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May, 2007

卖国货 要专业

Tuesday, May 15th, 2007

中国社会科学领域的学者能在西方占有一席之地,难归难,但依然不乏成功者。无论在耶鲁在哈佛,还是加拿大的西门飞沙大学,都有中国学者披着朝霞、夹着讲义的矫健身影。中国学者至少在研究中国社会方面有先天优势,其实不需要有什么创见,只要英语好点,把中国从古到今那点破事一说,再用西方理论框子一套,至少当个副教授没问题了。

不过能把中国的事说清楚也不容易。比如中国的党/政权力结构,不但外国人不明白,你问问周围的人,也未必能说清楚。

今天早上收到香港发来的邮件,里面是一本扫描书。这本英文书因为太新,在图书馆遍寻不到,只得求助一个好朋友。看到扫描得整整齐齐的图片,感动得我只想一口气看完。

这本书写得不错,关于中国的政权结构,作者Tang,Wenfang画了一张比蜘蛛网还要复杂的图,没有点蜘蛛侠的功夫,这图还真画不出来。

还有一张中国首脑更迭图,画的也很专业(这张图还提醒了我们一点:四代以前都是老一代定好的,四代以后怎么办?)

CHINESE LEADERS

卖国货卖到这种程度,确实应该赞一把。中国学者一旦置身国外,看起国情来,往往比呆在国内的同行们更冷静些,因为对西方的迷信没有了。

Update:以上两图的中文版请看魔派部落的博客

Loading

健康的一天

Tuesday, May 15th, 2007

好几天的连阴雨终于停了,年轻的太阳从树林中跳跃出来。

今天下午连续做了三项运动:篮球,跑步,羽毛球。自从不吸烟之后,感觉肺清爽多了,不过剧烈运动后,总有一种喘不上气的感觉,还是平常运动太少了。

从公园出来,遇到我们的下一届温州班的师弟师妹,浩浩荡荡排着队走路,仿佛去搞拆迁,又好像去打狼。其实也不必嘲笑别人,刚来英国我们也这样。等白痴阶段结束了,我们也要回去了。

吃过晚饭,到Tesco买了水果、饼干,还有一瓶酒。这种酒的名字特好玩,叫PIMM,乍一看像“漂亮美眉”。此酒是英国的特产,好像每年只有到了春季才上市。

PIMM

我现在买吃的特别注意包装上的标识:100克所含热量。一般来说,不加糖、不含脂肪的原味饼干,热量是300-350卡左右,巧克力饼干热量是550左右,两者相差将近一倍。要说最健康的食品还是水果,100克梨是40卡。

cracker

Loading

又见《青春祭》

Monday, May 14th, 2007

青春祭
某一天下午,打开电视,六套正在放一个纪念《青春祭》20周年的节目。

青春祭》是我们在中学时几个死党的最爱。虽然没有一个人看过这部电影,但我们都读过电影所根据的原作--张蔓菱的小说《在那遥远的地方》,我们都喜欢才女导演张暖忻,都喜欢这部电影的插曲《青青的野葡萄》(顾城词,刘索拉曲)。

随后,CCTV-6竟然播出了这部电影,把我激动坏了,赶紧给中学的好友们打电话,邵风华刚刚出门,辗转要到了郭艳茹的电话,她正在家里看儿子。顾不上叙旧,赶紧让她打开电视。

1980 年代是一个群星璀璨的年代,也是一个真正有文化的年代。中国电影可以作为一个例证。不知道哪个白痴把导演分成六代、七代,把张暖忻画成第四代,好像一代更比一代强。现在这些导演怎么能跟80年代的导演相比呢?张暖忻一生拍了五部电影,《沙鸥》、《北京,你早》和《青春祭》都具有影像革命意义。他们不是看碟片长大的一代,没有安东尼奥尼、安哲洛普洛夫可以模仿,他们的电影是真正用脑子拍出来的。那种探索和原创,是当年的小P孩、现在的第X代不可企及的。中国导演真有所谓第几代的话,也是黄鼠狼生耗子,一窝不如一窝罢了。

Loading

BBC记者的怒吼

Monday, May 14th, 2007

电视记者在采访时,一般都保持冷静(黄健翔除外)。但最近BBC记者John Sweeney,对被采访对象勃然大怒,录像又被传到网上,引得议论纷纷。

John Sweeney是一位资深记者,曾经采访过科索沃、车臣,这次被派到美国做一个关于“山达基”教派(Scientology)的专题纪录片。

山达基教派是由美国科幻小说作家L. 龙·哈伯德于20世纪50年代创办的。美国著名影星汤姆·克鲁斯、约翰-屈伏塔都是该教派的忠实追随者。但是批评人士认为,山达基教派不像教会而更像一个强迫性的商业组织。

John Sweeney采访的时候,山达基也组织了一个摄像班底,反拍BBC。

Sweeney自己说受到了强大的精神压力,时刻有被洗脑的危险。就在拍摄山达基教派的一个展览“心理学–通向死亡”的时候,随行的山达基教派的Davis人指责了他,说他在采访一个批判山达基教的人时,偏听偏信。Sweeney知道Davis没有看过他的全部采访,顿时忍无可忍,用最高音怒吼道:


‘You were not there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interview! You were not there! You did not hear or record all the interview! ‘

事后Sweeney对自己的发怒表示了道歉,BBC发言人说,大家在周一看了节目之后,就会了解Sweeney发怒的背景,BBC很高兴看到,这个节目从总体来说是适当而且公正的。

本节目将在明晚BBC ONE 播出,以下是节目预告:

8:30 pm
Panorama
Scientology and Me: Reporter John Sweeney travels to LA to investigate the Church of Scientology and look into some of the more sinister allegations made by former members. [S]

Update:刚才看了这个节目,看得人触目惊心。这种东西也就是在美国才有繁衍滋长的土壤,欧洲不会任其蔓延开来,许多欧洲国家并不承认它是宗教,因为它不符合公众利益(Public good)。但愿BBC记者的怒吼,能够唤醒一些人。

Update: BBC网站在线收看《Scientology and Me》

Loading

杂说

Sunday, May 13th, 2007

戒烟进展

如果我在博客里不提这个词,那意味着我依然在坚持。今天是第5天,每天身体的变化都是不一样的,昨天开始是痰多,轻咳,除饭后,很少想到世上还有抽烟这回事。铁心戒烟的人是不受诱惑的,但永远不要高估自己。戒烟说到底是建立在一个重要的假设基础上的:生活还有希望,值得改变习惯。如果一个人心灰意冷的话,估计烟瘾会重新找上门来。

和菜头同学非要凑热闹跟我一起戒烟,第一天就差点博不起来了,对于这样的同志呢,我只能劝他要理性。不是每个恋曲都有美好回忆,不是每个戒烟都有圆满结局。和菜头的勇气固然可嘉,但还是要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不要影响了生活工作。

自行车媒体

[牟森]经常有奇思妙想,他设想自行车作成媒体终端,10几亿辆,免费提供给大众,谁用谁推一辆骑完路边一扔,也不用上锁……他还设想,车身可以用来做广告终端。

这个想法的前半段,跟麦克卢汉有点不谋而合的意思,因为麦对媒体的定义就是“人的扩展与延伸。”汽车是媒体,自行车当然也是媒体了。

若按麦克卢汉的想法,自行车上不用刷任何文字图像,就已经在传达了信息。这种信息是不用通过语言的。媒体就是按摩。信息通过车座的软硬,轮胎的颠簸,辐条的滚动,刹车的阻尼,已经传递给了下一个。

如果人类在自行车问题上能够大同,那世界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子。还有比这更有力的宣传吗?

仇恨与偏见

昨天早上全班遇到一件郁闷的事。海运货车来装货的时候,邻居楼的一个老太太突然发飙,用指责小孩子的口气气势汹汹让我们把车挪开,挪开也不依不饶,大有驾车过来与货车同归于尽的意思。大家都很诧异,也不解。

我的分析是她有先入为主的偏见,认为中国学生不遵守他们的规矩,实际上,货车占用道路也就一小会的功夫。另外沟通也是问题,我们的口语还没有熟练到可以吵架辩论的地步,可能没有据理力争,助长了她的偏见,激化了她的情绪。

英国人有时候挺差劲的,尤其当他们认为自己全对、别人全错,大脑被傲慢与偏见主宰的时候。

人类的误会与冲突,大都来自于此。

刚才看看了反向链接,发现一个跟索尼有仇的访客

Loading

榴莲周刊(Durian Media)第2期B卷:寻找失踪小女孩;布莱尔辞职;北爱和平新曙光

Sunday, May 13th, 2007

榴莲周刊(Durian Media):深度核心,理性冷峻,全球互动,时空挪移,负责放倒一切,新闻一条是一条,草根媒体中的战斗机,元谋人的信息主干道。

榴莲周刊(Durian Media)第2期B卷:寻找失踪小女孩;布莱尔辞职;北爱和平新曙光

Durian

本周焦点:两国搜寻3岁小女孩

God Bless Her!

你现在看到的这个小女孩名叫Madeleine McCann,今年3岁,上周四在葡萄牙度假时,神秘失踪。当时是晚上10点多,她跟两个年龄更小的龙凤胎弟弟妹妹在住处,她的父母在附近一个餐馆里吃饭,每隔半个小时回住处看一下孩子。后来发现Madeleine不见了。

葡萄牙警方开始调查,当地动用了很多警力和志愿者进行地毯式搜寻。

SEARCHING

可是搜寻没有结果。于是英国警方和媒体开始猜测,会不会是一起针对儿童的性暴力诱拐案?在西方社会,“恋童犯罪(paedophile)”是一个黑暗邪恶、并时常引发“道德恐慌”(Moral Panic)的话题。学术界对媒体报导此类案件有些争议,认为媒体有利用公众道德感,制造恐慌的嫌疑【注1】。默多克旗下的《世界新闻报》(The News of the World),2001年曾针对一个八岁小女孩的死,推动了英国相关法律的修改(包括对所有恋童前科的人进行登记)。NOTW这次悬赏150万镑,奖励能够让Madeleine安全归来的人。

REWARD

此案扑朔迷离,还有很多疑点。不过任何一次事关儿童的案件在西方都会成为全社会的新闻,有的比惊险电影还要离奇(参见拙博)。像禽兽教师强奸幼女多少年无人过问,事发后全社会也漠不关心的,大概也只有中国了。

英国:布莱尔辞职

布莱尔宣布辞职了,但是他会坚持到6月份,跟新首相交接后再离开。有些人可能会迷惑,布莱尔干得好好的,又没有皇家纪委找他谈话,为什么要辞职呢?

威廉没了娘,说起来话长。简单来说,布莱尔已经主政10年了,10年生聚和教训,有得也有失。英国媒体夸奖他是一个改革家,把工党这样一个有社会主义倾向的党,彻底改造成了一个顺应市场和私有化发展的政党。但是在伊拉克问题上,英国人一直认为他在说谎(有人把Bliar故意拆成B-liar)。加上社会福利政策的改革,尤其是医疗体系(NHS)的改革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使得工党的声望在近几年一度下降。

此时布莱尔选择急流勇退,于己于党,都十分明智。

确切地说,布莱尔辞去的是工党的最高领导人职务,按照英国宪法,大选获胜的政党党魁担任首相。因为英国还没有开始新的大选,布莱尔辞职后,继任者还是工党的头,几乎一定是现任财政大臣布朗。

英国大选

法国大选已经结束了,右派领导人Sarkozy当选,左派美女候选人Sego Royal以6%的选票差距失败。这是法国左翼政党连续第三次大选失败。跟法国大选5年定期来一次不一样,英国大选的时间间隔是不固定的。

英国的立法机关是议会,确切地说是下议院,按照宪法,议员(MP)一届任期为5年,所以5年内必须大选一次。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执政党往往根据时机是否对自己有利,来决定大选的时间,所以往往等不了5年。这跟打麻将时,赢家手气正旺,往往不做大牌,“点炮就和”是一个道理。布莱尔是1997年大选上台的,2001年大选工党又获胜,2005年5月又举行了大选,布莱尔再次担任首相。下次大选的时间一般认为会在2009年。

英国的政治体制决定了选民重视政党,不重视个人。所以,保持党的先进性比党员先进性更重要。

北爱尔兰:权力分享政府

北爱的历史是一部悲伤的历史,提起来就血泪斑斑。走在贝尔法斯特的大街上,你可以看到那些历史留下的痕迹,比如共和军的符号,还有迷离的涂鸦。坐大巴到乡间,司机会告诉你,路边那座教堂曾经被炸过,旁边的墓地都是死难者。

5月8日,北爱的权力分享政府成立了。简单点说,北爱,现在跟苏格兰、威尔士一样,都有自治权了。新政府的头称为Minister,国内翻译成“部长”,有点瞎掰,实际上应该翻译成“相”,只是比首相少了首(Prime)而已。北爱的相是亲英、新教的那个党的头目;“副相”是亲爱尔兰、天主教的前共和军的首领。

联合政府的成立意味着,双方不再打架了,北爱和平了。现在去贝尔法斯特,每个人都会告诉你:北爱,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诶,这话怎么这么熟悉啊

【注1】 Critcher, C.(2002) Media, Government and Moral Panic: the politics of paedophilia in Britain 2000-1

Loading

黑板报全面恢复

Saturday, May 12th, 2007

经过[zhanglu]一个月的努力,采用全新V2ex技术的黑板报论坛(www.heibanbao.net)已经全面恢复了。

现在一切都是新的,欢迎大家前往注册,随便聊点什么吧。

Loading

杂事

Saturday, May 12th, 2007

终于把Blog装修得比[和菜头]的更难看了。

  • 增加了两个计时小插件,一个正计时,一个倒计时。感受到了时间的两面夹击。
  • 昨天独自打篮球一小时,中国人不爱体育运动的一个重要原因,我看是太喜欢成群结队了,凑不够人数就干脆不活动了,久而久之,都成了懒人。如果你要运动,必须学会独行。
  • 跟一个黑人小孩踢球,聊起球队和球星,这是我在英国第一次跟陌生人聊天。
  • 海运已经装箱,明天就要先走一步了。我托运了一只箱子,里面装着我的宝贝书,宝贝鞋,宝贝棉猴,还有两顶宝贝帽子。
  • 戒烟进入第四天,戒断症状减少了些,这些症状(饿,咳,睡不好等)一般需要3周才能基本削除。我现在很纳闷:戒烟不会这么容易吧?

Update:无法容忍新模板带来的陌生与异化,换回Pool模板。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