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我正坐在大巴上疾驰,沉沉暗夜,不见星星。有感而作。)
在茫茫中国黑夜里,
星空只出现在紫光阁上空,
和千家万户的电脑屏幕上。
绿水青山依旧是蜡笔画的主题,
但是现实世界更加五彩斑斓。
红的河,赭的海,
霓虹一样的垃圾山。
出的起好价钱的游客,
可以分享点剩水残山。
扔下一堆废弃物后,
在星月夜下大喊:
真美啊,祖国!
(此刻我正坐在大巴上疾驰,沉沉暗夜,不见星星。有感而作。)
在茫茫中国黑夜里,
星空只出现在紫光阁上空,
和千家万户的电脑屏幕上。
绿水青山依旧是蜡笔画的主题,
但是现实世界更加五彩斑斓。
红的河,赭的海,
霓虹一样的垃圾山。
出的起好价钱的游客,
可以分享点剩水残山。
扔下一堆废弃物后,
在星月夜下大喊:
真美啊,祖国!
1989年当我在雨花台下拣石头的时候,我没有想到20年后,我将在这个城市开始度过一个丰盛的下午。
昨日我和老高应着朝霞出发,上午到达南京。安顿停当,去了咸亨酒店吃饭。我觉得出门非要吃当地菜是愚昧的任性。吃什么不重要,跟谁吃才重要。吃浙江菜,至少可以让我们南京的朋友们尝鲜,由有何妨?
下午,张远帆来,先陪我逛南大。这是和菜头的母校。果然端庄大气,沉浑朴实。那爬满青藤的北大楼,被我误当成一潭湖水的运动场,满地打滚落叶与阳光,都令我心剩亲切与欢畅。
南京不愧是七朝首都,文化沉积甚厚。南大周围,小书店林立,宝贝堆积如山。因与卫西谛相约淘碟,未能尽兴搜罗。
卫西谛来得比蓝光还快。他带我去了他博客中提到的新浪潮。http://vcd.cinepedia.cn/?p=947 店主小毛果然是一个真人版电影数据库。不单支持搜索,还能联想和模糊查询。不一会给我推荐了一堆纪录片,都是我喜爱的题材。卫兄替我搜集了Spielburg一套相赠,我欣喜若狂地敬领谢。
来南京前,为了准备与卫西谛老师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我特意买来他的书:未删的文档。在大巴上恶补。最终悲哀地发现,他写的电影,我几乎都没看。他爱刘别谦,我只看刘谦。如何交流是好?
幸好我们有更大的交集:iTouch. 在饭馆,在茶室,我们度过了欢声笑语的晚上。卫夫人也赶来。看到他们鸾凤和鸣,琴瑟在御,增添了我对岁月静好的信心与神往。
时间愉悦翻腾,兴尽而归。在回宾馆的路上我想,一定有更大的幸福在等我。
以上博文全部用iphone植字,我要象黄集伟老师看齐。他在德国出差,用iphone 一个字一个字敲出一篇一千多字的「一周语文」。
稻子黄了,镰刀断了,
石头热了,晨雾散了。
野兔老了,鹰飞慢了。
我想你了,该见面了。
上次去南京游玩,还是20年以前。当时是暑假,正好路过南京,我参加一个旅行团,当时物价便宜,团费只要6元钱,游览的景点包括玄武湖、莫愁湖、雨花台、中山陵。旅行团的导游是个开朗的姑娘,走起路来,脚下生风。团里有几个年纪大的人跟不上,就说姑娘你怎么走这么快啊。导游回过笑着说:“因为我年轻。”
我还记得有两个北京来的小伙子,也参加了旅行团。他们一人身上穿着一件红色的文化衫,上面写着崔健的歌词,好象是像一把刀子。两个人都带着北京青年的那种痞子气,不知谁说起毛阿敏,一个就说:“毛阿妹,偷税漏税。”就连他们的表情,我都还记得。
有人说记忆是个筛子,只留下重要的,过滤掉次要的。事实上不然,留在我们大脑里的,有很多莫名其妙的碎片,看不出有任何意义所在。为什么我会记住这个小导游,和两个北京痞子,但是却记不起上大学那年,是谁在我的兜里硬塞了50元钱做路费呢?
想来想去,只有一种解释:20年前南京之行对我的意义是设定了一个时间的标志牌,让我对岁月产生惶恐,从而提醒我在暮年来临之前,做点当做的事。
一个人如果35岁后还不结婚,在他的家乡,就会发生这样的事。刚开始,大家都会问他的父母“抱孙子还是抱孙女了?”,后来只有亲朋好友才问“这小子到底什么时候结婚”,再后来,就像战场上突然的无线电静默,再也没有人问了,大家对他的父母道路以目。
我想说,单身真的不是故意的。我也努力过,10多年以前,我就开始相亲了。我记得第一次介绍人把我领到一个姑娘面前,对我们说,你们聊聊吧,我还有点事。然后,我开始跟那姑娘一起在马路上走。双方都不知道该说什么。
后来还是我打破沉默,问:“你有什么爱好?”
姑娘说:“也没啥爱好。业余就是爱睡觉。”
沉默,deadly沉默。我很想说,“睡觉我也喜欢,但是现在会不会太快了一点?”当然,我没说。
一个人的经历如果跟世界名著相吻合的话,那么只能说他是不幸的。下面这件事千真万确发生在我身上。
话说,过了几年,我家里看我依然单身,太不像话,于是托人提了一会亲。亲事的另一端是村里的老支书,他早年在城里工厂做过临时工,现在退休务农,非常看好我这个年轻、并且那时还不算难看的小伙子。
他要介绍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的女儿。他有两个女儿,大兰和小兰。大兰长的漂亮一些,小兰长得气质一些。他要介绍给我的人,是大兰。
大兰跟我在同一座城市。在长辈们的安排下,我们在老支书的徒弟家见面了。他徒弟是一个40多数憨厚朴实的中年人,结婚有一女,做得一手好菜。当晚我们吃饭喝酒聊天,我奔着相亲的目的而去,自然注意分寸。当然在推杯换盏中,我也不忘了偷偷打望女主角。她生得模样端正,胸部丰满,在蒸腾的热气中忙里忙外,我带着半分酒意,仿佛已经看到了我婚姻生活的未来。而,婚姻,按照我斯里兰卡客户的说法,无非是三件事:Washing, cooking, fucking. 虽然,那时候,我还无法预测奥巴马的横空出世,但我打心眼里呐喊着:Yes, we can.
我觉得很满意,回来就告诉了介绍人。介绍人很高兴,因为这件事几乎就算成了。女方的学历、家境都比男方差,两人又都在同一城市,没有不成的道理。
然而,结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大兰坚决不同意这桩婚事。而谜底很快揭开,她爱上了老支书的徒弟,那个40多岁的中年人。老支书悲愤难当,以断绝父女关系相威胁,但大兰主意已定,纵千万人,她往矣。
且慢,这不是陀思妥耶夫斯基《被侮辱与被损害的》里面的情节吗?是的,但它也发生在我身上。
让我快进十多年,说说今年四月间的相亲经历吧。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师,觉得我一个人生活不好,就想给我介绍一个女朋友。对方是一个清丽洒脱、爱好文艺的女子。由于知道我的短板,这位老师故意不让我们先见面,而是在网上先聊天。聊了一个多月之后,忽然有一天,我们一半偶然、一半注定地见面了。她比照片上丰满了一些,但魅力更鲜活。我很绅士地打车送她到小区门口,然后很愉悦地回家。
次日,收到老师的短信。“XX短信给我,说她觉得你们将会成为很好的哥们儿。”
我罕见地浑身乏力,回了一句:“全明白。”
此刻我想起了披头士的歌:Yesterday, love was such an easy game to play. But now I need a place to hide away.
我伤心不解的是,为什么我已经很妥协了,对方还那么挑剔呢?
后来我明白了一个残酷的现实:我已经有些老了,而且胖,又没有车、房和足够的钱,王婆所说的:潘驴邓小贤,一样也不占。在求偶市场上,我只能往下看齐,从带一个小孩也可的同龄妇女中,寻找耦合点。
父母电话来,伤心复灰心,他们无法理解的是,在一个找媳妇比找工作容易一百倍的时代,在一个七十岁男邻居续弦了50岁奥巴桑的时代,为什么他们的儿子,居然无法娶到一个合适的老婆?
写了半天,给自己挖了个树洞,我想说的是,Even I am a fucking loser, I am trying to be a loser with dignity.
就像等公共汽车,最初的15分钟是最难熬的,因为你无法确定是继续等下去,还是换个站牌。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尤其是过了半小时之后,那就一条道走到黑地等下去算了。
是为记。
最近只要我心情一不好,就能找到一个立即奏效的快乐方法,评论龙应台。
又翻龙应台大江大海,这本书如果把下面类似的话都删掉,可读性将提高80%。这些鸡鸡婆婆的话是:“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这场雨一躲就是六十年。”
龙应台难道不知道,她所操的汉语里有一种写作手法叫白描。在描写给外公烧香时,龙非要说,那烟”像柔若无骨、有所企求的手臂,随风没入天水无色之中。”怎样能冲淡文字的悲剧感,多用这种油滑的比喻吧。
龙应台这个鸡婆,《大江大海》我已经看到了76页,里面除了费尽笔墨摹写她的父母和她自己,并无一点大历史的叙事。
我无法消受龙应台这样的叙事方式,当毛泽东演讲的时候,“槐生(龙父的名字),原来你也在这里。”
应台,我们可不可以把岁月交给风,把往事交给云,把比喻交给诗人,把修辞交给小说,把自恋交给自传,只把历史事实留给《大江大海》。
即便在引用平实的史料的时候,龙应台也压抑不住修辞的冲动。引用英国驻青岛领事日记,她也要耍耍比喻:“他记载这一天,不带情感,像一个隐藏在码头上空的摄像机。”p.77
龙应台采访诗人痖弦。痖弦是河南流亡的中学生,看到布告“有志青年到台湾去”,就参了军。部队许诺,到海那边每人发一件软玻璃雨衣。到了台湾,痖弦拿到神奇的雨衣却高兴不起来,因为显然当地渔民都一人一件。
上海为什么有西藏路,台北为什么有兰州路?这个规矩原来既非国民党,也非共产党制定的。读龙应台《大江大海》得知,1862
龙应台《大江大海》中考证出,街道名字以中国省市名字命名的传统,肇始于1862年。上海英美租界合并,街道要改名。最后达成“上海马路命名备忘录”,干脆以中国地名命名街道,以免内讧。
龙应台《大江大海》正文中,经常莫名其妙冒出三个字“飞利普”(例如P.135),如果这不是为电器公司做广告的话,那么是什么意思?
龙应台说:共军打济南时,用的是“边打边俘边补”的策略。俘虏的国军,换上帽子,或者只换帽徽,就填充前线去打国军,而统计共军伤亡时,这些反戈一击的战俘是不计入的。p.150
奔着看“长春围城”才读《大江大海》的人们,请直接跳到166页。
除了书信和说明书之外,我不能容忍第二人称叙事。比如龙应台的这些文字:“你挨饿的时候,你的身体很瘦,但四肢会浮肿。你的头发,变得很细。” p.167
被围城饿死,被炮轰死,被砍头活埋,被原子弹熔化而死,这些死法,哪一种更体面,哪一种更人道?没有任何区别!人根本就不应该那样死!也许这就是中国人从近百年世界史中获得的最大的教训。
龙应台对待历史数据的态度是很草率的,关于长春围城死亡人数,书中说,有两个数据,有人说10万,有人说65万。龙应台玉手一挥说:“取其中好了,那就是30万。”取中值的统计学依据何在?瞎掰嘛。
《大江大海》中也有精彩的内容,那就是未被文学加工的访谈录,还有历史材料的原文照登。
从物理上翻完了《大江大海1949》,用一句话评价:这本书是一流的选题,二流的材料,三流的史观,四流的叙事,五流的文笔,不入流的结构。
1、在杭州市政府和浙江大学谦卑的邀请下,10月17日,李开复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做了一场布道式的演讲。
2、他首先讲自己小时候的故事,说为了数清楚池塘里的鱼,把池塘的水放光。我毫不怀疑,开复李很小的时候就发明了水泵,或者利用虹吸原理,把池塘的水洗到高处去。
3、 开复李10岁到美国,数学很好。全班唯一一个背下九九乘法表的人哦。
4、开赴李的回忆到了高中,第一个项目是做产品卖给自己的父母亲。第二个项目是卖生产了一批抗议学校缩短午餐时间的T-shirt,卖给同样不满的中学生。可惜,开复李没有把这种抗争精神坚持到底。否则,今年夏天,满大街都是谷歌制造的翻墙T恤。
5、开复李说上了哥伦比亚大学,有一本《文言文入门》是他最爱。
6、李开复说,应该做自己感兴趣的事,你的天赋就是你的兴趣。谢谢李博士,让我明白西门庆为什么那么喜欢偷腥了。
7、李开复喜欢用警句,有的是别人的,有的是自创的。他说:教育就是知识忘光之后剩下的那个东西。
8、开复李喜欢用这样的词描述自己:勇敢,骄傲,激情,追随,成功,胸怀,魅力。当然,他最喜欢的一个词是:老师。
9、李开复开始讲自己的挫折。业余教小天才们编程,学生给他提意见,说他讲课只看黑板。李说面对挫折,忽然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有思想的人如果没有表达能力,就等于没有思想。
10、他开始苦练演讲术,学到两个秘诀:一个是目光接触,看最后一排人的头顶双手撑着讲台这样不会发抖。
11、开复李讲自己在苹果的经历。学到的管理精髓就是尊敬与信任别人。后来到了sgi开发了三维浏览器。又失败了。他说sgi项目的失败造成90多人失业,他很抑郁,还看了心理辅导。
12、开复李定理。创新不重要,有用的创新才重要。
13、开复李讲自己的父亲。老家在四川,后来终于回乡一趟,有人赠送给他一枚闲章,其父经常望之流泪。章上刻着;少小离家老大回。 仅这一段叙述,就胜过龙应台无数。
14、中国研究院1998年回国建微软研究院。2000年回到总部开发.net。他发现,微软是个大机器,自己在内是螺丝。
15、李开复想去google,微软发起了对他的诉讼,他说此事对他打击很大。开复君不必难过,其实可以用一句研究“汉奸发生学”的万能辩护句来应对质疑。“当国家/公司/组织/老板执行不义,那么背叛也是慷慨的正道。”
16、开复李又悟道了名言一句分清哪些能改变,哪些不能。开始,全神贯注打官司。他讲起的30万电子邮件的桥段。他要求微软提供证据的时候,微软给了发来30万份电子邮件,并且都是照片格式,里面只有8封跟开复有关。李编写了一个ocr软件,对邮件进行扫描,再用google desktop搜索。很快找到了证据。
17、我觉得30万邮件的段子很像瞎掰。有两点就令人起疑:A、微软为什么会发给他那么多邮件,难道不怕暴露公司机密吗? B、为什么微软的邮件都是照片格式,难道为了难为李开复,故意连夜把文本邮件转换成图片格式吗?当然,我们不必追究他故事的细节,掌握中心思想就够了。那就是:开复李的名字印在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封底,并且写着:“书中这些纪录开复李一个人都做到了,而书中所有的人不过是对开复李老师拙劣的模仿。”
18、担任google领头羊是开复李最得意的经历。为什么又从谷歌出来呢?李开复解释是:为追随内心。
19、开复李演讲中频繁用到“我的一生”这个词组:“我的一生如何如何”,“我纵观我的一生”,难道他死了吗?
20、听了半天,也没弄明白李开复的创新工场是干啥的。
21、人们对廉价成功学的渴求,是开复李们生存的沃土。
22、李开复被邀请担任杭州大学生创业顾问。继余秋雨,韩美林之后成为杭州的守护神。
23、官员都是势利眼,导师也是顺杆爬。杭州市的官员一口一个开复老师叫着,此刻的李老师肯定浑身有麻酥酥的蚂蚁爬过的感觉,小周天通了,开复精神入佳境了。
24、李开复说也怎样判定自己的价值,就是想象一个没有自己的世界,再跟今天的世界进行比较,这两者的差别就是自己的价值。我知道,假如李开复不存在,我和我的同事会度过一个阳光灿烂的周末,而不是听这些重复了N遍的成功学的废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