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November, 2006

戒什么也别戒博客

Wednesday, November 15th, 2006

我的高中死党郭大侠,是一枚冉冉升起的说人话的经济学家,她的博客虽然写得不勤快,但每一篇都能在我头脑中激起龙卷风。可是11月6日这一天,她宣布戒网停博一个月,专心写博士论文。

一个礼拜以后,我听到了她杜鹃泣血式的哀叹--

额的个神唉,额的笔记本忽然坏咧,额洗心革面、悬梁刺骨、戒网停博写的论文全丢咧。额除列跟佟掌柜一样嚎一顿,额还能干什么?

额错列,额真的错列,额就不该忘了备份。早知道笔记本会坏,额就不会不备份,额要是早备份了,额也不会像现在这样这么难过。

郭大侠真地错列,错处不在于备份不备份,而在于戒网停博。事实上,IT达人们早就谆谆告诫过:文件存储在网络是最安全的,比存到硬盘、烤到U盘、刻到光盘、放进银行保险箱、托管到二奶农村的娘家更安全。

这就是停博的代价。

在我跟另外一个死党风华的安慰下,郭大侠终于想开了,她豁达地说:

这些天也不着急了,听天由命吧,人家红楼梦都丢了,我这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作品,何苦哭天抢地的让兄弟们担心。

现在常常遇到这样的事,一些博客写得好好的,但忽然宣布停了。原因很多,或是因为写论文,或是因为换工作,或是因为陪好朋友度蜜月,或是因为陪丈母娘游泰国,总之,就是不写了。

仿佛博客天生就是邮轮上的方鸿渐,是专供鲍小姐消遣调情的。一旦船近香港,想到男友在岸,就开始收拾衣衫、整理心情,把方鸿渐给疏远了。

Loading

Waiting for godot

Tuesday, November 14th, 2006

waiting for godot

昨天去二手书店,买《等待戈多》,老板娘爬上很高的梯子,依然没找到。

我说:有一种东西,你越想找它,就越找不到。
她说:是啊,当你不想找的时候,一下子两本冒出来了。

这段也很像等待戈多的台词啊。

不过我在网上找到了《等待戈多》的英文剧本,与大家共享:

ACT1, ACT2

Loading

喂,老高

Tuesday, November 14th, 2006

艾青的保姆是大堰河,我的保姆是刘桂兰。刘桂兰就是老高,老高就是刘桂兰,酒喝多了,说话不太利落,但是公母我还是分得很清。刘桂兰只是一个ID,这个ID是我送给老高的。简单地说,相当初,哪个当初?最当初。在泡网江湖上,李寻欢注册了一个名字王秀枝,为了跟他对仗,我就注册了一个刘桂兰。再后来,哪个后来?最后来,我把这个ID送给了老高,于是他就有了这样一个奇怪的名字。

2002年,我来到杭州,报社的接风宴上,我看到所有的人都客客气气,惟独一个人,自斟自饮,似乎丝毫不把我这个未来的领路人之一放到眼力。多年的世事洞明,多年的人情练达告诉我,这个人应该多加留意,多加小心,多加交往。这个人就是老高。

后来发现,他不过是装酷,其实人极好交往。一来二去,我们就成了朋友。同志加兄弟,同事加哥们。我俩的故事,哪怕说三天三夜都说不完。一言以蔽之,我俩最郁闷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对方,而且更神秘吊诡之处在于,我俩的生活互为映射。

往往是这样,他下楼梯扭了脚,一个月以后我也扭了脚;我胃痛难忍,他一个月以后,也胃痉挛。他长我十岁,但我俩的生活好像其中一个人预先彩排过一样,必定要投射到另一个人身上。

我俩最直接的交流方式就是喝酒,喝白酒、啤酒、黄酒、洋酒、烧酒、杨梅酒、三鞭酒,喝完酒就是掏心掏肺地聊天。聊得最多的是工作,其次是生活,再其次没了。

他是我的保护神,他总是在我最黑暗的时刻出现,点燃一盏火把,举起一个松明,然后在阳光照进来之前,他悄悄隐退。说句很矫情的话,假如没有老高,我在杭州的生活是不可想象的。当然,假如没有我,刘桂兰也会找不到北。

常常有这样的情景,深更半夜小酒馆,我跟他对面而坐,两人不说一句话,只是喝酒,喝杯中的酒,喝瓶中的酒,喝酒缸里的酒,喝到万籁无声,他长嘘一声,我短叹一声,然后招呼老板买单。

我们哥俩一起走过了2002,2003,2004,2005,到了2006年,我们都知道,应该有所改变。是的,生活就是一锅烂白菜汤,一级踏空的台阶,一个误入的水坑,一坨甩不掉的SHIT,但无论如何,只要我俩在一起,总能互相照应,互相提醒。

我俩都有性格上的缺点,都有致命的缺陷,但是幸好我俩在对方犯错误的时候,自己总能保持一些清醒,所以才不至于同时落入同一条河流。

说这么多,真罗嗦,男人不该说这么多。我之所以手刹不住车,是因为我喝多了。

哥们就是这样,对方为你做任何事,你都会感觉是应当的,反之亦然。我常说,容易感动的人,容易忘记;看似铁石心肠的人,才会真正记得你。

我写这篇东西是因为我刚刚看了老高的BLOG,他说他在家里,一杯茶,一盒烟,一本书,仿佛回到了从前。我很高兴Y有这样的状态,尽管我知道写字人的毛病,往往把十分钟的事,放大成一个月。我知道Y还会躁动,还会麻将,还会喝酒,还会犯晕,但他能这样写,说明了他对这种状态的向往,至少是这样。

我倒不指望他能看多少书,写多少东西,甚至厘清多少思路,我只希望Y能平静安稳地过一段时间,不再受太多纷扰。

诺丁汉的冬夜,风把一片落叶从窗户缝里送进来,我想到我的哥们,我想跟Y说一句话,但话到嘴边又忘了。那就啥也别说了,睡吧。

按照写文章的规矩,最后一句要写一个警句,一锤定音,余音袅袅,但是我实在想不出来。就这样结尾吧。

UPDATE:对了,我想起来了,其实有一首歌可以送给老高,那就是侯德健的《喂,老张》(点击直接听,不知道国内能否打开链接)

词曲唱:侯德健

喂,老张,你看来有点心伤,
是心情不好,还是工作太忙?
别说你什么都不想,
我知道有一件事,你永远不能遗忘。

喂,老张,这一家之主真不好当,
晚上加班,天不亮又起床,
可除了薪水,什么都上涨,
你究竟为谁辛苦,你究竟为谁在忙。
昨天,今天,还不都一样,
今晚天黑,明早又天亮,
猜不透你怎么想,
猜不透你怎么想

喂老张,
喂老张,
喂老张,
想过去年轻神气的排长,
不正是今天你自己老张,
想从前青梅竹马的姑娘,
却不是明天你要娶的新娘,
姑娘,新娘,还不都一样,
前前后后都嫁给你老张,
把今天的老张比年轻的排长,
这相片旧了,有点发黄,

喂老张,
喂老张,
喂老张。

Loading

想起戈多、朋友和戏剧

Monday, November 13th, 2006

老友牟森,因为看到王小山半夜拉着别人喝酒,想到了《等待戈多》,从而感慨良多

牟森是我的戏剧启蒙老师。2000年的时候,他、王小山和我曾经拿着资本主义的风投,做过一个网站。他是CEO,王小山是CCO,我是CPO,C是COPY,P是PASTE。于是,我们有过一段愉快的共事的时光。

网站没成功,我最大的收获是渐渐对现代戏剧有了一点感官上的认识。牟森经常在吃饭的时候,拧开一个又一个“小二”,跟我探讨格罗托夫斯基、彼得-布鲁克,我一面随声附和,一面忙不迭地把面前油闷大虾消灭干净。那时对于戏剧,我是门外汉一个。听了牟森的话,我才知道,原来戏剧是用来表达心灵之痛的。

有一个晚上,牟森拿来一盘录像带,我和小山以为是毛片,就兴致勃勃地坐在地上看起来。舞台开启,我看到一个小伙子拿着电焊在焊钢筋,蓝色的弧光一阵阵闪过,而几个演员在前台开始了顽强的诉说。后来,钢筋焊好了,一根根立在台上,一个女演员,拐着一篮子红彤彤的苹果,在钢筋丛林里穿行,并且把苹果插到钢筋上。

忽然演员们情绪激动起来,四处大叫、奔跑,并把苹果一颗颗从钢筋上摘下来,扔进一个大功率风扇上,汁液四溅……

看完之后,我的心被刺了一下,但找不到痛点在哪儿。就好像一个人感觉不舒服,但说不出哪儿不对劲。

想不到后来这些舞台上的场面在我生活中再现了。一阵阵蓝色的电焊弧光,点燃那些难眠的夜晚。还有,我看到一只褪好毛的白条鸡,躺在一个笼子里,顿时明白,戏剧就在我的生活中。

所以,牟森看到王小山喝酒,就想到等待戈多,决不是偶然的。现代戏剧对这个时代最大的贡献,就是让我们透过表现,戳到生活的痛点,从而接近于本质。

如果你热爱戏剧,如果你能够熟读几句戏剧的台词,你会发现,说不定什么时候,当你遇到一个特定的情境,这句台词就在嘴边,你很想说出来。

当我与朋友离别,我特想说出朱丽叶的台词:Parting is such a sweet sorrow,that I shall say good night till morrow. (离别是如此甜蜜的忧愁,我要说晚安等到明天来临的时候。)

当有人说明天如何如何的时候,我很想给他接下去说出麦克白的台词:Tomorrow, and tomorrow and tomorrow, creeps its petty path from day to day…(明天,明天,又一个明天,踏着可怜的脚步一天天而去……)

当e时代周报被宣布易手的那天,我心里回荡着布鲁特斯安东尼向众人宣布裘利斯-恺撒之死的那句话:If you have tears, prepare to shed them now.(如果你们有眼泪,现在就准备流出来吧。)

一次,大家正在睡觉,公寓里发生了一点意外。我在叫醒同学的时候,特别想说麦克白里的台词:醒来,醒来,不要在睡梦中看那些伪装的死亡,看看死亡本身吧!(当然,当时的情况没有这么严重。读书人喜欢夸大。)

还有想到自己迄今为止千疮百孔的生活,我就想起培尔.金特,还有那枚没有鼻眼的钮扣。

至于等待戈多,在生活中不止发生了千百次,也讲一个跟王小山相关的例子吧。

去年秋天,王小山、刘桂兰、飞眼和我一起到后海酒吧,相约去看银锭白(即:银锭桥露出鱼肚白的简称),一直喝到夜里3点,瑟瑟秋风吹凉了我们的等待。大家决定回家。打了一辆车。此时,学俄语出身的飞眼,用俄语朗诵了普希金的诗句,王小山用唐朝的古调开始唱:

明月出天山
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
飞渡玉门关

这歌唱得大家顿时浑身发热,睡意全无,大家一商量,还回什么家呀,找个地儿接着喝吧。

后来,我们到了一个露天烧烤,在不足10度的冷风中,一直喝到天亮。

戈多没有等到,银锭白没有等到,但是我们等到了另外的东西,这是一生都不会忘记、不忍舍弃的东西。

Loading

我小时候的样子

Monday, November 13th, 2006

Loading

琐碎的重复

Sunday, November 12th, 2006

冰冷雨天在BLOG中写了一篇《起错了名字的电影》,说他不喜欢《东京审判》,因为片中有很多歪曲历史的成分。

我也不喜欢这部电影,原因很简单,我被电影中一个重复了N遍的镜头折磨得心烦意乱:那就是影片中的人物要不断戴上耳机再摘下耳机,以便听懂同声传译。这个场景从不同的角度一共出现了几十次,像一只赶不走的苍蝇,在眼前晃来晃去。

人很容易被一些琐碎但重复的动作所烦扰甚至激怒。重复真是一件可恼、可怕的东西。

有一个折磨嫌犯的方法。冬天,开窗,让嫌犯背靠窗而战,每隔半分钟,往他衣领里滴一滴冰水,如此一夜,据说很少有人能挺过去。还据说,有一个人熬不住,死了。事后发现,他整个背和腰上都是冰坨子。显然,他是冻死的。当然,即使冻不死,他也会发疯而死。

Loading

光棍节发钱了

Saturday, November 11th, 2006

RMB 250

请各位光棍们笑纳!

Loading

What is life?

Friday, November 10th, 2006

BBC网站有个栏目--OUTLOUD,里面放了诗人朗诵自己诗作的录音和录像。

第一次发现,国外诗人朗诵的时候,听众的反应非常热情。尤其是朗诵幽默诗歌的时候,台下观众就像听黄健翔说相声一样,发出一阵阵善意的笑声。

这里面我最喜欢的是OGDEN NASH朗诵的《你,我和雪莱》

他说--生活就是,该“推”的门你拉,该“拉”的门你推,却没注意到上面写着“请走旁门”。

Life is pulling doors marked PUSH and pushing doors marked PULL and not
noticing notices which say PLEASE USE OTHER DOOR.

这话我喜欢。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