。

Loading

曼德拉之路

Friday, April 2nd, 2010

 我在amazon预付款订购的kindle版新书「曼德拉之路」到了。我决定用六个小时基本读完它。不睡了。曼德拉,给我力量!重温光辉岁月。

曼德拉之路

  昨夜到现在用6个小时时间读完了Mandela’ way. 纽约时报畅销书。这本书讲述了曼德拉带给我们的15堂人生课。令人鼓舞,催人振奋。如有出版社翻译成中文,必将造福吾土吾民。

  记者Richard Stengel与曼德拉有深交,曼德拉促成了他的婚姻,并且是他儿子的教父。Mandela’s Way 是他的新作。这本书的全名是:《曼德拉之路:关于生活、爱与勇气的15堂课》。

  与编年体的传记相比,我更喜欢这种缀叙式的叙述方式。作者剖析了曼德拉的一生15个方面,夹叙夹议,约而不繁。

  曼德拉既有英国绅士风范,又有非洲部落赤子之心。他受的是殖民地英式教育,出身于部落贵族,是部落王子的学伴与好友。值得庆幸的是,他没有在极端种族歧视的环境中长大,所以性格中不带偏见与怨毒。

  曼德拉严谨自律,注重穿着,酷爱整洁。他即使在宾馆下榻,早晨起床后也必亲自整床。以致于把闯进来的服务员吓了一跳。出狱后,他几乎每天不到5点起床,散步三、四个小时。利用散步时间锻炼冥想。

  曼德拉擅长说服别人,他相信林肯的话,最好的办法不是命令,而是让别人依着你的想法去做,并且此人还认为这想法是自己的。

  曼德拉44岁入狱,出来后已经71岁,在牢中度过了27年时光。监狱没有毁掉他,反而锻造了他。在狱中,他经过长期的申请,获准种植一片小花园。他全心投入,在干枯的土壤中种出蔬菜,供应厨房。他说: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花园。

  监狱让曼德拉学会了一件事。控制自己。是的,在号子里一个囚犯几乎控制不了任何事,除了控制自己。没有任何自我放纵的空间与机会,这就是监狱。

  曼德拉人生第一课:勇敢并不是毫无恐惧,但我们可以选择反应方式。当你假装有勇气,勇气就会慢慢地在体内增长。16岁在部民的众目睽睽之下接受割礼,是他人生勇气的第一课。每当回忆到那一天,在他眼里依然可见痛感。

  勇气并不是恐惧不在场,而是学会征服恐惧。入监第一天,曼德拉与狱友们裸身接受检查,被狱卒羞辱,曼说:“你敢动我一下,我就到高等法院控告你,我会让你完蛋,你会像教堂里的耗子一样毛干爪净。”狱卒被吓退了。

  曼德拉相信一句话,失去控制,你就失去了局势。Lose contral and you lose the situation.

  在非国大二号人物,激进领导人HANI被刺,全国面临内战边缘,曼德拉而不是总统德克勒克来到电视台,发表了著名的演说。“此刻是历史的分水岭。我们要决定是否用痛苦悲伤和愤怒,努力朝着民有民享民治的政府的目标前行。“

  有人轻微抱怨,曼德拉的演讲有道理是有道理,就是枯燥了一点。曼德拉说,他故意这么做。年轻人固然可以用话语点燃群众激情,但年长者必须用“值得相信”的话来代替火热的空谈,哪怕枯燥一点。

  作为领导者,你必须领先一步,有时候需要孤独地作出决策。在看到白人政府试图跟非国大进行和谈,曼德拉独自约见了司法部长,最终以不自由之身与总统会晤。

  曼德拉的性格外圆内方,除了核心原则不妥协,策略灵活多变。与甘地不同,曼德拉是主张武装斗争的,但当看到和平的曙光来临,他立即选择了种族和解,制止了全国性的部族内战。他不相信非黑即白,而是问:why not both?

  “让别人了解你性格的最好办法,就是看到你的外在形象。”曼德拉说。他注重衣着,这是赢得尊重的最直接办法。全世界都忘不了他穿的花花绿绿的各色衬衫,那是他为自己设计的阳光形象的一部分。

  曼德拉穿衣如此得体,以致于有人不厚道地说:“见到曼德拉,平生第一次看到黑人穿西装这么合体。”

  曼德拉永远像一个主人,而不像一个客人。在会见英国女王的时候,他如此大方热诚,把伊丽莎白二世显得像一个拘谨的乡下老妇。

  曼德拉擅长倾听,面对不同意见和批评的时候,他最终发言,总是把大家的谈话要点总结一遍,然后不发表自己的看法,散会。用这种办法,他化解了很多纷争。

  经典的笑容是曼德拉的个人LOGO,也是他的面具。不管背后如何苦涩,在人前他选择了最具有征服力的表情:笑。

  曼德拉真正做到了口不臧否人物。即便是曾经虐待过他的狱卒,他都不说他们的坏话。他宁可相信人人都有美德,除非事实证明相反。他喜欢说的话是:“他的心肠实际上比他的行为要好。”

  曼德拉评论虐待过自己的人。“他们这么做是因为能够得到奖励而已。”“他实际上没有他的行为那么坏”He was a better man than how he had behaved.

  对于敌人,曼德拉选择直面与和解。对于同一战壕内的竞争对手,他选择把他们放在身边,看住他们。他当上总统后,让与他作梗的祖鲁族领袖入阁。他解释这样做,就是为了能“看住他”。

  对于敌人,曼德拉选择直面与和解。对于同一战壕内的竞争对手,他选择把他们放在身边,看住他们。他当上总统后,让与他作梗的祖鲁族领袖入阁。他解释这样做,就是为了能“看住他”。

  Play a long game.是曼德拉的信条。他相信:打一场漫长的胜仗。

  即便是最黑暗的岁月,曼德拉也不相信奇迹。他只相信事在人为。没有人见过曼德拉祷告。

  当被问及,你是否幸福,曼德拉皱起眉头。许久他才说了一句希腊哲人的话。“在知道一个人的结局之前,不要轻言幸福二字。”

  曼德拉说,如果你是自由的斗士,你的家庭肯定是当局攻击的目标。

  在认识温妮之前,曼德拉已经是四个孩子的父亲(1子车祸死)。他与温妮结成了革命伙伴关系。他入狱,温妮成了民族母亲的象征。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曼德拉出狱后,跟温妮离异。原因之一是温妮出轨。真正原因可能是个谜。

  曼德拉的人生智慧,一半得自西方文化的熏染,一半来自非洲本土文化。用一句非洲谚语概括:“一个人只有通过其他人,才能成为人。”

  曼德拉不认为自己是传奇,天使,或者圣人,他承认犯过很多很多错误,有的给别人带来了伤害,有的甚至牺牲了别人的性命。

  曼德拉依靠同志,不依靠神明。他不祈祷,他沉思,然后行动。

  曼德拉效法华盛顿,担任了一个总统任期之后,就功成名遂身退,成为活着的传奇。

  看完这本书,我耳边响起了那首老歌: 钟声响起归家的讯号 在他生命里彷佛带点唏嘘 年月把拥有变做失去 疲倦的双眼带着期望今天只有残留的躯壳 迎接光辉岁月 风雨中抱紧自由 一生经过彷徨的挣扎 自信可改变未来 问谁又能做到

感谢网友饭特稀帮助整理。

Loading

读蔡澜《日本电影》

Sunday, December 13th, 2009

1、对蔡澜的这本《日本电影》慕名已久,以前牟森的博客里介绍过。昨天在书店里看到,尽管不打折,也毫不犹豫地买下来。书跟人一样,遇到对的,就要抓住机会,错过了,虽然物理上还存在,但在心理上往往就没有了。

2、蔡澜在日本生活多年,并在那里从事过电影工作,跟很日本艺能界相当熟识。所以,这本《日本电影》很多都是作者的亲历,深得中国古代笔记之三昧,往往三两笔就把一个人物一生的亮色呈现在纸上。

3、看着本书的一个感觉就是,日本人太他妈敬业了!令人脱帽致敬,心生敬畏。

4、蔡澜在日本拍片,男主角绪形拳是当时最红的演员,想相当于当年的发哥。秋天奇寒,他只穿夏服,瑟瑟发抖,午饭只吃几口,太阳一出就开工。蔡澜见他可怜状,忙过来安慰。他说:“赚你的钱,不付出,算什么演员?”

5、大岛渚到香港颁奖,鸡尾酒会上,看到杯中物,勾起馋虫,扑将过去,准备牛饮。蔡澜只说了一句话,他立即缩手点头,嗨嗨连声。蔡说的是日本人最听得进的一句话:“工作要紧。”

6、蔡澜剧组要拍一场夕阳下的火车的戏,助手一个失误,错过了拍摄良机。摄影师一言不发,用摄影机的铁摇把,冲助手头上砸去。助手差点昏倒,稳住道歉。摄影师说:“好好干,我头上的包,不知比多你多少。”

7、大和是一个没有身份认同危机的民族。蔡澜问倍赏美津子,当演员和当家庭主妇的感受。对方说:我本身就是家庭主妇,主妇当演员,跟主妇到超市收银一样。做任何事,都要努力做好,才是最重要的

8、蔡老最擅长用寥寥百字,叙述一二小事,揭示出人物的真性情。例如写田中绢代,晚年萧条,没钱了就冲老仆人新吉伸手要。“新吉兄,给我钱”。仆人里就四处拆借。临终说“新吉兄,鳗鱼。”仆人就去她最爱的馆子去买。人们评价她“稀里糊涂就过完了一生。”

9、夏目漱石本来在东京大学做讲师,后来跑到朝日新闻做记者。他说:“大学是做生意,报纸也是做生意,都是一样的。”

10、蔡澜说,日本有个作家,出了三本世界旅游的畅销书。媒体费尽气力,才找到他的住址。发现他不过是个连东京都没有去过的土佬。

11、在第146页,蔡澜把日本人切腹的场景,写得生动如画。最后他不忘来一句“其实,这只是暴露狂的一场最后表演”,用常识把惊心动魄的场景轻轻消解,这叫:祛魅。

12、日本摄影师冈崎宏三说:“人们都不了解什么是纪录片。以为真实地记录下来。其实记录一件艺术品,要拍得比肉眼看到的还要精彩,还多面目,才是纪录片。”

13、我最感动的是本书最后一篇《人生舞台》。森繁久弥是个舞台剧演员,演出时发现一个前排的少女闭眼睡觉。全团就卖力地演,大声对白,猛力跺脚,要把她惊醒,作为小小的报复。少女无动于衷。谢幕时,少女站起来大声鼓掌,大家才发现,原来她是个瞎子。

14、我猜想蔡老最后一篇文字的用意是在说:我们的人生窄小的舞台下面,其实也坐着用心的盲观众。

15、补充网友@mishapang讲的两件事,虽然跟蔡澜的书没有直接关系,但其中的意蕴与精神有相通之处。

其一:前年富山县官员到中国各地推广当地经济和旅游资源,50左右,头发花白,身材精瘦。亲自讲解,熟练,礼貌,不苟言笑。随身带的礼物是当地手工制作的再生纸制名片夹。

其二:最近我家那边开始给教师涨工资了,退休的教师也跟着涨一点, 义务教育的教师比教高中会多拿1万多块. 我家老太太说很多退休的高中老师都填自己是教初中的,她自己在调查表上填的是”高中”, 她说: 虽然我也教过初中,但是我教了几十年高中, 怎么可能为了一万多块钱去做这种事情呢?

16、王烁老师补充:某次访日陪同的外务省官员是前外相之子,说日本没希望,人口老化加人口减少,现在交社保养老,将来老了谁养?还说日本最辛苦的是公务员,薪资不高但工作时间比企业还长。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