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看书

May 13th, 2010

一到香港,我迫不及待地奔向附近最大的书店PageOne。在万宝龙、Polo等一堆名牌专卖店的汪洋之中,PageOne像一片新大陆,而我则更像从“五月花”号爬上岸的拓荒者兴奋不已。然而逛了半个小时我的热情就急剧冷却,这里的书太贵了!我看好了一套三册台湾出版的《左传新译》,售价是650港元;一张大比例尺的越南地图,竟然要118港元;一套《洛夫诗集》售价将近700港元。我一边掂量着钱包,一边计算行李的重量,最后只忍痛花了307港币买了一本《越战摄影集》来安慰自己。

闾丘露薇老师告诉我,Shopping Mall的大老板非常精明,要求每家商铺的电脑都必须与商场的主机联网,以便掌握每个商家的销售和盈利情况,再据此来决定下一年的租金合同。看来,在寸土寸金的香港,书价昂贵实属无奈。不过她推荐我去旺角一带的“二楼书店”去逛逛。

香港的“二楼书店”,绝大部分都在三层以上的阁楼上,为了节省一点租金。我最早知道“二楼书店”,源于一则悲伤的消息。香港有一家青文书屋,其老板罗志文在整理仓库的时候,书架坍塌,人被压在书下,14天后尸体腐烂,邻居报警才被发现。罗志文的死简直就是一个斯文扫地的隐喻以及文脉衰竭的象征,在香港读书界引起过不小的轰动。

当我来到西洋菜南街一带,在一排排伸向半空五颜六色的招牌中,找到了“田园书店”、“乐文书店”的牌子,从逼仄的楼道,经过发廊和宠物店的门口,蹩进这些书店里,有一种”我来晚了”的感觉。书店里空间狭小,需要一边盯着书脊浏览,一边为别人让路。这里的书确实比大书店里的分类更精细,码放更用心,价格也至少便宜20%。我买了《策兰诗选》、《西夏旅馆》和一本外国短篇小说集,一共花了400多港元,但我觉得这已经相当便宜了。

与在香港读书的内地学生聊起来,他们也普遍抱怨香港书价太高,尤其是教材更是价格不菲。而香港法律规定,复印社不得整本复印,所以他们有时只好收购高年级同学的二手教材。

尽管在地铁上经常看到捧着书的旅客,但据我了解,香港人一般是不读书的。我到周大福给外甥女买礼物,跟店员吴小姐聊起来。因为都用iphone的缘故,我们很快找到了共同话题。我给她看我安装的软件,她对一个叫“四大名著”的电子书软件产生了兴趣,点开看到四本书的封面图标,她指着《水浒》说,这本书是不是讲武打的?我瞬间晕眩,顿时有请她去吃满记甜品并为她恶补国学基本读本的冲动。然而,我知道只是杞人忧天而已,在香港,不懂四大名著一点关系也没有,不知道四小天王的八卦才会让人OUT。想到这里,我释然了。立即在iPhone上调出“植物大战僵尸”,跟她愉快地手把手演示起来。

Loading

香港的鳞爪

May 12th, 2010

现在是早晨8点钟,从宾馆的窗口望出去,青色的山顶被云雾罩住。在这里,我每天都醒得挺早,吃完早餐,就到附近的公园散步。

这里的公园叫“九龙仔”,在香港可以迅速通过地名判断一个地方的大致情况。仔,就是小的意思。公园的确很小,但里面设施齐全。有一个标准人工草皮的足球场,一个综合运动场,一个游泳馆,塑胶跑道,免费开放。早晨,这里成了健身者们的乐园。

香港法律严厉而细密,从公园张贴的标志和文件就能窥见一二。公园和海滩等露天公共场所都禁止吸烟,公园长椅上禁止躺卧,在公共场所点蜡烛泼洒蜡油都是违法的。在香港的朋友告诉我,法律规定得越详细,自由的界限就越清晰,因为法不明文禁止即为合法。可我的感觉是,法律不禁止的事,在香港太少了。

香港法律规定,警察可以对闯红灯的行人进行检控,法庭可以处以1500元罚款。在公共场所不能大声吵架,否则路人可以说自己受到威胁而报警。拖欠雇员工资,将被提起检控,一旦定罪将被罚款35万港元,并处以三年监禁。任何图文复印社,不得复印正本书,以保护知识产权。如果深更半夜,路上无车,但你看到一个人站在红灯前静候,不是他迂,也不是他素质高,而是法律很严格。

香港的朋友告诉我,香港人的规矩意识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被港英政府管出来的。早年,香港人不喜欢排队,殖民警察就用棒子把人群打成一条直线,后来有形的棒子没有了,无形的棒子还在人们心头。

香港面积狭小,空间逼仄。在旺角这样的闹市区,最能感觉出来。杭州用来开洗脚房都不够的店面,香港用来卖各类高档化妆品;杭州流浪汉都嫌憋屈的大桥下面,十几个人围坐着下棋。

在西洋菜南街一带,有很多“二楼书店”,名为“二楼”,实则是指在二楼以上。需要爬上窄小的楼梯,折折弯弯,才能找得到。书很贵。我买了三本书:《策兰诗选》、《西夏旅馆》、《大师的残忍》,去银400多港元。而我看好的一套三本《左传》,居然标价650港元。

香港是一个信息自由的地方,网站没有审查,出版相对自由。难怪不少从事文化传播的大陆人来到这里就再也不想回去。闾丘露薇说,她曾在北京常驻过两年。那期间她没觉得有什么异常,等回到香港才发现自己的思维被同质化。在香港一个人更容易保持思想的独立与活跃。

虽然不过是匆匆一瞥,我还是能隐约感觉到香港的脉搏。这块中国自由而另类的飞地,正在经历着一场身份认同危机。

Loading

天赐

May 10th, 2010

天赐

周六下午,我正在睡觉,就听小院子和卧室隔着到纱门响动,传来一阵阵喵呜之声。推门一看,是一只小白猫,三个月大小。

问了左邻右舍,都没有养过它。我把它放到院子里,希望它原路返回,但是它钻来钻去又回来了,依在纱门上,可怜巴巴地叫。这是很大的麻烦,不但因为我没有养宠物的准备,而且还因为我马上要出差一个星期。

可是眼看它这么可怜,我又怎能忍心把它扔回到大雨里呢。

心一横,骑车直奔宠物店,买来猫沙、猫粮,饿极了的小猫忘情地吃着,吃完就撒欢,满地追拖鞋。

宠物店老板听完我的描述后断定,这是流浪猫的后代。

想来想去,这只小猫也是意外来到我家,必有奇妙之处,就给它取名叫天赐吧。

现在我人在天涯,天赐在老高伯伯的照顾中。

天赐应诸位叔叔阿姨的要求,放出照片一枚。
tainci photo

Loading

《网络战》:权当相声看

May 4th, 2010

原载:《广州日报》

  最近一两周,有一本书在美国火得不行。那就是美国五角大楼前助理、为里根、老小布什、克林顿做过军事幕僚的Richard A. Clarke与人合著的《网络战:对国家安全的下一个威胁及应对措施》(Cyber War)。本书基调是,美国已经失掉了网络战争的先机,应该像过去重视核战争一样重视网络战。

  按照这本书的说法,信息化程度越高的国家,对付网络战的能力越脆弱。因此,美国打网络战的能力,全球只能排第四。排前三位的是谁?第一是朝鲜,第二是伊朗,第三是中国。书中特意强调,尽管朝鲜自身网络基础设施非常薄弱,但是网络战队却很发达。而俄罗斯黑客和安全部门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本书的开场是中国久违了的报告文学体。2007年9月6日,叙利亚的一个秘密工地,忽然遭到以色列的F117的轰炸,问题是,叙利亚的雷达没有发现目标。只有三种可能的解释:一、无人侦察机侵入了叙利亚雷达系统;二、以色列特工侵入了俄罗斯主机;三、以色列特工偷偷接驳了叙利亚军事指挥光缆。不管哪一种方式,都说明网络战不是摧毁防御体系,而是让敌人连用到防御体系的机会都没有。

  作者又举2003年第二次伊拉克战争的例子。战前,很多伊拉克作战军官都收到一封美军劝降的电子邮件,大意是,你们只要把坦克停到外面,就可以平安回家。于是,美军所到之处,空坦克整齐排列,供美军打靶。

  作者用以色列对叙利亚、美国对伊拉克的战例,说明网络战有两种模式。一是用黑客技术摧毁敌人计算机防御体系,再用传统武器解决战斗。二是用宣传战瓦解敌人斗志。因此,网络战是真实的,是迅速的(以光速进行),是波及全球的,是超越战场的。而且,网络战已经打响了。

  接着迎来了本书最高潮的部分:中国威胁论加阴谋论。书中说,中国跟比尔·盖茨要了一份操作系统的秘密代码,这套代码连美国政府都拿不到。同时,中国又搞掂了思科,从那里拷贝了路由器硬件结构。软硬兼施,中国黑客彻底掌握了网络战的核心技术。

  接下来的内容让我捧腹大笑!书中指责微软为中国修改了操作系统代码,核心加密部分都用中国自己设计的,美方无法破解。而试图给计算机安装绿坝,目的不仅是扫黄,更是为抵御敌国网络战的侵略!

  作者号称是美国前国防部助理,我怎么觉得是德云社的助理、郭德纲的弟子。

  在书的最后,作者夸夸其谈,说俺们做军事顾问的,都有一个特点,不能只提出问题,不给出解决方案。作者列出了六条网络战应对方案:1.掀起公众讨论网络战的新高潮。2.增强防卫反击能力,让网络攻击者三思而后行。3.减少网络犯罪发生,以免为网络敌人提供人才。4.各国签订减少避免网络战条约。5.研发更安全的网络。6.总统进行干预。

  等于什么也没说。如果这也算解决方案的话,那么我觉得不如只提一条:“世界和平”。

  这本书在美国的流行,说明美国的民族主义情绪开始抬头、中国威胁论阴云不散。正如有读者指出的,“网络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所散布的网络威胁论,等于为更强化的治理方式背书,因为按照作者的逻辑,美国要想在网络战中获胜,必须严管网络,给每一台电脑装上“绿坝”。

Loading

海盗电台和123诗社的骄傲

April 29th, 2010

123诗社朗诵了台湾陈黎先生翻译的《疑问集》之后,收到了一则是陈黎先生本人发表的评论。

陈黎留言

“我听到了,很棒。
我们的朋友聂鲁达,也听到了。”

这是对诗社莫大的鼓励,我们一定不负陈黎先生和广大读者的热望,把更好的诗歌呈现给大家。

另外:白板报海盗电台,在德国之声博客大赛中,获得播客投票第三名,第一名被伊朗波斯语播客Radiokalu夺得。

谢谢各位的投票,明年我们会再参赛。

Loading

史诗纪录片:美国-我们的故事

April 29th, 2010

2010年4月,America: The Story of US「美国:我们的故事」在美国的历史频道首映。这是一部12集的史诗纪录片,收视率超过了绝大部分美国虚构电视剧。它全面使用电脑CG,把阿凡达式的视觉效果和好莱坞式的表演技巧引入纪录片,令人目瞪口呆,忘记这是真实的历史。

第一集的第一组镜头就把人牢牢吸引住了。深蓝色的水底,一条大鱼游过,随后从水下看到一艘船缓缓驶来。在一个俯瞰船身的镜头之后,摄像机加速度向着美洲大陆飞行,镜头前领飞的是一只美国兀鹰。

这部纪录片的叙事采取了画外音叙述,演员表演,嘉宾评论三种历史纪录片常用的方式,并把这三者巧妙地穿插在一起。给演员的镜头频繁使用特写,过肩,偷拍等纪实风格,与现代影像语汇契合,同时又跟历史虚构片保持了距离。

CG在片子中运用得出神入化,镜头时常拉出事发地,一直拉到俯瞰地球为止。在前两集中还多次使用了黑客帝国曾经用过的子弹时间特效,以表现军事冲突的紧张与暴力美学。

我认为片中与内容最相得益彰的特效是表现本杰明-富兰克林骑马送信的镜头,他和马匹变成了一个火球,在13个殖民地上滚动,随后火球蔓延开去。画外音解说:在殖民地,信息自由流动,英国军队开枪的暴行很快传开。而在英国好多人还不知道。

看了一些美国的评论,大家普遍认为,这片子史实还比较牢靠,反映了面向美国中小学生的主流史观。编创者不忘政治上正确,强调美国革命队伍中也有黑人。嘉宾的访谈评论点到为止,对欣赏画面几乎不构成干扰。尽管如此,美国还是有电视人对于使用嘉宾访谈形式提出了批评。有的地方我也觉得别扭。例如请出一个现役海军陆战队上校,说我恨不能跟华盛顿一起并肩作战。口味有点太重了。想像一下,一部讲述岳飞的纪录片,请一个解放军军官对着镜头说:我希望我能投入抗击金兀术的战斗中……

总体来说,我给美国:我们的故事打五星。看过它之后,我立即找出一本目前最火的Remini写的「美国简史」对照阅读,果然印象深刻,趣味盎然。这也是这部大制作纪录片的初衷,希望把人们(主要是年轻人)吸引到瑰丽的历史王国里来。从目前它的受欢迎程度来看,这一目标应该不难达成。

Loading

海盗电台、123诗社四月巨献:聂鲁达《疑问集》(61-74)全诗终

April 27th, 2010

【按】终于整理完了,为了那些美妙的诗篇,以及不再重复的夜晚。

当晚录音的时候,纳纳有一点担心,担心录音容易整理难。这种担心并非多余,因为我缺乏韧性,经常随情绪而动。但是,我相信,我还能守住底线,那就是不要让自己成为接力链条上最弱一环。一生之中我多次不靠谱,但始终不敢忘记童年的诺言。

初二的时候,班上一个小女生,也是我悄悄喜欢的小女生,让我把一张她的两寸照片,送给她在我们村的好友,一个退学的女生。我怀揣着这张照片,前往退学女生的家里。门口一条大黄狗,恶狠狠拦住了去路。我假装蹲地捡砖头,把黄狗吓走,然后径直往院子里走。就在我走到门口的时候,我感觉背后一阵风声。我还没来得及反应,腿上就被狗狠狠咬了一口。我忍着痛,甚至带着笑,把照片送到退学女生的手里。当夜父亲车载身背,带着跑遍了全乡,去找狂犬疫苗。这事已经过去了很多年,它常常从记忆里跑出来,提醒我,我是一个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

下面请听,123诗社带来的聂鲁达《疑问集》。

《疑问集》(陈黎 译诗

作者:聂鲁达
译者:陈黎
朗诵者:纳纳、Snoopy、冯一刀、吴凡、王佩

《疑问集》61-74(完)

[audio:http://p.paowang.net/file/poem/422/422-all-yiwenji-61-74.mp3]

浏览器不支持Flash?请点这里直读MP3文件

前集回顾

《疑问集》46-60

[audio:http://p.paowang.net/file/poem/422/422-all-yiwenji-46-60.mp3]

浏览器不支持Flash?请点这里直读MP3文件

《疑问集》31-45

[audio:http://p.paowang.net/file/poem/422/422-all-yiwenji-31-45.mp3]

浏览器不支持Flash?请点这里直读MP3文件

《疑问集》16-30

[audio:http://p.paowang.net/file/poem/422/422-all-yiwenji-15-30.mp3]

浏览器不支持Flash?请点这里直读MP3文件

《疑问集》1-15

[audio:http://p.paowang.net/file/poem/422/422-all-yiwenji-01-15.mp3]

浏览器不支持Flash?请点这里直读MP3文件

Loading

海盗电台、123诗社四月巨献:聂鲁达《疑问集》(46-60)

April 26th, 2010

【按】不知不觉,《疑问集》已经接近尾声,但我不急于把它一次性整理完,而是按照每天15首的速度,循序渐进。设定目标,不乱节奏,这几乎一切成功的保证。昔我盲目,今我看见,这也是整理《疑问集》最大的收获之一。

《疑问集》46-60

[audio:http://p.paowang.net/file/poem/422/422-all-yiwenji-46-60.mp3]

浏览器不支持Flash?请点这里直读MP3文件

前集回顾

《疑问集》31-45

[audio:http://p.paowang.net/file/poem/422/422-all-yiwenji-31-45.mp3]

浏览器不支持Flash?请点这里直读MP3文件

《疑问集》1-15

[audio:http://p.paowang.net/file/poem/422/422-all-yiwenji-01-15.mp3]

浏览器不支持Flash?请点这里直读MP3文件

《疑问集》16-30

[audio:http://p.paowang.net/file/poem/422/422-all-yiwenji-15-30.mp3]

浏览器不支持Flash?请点这里直读MP3文件

《疑问集》(陈黎译文

作者:聂鲁达
译者:陈黎
朗诵者:纳纳、Snoopy、冯一刀、吴凡、王佩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