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已过40岁的我,却越来越喜欢走亲戚。
1、在一个冰冷的世界里,感受亲情的温暖。
2、走亲戚可以走进他们的生活,对于一个作家来说,这是至关重要的。
3、亲戚能带给你正能量。
4、亲戚让你知道自己并非一无所能。
5、走亲戚是为了帮助在老家的父母编织亲情网,游子不再的时候,他们可以得到更多的照顾。
6、事情并不像你所想的那样,走亲戚是一件美好的事。
7、不走亲戚,良心会有亏欠。正如《一杯圣诞茶》中所写的那样。
可是已过40岁的我,却越来越喜欢走亲戚。
1、在一个冰冷的世界里,感受亲情的温暖。
2、走亲戚可以走进他们的生活,对于一个作家来说,这是至关重要的。
3、亲戚能带给你正能量。
4、亲戚让你知道自己并非一无所能。
5、走亲戚是为了帮助在老家的父母编织亲情网,游子不再的时候,他们可以得到更多的照顾。
6、事情并不像你所想的那样,走亲戚是一件美好的事。
7、不走亲戚,良心会有亏欠。正如《一杯圣诞茶》中所写的那样。
马年初二的晚上,与刘淼和简叔在上海巴黎春天的星巴克户外闲坐,和风拂面,宛若春夜。大家聊起推特、Medium.com、Wordpress、Droplr、以及简书,都比较看好以文本写作为主的网站和应用。
简叔最近翻译了一篇文章《如何坚持每天写一千字》,文中说,如果你想成为一个优秀的Blogger,可以做一个每天写一千字的训练。找不到话题,没关系,想到哪儿,可以写到哪儿,你甚至可以关掉显示器,通过盲打来实现思绪的自由流动。简叔成为这一理论的践行者,他每天写一篇千字文,已经坚持10天了!
有没有可能每天写一篇千字文呢?我了解的情况是,如果有名利的刺激,则完全有可能。
我和我的朋友都写过每周5篇的专栏,按照11年前的市价,每篇稿费大约200元,每个月就会有4000元的稿费进账。这在当时是一笔不菲的收入,可以在北京三环外、广州、杭州的市区买1平米房子。
我依然记得当年在《新京报》写“语文运动”专栏时的情景。我当时写的内容很专一,主要是探讨语言文字问题,为了每天千字文,我需要阅读大量的专业书籍,包括:《说文解字》的各种注本、申小龙《汉语与中国文化》、《白话词汇研究》等。还需要浏览包括北大中文论坛在内的许多网站,并且在自己办的黑板报文艺论坛上,与爱好语文的朋友们互动,以求碰撞出火花。在2013年,我一共为《新京报》写了100多篇文章,最后结集出版了一本《正版语文》。幸亏当初“傻小子睡凉炕、年轻活力壮”,要是搁现在,我肯定会被编辑逼得以头撞墙。
即使一些散文大家,面对每天一篇千字文,也不免发憷。我记得读过董桥的一篇文章,说他每天早晨起来,都发愁今天的专栏写什么。有一天苦思冥想不得,看到餐桌上有一张当天的报纸,里面有一篇报道说香港女式内衣的销量大增。董桥兴奋得拍案而起,今天的专栏有了!女人踊跃买内衣说明什么问题?说明香港经济复苏了。于是,笔走龙蛇,完成了当天的日课。
千字文真的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我身边就有一个现成的例子。我的朋友月小刀,2012年为联商网写了一年的专栏,每篇所得报酬是200元。他写专栏全都跟零售有关,写之前,他征求过我的意见。我给了以下几条建议:
1、多写人物。人物比较好写,并且能小处见大。能往零售扯就扯,扯不了,就往励志、警示方向引。
2、讲一件事。我建议每次讲一件事,做到:起,承,转,合。或者用孔子论诗经的话,做到:兴,观,群,怨。兴,就是引起话头。观,就是观照世事,引申展开。群,就是从个体引到群体,以小说大。怨,就是抒发胸中郁闷之气,当然不是个人的怨,而是集体的怨,因为你已经群过了。
3、带感话题。找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能把自己写兴奋,不把自己写睡着的那种。
我不能无耻地往自己脸上贴金,说他听了我的建议才写了350篇专栏,但我觉得我的建议至少部分是有效的。一年之后,他的专栏为他带来了这辈子为数不多的机会,杭州著名的零售商场银泰集团企划部招聘高级经理,银泰的一位副总恰恰是是月小刀的读者,他把月小刀叫到自己的办公室,语重心长地说,“你写的零售业的那些文章,有的也不怎么样,但是一个年轻人,能够一年时间利用业余时间坚持写一篇千字文,这种毅力让人佩服,用这样的人,我放心。”只有月小刀自己知道写千字文的甘苦。他每天晚上拖着上了一天班的疲惫身躯,来到连书房也没有的房子里,坐在卧室的桌子旁,不写完千字文就不敢睡。写不下去的时候,就侧耳听听身后妻儿的均匀的呼吸声,顿时又增添无穷动力。每天千字文的日课,使他一跃进入高级白领行业,年薪是做新媒体主编时的好几倍。
在简书写千字文,能不能遇到伯乐,改变自己的命运,这我不敢说。我只知道,写作是一门手艺,需要大量的、看似重复实则螺旋式上升的练习。每天写一千字,会磨练一个人的技艺,同时塑造一个人的性格。有一门精湛的手艺,再加上不屈不挠的性格,在江湖上混,至少不需要看人脸色、仰人鼻息吧。
这是我的马年第一篇千字文。
《建筑师成长记录—学习建筑的101点体会》
作者:马修·弗莱德里克
建筑是经过深思熟虑后所创造的空间。
空间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积极空间让人驻留,消极空间迫人快速通过。
空间之间没有形成约束,所以只能是消极空间,而非积极空间。
进入空间的方式,会影响对空间的感受。空间的对比,能够产生强烈的印象。
用限制和引导来丰富人们在空间中的行为与感受。
建筑始于理念。建筑不是划分空间,并且加上装饰,而是把思想的DNA注入到空间里。
构图传达的概念,缺失一面的放射形,意味着一种缺憾的美,有失必有得。
设计概念越独特,产生的感染力越大。例如为一个新娘下楼的楼梯,设计一面窗户,外面是几株笔挺金黄的银杏树,新娘经过时,可以减缓紧张的心情。这就是独特的设计。
任何设计都要有多元化的解读。楼梯不仅提供竖向通道,还起到隔离空间,聚拢视线的作用。
平庸的设计师,固守其设计,或者疲于奔命地修补,好的设计师,把缺陷当机会。
模糊的想法用模糊的线条,确定的想法用确定的线条。
从整体的大局观去做调查和设计,不用从局部依次地去解决。
一个恰当的建筑自然、诗意、逻辑地生长在它的环境中。
如果你要赋予一个空间特殊性质,要确保这种性质真实存在。想让一面墙有厚重的感觉,要确保它真正厚重,想让一座建筑有高耸的感觉,要确保它真高。
窗户的作用很重要,框架风景,遮蔽一些风景,一览无余并不好,谁也不愿意生活在玻璃罩子下面。
用对比来强化建筑美学。如果要突出宽敞明亮,就需要有一个狭小幽暗的入口。
原来建筑的四个方位都传达不同的感觉,例如北方是死亡,南方是透明简单。
世界观的三个层次:简单,复杂,以简单构建的复杂。
避免正方体,非正方形更符合自然。
如果你不能向祖母说清你的想法,说明你对自己的项目依然没有想清楚。
美更多来自于元素的和谐组合,而不是元素本身。
创造不对称空间的平衡,需要更高的驾驭能力。
几何图形具有一种天然的张力。
在一个小房间里设计一条路,一定要直线通过,并且靠近一面墙。
大部分的建筑形式,分为:
加法:击中几何形体的相加。
减法:从一种几何形体中减去另一种。
塑形:筑模
抽象
进行项目汇报时,一定要从总体的概述开始,千万不要说,好吧,我们从这个入口进去,除非你想让听者入睡。
传统建筑和现代建筑的区别,受制于材料。现代建筑横跨面大,横向开窗,带来新的美学体验。
传统建筑外墙厚,现代建筑外墙薄。
传统建筑三段式,其中顶部,与天空映衬,表达精神。
少就是多。
如果想对建筑平面进行旋转和倾斜,先要确定这样做有意义。不能为了现代派而现代派。
始终在平面图中标志出柱子的位置。
柱子不仅是结构工具,还是塑造空间的工具。
以模型辅助设计,三维模型可以帮助你从设计中挖掘出新东西。
布置平面时最重要的是虚实空间和交通流线。
公共建筑中,把空间划分为:服务空间,非服务空间。
如果来不及画细节,画一个方盒子把它包住。
为设计留有10%的富裕空间。
令人折服的思想决定了作品的成功,有谬误都不要紧。
对设计师来说,首先要设计紧急出口。
不要为了减压而过早定下设计方案,设计与婚姻一样,都无法完美。
设计是在设计的过程中产生的。
建筑是充满诗意的叙事。建筑是一辆车,承载着丰富生动的故事。建筑是一个舞台,上演着人们的喜怒哀乐。
一座城市,有前景建筑和背景建筑。前景建筑就是标志性建筑。
建筑是街道的外墙,建筑的主要出口应该朝向街道。
设计一样东西,要把它放到更大的环境中衡量。把椅子置于房间里,房间置于建筑里,建筑置于周围环境里,周围环境置于一个城市规划里。
即使人的尺寸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夏天人的宽度22英尺,冬天,24英尺。
限制激发创造。
给设计命名,名字的进化,就是设计的进化。
大多数建筑师都在50岁才开始他们事业的辉煌,建筑师必须是杂家,除了学习建筑学之外,他们还要学习历史,艺术,心理学,材料学,符号学,社会学,物理学,政治学。
诗歌不在庙堂,不在欢场,诗歌就在人们劳动和生活的每一个地方。Richard告诉我,《一杯圣诞茶》只是他第二喜欢的诗,他最喜欢的是希腊诗人卡瓦菲斯写的《伊萨卡》。他告诉我,他将靠这首诗度过了自己的一生
伊萨卡
作者:[希腊]卡瓦菲斯
当你启程前往伊萨卡
但愿你的道路漫长,
充满奇迹,充满发现。
莱斯特律戈涅斯巨人,独眼巨人,
愤怒的波塞冬海神——不要怕他们:
你将不会在途中碰到诸如此类的怪物,
只要你高扬你的思想,
只要有一种特殊的感觉,
接触你的精神和肉体。
莱斯特律戈涅斯巨人,独眼巨人,
野蛮的波塞冬海神——你将不会跟他们遭遇
除非你将他们一直带进你的灵魂,
除非你的灵魂将他们树立在你的面前。
但愿你的道路漫长。
但愿那里有很多夏天的早晨,
当你无比快乐和兴奋地
进入你第一次见到的海港:
但愿你在腓尼基人的贸易市场停步
购买精美的物件,
珍珠母和珊瑚,琥珀和黑檀,
各式各样销魂的香水
——你要多销魂就有多销魂:
愿你走访众多埃及城市
向那些有识之士讨教并继续讨教。
让伊萨卡常在你心中,
抵达那里是你此行的目的。
但路上不要过于匆促,
最好多延长几年,
那时当你上得了岛你也就老了,
一路所得已经教你富甲四方,
用不着伊萨卡来让你财源滚滚。
用伊萨卡赋予你如此神奇的旅行,
没有它你可不会启程前来。
现在它再也没有什么可以给你的了。
而如果你发现它原来是这么穷,
那可不是伊萨卡想愚弄你。
既然那时你已经变得很聪慧,并且见多识广,
你也就不会不明白,这些伊萨卡意味着什么。
王韬与来华传教士、教会以及基督教之间的关系,时间上以1850年代为中心,尤其集中在1854-1857年期间,并以麦都思的去世为时间与信仰上的一个转折点。此间王韬不仅接替其父王昌桂协助麦都思等完成《圣经》翻译,而且还近于重新改写翻译了《宗主诗篇》,积极参与宣教站宣教材料的编写及传播事务,同时还向麦都思提交了一份与自己“受洗”相关的申请书,王韬与基督教之间的关系至此亦达到顶点。但即便如此,撇开当时的社会文化因素,王韬的不断被自我强化的中国文化立场、世俗与知识理性、比较宗教意识、根深蒂固的文人情怀与生活习气,让他始终陷入到基督教信仰与非基督教信仰的夹缝之间,并最终让他完成了一个晚清民间文人信仰追求、怀疑与自我放逐的思想人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