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the ‘生活’ Category

为什么应当托美国的朋友买一注PowerBall彩票?

Tuesday, January 12th, 2016

Powerball02

原因很简单,因为目前奖池里的奖金是13亿!你问美元还是人民币?这有区别吗?对你来说,只有一种区别有意义:获奖还是没获奖。

2016年1月9日,整个美国陷入狂热之中,大家都在等待午夜的强力球(Powerball)彩票开奖,在此之前头奖已经第18次落空,奖池里头奖的奖金是9亿美元。

9日晚22:59分,强力球彩票头奖开出,中奖号码为32、16、19、57、34,强力球号13。美国多州联合彩票协会随后公布,没有人的彩票六位数字全中。这意味着强力球头奖第19次落空。彩票官员预计,至强力球彩票13日晚第20次开奖时,头奖数额将达13亿美元。

强力球玩法很简单,是从69个白球中选出5个(不重复号码),再从26个红球中选出1个。该玩法的奖项有9个级别,最初级的奖项4美元现金,玩家选中红球号码即可中得。随后,奖金逐级升高,要想拿走头奖,必须6个号码全部命中。据测算,头彩的中奖比率约为2.92亿分之一(确切地说是:1/292,201,338)。

听上去概率只有3亿分之一,实在渺茫得很,但是白板报头条号认为,如果美国有朋友,有门路,还是可以考虑买一注试试运气,理由是:

  1. 你成为独特的你,已经是小概率事件。此刻地球上加上宇宙空间站里一共有60亿人活着,只有你占有了你身上全部的特征。这概率是60亿分之一,这么小概率的事情都让你碰到,比这个概率大20倍的强力球中头奖,你当然也有希望。所以,你应该对自己有信心。

  2. 把这笔钱当成一笔富翁留给你的遗产。至于为什么留给你,可能是因为某一年下雨天,你在银行门口借给他一把雨伞;也可能是他亡命天涯时,你送给他一个盒饭,这些且不管。现在富翁的律师拿着给你的遗产,一张存款为13亿的银行卡到你面前,他说给你一次机会,让你输入一组密码,如果输对了,这钱就是你的,如果输错了,对不起,还要收你几美元的手续费。你会怎么样?把律师打出去?还是交几美元试一试?答案不言自明吧。

  3. 这是一次挑战一个著名悖论的机会。在概率学上,有一个著名的“买彩票不中”的悖论,就是买彩票的人,都不相信自己能中奖,但吊诡之处在于,偏偏有人中了奖。如果你不相信这套说辞,何不试试自己挑战概率论的勇气?
    如果你在美国有朋友,请他帮你买一注强力球彩票吧,奖金13亿

千万不要相信在线销售的强力球彩票,很多网站都是骗子,还有部分是钓鱼的网站。你想想,如果你真的中了奖,任何一个开网站的老板都会卷铺盖走人,让你去找,让你去告。所以买强力球最靠谱的办法是找在美国的朋友,跟TA一起合伙买。

无论谁中了13亿,都不好意思不分给对方100万,对不对?所以,至少你的收益还是很可期的。

比较现实的做法是,由身在美国的朋友牵头,大家组个团,把钱放进一个锅里,共同买。无论奖金多寡,都按所出的股本金的比例分成。这是最靠谱最现实的玩法,要知道在美国,许多大乐透的获奖者都是养老院里的老人,原因就是他们都是这样凑份子一起玩的。

Loading

2016年元旦诗会:一粒沙看世界

Sunday, January 10th, 2016

诗歌不是诗人的专利,也不是疯子的特权。诗应是大众的日用品,它能兴发情志,观察世相,群结良友,怨讽不平。既能教化人,也能拓宽人。

yixiang

在杭州,有一群人,自2011年开始,每年在元旦这一天都举办一次诗歌朗诵会,作为辞旧迎新的小小的仪式。2016年也不例外,在壹向咖啡,来自四面八方的几十位诗歌爱好者,朗诵了各自喜爱的诗歌。

wp-kaichang

今年诗会的主题是:一粒沙看世界,取自199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波兰诗人辛波斯卡的一首诗。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全新的角度,让大家在新的一年重新认识世界,就像在一粒沙中看见宇宙,一朵花中窥见天堂。诗会的主持人是来自美国的Richard和我。

wangpei-zhuchi

诗会一开场就非常火爆,研究心理学的陈玲燕朗诵了《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作者:余秀华)。大家都屏息倾听,在这样的场合,任何诗歌都会得到尊重和欣赏。

thumb_IMG_7746_1024

《都市快报》的编辑戴维同时也是一位诗人,她给大家带来了自己创作的两首诗。第一首《孩子从来都不知他们是艺术品》,这是已经拥有两件“艺术品”的母亲的有感而发。第二首是《欢乐》。戴维用她的诗歌证明了,在当代,良家妇女也可以成为诗人。

daiwei

杭州著名的媒体人傅强朗诵了博尔赫斯在85岁写的《此刻》,诗中洋溢着一种“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豪情。

fuqiang

冯一刀几乎参加了每一届诗会,并且是连续两届诗会的幕后英雄。统筹诗歌、寻找伴奏、制作PPT、现场音视频操作,他样样亲力亲为。他也朗诵了一首自己原创的诗歌《独自走过一条开花的路》。

IMG_7631

本次诗会我们在诗歌朗诵中穿插了一个MINI TED演讲,用1-2分钟时间,分享自己的独门绝技。知乎作家采铜老师在朗诵完辛波斯卡的《种种可能》之后,又分享了《如何让自己平静下来》。他的方法是,把自己想象成宗教中的使徒,带着使命来到人间,面对纷繁芜杂的事务,不要忘记自己来这里的初衷。这样就可以找到聚焦和重点,完成最重要的任务。

caitong

现场有不少朋友是全家前来,还有的带着孩子来。资深美女顾倩在朗诵《孩子,妈妈和你一起数星星》之后,让女儿肖清心背了一首古诗。资深帅哥老高,除了朗诵了最爱的平克·弗洛伊德的歌词《嗨,你》之外,还创作了一首《外婆的童谣》让儿子高原朗诵。原汁原味的杭州乡情,在现场弥漫。

niuniu

IMG_7649

每一年诗会,都有一个主题是大家共同吟诵的,那就是爱。诗会的常客Hatikva和朋友朗诵了《圣经·哥林多前书》中关于爱的经文之后,还用非常现代的曲调唱了出来。

IMG_7669

接下来,一对金童玉女般的伉俪伽罗、恺晨一起朗诵了《关于山之晨明的童话式构想》,伽罗还为自己的爱人带来了一个惊喜,用英文念了一首情诗。

jialuo-kaichen

2016诗会来的可不光是年轻人,年长的孔子文夫妇也来到现场,他们说:

“我们已经四十年没有参加过类似的诗歌朗诵活动了,今天来到这里非常激动。给大家朗诵一首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kong-mother

他们略带沧桑但依然年轻的声音,证明了诗歌是青春最好的馈赠。

kong-2

每次诗会都参与的流川枫,除了朗诵北岛的《你在雨中等待着我》之外,还分享了一个MINI TED演讲《如何保持体形》,她的观点是“健身是生活方式的全新改变”,鼓励大家都投入到其中,享受以前未曾尝过的乐趣。

liuchuanfeng

不知不觉一个多小时过去了,诗会迎来了高潮。杭州师范大学黄岳杰老师朗诵了海子的《日记》。初听,轻拢慢捻抹复挑,似乎很平淡。

huangyuejie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夜色笼罩 姐姐,我今夜只有戈壁

渐渐地,他的声音高亢起来,似乎自带这舞美和灯光一样,在人们面前展示了一片茫茫的草原和空空的城池。大家随着黄老师的声音,思潮起伏,心事逐浪。

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

最后,他用一句遥远的拖腔的呐喊结束了朗诵,全场静悄悄地,等待他最后一个音符消失在窗外的马路上,继而响起由衷而热泪的掌声。

IMG_7659

xiaochong

已经连续三年为元旦诗会提供场地、音响设备、服务支持的叶子一家,不但朗诵了《致橡树》,而且小美女南瓜还表演了一段舞蹈《青春修炼手册》,看完我觉得整个世界都朗润起来了。

yezi-couple

我的主持搭档Richard每年都背诵一首诗,今年背诵的是A Grain of Sand。

IMG_7663

接下来,一位叫叶子卉的诗友演绎了木心的《从前慢》,袁子、橘子等人吟诵了《见或不见》。

yezihui

IMG_7698

最后,人人手里发了一份《一粒沙看世界》(View With a Grain of Sand)的打印稿,先是黄老师朗诵,接着诗友、观众、工作人员、咖啡馆中的顾客都一起朗读起来,场面热烈,以致沸腾。

final02

需要特别鸣谢的是本次诗会幕后工作人员,老高、Winnie公子、阿秋负责将本次诗会在群里进行多媒体直播,使得这个小小的诗会超越了地域的限制,成为新年最慰藉人心的开场秀。

nielei

2016年元旦诗会,在冲上九霄的诗情中,落下帷幕。大家难忘此刻,依依不舍,期待2017年元旦再相聚。

IMG_7655

Loading

听电影

Saturday, December 26th, 2015

众所周知,电影是用来看的,但是我在减肥运动的过程中,却培养了听电影的嗜好,并且发现了一个之前从没有人提到过的秘密:哪些电影适合听?哪些电影不适合听?以及为什么会这样。

我以前是一个不爱运动的人,我常常把原因归咎于自己的懒,直到搬家来到一座体育场附近住,我才发现以前的责任不全在我,懒是结果,不是原因,不爱运动很大程度上是缺乏运动的条件和环境。由于家附近的体育场从早到晚是向大众免费开放的,那里的塑胶跑道便成了我的天堂。每天晚上,一边快走,一边戴着耳机听电影成为我一天最愉悦的时光。

半年以来,我减掉了45斤,听了30多部电影,有的电影还反复地听。这些电影中,既有电影网站排行榜上评分最高的人气之作,比如《教父》《肖申克的救赎》,也有奥斯卡获奖佳作,比如《唐人街》《卧虎藏龙》,还有我个人喜欢的导演的作品,比如比利·怀尔德的《日落大道》《公寓春光》和《热情似火》。

由于一部电影的标准长度是120分钟左右,而我的运动时间控制在1小时,一部电影往往需要两三个晚上才能听完。我有时盼望夜晚快点来到,好让我续上没听完的故事。

我发现,只有曾经看过或者有一定印象的电影才适合听,如果是完全没有印象的电影,则听得云里雾里,我因为这个原因放弃了听《雨人》、《彗星美人》、《公民凯恩》,只因为这些电影我没有看完过。但是对于那些了然于心的电影,听起来则是一种享受。

我还发现,不是所有的好电影都适合听,但适合听的一定都是好电影。我曾经想把雷德利·斯科特的《角斗士》听完,坚持了30分钟,耳朵里充满了各种聒噪。这部电影我看过,我知道画面很美,但在声音的处理上,却让人愉悦不起来。罗素·克劳是一个好演员,但他的声音却远远没有他的肌肉更有表现力。另外,这部电影的台词太平淡了,谁会喜欢听一些没有个性、只起交代作用的对白呢?好的对白,只要人物一张嘴,你就感觉到那股拧巴劲儿,然后吸引你听下去。

电影《唐人街》一开场,一个胖子在私人侦探所,看到自己老婆跟人偷情的照片,痛苦万分,开始撕扯百叶窗。史上最伟大的演员杰克·尼克尔森扮演的私家侦探杰克说:

不要把我的百叶窗吃掉,这是我上个礼拜刚装的。

他的轻蔑、孤傲、拧巴,一下子就都显现出来了。

我还发现,我们之所以偏爱一些演员,其实不是爱他们的外表和演技,而是爱他们的声线。

《肖申克的救赎》里如果没有摩根·弗里曼金石质地的声音,只靠罗宾·威廉斯冷静冰冷的台词,将会何等逊色。同样道理,《卡萨布兰卡》中的亨弗莱·鲍嘉、《美国丽人》中的凯文·史派西、《教父》中的艾尔·帕西诺、《哈姆雷特》中的劳伦斯·奥利弗、《日落大道》中的威廉·霍尔顿和扮演过期女明星的葛洛丽亚·斯旺森、《低俗小说》中的约翰·屈伏塔、萨缪尔·杰克逊、乌玛·瑟曼,甚至导演昆汀·塔伦蒂诺本人(他在里面扮演一个事妈一样的中产阶级),他们的声音,都让这些电影立了起来,并且不朽。

相反,一些外表形象看着还行,但声音本身没特色或者台词处理有问题的演员,则让人心里要打一下折扣了。比如:汤姆·汉克斯,我承认,他是咱们这个时代很出色的男演员之一,但不得不说,他不说话的时候比说话的时候更让人喜欢一些。

《阿甘正传》是我听了不到一半就放弃的电影,我不喜欢汤姆·汉克斯那种矫揉造作故作呆傻的声音。同样是僵硬、低沉的发音条件,达斯汀·霍夫曼对声音的控制和处理就比汉克斯要好的多。我对汤姆·汉克斯的好感,停留在他在《拯救大兵瑞恩》中微微抖动的手上。

我听的电影大部分是英文的,只有极少是华语的,而在这些凤毛麟角一样的华语片中,我心中屹立着一尊神像,并且听了不下十次,那就是《卧虎藏龙》。

李安在拍这部根据20年代王度庐武侠小说改编的电影时,做出了两个英明无比的决定:第一、用中美两名编剧联合创作;第二,用中文对白,并且坚持让演员自己说出台词。

《卧虎藏龙》署名的编剧有三位,其中贡献最大的是美国的詹姆斯·夏慕斯还有台湾的王蕙玲。夏慕思甚至连原作小说都没有看,直接用英文写出了剧本第一稿,王蕙玲后来加入进来,用中文写了自己的版本。夏慕思的好莱坞式对白在王蕙玲看来过于西化,根本不像中国清代的人在说话,但是李安有他自己的想法。在好莱坞闯荡那么多年,李安深知中文编剧对白方面的局限性,他们都不擅长用对白了干除了交代剧情之外的更多的事。夏慕思所长正是王蕙玲之所短。当然,王蕙玲有她的强项,她中文底子厚,三言两语就能把西式对话迁移到汉语语境里。

铁贝勒:(一字一句地)长二尺九,宽一寸一,护手一寸,
宽二寸六,厚七分,两耳各长一寸五,剑柄原镶有七星,从剑身的旋纹看,是先秦吴国的揉剑法,汉朝就失传了。

这段关于青冥剑的描述方式,是汉语里有,英文里无的。由演员一字一顿念出来,真如宝剑一样有千钧之力。

李安坚持这部电影用中文对白,配上英文字幕,并且坚持让片中演员都自己说对白,而不是找人配音。四个主演里章子怡的国语最好,张震、周润发说话都带着港台口音,而扮演俞秀莲的杨紫琼干脆不会说汉语,连汉字都不认识。李安让她一句一句地学,一遍一遍地排,然后又用后期一个音一个音的修补,才有了最终的呈现。即使如此,杨紫琼略显生硬的发音,还是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尤其是电影在奥斯卡获奖之后,拿到台湾去放映,很多观众表达了对台词不清的不满。但是,李安下定决心让演员自己来说,是为了找到演员的最佳的情绪。外人配音无论如何是出不来这样的效果的。

事实也证明,李安是对的。当我在塑胶跑道上一圈圈听着李慕白的诉说、俞秀莲的诉说、罗小虎的诉说,他们那些不甚标准的国语,让我对自己的母语有了新的认识,原来汉语在古装片中也可以处理得如此妥帖。

王蕙玲在写台词时,使出了浑身解数。她把平日所学所积累的宝贝全都拿了出来,用在电影里。

玉娇龙在聚星楼上跟小二点菜,所报的菜名(“丸子小一点,淀粉少一点”)来自王蕙玲收藏的菜谱,并且非常适合大家闺秀的身份(所以小二听完才说,“您点的这些菜只有大馆子才有,您要多等会儿。”)

李慕白跟俞秀莲表露心迹时说:“我们能触摸的东西没有永远。把握手紧,里面什么也没有。把手松开,你拥有的是一切。“这是王蕙玲从一趟佛法课上听来的,信手拈来,用在剧中。

夏慕思对台词也有贡献,“刚才你握住我的手,你能感觉到它的真实吗?”这类的对白王蕙玲是不会去写的,因为太西方了,古人恐怕不会这么说话。但是李安认为,两个人说这段话的时候是私密时刻,古人在谈恋爱的时候难免也会说同样的话。

我对《卧虎藏龙》的台词喜爱到拿它自虐的地步。我找来其英文剧本,把里面的台词翻译成中文,再与中文剧本相对照,以便找到差距之所在。一个编剧的能力有大小,但有了这份钻研的心,就是一个合格的、职业化的编剧。

如果从我听过的电影里,选出我最喜欢的一部,那还是《日落大道》,它不是一句好,而是句句好;它不不仅对白好,旁白也好;它不仅是台词好,而是潜台词更好。

《日落大道》是比利·怀尔德的代表作,讲述了一个落魄的编剧,被一个过气的女演员给包养,想离开而不能,最终被女演员枪杀的故事。我喜欢这出戏,可能是有私心的,因为我自己也是一个还没有出人头地的编剧。

这部电影的调调我特别喜爱,我经常听着听着,乐出声来,比如他说自己的剧本卖不出去,”可能是因为不够原创,也可能是因为太原创了。“这个太原创了,让我轻快地笑着跑了二百米。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相信编剧是有秘籍的,我买了世面上几乎所有能搜罗到的中文编剧书,从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到罗伯特·麦基的《故事》,从《编剧的艺术》到《救猫咪》,从坎贝尔的《千面英雄》《作家之旅》到菲尔德的编剧理论套装。后来我终于明白,编剧有术,但不在理论书里,而在好电影里面。在所有学习编剧艺术的手段力,没有比体悟好电影更好的方法了。而听电影,更能让自己静下心来,发现之前忽略的要素。

我举几个例子。每一部伟大的电影里都有几句戏眼一样的台词,揭示了这部电影的秘密,而这些台词有的明显,有的不明显。像《唐人街》中,”忘了吧,杰克,这里是唐人街。“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可是你知道《教父》第一部的核心台词是哪一句吗?”我会给他一个不能拒绝的条件?“不对。”DON 柯里昂“,也不对。我发现《教父》中最重要的一句话是一个忠心耿耿的黑手党告诉麦克”你父亲一直为你骄傲“。让父亲为自己骄傲,传承这种骄傲,哪怕付出再大的代价,这就是《教父》的主旨所在。

还有,以前我觉得电影的音乐很重要,但是器物的音响不重要,但自此反复听《卧虎藏龙》,我发现青冥剑每次出鞘那一声”叮……“,是电影音响的核心。这个声音不是道具本身的声音,而是做出来的,但它占满了听觉,并且会在大脑之中萦绕。

听电影既是一种打发时间的方式,也是学习电影的手段,对我而言,还是一种小小的仪式。在巴黎发生恐怖袭击的第二天,我恰巧在听《卡萨布兰卡》。那晚下着霏霏细雨,我在体育场走路,看到在场地中央踢球的老外们围了一个大圈,低头不语,许久之后,我才意识到他们在默哀。我当时听到了电影里一个高潮部分,一群德国人走进李克酒吧唱德国歌曲,爱国的法国人看不过了,让酒吧的乐队演奏《马赛曲》,一酒吧人,全都加入了合唱,盖过了纳粹之声。那种排山倒海的气势,让我小小地激动了一把。

最后,回答一个技术性的问题,我是怎样听电影的?是不是把电影的音轨抓下来,存到手机里?不,我是直接把电影的文件用一个叫Avplayer的应用程序导入到手机里,把手机用臂袋固定在胳膊上播放,由于这个软件不能在后台运行,这意味着,我一边走路,一边在放电影。旁边的人看我,会看到一个体态微胖的人,手臂上在放着有时黑白,有时彩色的电影,他顶风冒雨,低头前行。这本身就像是一部电影。

Loading

45斤正能量:我的减肥之路

Tuesday, December 8th, 2015

jianfeiqianhou

这里有两张照片,一张是今年5月1日拍的,一张是12月4日拍的。左边的我和右边的我相差22.5公斤,多出的这45斤就是我今天要传递的正能量。

这不是教你减肥的文章,因为文中的方法可能不科学,可能对你不适用,也可能会给你的健康带来不可逆转的损伤。我要讲的是一个人怎样拓展自己极限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爱、信心、希望与合作的故事。

在我人生的各个阶段,我充当过形形色色的胖子,微胖子,小胖子,虚胖子,大胖子……人一胖,就让朋友很为难,因为纵然锦心绣口,也很难找到一段话去赞美一个胖子的外表。戏剧家张广天在《我的无产阶级生活》一书中,写道:”王佩很胖,但是他的微笑像海洋。”虽然有个”但是”,但这已是我迄今为止在外貌方面得到的最高表扬。

我就一直这样胖着,觉得这样也没什么不好。从二十多岁胖到三十多岁,又从三十多岁胖到四十多岁。即使儿子的出生,也没有让我变瘦,相反,反而刺激了我胡吃海塞,储存能量的本能。因为老熬夜,每天晚上一顿宵夜是不可避免的。明知这样下去身体要出状况,但我还是无法克制自己的”吃瘾”。就这样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每年的体检报告出来,如果只是脂肪肝这样的老问题,对我来说都像摸到大奖一样。然而,好运气并不总是伴随着你,尤其是你选择与危险同行的时候。

就在今年五一的时候,我跟几位朋友去了一次陕北。到达神木县的时候,大家一起去爬二郎山:一座只有几百米的小山。这个时候我忽然发现,我只能爬到三分之一,就不得不停下来:并不高的台阶对我俨然成了天梯,哪怕手撑着膝盖,我还是没有力量爬上台阶。我头脑中飘过各种不祥的猜测,会不会是痛风?会不会是横纹肌溶解?

很多答案在风中飘荡,我决定选择最容易抓到的那个:超重。以我的身高,理想体重的上限不应超过70公斤,而我当时至少有95公斤,这好比一个正常人背着50斤的面粉在爬山,能上得去吗?

五月份在南下回家的列车上,我做出几个重大的人生决定。一是为了儿子,搬迁到临近的大都市;二是开始尝试瘦身。

我减肥成功的经验只有一条:你需要有几个一同减肥的好朋友。这对我不是难事,我一生什么都缺,唯独不缺好朋友,瘦的也有,胖的也有。

与我相识30年的发小郭大侠建了一个微信群,取名“一瘦再瘦”。里面都是志同道合的好友。大家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那就是一瘦再瘦,直到无须再瘦。

本群的一大优点是大家都是海洋一样宽阔的中年人,能够互相激励,更能够互相安慰。每次不慎吃多,或者偷懒不运动,得到的都是温暖的鼓励,而不是批评和指责。

本群的第二大特色是不主张运动。如果BMI肥胖指数过高,运动反而损害健康,所以我们把重点都放在吃上。主要办法是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什么是碳水化合物?精米、白面、淀粉、糖。考虑到完全不吃碳水化合物会对健康带来损害,我们采取循序渐进的办法:

1、早饭照常吃。烧饼、油条、包子、面条,爱吃啥吃啥。
2、午饭主食减半,以前吃一碗米饭,现在吃半碗。
3、晚饭不吃主食。
4、肉类,尤其是鸡肉、鱼虾照吃不误,以补充足够的动物蛋白。

有人会说,这种饮食结构有问题,专家指出,不吃碳水化合物会对健康带来影响,甚至对心脏都有伤害。

也许,maybe, probably,即便如此又怎么样?既然我已经决定减肥,早已把要付出的代价考虑在内了。

要减肥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可能发生的,但是想到甩掉的肥肉,就是死得其所,死得其所。

一句话:再怎么死也比胖死强!

有群存在的最大好处是,每天早晨可以向大家播报体重,这是一种很棒的激励机制。在群友的赞许鼓励宽宥声中,体重不知不觉就在一路下降。虽然没人在乎,作为数据控的我还是喜欢把每周的体重记录下来,半年来的记录如下图:

5-11月体重趋势图

到8月底,当体重降到80公斤以下,我就开始加上运动:每晚到体育场的塑胶跑道上走路,速度也不快,时速6公里,每次一小时,除了重度污染以及有要事之外,风雨无阻。从9月1日到11月底,三个月底时间,我在体育场一共走了500公里。运动这件事,它释放痛。而痛苦这件事,无论是精神上的还是肉体上的,应该既私人,又短暂。利用运动来消解,再好不过了。

我走路不听音乐,只听电影,那些经典的、大师级的、终生喜欢的电影。一边听一边体会它的结构、故事、声音,还有画面,在我内心秘密的放映室里,会以我想象的方式重新播放出来。电影情到深处,我会随着落泪;激昂之处,我会随着欢喜;那些幽默的段落,会让我笑出声。比如听《日落大道》,倒霉编剧说,”大公司拒绝了我的剧本,也许因为它们不够原创,也许因为它们太原创了!”我为这个”太原创了”,笑了200米。

瘦身带来的好处,可以罗列一大堆。我还没有去体检过,无法从指标上进行衡量对比。出了健康状况变好之外,还有三个最大的变化:

一、戒了食物瘾,忍饥挨饿的能力大幅度增强。晚饭之后,坚决不再摄入任何热量,饿了,就喝水或者喝黑咖啡,再饿,就上床睡觉。后来看BBC的纪录片才明白,在自然界,大型食肉动物都是擅长挨饿的,孟加拉虎一周吃一顿,鳄鱼一年只吃一餐,蓝鲸为吃一顿饱饭,要游过整个大洋……饿了就吃的高级生物只有人类自己。

二、因为身体瘦了,耐受力增强,从而拓展了自我的边界。以前够不到的地方,可以够到了;以前做不了的动作,现在可做了;以前受到的限制,现在不再受限了。这种感觉,就像蝴蝶从蛹壳里爬出来一样。

三、最为重要的是,减肥让生命有了意义。一天不管多么白过,虚度,什么正事也没干,但是因为控制了饮食,做了运动,顿时觉得还是干了一件正事。看着次日没有反弹的体重,对自己增加了些许信心。而就凭这点信心,就可以把山移开。

以上就是我的正能量分享,请大家吸取其精神,不要模仿具体方法,因为我的方法,可能是错的。我可能因为减肥不当而遇到不测,但我不后悔,并且作为一生的事业去追求。因为我不是明星那样,为了减到一定体重去拍个片子,随后再胖回去。我的减肥是终生的。我敢肯定地这样说是因为——

任何人只要尝到瘦身和运动带来的滋味,就会一生爱上它,虽金玉而不换,虽九死而不悔。

Loading

The T Village:A Memoir

Wednesday, December 3rd, 2014

The T Village

Chapter One

Last night I dreamt my uncle, then my father. They are becoming old, so am I. I remember, in my dream, my uncle talked in a manner of a real old man, resembling his younger life being as a fisherman.

‘If I fished a big fish, that’s awesome. If an oil-fish,’ he grunted, ‘I would sell it in the market. ’ ‘Oil-fish’ is a term coined by my uncle, which refers to the fish being contemplated by the oil-drillers.

My father was preparing food, in that dream. It seemed like we would have a celebration for event, a traditional festival, a banquet, or some body’s birthday? Oh, no, no birthday. In our family we never celebrate birthday. What’s in a birthday except for the burning pains to mothers?

Mother was not in that dream. I often dreamt her separately. She once had a mother, but died unnaturally, which had haunted her for many years, I believe.

My uncle is only 10 years older than me. So I’d like to address him Little Uncle. He’s a brilliant man with a clumsy tongue. This mixture has proved Heaven is fair, as grandma always said before or after a long sigh.

‘Heaven is fair, little boy.’ Grandma took my small hand, signed, ‘You’re clever, so Heaven made you fat.’

What? Fat! No! That’s the only word I hate to hear, even nowadays. ‘Granny, I’m not fat. I’m just having too much meat.’

Meat is grandpa’s favorite, any meat. The last meal he cooked for me was chicken meat, in that bleeding winter, with the stomach cancer he suffered. I was a prodigal son, and still am because of his funeral I didn’t attend. Where was I in that summer? I stayed in the city of my university. Maybe the moment he died, I am holding a few fingers of a girl whose mother was my sister in church. Their names are long forgotten in my mind.

To my knowledge, grandma in Heaven, sometimes, Heaven is not so fair.

Loading

九月来临

Friday, September 5th, 2014

九月,事情悄悄地在起变化。

我的朋友刘淼,辞去了上海市实权部门公务员的职位,到一家网络创业公司——简书担任运行主编,从此来到江湖。他履新后做的第一件事是去北京出差。出差?对于他这样级别和岗位的公务员来说,是一件多么可望而不可及的重要好事,他之前最远的出差不过是把文件从浦西送到浦东。如今他可以在北京最好的季节造访这个城市。当奥体公园第一缕尘风和什刹海最后一声琵琶撞到他的额头,他理解了两个珍贵无比的汉字叫“自由”。

九月是告别的季节。我所参与创办的《新西湖》杂志,出版了可能是最后一期。这一期刊登了刘淼的《辞去公务员》和《迈向质朴生活》,还有王小街的《沙县小诸葛,后会无期》。“小诸葛”是在杭州胭脂巷开沙县小吃的小老板的绰号,他平常喜欢读报上网,见到记者就跟他们议论新闻和时事。我们讨论过的话题包括且不限于:杭州房价,经济宏观调控,报业集团之间的竞争,城市下水道问题……但他从不谈政治,口不臧否人物。有一年,我发奇想,邀请他到网站做一个视频播报节目,他像拒绝邪教和传销一样拒绝了我。我才知道,他第一不想出名,第二也没有跟大众交流的欲望。他跟记者们聊经济聊房产的目的,只是为了印证自己的判断。果然,在他开办沙县小吃店几年后,他在福州买了房。有大半年的时间,他不在店里,那是他回福州装修去了。当在杭州打拼的第六个年头来临,他决定把店盘掉,回福州。消息传来,曾经被他小吃店喂过并与他交流过经济新闻的记者们,纷纷带着惋惜的神情与他告别。但是大家不知道,这个城市对他来说并没有什么可留恋的。他为奴六载(说为奴一点也不为过,他六年来只有两次离开小店半径1公里的区域),现在是回归故里享受自己劳动成果的时候了。

别的朋友生活也发生了变化。老高,已经从工作的报社内退,也退出了与人合伙的餐馆,回到小镇,过着深居简出的生活。只有锻炼不曾放弃,每天在跑步机上,重新奔腾在青春的大路上。

秋天降临,我们每个人都在迎接属于自己的九月,属于自己的马拉松。

Loading

渊默雷声,秘想旁通–曹晓阳和他的山水帝国

Monday, June 23rd, 2014

如果在大街上遇见曹晓阳,你无论如何不会把他当成一个画家,他不留长头发,也不屐着拖鞋,也不把墨镜戴到脑门上。他更像一个种茶叶的邻家大哥,一个不会漫天要价的手艺人,一个在自己秘想的国度隐居的国王。

跟曹晓阳初次相遇是在天鸿美和院,此处山水俱佳,黄公望山近在咫尺,顶层露天剧场,被云雾围绕,仿佛来到了奥林匹斯山顶,与众神对视。在美和院的艺术中心,看了曹晓阳的“山水”展,全部纸本木炭,部分写生,部分默画。曹晓阳亲自讲解,令人一见就喜欢。先锋戏剧导演牟森用“戏剧性”来概括自己的观感。他说:“曹晓阳的世界始终呈现一种紧张感,属于时间的紧张感,平静被打破之前的紧张感,夜幕将临、天将破晓、暴雨将至的紧张感。以及,面对这些紧张感的从容不迫。非常喜欢。对士老的“山水”影片方向有了感受,突如其来。”

曹晓阳选择木炭为材料,起初只是因为方便。因为他经常要带中国美院的学生外出写生,相对于油画、水彩来说,木炭是最适合携带,是方便应手的材料。可是木炭用多了之后,它自有很多天然巧成的特性,这便为他打开了一个神奇的山水世界。

曹晓阳承认他画中确实带有一定的戏剧性,而这种戏剧性的形成要追溯到他的童年。他小时候在江苏由不识字的外婆带大,8岁以前几乎没有受过任何文化熏陶。只有8岁被母亲接到安徽住之后,他才看了平生第一场杂技、第一出话剧、第一部电影。曹晓阳的母亲也是画画的,当时在安徽安庆文化馆工作,负责组织文艺活动与专业创作,所以经常会带他出没影剧院。他记得第一次看完戏,母亲带他到了后台,当看到刚才舞台上英姿飒爽的小生卸妆之后竟是一个六十岁的老头子,他简直惊呆了。因此他很早就有了台上台下、台前幕后的概念。小时候看露天电影,他也喜欢到银幕背后去看,这样所看到的画面都是反的,而且还可以看到观众的反应,自己就像一个游离在外的旁观者。这种多维度的剧场体验,对后来从事艺术工作很有影响。曹晓阳说自己的绘画与戏剧之间的确存在某种关系。

曹晓阳说,从小就梦想成为艺术家。因为有一天他跟着母亲去买菜,路上遇到一位老人,拄一拐棍,拐棍上挂着一瓶打来的散酒。母亲告诉他:这个老人是个画画的,他是解放前当地制药厂老板的大公子,当时在上海美专求学,据说还与著名演员赵丹同学,改天我带你去拜访他。过了几天,他们去了老人的家。他家有个院子,院子里种了一棵石榴树,阳光透过石榴树打在桌子上,老先生就在桌上教曹晓阳画了只麻雀。母亲对曹晓阳说,老人有一枚最能体现老人家状态的闲章,上书“一月二十九日醉”,意思是一个月中有29天都在醉酒状态。曹晓阳觉得一下子找到了生活的方向。当时觉得这种生活太好了,不愁吃,不愁穿,小酒喝喝,兴致来了画张画。后来,由于英语太差,他高考考了好多年,但磨练了自己的基本功,而且对于艺术史也有了只鳞片爪的理解。自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被大学破格录取之后,他跟循规蹈矩的学生便不一样,对于艺术有了自己的主见。

曹晓阳大学的专业是版画,他认为对自己理解版画最重要的一门课程就是黑白构成。黑白构成是一个知识化的体系,通过掌握这套体系,他看问题的方式跟以前不一样了,找到了打开新的感知的门径,今天的山水素养便起源于学版画的那个阶段。“其实我的内心很希望用色彩去表达一些东西。”艺术史不是一部PK的风格演变史,而是涵盖了各种可能性和创造力的通道。

每当人们看完曹晓阳的画都喜欢问他两个问题:“一、为什么要用木炭?二、一张画卖多少钱?”曹晓阳笑着说:“如果我想卖钱的画,绝不会用木炭画。 木炭山水虽然少见,但因为艺术生产有其自身的规律,在市场问题上还是传统的水墨、油画更容易让人接受。”对于这组山水作品,曹晓阳更乐意把它们当成是一种自己的日课,是一种自娱自乐和自我纠缠,从来没想到要卖钱,甚至没有当成是艺术作品来完成。曹晓阳有个同学的父亲,每天醒来,必先写两张书法,一天才算开始。尽管他临的是同一个贴,字写的也不怎么样,但这件事给了曹晓阳很大的启发。这样反复做一件事的过程会让人笃定,内心变得丰富和强大。

在大量写生的基础上,曹晓阳开始了《24节气》的创作,这是对风景的背临,是对山水的默写,是他一个人在山水之境中的潜行沃游。尽管我们已经脱离了农耕时代,但是节气关乎自然人事与我们这个世界相互关照、生息的机缘。天地本混沌,自在自然,自成自化。四季的更迭、温湿的变化、昼夜的交替,此二十四节气即是人间生机万象。

曹晓阳的画更贴近自己内心的感受,同样是清明,在他看来就不是“路上行人欲断魂”,而是一种疏朗、暖湿的感觉。所以,他画了一张烟雾弥漫的夜间的清明。这并不是24节气一一对应的字面关系。

曹晓阳说:“我的工作室在龙坞,每日行走在山间田头,自己在工作室画画,那一草一木一块石头,都是从心里流出来的,从而形成了这一个与现实世界并行的另一个完整的世界。”在画画的时候,他感觉自己像一个建筑师一样,一片砖、一片瓦地把这个世界构建起来。也感觉自己是个导演,让一幕幕剧情在画纸上先后出场,反复排演。
当地的茶农经常会跑到他的工作室看看,茶农会说,你画的跟我们这里的风景一样啊。曹晓阳说:其实大家的视觉都是一样的,我只是画出了他们身之所居、心之所系、情之所生的日常。

写生对于曹晓阳来说是最重要的积累。他画写生带有修为的成分,是不断地遭遇,不断地修功。他一幅写生一般要画三四天,在写生过程中,山势和树枝的形落到画纸上都是不变的。他让自己不依赖原有的一切经验,怎么长的就怎么画。带着这样一种对自己的强迫,他慢慢分析,慢慢接近,慢慢明朗。比如他画龙坞的一幅写生,整整画了一天,直到天暗下来,他整个画面的调子也随着天色一同压了下去。他认为,此时绘画是一个接近的过程,山水则在慢慢向你逼近打开。这慢慢打开的是一幅时间的长卷,是一幅连绵不绝的山水。

他指着一幅画向我解读:

“山间的雾气每分钟都不一样,远远的这座山只是一个剪影。边画边看,你会发现云气起来,这里变淡了,这个山形向你打开了。画着画着才发现,原来这座山跟后面是两座山,不是一个山,再过了一会儿发现,这座山后面还有一个谷,这座山跟它又不是一座山。最后,你会认识到这座山是在不同时段、不同状态下慢慢向你打开自己的每一个真相,不断展示着自己每一刻的真实。当画到傍晚,一个同事的车从山路上开过,车灯划过一道光痕,这让我想起比尔·维奥拉(Bill Viola)录像艺术作品中的一个情境,于是,便有了这张作品。”

曹晓阳的画风无门无宗,但他很注意博采众家之长。他从小临摹了大量连环画,还自编自画过许多。他画过无数套《水浒传》108将,他从贺友直画的连环画《山乡巨变》中发现了 “多机位”处理空间结构的技巧。他画《五台山佛光寺》的时候,尽管他人在半山腰的佛光寺,而画面的视角却是从对面看过来的逆向角度,是他从山脚下一路向上的行走,连寺门口一棵长在悬崖边的歪脖松树都画上了,这一切都是凭借他超强的空间想象力与视觉记忆力画出来的。

我们处于一个完全视觉化的时代,扁平的景观留给人想象的空间却越来越少。曹晓阳小时候,为了画108将,曾经把《水浒传》读过四遍,按照每个人物的出场诗,把108将画得栩栩如生,并组织在一个场景中。他画的时迁是爬到旗杆上的,旗杆下左边是两员大将在马上对决,右边是数名武将徒手博弈。而看到近些年拍摄的名著电视连续剧,完全不是他心中想象的样子。有一次他看到电视剧里吕布鼻子上居然挂着铁链子,这哪里是人中俊杰,明明是街头朋克嘛。

如同很多在杭州的艺术家一样,曹晓阳有很深的西湖情结,他自己的爱猫过世,他就把它葬在三台山于谦祠边。三年前,他曾经有一个计划,画西湖十景。然而,繁多的教学任务与管理工作让他无法全情投入到绘画中。曹晓阳说:“我现在的心思都在这一千多学生身上,这是美院的未来。”曹晓阳有个观点:教育的本质要在源头上给人以希望,给人信心。尽管就读美院的学子未必人人都能成为艺术家,但是作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给学生理想与正能量。

每个人看事物的角度不同,取山水之势还是观精微得玄妙,不同的时间,也有不同。对于曹晓阳来说,山水世界从来不会远离,而是凝结在心里。虽然比不了李太白,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但他还是有希望凭借三分侠气、一点素心,画出这个时代的渊默雷声。

Loading

来到校园树下读书

Tuesday, April 8th, 2014

在儿子诞生以前,浙大西溪校区是我和老婆经常来的地方。这里的草坪、湖畔、书店、小吃都令人流连忘返。后来有了儿子,我们就很少有时间来这里了。今天趁着春光明媚,我从图书馆走出来,想到来这片久违的校园转一转。

书店里安安静静,只有一位店员。我转了20分钟,挑了三本书,结账时候店员说:”这里能来个消费的可真不容易。”书店开在大学校园里,按理说应该不却生意。但是现在物价高昂,电子书易得,网络书店折扣更大,造成来实体店买书的人锐减。

坐在校园树下,沐着春风。捧读刚买的三本书,心里有难得的宁静。

打开第一本,《马拉松训练宝典》(巴特-亚索等著),虽然我没有进行长跑等打算,但是还是希望从中学到关于运动、坚持与训练的最基本的道理。书中说,任何人都可以参加半程马拉松,只要辅以科学的训练。训练的基本原则是:

1、每周强度增加不超过10%
2、赛前最后几周减量25%-50%,这样正式比赛时才能把潜能发挥出来。
3、马拉松猝死率10万分之一。不锻炼也是会死的。

做一个长距离跑者,无论是生活、育儿、写小说、写剧本、还是从事其他。任何人想做出令人瞻目之成绩,必须有马拉松跑者的勇气。

第二本书是《TED演讲的秘密》(杰瑞米-多诺万著)。所有的TED演讲都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我发现了或我做了某件事,这件事彻底改变了我的生活,这种强大的力量让我觉得必须跟人分享。” do-change-share,这就是TED的三字诀。

第三本是一部巨制,艾瑞克-霍布斯鲍姆的年代四部曲最后一部《极端的年代 1914-1991》。能够有时间、有气力读这样的大书是一种幸福。我庆幸自己今天的自由,可以让我享受这样的幸福。

坐在鲜花盛开的校园,沐浴鸟鸣花香,时间潺潺流过,千帆过尽,万物做歌。今年植下的樱树,到了明年这个时节,就该开花了吧?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