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之父刘志军:他才改变了中国

一般来说,日本人叫“加藤”的都非常厉害,围棋界有加藤正夫,艺术界有加藤鹰老师。现在又出了一个加藤嘉一。他一个日本的80后,FT中文网的专栏作家,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毕业,2010年获得硕士学位,现任北京大学朝鲜半岛研究中心研究员。

加藤嘉一最近发表在FT中文网上的《刘志军的高铁遗产》,是关于中国高铁资料最翔实、内幕最摸底、分析最通透的文章,看了之后一边醍醐灌顶,一边顶礼膜拜。

我认为现阶段可以深刻改变中国的两样东西:互联网,高铁。两者都加速了信息和人的快速流动,狂飙激流必将提速慢中国。

没有铁路就没有北伐战争,就没有毛泽东接见红卫兵,就没有89大学生的大串联,就没有农民工迁徙的激流中国。一句话,没有铁路中国就没有走出农业社会的可能。而高铁必将更为深刻地改变中国,让铁流来得更猛烈些吧!

从加藤嘉一的文章中,我才知道,铁道部部长刘志军作为中国高铁帝国的缔造者,是个可以跟日本新干线之父十河信二比肩的人物,他虽然在政治漩涡里滚鞍落马,但其历史功过需要放到一个较长的时期去衡量。

高铁带来的便捷不能简单地用短期的经济指标来衡量,对于我的家庭来说,高铁已经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媳妇娘家在上海,我俩家在杭州,我们每周至少坐一个来回。根据我的切身感受,高铁带来的不仅是速度的提升,而是更少的时间间隔和更多的车次,换句话说,高铁消除了市内交通和城际交通之间的界限,从理论上把中国大片区域联成一座大城。

当北京的当权者还在琢磨怎样加强户籍管理,当上海的食肉者还惦记着怎么限制外来购房,当广电总局踩下了制播分离和文化体制改革的刹车,当公路部门榨汁机一样榨取过往车辆的过路费,当中国被人为分割成一个个孤岛,大家想过没有,高铁为我们敞开了一扇未来中国的窗。那是统一的中国,那是高效的中国,那是平等的中国,那也将是自由的中国,是百花盛开毫无禁忌从不敏感的中国。

感谢高铁,让我们对中国尚有憧憬。感谢刘志军,狱中保重,历史和未来都不会把你忘记。

Loading

Tags: ,

27 Responses to “高铁之父刘志军:他才改变了中国”

  1. 时间会证明 says:

    时间会证明,腾讯改变了中国,google改变了中国,百度改变了中国,360改变了中国。
    时间回证明,三峡改变了中国,京沪铁路改变了中国。。。。。。。。。
    时间会证明,统计局改变了中国,教育部改变了中国,中宣部改变了中国。。。。。。。。。
    时间会证明,m改变了中国,d改变了中国, j改变了中国,h改变了中国
    时间会证明,杨+改变了中国,汶川地震改变中国,北京奥运会改变了中国,三鹿改变了中国。。。。
    时间会证明。。。。。。。。。。。。。。。。。

    到底有几个中国?哼,饭吃饱了,思想提高,生活。。。。。。。。。。。还是。。。。。。?

  2. 你在么 says:

    从长远角度来看,高铁的建设确实是有利发展的,但是问题众多不容置疑。安全问题不是网友意淫,是某位工程师提出的。

    刘志军落马,不是他贪的太多了,而是中央肯定有人看他不顺眼了。而且按照中央这种几千亿几千亿的拨款,什么项目能干不好呢?

  3. 风物长宜放眼量 says:

    在科技的进步面前,硬要选择权,是件可笑的事情,就好比平板电视时代,您非要到卖场选显像管电视,MP3的时代,您非要听磁带一样。您可以有您的选择权,但你不能强求别人一定卖。一个偌大的铁路系统要升级,更不可能为了部分人的选择权而去保留老的系统、两套系统一起运转一样。

    新科技的成本在最初阶段应该都是高的,记得平板电视刚出来的那会儿,动辄两三万块。而新科技的经济价值,在最初阶段也远不如已有的落后技术来得划算。但是随着技术的普及,成本是会逐渐下降的。这点王佩说得有道理,高铁的投资是不能用短期财务指标衡量的,因为它毕竟是一个长达百年的投资。

    回想早些年挤在绿皮车厢里的感受,难受的座椅,上厕所的不便,颠簸10多个小时,走一千多公里,哎,真是不堪回首!如果有选择的话,没几个人会弃高铁而选择绿皮车。

    当然,铁路的公益性质也决定了它必须考虑人民的承受能力,高铁不能一味想着尽快回本赚钱,它只能是半市场半公益的一桩生意。这需要投资者、经营者、管理者和顾客之间达成一个各方都可以接收的妥协。

    中国铁路目前的问题不在高铁,不在投资过大,其实铁路建设欠账多年,早就到了需要加大投入的时候。现在铁路的问题在管理,太多的利益羁绊,软肋太多,抽掉哪一根都有人疼。这么多年了,售票实名制和网络售票怎么就那么难。非不能也,是不为也。因为方便乘客,远没有满足票贩子和铁路局长们自己的利益来得重要。

    归根到底,还是那句话,是个好事,但是没办好。无论现在如何怨声载道,时间会证明,高铁改变中国!

  4. 反铁道 says:

    回9楼。运力不足的问题,只有大修高铁?这么说真是把问题说得太简单了。这要保证客流会多花钱坐走高铁,而坐普通车的人越来越少,才能分流。还有好多事情。。唉,真是。。

  5. 火星 says:

    我挺王佩。
    过10年20年再回头看吧。
    太纠结在细节的人是走不进更宽广的舞台的。
    所谓宰相肚里能撑船。

  6. jarka says:

    回三楼,没选择权,不爽。对,谁都不爽。
    如果电费比蜡烛贵,我还是会点蜡烛。

    我想在吃年夜饭的时候开电灯,在情人节吃烛光晚餐的时候点蜡烛!这就叫选择权!

  7. jarka says:

    这是一篇反讽文章吗?害我专门过来看了看原文及评论。

    我们握个手吧。。。

  8. 王五毛 says:

    王五毛王五毛王五毛王五毛王五毛王五毛王五毛王五毛王五毛王五毛王五毛王五毛

  9. Tom says:

    这是一篇反讽文章吗?害我专门过来看了看原文及评论。

  10. Lizzy says:

    我也曾经每周在沪杭之间来回, 感觉是车票越来越贵,路程越来越不方便. 魔都不仅是居不易,现在也越发去不易了… 还是怀念以前的双层列车呀

  11. chenyi1976 says:

    王佩老师很感性。

  12. says:

    唉,王佩老师也就这样了!

  13. 路人 says:

    同意3楼。节后去上海,列车上多是打工群众,听大家议论发现,”多坐几个小时的车但能省省钱也成啊“。但关键是,现在没得选了。

  14. FUKGFW says:

    再回复9楼:

    有统计数据显示,世界各国收费公路总长约14万公里,其中10万公里在中国,占总公里数的70%。而收费超期则是没完没了;而收费过重则是另一个严重问题:每公里折合的收费标准相当于4.5毛/公里,比美国都贵!(数据来源随便google一下中国高速和世界高速之类的关键词便可获得)而美国已收费高速公路里程只有8000公里这个地球人都知道的数据就不拿来和国内做比较了。

    而高速与高铁走的基本就是一条路子,倒是要看看高铁网络覆盖后,在加大了吞吐量的同时,铁路物流是否能真的降下来。

  15. Chinn says:

    高铁这事儿我还真不大了解,不好乱说。

    不过您的文章里能够支持高铁好的唯一论据似乎就是您的家庭从中受益良多,这种主观的个人观感怎么一下就上升到历史和未来了?

    那我也说说我的个人观感:在北京上学四年,说起来中国铁路发展越来越好,但每次过年过节放假回家买票却越来越难,选择越来越少。曾经迫不得已坐慢车,中途居然停两三个小时为了让一趟动车。中国有多少人从来都是坐这样的车出行?中国又有多少人使用公共交通的时候全无尊严可言?

    脱离整个铁路发展的背景单谈高铁怎么都有点不地道吧?

  16. James Chan says:

    新旧更替有一个规则,就是同等或更低价格获得更好的服务或性能,高铁是不符合这个规则的,他用行政权力去遏制低价的竞争者,扼杀了客户的选择权,通过片面的速度来标榜自己,高价让大众止步,或许你是精英或者可以报销来承受高价,但并不是普通用户能承受得起的,而且据说动车和高铁同距离相差时间并没有理论上这么大。

  17. FUKGFW says:

    铁道部建设高铁至今负债1.3万亿,这些钱去哪了?且不说进了裙带口袋那部分,没进的部分不是高通胀的垫脚石了?

    高铁是建好了,进一步垄断了~多开心;高铁中国是需要,但犯得着大跃进式的建设嘛?图利的是老百姓嘛?
    你倒是有钱坐的起高铁,你怎么不看看更多坐不起的人呢?一切其它环节没有配套解决的前提下就提前拿出的方案都不是好方案,它们都是“早产儿”,不但“危险”还需要更多的“照顾”,而这“照顾”又需要多少纳税人的钱去填?

    想必你是属于社会的“精英层”,体会到的都是这些基础建设带给你的红利,但不这并不代表着所有人都平等的、自由的享受到了这些红利!

  18. hushlight says:

    这种一般人不甚了解的东西,还是兼听则明比较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EconForum 讨论区 】
    发信人: beiyang (reset), 信区: EconForum
    标 题: 评《刘志军的高铁遗产》 [ ★szbd ] 于:2011-02-23 18:07:57 主题帖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hu Feb 24 10:27:34 2011), 站内
    刘志军的高铁遗产–链接出处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37078?page=1

    这篇文章被很多人认为是肯定刘志军贡献的,实际上有很多的偏颇和错误。

    这篇文章主要的观点有,1。高铁是刘志军独断专行搞出来的,包括象十河信二一样欺骗政府。2。高铁能够成功的关键甚至唯一的关键技术环节是引进动车组技术。3。高铁的代价非常大,而且资金无法回收,这其实是这篇文章的主题。这些都是错的。此外还有很多细节错误。

    作者先详细描述了一番十河信二建设新干线的做法,然后暗示刘志军也是同样的做法来建高铁。这是完全不对的。中国的建设由发改委审批,在发改委网站可以看到哪些项目批准了。

    http://www.sdpc.gov.cn/nyjt/

    而在铁道工程交易中心可以看到详细的项目招标情况,每个招标文件都附有发改委的批准文件名称,以及工程的详细技术指标。

    http://www.rebcenter.com

    此外,铁路项目都是铁道部和地方政府共同申报,还有中咨公司对设计和计划进行评估,之后才能拿给发改委审批。铁道部只有审批100公里以下,不跨省的铁路的权力。而且还有地方政府,中咨公司,环保部,国土资源部,有时还有交通部参与可行性研究和设计规划,然后才会上报发改委。发改委拿到的是详细的设计方案和投资规模。所以刘志军象十河信二欺上瞒下建铁路是不可能的。再说十河信二只建了一条515公里的项目,这条快速铁路在战前日本已经开始研究规划。

    文章说“刘可能不太擅长作假帐,所以他把手头的所有项目集中起来,用老办法威胁银行——要么多借给我点,要么我就从别处借。”这就不用说了,了解必经发改委的审批流程,就知道银行的钱不是这么来的,就是国家批的。

    “铁路的难题却刚刚开始。铁道部和铁路网如何处理?在日本,新干线修建完成之后一直亏损,直到日本经济起飞后的八十年代才开始盈利,于是政府就在1987年对国有铁道实施了民营化改革。按经济规律说,中国铁路迟早也应该民营化。但刘志军造成的局面比十河信二要复杂得多,因为他的高铁网太超前,对经济规律缺乏尊重,难以实现盈利。”

    这完全是主观臆断。第一,中国铁路的投资不算大。一年8000多亿投资相当于一年卷烟销售额。第二,高铁盈亏平衡只需要一个不算太大的客流量,不管说高铁亏还是赚,多少应该算一下。按现在的造价和票价,一般平均每公里年客流4000万人就肯定盈利了。这是很容易达到的数字。第三,铁路投资不光高铁,还有很多普铁,加上高铁转移客流增加货运。增加的货运量还能增加收入。第四,中国铁路提供的货运能力远不能满足需求。现在中国铁路货运周转量为27000多亿吨公里,每吨公里收费平均1毛多点。如果现在的铁路优先满足货运,只要有货运需求,就减少客运,那周转量很快就能翻倍。如果货运价提高至2毛多点,仍然有非常强的竞争力,因为公路运价太高了。这样新增的利润足以支付铁路建设的资金。也就是说,目前的铁路运营是在用国家管制的低价补贴社会,尤其是铁路客运。如果铁路建设资金确实不够完全可以放开对经营的管制。但国家的选择是保持补贴,依靠发展生产力来提高盈利能力,偿还融资。铁路的发展水平能够做到这一点,这才是刘志军领导的整个铁路产业做出的最大的贡献。

    关于引进动车组技术,这部分铁道部确实干的不错。不过相对于这些年铁路整个产业链的进步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因为要引进消化的技术远不止动车组这一点。这几个型号的动车组,对于那些外国厂商来说,都是成熟产品,但历史销售纪录只有各几十列。中国给每家的第一批订单(2007年开始上线运行的那些)基本都相当于各型车历史总销售量。中国的订单很快就会远远超过这个数字。所以在竞争的条件下,拿到比较理想的价格和技术转让的难度,相对于解决高铁建设运营那么多技术问题的难度来说,是非常渺小的。

    “刘志军把全国铁路装备制造商召集到北京——铁道部保持了计划经济体制,这些人全是他的下属——并告诉他们,这次的谈判由我领导,你们谁敢跟外国人接触就不要干了。”

    这也不全对。铁路装备制造商不是铁道部的下属,但他们都只有铁道部这一个客户,效果差不多。

    “刘志军还按西门子出的价格买了川崎的车,也买了全套制造技术。”

    这也不大对。首先CRH2,也就是日本E2系基础开发的车,日方投标是个联合体,车不是一家公司就能造出来的。联合体内各家在04年拿到合同后就开始按约定向中国的各厂商转让相应的生产技术。比如车的总装是青岛四方,电机是株洲电机生产,牵引逆变器由株洲时代电器生产等。而且各部件除国内厂家提供,在国外还有不止一家厂家能够提供,所以中国的车辆总装厂家还可以自己选择合适的产品。

    “比如说日本列车的车头是用许多块钢板拼起来的,中国则依靠上海郊区的一台世界最大的水压机直接压出来;中国还利用秦岭的风洞测试了车头受到的空气阻力,并对其形状进行了修改。”

    这段话也很容易误导。国外列车的批量小,如果没有很大的锻压机,就用小锻压件拼,但也没有“许多块钢板”,何况还是铝板,不是钢板。另外日本铁路也有风洞。

    http://www.rtri.or.jp/rd/maibara-wt/index.html

    “刘志军唯一没能开工建设的高铁是从兰州到乌鲁木齐的“兰新第二双线”。”这是明显的错误,2009年11月就开工了。

    总体来说,该文的最终目的是要把中国铁路描述成一个无解的问题,搞得连民营化都没人买,只能贱卖,吞掉坏账才有出路,这与事实是完全相反的。中国铁路之所以能与其他国家不同,因为中国幅员辽阔,资源分布极不平均,对大宗,长距离货运有极大需求,正适合发挥铁路的优势。就象美国铁路,货运发展很好,也盈利。而其他铁路强国如欧日就没法做到。同时,中国人口极多,有长距离大范围连续分布的高人口密度地区。又便于发挥铁路高效的中长距离客运优势。这一点就算比欧日都更突出。比如法国只有6500万人口,还不如沪宁沿线人多。所以中国的条件,既非常需要先进高效的铁路运输,反过来也非常有利于铁路的发展。

  19. 铁道 says:

    回五楼,
    同学,高铁解决的问题不仅仅是客运,更是腾出既有线路给货运,这个长期拖累中国发展的物流体系。
    运力不足的问题,只有大修高铁。
    什么投资多,车票贵的问题,都省省吧,历史会证明这种观点的可笑。

  20. 铁道 says:

    回三楼,没选择权,不爽。对,谁都不爽。
    不过,利益管理上的做法是另一个问题。
    就技术进步来说,如果电费比蜡烛贵,我还是会点蜡烛?

  21. 铁道 says:

    回三楼,没选择权,不爽。对,谁都不爽。
    如果电费比蜡烛贵,我还是会点蜡烛。

  22. 铁道 says:

    回二楼,
    战争,地质灾害,不在乎你在哪里。躲在家里照样可能被炸。

  23. where says:

    似乎太过了。
    铁老大依然是令人发指的垄断,高铁的价格据报道是全球最高。
    铁路运力依然各种不足,高铁以外的列车依然是噩梦。
    刘无非是作为一个铁路皇帝,我不认为这个世界是靠皇帝推动的。不,即便是毛太祖也不行。

  24. 铁道 says:

    回一楼,
    高铁不安全?请举个例子,别意淫。
    不能因为汽车容易出车祸就不坐汽车了吧?
    在家呆着最安全。还得小心地震和陨石。

  25. lu shang says:

    我08年去上海,25。10年去上海,64。11年去上海,82。快了1小时,我不在乎这一小时,最主要是没有选择权,现在没有了25/64,只有82

  26. 原小野 says:

    要是战争呢,地质灾害呢,一炸,一震,一个准。且不说昂贵的车票。

  27. 加藤记者 says:

    王佩同学,你这个说得太偏颇了吧。高铁安全呢?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