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November, 2011

真想跟汉语非虚构写作说再见

Friday, November 18th, 2011

用汉语写作,最大的问题在于,你的面前总有一群目标读者在晃动,他们决定了你写什么,以及怎么写。

前几天整理邮箱,把在诺丁汉留学期间的邮件进行了分类存档。既然美国人何伟在涪陵支教两年,就能写一本《江城》,那我这9个多月的日子,也可以写一篇万把字的特写了。但是想来想去,只开了个头。

大巴前沾满了人。父亲送儿子,妻子送丈夫,丈夫送妻子。我没有亲友来送,只是跟单位人事部的同事握手言别。大巴开动,窗外一片告别的手,车上有人擦眼抹泪。

2006年9月24日13:30,当我们从浦东机场起飞前往伦敦希斯罗机场的时候,回程票早已买好,9个月零16天之后,我们将重新回到这片古老的土地。当一个故事开头和结局都被安排妥当,唯一的悬念就是故事的进程。

写不下去了,不是没有故事,不是没有写作冲动,而是心里有了读者影子。尽管我决定只写自己,但难免还是要涉及到别人,怎么写亲密伙伴小东包,怎么写朝夕相处的小组同学,怎么写惊鸿一瞥的姑娘们,怎么写内心的挣扎与困惑?我怎么好意思用中文说:留学生活的前几个月,最担忧的一件事其实是饿。我其实最憎恨集体生活,渴望自己独来独往。我精神压力很大的时候,不得不做出一个决定……这些都不足于熟人道也。

思来想去,越发觉得,除非虚构,这中文简直没法写了。

刚做自由撰稿人的那会,我异想天开,准备向国际同行接轨。在西方,自由撰稿人实际上是为多家媒体服务的高级记者,帮媒体采访他们采访不到的人,撰写他们自己的雇员写不了的稿子。所以,西方的专栏也好,特写也好,很少有人写“我有一个朋友如何如何”,他们写的人物都有真名实姓,并且绝不会为尊者讳,为熟人隐瞒。

我看美国记者张彤禾(Leslie Chang)写的非虚构作品《工厂小妹》,里面毫不避讳地披露,敏的男朋友是工厂的保安,经常监守自盗,从厂里拿Couch的包给她用。这相当于一项直接的指控,换成中国作者,绝对不会提这件事。因为这不但辜负了当事人的信任,而且把她及其男友置于危险之中。西方记者追求真,为此不惜得罪人。

但是,当我把这套方法搬到自己的写作生涯中,不但得罪了受访人,还使我几乎失去了交往多年的一位好朋友。其实,我不过就是把被采访对象的原话写了出来而已。

对于陌生人的生活不能照实写,对于亲朋好友和熟人就更不能了。

有一次,我对一位北京的老朋友说,我希望我比你们多活一年,这样,我就可以毫无顾忌地写出我们经历的故事。当然这只是玩笑而已,即便是当事人不在,其家人,其学生也会在乎你所说的话。

我终于明白了,要想真正实话实说,最好是换一批目标读者,换一种思维方式,最好,换一种语言。

我想起了英若诚老先生,在弥留之际,在病榻上,对美国女学者康开丽用英文娓娓叙述自己的一生,逝世后出版了自传《水流云在》。现在,我特别理解英老爷子的心理,换一种语言,等于换一批听众,语感、视角、叙述方式也会因之而不同,就像在讲述别人的故事。

为了重燃写作的篝火,需要去找另一片空间,用另一种语言,署谁也不知道的名字,把那些恶梦说出来。如果,我不告诉你我的那些隐秘的恶梦,我告诉谁去呢?

虽不敢说自己写的中文有多好,至少用了30多年,词语还算通顺,表达还算清楚。但是换成英语,几乎等于从零开始,这好比复归于婴儿。要面对无数的挫折,面词不达意的痛苦,更要面对无数批评与不屑。

但是我意已决,跟谎言和掩饰说再见的前提是跟汉语说再见。五年不见成果,就写六年,十年不出作品,就写十一年。

这期间,还要靠写汉语吃饭,但汉语所写只是冰山上面的部分,英语所呈现的才是整座冰山。

未来在某个陌生的地方再见。

Loading

怕忘了,抓紧记一下,我是这样给Kindle dxg安装3.2.1固件、越狱和安装拼音输入法的

Thursday, November 17th, 2011

UPDATE:经过24小时的越狱之后,发现电量消耗惊人,一夜竟然把电量全部耗光,而之前电量可以坚持14天。果断降级,恢复固件到2.5.8.

1、升级固件

[技巧教程] Kindle DXG 2.5.8 升级 3.2.1的简明教程 (08.25更新2.5.8恢复包~升级包换网盘完毕!)

2、越狱,安装字体

3、安装拼音输入法


如果是K3,无论是WIFI还是3G,1,2步都一样,第3步不同

3-2、安装K3所需要的拼音输入法

Loading

Wednesday, November 16th, 2011

谢西岑

Loading

Wednesday, November 16th, 2011

chflags nohidden ~/Library

[Finder] 在Lion底下顯示Library資料夾 [論壇存檔] – iPhone4.TW 與您分享一切美好事物與新知

Loading

给Kindle DxG安装拼音输入法

Wednesday, November 16th, 2011

闲着也是闲着,折腾总要折腾。

首先:[技巧教程] Kindle DXG 2.5.8 升级 3.2.1的简明教程 (08.25更新2.5.8恢复包~升级包换网盘完毕!)

其次,Kindle 3 原生系统拼音输入法安装包及使用说明[最新版本0.3]

还有一个备用的链接。

Kindle 3.1 software for Kindle 2, 2i, & DX (under construction)

Loading

我买这些书是为了把自己当狗一样训练

Tuesday, November 15th, 2011

卓越近期订购的英语工具书已达。

1、The Elements of Style: 50 Anniversary Edition

这是一本风行50年的写作小书,最初是一本美国康奈尔大学William Strunk教授自己编写的、教学生写作的小册子。只有43页,只限校园内使用。后来出版社找到Strunk的学生,《夏洛的网》的作者,当时在《纽约客》写评论的作家E.B.White,请他补写章节、丰富实例,于1959年出版。此后在1972、1979年分别出了第二、第三版,2000年出版了第四版。

这本书是写作的经典黑宝书,其主旨可以用书中这段话概括:

Vigorous writing is concise. A sentence should contain no unnecessary words, a paragraph no unnecessary sentences, for the same reason that a drawing should have no unnecessary lines and a machine no unnecessary parts. This requires not that the writer make all sentences short or avoid all details and treat subjects only in outline, but that every word tell.

试译如下:

鲜活的写作就是简明。一句中不应有赘词,一段中不应有赘句,就像画画不应有多余线条,机器不应有多余零件一样。这不是说,作家应该写短句,避细节,概括大意,而是说,每个单词都应该传达意义。

以下是一位台湾译者的译法。

盖须句无冗字,章无冗句,譬似画师无一笔之费,匠师无一器之赘。非谓为文设辞必欲苟简,叙事力避铺陈,乃字字皆响耳。

关于这本书,财新主编王烁曾有一篇读书摘要,可资参考。我读完后,也会写一篇笔记。

2、中式英语之鉴

这本书的出版是中国学外语者的福音。作者Joan Pinkham是美国职业翻译,曾在中国外文出版社和中央编译局从事译文修改工作,修订过周恩来、邓小平、陈云等人的著作译文。没有谁比她更清楚中式英语之害了。这本书是经验的结晶,也可以看作是The Elements of Style的中国扩展版。

我读了第一章就觉得受益匪浅,原来汉语的欧化反过来影响了汉译英,从而使得中国人写的英文一样叠床架屋,纠缠不情。这本书最贴心的是每章之后都有练习题,巩固所学的内容。

3、翻译的基本知识

钱歌川是英语翻译达人,他不泥古,不迂腐,真的贯通中西。

中国翻译界一直被严复的“信达雅”理论所统治,钱歌川认为只要做到一个“信”字就够了。想起了牟老针对《乔布斯传》的一篇博文,真的一针见血。顺便说一句,尽管在交朋友的问题上,我们存在分歧,但他的博客依然是我每天的食粮。

4、李特布朗英文写作手册(中文简释本)

这本书在外文书店见过,一看就喜欢,对于写作,无论英文也好,中文也好,我最缺乏的就是系统训练。嗯,我买这些书是为了把自己当狗一样训练(但愿英明神武的黄集伟老师能够看到这句)。

我上一代的青年,他们有一个万能理由,“都让四人帮给耽误了”或者“都让十年动乱给耽误了”。我们的悲剧在于,同样懒惰,同样一事无成,但再没有这么堂堂正正的可以说出口的理由。那么,承认吧,都是让自己给耽误的。所幸,一切还不晚。

5、美国大学英语写作(影印版)

这本书的用途跟《李特布朗英文写作手册》,期待更给我最最基础的训练,带我走入英语的花园。那花园里鲜花绽放,仙女在荡着秋千……

6、汉英大词典(第三版)、汉英词典(第三版)、新世纪汉英大词典

三部最重要的汉英词典都买齐了,要知道关键时刻,网络是靠不住的。

7、GRE词汇精选(红皮书)、GRE词汇精选(绿皮书、乱序版)

俞敏洪的代表作。怎样学英语才好,有万千说法,但千计百方都不能替代最笨的办法–背单词。生词,永远是隔断花园的围墙上的玻璃碴,必须消灭它们,让每一个单词都说出自己的故事,所谓字字皆响耳。

Loading

金色葡萄的精华区: 卖枣记读后

Tuesday, November 15th, 2011

金色葡萄的精华区: 卖枣记读后

Goldengrape老师的这篇文章对我特有启发。

Loading

Tuesday, November 15th, 2011

Boris Yeltsin
Boris Yeltsin, Russia’s first president, died on April 23rd, aged 76
Apr 26th 2007 | from the print edition Reuters
HE was almost dead when his mother scooped him out of the baptismal font in a small village in the Urals. The local priest, plied with liquor all morning by happy parents, had dunked the baby in the water and forgotten him. The boy survived and was christened Boris, a fighter. The story may be legend, but survival against the odds was a constant in Boris Yeltsin’s life. He nearly killed himself dismantling a grenade; he played cards with criminals on the roofs of speeding trains; he almost lost his life to diehard Communists. But like some character from a Russian fairy tale, he always came through.

Boris Yeltsin | The Economist

One of the best obituary.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