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the ‘杂项’ Category

川内优辉:全世界最厉害的业余马拉松选手

Thursday, April 19th, 2018

川内优辉:全世界最厉害的业余马拉松选手

一提起日本的业余长跑者,大家肯定想起村上春树,实际上还有一位更厉害的业余选手–川内优辉(Yuki Kawauchi),他刚刚赢了2018年波士顿马拉松。

  • 他拥有世界上跑进2小时12分次数最多的个人记录:25次。同时保持着世界上跑进2小时20分的惊人的个人纪录:79次。
  • 在2018波士顿马拉松,他击败了2016年奥运会铜牌得主Galen Rupp。但是别忘了他是一个业余选手,他的正式工作是公务员,每周工作40小时。
  • 因为他的身份,他没有赞助商,只能以公民选手的身份参赛。
  • 他每天只跑一次,因为每天工作时间是13:00–21:00,不上班的日子,他会以慢跑速度跑50公里。
  • 2012年,他因为在东京马拉松上失利,没有入选日本国家队,就削发明志,像全民道歉。
  • 他的PB是2小时8分14秒。在美国超过这个成绩的只有三人,在英国只有一个。
  • 他计划2020东京奥运会之前,把跑进2小时20分的次数记录提高到100次。
  • 他从小就显示出超凡的跑步天赋,6岁时,跑1500米,只用7分30秒。他母亲时一位长跑运动员,每天训练他。如果某一天跑的慢了,就罚他多跑。
  • 2018年新年,他赢得了Marshfield Road Runner NYD马拉松,成绩是2小时18分59秒,当时的气温摄氏零下23度。
  • 因为他是公务员,不允许接受赞助。但他可以赢得奖金。所以拿到了波马的15万美元奖金之后,他立即赶回日本,因为第二天还要上班。而周末,他又要在日本参加一个半马。

他是如何做到的,下面是他跑步的秘诀,被称为「川内打破的10条常规」:

1.比赛即是最好的训练

没有比参赛更好的“模拟考”了,这种以赛代练的方式也被喻为“川内训练法”。川内参赛密度很高,近年都是每月至少1场的强度,在比赛中也都是拼尽全力,这在顶级长跑选手中是非常罕见的。

2.每周两次高强度训练

周中和周末两次高强度,有赛事的周末比赛即训练。高强度的定义是竭尽全力。

3.每月600公里的跑量

月跑量600公里对职业选手来说不算惊人,对川内来说困难的是他和其它上班族一样做五休二,只能在空余时间堆跑量。

4.训练最主要的还是慢跑

他的训练计划很简单,周一和周二20公里慢跑(5分配速左右,有时候也会降到6分),周三强度训练,周四-周六20公里的慢跑,周日再是一场比赛强度的半马配速跑。每周130–140公里中有90公里是慢跑。

5.再苦也决不放弃

拼命三郎本色诠释。川内在比赛中留下的照片往往都是面目狰狞,撞线后瘫倒在地需要他人救助的情况屡屡发生。

6.比赛后泡汤或者温泉

日本国内比较容易实现。马拉松赛后冷水浴对加速肌肉恢复更有帮助,不知川内是否采用的冷热交替方式缓解疲劳。

7.赛后第二天不是休息而是继续工作

和普通上班族一样,周日赛后他就得赶回去工作,2013年跑完纽约周二下午便出现在办公室开工了,2014年纽约马拉松赛后偷了个懒多请了一天假,周三才去上班。

8.不断激励自己

最强的肌肉是心脏,精神斗战力比体力更强大。川内自我激励并非只对自己默念鸡汤,而是像拳击手一样主动挑衅对手,这在马拉松赛道也是非常罕见的。

9.从以往的经验中反省和学习

川内会根据过往比赛的经验改变补给搭配、补水技术。同时每场赛前川内也会研究同场选手的状况。

10.无论如何都要跑,这是自由

Loading

我的基于区块链的“微博”

Wednesday, April 18th, 2018

memo.cash的数据储存于bitcoin cash的区块链上,我的memo.cash地址是:https://memo.cash/profile/12EFRUbdUCZxkt5NdZzFXNXgdKt4LqGi9T

关于memo.cash,基于BCH的永不删帖的去中心化“微博” – 简书

试用了一下,发现这个基于区块链的“微博”,具有三个特点:

  • 发了之后不能删,永久保存,无法赖账。
  • 发信息要交钱,按照现在的汇率,每条大约rmb 0.01元。
  • 由于以上两条,发言要谨慎,只能发最恒定的内容。比如,信仰的告白

Loading

好中文的样子 L10 学习古典文体

Wednesday, April 18th, 2018

好中文的样子 L10 学习古典文体

开场曲:《指环王》主题曲

May It Be

惟愿成全

May it be an evening star
Shines down upon you
愿有一颗晚星
自上照耀着你
 May it be when darkness falls
Your heart will be true
愿黑暗降临时,
你心依然真诚。
You walk a lonely road 
Oh! How far you are from home
踏上孤绝路
离家已遥遥
Morni utli (Quenya: Darkness has come) 
Believe and you will find your way
魔狞诶,乌吐哩诶(精灵语:黑暗已来临)
相信,你必找到
Morni?alanti? (Quenya: Darkness has fallen) ,
A promise lives within you now
魔狞诶,阿婪啼诶(精灵语:黑暗已下降)
应许,必与你同在

May it be the shadow’s call,
Will fly away
愿死阴的诱叫
终将飞逝而逃
May it be your journey on,
To light the day
原你的旅程继续
日子都蒙光照
When the night is overcome
You may rise to find the sun
当黑夜已征服,
你能兴起,找到大光
Morni utli (Quenya: Darkness has come) 
Believe and you will find your way
魔狞诶,乌吐哩诶(精灵语:黑暗已来临)
相信,你必找到
Morni?alanti? (Quenya: Darkness has fallen) ,
A promise lives within you now
魔狞诶,阿婪啼诶(精灵语:黑暗已下降)
应许,必与你同在

Morni utli 是《指环王》里的精灵语。精灵语是托尔金创造的一门语言。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黑暗已经来临。

当黑暗已经来临,我们还能做什么?

我们来看看85年前,一位作家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

前年的今日,我避在客栈里,他们却是走向刑场了;去年的今日,我在炮声中逃在英租界,他们则早已埋在不知那里的地下了;今年的今日,我才坐在旧寓里,人们都睡觉了,连我的女人和孩子。我又沉重的感到我失掉了很好的朋友,中国失掉了很好的青年,我在悲愤中沉静下去了,不料积习又从沉静中抬起头来,写下了以上那些字。

要写下去,在中国的现在,还是没有写处的。年青时读向子期《思旧赋》,很怪他为什么只有寥寥的几行,刚开头却又煞了尾。然而,现在我懂得了。

不是年青的为年老的写记念,而在这三十年中,却使我目睹许多青年的血,层层淤积起来,将我埋得不能呼吸,我只能用这样的笔墨,写几句文章,算是从泥土中挖一个小孔,自己延口残喘,这是怎样的世界呢。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

这一段写当时国民党统治区还是像两年前那样,要写下去还是没有写处。这里拿向子期《思旧赋》来说明,暗指反动统治的残暴,向秀字子期,晋代文学家。他的朋友嵇康、吕安被杀,他作这篇赋表示思念。很短,只有二百五十多个字。鲁迅认为《思旧赋》有许话不能说,说我懂得了。就是懂得有许多话不能说。

向秀是竹林七贤之一。他亲眼目睹司马昭拉拢了山涛,又以“非汤武而薄周孔”之由杀了嵇康,因此出于自保,出言相当谨慎。为了避免司马昭的残害,他还是出来做了官。司马昭问他°闻有箕山之志,何以在此?“这本已够挖苦他。”向秀非常巧妙地答“巢、许狷介之士,未达尧心,岂足多慕?”这样既替自己人竹林作隐士以后又出而求官的矛盾行为解嘲,同时又将司马昭吹捧为尧舜,算是混了过去,以后他作了散骑侍郎的官,用“在朝不任职,容迹而已”的方法,得到了“卒于位”的成效,和阮籍一样保全了首领。

向秀虽然逃脱了司马政权的残害,然而眼见自己的好友嵇康、吕安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杀,因而在本非素志赴洛求官返程之际,路过自己和嵇康、吕安一同住过的山阳旧居,当然会有人琴俱亡之痛。在念曹魏政权之飘摇,伤旧友之先亡的气氛之中,也会联系到自己,有一些身世苍茫之感。因为入仕之后,在狡诈凶残的司马政权统治下,他对自己的未来捉摸不定谁能想像那种乱世会为自己安排什么样的命运?

因此,写作本赋时,向秀的内心是伤感的但他又不能一一明说,怕得罪司马昭,故行文比较隐晦含蓄,在论及嵇、吕诸人时,不免有些游移、曲护,有时感情还受到压抑。这是必须明白指出的,否则就不能准确理解《思旧赋》的思想内涵。
这就是鲁迅所纳闷的“为什么只有寥寥的几行,刚开头却又煞了尾”的真正原因。
《思旧赋》的全文和注释,很容易找到,这里就不转贴了。大家也可以看这篇博客的解读 http://www.ruanyifeng.com/blog/2009/06/verse_of_my_dead_friends.html

今天要讲的是,学习古典文体。开头讲《思旧赋》的来历,是为了说明,为什么

古典文体在今天依然很重要。

一、什么是古典文体?

古典文体(ClassicStyle)也可翻译成:经典问题,古典风格 , 经典风格 。 因为classic这个词 ,既可以翻译成经典,也可以翻译成古典。不一定非得是古代的才是 classic,现代的也可以是。

古典文体是对抗现在充斥的学院体、官僚体、公司体、 法律体、公文体和其他臃肿文体的有效手段。许多写作坏习惯使文章变得难读:元话语、设路标、缓冲、示弱、职业自恋、陈辞滥调、混淆隐喻、元概念、僵尸名词、不必要的被动语态等等。要使自己的文章焕发生机,有一条解决之道:学习古典文体。

古典文体是 Francis-Noël Thomas and Mark Turner在Clear and simple as the truth这本书中提出来的。

经过Steven Pinker在其21实际写作巨著《风格感觉》中专门介绍,从而才广为人知。

什么是古典文体?托马斯和透纳用一句话概括:Clear and simple as the truth,清楚简单跟真理一样(清晰简洁如最真)。

古典文体主张,用一种讲述真理和真相的方式来写作。不把思考的过程展示给读者,文章清清楚楚,简简单单,任何具有中等文化程度的读者都能读懂。

二、古典文体就是看世界

古典文体,有一个隐喻,就是“看世界”。

作者看到了读者还没有看到的东西,引导读者的视线,使读者自己发现它。写作的目的是呈现事实。如果写作使语言与事实一致,它便成功了,证据便是清晰和简单。

古典文体,把世间万事万物都当成对象,而作者的任务就是向读者展示这个对象.

古典文体,不让大家关心文章本身。

因为古典文体,是邀请读者跟你一起看对象,而不是来看你的文章。

所以,在古典文体中,作者处于无我的状态,文章处于隐身的状态。

古典文体的最大特点是,作者不在写作中展示思维的过程,文章写的时候,作者已经掌握了全部相关知识,落下的每一笔都是把自己知道的说出来。作者相信,你如果是作者本人,站在他的位置上,经历他所经历的,就会认可他说的每一个字。因此他不需要辩论,也用不着说服读者。

换句话说,古典文体的作者在写下文字之前已然洞察事实;他也无需借写作之机来厘清思想。作者不需要论证而只需要呈现事实;而读者只要不被遮蔽,便能认清事实。作者与读者是平等的,作者对读者视线的引导过程,用的是对话形式。
古典文体的作者必须模拟两种体验:

1.向读者展示世界。
2.与读者对话。

两种体验的性质塑造了古典文体的写作方法。

展示,说明有东西要看,因此作者指向的是世界中的具体东西:人们彼此往来,与物切磋。

对话,说明期待读者的合作。作者指望读者能读懂字里行间之意,把握其飘移,串联其点滴,而无须把思路中的每一步都明示出来。

我们知道写作是世界上最难的手艺之一。

说话是自然的行为,按照乔姆斯基的观点,人人都有语言本能。但是,写作是不自然的行为。

说话是人的本能,小孩都能说个不停,但没有哪个小孩子一生下来就会烘焙、弹钢琴和写作。

这是因为说话和写作的手段不同。用笔或者键盘再现语音,需得练习。这是孩子们写作困难的原因之一。说话和写作还有一点不同:即使练就了写作的动作,写作能力的掌握,仍然是一项毕生的挑战。

我们说话的时候,首先知道我们面对的说话对象是什么样的人,其次可以解读对方的音容体态。还有,对方可以随时插话,打断或者询问。

但一旦我们开始写作,以上便利都不复存在。收件人既看不见,也不可预测。我们必须告知他们一些事情,却对他们知之甚少,也看不到他们的反应。写作之时,读者仅存在于我们的想象中。写作首先需要假想。我们要设想身处对话当中,或者书信往来当中,或者演讲当中,又或者是独白当中,经由我们在笔下虚拟世界里的虚拟形象之口,说出我们的话。

写出好文章的关键,是得对假想中交流所置身的虚构世界有清楚概念。

我们以地铁上那些微信往来的男女为例,他们一边快速打字,一边嘴角泛着神秘的微笑,甚至笑出声音。因为他们此刻知道,自己对话的人是谁,他们有着共同知道的背景,无需解释。

但是,当读者是一般读者的时候,情况就完全不同了。为不确定的一半读者写作一篇散文、论文、影评、社论、通讯,或者一篇博客时,最大的难题是,作者不知道应该沉浸在哪种虚拟情境当中。

我们看向秀,再看鲁迅,他们写作的时候,就完全清楚自己应该处的“情境”。

在《思旧赋》前的序文,点明了与嵇、吕接近的关系。作者对嵇、吕是有真实情感的,称赞了他们“并有不羁之才”,赞扬嵇康的“志远”和吕安的“心旷”,然而他们却遭到很大的冤屈,被司马昭杀害。但他不敢用“见杀”这些字眼,而以“见法”,回避了冤屈的政治问题。既称“见法”,当然嵇、吕必有不是之处。故于嵇提出“疏”,于吕提出“放”,这样来避免刺激司马昭。序文后部分。邻人有吹笛者,发声寥亮,追思曩昔游宴之好,感音而叹,故作赋云。说明自己只是“追思曩昔游宴之好”是一般化忆旧之作,力图掩盖追念嵇康、呂安的政治内容。这是作者想以。淡淡的悲哀,来压抑内心深沉的悲痛,故为一曲笔。

而鲁迅在《为了忘却的纪念》一文中,也没有去刺激当时的“司马昭”。而是用《思旧赋》来曲笔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古典文体四要素

第一要素:真理真相 (Truth)

写出古典文体,首先要有一种真相在手,真理在握的从容与自信。

跟真理一样清楚又简单,或者说:清晰简洁如最真。

首先写作者不纠结,要不要写,值不值得写,可不可以写这些问题,因为真理是一次性解决的。

如果我们打开一本厨艺书,开篇就讨论厨艺是否 可能?蛋真的存在吗?对食物的知识是否可能? 谁可能告诉我们关于厨艺的任何真理?以及吃肉 类是否比吃植物更为道德……那我们还看吗?

我们希望厨艺书,把指向哲学和宗教传统核心的那些大问题完全放在一边。古典文体亦然,就是把那些哲学问题放在一边。要不然,我们就永远绕不过这些问题去处理自己的主题。

就像《旅行青蛙》游戏一样,当你给蛙准备食物,你不会纠结于人为什么要吃饭,蛙为什么不辟谷,旅行重要还是买名古屋的公寓更重要?这些问题都已经解决了,你要做的就是把游戏进行下去。写作也是一样。

其次,真理真相是可以被认识的。这点很重要,不可知论,和稀泥,捣浆糊者,写不了古典文体

第三,真理真相不是相对的。不是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真理真相是纯粹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真理真相不为谁而生。人要谦逊要接受。
当我们看赫尔佐格《灰熊人》的时候,赫尔佐格就是清晰简单地表明自己的立场,“大自然并不仁慈”。

第四,展示真理真相是写作的动机,即使对自己不利也要再现真理。古典文体,不是不说服,不是不辩论,而是把展示真理真相作为优先级别最高的动机,超过要说服他人。

第五,古典文体作家所认为的真理真相,并不一定是对的。只要他在自己认知条件下,认为是对的,表现出来,即可。赫尔佐格的认知并不是绝对真理,但他敢于勇敢地表达出来,这就是古典文体的做法。

第二要素:展示展现 Presentation

古典文体的主要隐喻就是:看世界。所以文章是一个窗口。

古典文体就是一次完美的表演。

古典文体,就跟爵士高手即兴演奏,球星踢球一样,每一次都是完美的展示。每一次都不同,但都是即时的,完美的。

写古典文体一定要想透彻了再写。因为文章中,不允许出现迟疑,猜想,思前想后,思考的过程。

有人说文章是帮助思考整理思想的工具,这不适用于古典文体。

古典文体,从不迟疑,从不犹豫,它上来就表演。

一个杂技演员如果在走钢丝之前,忽然思考起走钢丝的意义,那么她的表演注定失败。

一个足球运动员如果带球到对方门前,面对守门员,忽然停下来思考,为什么要进球?那么就不是一名合格的球星。相反,他凭借本能,抬脚就射。

第三要素:场景设置 Scene

古典文体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亲密交谈,但他人可以旁听。

这个隐喻也重要,因为这意味着,文章不是给偷听和旁听的人写的。

古典文体的场景,不是公众场所的演讲,不是ted。

古典文体的场景决定了众生平等。

古典文体有效,但不仓促。

古典文体必须在无压力情况下创作。

时钟对于古典文体作家来说,是无效的。

古典文体生机勃勃,但并不神经质。

古典文体让读者觉得自己像天才,糟糕的文章让读者觉得自己像蠢材。

第四要素:角色设定 cast

古典文体的作者不以精英自居。如果读者不知道你说的事,古典文体作者只当他们是意外偶尔不知道而已。

因此,古典文体是属于所有人的。

不是人人都有普罗斯特的遭遇,吴尔芙张爱玲的遭际,所以写不出他们的风格也可以理解。但古典文体人人都可以学。

古典文体相信读者是能力相称的玩家。

作者不是引用串联别人的思想和内容,而是展示自己独特真实原创的声音。

这种原创性,是指对于作者自己而言的。好比一个中学生,独立证明出了勾股定理。虽说是这个原理在世界上已经被证明被命名了,但是中学生独立的思考和证明,还是有其原创性和作者性。

作者自给自足。写作不是试图从读者那里得到任何东西。我写,因为我想写,因为我有真理真相需要展现,如此而已。

作者有足够的能力写。这是古典文体的信条。

因为人人都掌握真理真相,所以理论上人人都可以写作。

四、古典文体举例

让我们来看看物理学家布莱恩·格林(Brian Greene)是怎么用古典文体来解释人类思想所考虑过的最离奇的想法之一:多重宇宙理论。

格林在开头讲到,天文学家在 1920年代发现星 系之间的距离在拉大:

如果空间今天在扩张,那么从前的宇宙必然比 现在要小。在很久很久之前的某一刻,我们今天 所看到的所有东西——组成每个行星、每个恒 星、每个星系、甚至空间本身——必然是先被压 缩在一个无限小的点,然后向外扩膨胀,演变成 今天我们所知道的宇宙。

大爆炸理论诞生了……但科学家们知道大爆炸理 论有个重要缺点。说一千道一万,爆炸是怎么回 事?爱因斯坦方程式非常精彩地描述了宇宙在大 爆炸后的那一瞬间以后的演化,但要是应用到宇 宙最早那一刻的极端环境上,方程式就宕了(与 在计算器上输入 1除以 0的结果相似)。所以, 大爆炸理论没告诉我们可能是什么引发了爆炸本身。

格林没唠叨这些推理取决于多么复杂的数学。相反,他用意像和日常例子展示给我们数学揭开的东西。我们好比看着一部扩展中的宇宙回溯过去的电影,接受了大爆炸理论。

通过除以零这个例子,我们理解了方程式宕掉的抽象概念。除以零是什么意思?我们可以想破头:把一个数字分割成零部分到底是什么意思。

也可以把这个数敲进计算器,亲眼看看报错信息。

接下来,用一个比喻,格林告诉我们天文学家最近的令人意外的发现:

把球向上抛,地球的引力会迟滞球的上升,同样,每个星系对彼此的引力也一定在迟滞空间的 扩张……(但是)与受到迟滞非常不一样,空间的扩张在大约 70亿年前换到超速档,而且从那以来一直在加速。好比将一个球轻轻向上扔,刚开始其上升变慢一点,然后就像火箭一样越升越快。

很快,天文学家找到了一个解释,格林用一个松散的比喻来说明:

我们都习惯于引力只做一件事:将物体彼此拉近。但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中,引力也可以把物体分开……如果空间包含不可见的能量,比如均匀地分布在空间中不可见的薄雾,那么这些能量雾施加的引力就会是排斥性的。

但是,这个暗能量假设指向了又一个谜团:

当天文学家们推导有多少暗能量弥漫在宇宙各 个角落才解释得了观察到的宇宙加速扩张时,他们遇到了这个无人能解释的数字: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38

把这个数中所有的零一一列在前面,格林给我们留下两个印像:这个数极小,同时令人意外地精确。他接着指出,这个数值很难解释,因为它看起来是恰好被微调到允许地球上出现生命。

在暗能量数量更多的宇宙中,每当物质要聚集成星系,暗能量的斥力就会强到能分开这些聚集起来的块,星系无法形成。在暗能量值低得多的宇宙中,这些斥力则转为引力,使这些宇宙很快向自身塌陷,星系还是无从形成。而没有星系,则没有恒星,没有行星,因此在这些宇宙中,我们这种形态的生命没有机会存在。

化解这一难题的是格林早些时候讲到过的用来解释大爆炸中的爆炸的一个想法。根据这个膨胀宇宙学理论,空的空间会滋生其他的大爆炸,创造出极多数量的其他宇宙:多重宇宙。这使得我们所处的宇宙中的暗能量的精确值不再那么令人意外:

我们处在这个宇宙而不是其他宇宙,原因跟我们处在地球上而不是海王星,原因差不多——我们这种形态的生命出现的条件在哪里成熟,我们才会在哪里出现。

但科学家们还是面临着一个问题,格林作了个精妙的类比:

正如只有货源充足的鞋店才能保证你能找到自 己的尺码一样,只有“货源充足”的多重宇宙才能 保证其中存在着一个恰有这么多暗能量的宜居宇宙。仅靠自身,膨胀宇宙学理论还达不到目标。 尽管其无休无止的大爆炸创造出的宇宙数量极大,但许多宇宙的特征是相似的,就好比鞋店里 一货架一货架的鞋全是 5号和13号的,却没有你要找的尺码。

完成拼图的最后一块是弦理论。根据弦论,“可 能 宇 宙 的 总 量 是 10500( 10 的 500 次 方 ) ,一 个 大到几乎无法理解也无法作类比的数字。”

把膨胀宇宙学理论与弦论结合起来……可能宇宙 的数量多得简直就要爆仓了:通过膨胀,一个接一个的大爆炸。将弦论中数量多得要命的可能宇 宙变成存在着的宇宙。我们所处的宇宙实际上被保证在其中有一席之地。

只用了 3000个字,格林就使得我们理解了一个令人头晕的概念,没有找借口说这些理论所涉及的物理和数学解释起来很难或者读者理解起来很 难。他叙述了一系列事件,确信无论谁读到都能 明白其含义,因为他选择了精准的例子。“除以 零”是“方程式宕掉”的完美例子;引力拉拽抛起的 球,与其拖慢宇宙扩张,完全同理;过小的可能 性以至于找不到一个精确项,既适用于鞋店中找合脚的鞋,也适用于多重宇宙中物理学常量的值。这些例证,与其说是比喻和类比,不如说是 他所要解释的现象的实际例子,而这些例子读者能亲眼看到。

这就是古典文体。

好中文就是举例子,举例子要举两个例子。

古典文体的敌人之一就是后现代主义。

以批评家弗雷德里克·詹姆逊(FredricJameson)的一本电影评论的书为例:

视觉本质上是色情的,也就是说,它结束于出神、盲目的迷狂;如果它不愿意暴露其对象,则对其属性的思考也会从属于这一迷狂;与此同 时,最严肃的那些电影必定是从压抑自身的放纵 中获得能量(而非不讨好地约束观众)。

没有读者对这样的话不晕菜了。

“视觉本质上是色情的”这个论断,说得轻些,并 不是个能见的事实。“也就是说”承诺要给个解 释,但给出的解释同样令人迷惑:“结束于出 神、盲目的迷狂”的为什么就一定是色情的呢?

这些话等于对迷惑的读者明说了,你们理解这个世界的能力用处等于零,你们的角色就是见证伟大学者作出谜一样的宣言。这相当于一个北京爷们当了导演,然后公开或私下里宣布:观众都是傻逼。

古典文体则不然,它假设作者和读者是平等的。古典文体让读者觉得自己像天才,糟糕的文章让读者觉得自己像蠢材。

好中文就是举例子,并且一举要举很多例子。

再看下个例子,朱迪丝·巴特勒(JudithButler) 写的一篇评论。

这里发生一个转移:原来的结构性解释,假定 资本以相对一致的方式对社会关系起着结构作 用,由此转到一种霸权主义观点,其中权力关系 受到重视、汇合和重新结合等机制所左右,这就 把时间性文体带进结构思考,这也标志着一种变更:原来阿图赛式的理论,把结构性整体视为理论对象,由此变换至另一种观点,由于洞悉了结构的偶然可能性,而启迪了一种重新打造的霸权观念,霸权被认为受制于权力重新结合的偶然结合点和策略。

读到这段可怕文字,读者只能惊叹于巴特勒从抽象命题跳到更抽象命题眼中全无真实世界的能力。

我觉得是时候,为那些可怜的译者们昭雪了。有时候真的不是译者太烂,而是原作者写的东西,从一个抽象到另一个抽象。

说起古典文体,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不遑多让的。

举个例子。

白居易《荔枝图序》

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实过之。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元和十五年夏,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白居易的这篇《荔枝图序》是一篇小品中的千古佳作。

他的影响力有多大呢?明代李时珍也认可。《本草纲目·果三·荔枝》〔释名〕:“按白居易云:若离本枝,一日色变,三日味变。则离支之名,又或取此义也。”

文章只有129个字,出去末段所写作序的用意之外,写荔枝的只有95个字,却把荔枝的色香味全写出来了。

对于“不识者”来说,荔枝是未知的东西,作者用:桂、桔、丹、葡萄、枇杷、红缯、紫绡、冰雪、醴酪这些已知的东西来比拟,从已知推知未知,不识者也就知道荔枝是什么样了。

对于识者来说,提起荔枝,脑子里浮现出荔枝的形象,一读文章,缩写恰巧就跟自己的印象吻合,对作者的描绘,不仅叹服:对,荔枝就是这个样!

再举一个例子。

《与朱元思书》

南北朝: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是一封信无疑,但是作者在哪里,你看不到。你所看到的只有字字珠玑,每一句都清晰简洁如最真。这就是古典文体。

1976年,周恩来、朱德相继离世。晚年毛泽东突然让张玉凤找来南北朝时期著名文学家庾信写的《枯树赋》,这篇五百多字的赋,讲的是晋朝一个人,来到一棵大树下,看到这棵大树过去也有过生长繁盛的时期,而现在已经逐渐衰老了,内心油然而生一种悲凉。

《枯树赋》

殷仲文风流儒雅,海内知名;世异时移,出为东阳太守;常忽忽不乐,顾庭槐而叹曰:此树婆娑,生意尽矣。   

至如白鹿贞松,青牛文梓;根抵盘魄,山崖表里。桂何事而销亡,桐何为而半死?昔之三河徙植,九畹移根;开花建始之殿,落实睢阳之园。声含嶰谷,曲抱《云门》;将雏集凤,比翼巢鸳。临风亭而唳鹤,对月峡而吟猿。   

乃有拳曲拥肿,盘坳反覆;熊彪顾盼,鱼龙起伏;节竖山连,文横水蹙。匠石惊视,公输眩目。雕镌始就,剞劂仍加;平鳞铲甲,落角摧牙;重重碎锦,片片真花;纷披草树,散乱烟霞。   

若夫松子、古度、平仲、君迁,森梢百顷,搓枿千年。秦则大夫受职,汉则将军坐焉。莫不苔埋菌压,鸟剥虫穿;或低垂于霜露,或撼顿于风烟。东海有白木之庙,西河有枯桑之社,北陆以杨叶为关,南陵以梅根作冶。小山则丛桂留人,扶风则长松系马。岂独城临细柳之上,塞落桃林之下。   

若乃山河阻绝,飘零离别;拔本垂泪,伤根沥血。火入空心,膏流断节。横洞口而敧卧,顿山腰而半折,文斜者百围冰碎,理正者千寻瓦裂。载瘿衔瘤,藏穿抱穴,木魅睒睗,山精妖孽。   

况复风云不感,羁旅无归;未能采葛,还成食薇;沉沦穷巷,芜没荆扉,既伤摇落,弥嗟变衰。《淮南子》云“木叶落,长年悲”,斯之谓矣。   

乃为歌曰:建章三月火,黄河万里槎;若非金谷满园树,即是河阳一县花。桓大司马闻而叹曰: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我们再回头看格林解释多重宇宙时所用的朴素语言。匹配一个论证与其要素,作出有序的解释,用既熟悉又准确的类比来说明它,既需要认知努力,又需要文学巧技。

作者须先了解真相再变成文字,不能边写边组织和厘清思路。古典文体的目标,是使得文章看起来像是作者在下笔之前就思路就已完全成型。就像节目的最后一刻,一尘不染的厨房里,名厨从烤箱里端出一盘完美的蛋奶酥一样,那些杂务完成于事前幕后。

古典文体可以简洁明确,但同样可以华丽深邃,供读者多重解读。

古典作者的简洁,“来自其思想的优雅,绝非来自时间或雇主的压力”。

天朗朗大美,地遥遥平旷。这就是古典文体。

Loading

区块链与韭菜学

Thursday, March 1st, 2018

区块链的玩法是这样的,有耐心的给你写一篇公众号文章,画一点图表,举一些打麻将之类的例子,最后再打一针类似注射用中成药的愿景。没耐心或者没心机的,直接袖子一撸对你说:“愣着干嘛?咱们收韭菜吧。”

要知道,任何庞氏游戏,包括E租宝,钱宝,收取了你的本金,至少还要兑现每个月的利息,为的是维系诈骗机器的运转,而区块链,连这个派发利息的过程都省了。你去找下家韭菜去要利息吧。

发行者收了一堆可以在市场上继续流通的虚拟币,做研发和运营费用去了。其实研发,不过是一套免费的开源程序,运营,不过是发动人在微信上神神秘秘地忽悠。

区块链的全部实用价值,不会比互联网的前身usenet, gopher更大,但是鼓吹者愿意坐下来,像教外婆用微信一样,耐心地讲解这东西的用处,不是没有目的。

当然发起人也可以是一个耿直BOY,直接对核心圈说,我们这玩意就是骗钱的,找到下一个韭菜,你就赢了,利润何止三倍,十倍。但是他大致不敢这么说,原因是核心圈的人本身就是韭菜。韭菜也是有尊严的,不愿意接受这个头衔的侮辱,而是尽量把这顶绿色的帽子戴在别人头上。

区块链能赚到钱吗?能。前提是,你要自己能发币。

但是你要记住,任何没有重型武器乃至核武器的集体或个人,发行的货币,都是伪币。

伪币的唯一用处就是趁着天黑去小卖部花出去,骗一位年长眼花的留守老太太。

为了维护韭菜大棚生态系统,任何一种生物都是不可或缺的。有研发的,有宣传的,有站台的,有负责放出风声(只要是新币,发多少我加价10%收多少。)

作为新币种,一定要制造出稀缺感。首先,伪装出一定的技术难度。明明是一套开源代码,连python的入门者都可以二度开发,也要装模作样开发一段时间,最好是去东京,去硅谷,去莫斯科开发。其次,一定不要让人们轻易买到。门槛设得越高,实际上,越有利于第一茬韭菜长出来。

区块链的产生,是这样一种历史背景。

人口的红利已经耗尽,精英人口已经慢慢流逝,像一些地区,剩下的都是没有物质生产能力和人口生产能力的老弱病残,他们的主要社会活动是消耗社会资源,领取社会保险。而这些沉重的负担,像浑身腱子肉的私教的杠铃一样,挂在新兴中产阶级和土豪的脖子上。

而这些人的一个大问题是,他们不肯好好地领着保险,看着快手,吃外卖,还想继续参与到经济机器的运转中来。并且,他们至少还要再过20年以上才能完成自然分解。这么漫长的时间,对于东亚大陆也是一个沉重的负担。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自生自灭。在没有大跃进可以使用的情况下,自然灾害又不给力,那么最好交给丛林法则来执行。但社会又太法制,维稳费用高的不好意思,出现实体上的互相戕害。最好的办法,就是动用经济的丛林法则了。

利用丛林法则,回笼一批超发的货币,再把钱宝宝,区块链头头们一抓,等于为社会打了一针阿奇霉素。

你是押运员,车上载着一车狗年金条,你看得见,司机看得见,是个押运员都看得见,但是大家都不拿。为什么?因为谁都知道,拿了会掉脑袋。
区块链不是狗头金,但是前来交易的五菱之光面包里,却藏着好几麻袋现金。就是一车狗头金。聪明人是不会做那一个故意翻车的司机的。

他们都假装被撞了的电瓶车,起身捞一把,提速就走。哪天被警察追到家里,大不了上交充公就可以了。

但是,那个司机有大麻烦了。

所以,不要认为韭菜傻,韭菜一点都不傻。宁可做一个安安静静的韭菜,或者做一个装点韭菜的鸡蛋和海米,以及木耳,也是好的。

当然,区块链游戏的成本,就是造成社会资源的空耗,相当于费了电,什么也没产生。这跟在乌鲁木齐到喀什的沙漠公路上,夜里点亮所有路灯是一样的,尽管后者至少从飞机上看,还能有点美观效果。但是这部分成本,是会转嫁到每个人头上的。社会付出的代价,不仅仅是电,实际上,这些韭菜产生耐药性之后,对于后续的经济丛林法则治理不利了。

对于有了房子,孩子读了书,并且不生大病的人,作为治理者是一筹莫展的。那么最好的办法是,用别的办法把这些人的钞票给诱出钱袋。

当然,一旦这一切都已经失效,还可以发行票证。实际上,从无现金社会过渡到票证社会,是在太easy了,只需要雇几个前端,换一下用户界面就可以了。扫码付款,变成扫码换肉。

摆在新时代面前的是如何面对这么大基数的人肉电池,既让他们发电,又不要让他们吃蓝色药丸。安心发电的人,已经越来越多了。所以,处理那些耐药性分子,是当务之急。

一顿牛排大餐少什么,也不能少了黑胡椒面,黑客帝国要想永久统治下去,是一定需要弄个NEO和崔妮娣出来的,这是为了保持系统的活力,验证系统的漏洞,做压力测试。

所以,大家觉得的另类,革命者,发明者,改变世界的人,不过是黑胡椒面罢了。

关于胡椒面可以另写一篇了。

Loading

从蒋介石的日记看他的信仰之路

Monday, February 5th, 2018

即使这样,一些有识之士,立即利用这个管道,做出了研究成果。其中包括大陆的杨天石,还有黄仁宇。我们这些普通读者只能从他们的著作中,才能一窥蒋介石日记之堂奥。

不过别指望蒋介石日记公开发表的那一天,因为蒋的后人不同意发表。

幸好有互联网,一些摘抄过蒋介石日记的学者,把各自的笔记合在一起,出了一本电子版的《蒋日记》(手稿本),放到了网上。尽管目前只看到1936年及以前的日记,也是一座了不起的金矿了。

我用三天时间读完这600多页的日记,并且从几个方面做了笔记:

  1. 八卦方面
  2. 读书方面
  3. 与宋美龄有关的方面
  4. 与基督教有关的方面

现在就基督教有关的内容,摘录梳理一下。

这里需要明确,宗教问题,十分复杂,不是非黑即白,非此即彼。有些人,一看蒋介石是基督徒,就天然先生亲近感,然后把蒋氏所做的事,全都合理化,正义化,把他的对面所做的,全部妖魔化。这也是不足取的。

黄仁宇看的明白,蒋和毛,代表了中国近代史的两个方向。就是中国农村要不要改变的问题。延续了两千年的农村治理模式,给农民带来的更多的是苦难,谁能改变之,谁就得天下。而蒋介石代表的乡绅,资本家,无论如何是不肯改变的。毛则不同,他没有历史包袱,本身就以革命党,均贫富而自居。因此,毛在大陆扎下了根。

按照《圣经》里的记载,上帝的子民并不能保证总是打胜仗,他们也会击败,被掳掠,被奴役。所以,哪怕蒋介石真的是基督徒,也不能保证他带领的政权,就能获得全国范围的胜利。当然,最后他偏安于宝岛,成为中华民族另一片试验田。尤其是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搞起了不流血的土地革命:375减租,把一个农业为主的小岛建设成一个蓬勃的工业小龙,这一点没有在大陆的失败,很难说他会吸收教训,做到这一点。

蒋介石接触基督教,基本跟宋美龄有关。根据蒋日记,在1928年与宋美龄结婚之前,他提到基督教的内容是比较少,只有寥寥一两次。

在蒋介石日记中,第一次提到基督教信仰,是这条。
 

1919年10月4日上午往访徐李龙先生,谈耶苏教事约二小时。

彼时,他日记中提到最多的还是革命与美女。

1919年11月12日  若非美女,精兵二者,皆不足以起我懽(欢)乐也。(注:美女、精兵傍加。。圈点)

1922年2月18日 傍晚与礼卿谈笑,但忧不能娶美女也。

蒋介石有四段婚姻。他的原配夫人是毛福梅,二人于1901年结婚,1910年生蒋经国。
 
二房姚冶诚是风尘女子,她收养了蒋纬国,蒋纬国据说是蒋介石在外面的私生子。
 
第三任太太陈洁如。

而后,他遇到了真命天女:宋美龄。

这里不得不提一个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老太太倪桂珍,浙江余姚人,她的母亲姓徐,是徐光启的17代孙女,父亲是一位牧师。她从小逃过了缠足,受过洗礼,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她嫁给宋嘉树后,生了三儿三女,这些人及其女婿,撑起了中国近代史的天空。

1927年,蒋介石到日本拜见倪桂珍,表达了要娶宋美龄的愿望。倪桂珍提出的条件是,我的女婿必须是一个基督徒。

1927年12月1日,蒋介石与宋美龄成婚。日记中记载:

12月1日 上午写信,撰勗爱妻文,以婚期,无人来访,仅见黄埔逃出之人学生而已。 下午一时至孔宅换礼服,三时到宋宅,行教会婚礼。四时到大华礼堂,行正式婚礼。见余爱 姗姗而出,如云飘霞落,平生未有之爱情,于此一时间并现,不知余身置何处矣。礼成后同乘车游行,晚至宋宅宴会,九时回新宅入新房[按以下两行删去]

对于闺房之乐,蒋介石不禁喜形于色。

1927年12月2日 今日在家与爱妻并坐拥谈,乃知新婚之蜜,非任何事所可比拟。

虽然两人已经结婚,但其时蒋介石还没有信教。不过他履行承诺,开始学习和了解基督教。在1928年的一开年,他就开始读一本叫《信仰的意义》的小册子。

《信仰的意义》 The Meaning of Faith by Fosdick Harry Emerson,在民国初被翻译成中文,这是一本类似《荒漠甘泉》的小册子,每日一段圣经的经文,一段感悟。

这本书大概他在1928年的1月份就读完了,因为日记中再也没提到它。

为什么蒋介石和宋美龄不生个孩子,1929年这条日记提供了线索。
 

8月25日 在家陪妻养病。妻病小产,其状痛苦不堪。

当年的圣诞节,他看了关于耶稣的电影,听了讲道。

1929年圣诞节
 

12月25日 近日暴躁傲慢,态度失常,事无大小,毕恭毕敬,我今傲慢,何以成事,戒之。 上午批阅后,到政治会议,到励志社看耶稣影片甚有感觉,其生死如一,始终不渝也。下午宴客后,到岳母家听道。

12月29日调第八师回京,商议奉军事。上午会客,批阅后,后到汤山听岳母讲教义。
 
1930年是蒋介石信仰发展史的关键一年。

1月5日 耶教信、望、爱三字教人,而尤重爱字。宗教各有所主,而其信望爱三字则一也。当谨志之,拟将去年经过之错误与缺点叙述一篇,以为今年之借镜补过之资。到孔寓,看小妹之病,为其虔祷。

为了给自己的信仰找个理由,他还抬出孙中山的例子。当然孙是不是真的信教,只有上帝知道。
 

1月12日,往孔宅,与亮畴、庸之听耶教之义。总理亦教徒之一,且伦敦被难时,专心虔祷得免祸害也。……

而1930年的2月份,倪桂珍提出希望他能够洗礼归教。

2月15日 晚与岳母来谈话。
 
2月17日 晚约吴、谭、胡各同志谈放冯事。岳母劝我入教甚坚,余以尚未研究彻底,不便冒昧信从。岳母似必欲余入也。

对于是否接受洗礼,蒋介石是犹豫的。他没有贸然承诺,而是争取了三个月的时间。

2月21日 江长川牧师特由沪来京,岳母与妻室皆劝余受洗礼。余以未明教义,对江劝余以先入教而后必明教义,对余约以三个月内研究教义,假我以时间也。余意以救世之旨信耶稣则可,而必以旧约中之礼教令人迷信则不可也。

不过从此之后,他的日记中开始出现了阅读圣经的记录。

1930年8月15 日 ……今日看完新约全书,尚未深加研究。特再看一遍,惟耶教乃救人救世、损己利人为本,当信奉之。
 
9月4 日 ……看新约仍未间断。

倪桂珍的病加重,此时的蒋介石面临一个抉择。

1930年10月23日 晨到上海,谒见岳母病态颇重,其精神远不如上年,心甚忧闷。老人爱婿等于爱子,先慈既弃养,但愿岳母长寿,故受洗礼之心益切,以偿老人之愿,使其心安病痊也。下午请江长川牧师在岳母家,余受洗礼。岳母顿佳,心为之慰。……

就这样蒋介石受了洗礼,但很难说他已经是一个基督徒,因为他日记中表示,他仅仅认可耶稣是一个完人,并不认可他出生前后的奇迹(即不认可童贞女从圣灵受孕,以及耶稣死后三天复活,而这两者是尼西亚信经最重要的部分。如果对此怀疑很难说是一个基督徒。)

一九三 O 年十一月1日 《完人的模范》一书,译笔甚佳,余对耶稣一生之事业,尤为钦感。至其生前与死后 之神话,则可勿论也。
 
从1931年开始,他的日记中增加了祷告的内容。例如:

3月10日晴 雪耻。人定胜天。立志养气,立品修行。 晨起为阵亡将士祷告。
 
3月20日 晴雪耻。人定胜天。立志养气,立品修行。今晨五时起床,祷告后即批阅。

蒋介石早年认真读过马克思列宁的著作,并且学习俄语,到过莫斯科。然而,这一年他忽然领悟到马克思与基督教的差别。

4月14日 雪耻。人定胜天。立志养气,立品修行。 上午往莫干山,在铁路饭店午餐。下午在白云山馆略谈即回。当晚回杭,早睡,与大 姊等谈共产党与基督教之比拟,共产主义实为一宗教,亦可谓之马克斯教,以基[其]含有世者也。耶苏教亦不讲国界,完全以世界为主,盖凡称为宗教者,必带有世界性, 而且皆排挤他教与其他主义,而以惟我独尊者也。其目的则皆在救人,然而其性质则大有区 别。马克斯则以物质为主,是形而下学之哲学,并以恨人为其思想出发点,其所谓救人者, 单以工人一阶级为主,其于后世之今日,则一般共党徒越趋越下,而以卑劣仇杀为其本分, 是其单欲以工人阶级利己主义,以物质诱人深入罪恶也。基督教以博爱救世为主义,今日共 产党之惟一大敌,且其以精神感化世人自新,故今日反对共产党者,当以联合基督教共同进 行,且基督教乃世界性而不讲国界,故决不为任何一国帝国主义者所利用。共产党指基督教 为帝国主义侵略之工具,吾人不测,亦从而和之,是盲从者也。吾人一思基督教与共产教在 中国之损益与祸福及其时期之久暂,则敢断言,基督教于中国国民有益而无损,不若共产党 为祸之大也。愿国人审慎之。

进入1932年,他依然在读圣经,但是在日记中,给人的感觉是只有读中国书他才能甘之如饴。

9月16日 晨起看旧约后,即看唐太宗这帝范序,办公,批阅,会客,与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一章。气为之振。

12月5日 ……晚看孟子至尽心章,下卷。甚思将中华中心思想研究一番,以指导民族之出路,恨无过目不忘之力,然必期其成也。
 
12月12日 上午,在舰看明儒学案,味如胶醇,现代之书,不足论矣。乃知中国古书之精切于人生也。

12月27日 昨晚在舰中,看中庸完,看至以人治人攻而止一节,不禁自悔忠恕之不立也。又看至无声无臭一节,又叹生平之不能静敬也。国人近讲哲学,专尚欧西之书,而将我国固有优美之哲学,置之不讲,此今世文人之所以为民族千古罪人也,痛哉。……

从1933年开始,蒋介石对于圣经的理解加深了,并且能够结合实际,阐发信仰的感悟。

9月13日读旧约耶利米良歌,深慨国家与民族之罪恶深重,而竞得今日之危亡,一般败类犹以礼义廉耻为不足道,未知天将降罚于何止耶。惟在余克已复礼而已。

不过把《耶利米哀歌》与儒家的克己复礼联系在一起,也过于中国化了一点。

10月6日,他的日记中第一次提到圣灵。

10月6日 怕死者,即死人也,凡人为死所制服,即已失其灵心之自由,则虽生犹死,故生 命之真义,乃在不顾死生,而求其真实生命也。一切忧乐,皆托之於我之圣灵之中,则无忧患矣。

他把经历的磨难,看成是上帝计划的一部分。

10月13日人之必需上帝之种种磨炼,乃临难可无屈挠耳。余等且当视苦难为至宝。如上帝 之意忍受之而不懈也。近日对于信念上帝之心益切,乃觉万事皆由上帝在冥冥中为之主宰, 吾人惟依其旨意而行,不懈怠,不强速成败生死,听之于天而已,上帝,即天也。

1934年,在他的日记中提出了把儒家思想跟基督教结合在一起的民族精神改造方略。

6月13日 中国复兴之道,除复兴孔子仁义之哲学外,非提倡基督救世,认定宇宙一元,必有主宰,维系于冥冥之中,使国民精神,皆有所依归慰藉,得与恶劣污秽之世界奋斗,以自求而救世、救国,其他实无他道也。

6月15日政治以孔子中庸哲学为基,基教以基督牺牲救世为主,基督之教理崇尚神圣,而 反对偶像,承认主宰而唯知一元,此其所以超越一切教理而能普及后世,与宇宙并立也。如先慈在世、与之说明此理,彼当亦信奉基督也。

1935年,蒋介石日记里,已经开始熟练地引用圣经。

3月8日 在患难之中心理也十分快乐,因知患难生忍耐,忍耐生老练,老练生有望,有望不至於生羞耻,因为赐予我们的圣灵就是上帝之爱,浇灌在之心里。
 
这一段引用的是新约《罗马书》5:3–5
 
3月9日雪耻:如此激烈的战争,我已打胜了。正常之路,我已走完了。所言之道,我已守住了。

这一段脱化自《提摩太后书》4:7

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

5月29日雪耻,怪巧如蛇,柔顺如鸽,严访奸诈,此耶稣教其门徒处世之道,吾未能之, 故常受奸诈欺蒙,直至祸发而犹信其为诚实也,可耻焉乎。

这一段经文的出处是 马太福音 – 第 10 章 第 16 节

我差你们去,如同羊进入狼群。所以你们要灵巧像蛇,驯良像鸽子。

1934年,在日记中总结。

旧约圣经看完(一月)

1935年,针对共军的五次围剿开始,而蒋介石也已经读第二遍《新约》。 

4 月 29 日 看新约圣经第二次完。

日记中军情紧急。
 

一、上周朱毛股匪全部渡过金沙江,而我军各部迟滞呆笨,被其玩弄欺诈,殊为用兵一生莫 大之耻辱。

时间进入1936年,这一年宋美龄也披挂上阵,担任航委会秘书长,发展空军。蒋介石提出了以基督教代替佛教的设想。

2月15日 六 晴 55度 雪耻:中国宗教应以耶教代佛教,方可与欧美各民族争平等,而民族精神之发扬与因有德性之恢复,亦能得事半功倍之效果。

他的日记中经常出现对于经文的领悟。

雪耻:愤怒不要犯罪。

10月13日 二 晴 80度雪耻:冲破长夜幽暗愁云,驱散死亡深沉黑影。

10月15日 四晴 80度雪耻:博爱救主,和平真神。

10.28 三 晴 65度雪耻 耶苏是一个切实计划改造世界的领袖。

10.30 五 晴 65–70 度 雪耻:自耶苏入世以后,人生乃得到一个新天地,世界人类的幸福是可以造至极顶,而能完 成上帝的使命为止。

11.1 日 晴 65度 雪耻:耶苏对于人世的意旨,以为世界上实能开辟一条血路,使人生中万难遏止的斗争不致 永远的继续,而得到和平、仁爱的天国。

11.5 四 阴晴 70度 雪耻:逆境是人格之试金石,亦就是上帝借此逆境协助我们人格完成的工具。

11.8日 晴 65=70度 雪耻:以本人生命与其主义合而为一,预备牺牲一切,为他所受的大多数人类受苦,就是完 全人格的表现。

11.9 一 晴 70度 雪耻:人若失了信仰,虽能一时成功,其结果必归失败,人若有了信仰,目前虽遭失败,其 成功则在永久。

11.30 一 晴 65度雪耻:不要试探你的上帝,拒绝试诱乃为人生最荣耀的经验。

12.3 四 晴 50度雪耻 遭遇试诱却是促进胜利和发展的绝好机会。

在12月3日这篇日记写下后的第九天,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中国历史、东亚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为之转向。

在我所看到的这个《蒋日记》版本中,西安事变12月11日至12月26日略去。

12.27 日 晴 雪耻:本日医病,下午会客,胞兄介卿正午逝世,余在病中,家人犹不愿使余闻知。呜呼, 兄弟三个,今只残余一人矣。蒙难之中使病兄驚悸,致其遭速亡。但余出险之讯,彼己闻知, 当可慰。……腿部病苦未减,精神亦不甚佳,仅会客数人,问岳军外交情形。晚见汉卿,彼 犹强余以实行改组政府而毫无悔祸之心,余乃善言慰之,并实告以军法会审后,请求特赦, 并予以戴罪图功之意,彼乃昂昂然而去。

汉卿即张学良。

12.31 四 晴注意:一、心燥性急,病中应自忍耐;二、对待卫应耐之。 上午军法审判张学良,闻其卫队陆续到宋寓,已十有一人,如不审判卸其武装,则彼必逃也。 余致书子文慰之,使其为难,于心不安也。……对军事迟疑不决,且不愿负责。

就这样,中国历史掀开了另一页。

Loading

赫尔佐格的恶棍电影学校

Wednesday, January 17th, 2018

才知道赫尔佐格创办了一个恶棍电影学校(Rogue Film School),了解到以下信息:

  • 不一定每年举办,最近一次是2016年,17年就空缺。
  • 每次4天,周五报到,周六–周一上课。
  • 主要由赫尔佐格亲自上课,也邀请嘉宾来讲讲。
  • 每次只招65个人,从申请者中遴选。
  • 申请不免费,25美元,不退。要求提交作品,自己拍的5分钟的片子,放到Vemeo。如果被选中,要交1500美元学费。有事去不了,提前说,可以退1300刀。
  • 不教电影理论和技术。
  • 恶棍电影学校不是给小清新们准备的。它为了下面的人创办:愿意在援交俱乐部做保安的,愿意在疯人院做看守的,愿意学习如何撬锁和伪造拍摄许可证的。简单滴说,为了那些有诗意的人。为那些朝圣者。为那些给四岁小孩讲故事还能让他们聚精会神的人。为那些内心火热的人。为那些怀有梦想的人。
  • 讨论学员的作品,讨论诗歌、文学、影像。
  • 不发任何教材,但是自己准备必读书和必看电影。
  • 必读书:维吉尔《农事诗》(无中文版)维吉尔《农事诗》
  • 必读书:贝克《游隼》一部观察英格兰乡村一种鹰–游隼的日记合集。有中译本。
  • 必读书:海明威短篇小说《The Short Happy Life of Francis Macomber》弗朗西斯·马康白的短暂幸福的一生,有中译本,收录在《海明威短篇小说集》(上)
  • 选读书里还有一本赫尔佐格的最爱 The Poetic Edda 《伊达史诗》,冰岛的无价之宝。原本手稿,如果运出国的话,需要用军舰并且有舰队护送。不用飞机,是怕坠机毁掉。赫尔佐格有幸摸过。本书无中文版。
  • 选读:刺杀肯尼迪调查委员会报告(The Warren Commission Report)全部报告在网上有:Warren Commission Report: Table of Contents | National Archives
  • 选读:《The Conquest of New Spain》 Bernal Diaz del Castillo, John M. Cohen【摘要 书评 试读】图书 新西班牙征服史
  • 必看片单:碧血金沙(约翰·休斯顿导演)、萨巴达传(卡赞)、《阿尔及尔之战》、《大树之歌》(阿普三部曲)、《何处是我朋友的家》(阿巴斯)

如果将来还举办,我建议有志于独立电影的年轻人申请去参加。毕竟1942出生的老爷子看一眼少一眼了。

网站地址:Werner Herzog’s Rogue Film School

Loading

杭州:一座城市的诗意与芳华

Tuesday, January 9th, 2018

没带手机,没吃早饭,只穿单衣,新年伊始,青年艺术家王子月一不小心把自己反锁在阳台上。坐标在杭州市富阳区九龙仓一个小区的15层,当时的气温不到8摄氏度。室友在滨江上班,回来要12个小时以后,要么冻死,要么饿死,要么大声呼救,除此之外,别无选择。幸好阳台上因为装修留了几根PVC管,她拿起一根拼命敲打邻居家阳台大喊:“有人在吗,帮帮忙!”然而无人应答。

王子月所住楼处于小区的最边缘,望出去是一片荒原,他的希望只能寄托在楼下一条基本无人走过的小道上。她远远看见有个电动车从大路上拐进楼下小道,赶紧选了根PVC管扔下去,看到白色的管子,骑车的中南男人吓了一跳,抬头看时,王子月赶紧喊:“师傅,请帮帮我,联系这个小区物业,我被锁在阳台上了,十分感谢你。”也许是没听清楚,也许是不想耽误时间,骑车人也挥了挥手,一加电门,走了。

王子月没有绝望,利用在母校中国美院所学到的批判性思维进行推演:“师傅停下来,至少说明往下扔东西是可以被看到的,只需要静等一个好心路人。师傅没有帮忙,但是挥了手,说明他不是没有爱心,而是我自己说的不够清晰、有力。”

她捡起一个木块,开始等待时机。当看到两个大妈在楼下出现的时候,她奋力把木头扔了下去。两个大妈吓了一跳,抬头看时,只见一个姑娘,手里挥舞着一根白色的棒子,大喊:“救命啊,救命啊!”这个词果然简单、直接、有力。16楼的一个窗户也打开了,一位小姐姐探出了头,问什么情况。王子月赶紧和她解释,请她帮忙联系物业撬锁。并且谢过了楼下的大妈。大妈们貌似不放心还站楼下徘徊了一会儿,抬头看到她没什么动静了才离开。

后来发生的事,都是暖暖的记忆。热心的邻居小姐姐,用竹棍挑着给她送来了棉外套、羽绒服、保温杯泡的豆奶、小饼干、还送来了厚厚的袜子。大门被反锁,修锁师傅打不开,只好叫室友回来开门,又因为忘了室友的电话,只能辗转找别的朋友。在被锁4个小时之后,她重新获得了自由。她略事修整,把小姐姐的保温杯洗干净,衣服整好,把家里最好的一盆植物、养了两年的文竹抱着,上楼去谢恩人。一聊,原来小姐姐也是搞艺术的,在教古琴。两人相见恨晚,约好常来常往。这下在这片买蔬菜要到5公里之外、买虾要到20公里外的荒凉小区,再也不怕孤独了。

王子月跟许多年轻人一样,是从杭州的主城区迁徙出去的,或是因为房租猛涨,或是因为房东不续约,他们离西湖越来越远,离城市边缘越来越近。但是无论走到哪里,无论他们的目光朝向何方,杭州这座城市都会尾随他们而去。他们欢度或者苦度流年,周围是同样的邻居。

此时,在杭州城北湖州街附近的一处LOFT里,一场元旦诗歌朗诵会正在举行。诗歌不是诗人的专利,也不是疯子的特权。诗应是大众的日用品,它能兴发情志,观察世相,群结良友,怨讽不平。既能教化人,也能拓宽人。而杭州恰恰是一个与诗完全契合的城市。

诗歌是专门对付人生的复杂性的。人类的语言,会达到一个描述的极限,再进一步,就说不得或者道不出了。这时候诗歌登场,帮人解脱困境,用它的迷离,它的模糊,它的朦胧性,多重性,来替代平常的语言,从而曲折地传达出作者心中的信号。而这个信号,到了读者那里,又经过了同样曲折的还原和重构,从而形成了一种更加难以言说的体验。这种体验,就是诗意。

日常语言不能说的,诗可以说;外交语言做不到的,诗可以做到。

在二战最黑暗的时刻,丘吉尔多次试图向美国求助,罗斯福总统派了一位特使霍普金斯到英国实地考察。丘吉尔带他参观了伦敦被炸毁的街区,会见不屈不挠、斗志高昂的市民,在送行晚宴上,霍普金斯开口说:

“我知道你们一定很关心我回国后怎样向总统汇报。我就用一首《路得记》中的诗来回答:

你往哪里去,我也往哪里去。
你在哪里住,我也在哪里住。
你的国就是我的国,你的神就是我的神。
直到最后的日子。”

一切尽在诗歌的言说中。不需要拍着胸口保证,不需要推杯换盏来表达。这就是诗歌的妙用。有人说,诗歌保持对俗世古老的敌意,为心灵划出一块安全区。诗歌不是必需品,但是有诗陪伴,就轻看了苦楚,蔑视了风暴。谁此时没有房子,就不必建造,就写诗,散步,写很长的信,直到落叶纷纷。

对于我在杭州的朋友来说,是一个团契的理由。因为元旦诗会的缘故,有不少朋友都是每年见一次,见面即过年。更为感动的是,刚开始是一个人参加,后来带来了自己父母,带来了自己的爱人和孩子,诗歌让三代人之间的沟通,有了新的媒介。

微信朋友圈一阵晒十八岁照片的运动,让我目睹了很多人鲜为人知的芳华。比如,纯真年代的创始人朱锦绣老师,贴出了一张风华绝代的黑白照。配文是:

“那年我十八,是一枚小工厂的小女工。工厂与温州第一中学仅一水之隔,每天见学生们从那桥上走过,远处红砖二层楼的教室从绿树丛中隐约可见,对从没有踏进过中学校门的我,那像是圣殿,远不可及……”

如今纯真年代把知识的圣殿安置在了宝石山上,除了杭州,这在别的城市是不可想象的。这么好的地方,这么优质的公共资源,留给的不是会所馆堂、衙门机关,而是一家书店。

当众多的城市中,书店一家家关门倒闭,杭州的景区和闹市,却亮起一盏盏照亮书影的灯火;当众多的城市中,人情逐渐淡漠,杭州却有陌生的芳邻给落难的艺术家送来豆奶棉袜;当众多的城市人们忘了什么是诗,还有一群人在运河之滨一起吟诵:

你会发现没有新的土地,你会发现没有别的大海。
这城市将尾随着你,你游荡的街道
将一仍其旧,你老去,周围将是同样的邻居;
这些房屋也将一仍其旧,你将在其中白发丛生。
你将到达的永远是同一座城市,别指望还有他乡。
没有渡载你的船,没有供你行走的道路,
你既已毁掉你的生活,在这小小的角落,
你便已经毁掉了它,在整个世界。

不要毁掉你的生活,在杭州这个小小的角落。爱它,建立它,让它放射诗意与芳华。

1月4日,北方大雪,一位北京的朋友邓蕾,在停驶的高铁上对着雪景发呆。她本来要参加我在西溪主持的编剧故事营,但是铁定赶不到了。

不过她只要一低头,就会在微信上看到一首在杭州郊外临平小镇上发过来的打油诗:

大雪大雪满天飞,高铁误点何必催。西湖夜放花千树,尽吐芳华待君归。

Loading

导读《汉语与中国文化》

Tuesday, January 9th, 2018

从今年一月份开始,每个月的第一个周末,我会给大家推荐一本书。今天介绍的是申小龙《汉语与中国文化》。

申小龙是复旦大学学者,继承了是语言学家郭绍虞、张世禄等人的衣钵,在语言学界颇有创建。然而在2000年左右,因为一场“剽窃”的指控,从而铩羽了很久。但这本身是一个有争议的悬案,当时有人揭发他,《文化语言学》有350页是申的其他著作的重复,这些重复的内容占该书642页的56%左右。自己“抄袭”自己,如果也算剽窃的话,余秋雨等人恐怕要被投到都江堰喂鱼了。

我对于《汉语与中国文化》导读就是三句话:

  1. 读第三、四章,里面试图对汉语语法中国化的努力的雄心还是值得嘉许的。
  2. 书中例子价值大于理论。
  3. 配合史蒂芬·平客《语言本能》阅读,才云开月朗。

但是我不同意书里动辄对于《马氏文通》的批评。马建忠的《文通》博大精深,熊心豹胆,要用拉丁文语法一统中文,思路证明是对的。只不过壮志未酬而已。所以,马氏文通还是要啃的。

申小龙及其师傅们,认为还与的主要结构不是主动宾,而是“主语+谓语”结构,这相当于什么也没说。这好比说,汉语句子 = 一个句子.

按照乔姆斯基、史蒂芬·平克等人的主流语言学观点,普遍语法(或者说“宇宙语法”)是存在的,任何语言都例外,汉语有独特的特征,但没有特殊到超越人类普遍语法的地步。

人类并不是用语言思维,而是思维先于语言。

在乔姆斯基、平克看来,思考是脱离语言的,改变语言不能禁止思考。所以《1984》使用“新语”Newspeak来改造人们的思想,是一种幻想。

平克的文笔真好,好的作家自己是系人,也是解人。《语言本能》第三章,开头讲了了《1984》新语假设。最后说:

第一,2050年,精神生活与语言分离,即使语言中没有自由平等的名称,人们依然可以思考。

第二,思想的概念会比字多,人脑会自动填充空白,现有的字会增加新意思,很快恢复原意。

第三,孩子们不满足于洋泾浜,会创造第二代的克里奥语,他们创造新的复杂文法,把新语变成一个自然语言,这可能一个世代就完成,因此21实际的小孩,可能成为温斯顿·史密斯的复仇者。

因此,申小龙的这本书前两章语言学内容,应该用《语言本能》来更新。

语言学家雷立柏认为:“现代汉语是一个相当年轻的语言,这个新语言不断利用欧洲古代和现代的概念和比喻来丰富自己。古汉语是一门充满诗意的、模糊的、缺少公认定义的语言,而现代汉语则是一种具有明确定义的语言,是一种很有效的媒介。它能传达技术知识,也能探讨最深邃的哲学思想。这种情况是漫长翻译工作的结晶。”

语言的拉丁化是正在发生的事实,这一点是雷立柏深信不疑的。但是再怎么拉丁,也不要忘记汉语的本源之美,这可能就是申小龙这部著作的意义。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