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Tagged ‘writing’

下雨

Sunday, August 5th, 2007

雨下得正紧,天上开了一个大口子,焦渴的杭州会不会被大水淹没,好在,我在17楼,没什么好担心的。

Loading

没事儿

Wednesday, August 1st, 2007

当年方鸿渐回国后,生活的压迫感从四面袭来,他一定想:这叫什么日子?强奸还只压一面呢。

海归有两种,一种是在海外磨尖了牙齿,回来大肆猎食的;还有一种,是从杂食变成草食,丧失了猎取能力的。

昨天有了平生第一次,看房。西郊外,当年宋江征方腊都没到过的地方,均价4800;而卖油郎独占过花魁的小巷,两万以下都甭想。

看BBC的《地球脉动》(Planet Earth),注意到里面频繁用到一个词:desperate,绝望的、疯狂的、孤注一掷的。气候与环境的恶化,动物们变得desperate。北极熊要游60海里去觅食,狮子们猎食一头大象。人类界何尝不如此,凌晨三点,看到一白发老人,在自行车与电动车道上晨练。再过一个小时,密布城市的摄像头也无法保证他老的安全。

词儿是热乎的,但现实是一坨冰疙瘩。

Loading

三分钟中国历史

Tuesday, July 31st, 2007

能不能编一个短片,用三分钟大致讲清楚中国号称5000年的历史?

Loading

最温暖的一句英语

Monday, July 23rd, 2007

英国人说的最温暖人心的一句话,不是I love you. 而是Don’t worry.

Don’t worry,不用担心,稍微学过两天英语的人都明白。但从英国人嘴里说出来,却有着别样的含义。

Don’t worry,在英国人嘴里往往不是空洞的安慰,而是实实在在的帮忙。

一次,我在图书馆借书超期,网上一查要罚款5镑,我问图书管理员,是不是现在就要交罚款。他说:Don’t worry。回去再一查,欠款被免了。

临回国那天,彻夜赶论文,到了打印小铺,已经上午10点了。打印装订完毕,我拿着沉甸甸的两本论文去研究生部,快到的时候,悄悄翻看看了一眼。看到两处致命的错误,标题显示错误!我头嗡地一声,赶紧跑回小铺。店员让我把出错的两页重打,又神奇地把错页取出,更换了装订。我感激万分,问该付多少钱。得到的回答还是那一句:Don’t worry.

Don’t worry.当然不仅仅跟钱相关,它代表了一种大度、慈悲和豁免。

不久前,我也对别人说了句Don’t worry。

虽然自己承受了一些不便,但我很高兴能传递这一句温暖的语言。

Don’t worry!

Loading

与“关系”有关的三个模型

Monday, July 23rd, 2007

一、导语

不接触国外的学术圈,不知道“关系”这个词有多么热。据我有限的所知,大凡研究中国管理的学者,最后都要提到guanxi,英文里现成的词connection, relationship都无法充分表达这个汉语词微妙的含义,所以国外学者只好引进这个中文外来词。

对于“关系”的运作机理,西方文献或有研究,但都不深入不通透。

其实关系并非中国所独有,怀特(Whyte)在《街角社会》(Street Corner Society)一书在研究美国一个意大利社区时,对利用关系施加影响、打点关节也做了分析,只是没用到这个词而已。

二、三种关系模型

模型1:一对一关系

按照怀特的研究,一般来说,如果A帮了B的忙,那么B就对A负有义务和责任(中文里比较确切的表达是“欠人情”)。而B迟早要回报A。

如果用->表示帮助的话,用~>表示负有义务或者说欠人情,这种模型可以简单地概括为:

A->B
B~>A

当然,有这样的例外,A虽然帮了B,但B对A并不负有义务,或者说不欠丫情。这类的例子很多,比如,B势力比A大,就可以认为A的帮助是理所当然的。对于这种被帮助者不负义务的情况,我们用[…]表示。

因此,模型1,完整表示就是:

if A->B
then B~>A
or B[…]A

在中国社会里,关系具有多重性与复杂性,A-B之间简单的模型似乎不能说明全部问题。为此,我想到了中国社会中常见的两种模型。

模型2:链条式关系

在关系链条上,有A、B、C、D、E五个人。A托了B的关系,B托C、C托D、一直托到E。而E是实质帮助者,A是实质受益者。那么,他们之间的关系链就是:

E->D->C->B->A

在这种情况下,一般来说,关系链条上只有最相邻的两者才有义务关系,不相邻就没有义务关系。

A~>B~>C~>D~>E

这是一种跟有趣的现象。虽然从本质上说,E帮了链条上其余所有参与者的忙,但只有直接托请他的D,才欠他人情。实质受益者A只需要欠B一个人情就够了,并不需要对C、D、E都负有义务。

更有意思的是,如果在这条链条上,相邻两者存在理所当然的不负义务的情况,这条链条就可能变成下面这样。

A~>B~>C~>D[…]E

D不需要对E欠人情,因为D的权势比E大,或者E本来就对D负有义务。这样这条人情债务链,就会中断。

综上述,模型2的完整表达式,就是:

if E->D->C->B->A

then A~>B~>C~>D~>E

or A~>B~>C~>D[…]E

……

or A[…]B[…]C[…]D[…]E

模型3:菱形关系链

在现实中常存在这样一种情况,A为了让E帮忙,为保险其间,同时托了B、C、D,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菱形关系。

/ B \
E -> C -> A
\ D /

一般情况下,A同时对BCD都负有义务,BCD对E都负有义务。

/ B \
A ~> C ~> E
\ D /

模型2中,不相邻两者之间义务免除(或者说不欠人情)的情况变得很少了。

对E来说,他的受益似乎增加了,因为BCD同时对他负有义务,他可以指望BCD同时对他进行回报。

但是E同时会意识到两个风险。 一、由于A对BCD都有义务,A的回报能力下降了。二、B可能会互相认为,E不是帮了自己的忙,而是帮了C和D的忙,所以B不需要对E负担义务;同理,C和D也可能会这么想。这样三个直接受益人互相推诿,E指望的回报就会落空。

这似乎可以解释中国民间一种说法:托关系托太多,反而会坏事。

三、讨论

为什么模型2中,在关系链条上最相邻两者负担义务的情况,可能出于以下原因:

1、回报最大化

在模型2中,由于A只需要回报B,他的回报将得到最大的保障。如果A同时还需要回报CDE的话,他的回报能力就下降了。

2、关系集约化

当我们讨论关系的时候,我们讨论的是一个个具体的人,关系是需要成本投入的,A和B有牢固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以是友谊型的,也可以是功能型,无论如何,这种关系的用途是多方面的。他们之间的信任度最高,逃避义务付出的成本也最大。而A和C可能只需要建立一种临时关系,A一辈子就求到C一次,两者的活动再没有交集。这时候如果强求A去回报C,那么将大大增加A的成本,因为A-C之间的关系可能是一次性的。

3、全社会成本的节约

综合1、2可知,按照模型2,在一个硕大的关系网中,培养关系、维系关系、运作关系的成本大大降低了。

四 小结

以上简单分析了三种关系模型,模型1基于怀特的研究,比较简单;模型2注意到了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关系链,并发现了关系链条中最相邻才发生义务的现象;模型3是模型2的特例。

模型2保证了回报的最大化,降低了关系建立的成本,所以可以看成一种基本模型。

模型3增加了回报的风险,使得维系关系的成本上升,所以在现实中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

当然,以上模型如果使用支付函数表达的话,可能更加貌似准确,但以上定性方法足以说明问题之实质,故采用之。

Loading

想写博

Saturday, July 21st, 2007

看看网上一篇乱象,
想想也没什么好写的,
还是饭局要紧,
就这样吧。

Loading

论文交了

Monday, July 9th, 2007

回家

Loading

虎父无犬女

Sunday, July 1st, 2007

MNSBC主播,布热津斯基之女Mika拒绝插播希尔顿出狱的八卦新闻稿,认为关于伊拉克的新闻更重要,并试图用打火机烧之,烧之不成撕之,撕之不绝碎之。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