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情的魔咒

May 9th, 2018

王烁先生和我共同翻译了一本关于写作的书,史蒂芬·平克 (Steven Pinker)所写的 The Sense of Style(中文暂名《风格的感觉》)。翻到第三章,小标题叫the curse of knowledge,初稿翻译成“知识的诅咒”,发给心理学者、《精进》的作者采铜看,他认为“知识的诅咒”的译法有问题,本身就有“the curse of knowledge”的特点。

the curse of knowledge 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一个人对某件事情知情,而别人不知情,但是这个知情的人,想当然地认为别人知道的跟自己一样多,从而没有利用这些知识和信息来获得利益。比如说,在二手车市场上,卖家对自己的车况是知情的,买家是不知情的。但是,研究者发现,卖家心里总觉得买家对这辆二手车的了解跟自己一样多,从而没有以次充好,利用自己知情的优势来获得便宜。这在经济学上就叫the curse of knowledge ,或者沿用过去的翻译,“知识的诅咒”。

可是这个翻译不是没有问题的。正如采铜所说:

诅咒是西方文化的概念吧,我们这边用的比较少,诅咒的结果感觉是很严重的,死了残了这样的。“知识的诅咒”从字面理解是,有了知识然后遭受了厄运。

采纳他的建议,我把the curse of knowledge 译成了“知情的魔咒”,并且加了一条译注。

【译注:the curse of knowledge,此处译成“知情的魔咒”。一般翻译成“知识的诅咒”,但是这是一个误译。因为knowledge在这里的意思是the state of knowing about a particular fact or situation,对应的中文词是:“知晓;知悉;了解”,而不是通常意义上讲的(通过教育和经验获取的)“知识”。故应翻译成“知情”。而curse在这里的意思也不是中文里的“诅咒”“咒怨”,而是,something that causes harm or evil,中文一般翻译成“祸根;祸端; 祸水”,但是在这里翻译成“祸根”,又太重了。斟酌再三,决定翻译成“魔咒”。有点魔幻,有点无奈,还带一点轻松幽默。如果沿用以前的翻译“知识的诅咒”,在汉语里会引起很多误解,作家采铜对译者说,若翻译成“知识的诅咒”,会给人以“有了知识就遭受了厄运”的感觉,这种翻译本身就是一种the curse of knowledge,因此他也建议翻译成“知情的魔咒”或“知晓的魔咒”】

知情的魔咒,可以解释我们遇到的一个写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正如平克所说:

为什么有那么多文字令人费解?为什么一位普通读者需要花费九牛二虎之力才能理解一篇学术论文、税务登记表上印刷的小字、或是组建无线家庭网络的说明?

他进而指出,文章写得晦涩难懂的主因是:你难以想象,你所知道的事情,在不知道的人看来,是什么样子。

我们称之为“知情的魔咒”,这个术语由经济学家发明,用来帮助解释,为什么一个人明明掌握了对手所不知道的信息,却没有在做生意时表现得更精明。

知情的魔咒可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学概念,那种把“你知但别人不知”的东西抛诸脑后的无能,是人类普遍遭受的折磨。

为什么好人写出烂文章?据我所知,知情的魔咒是最佳且唯一的解释。很简单,作者毫不知情,她的读者们并不知道她所掌握的知识,也不熟悉她业内的土话,不能领悟她觉得简单得不值一提而故意忽略掉的推导步骤,更无法视觉化对她来说明若白昼的场景。于是,作者不肯花时间解释术语、详述推导逻辑,也不肯提供必要的细节。

任何人想解除知情的魔咒,须先意识到此种魔咒之恶毒。如同醉鬼已经麻痹到认识不到自己业已麻痹到不能开车,知情的魔咒也阻碍我们认识到自己中了魔咒。

我们生活中遇到的“知情的魔咒”还真不少。“知识的诅咒”的翻译本身,就是其中之一。咱汉语有个特点,可以自由组词、自我解释。电冰箱,电视机,电吹风,扫地机器人,空气净化器……都是现成汉字,随便一组和,就把外来词搞定了,不像西方语言,往往要新造生词,不能一看便懂,一个中国农民哪怕从没有见过电冰箱,但是看到这三个字,就能猜出大概。而一个德克萨斯农民,第一次看到refrigerator肯定晕菜。

同理,比较“知识的诅咒”和“知情的魔咒”,两种翻译的优劣也是显而易见的。

当白痴经济学者翻译“量化宽松”的时候,就没考虑大家有没有看得懂。你看以前的政治经济学翻译,虽然也有一些专有名词,但基本都可以让人合理地望文生义,大差不差,猜个八九不离十。剩余价值,扩大再生产,……,都能让哪怕一点经济学基础都没有的人看明白个大概。可是现在的供给侧改革,M2,次贷,就真让人看不懂了。

如何摆脱知情的魔咒,一个办法,就是把文章的草稿先给朋友看,至少把文稿给你自己看,最好是等到连自己都不熟悉了文章内容的时候再看。如果你像我一样,你会发现自己在想:“我那时这么写是什么意思?”“这里的意思是怎么连贯下去的?”,而且,不止一次地自问:“谁写的这篇烂文章?”

在《风格的感觉》第三章的结尾,平克说:

我常听说,有的作家能够文不加点、倚马可待,最多就是在发表之前改改错别字和标点符号。你也许不是他们中的一员。很多作者改了一稿又一稿。至于我自己,在进入下一步之前,隔段时间就把每个句子都改写一遍。而且,我要将整个章节修改两到三遍,才去拿给别人看。然后,拿到了别人的反馈之后,在进入新的反馈循环之前,我会把每一章改写两遍,最后把整本书再润色两遍。只有到了编辑手上,我才罢手,那时,又开启了一个新的审稿流程。

如果不是把这个翻译草稿给采铜看,我还真没有发现,自己在翻译知情的魔咒时,也陷入了这同一个魔咒。

作为编剧,也应当避免知情的魔咒,你所知道的,观众未必知,你所记住的,观众未必能记住。

比利·怀尔德《日落大道》中,编剧为了让观众记住男主Gillis的女朋友、年轻的剧本阅读员贝蒂·莎菲(Betty Schaefer)的名字,你知道,一共把这个名字重复了几遍吗?三遍。

  1. 在剧本第10页,制片人办公室里,制片人 Sheldrake记不清这个年轻的剧本阅读员的名字,错叫她“克拉莫小姐”,贝蒂纠正说:“莎菲,贝蒂·莎菲”。
  2. 当贝蒂离开时,Sheldrake再次搞错,但马上纠正自己:“再见,克拉莫小姐,哦,莎菲小姐。”
  3. 在剧本第57页,贝蒂重现,Gillis没有认出她,她只得再次提醒Gillis(同时提醒观众):“让我帮你,我是贝蒂·莎菲,Sheldrake办公室的。”

有句老话,为了让观众记住一件事,作者至少重复三遍。应该把重要信息加以重复,以便使观众牢牢记住。

知情的魔咒无处不在,这是每个作者,无论写任何文体,都应该时刻记在心里的。

Loading

读《以斯帖记》

May 9th, 2018

2016-12-06-读《以斯帖记》

昨天,给媳妇去苹果店修手机,坐地铁途中看了一卷圣经,乃是旧约之《以斯帖记》the Book of Esther。

这卷非常有趣,内容曲折,擅用伏笔,笔调反讽,结构对称。翻译成文言文(事实上,翻译圣经和合本的传教士早就这么做了,他们翻译了一个《深文理版》,在这之前王韬还帮助传教士一起润色过一个《委办译本》),人名如果翻译成中式,真有点《资治通鉴》和《史记》的味道。

亞哈隨魯爲王、都書山時、歸其版圖者、自印度至古實、百有二十七州…… 王后瓦實地、在後宮設宴、待諸妃嬪。七日王飲酣、諭……御前宦豎七人、命王后瓦实地戴后冕至御前,使臣民得见其美,盖后有殊色故也。后不可、王怒、中心如焚.

《以斯帖记》是《圣经》中较有争议的一卷书,因为全书没有一处提到过耶和华上帝的名,上帝一直是隐藏的,即没有亲自显现,也没有通过天使在梦中给予启示。但是以色列人感觉到了上帝的庇佑与无处不在。

以斯帖记/艾斯德尔传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的主题是隐秘的上帝。

但是根据历史书上的记载,查无以斯帖此人,当时的国王是薛西斯一世(亚哈随鲁),王后是Amestris,希罗多德的《历史》中有记载。世界史沒有提到「瓦實提」或「以斯帖」

在死海古卷中,旧约残卷都有,唯独没有《以斯帖记》。

不过对于愿意相信的人来说,总能找到理由相信。且不管它,来看故事吧。

以斯帖记的故事结构:

![](~/Screen Shot 2016-12-06 at 10.10.00 AM.png)

一个好故事,一定前有铺垫,后又照应,这样才能精心的情节安排。

波斯王亚哈随鲁,是一个好宴乐的,脑子也不太好使的国王,他大摆宴席,邀请书珊全城的居民来坐席,席间他要展示一下王后瓦实提的美貌,但是王后拒绝出来给大家观赏。亚哈随鲁非常恼怒,问臣子们当如何处置,臣子就说,应废掉王后,因为这给全国的妻子们做了一个坏榜样,以后他们都会藐视自己的丈夫。

我觉得,波斯王朝里没有一个能臣,这个时候应该来一个廷争的大臣,说:此言差矣。王后者,国王之妻也,天下之母也,王宫不是酒馆娼寮,王后不是卖笑花魁,凭什么给贱民们看。王后是为了保存国王的荣誉,宁可被人说成不贤惠,也绝不让国王蒙羞。不但不应惩处,而且应当嘉奖才对。如果这样说的话,我觉得国王一定能回心转意。但这只是我善良的想象。历史是很残酷的。

国王果然废掉了瓦实提,并确定从全国中选后妃,以充后宫。这时,故事的主人公以斯帖要登场了。

原来以斯帖是一个犹大人(以色列的十二支派之一),此时以色列已经国灭,她随着堂兄末底改来到书珊城,末底改收她做女儿(这辈份有点乱)。他让以斯帖隐瞒真实出身。

波斯王的选妃过程缓慢而且变态,要处女,末药涂抹6个月,香熏再六个月,然后才能被他挑选。就这样以斯帖被选中,成为新王后。

故事到这里埋下了一个伏笔。两个太监准备谋反,被末底改偷听到,就告诉了以斯帖,以斯帖又告诉了国王,这俩人被处死(挂在木头上),这件事记录在史书上。

坏蛋哈曼出场了。他是亞甲族哈米大他的儿子,国王抬举他,让他高升,委任他当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

所有的人都要向他下拜,唯独末底改拒绝。(这个拒绝的原因不清楚,因为这跟拜偶像无关,犹太人会向君王和人下拜,而且在享有接受敬拜的权力,只是不承认哈曼的权威。)有人向哈曼打了小报告,他就怒气填胸,认为杀末底改一人不足以解气,就要灭绝全境内的所有的犹大人,连妇女还小孩也不例外。

哈曼还掣签(圣经叫普珥)定好了日子,也就是把屠杀定在亚达月十三日,大约在一年后,这样让事件有充足的时间发酵和反转。

当然种族屠杀这事,不是宰相一个人说了算的,还是要经过国王的同意。哈曼给犹大人安了一个什么罪名呢?没有罪名,只是笼统地说:

「有一種民散居在王國各省的民中;他們的律例與萬民的律例不同,也不守王的律例,所以容留他們與王無益。」

与众人不同就是罪名。

当然为了让国王下决心,他还开出了具有诱惑力的条件:

「王若以為美,請下旨意滅絕他們;我就捐一萬他連得銀子交給掌管國帑的人,納入王的府庫。」

一萬他連得銀子相当于波斯帝国年收入的三分之二。这个国王也不想想,他一个宰相富可敌国,哪来那么多的钱?还不直接彻查,罚没,充公。

亚哈随鲁把戴有印玺的戒指摘下来,递给了哈曼,说:

「這銀子仍賜給你,這民也交給你,你可以隨意待他們。」

波斯马上颁布命令,决定亚达月十三日,也就是一年后,把犹大整族杀戮灭绝。波斯帝国幅员辽阔,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帝国,不怕犹太人逃跑。

如果这是一个电影剧本的话,那么这个故事刚刚结束第一幕,进入第二幕。

末底改听到这个消息,就撕裂衣服(以色列人表示哀恸的方式,约伯记中的约伯受遭受大灾,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撕裂衣服),穿上麻衣,蒙尘哭嚎。旨意所到之处,犹大人都禁食痛哭。但是穿着麻衣,意味着不能进朝门。

宫女把这事告诉以斯帖,她就非常忧愁。命人给末底改送去衣服(潜台词是让他脱下麻衣,进宫来见),但他拒绝脱下麻衣(言外之意是不想或者不能进宫,估计是不想惊动哈曼)。

以斯帖就派了一个太监,来回传话。末底改要求以斯帖向波斯王求情,以斯帖很是为难。因为不被召见擅自见王,会被处死,除非王伸出金杖赦免(希罗多德在《历史》中证实了这个说法),而以斯帖已经30天没有被王召见了。

末底改吃了个闭门羹,但他说出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你莫想在王宮裡強過一切猶大人,得免這禍。此時你若閉口不言,猶大人必從別處得解脫,蒙拯救;你和你父家必致滅亡。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為現今的機會嗎?」

以斯帖就传话说:

「你當去招聚書珊城所有的猶大人,為我禁食三晝三夜,不吃不喝;我和我的宮女也要這樣禁食。然後我違例進去見王,我若死就死吧!」

次日,早晨,亚哈随鲁王上朝,看到王后以斯帖身穿朝服,站在朝院里。所有的人看到都甚惊慌,以为她必被处死。想不到王向她伸出金杖,以斯帖就向前摸杖头。国王说,王后以斯帖,无论你求什么,就是要国的一半,我都会给你。

以斯帖的请求非常婉转曲折,她没有一上来就要求王赦免自己的种族。而是要求王带着哈曼今天去赴她的宴席。王就传令哈曼,一起来到以斯帖的住处坐席。席间,王又对以斯帖说:你要什么,我必赐给你。

以斯帖说:

我有所要,我有所求。请王再带着哈曼赴我明天的宴席,我必照着王说的明言。

赴宴完毕,哈曼高高兴兴地回家。路上遇到了他最不想遇到的人:末底改。而末底改又不向他下跪。这让他十分生气,就回家对妻子和朋友说了王后邀请赴宴的事(强调“只邀请我一个人”),以及末底改惹他生气的事。他妻子就说,你何不做一个40多米的木架,明天把末底改挂在上面。

夜里,国王怎么也睡不着。就叫人来给自己念历史听。听到两个太监要谋害自己,末底改向王后报信救了自己,就问:这个末底改可得了什么尊荣爵位没有。臣仆答,没有。国王就叫来一早就在院子里伺候着准备控告末底改的哈曼。接下来的对话,特别反讽而有趣。

国王:王所喜悦尊荣的人,当如何待他呢。

哈曼:(心里想)王所喜悦尊荣的人,不是我是谁呢?王所喜悦尊荣的,当将王常穿的朝服和戴冠的御马,都交给王极尊贵的一个大臣,命他将衣服给王所喜悦尊荣的人穿上,使他骑上马,走遍城里的街市,在他面前宣告说:王所喜悦的人,就改如此待他。

国王:你速速将这衣服和马,照你所说的,向坐在朝门的犹大人末底改去行。凡你所说的,一样不可缺。

哈曼只好将朝服给末底改穿上,让他骑马。而哈曼自己则忧忧闷闷蒙着头,急忙回家了。到家后不免向自己的妻子和朋友抱怨。他的妻子和亲信说:你在末底改面前落败了。

这时,太监催他快去赴宴。在这第二次宴席上,以斯帖说出了自己的请求。

「我若在王眼前蒙恩,王若以為美,我所願的,是願王將我的性命賜給我;我所求的,是求王將我的本族賜給我。因我和我的本族被賣了,要剪除殺戮滅絕我們。我們若被賣為奴為婢,我也閉口不言;但王的損失,敵人萬不能補足。」

国王问是谁这么大胆,这人在哪里?以斯帖就说:

「仇人敌人就是这恶人哈曼!」

国王和哈曼都很震惊,国王可能需要定定神,就去花园走走。哈曼匍匐在王后以斯帖的塌前求情。此处是反讽,一个让万民向他屈膝的人,一个因为末底改不跪拜自己就要杀他全民族的人,此刻匍匐在一个女人面前。恰好国王回来看到,就勃然大怒说:

「他竟敢在宮內、在我面前凌辱王后嗎?」這話一出王口,人就蒙了哈曼的臉。

看热闹的不怕事大,可能是哈曼平常得罪人太多,这时伺候在旁边的一个太监名叫哈波拿的,开始在一旁煽风点火,說:

「哈曼為那救王有功的末底改做了五丈高的木架,現今立在哈曼家裡。」

王一听,说:「把哈曼挂在上面。」

此后亚哈随鲁王把哈曼的家产赐给了王后,把带着自己印玺的戒指赐给了末底改。以斯帖让末底改管理哈曼的家产。

但是,对犹大人进行种族灭绝的命令并没有除去。因为按照波斯国的习惯法,国王的命令是不能撤回的。除非下一道新命令,抵消旧的命令。在王后以斯帖的请求下,国王允许犹大人在亚达月的十三日可以聚众自卫,剪除杀戮灭绝那些要攻击犹大人的一切仇敌和他们的妻子儿女。

这之后,讲了末底改的荣耀。

末底改穿著藍色白色的朝服,頭戴大金冠冕,又穿紫色細麻布的外袍,從王面前出來;書珊城的人民都歡呼快樂。猶大人有光榮,歡喜快樂而得尊貴。王的諭旨所到的各省各城,猶大人都歡喜快樂,設擺筵宴,以那日為吉日。那國的人民,有許多因懼怕猶大人,就入了猶大籍。

末底改的行为可以跟伯夷叔齐作一个对照。可见末底改并不是因为不顺从波斯王朝的统治,才拒绝向哈曼跪拜。只是不爽他这个人吧。

接下来是血腥的杀戮,这是旧约最难让人理解的部分。

十三日这一天犹大人在书珊城杀了500人。以斯帖又向国王请求,把哈曼的十个儿子都挂在木头上,同时把杀戮时间延续到十四日。

就这样,犹大人一共杀了75000人。

最终,末底改和以斯帖写信晓谕全体犹大人,要他们守「普珥日」。但是奇怪的是,这本书自始至终没有提到要赞颂敬拜上帝。

最后,作者申明这时一段真是的历史,提醒后世的犹太人谨守这个节日。

以斯帖记,终于读完了。

Loading

读毛

May 9th, 2018

2016-12-10-读毛

在图书馆阅览室用一个小时的时间看完了 毛泽东语言艺术 鉴赏大词典,主编:李巨川。

本书分四个部分,最主要的部分是毛选1-5卷的文章段落赏析,其次是毛泽东诗词、书信、早期文章的赏析,分量都没有毛选重。

毛泽东是文章大家,他的文章都是应用文,都是为了战争、政治斗争的需要所写的。因此语言本身,自带舞台提示功能,充满了战斗性、冲突性和戏剧性。他的文章不是绣花针,而是方天画戟,是陈胜吴广挥舞的黄钺。读这样的文章,有时会被他创造性的句式所感动。

毛泽东对于白话文的影响,见仁见智。怎么强调也不过分。他几乎以一人之力,开拓了汉语白话表达的新门径,把轻松活泼,面向大众的平易汉语,当作范文在中国大陆进行了普及。无论人们对他的施政、为人怎么看,都无法消除他的印记与影响。毛泽东是一个改变了中国人思维方式的作者,他的语言就是他的武器。他大半生戎马倥偬,但是没有开过枪的记录,但是他的文章所产生的万钧之力,超过了机枪大炮坦克军舰,甚至超过了落在广岛、长崎的两颗原子弹的当量。一代帝王,一代文豪,把一个国家改造得天翻地覆不说,也把一个语种改造得地动山摇,脱胎换骨。

假如没有毛泽东,大多数中国人可能还在说一种陈旧的、分裂的汉语。一种是士大夫们文绉绉的汉语,一种乡野间粗鄙的汉语。只有毛泽东填平了大众语言与精英语言的鸿沟,使得一种全民的标准汉语成为可能。可以说传教士翻译《圣经》和合本的初衷,就是用大众的语言,传播思想和教义。然而也只能在教众之内发生一些影响。但是毛体作为一种新的语言风格,却进入了中国官方和民间的语言之中,成为最重要的血脉与传统。这一点即使是憎恨毛的人,也不能否认。

Loading

用20分钟写的一篇发刊词

May 9th, 2018

2016-12-10-用20分钟写的一篇发刊词

江南莫空忆,关注新西湖

西湖之美,不仅在她的历史悠久,还在于她让人常看常新。每个人都能在西湖边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诗人找到天空中舞蹈的黄金,恋人找到云水里蕴藏的爱意,旅行家能在岸上的灯火里找到旅程的归宿,创业者能够在水边的咖啡馆找到顿悟的喜悦。而几位来自英伦的戏剧家,在西湖的残阳中看到了历史的沧桑和戏剧之美。

十几天前,皇家莎士比亚艺术总监道兰,在西湖边吃饭,席间朗诵了一段《理查二世》独白,出人意料,感人至深,只模糊得记下了这几句——“让我们坐在地上,讲讲列王之死。有的被废黜,有的在睡中被了断,有的被夫人毒害……最终,都是死。”听完,大家眼角微微泛了泪花。

新西湖,作为一个IDEA,起源于6年之前。当时,我们要在杭州创办一份有文化的杂志,想了很多备选名字,最后一个最简单却又最清晰的名字,获得了大家的一直认可:新西湖。

新西湖的纸质版字2010年4月创刊,每月1期,一直出版了整整50期,直到纸媒的冬天来临,才结束了她的历史使命。但是她的文脉并没有断绝,她的影响力并没有消除,在杭州文化界,人们还常常说起这份杂志,记起里面的书生意气、大块文章。

如今随着投资的到位,新西湖回归了,只不过这次是以新媒体的形式,以微信公众号、简书专栏等形式,继续为大家提供地上的粮,世上的光。在一个媒体人喑哑的时代,在一个黑白不那么分明的新媒体空间里,新西湖要继续做一股清流。我们的眼里容不下沙子,我们的笔端容不下粗鄙,我们的心古老又年轻,我们的血总是热的。

后G20时代的杭州,既有现代化之便,又有人情与人文之美,相信每个到访杭州的游客,以及每一个到达外地的杭城人,都会有深刻感受。北上广不是我的家,我的家乡也有霓虹灯,但是我们西湖边更有人情味,我们的斑马线没有呼啸而过的机动车,正在步入一线城市的杭州一样在创造着繁华,但我们不把自己的现代化建立在对他人的蛮荒化上。

长安米贵,居大不易。唐朝人的感叹,在今朝不会再成为问题。新西湖,新杭州,给你更多的选择。月入20万与月入2000的人,在这个城市都能找到安宁与幸福。而发现探寻能使他们共同幸福的那些质料和因素,就是新西湖的宗旨。

江南莫空忆,关注新西湖。

让我们带领你,发现这个城市的文化与美好。

Loading

唐代诗人章碣考

May 9th, 2018

2016-12-13-唐代诗人章碣考

前日与采铜老师、派派老师等去桐庐县横村镇(横村镇_百度百科)白云村民宿,看到经营者说该村曾经出过唐代诗人章碣,存疑,哪怕被招待吃了土猪肉,也存疑。遂查之。

经查找可信的资料【唐诗选·章碣】,发现章碣是桐庐人,应该是不错的。但我还没有看到证据证明,他是横村镇或者是白云村的人,也许这么说的原因是,白云村多章姓村民吧,但这不构成牢固的证据锁链。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睦州桐庐人,一说杭州钱塘人。章孝标子。僖宗乾符进士。后流落不知所终。工诗。尝创变体诗,单句押仄韵,双句押平韵,时人效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诗人章孝标之子。登僖宗乾符进士第,咸通、乾符间,颇著诗名,后流落江湖,不知所终。生平事迹散见《唐诗纪事》卷六一、《唐才子传》卷九。其诗多为七律,颇有愤激之音,如“尘土十分归举子,乾坤大半属偷儿”(《癸亥岁毗陵登高会中贻同志》)。《沧浪诗话·诗体》:“有律诗上下句双用韵者。”原注:“唐章碣有此体,不足为法。”而方干《赠进士章碣》诗称“织锦虽云用旧机,抽梭起样更新奇”,当指此种风行一时之创格变体而言。《全唐诗》存诗26首,《全唐诗续拾》补断句1联。

唐诗汇评
章碣,生卒年不详,字鲁封,桐庐(今属浙江)人,后移居钱塘(今浙江杭州)。或云章孝标之子。咸通中,屡试不第。乾符四年,高湘知贡举,棹其所知邵安石为进士,碣作《东都望幸》诗刺之。归乡,钱镠召为表奏孔目官,碣拒之,受笞,乃受命。或云后典苏州。与罗隐,方干友善。有《章碣诗》一卷,已佚。《全唐诗》存诗一卷。

生平简介
章碣 ,原籍桐庐(今浙江桐庐县),后迁居钱塘 (今浙江杭州市)。咸通末(87 4),以诗著名,然累试不第。后竟流落不知所终。
由于生活坎坷,章碣诗中富有批判锋芒。乾符四年(877),礼部侍郎高湘典贡举,擢其所知者邵安石为进士,碣又落第,便愤而作《东都望幸》诗,借写宫怨以刺唐末科举中的徇私舞弊。又曾对当时社会发出愤怒的指责 :“尘土十分归举子,乾坤大半属偷儿”(《癸卯岁毗 陵登高会中贻同志》)。 诗工七律,并自创变体,为时人所效法。方干称赞其诗为 :“ 织锦虽云用旧机 ,抽梭起样更新奇。” (《赠进士章碣》)。《全唐诗》录其诗二十六首,编为一卷。

章碣自己的代表作就是《焚书坑》了,毛泽东抄过好几遍。

《焚书坑》
章碣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元来不读书。

《焚书坑》的集评:

《四溟诗话》:
咏史宜明白断案,章碣曰:“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元来不读书。”此孰不知邪?
《诗薮》:
“公道世间唯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年年点检人间事,只有春风不世情”、“世间甲子须臾事,逄著仙人莫看棋”、“虽然万里连云际,争似尧阶三尺高”、“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元来不读书”,皆仅去张打油一间,而当时以为工,后世亦亟称之,此诗所以难言。
《唐诗绝句类选》:
近人咏《长城》诗云:“谁知削木为兵者,尽是长城里面人!”又咏《博浪沙》云::如何十二金人外、犹有民间铁未销?”皆从此诗翻出。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周敬曰:讽刺议论,字字可泣鬼神,纲目史断,当退三舍。周珽曰:起句便有擒王之勇。后推其心,不过以读节之儒口议心非,必尽去其书而天下无乱矣;岂知坑灰尚温而山东已乱,灭秦者又是刘、项不读书之人哉!嗟萨……乱不生于读书之辈,乃兆于焚书之时。
《围炉诗话》:
“诗豪”之名,最为误人。牧之《题乌江亭》诗,求豪反入宋调;章碣《焚书坑》亦然。
《载酒园诗话又编》:
章氏父子诗格俱单,碣尤力弱,然《焚书坑》一作,自足名家。
《碛砂唐诗》:
今读此诗,如食哀家梨爽而有味。此又论史之最妙者,岂特使事为能!
《寒厅诗话》:
章碣《焚书坑》诗:“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陈刚中《博浪沙》诗:“一击车中胆气豪,祖龙社稷已动摇。如何十二金人外,犹有民间铁未消?”同一意也,而不觉其蹈袭,可悟脱换之妙。
《网师园唐诗笺》:
如读老苏诸论(末二句下)。

但章碣,还是因为发牢骚出名。他落第时,表达对于主考官任人唯亲的不满,从而道出天下士子们的心声。

《纪事》云:“高湘侍郎南迁归阙,途次连江。连州邵安石以所业献,遂挈至辇下,湘主文,安石擢第,碣赋《东都望幸》刺之。”

《东都望幸》
懒脩珠翠上高台,眉月连娟恨不开。纵使东巡也无益,君王自领美人来。

《唐诗鉴赏辞典》:
诗贵真,也贵新:真则可信,新则可爱。俗话说:“宁吃鲜桃一颗,不吃烂桃一筐”,对于诗,又何尝不是如此?
晚唐诗人章碣这首七绝,是颗鲜桃。它同诗人其他多数诗篇一样,写得颇为新、巧。诗的头两句写:居住“东都”(洛阳)的宫女们懒得梳妆打扮,佩带珠翠,登上高台,盼望皇帝临幸;她们那双象初月一样美的弯眉,也因为怨恨而紧锁着。她们为什么这样神情黯然、满怀怨恨呢?后两句诗作了回答:原来她们知道,即使皇帝从长安东巡到洛阳来,也是要领着他的“美人”来的。也就是说:她们盼望临幸的愿望是要落空的。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写的是“宫怨”,是东都宫女对君王的怨恨;实际上,这是一首隐喻诗,它的主旨不是“宫怨”,而是“士怨”,即准备应试的知识分子对主考官的怨恨。
章碣在唐僖宗乾符年间(874─879)进士及第。登第之前曾有过落第的经历。这首诗当是亲身感受,且实有所指的。据《唐摭言》记载:“邵安石,连州人也。高湘侍郎南迁归阙,途次连江,安石以所业投献遇知,遂挈至辇下。湘主文,安石擢第,诗人章碣赋《东都望幸》诗刺之。”由此可知,这首诗是讥刺主考官高湘的。诗中的宫女,喻士人;“君王”,喻主考官;“美人”,喻走主考官后门的应试者。诗中所寓的真正含意是:准备应试的士人都满怀怨恨,因为主考官把自己的“美人”领来了,他们登第的希望落空了。不过,这首诗虽然讥刺的是某一个具体人,实则具有普遍意义,是对中晚唐时期科举制度的揭露。
全诗文情自然,比拟切至,妙用隐喻,而能使人心领神会,感到含蓄有味。诗的语言也颇有特色。三、四两句自然流畅,犹如口语。一、二两句瑰丽多姿,雕饰工巧。“懒修珠翠”、“眉月连娟”等寥寥几字,把宫女姣美的形貌和懒洋洋的情态描绘得维妙维肖。愈写出宫女之美,愈显出“君王”之恶,是富有表现力的。诗中形象优美,除别有寓意外,仍然具有作为宫怨诗的完整的意境。方干《赠进士章碣》诗云:“织锦虽云用旧机,抽梭起样更新奇”,这首小诗用的虽是传统的比兴手法,却写得新颖别致,也可以说是“用旧机”织出的新“锦”吧。

章碣对于落第这件事,还是很耿耿于怀的。《全唐诗》第669卷收入他的诗26首,其中有一首:

《下第有怀》
故乡朝夕有人还,欲作家书下笔难。灭烛何曾妨夜坐,倾壶不独为春寒。
迁来莺语虽堪听,落了杨花也怕看。但使他年遇公道,月轮长在桂珊珊。

还有一首

《癸卯岁毗陵登高会中贻同志》
流落常嗟胜会稀,故人相遇菊花时。凤笙龙笛数巡酒,红树碧山无限诗。
尘土十分归举子,乾坤大半属偷儿。长杨羽猎须留本,开济重为阙下期。

章碣家的落第是祖传的。章碣的父亲章孝标也是一位诗人。章孝标应进士试考了十年,至元和十四年(公元八一九年)方才及第。及第后,回家嘉庆,先以诗寄家乡友人,诗云:

《及第后寄广陵故人》
及第全胜十政官,金汤镀了出长安。
马头渐入扬州郭,为报时人洗眼看。

诗意说进士及第比任官更为荣耀,我现在好比镀了金,出京回家省亲。旅程已经快要到扬州,故寄此诗报告朋友们,请大家洗净眼睛,改变对我的看法。以考上进士为镀金,是唐人俗语。“金汤”即“金液”。今人以出国留学或获得某种高一级的资格,称为“镀金”,语源即出于此。
章孝标这首诗反映了唐代知识分子对进士及第的重视,同时也反映了章孝标这个人的气度狭小。当时有诗人李绅就写了一首《答章孝标》的讥讽诗:

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
十载长安方一第,何须空腹用高心。

果然,章孝标的度量决定了他没成什么大器,官位止于秘书省正字。

关于章碣,遭后人挖苦的还有他诗里的穷酸气。

《对月》
残霞卷尽出东溟,万古难消一片冰。公子踏开香径藓,美人吹灭画堂灯。
琼轮正辗丹霄去,银箭休催皓露凝。别有洞天三十六,水晶台殿冷层层①。

“公子踏开香径藓,美人吹灭画堂灯。”被后人嘲笑。

《唐七律选》:
三、四亦贫态,但刻写明月,恐美人、公了末必有此。
《唐七律隽》:
踏径吹灯,自是山人贫士常态,彼沉酣富贵者,何得有此雅人深致!

章碣还有一首《变体诗》值得注意:

东南路尽吴江畔,正是穷愁暮雨天。
鸥鹭不嫌斜雨岸,波涛欺得逆风船。
偶逢岛寺停帆看,深羡渔翁下钓眠。
今古若论英达算,鸥夷高兴固无边。

这首诗没有题目,只题作“变体诗”。律诗第一、三、五、七句向来不用韵,此诗却押了“畔”、“岸”、“看”、“算”四个仄声韵,这是他创造的变体律诗。顾况作“吴体”诗,温庭筠作“双声”诗,李商隐作“当句对”诗,和章碣这首“变体”诗,都反映着中唐以后,有人在律诗的形式方面,试探于创新,但是都没有成功。

后人对他的诗的评价。

《蔡宽夫诗话》
文章变态,固亡穷尽,然高下工拙,亦各系其人才……唐末有章碣者,乃以八句诗平侧各有一韵。如“东南路尽吴江畔,正是穷愁暮雨天。鸥鹭不嫌斜雨岸,波涛欺得送风船。偶逢岛寺停帆看,深羡渔翁下钓眠。今古若论英达算,鸱夷高兴固无边。”自号变体,此尤可怪者也。
《沧浪诗话》
有律诗上下句双用韵者:第一句,第三、五、七句押仄韵;第二句,第四、六、八句押一平韵。唐章碣有此体,不足为法。漫列于此,以备其体坏。
《唐才子传》
碣有异才,尝草创诗律,于八句中足字平侧,各从本韵……自称变体。当时趋风者亦纷纷而起也。
《围炉诗话》
晚唐章碣八句诗,平仄各押韵:一畔、二天、三岸、四船、五看、六眠、七算、八边。无聊之思,亦将以为格而步之乎?

他还有一首《春别》,倒是深得好评。

《春别》
掷下篱觞指乱山,趋程不待凤笙残。
花边马嚼金衔去,楼上人垂玉箸看。
柳陌虽然风袅袅,葱河犹自雪漫漫。
殷勤莫厌貂裘重,恐犯三边五月寒。

后人评注
《唐诗鼓吹评注》:
发端虚含赴警,看似无奇,然后人少能到其气脉。第五句中有“春”有“别”。合首尾四句对看,公义私恩两面俱到,为《三百篇》之馀裔。
《唐诗快》:
伉爽中仍多婉挚,殊胜三叠《阳关》。
《唐诗贯珠》:
通首离情。上界已布置如绘,对又工切矣,下界忽代楼上人措辞,一种幽思缥缈,仙笔也。不走平原,而指乱山,加凤笙以饰离筵,用偏锋,意愈峭。
《唐体馀编》:
后段似代为送者嘱之辞。全篇意味甚洽。
《唐诗别裁》:
结意温厚。

《全唐诗》中,写到章碣的诗有两人,方干和罗隐。

《赠进士章碣》
方干
织锦虽云用旧机,抽梭起样更新奇。何如且破望中叶,未可便攀低处枝。藉地落花春半后,打窗斜雪夜深时。此时才子吟应苦,吟苦鬼神知不知。

《送章碣赴举》
罗隐
苹鹿歌中别酒催,粉闱星彩动昭回。久经罹乱心应破,乍睹升平眼渐开。顾我昔年悲玉石,怜君今日蕴风雷。龙门盛事无因见,费尽黄金老隗台。

如果刻意要把章碣与白云村的山水联系在一起,不妨从他的写景诗入手,我觉得下面还可以。

《桃源》
绝壁相欹是洞门,昔人从此入仙源。数株花下逢珠翠,半曲歌中老子孙。
别后自疑园吏梦,归来谁信钓翁言。山前空有无情水,犹绕当时碧树村。

《雨》
低著烟花漠漠轻,正堪吟坐掩柴扃。乱沾细网垂穷巷,斜送阴云入古厅。
锁却暮愁终不散,添成春醉转难醒。霁来还有风流事,重染南山一遍青。

章碣的26首诗大全

全唐诗 : 卷六百六十九 –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Loading

小律师有大作为

May 9th, 2018

2016-12-25-小律师有大作为

一位香港的律师,因为经常在双语环境下工作,形成了两套思维方式自由切换的模式,决定把这套翻译神功用在更重要的地方,因此他写了一个博客。

一個香港律師看中文聖經翻譯

后又发展成一个网站。

聖經 中文 翻譯 – 聖經 • 中文 • 翻譯 首頁 中文聖經 資料庫

里面有宝贝。

对于中文圣经翻译的整理,功不可没。

認識聖經 聖經由來 聖經如何譯成中文? 聖經歷史 聖經中文譯本編年紀 – 聖經 中文 翻譯

在我的好中文一书中,将引用他的研究成果。

里面提到一篇环球圣经译本的翻译示例,我觉得非常好。

環球聖經公會

此为样章

WCB-Trial.pdf

Loading

《日本当代名医访谈录》

May 9th, 2018

2016-12-26-日读一书:《日本当代名医访谈录》

url: 2016-12-26-japanese-doctors-interview

曾经吹牛说每天至少能读一本书,经过二次传播,弄得远在西南工地上的负责宣传的大学生都知道了。

可是真要做起来,也没那么难。读书有两种,一种是为了韬光养晦,另一种是为了急学先用。

这本蒋丰写的《日本当代名医访谈录》就是用来做这个功用的。

用了四个小时看完了这本书,可以下一个结论:

这是一本中国人写的,用以宣传日本名医,吸引中国人进行“医疗观光”的书。

里面有真正的顶尖专家,也有水平一般但擅长营销的医生。有价值,但也不必迷信。

新心脏渡边国际医院

特色:机器人冠状搭桥手术,全球领先,可以当天做完手术,当天回到家人身边,成功率99.5%。

河内贤二说:

一般需要做心脏手术的,都是老年人,那么他们的眼睛,牙齿,可能有问题。希望他们看完了心脏,再在日本治疗一下自己的眼睛和牙齿,女性还可以美个容。

我相信那些接受渡边先生的手术,获得了新心脏的患者,同时能拥有新眼睛,新牙齿,甚至新容貌,从此有了新的心气,有了新的精神装体啊,开始一段新的,健康的,更加美好的人生。

千叶西综合医院三角和雄

特色:心导管手术全年3500例,日本第一。

当天来,当天接受手术对于患者来说有三大好处:

  1. 只需要接受一次局部麻醉,不耽误治疗时间,患者精神压力小。
  2. 顺应社会节奏,不影响患者工作和生活。周六来做手术,周日就可以出院,在家休息一天,周一照常上班。
  3. 患者的经济负担小。

三角和雄的医疗哲学

我的医疗哲学,就是病不能等,等是不会让病情好转的,要以最快的速度治疗。

在每天早会上,他会让全体医护人员说三原则:

  1. 绝不拒绝急救患者
  2. 24小时服务
  3. 全年无休

内视镜医生金平永二

曾经想做昆虫摄影师,被劝阻。

明明可以进行安全的不留疤痕的内视镜手术,却因为不属于这家医院,而只能采取风险高的开膛破肚的手术,这对于我来说,实在痛苦极了。。。因此我选择做一名自由职业的外科医生,哪里需要哪里去。

我自认只是一介匠人。匠人,就是能把最简单的东西也做到登峰造极的人。

前列腺癌、膀胱癌机器人手术全日本第一 吉冈邦彦

为了练习使用机器人做手术,用机器人折千纸鹤。其实前列腺手术没有这么多复杂的动作,但操作机器人能把纸鹤叠好,说明已经具备非常高的技巧。

刚开始用1小时才能折好,现在操作只需要5分钟。

技巧的冗余

南云乳房医疗中心 南云吉则

病人来,先说治疗方案,然后握手,把信心传递给患者。

介绍长寿秘诀,认为人的天年应该是120岁,只因为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才缩短。给出三个建议:

  1. 空腹时最有活力。
  2. 早睡早起。
  3. 水果和鱼要带皮吃。

自己只吃一顿晚饭,其余时间吃点不含糖分的坚果。

日本诺贝尔级神医、胃癌手术全球典范 佐野武

给作者的题字是六个字。

尽人事,听天命。

日本医生论唇颚裂

日本美容外科协会会长、昭和大学附属医院整容外科主任 吉本信也

一般来说,先天性唇颚裂患儿,在出生后几天就可以做唇部手术,但从效果来看,全球公认的最佳时期是出生后三个月,体重6公斤左右。但是吉本信也认为,做得太早,对小孩的下巴发育不利,因此他认为最好在1岁后,2岁前,体重达到9公斤时做,最好。

牙槽裂缝植骨手术在5岁左右或9岁左右做最好,如果有叫矫正齿科医生的配合,牙齿长出来就比较好看。最后要哦做的是鼻子部位的手术,因为人的鼻子是不断成长的,要根据脸部的生长比例来判断和衡量,医生一般建议,等到孩子的脸部完全停止生长之后,再做手术。也有一些比较介意孩子形象的家长,会选择还在成长过程中就做鼻子部位的手术,再根据每年的成长变化状况,每隔几年就做一次调整。

唇颚裂不单是连绵问题,还涉及籍贯功能,所以在诊疗组里,还包括儿科医生,语言训练医生,耳鼻科医生等。

手术痕迹的问题,取决于体质。白种人术后不容易留疤痕,黑人则属于疤痕型体质,黄种人介于两者之间,因人而异。唇颚裂修复手术,不是一个单纯的整容手术,而是一个需要长期跟踪的综合医疗服务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

人的脸是立体的,无关特征都不同,要达到修复唇颚裂的目的,又要注意脸部的比例,不能机械地进行手术,也不能求快。每场手术都是新的挑战。

唇颚裂手术又要被看作是“四维手术”,主刀医生要长期跟踪患者的成长变化,有的要做患者15-20年的守护天使,而且要擅长团队合作。

不治愈难病就不能称为真正的医生。

一些医学常识

  • 甲状腺癌治疗后,25年存活率相当高。
  • 大肠癌早期发现,100%可治愈。
  • 牙可以影响智力。

Loading

向水电八局学习如何应对死线

May 9th, 2018

2016-12-26-向水电八局学习如何应对死线

关于COS的写作,只剩下6天时间,要完成差不多9万字,每天1.5万字。

这并非天方夜谭,按照我的写作速度,用FLOWSTATE来催促自己,每小时可以写2000字,每天8小时满负荷工作状态是可以完成这一目标的。但是,这需要周密的安排,钢铁的意志,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专注力,和不折不扣的执行力。

要像水电八局学习,在建设溪洛渡水电站时,由于地质和汛期原因,他们比合同规定的工期整整晚了11.5个月。而业主要求,必须按照原计划完成大坝施工。对于水电站行业来说,延误一年发电,意味着上百亿元的损失。

水电八局,最后找到了解决办法。那就是:

  1. 仅仅围绕大坝建设这一中心,稳步推进。
  2. 以月计划保年计划,以周计划保月计划,以日计划保周计划。每天制定并研判计划的实施。
  3. 合理组合生产要素,让所有的部门协作达到极致。

各行各业都是相同的,学习八局的宝贵经验,关于COS一书的写作,也做到:

  1. 以日计划保周计划,以小时计划保日计划,以刻计划保小时计划。精确到15分钟。心无旁骛,一心一意。
  2. 所有其他一切活动,都必须在日计划完成的前提下才能进行。
  3. 紧紧围绕HK这条主线,稳步推进上升。
  4. 把已有的要素组合起来,以求效益之最大化。

模块化

  1. 把一天的时间分割成1.5小时一个模块
  2. 每个模块完成1500-2000字
  3. 每个模块又分割成4个工作单元,每个大约15分钟,每个工作单元大约完成300-500字。
  4. 每天保证不少于7个模块。

工作单元

以1.5小时区间为例

假设模块是:6:00-7:30

那么就分拆成四个工作单元

6:00-6:15 500字
休息10分钟
6:25-6:40 500字
休息10分钟
6:50-7:05 500字
休息10分钟
7:15-7:30 500字

精确到刻。其余时间也类推。用笔和纸做好相关记录。完不成就调整,当日事,当日毕,容不得半点通融。

稳步推进,直到一天结束。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