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Tagged ‘writing’

眺望关注“中文网志年会”

Saturday, October 28th, 2006

又一年网志年会开始了,这次是在杭州。

去年在上海,我跟同事们参加了第一届年会,完成了最后一期《e时代周报》的采访。今年我无法参加,只有遥祝参会的朋友们度过这一年中光华灿烂的两天。

Miss you guys, 叶子,袁子,Isaac, zhangyining… etc.

特别寄语本次年会接待办主任刘桂兰,一定要把他们都灌翻。

Loading

推荐话剧:《我们走在大路上》

Saturday, October 28th, 2006

转自新浪娱乐:《我们走在大路上》专题

10月27日开始,在朝阳文化馆“9个剧场”的TNT小剧场,一部由黄纪苏编剧、王焕青导演,经四年准备、精心创作的多媒体网络剧(舞台版)《我们走在大路上》即将正式与北京观众见面。该剧由漫悟网站频道投资并与沈阳话剧团共同出品。

剧本是黄纪苏继六年前《格瓦拉》之后又一部披肝沥胆之作。30年的洪波巨澜凝缩成一条水复山重的心路,在语言、形体、音乐、投影所构成的舞台时空中亦诗亦史地展开。

该剧讲述了亿万人如朝阳一般的出发,历数了这一路上的风朝雨夕,记录了种种希望、幻灭和憧憬。它所提醒的,是我们的初衷;所慨叹的,是我们的方向;所眺望的,是我们的终点。

该剧形式独特,三十年间人来人往,诸如下海出国从商倒股接轨之类,被交付给道路与行走的基本舞台意象。各类人在各个时期所留下的剪影次第展开为世态人心的长卷,宛如一幅《清明上河图》。个人化的台词、群颂以及来自天外或另一时空的人声,加上阅尽沧桑的咏歌以及幽旷如梦的箫声,组成了一个亦远亦近,既有现实当下又有历史纵深的音声系统。投影记实而写意,散发着各个时期的气息。

10月27日到11月19日的二十个夜晚里,有兴趣的观众不妨走进位于小庄的朝阳文化馆九个剧场的TNT小剧场,走进我们有的刚开始走、有的已经走了半程、有的越走越精神、有的越走委顿、有的走走停停,有的边走边唱的三十年。然后,在 “我们一起死,我们一起生,我们一起唱,我们走在大路上”的歌声中,走出这似水如烟的三十年。

  演出时间:10月27日至11月19日,晚19时30分(每周一、二休息)

  演出地点:“9个剧场”之TNT小剧场

  票 价:80元(普通) 40元(学生) 180元( VI P票)

  电 话:010-85996011

  地 址:东三环京广桥东小庄路口,朝阳区文化馆三楼

Loading

我现在的联系方式

Friday, October 27th, 2006

常用邮箱: redredpei AT gmail.com
较常用邮箱及MSN:redwangpei AT hotmail.com
手机号:0044 (0)7923387129

Loading

愤怒的钟馗

Friday, October 27th, 2006

夜里做了一个清晰的恶梦。梦见一个很强悍的拳击手,乘风而来,绝尘而去。把横在面前的大铁门折成两半,玩于股掌之中。旁观的居民,惊讶地大喊:The devil, the devil himself!

我不知是突然鼓起了勇气,还是哪根筋不对。找到魔鬼拳击手,向它发起挑战,约定次日晚上,在拳击台上进行一场决斗。周围一片叫好声,那一刻,我感觉像李玉和一样,浑身是胆雄赳赳。才过了一会,我从冲动中醒来,忽然明白自己这是找死:它一拳头下去,我的牙套就飞了。而且,为了维护挑战者的尊严,我必须忍痛爬起来,满脸是血,等着它第二拳飞来。与其这样,不如食言扯乎。我果然悄悄地跑了,没有赶去应战,我躲到了一个没人的地方,生怕被别人找见。

你不是钟馗,捉什么大头鬼。

这时,房间里烟感器发出歇斯底里的尖叫,我一下醒了。赶紧打开窗户,跑跑房间里的烟气。

我带着这个耻辱的梦的细节,开始了很不爽的一天。

中午我在厨房里做饭,我对门的女同学跑过来问我:刚才收到一封恐怖的e-mail,打开附件,屏幕上出现一个女鬼,把我吓死了。是不是你发的?

我说,怎么可能呢?我什么时候干过这种事。

到了吃饭时间,我们小组的另一位女同学,也问我同样的问题。我有点的生气了。连你都这么想,我是这种人吗?

吃完饭,越想越窝火。从雅思班算起,我跟这群同学从相识到相处已经快10个月了。我什么时候干过这种阴啦吧唧、无趣傻逼的勾当,为什么女同学第一个会怀疑我?我他妈的人品有那么次吗?

正想着,这时第三个女同学走过来,她举手吐舌,做出女鬼的样子,问:是不是你干的?

这下骆驼的背上落下最后一根稻草。我勃然大吼起来:“我操!我他妈的怎么给你们这种印象?为什么你们第一个怀疑我??我操!”

回到自己房间,我气得呼呼直喘。是什么让我这么愤怒?不仅仅是因为我受到了女生冤枉,也不仅仅是因为我的人品受到怀疑。有一点是这几位同学不明白的,网络对我意味着什么。我从97年开始上网,直到今天,把网络当成精神的家园,心灵的寄托。那怕我在生活中真的是一个傻逼,在网络上我从没做过恶心事。我没有发过病毒,没有发过恶意EMAIL,没有盗窃过别人的密码,没有偷窥过别人的隐私。我痛恨网络上的一切恶意和不轨,这么低级恶心的玩笑,怎么会是我开的?

A killer was respected,feared,talked about。你非说他“敲寡妇门,挖绝户坟,打瞎子,骂哑巴”,他能不急吗?

我发誓一定把发信的人调查出来,我到一位女同学的电脑上,调出了这封EMAIL的信头(在此隐掉收件人邮箱@之前的信息。)

From: "ppec" To: [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Subject: 在英第一次惊吓(mpa学员日记)
Date: Thu, 26 Oct 2006 19:35:04 +0800 (CST)
MIME-Version: 1.0
X-Originating-IP: [192.168.208.42(82.195.113.225)]
Received: from m13-26.163.com ([220.181.13.26]) by
bay0-mc11-f16.bay0.hotmail.com with Microsoft SMTPSVC(6.0.3790.2444); Thu, 26 Oct 2006 04:35:34 -0700
Received: from 192.168.208.42(82.195.113.225) (
192.168.208.42(82.195.113.225) [192.168.208.42(82.195.113.225)] ) by webmail-app26 (Coremail) ; Thu, 26 Oct 2006 19:35:04 +0800 (CST)
X-Message-Info: LsUYwwHHNt2xHQ+Nz51RFkkauxRfHJhTw1c9QlaK3h8=
X-Mailer: 163com
Return-Path: [email protected]
X-OriginalArrivalTime: 26 Oct 2006 11:35:34.0684 (UTC)
FILETIME=[D9D225C0:01C6F8F2]

这封信的附件是一个PPS文件,就是一个能够自动播放的Powerpoint文件。点击后会出现全屏,文字写着:“在某大学女生宿舍……”,到最后会猛地出现一个脸上流血的女鬼,胆子小的人,真会被吓一跳。

这种网上拿鬼吓人的把戏我见过不少,说实在的,天生胆子不大的我,也被惊吓过好几次。在网上这种行为最令人不齿,因为这是一种傻逼到家的恶意,更可恶的是,这是一种很奏效的恶行。

这些年来,互联网造就了大量傻逼,闹鬼术经常花样翻新。比如让你比较两幅宁静漂亮的风景照的不同,正当你聚精会神看的时候,音响凄厉惨叫,屏幕跳出女鬼,心脏不好的真会被吓个半死。还有的会悄悄修改注册表,驻留在系统,会在时常出来吓唬人。

不过,我班同学遭遇的这次则更为变态。发件人选择了5个女生,从信的SUBJECT看来,发件人似乎对她们很了解。发件人使用了163.com的邮箱,@前面是P打头的四个字母。所以,也难怪有人联想到我。看来,对那位女同学发火是我错了。

我发誓一定要把这个发件人找出来。除非他主动认错道歉,否则,我他妈剩下的240天不干别的,就跟丫耗上了!不是怜香惜玉,不是集体主义思想放光芒,也不是他妈的什么正义感驱使,因为这件事牵连到我。

我的方法是,一方面自学,一方面教达人,研究这封信头;同时,设法附件PPS上的元数据,找到发件人留下的痕迹。

各位网友如果能帮忙,我将不胜感激。

update:隔了一天,冷静下来,这件事就让它过去吧。谢谢一位忘记名字的热心网友的指教,很抱歉,我在清除垃圾评论的时候,不小心,把你的留言给误删了。

Loading

录音:中央委员会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

Wednesday, October 25th, 2006

1966年8月8日《中央委员会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

MP3下载

Loading

超级苹果

Wednesday, October 25th, 2006

我们中国人好比种呀子,
英国人民好比土地,
我们到了一个啊地呀方,
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
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
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
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
哎——生根开花!

话说高大英俊的周同学在学校24小时咖啡吧(我们称为网吧)上网,正为看不到新闻联播抓耳挠腮,旁边一个中国女孩,悄悄递过来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一个网址,还有一个手机号。

周同学用女同胞递过来的抹了一把鼻涕,马上投入到轰轰烈烈的下载事业中。

这个好地方叫超级苹果powerapple.com,是留学英国和加拿大的中国学生办的论坛,它继承发扬了中国网民有福同享、有难自己扛的伟大传统,无私无畏地提供影音、软件下载。

就这样,我们一起欣赏了美版无间道。周同学还给我讲了一个超级好笑的故事,我笑得肚子转筋。就这样度过了一个愉快的晚上。

Loading

我有一个故事

Tuesday, October 24th, 2006

我有一个故事
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个绝妙的故事
一个让我笑得打滚的故事
但是我不讲
因为世界上能讲好这个故事的人
只有周同学一个
而我是一个有趣的人
我不会无趣地用笨嘴拙舌
去破坏这么好的一个故事

Loading

致命的数据

Sunday, October 22nd, 2006

update:哪位朋友对Freakonomics这本书感兴趣,请留言并留下e-mail。

第一次接触学术论文,我不明白为什么老外这么强调文献引用的规范。只要是别人的研究成果,无论直接引用还是间接复述,都需要在括号里注上作者的名字和发表的年份。能问出正确的问题,是一种能力。(和菜头,2006年)感谢雅典娜女神,我问了一个得当的问题。

答案在我读了一本好书后,自己破解了。好书都是干货,没有水分(牟森,2006年),这本书当然不是伤心工具书(陈晓卿,2006年)。它是美国鬼才经济学家Levitt的Freakonomics(怪胎经济学?变态经济学?)。

每个入托的孩子都需要大人接,每个托儿所都有迟到的家长,害得阿姨们没法准时下班。如何杜绝这种现象?办法一是对家长讲八荣八耻,“你指不指刀,你指不指刀,什么叫害臊?(湖南卫视,2006)。办法二是对迟到的家长罚款。

嗯,你肯定赞成后者。实际上,已经有人这么做了。在以色列的一个托儿所,经济学家做了一个历时20周的实验。前四周,经济学家们什么都没做,只是记录迟到的家长人数,发现每周平均有8个人迟到。到了第五周,他们宣布迟到家长要被罚3美元。你猜结果会怎样?

迟到家长增加到了每周20个人!

怎么会这样?为什么越是罚款,越有人明知故犯?Levitt告诉我们,激励措施有三种:经济的,社会的,道德的。3美元的罚款虽然让迟到者有经济上的损失,但是却消除了他们的负罪感,从而得到了道德上的补偿。(Levitt,2005)

再举一个Levitt书上的例子:毒贩子为什么要跟妈妈住在一起?

有一个大学生,到贫民窟做问卷调查。无意间遇到了一个贩毒黑帮在开会,黑帮喽啰们一看,说,你这叫什么破问卷。你的答案A-E(很好-很坏),应该再添上一项F,FUCK。接着掏出枪,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候,他们的老大出现了。老大是研究生毕业,对大学生为学术献身的精神很感动,就放了他。

大学生回去一想,很受伤。他明白了要了解黑帮团伙,只有打入他们内部,靠狗屁问卷有什么用。于是他用了四年时间跟黑帮们打成一片,做田野调查。有一天,一个即将被处死的黑帮小卒,送给他一摞笔记本。他拿来一看,是这个黑帮四年的账本。

这套帐册的价值,直到有一天才被一位经济学家发现。通过研究贩毒黑帮的经济往来,经济学家们发现了一个很惊人的秘密。原来,黑帮团伙的组织和管理,几乎就是麦当劳的翻版。而每一个黑帮成员的行为模式,跟演员、运动员、学校员工、公司职员们,没有任何区别。他们都希望通过自己的特异表现,获得一级一级的提升,从而成为进入黑帮的董事会(即20名控制芝加哥毒品交易的黑社会老大之一)。(Levitt,2005)

我费了半天劲,讲了这么多故事,(如果脸皮厚一点,改写改写,不说出处,抖可以发表到《中国青年报》了),我的良苦用心,你明白了吗?

这回到我文章一开头所问的问题,为什么学术文章要注明引用。都是为了致命的数据!

对,数据!对于学术研究来说,没有什么比数据更为重要的了!研究者可以大脑进水,小脑游泳,也可以信口开河,胡说八道,但是,只要他能提供准确的数据(当然,最好是第一手的数据),他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用的人。因为聪明的后来者,可以利用他的数据,进行脑子不进水的研究。

我的朋友王小山,有几年迷上了足彩。在研究了意甲多场比赛结果之后,他得出了一个重要”心水“,意甲大量比赛都存在假球。利用他的发现,他专门跟赌博公司对着干,果然中了两三次奖。如果他懂得经济学和数学,我相信他一定能做出一套假球的数学模型,换句话说,他能计算出在赌博公司,球队,赌徒这三者的博弈中,存在的纳什均衡。

王小山同学没有完成这项伟大的工作,但是Levitt和他的同行们已经这样做了。Levitt在2002年算出了罚点球的混合策略纳什均衡,并用459场(意甲242场,法甲217场)点球大战的数据进行了验证。阿根廷经济学家Germán Coloma站在他的肩膀上,另做了一个更复杂的模型,经数据验证,得出了跟Levitt相同的结论。(例如:罚球队员向中央的概率大于守门员向中央扑球的概率)。Germán Coloma论文PDF下载

以前经济学家验证经济理论,都喜欢通过实验获取数据。近来有一种趋势,就是喜欢选择更为自然的体育比赛数据,作为研究对象。芝加哥学院通过研究日本大相扑1989-2000年32,000场比赛,得出一项结论:这项被日本人奉为国技的运动中,存在严重作弊。(Levitt,2005)

有没有一种解释万事万物的理论?有没有一种办法让我们透过现象看清本质?有!经济学可以办到,但前提是你要提供真实的、足够的数据。

想通了这一点,我再也不抱怨教授对作业的严格要求了。对,我要找到数据,一定要找到准确充足的数据。哪怕数据错了,也是被引用者错了。我可以像那些交了罚款的迟到家长一样,大摇大摆不带一点歉疚地把自己的孩子领走。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