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Tagged ‘读书笔记’

周日淘书记

Sunday, August 31st, 2008

谨以此篇献给无缘与我同逛二手书市的四奶。

四一在杭州的时候,就像卖油郎寻找花魁一样找二手书。但是由于浙江图书馆内的二手书市要周末才开,我只能送别眼泪婆娑的他,好不容易熬到周末,一早来到书市里。

由于奥运期间,书市被迫关闭,所以,周末一下子来了个触底反弹,各种好书大量涌现。虽然个别书商已经谙熟网络,会到孔夫子网上查询旧书价格,待价而沽。但是,大部分书贩还保留了劳动人民的淳朴和善良,因此,淘到许多好书,也就不奇怪了。

我一边翻看,一边给四一短信,询问他是否划得来。最终大获全胜,共购得图书33种,花费390元,约合10元一种,真是太便宜了!

第一组 55元

中国历代文论选 (一卷本 郭绍虞编 上古) 5元
话说长江解说词 5元
山雨(王统照 人文) 5元
一生(莫泊桑 人文) 5元
李白与杜甫(郭沫若 人文) 5元
绿林英雄罗宾汉 5元
爱之路(屠格涅夫) 5元
最后一百天(约翰-托兰著)7元
他所钟爱的女人–温莎公爵夫妇情爱史 7元
玛利亚-斯图亚特 (茨威格著)6 元

第二组 100元

唐宋文举要(三册,高步瀛选注,上古)50元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布克哈特著 商务)25元
战争风云 (三册,赫尔曼-沃克著,人文)10元
宋词选(胡云翌编选,上古) 10元
篆法入门 5元
美国历任总统就职演说集(黎明文化事业公司,影印)

第三组 10元

萧乾散文特写选(人文) 5元
夏洛蒂-勃朗特书信选(三联)5元

第四组 50元

清朝野史大观(全五册,上古)50元

第五组 60元

中国现代诗歌名家名作原版库(一函二十六册,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第六组 50元

农民(四册,来蒙特著,上译)18元
中国歌谣选 7元
八一五这一天(光明日报出版社)6元
美国梦寻(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6元
白话论语读本(广益书局刊行,1948年2月)12元

第七组 5元

中国四大家族(陈伯达著,人民出版社)3元
孔府内宅轶事(天津人民出版社)2元

第八组 10元

我曾历尽沧桑–聂鲁达回忆录 5元
英文速记 5元

第九组 50元

圣经(普通话版)
瓦文萨自传
宋应星佚著四种
龚自珍诗文选住
我的话(林语堂,上海时代书局,1948年11月)

Loading

我陪四一逛书店

Wednesday, August 27th, 2008

四一无论到哪儿,肯定遍访书店。中午,带四一去了古籍相对较多的学林书店。

他悠闲地看着,不是向我推荐书,有时甚至说,求求你了,买这本吧。

四一对书的了解简直到了恐怖的程度,他居然记得大部分书的定价。

一个小时以后,我们走出书店。

他买了15元的书,而我花了383元。

到底谁陪谁呀?

Loading

死棋肚里出仙招

Saturday, August 23rd, 2008

大家知道,中国在WTO争端中输了一场“官司”。2008年7月18日,WTO争端解决机构专家组公布了中国与美、欧、加三方汽车零部件争端裁决报告,认定中国对超过整车60%以上的进口零部件按整车征税(25%)的做法构成歧视,违反贸易规则。

不过WTO显然低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虽然我们不能在进口关税上做文章,但还有另一记妙招。那就是改革汽车消费税,高举“绿色、环保”的战无不胜的大旗,限制大排量车,刺激小排量车。具体做法是:

对4.1升以上的车,征40%的消费税;
把3.0-4.1的车的消费税,从15%提高到25%;
把1升一下车的消费税,从3%降到1%;
其余税率维持8%和10%不变。

看似很简单的调整,但对欧美加的打击是巨大的。因为中国是大排量车的主要进口国,穷奢极欲的暴富者和新贵们,大量购买国外大排量(2.5L以上)汽车。2008年上半年,大排量车的进口数量增长了26%,其中3.0L以上车的进口,增加了50%。新税制从9月1日开始,行内预测,将会使大排量车的进口增长率降到8-10%。

汽车新税率一箭四雕:减少了成品油消耗,减少了进口,降低了污染,并且使国产汽车厂商受益。干得漂亮!

Loading

恢弘震撼的大书

Saturday, August 23rd, 2008

如果写不出一本气势恢宏、荡气回肠的大书,就去读一读前人的巨作吧。

按我粗浅的理解,非虚构类的书籍,最容易配得上大书的名字。吉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无疑是这类书的代表作。商务印书馆有两卷本的译本,最近有一家豪华的出版社,出了六册所谓全译本,每册80元,全套要480元。惹得牟森芳心跃动,尽管我认为太贵了,但还是支持他把这套书收入书架。吉本为写这本书,花了23年的时间。他说:

1787年6月27日晚上,在11-12点之间,我在花园的凉亭里写完了最后一页的最后一行。我放下了笔,在金合欢树覆盖的林荫道上来回走着。从那里可以看见田野、湖水和远山。空气和畅,水面上印着银色的月亮,大自然一片寂静。我不想掩饰我的高兴,我自由了,也许还建立了大名。但很快我的得意被压了下去,心里充满了冷静的忧愁。因为我想到我已经永远告别了一位多年的好朋友,想到不论历史存在多久,写历史的人拥有的只不过是短暂而不安的生命。

我相信,读完《罗马帝国衰亡史》心中会充满这种“冷静的忧愁”。

我在书店的历史类书架前闲逛,无意间发现了一本差点错过的大好书。这本书叫《从黎明到衰落–西方文化生活五百年,1500年至今》(From Dawn to Decadence),作者是Jacques Barzun,曾经荣获2000年美国国家图书奖。仅仅读了它的序言,我就被它深深吸引住了。书中先引用了威廉-詹姆斯的一段话:

人类的一切作为可归结为大小发明家的创造和其余人的模仿。个人指出道路,确定模式。模式间的竞争即世界的历史。

这段话引发我的胡思乱想。模式,是典型的西方式思维,中国不讲这个,只说“格局、框架”。冷子兴只用了四句打油诗就给贾雨村描述了“四大家族”的大格局,红楼梦的宏大叙事就站住了。中国人在城市规划、建筑方面也尤其讲格局,例如:西湖的格局就是“一湖两堤三岛十景”,当然,在政治上就更相信这个了。

回归正题,接着Jacques Barzun说:

报纸爱用“历史的垃圾桶”这样的说法。……检视这只垃圾桶,会看到它远远不如人们想象得那么满满当当。过去五个世纪以来,重复和恢复屡见不鲜。举个例子说,只要看看进来对圣经的经文和耶稣的生平的求知兴趣就可以说梦问题。或者可以想象另一个可以扔进垃圾桶却被忽略的东西:报纸的星相专栏。模式间的竞争很少以完全的胜利告终,败者仍得以生存并斗争不止,对立方永远存在。

这段话让人会心一笑,岂止西方有轮回,东方何尝不是如此。从五四运动到文化大革命,孔家店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可想不到的是,近年来国学复兴,当年批判孔老二的红卫兵中,如今不少成了于丹教授的粉丝。

读大书需要大力气,这本书厚达824页,计划用两个礼拜读完。遇到动心的段落,再在博里与大家共享吧。

Loading

月光族

Tuesday, August 19th, 2008

英国也有月光族,英文叫:Moonlighting,意思是:白天一份工作没法养家,需要在夜晚再打一份或者两份工,披星戴月,故有此名。以前,白领阶层爱面子,现在也不的不moonlighting。据BBC报道

据伦敦金融城里一家权威咨询公司Capital Economics的统计,眼下额外兼职的月光族人数达到115万,比信贷紧缩开始咬手前增加了5%。而且,中产阶级成为中坚力量,律师、经济师、电脑软件工程师、市场经理等等都加入了兼职大军。

为自由职业者提供服务的网站,Setyourrate.com的创建人卢克•阿维埃特(Luke Aviet)说,以前,访问他的网站的主要是想赚点零花钱的退休人员和大学生,不过,“过去三个月来,发生的一个巨大转变是,中产阶级之流大批登陆。最典型的是电脑工程师,会计师提供按小时收费的服务。”

连警察也没闲着。伦敦警察联合会主席彼得•史密斯(Peter Smyth)说,过去一年中,申报业余兼职的警官人数增加了5%,从事的工作从开专车到上网倒腾古董,五花八门。

在我们看来锦衣玉食的西方中产阶层尚且如此,我们就等着迎接寒冬吧。

Loading

电子书与纸质书

Sunday, August 17th, 2008

四一的博客上,他跟一位叫醉葫芦的网友一唱一和,聊了关于读书的问题,两人都认为,看书还是要看纸质书,看电子书是迫不得已,阅读体验相当糟糕,很难专心,容易一目十行。四一说他从来没有把一本电子书从头至尾看完过,只有书和女人才有资格上他的床。

我知道四一读书多,藏书也多。美女和奇书,如果只能选择一样,他会毫不犹豫地把书抱在怀中。当然,这里说的是纸质书,如果是电子书文档,四一情愿把它删掉腾出空间储存AV照片。

可是,我觉得电子书的优势超过传统书籍。

我也喜欢买书,喜欢传统书带来的愉悦的感觉。但我相信,纸张书迟早要被电子书取代的。现在读电子书很痛苦,那是因为设备不行,软件也不好。

我就发明了一种看电子书的方法,把笔记本电脑侧过来,左右打开,然后把电子书的PDF文档旋转90度,这样就可以像捧一本书一样看电子书了。如果把IPHONE的设计结合进来,屏幕上画面可以根据感应自动调整,键盘一侧也是屏幕,不过使用虚拟键盘,这样电子书就像一本真书一样完美呈现了。我只要手指一抹,“一页”就轻轻翻过,手指一夹,就能放大缩小。这样的话,阅读一本电子书,一点也不觉得累了。而且这种电子书,可以全文检索,可以复制粘贴,可以无限制地与人共享。传统书无论从那个角度都无法与之相比。

而且,我设想的这种技术苹果公司都已经具备了,只要JOBS愿意,明天早上就可以制造出一部来。拥有完美电子书的日子已经很近了。

现在书价暴涨,我今天买了17本新书,花了460元。如果下载电子书,我只需要花一点电费而已。传统书迟早是要被取代和淘汰的,高涨的物价将加速传统书的衰落。

尽管我也是爱书人,但纸质书退市的那天,我不会流一滴鳄鱼眼泪。并且,大喊一声:

死了活该!

Loading

“新新闻”的四大特征

Friday, July 18th, 2008

汤姆-沃尔夫(Tom Wolfe )是“新新闻运动”的创始人。所谓新新闻运动,是世界山河一片红的六十年代兴起的一种把文学手法引入新闻写作的运动,代表人物除了老沃,还有Truman Capote, Hunter S. Thompson, Norman Mailer, Joan Didion, Robert Christgau等人。

新新闻不是小说,因为它遵循非虚构写作的基本特征。按照老沃的说法,新新闻写作有四大特征:

1、只要有可能,就是用场景来讲故事,而不是用传统的历史叙述的方式。

2、完整的对话(记录对话和演说,而不是频繁引用和转述。)

3、第三人视角(每个场景都通过特定人物的眼睛来呈现。)

4、记录日常生活的细节,比如:行为、财产、亲友(这揭示了人物的生活状态。)

延伸阅读:老沃的访谈

新新闻的代表作之一:Grooving in Chi

维基百科中关于老沃的词条

Loading

627随记

Friday, June 27th, 2008

1、蒋日记

杨天石《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蒋介石日记解读》,利用了胡佛研究所2006年起公布的蒋介石日记手稿等最新材料写成。

黄仁宇《从大历史的角度读蒋介石日记》,成书较早,所使用的材料出自日本产经新闻社出版的《蒋介石秘录》和《总统蒋公大事长编初稿》。黄仁宇本人并未读过任何蒋日记的手稿本、仿抄本或类抄本。

2、对照看

两本书对照阅读,甚妙。

杨书以事实见长,黄书以观点取胜。

3、荷尔蒙

1924年,37岁的蒋介石写信给胡汉民、汪精卫:“五六年前懵懵懂懂不知如何做人”。“人人言弟好色,殊不知次为无聊之甚者,至不得已事。”

蒋早年眠花宿柳,在日记中坦陈自责。杨认为,这是天理与人欲作战。黄认为,这不过是中国新旧制度交替,年轻人没有正经事可干而已。“民国初年旧体制已经崩溃,新体制尚未建立,年轻人就业机会少,社交面太窄。”

1939年2月23日的日记中,已经52岁的蒋仅仅因为自己产生了“污秽妄念”,就责骂自己为“自欺欺人之浊狗”。

杨天石表扬道:“蒋在年轻时确实荒唐过,但他努力按照儒家的规范要求自己,经过多年的反省和斗争后,渐见成绩。”

我认为,这应该主要归功于荷尔蒙分泌减少。

4、蒋介石VS王阳明。

黄仁宇认为:王阳明的口语为“天下无心外之物”,表面上看是唯心一元论,实际上有它的大用处。王学短于逻辑,但长于行事之果断。以行动代替只是,可以打开局面,而用不着左右思量,顾虑多端,迟疑不决。

蒋酷爱王阳明,台北之草山经他住过,就改名为阳明山。

王学精华是:从主观,任直觉。

5、不知雨季

蒙巴顿曾经回忆,开罗会议期间,他与蒋介石会谈,宋美龄做翻译。蒙巴顿向蒋解释,空运将在雨季来临时停止,因此空运物资数量将少于蒋的预期。蒋听完后,跟夫人展开了冗长的讨论。在蒙巴顿催促下,宋美龄说:“信不信由你,他不知有雨季!”

这句话不是说蒋介石不懂气象,而是他不承认雨季是停止飞行的借口。这一点须与蒋在日本军校中所受王阳明的思想影响对照,方可理解。

6、反英

五卅惨案,蒋在日记中书写反英口号。内中有:“汉有三户,灭英必汉。”

后来蒋对丘吉尔也长久厌恶。因为蒋访问印度,丘吉尔警告蒋,不要挑拨甘地与印政府的关系。蒋介石被这种傲慢无礼的态度而激怒。

只是后来中国升格为四大国之后,蒋对丘吉尔看法才慢慢好起来。

7. 日记

黄仁宇认为,蒋介石日记是一种促进修养的工具。受王阳明影响,他的日记始终带有信仰的成分。

李敖认为,蒋介石日记有些内容不可靠。

杨天石认为,蒋的日记里确实有美化自己的部分,但是并非刻意造假。从整体而言是可信的。

从王阳明哲学的角度来分析,相由心生,事实与想象隔着一层纸。

8、你死我活

在黄仁宇看来,国共内战的实质是解决中国的农村问题。民国虽然创立,但农村还是明清那套制度。毛代表的是一种崭新的给农民土地的新制度。

白修德在抗日战争胜利后一年写道:

“在我们这一代的时间内希望中国风平浪静,未免童痴。中国若不改革,只有灭亡。”

9、张居正

蒋介石喜欢张居正。

张居正曾经说:仆尝有言,使余为刽子手,吾亦不离法场而证菩提。

10.行

蒋介石日记中的一句话

不行不能知,惟行而后乃能知其知之真伪与是非也。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