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应宁檬倡议:到小摊上买东西

April 20th, 2009

今天我冒雨在马塍路小巷子里走,看到有人摆了一个小摊在卖菜。我一下子想到了宁檬最近一篇博文,全文如下:

在小摊摊上买东西

每次在超市里买了在小摊摊上也可以买到的商品,会觉得比较抱歉.

我在超市买了一个杯子,对这个巨大的机器并无啥影响,售货员也不会更高兴一点.

但是给一个小摊摊,每卖出一样东西,都是成交的喜悦.做小本生意的人,有些也许就需要这点钱贴补生活.

又想起胡冬.我们在他家附近逛街时,听说ASDA(一家著名的连锁超市)将在附近开业,我十分羡慕.但是他说不喜欢大型超市.

不记得是他还是别人跟我说,每一个大型超市开业,周围几百米的小店都会大受影响,倒闭一批.

我上周就在小摊摊上买了一个玻璃碗,还问过能否放进微波炉.他说可以.结果我一放进微炉,这个碗就裂了,哈哈.

于是我买了一把生菜,摊主一称,用杭州话说了个价格,我没听清,就拿出两元硬币递给他。他把一枚扔回我的钱包,然后换成普通话说:1块钱。

我拿着这一把蔬菜一直走回家,这将是我明天午饭的主菜。在此我也建议大家多到小摊上去买菜,多去农贸市场,而不是把冤枉钱送给肥得流油的大超市。

Loading

为什么要回归纸和笔

April 19th, 2009

从存储介质来看,笔墨纸张基本都以植物为原料,属于植物界;而计算机以矽和硅为原料,属于矿物界。迄今为止,人类的文明成果,基本都用植物记录。写作介质决定写作内容和思维方式。弃电脑而回归纸笔,就是远离光速传输、粗燥坚硬的矿物界,返回舒缓悠长,柔韧细致的植物界。

基于这个原因,我在写重要的文章时,都会用5B铅笔在A4纸上打草稿。这样写出的字,还能带一点烟火气。

Loading

电子焦躁症及宿命循环

April 19th, 2009

我不是一个憎恨快乐者,但过度的消遣只会让我沮丧。

比如,昨天到今天上午,我一边上网,一边看了10集《潜伏》,只上得头脑一片空,只看得两眼一抹花。

下午,我知道无论如何不能再这样消磨,于是我出了门,包里背着一件长袖衣服,还有一个120的LOMO相机。

整整5个小时,我或在路上独行,或在书店里盘桓。

逛书店对于我来说,不是为了买书,而是为了与众多书籍的偶遇,从而唤醒麻木的内心,响应那借助书名传递给我的来自精神领域的召唤。

在书店的旧书区,我看到一本《韦氏日英辞典》,印刷精良,音详义细。它一下子激活了我残余的知识储备。想当初,上大学的时候,日语是我的二外,虽然只草草学了点皮毛,却打下了风吹不倒雨淋不塌的基础。西方有谚,“莫教老狗新把戏”,话糙理细。航行到人生的中途岛,才发现已经不可能从无中生出有来,下再大的气力与决心最多也只能把以前的烂尾楼重盖。日语,就是我的烂尾楼之一吧。

这本书花100元买下,眉头都没眨,因为太超值了。这本词典除了编选精当之外,使用界面也极友好,每词每句都有罗马拼音注音,遇到日本文化特色的条目,就加图释。例如:日式公共澡堂叫“錢湯”(sentoo),编者怕读者不明白,就放了一幅澡堂门脸照片,还有一幅澡堂内的漫画。更为重要的是,本词典条目按照英文字母顺序编目,而不像日汉词典一样,按照日语五十音图顺序编目,这大大照顾了我等初学者。为了将来有一天能检验一下学习成果,我还买了一本川端康成的注释原版小说《伊豆舞女,雪国》。

路过一家文具店,我买了5B、6B铅笔各5支,方方正正的速写本3本。受牟森影响(他是受宫崎骏影响),我喜欢用软性铅笔,回归纸笔,人的浮躁会减轻。因为我发现,当前大多数浮躁的情绪是伴随电子设备而产生的,所以不妨称为“电子焦躁症”。观察我自己,我发现以下规律。

电子消遣–负罪感–悔悟–远离电子–恢复动力–动力耗尽–寻找消遣–电子消遣–负罪感……

如此往复,不断循环。什么时候彻底停止了折腾,人生也就彻底歇菜了。

Loading

潜伏为什么好看

April 18th, 2009

慕名看《潜伏》,这电视剧如此之火,连FT中文网也开始发文盛赞了。

我买了两张D9压缩碟,边写博边看。刚看第一集,我就喜欢上这部连续剧。

以前看电影里的国民党,老觉得不像,不是太滑稽,就是太干瘪。这次看到的国民党军统却让人感觉那么真实。

举两个例子:

科长让特务孙红雷忘掉儿女情长,孙说:委员长、戴老板都不弃美眷,为什么我不行呢?

科长义正词严,勃然做色,厉声说:等你当上了委员长、军统局长,你也可以,但现在不行!

等等……咦,这一幕怎么这么熟悉?嗨,这不是生活中常有的情景吗?那种权力的蛮横与无理,现在可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啊。

在火车上,科长对孙红雷来说,我们去执行个秘密任务,到南京去刺杀叛徒,我先把我们在南京的活动安排说一下。话音一落,孙马上掏出笔记本,准备记录。这个桥段看得我哈哈大笑,这么体制化的场景,对于今天的我们是多么熟悉啊。

已经看到第三集,孙红雷已经蜕变成了地下党,以后就要跟体制对抗了。可见,主旋律电视剧,只要反着看,也堪忍受。

Loading

在卧室里上网

April 17th, 2009

坚持了一年又8个月之后,我终于在住处安装了宽带。之所以一直挺着,是因为我有一个奇怪的说服自己的理论。卧室乃静休、读书、欢愉的所在,岂能把网络这个怪物再放进来。让恺撒的归恺撒,上帝的归上帝,工作的归工作,休息的归休息。

理论虽好,还需要忍耐帮衬。在这一年多光景里,我曾经半夜跑回办公室,只为交一个小稿子;我曾经可怜巴巴地接收邻居的未加密无线信号,只为完成一篇博客;我也周末的一大早奔向报社,只为了看看博客的留言多了几条……

家乡有句谚语:省着省着,窟窿等着。意思是人算不如天算,节衣缩食到头来不过是填了更大的坑。既然网络必不可少,我还是装个宽带吧。恰好电信在搞活动,我花了1490元,办了个2M有线加每月20小时3G无线宽带套餐。

从此我可以像和菜头一样,过上翻身土司的生活。从此,我从“办男”进化成“宅男”,在晨曦的光里,献上我博客的晨祷。

Loading

又闻曹灿

April 16th, 2009

曹灿是我少年时代最喜爱的播音员,我依然记得他播讲的中篇儿童小说《野蜂出没的山谷》带给我的愉悦与震撼。

曹灿的声音带着一种天然的沧桑,我想这也是我喜欢他的原因。想不到的是,在网络时代,曹老依然活跃,刚才偶尔听到他朗诵的《战国策-荆轲刺秦》,慷慨激昂有英雄气,在这个万般颓废的时代,这声音尤其难得,故而与大家共享之。

1、荆轲刺秦

[audio:http://58.100.228.180:9203/22B02D3AB3EE671B551DED842371582BEF671AAA/www.sn.xinhuanet.com/12mon/qhl/jingke.mp3]

2、鱼我所欲也

[audio:http://www.langsong.net/lsxs/guwen/03.mp3]

3、师说

[audio:http://www.tingko.com/Down/UploadFiles_down2323/200602/20060227232226729.mp3]

Loading

一辈子打酱油要花两亿元

April 15th, 2009

腾讯公司是一家赚钱的公司,因为树大招风,引来了不少非议。QQ被诟病最多的就是它花样众多的收费服务,不可否认,这些都利用了人性攀比的弱点,推销一堆马尔库塞所说的“不需要的需求”。这是资本主义的通病,并非腾讯一家的问题。

然而最近有一篇文章历数腾讯的问题,称《网友算账:QQ功能全开 一生要花掉两亿元》,标题够劲爆,但仔细读这篇文章,里面都是“如果……那么……”,把各种情况推到极端,从而得出QQ全部功能耗2亿的推断。

按照同样的逻辑,我可以轻而易举地证明:“一辈子打酱油要花2亿元。”

论证如下:

如果要买新鲜的北海道酱油,来回路费2万,每月买一次,每年24万,七大姑八大姨每人带一瓶,240万,光有北海道酱油没有日本生鱼片怎么行,以自己出海打的最新鲜,每次出海5万元,一年出四次,沉船一次,维修赔偿船员损失160万,这样一年400万,按照这个人从20-70岁折腾50年计算,一辈子要花2亿。

QED证毕。

Loading

震撼回归

April 15th, 2009

谢谢朋友们的关注,我前几天太累了,稍微休整了一下,博客懒于更新。昨晚去上海,泡夜店,吃黑暗烧烤,逛星光照材城,现在意气风发地归来。

献上刚看的一个超级感动的视频,是《英伦天才》节目中冒出来的一位震撼力超强的农村大婶。她唱的是让我肝肠寸断的《悲惨世界》中芳汀珂赛特的唱段《I dreamt a dream》。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