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最近没写博客

December 29th, 2008

因为在忙着接受记者妹妹的采访

小时代 小电脑
文/ 本报记者 蒋瞰 摄/蒋瞰 姚志伟
  这个都市里,谁都不否认自己多多少少有一点网络依赖症,上班第一件事开电脑,上QQ、登录MSN、看邮件,然后再看新闻、上开心网,总要先在网上浏览一阵热个身才能正式进入工作状态;写报告,即使几行字都要先百度或者google一下,同时还要用迅雷下载个电影什么的,要是哪天网络不好,那简直整天都不在工作状态。

  一根网线把人捆绑住了,现在干脆连网线都省了:要是办公室网络出问题,就去咖啡馆无线上网。可问题是,笔记本还是太重太大,有人开始抱怨了:“我这个IBM简直和台式没什么区别嘛。”于是索尼新推了tx系列,样子小,价格却不便宜。

  有没有便宜的、支持上网的、具备基本操作功能的电脑呢?有,就是上网机。

  资深网虫“红心杀手”是个数码狂热者,在杭州的网络界很有名,今年夏天他买了一台华硕上网机,从此以后,除非是在家和办公室,他和这个上网机就形影不离。

  他的这台上网机属于华硕最早推出的一款,Eee pc 700,而不到一年的时间,华硕已经出到了Eee pc 1000。眼前的上网机机身为白色,屏幕7英寸,4厘米的厚度,0.92千克重量,可以任由人一只手拿着颠来倒去。说不上袖珍,但在电脑里也算很小了。

  从外表看,这款上网机和普通电脑无异,USB接口、网线、电话线端口、耳塞插孔都有,还有内置无线网卡,4G的硬盘,配好的原装电板可以持续2个半小时,为了方便,“红心杀手”又花了278元买了一块备用的。

  这款上网机是去年上市的,红心杀手也直到今年7月才买,通过淘宝买的二手。他认为懂行的人是不会在乎一手还是二手的,况且可以便宜很多。当时市面上卖 2500元,“红心杀手”和淘宝主面谈,最后以2000元成交。“如今这款大概一千多也可以买到了,这就是摩尔定律。”红心杀手说,“电脑市场永远是一年内电脑性能提高一倍,价格降低一半。”

  除了比一般电脑便宜外,上网机到底有什么好处呢?

  上网机靠这些吸引眼球

  方便。“因为重量轻,无疑方便携带,男士女士都可以往包里一放就带上了。”“红心杀手”把上网机形容为他的“二奶机”,家里用台式,到了外面就带它。如今大多数人都有很多台电脑,像多栖艺人田原,有4台电脑,一台用来修图片,一台用来写歌,一台用来上网游戏,一台用来写作,分工非常明确。而“红心杀手” 的办公室和家里一共也有4台电脑。“电脑现在也细分了,一般人也不需要这么多功能集于一身的。”红心杀手说,“一般人对于电脑的需要就是娱乐和工作,很简单。”也就是在这样的趋势下,上网机一问世就得到了追捧。

  散热快。其次呢,因为上网机的SD卡就是它的硬盘,而且CPU频率高、功率大,所以电脑散热好,用了1个小时,底座还是凉的。

  操作简单。最早的上网机用的是免费的操作系统linux,后来“红心杀手”又换成了ubuntu操作系统,这是一款专门为上网机定制的系统,强化了除上网以外的功能,比如office ,现在红心杀手外出公干或者开会都带上它,还可以用它来显示PPT,几乎和普通电脑没什么区别。“红心杀手”最喜欢用它看电子书,尤其看到直排文时,干脆把电脑侧过来一手端着,就像在翻一本书。所以“红心杀手”设想上网机的前景就是键盘改成触摸屏,就像一本真正的书,那就完美极了。“现在更方便,也都能使用Windows XP系统了。”

  酷。除了价格便宜、使用方便,要再说好处,红心杀手抛出一句“它可以随意蹂躏,丢了也就丢了,不可惜,比手机都便宜呢。上网机强调的就是它的酷!”据他所知,很多单位都已经准备用它来作为年终聚会抽奖的礼物,大家都觉得非常实惠。

  上网机也有不方便的地方

  说了这么多上网机的好处,那么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吗?

  键盘太小。“有!”“红心杀手”肯定,“你也看到了,键盘不容易适应。”因为小,键盘的每个按键也随之密集了,打字时,双手非常不灵活,一不小心就同时按到了两个按键。“要适应一段时间的,不过用着用着也习惯了,手机上打字不还要小吗?”“红心杀手”已经用得炉火纯青了。

  支持功能少。再次就是支持的游戏少,这倒还好,最要命的是MSN不支持分组,“我这几百号人,要想找个人,眼睛都花了。”红心杀手苦笑,“不过现在的900和1000会好很多。”

  音量小。还有一点不是很理想,就是因为上网机小,所以喇叭小,导致音量很小,要是在公共场合一般都要塞耳塞,不然根本听不清楚。

Loading

Last Christmas

December 25th, 2008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很多人都记得有个威猛乐队,他们有两首歌可以说横扫中国校园,无人不会哼两声。一首是《Careless Whisper》,被翻译成无心私语或者无心快语。另一首就是这首《Last Christmas》。

一听到这首歌,我就想起漫天的大雪。那年圣诞,我和同班同学跑到山上偷偷砍了一棵松树,拖进教室里,装饰成巨大的圣诞树,只是为了庆祝我们的English Party。

今天是圣诞节,谨以此曲献给我生命中所爱的人们。

Loading

天津归来不看雪

December 23rd, 2008

飞机晚点,刚刚回到杭州。

在天津遇到了50年一遇的大雪,这意味着,这辈子只能看到这一次了。

想说的很多,太累了,明天再细述。先贴一张在候机大厅拍到的飞机与夕阳。

飞机与夕阳

Loading

史上最大胆的卡车司机来自我的家乡

December 19th, 2008

让我用一段《经济学人》风格的文字来展开这段叙述。

在公路上挑战警察,搁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都会惹来大麻烦,更不用说在中国这样一个警察说了算的国家。然而,在我的家乡却出了这样一个司机,在高速公路上,他驾驶一辆满载的大卡车不断扭动着挡住试图超车的警车的去路,双方僵持了8分多钟时间,而这一切都被后面一辆车上的摄像机拍了下来。

正如你看到的,这段视频扣人心弦的程度不亚于一部公路大片。吸引我的不仅仅是卡车与警车的角逐,还有录像拍摄者个他两个朋友的对话。他们不停地发出惊叹,对卡车司机的命运表达了担忧。

–真厉害啊,我真佩服他。(似乎是临沂一带的方言)
–真找死啊,我操他娘,下来非砸他一顿不行。(砸:山东方言,打。)

–一会咱们追出去,看看怎么揍他。
–神经病啊,下了车肯定砸他一顿,非砸他不行啊。

–鲁M,滨州的。
–恩,滨州的。

这样的场景放到电影里是喜剧,或者有惊无险,放到生活中就是一场悲剧。警察不会把他轻轻放过,因为连旁观者都认为,他应该挨一顿“砸”。虽然中国没有一条法律赋予高速交警这样的权力,但大家都习以为常了。这司机来自我的家乡,尽管我不禁为他的即将面临的遭际捏一把汗,但还是小小地骄傲了一把。

Loading

小朋友们心中最雷人的节目

December 18th, 2008

上个礼拜天,月小刀和我到少年宫,给一群六年级到初二的小朋友上课,讲的内容是《如何做新闻调查》。一下午教了两个班,在集体看视频短片的时候,两个班学生的喜好呈现出惊人的一致性。他们最喜欢《记者暗访刘亦菲的老邻居》,其次喜欢《轻生者拉着女记者跳楼》,对柴静的《虎照疑云》也表现出较大的兴趣。在讲完了名侦探柯南、哈利波特、正龙拍虎、柴静打假、日娜雷人的故事之后,我们让小朋友做新闻调查练习。

最后我们给大家《做操的理想境界》,然后让一个同学扮演这个最牛的做操者,其余人以记者身份采访。作业的要求是,把采访的内容以新闻联播的方式播放出来。

一听“新闻联播”四个字,小朋友们一致抗议,有个小女孩说:“饶了我们吧,太雷人了!”我还一意孤行放了新闻联播的片头曲,结果有好几个小孩捂住了耳朵。最后,我不得不向他们妥协,改成放《新闻调查》的片头。小朋友们说:“这还差不多。”

这让我大惑不解。因为对于成年人来说,尽管不喜欢新闻联播,但是解构恶搞它还是一件很解气的事。我们报社好多次内部晚会,都模仿新闻联播说事,台上演得倾情投入,台下看得如醉如痴。然而,对于这帮内心还没受污染的小朋友来说,连搞它的兴趣都没有。他们倒是乐意在游戏中扮演校长、家长和教育部官员。

这让我想到,所谓恶搞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喜欢,是一种抬举,是一种深度的麻痹与中毒。当我们津津有味地模仿那些一本正经的节目,尽管动机是嘲讽和搞笑,而事实上是一种深层的崇拜心理在作祟。我们打内心欣赏这种高高在上的、斩钉截铁的舆论控制权。

思想控制是一种暴力,当我们痛恨这种暴力的时候,我们可能没有想过,我们虽然是暴力的受害者不假,但也是这种暴力的旁观者,有时甚至也是施暴者。

而我们班上的孩子们是没有这种心理的,所以,他们才痛痛快快地表达出对新闻联播的讨厌,如果能将这样的单纯心保持下去,他们就会成为这个国家和民族真正的希望。

赤子不绝,中国不亡。而我们的心只要还有一天没有变成小孩子的样式,我们就一天不得进天国。

Loading

危机比想象得还要严重

December 16th, 2008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12月11日以《中国和印度:亚洲受伤的巨人》为标题做了一篇封面文章。

经济危机将严重影响中国和印度

文章认为中国和印度遇到的问题比以前想得要严重。印度不去管它,单说中国。各项数字显示,中国经济进入衰退。08年10月份,出口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进口减少了18%。发电量下降了9%,这意味着有很多工厂停工减产。尽管世界银行预测中国2009年经济依然保持7.5%的增长率,但是大家几乎迷信地相信,中国经济增长率不能低于8%,8%是社会安定的底线。

那位同学说,我们不是有拉动内需的措施吗?不错,中央的确出台了4万亿投资的政策。但《经济学人》分析说,这4万亿中很多投资有的是以前就定下来的,也有的是重复计算的,总之是嘴上功夫大于实际行动。要想真正拉动内需,必须让农民和市民手里有钱,心里不慌,必须至少解决看病问题。但目前还没有提上议事日程。

中国经济危机到底有多重,也许下面这篇文章会给大家一些启发。按照程晓农的说法,中国目前的经济严冬早在次贷危机之前就开始了。根子在于贫富分化严重,老百姓根本没有消费能力,再怎么拉也不行。

程晓农:中国经济进入严冬
  
  今天,我想谈一个话题,就是最近中国出现的明显的经济衰退的迹象。这一切是怎么产生的?用一个稍微学术一点的说法,就是中国有过一段经济很繁荣的局面,现在这个繁荣为什么突然不见了。首先从中国现在的经济状况,最近的普遍的失业这个现象谈起。因为这个现象,大家可以很轻易的从周围的人那里感觉到这一点。
  
  首先,从去年开始,香港、台湾以及其他国家的外商分别有他们的商会,分别在今年下半年做过调查。这些调查的结论差不多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在去年的这个时间,基本上港商、台商和西方国家的投资者有一个普遍的看法,就是在今年,2008年,大约港商的百分之二十、台商的百分之二十和西方企业的百分之二十,也就是各自五分之一都会停止营业,撤出中国。
  
  可想而知,实际上出现这个局面以后,中国沿海地区至少会有五分之一的工人,可能没有办法在外资企业继续就业了。当时这个说法出来以后,在中国并没有引起充分的注意,很多中共政府官员和官方学者还认为这是个好机会,这样能够把一些企业素质比较差的外资企业,劳动力密集型的外资企业迁出中国,可以吸引更多的高科技企业到中国来。
  
  当然这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想法,事实上从今年年初,外商陆续开始撤出。与此同时,中国国内的经济开始出现大量的问题。到现在为止我们看到,不仅仅是大批的外资撤离中国,实际上撤离的规模可能超过百分之二十,剩下来留在中国的很多外资企业虽然还没有撤资,但是很多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很多企业现在只给工人发很低的工资,特别农民已经没有办法靠那点基本工资活下去,所以很多人提前回家了,不是回家过年,而是卷铺盖走人了。
  
  所以今年出现很有趣的现象,在广东省的广州车站,以及上海等地都出现了大量的民工提前返乡。甚至我看到一个报道,安徽省阜阳市当地政府对民工大批从外地回来感到非常紧张,为此当地专门派了干部24小时看守在阜阳市火车站,目的是统计每一辆列车“吐出来”的返回的民工人数,回到各个县的又各是有少?
  
  对地方政府而言,大批民工突然回来,他们没有再像往年那样回来过年,带来钱留在当地,然后第二年再回去打工。反而是看起来回去就不走了,那么对地方政府来讲,这么多劳动力在当地找不到工作,生活无着,对当地政府来讲是一个很沉重的压力。而且当地的经济因此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所以,现在民工提前返乡的现象,已经成为中国经济进入衰退的表现。虽然各地政府报的数字不是很高,此时此刻每一天从广州车站往西南各省、湖南、江西这些省,以及上海站往安徽去的民工数量都非常大。相信快到年关的时候会有更多人回家,而不再回到原来打工的地方。这是一个信号。
  
  第二个信号,就是今年大学生的就业也面临寒冬。我们都知道过去几年来,中国大学生毕业以后,找不到的工作的比例越来越高,大概五、六年前,这个比例可能是百分之二、三十,现在的比例已经提高的百分之七十,今年可能更高。在全国各地大学里都出现了这样情况,大学生突然发现,他们不管学什么专业,想找工作都比以往难多了。
  
  不仅如此,现在即便能找到一份工作,给的工资也非常之低。甚至一千几百块钱就给打发了。而对很多大学生来讲,月薪一千几百块钱,他们能找一份工作已经心满意足了。不是说这个钱够用,而是说这已经来之不易。一千几百块钱在今天的中国,无论是广州、上海还是北京。几乎是没办法生存的。用一个比较形象的话来讲,一个月挣一千五百块钱,这个人付出交通费和基本的伙食费,他基本上不能租一个一单元的房子,他租不起。
  
  因为那样的房子,至少要一千五、六百,甚至二千,所以他们最后的结果只能去找上五、六个人,六、七个人分租一个单元房里几平方米的小隔间,这个生活状态比“京漂”好不到哪里去。在北京是这样,在上海也差不了太多。
  
  换句话讲,按上海、北京这些城市的生活标准,一天几百块钱的大学生的就业工资,已经低于生存线的需要了。为什么大学毕业生也找不到工作。与此同时我们还注意到,在中国的今天,白领开始普遍有紧张感。很多过去被大家羡慕的一些民营企业和高科技企业的白领,还有外资企业的代理,现在普遍感到恐慌。
  
  因为即可能随时被裁员,同时工作负担会加重。薪水下降,加班费、津贴大幅度减少。还不仅如此,这两天还有报道,在上海外资这样地方的企业的员工也已经出现全面问题。很多外资企业的本国的总部开始大规模的裁员,那么也影响到外资企业派到海外的人。首先减掉了他们的住房津贴,所以上海的湖北小区,现在出现了大批外国在中国工作的人开始退房,或者要求下降房租,原因是他们的待遇已经下降。这些都表明问题,中国经济开始进入冬天了。
  
  接下来大家很可能想一个问题,按自然气候来看的话,过了冬天就是春天。但是中国的经济进入冬天以后,会不会马上会返回春天。这个问题几乎是人人都关心的,但是要真正了解这个问题的答案,却是相当难的。
  
  首先是因为中共政府不讲实话,国家统计局,还有中国各个媒体,按照工商的要求基本上是报喜不报忧的。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要是看惯了中国电视台的电视新闻,总觉得冬天过去了以后,春天还会来的。所以,眼前的困难只是暂时的。其实,今天中国遇到的问题,远远比官方媒体报道的要严重得多。
  
  现在从今年的一些列经济情况来看,首先是工业生产大幅度收缩。表现的一个具体的方面,就是中国的用电量从11月份开始明显的下降。这个下降意味着工业企业用电量大幅度减少,很显然企业用电减少,当然就是企业的生产减少的原因。除此之外,从铁路的货运来讲,中国现在的货运也出现了全面的萎缩。现在大宗的货物,像煤炭、矿石、钢材、棉花这样的大宗货物的需求量普遍下降。有些地方的铁路局现在甚至出现了火车车皮过剩,没有人要运货。
  
  以前一贯讲中国的铁路运力紧张。但是现在突然的运力过剩了。这从另外一个侧面反应了企业用电减少了的一个侧面,一方面企业不再用原材料了,一方面企业开始停止生产了。现在我们看到很多报道,比方说在唐山地区的数百家的钢铁企业,有一大半已经关闭了。接下来我相信随着房地产的破灭,还有很多建筑材料企业也会相应的关闭。
  
  所以从行业性来讲的话,钢铁是率先进入经济衰退的行业,紧跟着是建筑材料。现在电力部门也进入了衰退,铁路运输也衰退了。下一步我相信汽油、石油原料的消耗也会进入衰退。现在中国进口的原油已经大幅度减少,以至于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也相应的下降。与此同时,中国的出口从今年的11月份开始,变成了负增长。就是今年11月的出口比去年同期还低,这一点和我们前面讲的外资企业大批关闭也很大的关系。
  
  然后由于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日益恶化,今年11月份的财政收入也出现了负增长。财政收入开始下降,财政收入下降直接关系到中国各级政府官员,以及事业单位员工的收入。可以预计的是随着财政收入的进一步减少,机关事业单位,特别是中西部省份、一些经济比较落后的省份,恐怕公务员和机关事业单位的准公务员的待遇也会下降。相应的服务业,像零售、餐饮这些行业也会跟着进一步的收缩。所以可以看到的是从工业开始,到出口、到财政收入、到居民的收入、再到服务业、零售业,现在都开始出现了普遍的、过冬的这样一个局面。
  
  按照中国官方媒体的说法,现在基本上,政府是把这个局面的出现简单化的归咎于美国的次贷危机,这个说法是非常似是而非的。为什么这样讲呢,中国的经济衰退,其实是在美国的次贷危机发生作用之前就已经出现了,没有美国的次贷危机,中国也已经出现问题了。
  
  我们都记得今年年初,中国的股市一度飙高到六千点,但是短短几个月内,从六千点一下掉到一千几百点,现在在一千六、七、八百点上下徘徊,政府花了很大力气,想推动股市从新复苏,但是效果很显然是微乎其微的。
  
  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各个城市的房地产价格大幅度跌落。虽然银行、房地产公司和地方政府三家联合在一起拼命挺房地产价格,以免房地产价格进一步下滑,既造成银行大量的坏账,又造成大批房地产公司破产,还会造成政府财政收入进一步萎缩。因为现在很多城市的政府,包括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的政府,财政收入的几分之一都来自于房地产开发的收入,所以一旦房地产真的垮下来的话,各地方政府会相当困难。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这个经济衰退是偶然的吗?我的看法这是必然的。大家经常会从媒体里听到这样的说法,就是中国的经济改革造成了社会两极分化的结果。但是这个两极分化对中国社会经济有什么影响呢?这就是我想要重点来谈一谈的问题。
  
  2006年,美国波士顿公司曾经发表了一份全球财富报告,这个报告指出,根据他们的调查,中国有百分之零点五的家庭,户均的金融资产,仅仅指股票、还有债券的存款这样的金融资产,合在一起,大约占中国全部金融资产的百分之七十。去年美国的美菱公司和另外一家智库又发表了一份全球财富报告,结论和这个差不多,关于的中国分析仍然如此。
  
  所以可以说这个报告的这点分析,基本上反映了中国的现实的。也就是说,大约百分之零点五的家庭的控制着这个国家百分之七十的金融财富,而剩下的财富,百分之三十的财富,分散在占全国人口百分之九十九点五的民众手里。
  
  对这样的结果,社会学家有一些很形象地描述。原来的北京大学教授,现在的清华大学社会学教授李强,三年前曾经发表一篇论文,他根据中国人口普查的数据,发现一个结论,就是中国的社会结构出现了一个非常畸形的,叫做倒“T”字型的社会结构。所谓的倒“T”字型的结构就是把英文字母“T”倒过来,那一横在下边。   
  
  这一横大概占中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多,而在细细的一竖里、最上端,就是刚才我们讲的占人口百分之零点五的、控制全国金融资产的百分之七十左右的这一小群人,剩下的就是中国的公务员,一小部分所谓的中产阶层,还有一些事业单位的人,合在一起也就是占中国人口的百分之十左右。
  
  这么个结果意味着在整个经济增长过程当中,虽然改革三十年,每年政府都宣布中国经济增长率几乎都是全世界第一,最好的。那么为什么这么快的经济增长率,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却那么艰难?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刚才谈到,财富的分配被一小部分权贵集团控制了。他们拿走了整个经济的将近百分之七十的财富,剩下的一点再分散到占人口百分之九十几的人中,很多家庭基本上只有糊口的一点微薄的收入。
  
  这样就产生了很有趣的问题,虽然很多外资企业以为中国是个巨大的市场,有十三亿人,但是仔细来看,这十三亿人并不是合格的消费者。所谓合格的消费者,就是他们是不是真的有能力,去购买一个中等收入家庭,所能够购买的各种消费品呢?从耐用消费品、一直到服装、水果、蔬菜,肉类等等生活方面的需要。事实上不是,绝大部分的家庭,他们那点微薄的收入只够用来维持所谓的基本温饱,不至于饿肚子,仅此而已。
  
  换句话讲,他们只能买一些最基本的食品,基本上是比较低档次的食品。他们的消费能力是非常非常小的。比方在中国城市有二亿左右的农民工,这些农民工基本上来讲,他们除了吃饭,是舍不得花一分钱的,攒了一点可怜的工资,要拿回去养家里的老人和小孩,因为那些人还等着他们来养活,所以这二亿人基本上就没有消费能力。
  
  而在城市同时有二亿左右,属于低等收入家庭,他们也同样没有消费能力。留在农村的还有五、六亿老人、小孩和妇女,他们的收入也是非常微薄的。今天的中国农村,务农已经不可能有多少收益了,顶多生产一点农产品,让留在农村的人能够有一口饭吃。
  
  这样就发现很有趣的现象,在中国这么庞大的国家,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有将近六、七亿人,基本上除了吃饭,再没有任何钱可以购买任何消费品了。与此同时,在这十三亿人口中,又有将近五、六亿人是作为生产者、作为工人,每天在工作,要辛辛苦苦工作十几个小时来挣一点微薄的工资。他们的辛苦劳动,生产出大量的产品。
  
  按道理讲,像在这样一个人口大国里,有十几亿人,如果只有五、六亿人在每天劳动生产各种产品,这种产品供给十几亿人,中国应该是个很大的市场,不需要依赖出口也照样能够维持经济。但是中国现在出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就是中国的劳动力生产的大量产品,中国人自己买不起,怎么办呢?政府只能想一条路,就是把这些产品出口到全世界去,其结果是中国工人用低工资,生产了大量的廉价的产品卖到了全世界,
  
  但是中国经济来讲,除了有经济增长的表象以外,中国的普通百姓从中得不到什么好处。这一点,中共政府和学者的说法叫做“内需不足”,就是国内需求不够。这个话本身讲得很含糊,只是描述了一个现象,就是国内人买不起东西。但是没有解释为什么买不起。
  
  刚才我们提到了收入的分配两极化,买不起的原因,就是收入分配的不公平。政府用各种方法保护了一小撮权贵集团,让这个权贵集团搜刮了整个社会的大部分财富,导致着这小部分人的财富过度的积累,而同时,绝大部分的劳动者基本上没有什么购买力。
  
  所以,中国就出现了一个国内需求永远不足,企业如果面向国内市场,就很难发展成为一个大的企业,很难有一个稳定、不断发展的市场。不管经济增长多快,国内市场的消费需求永远是有限的。所以中国的企业如果不能出口就活不下去,反过来,如果中国企业的出口遇到障碍,那么整个经济很快就会滑坡,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局面。
  

Loading

布什遭鞋击之后的君子风度

December 15th, 2008

今天全球的媒体大概都报道了这条新闻:布什在伊拉克出席记者会遭扔鞋袭击(组图)_新闻中心_新浪网

布什

图片看不了?请到yupoo

当袭击布什的电视台记者被伊拉克安保人员架出去一阵痛打之时,布什表现得像一个谦谦君子。他接受了现场伊拉克记者们的道歉,并且为了缓和气氛,开玩笑说:

“我能报告大家的就是,这鞋子是10码的。”

他接着说,这个意外是民主的迹象,“在自由社会里,人们就是这么做的,为了吸引大家的注意力。”

尽管我和你一样也不喜欢布什,但不得不佩服他的涵养。换了我,肯定也脱下鞋子还击。

Iraqi Journalist Hurls Shoes at Bush and Denounces Him on TV as a ‘Dog’ – NYTimes.com

Other Iraqi journalists in the front row apologized to Mr. Bush, who was uninjured and tried to brush off the incident by making a joke. “All I can report is it is a size 10,” he said, continuing to take questions and noting the apologies. He also called the incident a sign of democracy, saying, “That’s what people do in a free society, draw attention to themselves,” as the man’s screaming could be heard outside.

Loading

BBC史上最著名的一次采访

December 14th, 2008

求问真相是记者的天职,追问当事人是每个记者本分。但是极少有人像BBC主持人Jeremy Paxman那样,连续12次追问当事人同一个问题!

事情发生在1997年,内政部长 Michael Howard被指利用威胁手段,让一个低级职员Derek Lewis 停职。BBC主持人Jeremy Paxman在节目中连续质问HOWARD:“Did you threaten Derek Lewis ?”(你是否威胁了Derek Lewis?)

见对方王顾左右而言它,BBC主持人就连续询问了12次。这一刻是每个政客的恶梦,却也是每一个记者的梦寐以求的辉煌刹那。

Jeremy Paxman采访 Michael Howard的著名视频(这段视频不支持嵌入,请点击。连珠炮发问从4’10″开始。)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