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追究责任更重要的是处理善后和抚恤死难者

November 22nd, 2008

11月22日,杭州地铁陷落事件已经发生整整一周,今天工地上又挖出两具尸体,其中一位是吊机工人,直到死他都和他的吊机在一起,消防员用切割机把他们分离开来。至此,地铁陷落事故已经确认的死亡人数达到11人,还有10人埋在地下,其生还的可能,跟官员们悔改的可能一样不可能。

一周以来,杭州地铁事故已经逐渐从各大报章、网站的重要位置上撤下,不知是有人精心安排,还是媒体兴趣的自然衰减,公众的注意力已经从陷落事故上悄悄引开。事故的责任还没有认定,各方说法不一。坊间传言,此事平息还需要一顶乌纱。太平盛世,和谐世界,果然大不同,要是在古代,出这么大一件事,渎职者至少要掉一颗脑袋。

《旧约全书》里说:伸冤在我,我必报应!那些身担罪责的人,哪怕逃过痒痒挠一样的法槌,也无法逃脱历史的谴责。尽管历史书太薄,无法写下每个畜生的名字。

可是目前的重点不在于追究责任。对于死难民工的亲人来说,撤掉一两个责任者的公职,并不能为他们带来多少的安慰。他们目前最需要的是:一确认身份,二确定名分,三获得赔偿。

各有关当事方,首先要做的是确认死者和失踪者身份。我们知道,地铁工程由于层层发包,有些民工是被包工头临时雇佣到工地上来的,这有可能造成一些民工的身份得不到确认。甚至不排除有这样的情况出现,工人失踪,而工地的名册并无记录。如果有人失踪,但不在目前的伤亡名单中,当事方应该帮助寻找。不能因为已对外公布死亡加失踪人数共21名,就瞒报实际的死亡和失踪数字。

其次,地方政府和施工单位,应该为死难的农民工举行一次体面的追悼会,并肯定他们为建设这个城市付出的牺牲。他们不是无辜的可怜鸟,他们是这个城市勤劳而无畏的建设者。既然杭州能为汶川遇难同胞举行盛大的追悼活动,这些死在家门口的民工也有权利享受同等的待遇。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应该重金抚恤死难民工,生命是无价的,但钱对于活着的人还有意义。如果他们的家属能够得到一笔像样的抚恤金,就可以用这钱来建设家园、教育子女,并且防止未来的悲剧在这个家庭上演。抚恤金多少合适?我认为每个人不应该低于200万。

逝者已矣,我们不指望这个社会能有什么根本的改变,但请在恢复歌舞升平之前,先料理完以上三件事。

Loading

从一个细节看华为

November 22nd, 2008

经济危机下,网络上流传很多苦涩的笑话,下面就是一则。

深圳最近正流传:黑夜加班回家。一女遭遇劫匪,颤抖曰:“大哥,我是华为的,两个月没发工资了,还刚被裁员,你看报道就知道了,真的没有钱……” 劫匪听后竟然痛哭流涕,“妹子,同行 ,俺原来是中兴的,你拿好工牌,后面那帮抢劫是富士康的,你放心, 我们绝不抢自己人 .对了,边上那条路不要走,那边是做ERP软件的…

我觉得不管当下有多困难,华为一定不会倒闭。这是我从一个细节中得出的判断。

前一段日子,我从朋友处借了一个华为EG162的无线上网卡(学名叫:无线数据终端),因为比较爱惜,我用完就放到上衣口袋里。不幸的事情发生了,这个卡突然失踪了,直到几天之后,我在洗衣机里找到了它。经过水泡、机甩,我想这卡肯定变成了具尸体。

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我把这张卡放在通风处晾了两天,再插到电脑上,你猜怎么着,信号灯直闪,但就是不联通。

又过了几天,我再试,居然可以上网了。我相信,能生产出这样质量的产品的公司,永远不会倒闭。

Loading

GOOGLE拼音出2.0测试版

November 22nd, 2008

晚上干了一件很愚蠢的事,试图在DELL台式机上装上MAC OS系统,使之变成山寨版的苹果机。结果是不但苹果没成功,连XP也死翘翘了。最终只能重装。

重装完系统,安装谷歌拼音发现,它已经推出了2.0测试版。里面有很多新功能。我一向认为,对于电脑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输入法。自从在我的EEE PC上装了UBUNTU和SCIM智能拼音,我出门再也不带别的电脑。

谷歌拼音2.0版一个最突出的功能就是支持整句输入,同时,据说它会分析用户的遣词造句习惯,自动从网络上下载相应的语言模板。我试用的感觉是速度超快,几乎能跟上思维的速度。

今天GOOGLE还改进了GMAIL的界面,提供了好多主题可以变换。GOOGLE真是一家神奇的公司,我要把所有的赞美都送给它。

让百度破产吧,下载Google谷歌拼音输入法(测试版)

Loading

Install scim pinyin input in ubuntu

November 20th, 2008

Remember to install the following:

scim
scim-chinese
scim-gtk2-immodule
scim-modules-socket
scim-modules-table
scim-tables-zh

Loading

《生活》照片网上公布

November 20th, 2008

这个《生活》是已经倒闭的大名鼎鼎的美国杂志,不是许知远那个能压死一头牛的巨幅杂志,布列松、卡帕为代表的摄影大师,都在上面发表过照片。

现在有个好消息,

桃花坞 » 《生活》(Life)杂志照片存档公开

你也可以直接到GOOGLE去看LIFE photo archive hosted by Google

Loading

地铁悲剧结局预测

November 19th, 2008

本地地方官有句名言经常挂在嘴边:死棋肚里出仙着。本次地铁塌陷事故的处理,应了这句话。本地媒体空前活跃,广播电视全天报导,记者不但可以随意出入事故现场,而且还有免费盒饭吃。相对宽松的报道政策,帮助杭州挽回了公关颓势,连省外媒体都啧啧称赞,贵宝地政府真开明啊。

某地电视台,欲采访一杭州记者妹妹,问起杭州新闻自由的问题,记者妹妹赶紧说:“别采访我,我不过是混口饭吃的。”私下里说,万一说错,饭碗就丢了。

天气渐冷,风向转向,根据已有的信息判断,悲剧的结局大致是这样的:

地铁建设方中铁四局承担下绝大部分责任,本地官员涉险过关。这件事将在人们的记忆中被渐渐淡忘,直到下一次悲剧的发生。

专家称杭州地铁为赶工期边规划边建设边修改_网易新闻中心 

Loading

地铁塌陷的黑洞究竟有多深

November 18th, 2008

已经4天了,杭州萧山湘湖地铁工程塌陷出,救援仍没有停止,但挖出来的是一具具尸首。这些死难的工人,不过是为了养家糊口,来到号称人间天堂的杭州,本以为会无病无灾,想不到灾难之星早就笼罩在头顶的天空。

种种迹象表明,这次灾难并非人力不可预知的偶发事件。从地铁的选址,到设计、招标、施工,早就埋下了事故隐患的种子。难怪香港媒体猜测,贪腐造成杭州地铁塌陷?

地铁–招标–选址–湘湖–奥兰多小镇–休博园–休博会–世界休闲协会……一条通向幽暗深处的链条。

Loading

杭州地陷报道的媒体表现

November 17th, 2008

杭州地铁工地陷落,是老百姓的灾难,决策者的恶梦,却也是媒体传递信息、报效公众的大好机会。虽然人不在杭州,但我时刻关注着媒体报道的进程。

这次事故发生突然,影响巨大,立即成为中文各大门户的头条,捂是捂不住的,除非把所有的机房的电闸都拉掉。

既然盖子必须要揭开,那么不如允许自己的记者去采访,这样至少还可控一些。杭州的各个媒体迅速抓住这次机会,滚动记者派上了用场,本地网站的实时报道,立即被新浪、网易不费一并一蛋转载到其专题之中,并化作滚滚的流量,让杭州的曝光率创下历史新高。

据刚才载我的出租司机说,杭城的广播连续不断地滚动报道,并且请目击者现“声”说法,可以说,当之无愧地成为与网站并肩作战的第一媒体。而报纸呢?可怜的报纸,只有到了事发后周日凌晨,才能报告昨天的消息,而自选动作与规定动作如何平衡,成为考验媒体老大们胆识的试金石。

刚才看到滚动新闻的同事,从周六下午到现在,他们一直分批在事故现场值守,王小街已经24小时没有睡觉。

再看周日的本地报纸。当日只有四个版的《浙江日报》,篇幅最少,只在头版左下做了一篇千余字的稿子,没有图片;《杭州日报》头版配图报道,并且在二版做了滚动报道。

讽刺是五份都市类报纸,头版全部都是同一个广告:“银泰,生日快乐!”,大红大紫,快活喜庆,与灾难新闻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也许无可谴责,因为事发为周六下午,而广告合同在此之前肯定早就签订了,契约社会,按合同来。但是,《都市快报》头版,夹在灾难新闻与广告之间的一条关于鸡的新闻,却让人难以忍受,莫非快报跟鸡也有个约定吗?

从新闻内容上来讲,《今日早报》跨版三维剖面图,非常直观新颖,在读图时代,可以打90分。而我所看到的其他报道,都过于细碎,没有整体感。

所有的媒体都回避了老百姓最想问的几个问题:

一、究竟死了多少人?官方数据把死亡和失踪分开计算,是不是在玩概念,

二、事故原因到底是什么?当然微观的原因需要进一步调查,但是宏观的原因有没有,是不是因为“大跃进”式的仓促决策、大干快上造成了这次悲剧?

三、杭州一号线全面开花,这类悲剧会不会在其他路段再现?进而,杭州土质是否适合建地铁?这次灾难对正在建设的杭州地铁有什么影响?

四、谁要对这一事件负责?追究到哪一级别?

我们知道,在现行的体制下,作为党的喉舌的媒体不太可能把上述问题清单,列入报道内容之中。但是,作为新闻记者应该心里带着上面的问题,争取多透露一点点事实,以便让公众作出判断。

需要提的是,我买了周日的《南方都市报》,它的头版是一张震撼的照片,特大的标题:杭州地陷。此刻,我真的被这样弘扬正义的媒体给感动了,这种感动还会再持续下去,如果我没有阅读它的两版内文的话。南都的文章,还是用了新华社和“钟欣”(SHE?)的稿子,依然是零碎的流水帐而已。

你不在现场,你没有24小时不睡觉,无论摆多么酷的POSE,你都只是一张山寨版的《纽约时报》,你都比不上本地老大娘在广播里一声“唉哟”所传达的信息更多。

当然,这不是责怪南都,如果没有自己的记者,只能选择最合适的消息源,就连BBC也不得不转载新华社的消息,看着
BBC 中文网 | 国际新闻 | 杭州地铁工地坍塌已造成3人死亡,我马上一愣,以为新华社在BBC大楼里开设了分社。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