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September, 2008

扔掉你的信用卡

Tuesday, September 9th, 2008

布莱希特《三毛钱歌剧》里有句台词:“抢一个银行的罪恶,怎么能跟开一个银行相比呢。”

事实证明,这句话并不十分偏激。银行的赢利之道之一是利用人性的弱点,诱惑人透支明天,使那些财力和意志力都十分薄弱的人,不知不觉陷入债务陷阱。

国内银行设定最低还款额不低于10%,国外银行更加“慷慨”,每月还款额可以低至2%。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据BBC报道,按照比价网站“uSwitch”的调查,按照信用卡平均欠款金额1,384英镑来计算,如果每月只还款2%,那么,一个人需要30年又11个月才能把债务还清。

看了这则报道,你就能明白,为什么VISA大做广告?为什么信用卡发行商频繁搞活动?为什么而年轻人的最爱–各类数码产品最喜欢搞分期付款?

Loading

世界上有个免费的地方叫图书馆

Saturday, September 6th, 2008

眼镜片上没有雨刷,我嘴里含着雨水,骑行在朦胧的世界里。不一会,图书馆就在眼前,然而书市却空无一人。任何自然的力量都无法同行政的威力相比,风雨阻挡不了书摊老板们的脚步,但,图书馆一纸场地维修的通知,就让这个每到周末热热闹闹的集市消失了。

贼不走空,既然来了,就到图书馆大厅遛遛。进去之后,才发现原来可以办一张借书证。我在这个城市已经生活了6个多年头,六年来,我去遍了除女厕所之外的所有公共场所,但唯独没有进过图书馆,也不知道原来借书证是免费的,借书也是免费的。

借书证有两种,普通证,押金100元,只能借5本中文书;参考证,押金150,可以借5本书,包括2本英文。

手里拿着借书证,头发上滴答着雨水,我像阿里巴巴撞进了奇异的山洞,才发现我在买书上真的浪费了不少银钱。有很多书买回家,其实只为了翻看一两个章节,而这完全可以从图书馆借回去。古人说,妾不如偷,果然是这个道理。物理上占有一本书,并不能能使它成为你的一部分,与其这样,还不如短暂拥有呢。

在翻看书架上的书的时候,我发现我已经养成了一个习惯,每本书都翻到后面看看定价。这跟平常乘坐朋友的汽车,下车之前都要掏一下钱包一样,都是多年付费训练成的条件反射。

如今居然不用掏钱,就可以把五本书一起带回家,并且可以保存1个月。

这些书里,有我一直犹豫而没买的《卡斯特罗访谈传记:我的一生》;有我需要拿来跟英文版对照阅读的《卡拉马佐夫兄弟》;还有一本英文版的《布列松传》。还有我要隆重推出的加西亚-马尔克斯的新作《活着讲故事》(Living to tell the tale. 中文翻译成:《沧桑历尽话人生》、《为说故事而活着》、《活着为了讲述生活》)。

果不其然,尽管我是一个切的忘年的战友,尽管我对古巴革命充满了支持,但我不买《卡斯特罗访谈传记:我的一生》是对的。这本由一名法国人花了100的访谈写成的书,尽管很厚,但唯一让我感兴趣的只有两个章节,分别是古巴导弹危机、格瓦拉出走。而读完这两章,我发现,一头雾水。任何一个从事政治的人,都养成了云里雾里说话的毛病,想从他们嘴里得到真实的信息是很难的。我不怪菲德尔,换成任何一个领袖人物都会这么说话。

而马尔克斯是何等不同啊!我们知道,马尔克斯是一个擅长开头的作家,《百年孤独》的开篇曾让多少文青们痴迷:“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蒂亚上校还无法忘怀,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而这本《活着讲故事》第一句话,就把人抓住了。

“我的母亲叫我跟她一起去卖掉那所房子。”

我读到这样的句子,一种悲剧感从心里升起来,透过重重雨幕,我看到了我少年时的老屋,还有门前的老榆树。

我要在一个月内,把马尔克斯这本书看完。现在读中文的速度可以达到一天100页,读英文要慢很多。

“河水湖水都是水,冷水烧茶慢慢热。”正如这首泸沽湖民歌所唱的,无论是彻底认识一本书还是一个情人,都需要慢慢慢慢地来。

Loading

娇民

Friday, September 5th, 2008

万科楼盘在杭州搞了一次降价促销活动,降价幅度最大达73折,由于一共只有200多套房子,对杭州房地产整体局面并没有实质影响。但是,一些最近买了万科房子的业主们不干了,他们打着横幅到万科杭州总部抗议,声讨“万科杀人不见血”,还嚷着要求退房。

这些业主相当不讲道理,买房是契约关系,守约是文明底线。既然你们买了房,就要承担房地产价格的波动。没理由楼价下跌就闹事。房价升的时候,怎么没见你们把赚来的钱跟万科共享?

感谢美国次贷危机,终于开始影响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也让广大买不起房子的人看到一点曙光。然而,大规模的降价还没开始,已经有人受不了啦。业主抗议的背后有几股力量在支持或者暗暗叫好:第一股力量就是房地产商,他们是最不肯降价,恨不得让政府托市才好;第二股力量是地方政府,他们也希望继续拍卖出“地王”,以获得更多的财政收入;第三股力量是银行,虽然他们最会洗脱责任,但也害怕房地产崩盘。业主的行动正中好些人的下怀。以维稳的名义,地方政府又开始蠢蠢欲动地准备救市。

中国的执政党,曾经把一切民间暴动都合理化和神圣化,披上革命的外衣,但实际上,有很多民众的骚乱只是私欲的膨胀和群氓的行动。

湖南鸡首最近似乎不太平。原因是当地人做起了集资发财的美梦。月息6%的高利息,吸引了很多飞蛾投火的投资者。而一旦政府对这种非法集资进行打击,民众就起来把愤怒发泄给社会。

任何一个稍微有点理性的人都知道,天上没有掉馅饼的好事,高收益的背后肯定有高风险。自己唯利是图,顾头不顾尾,人财两空的下场早就可以预见到。怪股市低迷,怪房价高昂,怪政府没给好的投资机会?你们浑身都长满了借口,全中国全世界都欠你们的,行了吧?

一个健全的社会,民众应该争取合理的权利,但也要放弃小孩子般的任性和蛮不讲理,否则就成了只会从社会吸取能量的黑洞。

Loading

不可原谅的careless

Friday, September 5th, 2008

Google出了浏览器,我的一个朋友却很生气,因为他公司里的程序员,没人知道这件事。用我朋友的话说,如果他们中有人不知道奥运会在北京举办,我不会生气,反而会为他们的专注而高兴。但,作为一个从事web开发的程序员,竟然连世上多了一款浏览器都不知道……

我理解这位朋友的火气。实际上,我们身边到处都是这种对自己职业领域漠不关心的人。

今天早晨,收音机闹钟把我唤醒,听到一个台在为一个餐厅做广告,里面的内容居然还是“大屏幕看奥运爽”,虽然残奥还要举行,也不能说这个广告完全过时。但毫无疑问,公众对奥运和电视的兴奋点都已经消失了。此时,还播这样的广告只能说明两件事:这家餐厅负责企划的人太漠不关心了,这家电台的客户专员太不职业了。

中国人一直缺乏职业精神,但并非不可疗救,首选要解决这种careless。

Loading

求助:与火车站有关的中国文学作品

Wednesday, September 3rd, 2008

【白板报按】一位在意大利读博士的网友来信,询问哪些中国文学作品与火车和火车站有关,请有懂行的朋友广为推荐。提前致谢!以下是掐头去尾的来信。

我现在在国外读书,博士论文做火车站的中欧比较,本来是偏技术领域的建筑学工科,但教授希望俺通过一些中国和欧洲在文学作品中对车站的描述来生动说明中西方旅客对火车站的体会,淡化技术上的分析,从文化上入手进行比较研究,我想这种思维也许也许是艺术人文传统的原因,也许是学校传统,也许是对他们培养PH.D的一个思维模式的要求。

关于文学在我这个研究中的角色:我们毕竟还是建筑学专业的,不是为了研究文学而去读文学,我做火车站这个题目,原来在国内做,那么直接搞建筑理论结合一些艺术、技术分析就基本上自称体系了,但是在欧洲这里搞,角度我明显感觉不一样。教授试图消除我所拥有的建筑学领域的知识依赖(当然他们认为这些知识属于基本的,博士之前就应该有了,但是博士研究不应该再继续依赖,而是应该在思维上有拔高),但怎么切入呢? 我准确地讲不好,大概还是一种历史观和人本的立场,即是强调城市和车站的联系和发展,并且从人的角度、使用者的角度去发现车站、旅途、城市。那么比较有说服力的,就应该是文学了,毕竟中国人不太了解老外,老外也不太了解中国人,想迅速了解其集体的、内心的一些感悟、思维方式等等也最好是通过对方的文学。从中国文学中发现中国人对火车站的理解,从外国文学中发现外国人对火车站的理解,而这些往往又是结合时代背景和地域背景的。因此文学无疑是增进这种了解的一个迅速的纽带,在这个意义上说,文学是我做这个比较研究所能够且必须依赖的。

比如,火车站就是通往另一个城市的大门,它在这个城市,但并不属于这个城市,人进到了火车站里,就已经进入了旅途的状态,像是到了另一个维度(这个词也许是说空间,俺目前还体会不出来)。

老外教授为了启发俺,甚至聊起高行健在《一个人的圣经》里的火车站男女,汗颜一下,赶紧找了读读。
中国的文学作品里写火车站的,俺也就想到了朱自清的《背影》,拜语文教育所赐,但是文章表达的是父子之情,是火车站的离别,只能算是一种站台上的情绪。遗憾的是,现当代的小说、散文、戏剧等文学作品我读得很少,所以特地向读书广博的您请教。

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关于火车站这方面的作品和作家,老师能否告知一二,我赶紧补补。

P.S. 给四一兄写过信问过同样的问题,他帮助我列了一些。

郁达夫散文如《一个人在途上》等,瞿秋白《饿乡纪程》,郭沫若自传《少年时代》,沈从文《从文自传》(似乎有),丰子恺散文集《车厢社会》,《围城》(找找看,有没得火车),余光中《记忆像铁轨一样长》,《铁道游击队》(虽然是红色文学,但里面对铁路的描写丰富而靠谱)。

当代文学,四一兄推荐了《棋王》(似乎有记载火车的)。还有人民文学《中华百年游记精华》(写到火车站的可能性很大)。

然后说了两个电影《站台》和《天下无贼》,但是俺才疏学浅,那两部电影当时也就看个热闹,现在一时提炼不出啥来,对我来说贾樟柯比鲁迅钱钟书还晦涩。

P.S. 阿乙老师回信中,也对《站台》做出了很高的评价,认为生动刻画了火车对于县城(被抛弃的县城)之外的提示,是时代所不能忽略的。

Loading

WOW,我用上了Google Chrome浏览器

Wednesday, September 3rd, 2008

如果地球上还要发明什么的话,那肯定不是轮子;如果网络上还要发明什么东西的话,那肯定不是浏览器。从Netscape(愿它的灵魂在比特天堂安息。)到IE3-7,再到火狐狸,浏览器的发展似乎已经到了极致。

但是Google不这么认为,他们的一切软件和服务都离不开浏览器,而第三方产品,总有不令人满意的地方,所以,他们干脆自己做了一个。这就是google chrome。Chrome在英语里的意思是铬,闪闪发亮的金属色,可以防止生锈,也能冒充富贵。

难道穷人的一切回忆
只限于乡村?
而富人的梦想
都装在镀铬的盒子里吗?

插播一句聂鲁达的诗,选自他的《疑问集》。

我迫不及待地下载了一个镀铬浏览器,刚一安装,它就把Firefox里的书签、密码、浏览历史、导航条都导了过来,实现了无痛迁移。虽然我还没有完全熟悉这个小家伙,但已经感觉到了它剽窃了不少Firefox。比如,Ctrl加+-,把文字扩大缩小等。

镀铬浏览器一个创新之处就是把搜索栏与网址栏结合在了一起,也就是说,你在输入网址的地方敲入中文、英文、阿拉伯文,出来的就是GOOGLE搜索结果,而不是中国电信互联星空提醒你,也不是什么中文实名,3721(愿它们仍然在比特18层地狱中!)。

我想,虽然我还没有体验到,镀铬浏览器最大的优点,应该解决了Firefox好用,但有些页面不支持的毛病,以前,由于万恶的微软统治世界,许多网页只能用IE打开才能正常浏览,害得Firefox的粉丝不得不经常在两种浏览器之间切换。如今,这种痛苦的时代应该结束了,我希望。

到这里下载谷歌镀铬浏览器

Update:当你卸载镀铬浏览器的时候,就会出现下面楚楚可怜的提示,特能装,哈哈,可爱。
你确信要卸载Google Chrome吗?是不是我们讲错什么话,让您不开心了。

Loading

原来世上有一种东西叫豆列

Tuesday, September 2nd, 2008

跟许多把读书当成彼岸慰藉的人一样,我喜欢煞有介事地看别人开列的书目,也曾经在博客中翻译过《纽约时报》评出的“2007年值得关注的100本书”(上)非虚构类,当我在网上看到《财富》推荐的75本必读书,立即高兴得像春风看见樱桃树一样。

但我发现书目清单往往语焉不详,如果想了解进一步的信息,除非再到网上去搜索。我在豆瓣搜索这些必读书的时候,忽然发现有人已经把这75本书都列在了一起,每本书都有简介,点进去就是书的豆瓣页面。原来这个东西就是传说中的豆列。

用豆列推荐书显然方便多了,我以前咋不知道这个好东西呢?我也开始做一个豆列,等弄好了再与大家共享。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