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One Pager

January 1st, 2022

制作一页报(One Pager)看到更大的画面

大家好,今天进行图文讲解。

一页报
一页报

一、横空出世的OnePager

在网上瞎逛,看到一种叫做「one page」的笔记方法,作者的一句话立即吸引了我。

“我不为了稍后记住而写下东西,
我写下它们为了现在就记住。”

又看到这位叫Jeremy Waite的作者,把自己的OnePager做成PDF电子书,自由下载。

下载地址:

The Art of the One Pager by Jeremy Connell-Waite – Issuu – 下载网址:https://issuu.com/jeremycw/docs/the_art_of_the_one_pager_isuuv2

立即被他精致的画面,宏大的思维,新鲜的观念所吸引。

2021-12-28-onepager-IMG_2359.JPG
2021–12–28-onepager-IMG_2359.JPG

在过去的一周中,我沉浸在这本奇书之中,认真辨别着手写英文字体,并且按图索骥找到了很多资源。

并且我也开始在制作自己的 One Pager。

二、One Pager的来历

Jeremy Waite 不是第一个提出 One Pager观念的人,但是他是把One Pager用到妙至毫巅、出神入化的一个人。

Jeremy Waite从小就是一个不安分的学生,老师因为他话多,经常给他颁发ChatterBox 勋章,可以翻译成:叽叽喳喳大嘴巴勋章。

他并不在意,以为他觉得自己的提问很正常,他经常在老师讲故事的时候,追问:WHY

他考上了大学,但对学业不感兴趣,就去了父亲的印刷厂工作,在那里接触到A2大小的纸,立刻喜欢上,并且开始用它来画画、作笔记。

他开过好几家公司,最后在互联网泡沫来临时,都倒闭,老婆也跟他离婚了。

最落魄的时候,兜里只有10英镑,他犹豫是买面包还是给车加油,以便去pitch一个点子给一个公司。

受到畅销书作家Gladwell的引爆点等书的启发,他决定相信1万小时理论,开始研究讲故事的艺术,以做商用。

每天花费4小时,连续7年,终于练成神功。

他先后去了几家大公司应聘,最后被IBM选中,成为他们的全球沟通设计师(这是他给自己取的工作title).

当你足够好,不但可以去大厂上班,还能给自己设置一个工作职位。

阿里巴巴早期创业的时候,请了杭州市刑警大队的大队长邵警官,作为他们的首席安全官。

邵警官不懂英语,每次跟马云等高官开会,别人都说英语,轮到他发言,他就一句话:No problem.

大家一听,一起竖起大拇指,安全官说平安无事,不是最好的消息吗?

实际上,邵大队身怀绝技。

当年杭州发生了富阳一家六口灭门惨案。在一个别墅里,小到2岁孩童,大到六旬老人,惨遭灭门。

邵大队,带领刑警到贵州深山里抓捕嫌疑人。

最后在山上抓到了,要解押下山,邵大队押着穷凶极恶的逃犯,跟他铐在一起。

夜里,走的是只能通过一个人的山路,一边就是没有遮挡的万丈深渊。事后,他说,如果这个犯罪嫌疑人当时不想活了,往下一滚,俩人都会没命。

所以,这个世界上从来不乏愿意为有天赋异秉的人埋单之人,之厂,之机构。

问题是,你自己算不算有天赋,且经过一万小时的训练。

Jeremy Waite专攻叙事研究。

他注意到一位著名的NASA航天员 Chris Hadfield在Mastercalss.com开了一门课。里面讲到,他采用的一种笔记法:One Pager.

NASA航天员 Chris Hadfield 展示自己的一页报
NASA航天员 Chris Hadfield 展示自己的一页报

我们知道航天员在空间站,面对的是信息洪流,他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一项知识,看到更大的画面。

就拿开车来说。驾驶员面对的其实是一个界面,方向盘,仪表盘,各种按钮。

汽车的系统很复杂,但是我们面对起来,只需要一个简单的操作界面就够了。

汽车的驾驶界面
汽车的驾驶界面

马术也是一个道理,骑马遇到障碍,优秀的旗手并不需要把马扛着跳过,他只需要给马下个指令,利用马匹自身的复杂机能就可以跳过障碍。

一页报one pager就是这样的界面。

宇航员在太空中找到的方法一定不会错,因为他要是出错就没命了。

航天员的秘密武器,One Pager。就是把一个专项的知识,都写和画在一页纸上。日积月累,宇航员有了一本手册,里面都是一页一页的one pager。

这可是千金难买的一本书。

One pager的作用就是刷新大脑,遇到复杂情况时,自动作出反应。

例如,有一种太空电钻 pistol-grip tool,操作非常复杂,有各种力矩的设定,各种仪表盘。宇航员的做法就是做了一个one pager,通过颜色笔的标准,让自己记住哪些地方怎么操作。

2021-12-28-onepager-IMG_2384.JPG
2021–12–28-onepager-IMG_2384.JPG

晚上睡前做好笔记,次日就可以出舱干活了。

太空电钻 pistol-grip tool 一页报
太空电钻 pistol-grip tool 一页报

笔记需要带吗?不需要,因为内容已经印在脑子里了。

这就是一页报的作用。

2021-12-28-onepager-IMG_2385.JPG
2021–12–28-onepager-IMG_2385.JPG

普通笔记是为了把东西写下来以后记住,onepager是为了把东西现在就记住。

Jeremy Waite深受启发,就想起了自己钟爱的A2纸,开始做起one pager来。

这是他的工具。

2021-12-28-onepager-IMG_2361.JPG
2021–12–28-onepager-IMG_2361.JPG

三、ikigai 生之意义

Jeremy Waite做的 One Pager,其中提到了一个ikigai的概念,日语:生之意义。

IMG_2428.JPG
IMG_2428.JPG

人生最幸福的事,就是你所爱的,你所擅长的,世界所需要的,全都重叠,并且有人愿意给你付钱。

Jeremy Waite终于找到了自己的ikigai。

我请大家注意,我做的这张图上的紫色小字,就是四项缺一项的部分。

例如,你做自己喜欢的事,也擅长,同时世界也需要你,但是没人为这事出钱。那么就是:有趣但没钱。那必然是不可持久的。

再比如,你擅长电子烟营销,也喜欢吸烟,并且公司还给你钱,但这事对社会有害。

人是意义的受造物,如果活在虚空之中,肯定谁也受不了。

我觉得Jeremy Waite自己的One Pager的意义,就是提醒我们找到这个ikigai.

这才是最最最重要的,笔记不笔记,一页还是八页,电子还是写到树皮上,都不重要。

注意,这里的有人给你付钱,并不一定是直接为这事付钱,或者说购买你的服务。

那样理解就狭隘了。

中世纪的信众走进西斯廷教堂,欣赏拉斐尔的绘画,他们并不需要向教堂付钱,拉斐尔也不从门票中抽成,美帝奇家族会为这事埋单。

他们愿意供养拉斐尔,米开朗基罗,达芬奇,因为他们足够优秀。

所以,写作也罢,制作短视频也罢,创造艺术也罢,都是一种复杂的回报系统。

你免费分享的越多,你得到的也就越多。

当你成就了别人,也就成就了自己。

孔子说过,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与此同理。

Jeremy Waite 本尊
Jeremy Waite 本尊

所以,如果你还没找到ikigai,不是市场出了问题,不是雇主出了问题,也不是你的爱好出了问题,可能问题出在,你还没有经过一万小时的训练,以及你做的事对于这个世界没有贡献,甚至是负的贡献。

所以,亲爱的同学们,我以慈悲劝你们,在今后的日子里做到两件事:1. 要善良,2,要有用。

这话其实是奥巴马说的。

 obama.jpeg
obama.jpeg

Be kind. Be useful.

四、一页报实践

  1. 建议大家使用 A2 或者 4K 的带有小格子的绘图纸
  2. 直尺、圆规、三角板等等工具
  3. 彩色笔
  4. 另外 还有下面一些建议
    • 每天都创造点什么
    • 一个人坐下来,安安静静坐下来
    • 永远不要停止学习
    • 鼓励其他跟你一样的艺术家(是的,你已经是一位艺术家)
一页报四原则
一页报四原则

Loading

我买的最值的一件电子产品

December 22nd, 2021

除了心脏起搏器之外,没有什么电子产品是非买不可的。主要是现在的高科技企业,多数心肠够黑,对用户榨取太狠,半年前才推出的新品,现在恨不能马上扫进历史的垃圾堆,让用户再买更新的。

亚马逊的良心产品

但在这么多IT巨头中,亚马逊是我心目中为数不多的良心企业之一。我手里这台Kindle Dxg 已经买了足足11年,至今一点毛病都没有。

2021-12-21-kindle-dxg-IMG-2186.jpg

我这台Kindle Dxg当初是二手买来的,还记得花了2700元,这个价钱分摊到11年,每年只有245元。我同时期买的iPad,早已经变成一块垃圾,即便能够开机,软件也卡得要死,几乎不可能使用了。我就纳闷了,贝佐斯和库克,都是搞高科技的,精神境界差距咋就那么大呢?

我喜欢这台Kindle不仅因为它抗造。用相声里的词叫:

经拉又经拽,经铺又经溉,经蹬又经踹。

它还有至少四个优点:

  1. 永远在线,终生免费2G。当初亚马逊推出Kindle Dxg的时候,跟各国的运营商谈了一揽子协议,就是允许这台机器可以终生免费使用它们的网络上网。在中国找的合作伙伴是联通。值得赞许的是,联通没有把这个协议当成一份过时的历史文件,丢进垃圾堆,反而认认真真地履行了协议。所以,携带这个Kindle,无论到哪里,只要有联通信号,它就能上网。
  2. 屏幕大。9.7寸的屏幕,一出世就让人惊艳,至今也仍是Kindle家族中屏幕最大的。虽然现在的Kinlde都可以把字体调整大,但如果屏幕小的话,则意味着要频繁翻页。这比尿频还要烦。但用了Kindle Dxg不存在这个问题。配合我新买的带阅读灯的读书支架使用,实在太舒服了。
  3. 亚马逊英文网站直接买书,突破思想的牢笼。这一点不用多解释了。
  4. 物理按键,比触屏操控更加自然。

找回亚马逊美区帐号

写到这里的时候,我想登录我的亚马逊美区帐号,输入帐号密码之后,却因为我之前的虚拟美国电话号码失效,而卡在了验证这一步上,无法登录。

我只好按照网页提示打了国际长途,一个印度口音的小姑娘接了电话,我向她陈述了状况,她问了我一堆问题验证这个帐号归我所有,经过21分钟的交流,终于找回了我的帐号。

这个帐号我已经用了十年,一共买了80多本书,平均花费肯定超过800美元。

最近一年买的都是基督教相关书籍,毕竟这是我最关心的内容。

直接购买英文书籍和直接读英语,等于绕过了翻译这道墙。因为被引进的书目是别人挑选过的(例如国内基督教类的书籍,这几年都是带有加尔文主义色彩的改革宗书籍,如果你不同意这个教派的教义,那么对不起,并没有适合你的书看。)再者,在翻译的过程中也会被夹带私货,所以,等一本汉译本的书到你的手中,往往已经被双重过滤和扭曲了。最好的办法就是直接到源头去喝水。

接下来我会好好读这些书

除了圣经,我准备读以及重读这几本书:

  • Writing Habit Mastery
  • Coffee Break Screenwriter
  • The Freedom of Self Forgetfulness
  • Gentle and Lowly
  • Isaiah (The Niv Application Commentary) by John Oswalt
  • Essays by George Orwell

只有这样才能不辜负这台服役进入第十二个年头的Kindle Dxg以及热情礼貌的印度小姑娘。

Loading

有用的拍拍夹

December 20th, 2021

变化的连锁反应

有一本书叫 瞬变 (豆瓣) 讲到,只要改变一点点,就会发生连锁反应,从而带来更大的改变。

我自从决定不买新笔,表面上看是一个小小的改变,可实际上,不知不觉带来其他方面的变化。既然笔不买了,纸还要不要买呢?我家里已经囤积了很多本子、素描纸和草稿纸,按照康德的道德行动一致性原则,我应该同样坚持把现有的纸张用完,再买新的。

我决定这么做,很快又发现一个新问题。前一段时间,我因为参与翻译一本书,打印了很多张A4纸,如今翻译已经完工,这些纸如何处理?搁以前我是要当成垃圾扔掉的,现在发现它们的反面还可以写字。于是决定暂时不扔。但是,一页页A4纸,怎么用?总不能打24个孔,用在我的MUJI活页夹上吧?

忽然灵机一动,有了。我买过一个MUJI的拍拍夹,正好派上用场。

Muji Clipoboard with Storage for A4 Size

这个拍拍夹的英文名字很长,如题。与一般的一张三合板或者亚克力板,上面带一个夹子不同的是,它自带一个储纸盒。里面可以最大可以放A4纸和笔,这样散着的纸和卡片就不会没处放了。

这是在这个拍拍夹上写的今天的日更大纲。

2021-12-20-rigeng-muji-clipboard-IMG-2157.jpg

这是拍拍板的正面,上面已经被我的铅笔给污染黑了,新的比这个干净漂亮。

2021-12-20-rigeng-muji-clipboard-IMG-2158.jpg

打开储物盒,是这样的。

2021-12-20-rigeng-muji-clipboard-IMG-2159.jpg

我不是环保主义者,有些时候我是主张浪费一点的,但既然在文具上要简朴一点,我就从利用好家里的笔和纸开始。

拍拍夹的使用场景

因为拍拍夹是A4的,出门并不便于携带,必须背大一点的包。但根据我一年多使用的经验,它有好多应用场景,是别的文具不能取代的。常见的包括:

  • 去教会听道。教会一般不提供桌子,要写写个字可麻烦了,有了这个硬硬的拍拍夹,可以把牧师的讲到要点记录下来。
  • 参加成长小组讨论。可以把资料和心得一股脑都装到盒子里,需要写字的时候,随时可以写。
  • 在家里书桌旁放一个,有时候人不愿意伏案写作,有了它可以抱在胸前写字,扩大了笔和纸的使用范围,而物理文具对思维带来的刺激,有时是电子模拟物不能代替的。
  • 带小孩出门的时候,如果他们想画画,可以当一个简易画夹使用。

缺点就是贵

这么两片塑料,要卖70元 ,还是太贵了。

另外我还有一点疑虑

不知道这东西送朋友好不好,如果是北京人或者杭州人的话,应该很介意这种东西。北京人遇到至急为难的事,会说:

要了我的盒儿钱

杭州人管盒子叫62,类似于上海话的13点

这个需要咨询咨询,送礼是要送人心头好,要是让对方尴尬或者嗝瘿就不好了。

哪里买

MUJI的实体店里有。另外,京东和天猫都有MUJI的旗舰店。如果大家想买一个拍拍夹给自己或者给前任,不妨去逛一逛。

Loading

带阅读灯的读书支架

December 19th, 2021

今天日更写什么?

在日更之前,照例写了一张卡片,在我的体系里,这叫[[卡片钟]],如果你想了解什么是卡片钟,可以看我昨天的日更:

2021–12–19-王佩《卡片钟》

如下面的卡片钟所示,日更的选项很多,我选择最简单的一个,介绍一件最近给我带来幸福感的物品:小天阅读书本支架

卡片钟:今天日更写什么

随着年龄的增大,花眼不请自到。现在我看《圣经》必须看专为老年人印制的大字本,对灯光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推特上看到有网友介绍了下面这款阅读灯和支架,毫不犹豫地下单,收到后满意符合想象。不敢私藏,特分享给大家。

我买的是升降两用+带阅读灯的一款,149元

放到我杂乱的书桌上效果如下:

阅读支架摆上书桌的效果

使用初体验

有了这款支架,读书的效率肉眼可见地提高。比如旧约的某些章节,我平常觉得枯燥不肯读,用上支架和阅读灯,竟然一口气读完了《利未记》。

看来买得还比较值。

另外,我发现这个支架的两外两个用处:

  • 做直播时,放手机,led灯恰好可以做面部光源。
  • 拍摄文件时,可以把文件放到支架上,平整舒展,不会有阴影。我的卡片就是用这种方法电子化的。(关于[[卡片钟]] 电子化的问题,我准备以后再更新。 [[Edit Later]] )

如果说有什么不足的话,有三点:

  • 阅读支架夹书的两翼,最多只能夹5公分厚,而我的圣经的厚度超过了这个尺寸,只能夹一边,当然,作为量产的工业品,大部分客户不读这么厚的书,也能满足大部分人的需要了。
  • 阅读灯光源可变,但除了最强光之外,另外一个冷光和暖光比较鸡肋。
  • 如果阅读灯的灯泡坏了,不知道怎么换。这个恐怕要咨询一下客服了。

尽管不算百分百满意,但已经可以满足老眼昏花的我阅读的需求了。

无意带货,但是考虑一一回答朋友的提问太麻烦,就贴一个淘宝链接:

小天阅读书本支架+阅读灯

Loading

卡片钟

December 19th, 2021

用卡片钟取代番茄钟

这么多年,为了克服拖延,提高效率,我没少在硬件和软件上加大投入,包括买了一台号称德国造的厨房闹钟做番茄钟,只走了一天就停了,拆开后盖一看机芯,我就知道遇到了冒牌货,里面的机芯都是塑料的,不过好歹手一拨,它又走了。

番茄钟对我还是有效果的,主要是在完成一些密集型劳动的时候,它可以起到督促、警示、约束作用。但是,久而久之,番茄钟的缺点也就暴露出来了。

番茄钟的缺点

番茄钟的缺点,主要是过于机械化,不太能够调动人的能动性,反倒像在监工的皮鞭下干活,久而久之,效率下降,还容易犯困。

0xiah 日更的启示

0xiah日更✏️100,探究人与物之间的关系 是我现在每天必读的博客,作者阅历丰富,通透达观,总是无私地把个人经验拿出来分享。

作者决定少买物品,尽量把现有的东西物尽其用,对我很有启发。

我是一个文具控,家中笔和纸攒了无数,并且每次去无印良品,还要买个不停。看了博主的文章,我整理了一下自己的笔,光在一个住处就收拾出一纸箱。

我家里的笔有两三百支

有点触目惊心,于是我作出一个决定:

在家里的笔用完之前,不买新笔。

那我这些笔怎么才能用完呢?只有多写。可是写什么呢?难道真的要抛弃电脑,用纸笔写作吗?断乎不可。既然轮子已经发明出来,没必要再用狗拉爬犁。电子设备只要用好,也能写出跟自己才华相称的作品。况且,写作的目的是为了分享,电子介质的内容,分享起来会更容易。

忽然两个灵感冒出来:

  1. 既然不得不书写,何不多写卡片呢?
  2. 既然要写卡片,何不把番茄钟改成卡片钟呢?

什么是卡片钟

卡片钟是我自己想出的一个概念。

既然番茄钟是把每天的工作时间切割成若干个番茄时间,比较普遍的是,每25分钟一个番茄钟,我为什么不用卡片把一天的工作切割呢?

我设想的做法是:

  • 把一天完成n个番茄钟,改为一天完成n个卡片。
  • 把要读的书(摘要),要写的文(大纲),要处理的事(待待办事项),每一项都独立写在一张卡片上。
  • 完成后,这张卡片就收起来。
  • 没完成,继续围绕这张卡片工作,也可以增加新的卡片。
  • 每当需要休息的时候,定一个番茄钟。让番茄钟成为休息的信号,而不是工作的警报。

如此,则可以把番茄钟的诅咒,变成卡片的祝福。

我的实验

为了实验这个想法,我今天写下两章卡片。

关于卡片钟的卡片

关于番茄钟与卡片钟的对比

我把这两张卡片,变成了今天日更的内容。

当然这只是一个灵感的火花,还需要不断地试错和迭代。

祝我成功吧。

Loading

用什么写作,才能不分心

December 15th, 2021

《纽约客》本周登了一篇文章,Can “Distraction-Free” Devices Change the Way We Write?  | The New Yorker,作者Julian Lucas 是《纽约客》的员工,她说自己为了能够在写作时不分心,这些年来一直持续在硬件和软件上加大投入。

原来,生产专注写作的设备,已经成了一门大生意。这些设备都有一个共同特点:用电,但不能上网。有的甚至都不能回看刚刚写过的内容,以免动了修改的心思,影响往下走。

作者说,一款已经停产的输入设备AlphaSmart在二手网站上很是抢手,因为它只能做两件事:打字和存盘。

AlphaSmart
AlphaSmart

而日本产的一款会议记录设备Pomera,也很受欢迎。我查了一下购物网站,这个只支持日文和英文的打字机,一台要卖3200人民币。

Pomera
Pomera

所有这些设备的功能,一台拆掉wifi模块的旧笔记本电脑都完全可以做到,价格仅相当于这类收割智商税的新奇点子设备的几分之一。当然,还有几乎不用花钱的替代方案,用笔和纸。

包括Julian Lucas 在内,许多人试图用软件解决专心的问题。作者自己就使用iWriter,尤其钟情于这类软件的聚焦模式,也就是,在打字的时候,每次只突出显示一行文字,这样就不会分心去看前面的内容。当然,这也带来一个新问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写着写着忘记了整体的结构。

正像一句俗语所说的:差生文具多,破车爱贴字。喜欢折腾工具的人,写的东西往往不怎么样,甚至写不出东西。

我就是其中的一个。在折腾了几十种写作软件、笔记软件之后,我选择了程序员们都喜欢用的一款古老的文本编辑器vim来写这篇短文。

我选择vim是因为它满足了我写字的几个基本要求:

  • 纯文本,用简单的Markdown 语法,不需要花里胡哨的排版与格式。
  • 纯键盘操作,基本用不到鼠标,理论上可以更专心一些。
  • 使用上反直觉,用着不习惯,若要修改得手忙脚乱,这样就不会在写作的时候想三想四了。
  • vim 有好几种模式,输入是一种模式,修改编辑又是一种模式,拷贝粘贴又是另外一种模式。反正文字改起来挺麻烦的,客观上阻止了我回头去修修改改。

当然,这些理由有的并站不住脚,比如,我的程序员朋友们告诉我,在vim中,修改是最方便的,可以精确地删除几个词,或者一行,再也不用移动鼠标或者按着方向键到处找……

那我承认,我就是喜欢它极客风的界面,才找出上述这些理由的。每次当我打开配置好的主题,全屏打字的时候,感觉我进入了黑客帝国。

让自己不分心的方式有很多,追求硬件是下下策,到头来充其量只是满足于自己的购物欲罢了。一旦新玩具到手,新鲜劲一过,又会去追求更新的『专心』产品。

《阿甘正传》《本杰明·巴顿奇事》以及最近上映的《沙丘》埃里克·罗斯,至今用的编剧软件还是Dos系统上的一个古老软件,最多只能打印40页。所以,他不得不把一个剧本,分成几次完成。当然,这样的程序对于电脑硬件的要求就更低了。电脑厂商休想从他身上赚到钱,更不用说那些生产稀奇古怪写作机的收智商税的公司了。

我的朋友,哈佛尼曼奖学金的获得者安替老师,前几天在社交媒体上说:

我2016年买的小米Air,才4G内存,但经过我Ubuntu改装,好用得到现在不想换,内存小就不同时开微信和飞书,还反复催电脑维修店帮我买内存硬件升级,如果能升到8G就再用几年。

我从14年前第一次认识安替开始,他就一直用Linux,这期间我的电脑换了7台,他依然坚持用最朴素的硬件。若论成绩,他被后面不加x的TED邀请去做过演讲,并且负责《财新》的世界说,致使财新付费订户达到70万人。这又一次说明,写作与硬件无关,甚至负相关。

设备越好,写得越差。

曹雪芹用毛笔、草纸就能写出红楼梦,我拥有一台M1芯片的Macbook Pro,却不敢写我所在城市的小红楼。

明白了这个道理,也就不再为用什么硬件写作而纠结了。一个人的才华有高低,只要肯写,就是好的。

Loading

《追忆似水年华》最佳翻译

December 11th, 2021

这些天来写作效率很高,每天5000–10000字速度推进,每当完成之时,就关掉电脑,用看书来犒赏自己。

昨天看的是徐和瑾《追忆似水年华》。他自2004年发愿翻译这套大部头,2014年出版了第四卷。

他的翻译良心到什么程度呢?知道大家看不下去,就在每一本后面,加上了故事梗概,梗概里注明详细故事的页码。

还有长长的人名、地名索引,更不用说,每一卷后面掏心掏肺的译后记。

然而不幸的是,《追忆似水年华》中文译者徐和瑾去世,享年75岁逝者澎湃新闻-The Paper,广陵散从今绝矣。

另一位老先生周克希也在翻译《追忆似水年华》,但是译文质量不如徐和瑾。

不过周老先生在翻译了,1,2, 5之后,也宣布放弃剩下的部分。

而我们现在能看到的中文译本只有一个15人合译的老译本了。

如果你读这套书,我的建议是:

1–4 读徐和瑾版,周克希版对照
5 女奴,读周克希版,
6–7,英文版。或者老的译林版。

当然,我也没有勇气从头读完。

太卷轶浩繁了。

而人生苦短。

需要干个大活,作为消解痛苦的佐料。

Loading

重温中学文言文

December 11th, 2021

中学语文文言文译注

以上为初中部分

以上为高中部分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