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the ‘写作’ Category

Tuesday, February 14th, 2012

Estimated Total Annual Bu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 for New York City

Estimated Total Annual Bu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 for New York City

Amazing information graphic.

Loading

Breastfeeding –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Sunday, January 8th, 2012

Breastfeeding –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It’s a wise idea to donate to Wikipedia because it spread truth.

Loading

When breast milk seems less

Sunday, January 8th, 2012

When breast milk seems less

Only several reasons:

  • Mother’s mental state.
  • Feeding pattern.
  • Baby suckle improperly.

Loading

How can breastfeeding mothers increase their breast milk supply? – BabySpot

Sunday, January 8th, 2012

How can breastfeeding mothers increase their breast milk supply? – BabySpot

Breastfeeding vs Formula feeding. It’s a personal choice. It’s a war against prejudice and unbelief. It’s a fight in home. It’s also a victory of science, patience and bravery.

Loading

The Human Intelligence Enterprise: Spring 2011

Friday, January 6th, 2012

The Human Intelligence Enterprise: Spring 2011

This book list is recommended by a MIT professor. I like the personalization and vividness in it. It’s also very informative. From this list I have known a great scientific writer: James Watson. I downloaded his major works and prepare to read them as detective novels.

Thank @cxiaoji of twitter for contribution.

Loading

Kim Jong Il | The Economist

Wednesday, January 4th, 2012

Kim Jong Il | The Economist

Sarcastic, cynical, bitter, and black-humorous, the obituary of Kim Jong II is written skillfully and dramatically.

The theme is playing a role. The order, time sequence. The model, a circle.

This article worth reading for 10 times if anyone what to learn the essence of English humor.

Is everything written here true. That’s not important.

Loading

致熟睡中的儿子

Saturday, December 31st, 2011

今生最大的事就是遇见你,
今生最好的事就是认识你。
请你带我回到童年,
让我与你一起重新生长。
你是月之华,
你是风之子,
你是我岁月中的那个常数,
港湾中的那只锚。

Loading

暗恋与桃花源

Monday, December 12th, 2011

流霞剧社版《暗恋桃花源》

昨天,在杭州图书馆报告厅看了杭州师范大学流霞剧社排演的《暗恋桃花源》,这已是我第三次在现场看这出戏。第一次是十年前在北京电影学院看的学生剧社的演出,第二次是在杭州看的表演工作坊由黄磊、袁泉主演的内地版。至于本剧改编的由林青霞、金士杰、李立群主演的电影,更看了不知多少遍。同样一出戏,十年前之看与今日之看,心境已经大不同。简单地说,年轻时更喜欢看“桃花源”,如今更喜欢看“暗恋”。

杭州图书馆报告厅的舞台、灯光、音响和设备本来不适合用来演出话剧,这真是难为了流霞剧社的演员们,本剧最注重内心戏的“暗恋”部分被糟糕的音响削弱了演出效果,尽管这样,他们还是扛住了现场和时代的噪音,通过微弱的音响顽强地诉说。“桃花源”部分,因为动作较多,台词激情四射,可以抵消音响系统的不足。即便如此,我认为“暗恋”胜过“桃花源”。

“暗恋”讲了这样一个故事。1940年代的一个夜晚,上海黄浦江畔,一对暗恋的男女江滨柳和云之凡在话别。在那个动荡的“大时代”,此去不是生离,就是死别,然而这对恋人却浑然不觉。他们畅想着未来,漫谈着故乡,像所有恋爱中的年轻人一样,对生活充满最温柔的想象。

40年后,台北一家医院里,江滨柳只剩下三个月的残生,他一生未了的心愿就是再见一次云之凡,为此,他刊登了寻人启事。不谙世事的小护士作为“暗恋”中最关键的一个人物,穿针引线,让江滨柳和他的妻子江太太,讲出各自的故事。

在本剧中,江太太一直是个被忽略的人物,我看了那么多遍,甚至不太注意到这个角色的存在。然而,这次看流霞版,我才注意到,江太太才是本剧中最悲情的人物。她嫁给文艺青年江滨柳,为他生儿育女,对他关怀倍至,但是江滨柳的心中一间密室始终向她锁住。江太太对小护士说:

“他一直都是这个样子。就是由一点孤僻。有空呢,就自己泡一杯差,我泡的他还不要。我也不知道他心里想的是什么,也不敢上去问。到后来,连小儿子都不敢去吵他。”

江柳重逢是本剧的高潮,然而剧本处理得异常克制。两人的台词加起来只有20句,但是每一句都敲打在观众的心坎上。围巾、辫子这些青春的象征,都被轻轻提起,轻轻放下。

江滨柳:我还记得……你留那两条长辫子。
云之凡:结婚第二年就剪了。好久了。

言简意深,文减事增,短短两句,道尽人间沧海桑田。

这20句台词还有一个特征,是理想和现实的交战,江滨柳总想激活青春的记忆,而云之凡总是把他拉回到现实里。

江:想不到,想不到啊!好大的上海,我们可以在一起。这小小的台北……
云:(看表)我该回去了。儿子还在外面等我。

想到本剧一开始,云之凡就一直说要走。

云:我真的要回去了。房东要锁门了。

生活中的重大事件,都被细微的细节所干预与打断,在云之凡的心中,存在严谨的秩序感。

我认为全剧最好的对白,是江滨柳动情地问:「这么多年,你有没有想过我?」时,云之凡的回答。

云:我……我写了很多信到上海。好多信。后来,我大哥说,不能再等了,再等,就老了。

这是云之凡最感人的真情告白,然而,她很快恢复了理性。接着说–

云:我先生人很好。他真的很好。我真的要走了。

这就是江滨柳和云之凡的本质区别。从儿子在外面等,到说出我先生人很好,说明云之凡彻底接受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她安然而幸福。而江滨柳一直生活在回忆与梦幻里。换句话说,江滨柳一直生活在不存在的桃花源,而云之凡则一直生活在武陵。

而桃花源部分,是笑剧,是欢场,是青春梦。有陶渊明的原作打底,加上一个偷情故事,这一部分怎么演怎么有。

暗恋和桃花源,放进一个戏中戏的框架:两个剧团抢同一块场地排练。本剧有一个很著名的令人过目不忘的场景设计,背景的桃花林里有一块留白,原来此处一棵桃树被挖出来,单独放置到舞台上。这棵逃逸的桃树,也是本剧结构的一个象征。

剧中有三个闲杂人物,一个是剧务顺子,一个是拿钥匙的剧场管理员,一个是寻找刘子骥的女人。

刘子骥是谁?他是《桃花源记》中最后一段出场的一个人物:“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是寻找桃花源未果的人,那么这个看上去疯疯癫癫的女人,则是寻找寻找桃花源的人。这种迷离而多重的关系,让本剧增加了更多悲剧成分。每一次,当这个女人哭喊出“刘子骥”的时候,我的心都似乎被抽打了一下。

《暗恋桃花源》1986年创作并首演以来,已历经25个春秋,事实证明,这是一出站的住的戏,超越时髦,历久弥新。对比一下孟京辉夫妇的《恋爱犀牛》就可以看出,无论在主题、结构、内容、台词、搞笑、悲情等任何一个方面,《暗恋桃花源》都完胜。《恋爱犀牛》故事内核取材于《霍乱时期的爱情》,但深度远远不及原作。而《暗恋桃花源》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超越政治和文化的限制,它运用后现代手段,在一个更广的维度上,反映了中国人的生存与爱恋状况,可以说是本土版的《等待戈多》。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暗恋桃花源》的编剧一直署名是赖声川,但实际上它是集体创作的产物,根据维基百科,其共同作者包括李立群、金士傑、顧寶明、劉靜敏、金士會、管管、陳玉慧、游安順等人。根据当事人的回忆,赖声川将众人之功划归自己名下,还引起过不小的争议。

值得一提的是流霞剧社的灵魂人物–杭州师范大学黄岳杰老师,耕耘校园戏剧20多年,他身上有一种诗人气质和悲剧精神,《暗恋桃花源》是他和弟子们精心打造的又一校园戏剧精品。虽然学生们的阅历或有不足,技巧尚显稚嫩,但表演的真诚与顽强,令人感动。如果说不足的话,我个人认为,剧中的江太太不应刻意模仿台湾国语,布景不应该用投影。总之一句话,回归贫困,迈向质朴,在暗恋不得的人世,去寻找打败时间的桃花源。

杭州师范大学流霞剧社《暗恋桃花源》全剧首演录像(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