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Archive

【争鸣】郭艳茹:跟小佩吵架

Monday, July 2nd, 2007

跟小佩吵架

By 郭艳茹 (原文地址

小佩被论文逼得五迷三道,竟然以毛泽东思想来武装自己,以使自己获得努力的动力。这样的调侃我也常有,看不惯的是他的一本正经的真诚。前两天中国政府刚解密了一批关于1958-1961年大饥荒的档案,粗略的统计看这场饥荒中死亡的人数也在一两千万间(杨小凯他们统计在3500万),还有最近有学者统计建国后死于政治运动的死亡人数,估计在640万人左右,最保守的估计也有300万。这些干枯的数字之后,是一个个苦难的灵魂,这份苦难,总是让我这样的一个卑微的小学者,有透不过气来的感觉,而在小佩笔下,竟是如此轻描淡写。在他的博克上有了一些话,这好像是开博一来,我们观点最不一致的时候(上次是关于雷锋的判断)。引号中的话为小佩原文,后边是我的评论:

“毛发起的政治运动可能伤害过某些人,但是不容否认,他的思想曾经给我们这个民族已强大的精神力量和心灵滋养。”
——不知道你说的精神滋养是什么,一个让全中国有思想、有良知的人想起来不寒而栗的时代,一个令我们这个国家从此远离诚实、信仰、怜悯、同情等等人类所共有的美好情感的时代,竟然会令王佩同学如此一往情深。学会在历史的苦难中反思,也许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哈耶克说过,强权会使我们踏上一条通往奴役之路,在我看来,这条奴役之路的最可怕之处在于,有形的枷锁摘除之后,我们竟然会对它充满怀念和留恋。

“在一个民族不能只是听少数人控诉,也要听听沉默的大多数的感恩。你们天天说民主,讲草根,其实我看都是挂羊头卖狗肉的美国根”。
——当感恩的心是旷日持久的思想强化的结果的时候,它们是否能够成为恩主恩情的证据?有一种病叫斯德哥尔摩综合症,说得是被绑架者常常会对绑架者产生依赖、爱戴甚至感恩之心,是不是可以说绑架者给了被绑架者精神滋养?对民主、自由的诉求,不是因为它们来自于美国或者某个特定的国家,而是因为人类社会的历史证明他们是人类免予饥荒、战争通向好生活的不可或缺的条件。对于人类的幸福而言,他们是普适的。
——不明白王佩这样一个崇尚自由的人,为什么对专制的缠脚布如此情有独钟?左派也好,右派也好,个人的价值判断总是要以社会群体的幸福为基础,如果偏离的对大多数人的同情与关怀,一个人就不再是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而是思想狂人,把人类社会带入灾难深远的,恰巧就是这些思想狂人的某几个成就斐然者。

Loading

毛泽东思想治疗论文不育症

Monday, July 2nd, 2007

我说,关键时候还是毛泽东思想管用。

客:?

我说,我被论文所困,平常一个礼拜也写不了千把字,所有信奉的神祗都求过了,所有的誓言都发过了,还是不顶用,我对自己已经快绝望了。这个时候,我想起了一个人。

客:mao

我说,是的,是的。我想起了他的一篇语录,小时候贴在我家墙上的,好像是说灰尘不扫,就不会自己跑掉。我想,论文也是啊,你不写,胸口的压迫感也不会自己跑掉。

客:en.

我说,于是我就Google了更多毛语录,发现里面有很多话简直是对我讲的。太感动了!And I am not kidding!

客:I C, 愿闻其详。

我说,其实人最怕信心受到打击,就像我吧,我甚至都觉得完成论文是Mission impossible了,可是却看到了这段毛语录: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我心里在用呐喊回应,是啊是啊,我现在就是只看到了困难,没有看到光明与成绩。实际上我的数据采集分析都已完成,初步答辩也取得了理想的结果。这些都是成绩啊。光明就是,我有完成的动力,而且还有为数不多完成的时间。

客:也就是一家常话。前core还日破云涛万里红呢,不也挺鼓舞人的吗。

我说,这时候我又看了愚公移山,有一段话简直让我如闻神谕:这两座山虽然很高,却是不会再增高了,挖一点就会少一点,为什么挖不平呢?我的论文也是啊,字数就在那儿,不会再增长了,我写一点,就少一点,信心就加增一点。

客:明显不符合地理常识吗?地壳会运动,大陆会漂移,谁说这两座山不再增高了。

我说,科学也是一种迷信,貌似有理,实则唬人。你再看这一段啊:事情就是这样,他来进攻,我们把他消灭了,他就舒服了。消灭一点,舒服一点;消灭很多,舒服很多;彻底消灭,彻底舒服。还有这段:革命斗争的某些时候,困难条件超过顺利条件,在这种时候,困难是矛盾的主要方面,顺利是其次要方面。然而由于革命党人的努力,能够逐步地克服困难,开展顺利的新局面,困难的局面让位于顺利的局面。我现在就是遭遇困难了,但是这个局面会让位于顺利的局面,关键是要打开僵局啊。你看论文多么嚣张,但我消灭了一点,他就舒服一点,彻底消灭,彻底舒服。\(^_^)/。我要让Y彻底舒服。

客:还有吗?

我说,还有最后一句: 凡是反动的东西,你不打,他就不倒。这也和扫地一样,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 我的任务就是把反动反生活反人类的论文,打掉!

客:我终于相信了,毛泽东思想可以治疗精神病。

我说,当然能。这有什么奇怪的,毛泽东思想还能治疗百病呢。在以前的病例本上,写着一段毛语录:

客:别google了,是不是这段:既来之,则安之,自己完全不着急。让体内慢慢生长抵抗力和它作斗争直至最后战而胜之,这是对付慢性病的方法,就是急性病,也只好让医生医治,自己也无所用其着急,因为急是急不好的。

我说,对,就是它。

客:新左派还有什么感言要发表吗,电话ING, 催一下外卖。

我说,再说最后几句。毛发起的政治运动可能伤害过某些人,但是不容否认,他的思想曾经给我们这个民族已强大的精神力量和心灵滋养。一个民族不能只是听少数人控诉,也要听听沉默的大多数的感恩。你们天天说民主,讲草根,其实我看都是挂羊头卖狗肉的美国根。Global voice online,我看确切的名字应该叫 Global voice of America online。都是一群西方视角、美国喉舌的应声虫罢了。专制不是好东西,难道你们拜倒在美国权杖之下就是好货色吗? 对此,我毫不掩饰自己的观点。

客:你是不是还要喊毛主席万岁?

我说,no,让他老人家安息吧。他不死,我可能不会有这样的认识。有的人死后才出生,他的时候还没有到。

客:我的外卖到了。

后记:在毛泽东思想鼓舞下,昨天论文产量2000字。

Loading

虎父无犬女

Sunday, July 1st, 2007

MNSBC主播,布热津斯基之女Mika拒绝插播希尔顿出狱的八卦新闻稿,认为关于伊拉克的新闻更重要,并试图用打火机烧之,烧之不成撕之,撕之不绝碎之。

Loading

What I Will And Will Not Miss About the UK 1

Sunday, July 1st, 2007

I will miss the UK keyboard on which the key of ‘@’ is near the right shift-key instead of sharing the same space with ‘2’; thus makes it very convenient to input an e-mail.

我会想念英式键盘,@不在‘2’上,而在右shift键的上方,从而使得输入e-mail地址非常容易。在这方面,美国人真2。

I will not miss the TV stations in UK which not only charge viewers license fee, but also often nag at students by sending them no-license-then-sue-you letters.

我不会想念英国的电视台,连“八心八箭”都没有,还要收什么电视执照费,而且还经常给学生发威胁信,上写“不买执照就告你。”

Loading

用毛主席语录指导写论文

Sunday, July 1st, 2007

如果他们要打,就把他们彻底消灭。事情就是这样,他来进攻,我们把他消灭了,他就舒服了。消灭一点,舒服一点;消灭很多,舒服很多;彻底消灭,彻底舒服。中国的问题是复杂的,我们的脑子也要复杂一点。人家打来了,我们就打,打是为了争取和平。
《关于重庆谈判》(一九四五年十月十七日)《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一一五八页

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力量对比不但是军力和经济力的对比,而且是人力和人心的对比。军力和经济力是要人去掌握的。
《论持久战》(一九三八年五月),《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第四五九页

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
《为人民服务》(一九四四年九月八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一○○四页

革命斗争的某些时候,困难条件超过顺利条件,在这种时候,困难是矛盾的主要方面,顺利是其次要方面。然而由于革命党人的努力,能够逐步地克服困难,开展顺利的新局面,困难的局面让位于顺利的局面。
《矛盾论》(一九三七年八月),《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三一三页

什么叫工作,工作就是斗争。那些地方有困难、有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我们是为着解决困难去工作、去斗争的。越是困难的地方越是要去,这才是好同志。
《关于重庆谈判》(一九四五年十月十七日)《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一一六○页

这两座山虽然很高,却是不会再增高了,挖一点就会少一点,为什么挖不平呢?
《愚公移山》(一九四五年六月十一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一一○二页

干就是学习。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九三六年十二月)《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一七四页

Loading

独立日计划

Saturday, June 30th, 2007

昨天度过了快乐的一天。下午1点做论文的Presentation,导师用了extremely这样的副词来评价,原定的提问也变成了点评。我在演讲中用了一个小技巧,为解释中英公众舆论的不同。我拿出昨天刚买的泰晤士报,指着头版关于失踪小女孩曼德琳的报导说,曼德琳的失踪,在英国引起了公众舆论的高度关注,但是就在不久前,杭州第四人民医院一个出生五天的婴儿失踪,却没有引发全国性的轰动。

晚上两个磁器过生日,大家畅饮高歌,一扫在坎特伯雷公寓上空笼罩多日的阴霾。

今天是六月份最后一天,还有9天时间就要离开。我给自己定的论文死线是7月6日交,所以在美国独立日那一天,我将全部完工。

从现在起,我大量时间都会在计算机房度过,大家可以通过右侧的twitter标志了解我的动态。

生逢7月4日,在教堂的大钟敲响10下之前,我将对着太空和宇宙,大喊一声:Freedom!

Loading

有趣的中德对比

Friday, June 29th, 2007

一早打开[老高]的网媒时代,看到他推荐的“中国与德国”,煞是有趣。在此,顺便推广一下近来流行的一个可以把巨长的网址变短的tinyurl.com

有趣的中德对比的短网址是:http://tinyurl.com/2znpt9

Loading

报纸人之死:从兰成长案看中国新闻记者的伦理问题

Thursday, June 28th, 2007

中国贸易报的雇员兰成长被杀案,一审判决下来了。主凶无期,其余有期徒刑。

一个人道的社会,不一定非要一命抵一命,但法律的施行应当公平。

以下是我商业伦理课写的一篇作业,《报纸人之死:从兰成长案看中国新闻记者的伦理问题》,厚着脸皮上载上来,供朋友们批评指正以及[和菜头]、[王小山]学习。关于这篇作业,请参看以前的一篇博:

Death of a Newspaperman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