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断臂的日子

January 6th, 2009

事隔三个月之后,我终于又可以骑车了。

10月10日晚上10点左右,在北山路接近白堤的地方,我酒后骑车撞到马路牙子上,人横飞出去。造成右臂肱骨大结节撕脱性骨折,额头鲜血直流。从此之后,那里的一座桥就取名叫断桥。两个陌生的好心人把我扶起,并为我叫了出租车。月小刀闻讯火速杀到医院,在急诊帮我料理一切。从此开始了我两个多月的残疾人生涯。

如今我已完全恢复,不幸的是,月小刀同学却步我后尘,脚部骨折,现在正在家里修养。而我至今还没有去看望过他,想想很惭愧。

当时,为了不让亲人担心(我小妹妹会看我的博,然后把重大事项汇报给我妈),我一直没有在BLOG上说这事,但是心里是在憋不住,就用英文记下了当时的感受,贴到我一个废弃的博上,叫《断臂的日子》The Arm-broken Days

今天骑车意味着我的骨折完全痊愈,也意味着我可以开始过新的日子。为此我许了三个09年愿望:

1、没有担忧,没有挂虑。
2、做最想的,要最好的。
3、关心他人,重诺守信。

它们一定要都实现!

The Arm-broken Days

Chapter One

If something is doomed to happen, nothing could stop it.

When I hurried riding on my bike and thrusting to the restaurent located in the Quyuanfenghe park near the West Lake. I knew clearly that I would be drunk. Besides, I knew that I would come back by bicycle.

Everything is neatly planed. The banquet was very luxious which costed 5000 yuan per table. The guests were very happy. We drank a lot of imported wine. And finally I was drunk.

Generally, when I drink with my friends, classmates or lovers, I don’t need to worry about anything. They will take care of me, laying me down on the bed, carrying me on the back, and sitting by my side to watch me sleeping soundly.

But this time is different. There were so many acquitance, but no friens, none. So after the dinner, when I said goodbye to all the colleagues, they didn’t care about what kind of vehicle I was going to take. As a consquence, I was uncovered by any shelter of friendship even though I was very drunk.

I remembered that I sat on a bench of the park in darkness, shouting, and maybe singing. But no one looked after me. I was exposed in the danger of the nature.

I found my bike near the gate of the park. The bike is quite new and strong enough to carry two heavy men like me. The rest is noise which I only remembered very vaguely. I speeded up along the Beishan Road, like a lamb rushing to the slaughter land.

In order to avoid cars I decided to change my route to the pavement. But I forgot one thing. The pavement is higher than the motorway, about 15cm higher. In my misty eyes and slumbering mind, I ignored the height and thought that the pavement and the motorway is on the same flat.

No sooner than that I tried to remedy this vital fault, I threw myself on the stone floor of the pavement. I must have murmured God after I found my forehead was bleeding. Terrible, terrible, most terrible, I could not stand up. I lost my consciousness.

Chapter Two

I don’t have much confidence of the goodness of my fellow Chinese. Indeed in a country where deception is everywhere and good will is often abused, you cannot rely upon someone like the Good Samarian. When my arms was grasped and my body was erected, I felt a little puzzled.

Two men, I remember clearly, kept asking me questions.

“Do you want a ambulance? “ they asked.“Yes, please.” I answered while trying to clean the blood in my eyes.

“Ambulance will charge you 200 yuan. Do you have enough money?” they kept asking.“Yes, I know and I have money.”

I heard they called the emergency call 120. “Hello,, we have a situation. A man hit himself on the ground and hurt badly. Would you please send an ambulance to Duanqiao?” Duanqiao, literally means a broken bridge.

At least ten minutes passed, the ambulance had not come. One man suggested that he would help me to park my bike on the parking site of a famous café nearby. I gladly agreed to this brilliant idea. Although I was still half unconscious, I understand well that this solution is the best. The café opens 24 hours per day. Parking outside it is safe enough.

The expensive ambulance hadn’t come. We got impatient. Finally, someone of us suggested to take a taxi to the hospital directly. My two patrons called 120 again to cancel the order which is a necessary step in this situation, otherwise, they will charge the caller according to the mobile phone number recorded in their system.

Obviously my head is covered with blood. I didn’t know why the taxi driver would like take me to the hospital and I couldn’t remember if I had paid him or not. The next scene in my memory is that I called one of my intimate friend Xiaodao to go to the hospital. You should have several buddies in a big city who will take care of you at any time when you suddenly becomes invulnerable.

If you don’t have a helping hand, to walk into the emergency clinic would be a disaster at night. Countless paper work and billing work will drive you walk continuously from one unit to another. Even a healthy person will exhaust. When Xiaodao came, I felt fully relaxed. He did all the painful procedures for me. What I had to do is resting on the bench, lying down on the operation bed, and stretching my arm under the X-ray.

The situation was more critical than I thought. Not only my forehead was hurt so badly that needed a sewing operation, but also my upper arm was broken, which meant I became a handicap man.

Xiaodao was so kind that he courted me back to my flat. He said:” I will accompany you all the night. I have the permission of my fiancé.”

I said, “No, you have done enough. Please go back and don’t worry about me. I can take care of myself.”

In the midnight, I woke up and felt painful on my right arm. I knew that hard times had started in my life.

Loading

BBC:新年许愿,有损健康

January 5th, 2009

【按】新年都喜欢许心愿,而BBC说这样只会增加挫败感。最简单的办法是多运动,多学习,多做好事,一句话,多亲近人类和大自然。

新年到来,不少人都会信誓旦旦地为自己立下新的志向。但最新研究却说,新年立志对身体造成的影响弊大于益。

英国致力于改善人们心理健康的慈善组织Mind指出,人们应该摒弃新年新气象的固有思想,因为过多的雄心壮志和一脉豪情,只能给人体大脑增加不必要的负担!

此话怎讲?这家慈善组织说,随着新年的到来,人们往往会敦促自己实现减肥计划或者跳槽方案。但事实上,这样做只会给自己造成更大的心理负担,比如常抱怨自己体型不好、或是担心自己成为公司下一轮裁员的牺牲品。

更严重的是,一旦新年愿景没能实现,人们将产生更大的挫败感和自责感。

慈善团体负责人保罗•法尔莫(Paul Farmer)说,人们对自身存在问题的关注和由此引发的不安全感,都会导致人们感到郁闷、绝望、没有自信、一败涂地,甚至不可救药。

他说:“人们往往通过自我惩罚来改变自己身上的一些缺点和问题,因此当我们不能实现自己在新年伊始立下的雄心壮志时,就不可避免的会产生比已开始更糟糕的负面情绪。”

“在2009年,与其信誓旦旦给自己树立太多目标,还不如好好为自己做一个近期规划,想想看那些事情是比较容易实现的。”

为了帮助大家在新年里实现自己的“宏图伟业”,该组织还为大家提出了几条既能保护身心,又简便易行的建议:

* 多做运动 — 运动能让人们体内产生一种叫做内啡肽(endorphins)的荷尔蒙。这些荷尔蒙能让人感到心情愉快、精神焕发;
* 亲近大自然 — 亲近自然也能改善情绪;
* 接触新事物、学习新知识 — 有助于刺激大脑、提高自信;
* 多做义工 — 帮助别人、陶冶自己、利人利己。

Loading

我看《非诚勿扰》:调笑是为了更加沧桑

January 5th, 2009

今天看了《非诚勿扰》,自从《手机》之后,冯小刚的电影真诚了许多,《非》中,除了狗尾续貂的邮轮那一节,已经没有了为搞笑而搞笑的桥段,欢愉之后是悲伤,调笑是为了更加沧桑。

葛优扮演的秦奋是这样一个人。别人的沧桑写在脸上,他的沧桑也写在心里。像他这样的人错过了大半个世界。迫于内外的压力,他追求一般人眼中的正常生活,然而这个荒诞的时代,男女关系也必然是荒诞的。对于这样的老男人,我有一首分行的散文要献给他。

要找就找一个老一点的男人
40多岁,青春像鹌鹑一样没有尾巴
他会拉着你的手整夜说话
还会对着酒杯朗诵简爱的配音
他的目光像夕阳
从你瀑布一样头发上飞流之下
但至多只到肩头
I can go no further
有时候他的手放到你大腿上
那动作自然得
像水手把手伸向缆绳
你千万不要过渡反应
因为那是一颗不带弹头的火箭
青春处处是雷区
留下一截截假肢
荷尔蒙已经蒸发殆尽
但这并不说明你绝对安全
因为老男人的心思深不可测
有多少船舶沉没

终于有天,不可思议的事情出现了。从旧的发黄的日子里,她突然出现,并非仙女,也不是白纸一张,她来到你面前,带着全部的生活和涂鸦。生命甜蜜,爱情甘美,需要付出比做奴隶更大的代价来换取。奇迹都是骗人的,浪漫也只是个童话,面对疼痛的现实,是当事者的死寂,唯一能听到的是好友的恸哭。可以想象,《非诚勿扰》在秦奋朋友的歌声和哭声中结束,对冯小刚来说是个巨大的诱惑。可是,商业片导演要学会克制自己的情感,为大多数审美情趣不高的观众考虑,于是又有了邮轮上的一幕。

跟冯小刚以往的作品不同,《非诚勿扰》是一部很精巧和细微的电影,我个人最喜欢的段落是:小白的故事,与徐若萱相亲,四姑娘酒居屋,开车大哭。有这四段戏,这部电影就稳稳立住了。

牟老曾经在博客里祝《非诚勿扰》票房达到5亿,我祝冯小刚明年再拍出一部票房过10亿的片子。

Loading

我的心遗落在战火纷飞的越南

January 4th, 2009
近期囤积书碟和影像资料

Loading

中国留学生冬泳震撼奥地利

January 4th, 2009

【按】1月3日,我的朋友帅哥张一宁以4小时35分跑完了全程马拉松,深表祝贺之余,越发感到锻炼的必要。恰好在海外论坛上看到这样一则消息,转过来让大家乐一下。

中国学生冬泳

ZT 在奥地利零下十度冬泳 没想到事情搞大了(图)

  作者:彪悍牛

  我28号自己去湖里冬泳了,原因很简单,就是冬泳,零下10的天气游了两公里,游了一个多小时,游到了湖对岸,然后那时候我太冷了,就在对面找了个草房恢复体力,但是看着我下水的老外看不见我了,以为我冻死淹死了,就报警了,然后直升飞机,快艇,警察,救护车,记者,消防车,起重机都出动了,然后在湖对面找到我,就害怕我有事,把我送医院了,然后现在我成名人了,上了报纸,全奥地利人都知道我,壮得跟牛似的警察也特别佩服我的体能。

  我去冬泳的理由,很多很多人问过我,我都没有回答,但是,今天我告诉大家:

  理由一,我是想挑战自己的体能极限,因为我的梦想就是参加铁人三项,在我心里铁人三项是人类至高无上的最神圣最崇高的运动,如果这次冬泳游到对岸,我就有参加铁人三项的资格,铁人三项先游泳3.8公里马上再骑车180公里然后马上一个马拉松。

  理由二是想趁自己还年轻的时候做几件让自己事情,当自己老了的时候能让自己的子女为自己自豪,当自己回首往事的时候,觉得我一辈子还是做过一些事情的,让自己的人生多些丰富多彩的经历,就能让自己的人生没有遗憾。

  理由三我现在压力很大,学业的,生活的,亲人的,朋友的,很多时候我害怕面对选择逃避,我想借着这次冬泳,如果游到对岸,以后碰到困难我就能自己对自己说,我,,零下10度的天气能游2公里能游一个小时,那我还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呢?

  理由四为了实现我对一个心爱的女孩的承诺的,这里先不说了。

  理由五我已经浪费了太多的时间,我想借这次冬泳的机会给自己一个重生的开始,给自己生命一个重新的起点,给自己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然后努力去奋斗。

  理由六我是中国人,我以我是中国人而自豪,我要以自己的微薄之力,通过我的这次冬泳为自己的国家争口气,让奥地利德国人改变对中国人的看法,我们中国人不管是学生还是从事其他行业,都在异乡很辛苦的为自己的未来和生活努力打拼着,希望你们能够理解我们中国人

  现在报纸电视要采访我,请大家给我个建议,我应该说些什么,说些什么有利于咱们留学生的,有利于老外更新对咱们的留学生的印象的,说什么有利于欧洲人对咱们中国人的印象的。

  在奥地利的朋友有些应该对这个事情有所耳闻吧!

Loading

解读一份来自中世纪的官方声明

January 2nd, 2009

2008是神奇的一年,以艳照门开始,以裸聊门收尾。偏安于浙江一岛的《舟山日报》,因为出了一个跟女下属裸聊的部主任,一下子成了热门词汇。面对女员工在网络上的公开举报,舟山日报在08年快结束的时候推出一份官方声明。看着这份广泛转载的声明,我努力推了推眼镜,以确定日历上的时间不是公元1008年;我又使劲抽了抽鼻子,不但闻到了官僚主义的臭气,而且隐约闻到了火刑柱上人肉烧焦的味道。下面,让我们来鉴赏一下这篇奇文吧。

舟山日报社关于袁松华事件的真相说明

事件原由:2008年11月28日上午9点多,日报广告部员工沈某向社领导举报袁松华(系日报广告部主任,2008年1月聘任)对其性骚扰,举报材料为一封举报信、一张视频光盘。报社领导当即向报社纪委通报举报事项,要求纪委认真调查,按有关规定程序处理,并要求严肃办案纪律。

【解码】举报人去年11月28日提出举报,所谓“当即”通报,“当即要求”,不过都是些不传达任何有效信息的屁话。关键是看日报社接下来做了些什么。

调查经过:报社纪委为查清事实真相分别找举报人沈某、当事人袁松华和沈某丈夫前后8次调查了解,并找相关人员了解情况。沈某夫妻提出要报社开除袁松华或让其离开报社,离开舟山,达不到目的将向上级有关部门继续上告。12月10日,沈向市委宣传部举报,宣传部领导十分重视,专程派分管副部长前来报社听取情况汇报,并要求报社党委查清事实,严肃处理。

【解码】接到举报,舟山日报做了什么呢?声明中说,做了调查,前后8次,一副振振有词的样子。8次怎么了,木子美还能一下子做12次呢?次数根本不重要,能够化解矛盾,摆平当事人才是关键。结果呢,舟报不但没有解决危机,还造成了矛盾升级。12月10日,女员工开始向报纸的爹地–当地宣传部举报。宣传部当然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出事,于是要求舟报深一点,更深一点。

调查意见:经深入调查后,报社纪委认为,袁松华与沈某行为属通奸。其理由:一是首次发生性关系,是在男方家中。女方虽然应男方要求到男方家中安装电脑,但女方明知男方妻子长期在外,还在男方家中发生性关系,且当时未向有关部门举报。二是两人均承认多次发生性关系,时间持续长达近2年(首次发生性关系时袁松华未担任日报广告部主任)。矛盾爆发,是沈的丈夫于11月23日打开家中电脑时发现沈与袁两人不当关系引起。事后,在袁松华和沈某夫妻协商未果的情况下,沈才向组织举报。

【解码】舟山日报开始“深入调查”,却原来以前10多天的时间,都是在肤浅调查。这一查不要紧,居然查出一桩在宋朝可以杀头分尸摘心(就像石秀对潘巧云所做的)、在韩国可以判半年徒刑的弥天大罪–通奸。“通奸”这个完全可以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汉语词,经过舟山日报的大力抢救,终于重见天日。

为什么是通奸,而不是强奸,迷奸,顺奸,合奸,也不叫“婚外情”呢?舟山日报自有一套逻辑。舟报说,女方虽然以安电脑的名义去的男方家里,但明知男方老婆不在,其潜台词是,女员工是奔着通奸去的。而且干完之后,又不向组织举报,那么更是通奸无疑了。官方声明特别强调,两人第一次发生关系时,男方还不是广告部主任,显然要排除上司对下属“性骚扰”的嫌疑。可是了解报社的人都知道,一个普通员工是不可能在两年之内提拔成主任的,况且是广告部这样的重要部门。即便当初两人地位是对等的,当男方提拔之后,两人的地位就发生了改变。两人发生性关系,哪怕双方自愿,男方都难辞其咎。

原因很简单,在工作场所,上司绝不能睡下属,师傅绝不应该睡徒弟,因为双方的地位是不对等的。任何正规一点的公司,像样一点的单位,上司搞下属一旦被发现,这个上司都会被无条件开除。除非搞女下属是《舟山日报》企业文化的一部分,我看不出举报人提出的“要报社开除袁松华或让其离开报社”有任何不合理之处。

从声明中看得出来,这个男当事人是一个极其没种的家伙。舟山日报就这么可贵,广告部主任就这么甜美,值得用做鸡巴的代价来换取吗?不管过去的是是非非,两人行好事,女方被丈夫发觉,作为一个情人也罢,性伙伴也罢,就应该勇敢承担起责任来。不需要你承认“逼迫裸聊”之类的指控,但引咎辞职总是可以做到的。

12月17日报社党委专题听取纪委关于袁松华、沈某一事的调查,根据纪委调查情况及处理意见,同意纪委的处理决定:袁松华严重违反社会主义道德行为,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一百五十条及第一百五十四条规定给予袁松华严重警告处分。同时党委决定,为有利沈的工作环境,调任新的工作岗位;对沈进行批评教育。

舟山日报社

2008年12月30日

【解码】12月17日,距女方的举报20天之后,舟山日报终于拿出了处理决定。这个决定采取了各打50大板的做法,显失公平。既然男方是女方的上司,此事的责任男方更大,那么为了给予女方”有利的工作环境“,即使不把男方免职,也应该把他调离才对。但现在舟山日报试图保住中层干部,牺牲女下属,只能激起女方的更激烈的对抗。

更令人不解的是,舟山日报丑闻之所以在网络流传,就是因为女举报人对于这份12月17日的处理意见不满才造成的。作为对此事的回应,舟山日报在13天之后,又把原处理决定拿出来向全社会公布,这样只会更加火上浇油。面对一件并不复杂的私人恩怨,舟山日报的领导,反应之迟钝,处理方法之生硬,让这件男女私事迅速升级为网络热门事件,其执行力之低下,真够让人瞠目结舌了。

Loading

《纽约时报》去年25个英文流行语

January 2nd, 2009

【按】不止汉语有囧和山寨,英文的新词也层出不穷,以下是纽约时报盘点的2008年流行词汇。

《纽约时报》用25个流行语盘点2008年美国大事
文/[美]马克-里博维奇、格兰特-巴里特 译 boxi

美国《纽约时报》最近刊登了俚语新词的编撰者马克-里博维奇和格兰特-巴里特整理的2008年美国流行语,特节选部分摘译如下——

1.Fail

失败。

主要用于网上,由动词变成了不可数名词,就像在“A bucket of  fail(巨大的失败)”中出现的场景一样。常用的形式包括epic fail(大失败),指总体上倾向于失败或失败的典型案例,FAIL!则是一种强调语气。通常作为win(获胜)的反义词出现,网上常见形式如“Full of win!”,意指“不错!”

2.Malus

因为业绩不佳而对企业CEO的惩罚或减薪。反义词是奖金。最早由精算师在上世纪60年代使用。

3.Change

改变。与其说是流行语不如说是政治海报,既充满能量又掺杂着噪音。美国民主党候选人(指奥巴马)说的一切好像都与革故鼎新有关。

4.Caribou Barbie

芭比娃娃。美国副总统候选人、阿拉斯加州州长莎拉-佩林的昵称。

5.Obamanation

当选总统巴拉克-奥巴马(Obama)名字所引发的绝无仅有的名词术语的雪崩效应在持续。“Obamination”和“Obamanation”的变体很普遍,前者大体上是否定意义的,后者则是肯定意义的。在线杂志Slate收录了更多这方面的词汇。

6.Skadoosh

动画电影《功夫熊猫》中杰克-布莱克(熊猫阿波的配音演员)杜撰出来的名词,在影迷中流行。该词在影片的关键场景出现,并伴随着一个招式(译者:就是阿波用他肥大的肚子把太郎(老虎)弹飞那一招)。

7.Phelpsian

优秀。

以2008夏季奥运会8枚金牌7项世界纪录获得者、游泳运动员迈克尔-菲尔普斯(Michael Phelps)的形式形容优秀。

8.Gas-sipper

省油户。gas-guzzler(油老虎,一般用于形容SUV类这样耗油量大的汽车)的反义词,尽管该词已有30年历史了,但在(上半年)油价抵达历史高位的时候又有焕发了新意。

9.Joe

乔,泛指每个人。选举期间常见诸如Amtrak Joe,管道工乔,乔-拜登(译者:拜登是奥巴马的竞选伙伴)及Joe Six-Pack(译者:无所事事,抱着6瓶装啤酒坐着喝酒的人)等等。

10.Fish pedicure

鱼足疗。美容过程,用小鱼吃掉足部的死皮。

11.Sister wife

姐妹妻子,指与其他女人分享丈夫的女人。得克萨斯州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成员及其他一夫多妻组织使用的术语。

12.Lipstick on a pig

涂在猪上的口红,形容某物无法变得美丽。语出奥巴马:“你可以给猪抹上口红,但它还是一只猪。”许多人认为他指的是莎拉-佩林,后者说过曲棍球妈妈与斗牛狗(形容好斗之人)的惟一区别是口红。

13.Photoboming

照片炸弹,指别人拍照的时候,你不小心做了让人讨厌的背景。

14.D.W.T

Driving while texting的缩写,边发短信边开车。编辑短信时开车,分心的一个例子。

15.Throwie

一种新型涂鸦艺术。指一种粘性或磁性的电池驱动的LED,成串使用,作为涂鸦的一种形式。

16.Plutoid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指定的新术语,特指冥王星和类似的不具备行星完全特性的天体。

17.Futarchy

发音为FEW-tark-ee,部分被投机市场控制的理论上的政府。由乔治梅森大学的罗宾??汉森创造。

18.Quake Lake

堰塞湖,汶川地震后形成的新湖泊。

19.Recessionista

最初是指喜欢衰退,认为这将最终有利于经济的人。现在指在经济衰退期不用花很多钱也能保持时髦的人。

20.TBTF

“too big to fail”的缩写,用于描述超大型的金融机构,许多人认为它们应该得到保护,免受金融崩溃。

21.In the tank

潜水,说某某人为另一人潜水的意思。支持某人的最终结果是达成幕后交易或互投赞成票。

22.Twi-hard

死硬派。指美国作家斯蒂芬-梅耶关于吸血鬼的系列小说《暮色》的粉丝,韵同“die-hard”。

23.Naked short selling

裸卖空。在无权先卖的情况下卖空他人持有股票的一种危险做法。

24.Nuke the Fridge

核炸冰箱。一部影片的地位因为一个片段被摧毁,通常都归因于一个成功的制片人或导演的傲慢。这个名词是在新电影《印第安纳琼斯》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片中的英雄靠躲进一台冰箱中而逃过了一场核爆炸,特指作品在抵达流行和品质的巅峰后滑向荒谬和不合时宜。

25.Burrowing

穴居。当发现自己所在政党失势时,政治任命获得者通常会通过取得不同但类似的工作来成为公务员,以便保持原有的薪水。就像冬眠动物在穴居着一样,直到其政党东山再起。

Loading

一篇介绍亨廷顿最透彻的短文

January 2nd, 2009

【按】林博文这篇短文,用区区千把字,就把亨廷顿(台湾翻译成杭廷顿)的思想主旨说得简明透彻,学习和菜头,好文则毫不犹豫转载之,既可以增加点击量,也可以为各位网友们提供“增值服务”。

杭廷顿与文明冲突论

作者:林博文(原载:2008-12-31 中国时报 )

在以色列空军狂炸迦萨走廊巴勒斯坦哈玛斯基地之际,很自然地想到在耶诞前夕去世的美国政治学大师山缪尔.杭廷顿(Samuel Huntington)。享年八十一岁的杭廷顿,于一九九三年在《外交事务》发表轰动一时的〈文明的冲突?〉论文;三年后加以扩充加料成书,书名就叫《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这本书已被译成三十九种文字,风行全球知识界,也使杭廷顿成为最有影响力和最具争议性的当代政治学者。

其实,杭廷顿的文明冲突论乃承袭伯纳德.刘易斯(Bernard Lewis)的观点,予以更深邃、更广泛的诠释。刘易斯是英国人,在普林斯顿大学教了三十多年书,现已九十二岁,他和杭廷顿都属于「西方至上主义者」(或「白人至上主义者」),在外交政策上也都是鹰派。杭廷顿表示,冷战结束以后,世界冲突的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之争,而是不同文明之间(或内部)的争斗。

杭廷顿强调,由于受到现代化的驱使,全球的政治沿着文明界线进行重组。具有相似文化的人民和国家正在聚合,而拥有不同文化的人民和国家正在分离。由意识形态和超级大国界定的联盟正让位于由文化和文明所界定的联盟,文明之间的断层线正在变成全球政治冲突的中心地带。因此,一个以文明为基础的世界秩序正在出现。

杭廷顿发表文明冲突论的文章和专书之后,肯定的声音和否定的浪潮充斥全球学界,蔚为二十世纪末期最热烈的一场学术、文化与政治论战,中国大陆学者卷入的程度远超过台湾和海外华人学者。绝大多数大陆学者对杭廷顿的理论持批判态度,他们不赞同杭氏把儒家文明和世界其他文明(特别是西方文明)对立起来,亦不满杭氏认为儒家文明是对世界秩序的潜在威胁,更气愤杭氏预言中国的崛起将会导致世界文明的冲突。

杭廷顿的书是在一九九六年出版,五年后发生了九一一事件。在西方媒体、政客和一般人民的心中,九一一事件不就是伊斯兰文明以暴力挑战西方基督教文明的例证吗?杭廷顿的文明冲突论亦因宾拉登的「杰作」而大出锋头。包括季辛吉在内的一批右翼和中间偏右学者及政论家,都把杭廷顿誉为创始「围堵」政策的外交学者乔治.肯楠以来的头号政治理论家。杭廷顿本人对他的文明冲突论获得血腥印证,极具学术上的满足感;但是,批评他的论著亦随之大量涌现,直至今天。 5 ]8

巴勒斯坦裔的名学者萨依德,眼看刘易斯和杭廷顿蓄意颠倒黑白,视伊斯兰如寇雠的论学态度,心中大为光火,于是在《国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痛斥文明的冲突乃是「无知的冲突」。萨依德说,杭廷顿是个意识形态空想家,一心要将「文明」与「认同」扭曲成已然定形、封闭的体系,「文明冲突」之说完全忽略了历史隐而不显的部分(如各种不同文明的相互交流、增益与分享),只急于以荒谬可笑、狭隘简化的方式来凸显文明的斗争。

萨依德以及其他学者对文明冲突论最不满的是,杭廷顿在论述中所展现的西方文明优越感,以及其他文明皆「非我族类」的白人中心论。世人在谴责宾拉登所领导的「基地」组织恐怖分子之余,很少人会去探讨促成宾拉登采取暴力的原因,也很少人去探究美国霸权主义在阿拉伯世界的所作所为。就如同以色列数十年来和巴勒斯坦的武装冲突,除了文明、宗教和民族不同,亦含有领土、主权、生存之争,更有美国因素在里面。没有美国的大力撑腰,以色列早就不见了。今年刚好是以色列建国六十年,这是个可敬的犹太小国,但如没有美国每年花数十亿(甚至上百亿)「养她」,再加上强大的「以色列游说团」坐镇华府,以色列也许已变成一个历史名词。

杭廷顿四年前出了一本《我们是谁?对美国国家认同的挑战》,痛骂拉丁裔(以墨西哥人为主)新移民,指责他们拒绝融入美国社会,企图分裂美国。这本立场偏颇的著作,一出版即遭到左右两派的夹击,有人批评杭廷顿是在鼓吹「新孤立主义者的民族主义」,因杭氏认为多元文化和全球化会危害美国的「核心文化」。所谓美国的核心文化,即指基督教、讲英语、欧洲传过来的文化与哲学,以及美国的政治与法律制度。

萨依德和杭廷顿是思想上的死对头,如今皆已作古。美国少了两位学术巨人,不只是美国的损失,全球文化界亦痛失两个有开创性的学者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