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Tagged ‘nonfiction’

乡村宫廷剧

Sunday, March 11th, 2012

在农村,电视里的宫廷大戏也会在现实中上演。

村支书,看上去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官,但对于一千多人的村子来说,他拥有审批宅基地、代表村民对外签约、以及获得人们的普遍尊重等种种权力与好处,所以,一直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岗位。虽说村一级支部书记都乡镇党委任命的,实际操作上,乡镇对权力分配的更多地采取坐山观虎斗的政策,直到出现丑闻或纷争,才插手干预。

说起支书,村里人最敬佩的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任职的老书记,以雷厉风行和一身正气而闻名。村里谁家盖房宅基地偷偷越一下界,他会连夜命人把垒起的墙给拆掉。在他的治下,村里没有一条胡同的路是坑坑洼洼的。父亲也是他改变的。

1966年,文革开始,毛泽东取消了高考,197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通过了《纪要》,废除高考,高校招生要按照“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父亲高中毕业,尽管学习成绩一直第一,但因为出身中农,没有被推荐为工农兵大学生的资格,只好在家务农。当时村里小学有一个当民办教师的机会,不用干农活也可以记工分,并且还跟文化搭边,是一个十分抢手的岗位。跟我父亲竞争的有大队主任的儿子、大队会计的弟弟。

那年初春,发生了一件事。村里准备浇地,水泵的泵头掉进了池塘里,当时春寒料峭,水里还结着冰碴子,一群精壮劳力都围着池塘,七嘴八舌,一筹莫展。此时,就见我父亲,扑通一下跳进冰水,把泵头给捞了上来。

大队里开会决定民办教师人选的那一天,老书记开口了。”咱们先不说文化水平怎么样,教书育人,思想品质得过硬吧。你们都看到了,泵头掉到水里,全村老少爷们都站在那里不动窝,只有他一个人跳了下去。这样的人不当老师,谁当?“其他几个人觉得说得在理,也就附议通过。自此,我父亲成为了民办教师,直到1984年获得了考取公办教师的机会,从此命运为之改变。

老书记之后,村里又换了好几茬支书,没有一个比他更强势。这不光是能力问题,而是农村的社会环境变了。经济实力和宗族势力作用越来越大,仅靠上级授权就可以铁腕管理农村的时代终结了。

去春节回家,才知道村里又换届了,新上任的书记的是我小时候的邻居铁军。大年初一拜年的时候,在路上遇到他,在早晨初升的霞光里,只见他穿着呢子大衣,双手叉腰,挥斥方遒,意气风发。

今年,听到一个震惊的消息,铁军下台了。

原来,村里还有一个副支部书记,一直觊觎铁军的位子。村中有一个中年妇女,容貌年龄不详,夜里约铁军到家中过夜。铁军就去了,在被窝里被中年妇女的丈夫和几个帮闲擒获,打了个半死。又报了警,抓到了派出所。也不知道铁军怎么说的,结果就是,他赔偿了中年妇女5万元,才被放出来。支书的位子也坐不成了,副书记顺利扶正,而那个中年妇女成了村里的妇女主任。

有知情者透露,副书记跟中年妇女早已有染,铁军是被他俩联手做局给害了。不过苍蝇不盯无缝的蛋,铁军自己也有问题。村民说,他老实幼稚,望之不似人君。村里发生孙子打死爷爷的事件,他作为一村之主,不为事主守秘,在大街上讲疯了。

不过这事还不算完。铁军的老婆,不但原谅了丈夫的出轨,而且跑到村委办公室把中年妇女打了一顿。预计这场斗争还不会轻易结束,因为铁军有兄弟五个,在村子里跟谁斗都不会吃亏。

乡村发生的夺权斗争,有时不亚于故宫以西、后海以南的地方。我听说有一个村的支书,因为健康原因准备退位,为了防止侄子夺取自己的位子,他想出一个办法,让侄子的只有20岁的儿子接班,这样,自己就可以垂帘听政。不过,这个动议被镇上给否定了,把一个村交给一个20岁的小伙子,这无论如何也不会让人放心的。最终,还是他的侄子当上了支书。

有一年跟村里的长辈喝酒,他们认为,如果村里自由选举,上台的也肯定是兄弟众多的泥腿子。村一级的权力斗争,最终拼的是谁的荷包更鼓、拳头更硬。

Loading

数码时代为什么还需要书法?

Saturday, March 3rd, 2012

在今天,学习书法还有什么实用价值和实际意义呢?

这个问题如果早问100年,任何人都会斩钉截铁地回答你,书法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不仅因为书画同源,而且因为它是文人生存的基本技能。一个才华横溢但书法不好的人,在古代的仕途之路上注定比别人要坎坷。袁枚、龚自珍就是悲剧的例子。书法不好,哪怕不做官,对文人来说,题诗作画都会平添很大的障碍。以前,浙江美术学院的院长潘天寿强调国画班的学生要学好书法,就是怕画家题款太难看,画作见不得人。

而今天书法除了成为书法家们的专业技能以及中小学生的兴趣班课程之外,已经远离了普通人的生活。虽说是书法秀气,卷面整洁,可以增加印象分,但增加这点分数,性价比远远没有多背几道大题更高。虽说一份漂亮的手写体简历,可以让求职者受到关注,但在招聘的各项要求中,这项技能可以忽略不计。书法可以锦上添花,但不能雪中送炭。书法好像是屠龙术、万人敌,在这个短兵相接的时代,已无用武之地。

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

刚刚获得了号称建筑界“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奖的王澍说:“我们的设计课从书法开始,并不是简单地输出中国文化,而是选择贴近身体和本质的东西。现代文明都很干、很干净,是工业化、装配式的干性施工,而我教的建筑是湿的、脏的。”可见,书法还是有用的。

今天键盘取代了文房四宝,但毛笔书法依然是有意义的。因为书法是一种最简单、最易普及的文化活动形式和艺术实践方式。只有实践之后,才能更好地理解,理解艺术的品质和趣味。这好比音乐会上演奏莫扎特,听众得到的只是最低层次的快乐,演奏家得到的是高一个层次的快乐,而得到最高级别快乐的是乐曲的创造者–莫扎特本人。写书法也是如此,临帖比看帖更愉悦,而吃透碑帖之后的自由创作,将得到最高级的愉悦。

不仅如此,书法还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本质和中国人的智慧。艺术史泰斗贡布里希说过,中国的书法就像西方的音乐。这话应该这样理解,西方音乐有和声与复调,与硬笔书写想必,中国的毛笔书法也能表现类似和声的效果。毛笔柔软的圆锥形笔尖,与油画的排刷比,可以表现更丰富细腻的线条。毛笔字,至刚至柔,既可以“泰山为砥砺,黄河为裳带”,也可以“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中国文化的理法意趣,在书法中都能得到呈现。

中国美术学院博导、著名书法家王冬龄教授告诉我,只有真正吃透了书法,才能具有艺术的眼光。看器材、看造型、看建筑,就会有不同的角度,篆书的图案、隶书的气魄、魏碑都野逸、唐楷的法度、草书的抽象,都会给建筑师以灵感,带来不同寻常的“视觉营养”。

对于一般人来说,练习书法可以得到艺术都浸润与熏陶,久而久之,充其内而现于外,人的气质都会发生改变。王冬龄虽然已经67岁,但面色红润,气场暖人,我相信,这也是书法的功效。他最喜欢《书谱》中的一句话“人书俱老”,他解释说,书法练到一定年龄,技巧、功力、性情、修养,气质都会体现出来。一句话,书法的意义就是锤炼人生的线条。

新浪微博上博友对于“数字时代书法何为?”的回答:

盐是盐:便于理解古人,阅读书画,还有装逼传承文化。

陈璟峣:自从文字出现后,图画将不再承担沟通的作用,上升为美学,当书写文字被键盘敲打取代后,书法的意义也走向相同的方向。 (2月29日 19:04)

海豚不回来:无需置疑,当然!一手好字,美好带来身心愉悦。

野少微勃:先不说修身养性,退一步来说,书法也算字体设计的一种。

ita_泉:传递信息和传递美是不一样的。空间、线条和色彩可以没有任何意义,只是让人留恋。//@杭州王宁: 有照片那么多年,绘画一样有意义,字写得好还是让人羡慕。

白马女子:键盘屏幕时代的书法基本丧失原始功能,成为绘画般的视觉作品,好这口的当然可以学。

谢尔文:书法的艺术属性会逐渐增强,而技能属性会慢慢减弱。

庆辉Kent:这很有趣,我想到的是茶饮料和茶。我们在商场能买到各式各样各种口味的茶饮料,而且在口感方面摒除或者说减弱了苦涩,我们还有必要折腾搞一套茶具泡茶喝吗?我觉得还是有一部分这种需求,至少泡茶于某些人已经脱离了生津解渴的本质,更多可能是一种习惯、情操或者单纯装逼的需求。

若水:以防文化断层,更准确的说断的慢一点?至于家不家的,不重要了,保持对传统技艺的好奇也是一种变相的责任心吧,总有人在做的,兴趣深入了之后也许可以演变成一种责任,让传统”死”的慢一点?再来纸上艺术也低碳啊,也算是能源保护意识的培养吧,毕竟地球已经进入中年了,科技与传统之间需要一种平衡。

四月_Cinephilia:我是要学的。问它存在的意义就好象是问那些文物为什么被陈列在展览馆,为什么有了流行歌曲还有人唱昆曲,为什么有了度假村还有自然保护区,为什么有了机器和模具还有人做手工。

握紧权利珍惜选票:考试卷写得工整漂亮些可以得更高的分。

何火:不是每个人都需要,但学习的人肯定可以提升自己的审美。另外,电脑字体也需要书法家。听说乔布斯的书法课对他帮忙很大。

-晨耕暮读-:呃 那些名家 随便写几个字 就是大把大把的钞票 这速度比印钞机都快啊。

Loading

情人节之殇

Friday, March 2nd, 2012

杭州宏都宾馆,是一家3星级宾馆,这家宾馆,我曾在杭州旅行攻略中推荐过。它距离西湖10分钟步行路程,宾馆去年刚刚重新装修过,比什么汉庭如家之类的强多了,尽管价格贵不了多少。话说,2012情人节这一天,宾馆客房里发生了一桩命案。宾馆真是躺着中枪,委实冤枉。

2月13日这一天下午,宾馆来了一对男女,要开钟点房。男的20岁,女的17岁,两人挺老实的,都拿出身份证登记。本来休息4个小时,但是大概9点多,男孩下来补交了押金,又急匆匆上楼了。

14日中午,宾馆接到电话,说XXX房间有人自杀。服务员和保安跑过去,房间是反锁的,找来工人师傅,把门撞开。只见里面躺着一男一女,拉着手,男的脖子上鲜血直流,女的躺着一动不动。先来了120,医生看了一下情况,说女的心跳呼吸早没了,先救男的。后来派出所民警,分局刑大,都来了。有经验的刑警一看现场,立即问,这男的送医院,警察有跟着吗?答:没有。“赶紧的,派两个人24小时看住他。”法医鉴定后发现,这女孩13日22点左右已经死了。死因是受外力造成的窒息。到了次日商务,男的才摔破玻璃杯,用玻璃划破颈部。算起来,此时女孩已经死去12小时了。

法医鉴定,女孩死后,男孩给自己家里短信,说准备跟女孩殉情。男孩家长报警,报告了杭州媒体,才有了刚才说到的宾馆破门救人的那一幕。男孩女孩都是广东人,两家父母还认识。男孩在浙江一所最好的大学读书,女孩在北京一家外语学院读书。家中都有些钱,他们来宏都宾馆住之前,是在凯悦住的。原来两人订了13日晚上的机票。准备坐民航大巴去机场。而出事的宾馆距离民航大巴乘坐站只有50米之遥,两个人准备开钟点房休息,然后去机场。要不说宏都宾馆比窦娥还冤呢。本来这起命案应该发生在凯悦的。

据局外人综合分析,以下情况是可能的。这个男孩也许在杀害女孩后,考虑了一晚上,最终想出了制造双双殉情自杀的做法。他胆子很大,也很冷静。不过在法庭审理之前,这些都是推测。目前,该男已因涉嫌故意杀人罪被警方刑拘,此案正在审理中。

需要说明的是,宏都宾馆这次太冤枉了,同屋凶杀命案,一不是宾馆的安保不得力,二不是宾馆地处犯罪高发区。请大家来杭州不要歧视这家宾馆。

Loading

饭桌政治

Friday, February 3rd, 2012

作为一个山东人,我从小就知道饭桌不仅是一个吃吃喝喝的地方,更是一个举行仪式、交换人情、或者卸下面具、坦诚相见的地方。人们有感情无法表达,所以发明了节日,人们有语言无处可诉,所以发明了筵席。

在我的老家,饭桌上有一套严格的规矩。例如,女人不上桌。在家里请客,女人不和男人们一起入席,需要另外坐一桌。还有,父子不同席。父亲和儿子不安排在同一桌上坐席,父子一般也不在一起喝酒。以前,如果谁家父子在家里对饮,是要被外人笑话的。我们村王二伯有两个儿子,都爱喝两盅,家里没有酒具,就因陋就简,用烧红的铁丝套在坏电灯泡上,截出几个玻璃量杯一样的酒壶。恰好邻居来串门,在屋外听见父子三人在说话,大儿子说:“爹,你先喝了我这一泡。”二儿子说:“爹,你不能光喝俺哥这泡,也得喝我这一泡。”邻居纳闷,以为所说的“一泡”是尿,推门一看,原来喝的是酒。从此,传为笑谈。

不过要说餐桌礼仪最复杂的,还是在酒店里请客。凡是出差去过山东的外乡人,无不对山东的酒桌印象深刻。其规矩之繁,礼数之多,学问之深,足以录制一套《百家讲坛》。

饭桌政治的精髓在于排座次。宾与主,主与次,在座位安排上有着严格的规矩。山东人正式一点的宴请很少在大厅,都安排在包厢或雅间。

feast-table

以一间直筒包间为例,正对门口背靠窗户的位置是东道主的,叫主陪。主陪右侧的位置留是给第一客人的,叫主宾。主陪左侧的位置留给第二客人,叫副宾。主陪对面,背对门口的位置,也很重要,是留给第二东道主的,叫副陪。副陪右侧是三宾,左侧是四宾。其余宾主,相间而坐。这样安排的好处是,宾客里里外外都能照顾到,尽显主人的热情与好客。我到了南方,每到请客或赴宴,最不适应的是座次的安排混乱。经常看到,客人坐在主陪的位置上,而副主陪的位置坐了一位司机,大概南方人觉得,这个位置是上菜的地方,一点都不重要。

山东人之所以在酒桌上严格排定座次,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劝酒和劝菜方便。筵席一开始,主陪先敬每个来宾三杯酒,接着副陪再敬三杯,然后是主宾、副宾回敬。接下来,大家以各种名目相互敬酒。一个人的酒量、口才、诡辩能力,在这个时候都会充分派上用场。我曾回老家参加同学的宴请,酒已经喝得差不多了,一个在法院工作的同学举杯过来说:“为我们家里的老人家们干一杯,祝他们身体健康。”这样的提议,谁又能拒绝?

不过也有劝酒不当的例子,据说有一年胡锦涛到山东邹平考察,跟大家吃饭,有一个女干部端起杯子说:“总书记,我祝你步步高升。”众人暗笑,他再高升能升到哪里去?

山东还有为客人夹菜的习惯,所以正式一点的宴请,主陪副主陪旁边都有一双备用筷子。除非客人说喝够了,主人不能随便提议停酒上主食,否则就是失礼,而且点什么主食,要征求客人的意见。在我家乡有一个副市长,开会的时候睡着了。轮到他发言,旁边的人轻轻捅了捅他,说:“该你了。”他睁开惺忪的双眼,大声说:“服务员,上饭!”。这就是主宾当得太多带来的副作用。在北方,人们认为一个优秀的东道主,应该是让客人喝醉、自己喝好。家父在这方面曾经战绩辉煌,有一次,他让一个下乡视察的领导喝得跟自己带来的司机握手,“别送了,别送了。”司机咕隆了一声:“我是你司机啊。我不送你,你怎么回去啊?”

我从北方来到南方,最大的解脱是再也不用为饭桌上逃避喝酒而头疼。南方人喝酒不劝,各自随意,让人颇为自在。但是也有一个问题,酒桌上那种热闹团契的气氛也没有了。有时候,跟人吃饭有一种“生意就是生意”的冷冰冰的感觉。此时我倒有些怀念起北方人的酒酣耳热起来。醉酒是为了让我们从另一种迷醉中醒来,从庸常的生活中浮起来透口气。当然,酒只是一种催化剂,只要跟合适的人在一起,有情饮水饱,可乐能喝醉。也许,等我们阅尽人间,回头注视,会发现,青春不过是一场酒宴。而《圣经》上说,天国也有一场筵席。所以,在饭桌上,什么规矩不规矩,政治不政治,其实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跟喜悦的人们在一起。

Loading

我听见呜咽的风刮过故乡的房梁

Thursday, January 26th, 2012

母亲从遥远的故乡来到我住的城市,帮我们照看儿子。自从大学毕业以来,第一次跟她在一起生活这么长时间。偶尔陪她一起出去散步,听她讲起故乡发生的各种奇事,那些不被报道、湮没在风中的故事,经过她朴素的描述,变成一场场悲惨的戏剧,默默地上演,默默地落幕。

故事从我的大伯母讲起。她和大伯没有生育,从贫困的盐碱滩的一户人家领养了一个刚刚满月的女儿。乡下养孩子跟养狗养猫养猪一样,哪舍得用尿布?每一个婴儿都穿“土裤”,土裤并不是裤子,而是一个大口袋。里面装着从田野里取来的、在锅里炒过的细砂土,把婴儿往里一戳,拉屎撒尿都在里面。有一天晚上,大伯母发现女儿要拉屎,突发奇想,直接叫黄狗来舔。黄狗跳起一口,咬到婴儿的屁股上,鲜血直流。大伯母四下看看,发现大伯没在身边,就装作什么也没发生,把婴儿插回到土裤里。没有打狂犬疫苗,也没有打破伤风,甚至连伤口都没有处理,过了一段时间,婴儿的屁股自己长好了。现在这个女儿已经出嫁,对大伯母十分孝顺。

大伯母并不是我们家乡照顾孩子最差的。有一个不到六十岁的农村老太太,外孙来住姥姥家,忽然感冒了。老太太一摸他头顶发烧,想起家里还有一袋感冒冲剂,就在黑灯瞎火中找了来。看也没看就给外孙泡上,灌了下去。没过一会,外孙口吐白沫,挣扎了两下就死了。原来老太太喂的是老鼠药。乡里乡亲知道这个悲剧,无不叹息,但也暗暗议论说:“幸亏是姥姥把孩子给毒死的,这要是奶奶毒死的,儿媳妇非跟她拼命不可。”

村民的议论不是无缘无故的。临村,有一个老奶奶,带着孙子到县城,突然斜刺里冲过来一辆面包车,老奶奶奋不顾身挡在小孙子身前,无奈车速太快,二人立扑,身亡。在老奶奶发丧那一天,儿媳妇没有出现。虽然婆婆为孙舍命,但依然得不到原谅。不过村民们说,幸亏老婆婆也死了,否则儿媳妇绝饶不了她。

在我的家乡,有一个古老的传统,中老年妇女喜欢把婴儿紧紧地包成一个粽子,尤其是冬天,孩子被裹到一个铺盖卷里。我们村里一个糊涂老太,到3公里外的县医院去接出院的刚足月的小孙女,把她紧紧地用被褥包了一圈又一圈。抱回家解开铺盖卷一看,孩子已经满脸通紫,口吐白沫,窒息死亡。原来,这个老太太由于把孩子包得太严,自己也分不清哪边是头,哪边是脚,她一直把孩子头朝下抱着走了一个多小时,最终,酿成惨剧。

跟中国学多地方一样,在我的家乡,身为农民即意味着终身劳作,哪怕老了也不例外。即便不下地干活,也要承担起隔代照看孩子的义务。每个人都觉得这是天经地义的,也不管老人们佝偻着腰抱着孩子是多么艰难。老年人缺乏必要的科学知识,加上年老体衰,注意力分散,反应迟缓,这种情况下,带小孩常出意外就一点也不意外了。农民的晚年,绝不是安度,而是危度。

在我种冬枣的舅舅家的邻村,有一条河,河上有一座年久失修的桥,桥面很窄,栏杆已经烂掉。有一天,一个70多岁的老太太抱着孙子到村口玩,桥上过来一辆运棉花的车,老太太向后退着给车让路,一脚踩空仰面掉到河里。这一切太突然,运棉车没有发现。直到傍晚,老太太的儿子看母亲带着孩子没有回来,就出门来找,最后在河里发现了她俩,老太太淹死了,怀里还紧紧抱着小孙子。

我问:“小孙子活下来了?”

母亲叹了口气,“没有,也淹死了。”

村民们注意到,老太太发丧,儿媳没有参加。此后,儿媳又给这家人生了两个女儿,一个儿子。不幸的是,这小儿子是个傻子。

Loading

祈祷文

Saturday, December 24th, 2011

主啊,创世之初,你已经知道我,
你把生命的气息注入我第一声啼哭。
你托住我脚,当我童年嬉戏于河流,
你拂去恐惧,不容黑暗潜入我内心。
父母的慈颜是你的赐予,
家庭的和睦是你的眷顾。
在谷穗的晚祷里,我已风闻有你,
在夏日的惊雷中,你已让我战栗。
你让我在青春遇到朋友,
就像让约拿单遇到大卫。
你让我在中年学会应付敌意,
面对哥利亚你教我举起投石机
荣耀的时刻你悄然隐藏,
屈辱的时刻你扶我站立。
你在彤云烈火中向我呈现,
我在滚滚风雪中向你仰视。
吹我,我就比火更旺,
洗我,我就比雪更白。
我的每一天都在你的手里,
相信是我唯一的武器。
我唱不出更动听的新歌来赞美你,
而今夜是你的诞生纪念日。
那么让我向山举目,向天举手,
以无言的存在感谢你。
感谢你让我遇到我美丽的妻子,
感谢你让我们诞下可爱的儿子。
感谢你让我在混乱的世上活出一点意义,
感谢苦难,感谢悲伤,
感谢我欣然接受的以及不能理解的奇迹与秘密。
因父之名,
以马内利。

Loading

叫我王元澄

Saturday, December 24th, 2011

wangyuancheng

儿子的取名,经过了张广天、老蒋、小东包等好友们的遴选。我发短信请大家从以下备选中选择一个名字,或者另取新名:

王可名
王元澄
王振麟
王易从
王天成
王初桐
王宗尧
王舒扬
王庭椿
王观复
王漱瑛

大家一致选择了「王元澄」。

广天同志的解释是:元是首,澄是清,圣人出,黄河清,净水之源头,希望之所承。

陈宇同学说:愿他接天地之灵气,一生澄净如月。

我自己的解释是:一元复始,天地澄明,天地大美,朗朗清清。

Loading

阳阳的旅程

Thursday, December 22nd, 2011

阳阳是我的侄儿,今年六岁。去年春节在家还看他满地打滚玩耍,今年十月份回老家,就看见他规规矩矩地放学,横平竖直地写作业,惊叹从顽童到学童的转变就在一瞬之间。

阳阳在的小学有一条校规,学生必须佩戴校徽。老师在课堂上说,不戴校徽不准进校门。他牢牢记住这条规定,每天晚上临睡前脱下衣服,都要摸到胸口冰冷的校徽,才放心睡去。

可是上个星期有一天,不知为什么,他忘记了戴校徽,走到校门口才发现。他没有家里的钥匙,也没有手机,更不知道怎么跟正在上班的爸妈联系。他故意放慢脚步往前挪,但无论走多慢,与校门口威武的查岗的高年级学生的距离都越来越近。来到学校门口最后一道天然屏障,一根电线杆后面,阳阳做出了一个六岁儿童最勇敢的决定–逃离。

他要逃离被查岗的尴尬,他要逃离被当众批评违反校规的羞辱。在我的童年,类似的记忆刻骨铭心。班上一个小同学忘记了带作业本,被老师用慷慨激昂的排比句进行了批判:“同学们,上战场打仗忘了带枪,行吗?上厕所解手忘了带纸,行吗?”我们在下面异口同声地说:“不行!”

不行,阳阳心里想。他要逃到一个安全的地方,一个老师抓不到,家长找不到,但自己又熟悉的地方。这样的地方只有一个,他爷爷的家。他在那里出生,在那里长到五岁,并且几乎每个星期都坐着爸妈的车回去一次。

从县城小学到爷爷的村庄有两条路,一条公路,弯,一条土路,直。虽然距离学习“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几何公理还有7年,阳阳凭着直觉,选择了那条土路。

天幕低垂,开始抛下不大不小的雨点。山东到了12月份,一天的最高气温不超过1度,而现在是早晨。冷雨试探了两下,开始肆无忌惮起来,打在阳阳的毛线帽上,打在他的印着米老鼠的书包上,也不放过他冻成紫色的小脸。

这是一条半途而废的公路,大概是土质的路基奠好之后,领导忽然学习了几何,意识到截直取弯是一件很划不来的事,毕竟只比原先半圆形的公路近了半个周长减去直径的距离,8年以后,阳阳会轻松地算出,公路与土路的距离之比是半个圆周率。所以这条路并没有铺柏油,而是废弃在那里,被拖拉机碾压、牛马践踏、风吹雨淋、灌溉冲刷,变成了一条坑坑洼洼的人生不平路。

这条路我在2007年的秋天走过,总长有1500多米,两边庄稼和枣树郁郁苍苍,山羊卧在路边吃草,黄狗叼着野兔跑过。而现在这个季节,可以想见,路两旁枯干的冬枣树和光秃秃篱笆,象一个个罚站的小学生,在风中萧瑟。铅灰色的天空下,铜黄色的土路上,只有一个背着蓝色米老鼠书包的小学生,在深一脚浅一脚地通过。

童年的时候,我也经常一个人走路,多半是天不亮就去上学,穿上铁衣一样冰冷的棉袄,背起书包,一出门,就被星星撞个满怀。走在凹凸不平的村中之路上,一切都是硬而冷的,此时要特别小心软而热的东西,因为那意味着你踩到了一滩刚拉下的牛屎。

我不知道阳阳的心里除了恐惧,还在想什么。六岁的天空本该是多么辽阔,那里可以装下全世界所有的童话,比夏夜所有的萤火虫起舞都要灿烂。但此时,他想到的是逃离学校,逃回温暖的曾经的家。摩西怎样踏过红海,约瑟怎样带着玛利亚和小耶稣逃离埃及,阳阳就怎样穿过冬枣林。只不过,他们是一群人,三个人,阳阳是独自一个。

阳阳是在村子里小卖部的屋檐下被找到的,他紧紧抱着书包,浑身透湿,瑟瑟发抖躲在那里。村子是一个任何人认识任何人的地方,很快他被送到爷爷家,奶奶心疼坏了,一边给他烤火擦身,一边用尽了全世界的咒语送给那个制定校规的人。

这件事通过关系网投诉到学校,老师觉得自己很冤枉,解释说:一、那天根本没有查校徽。二、即使真正查到有学生没戴校徽,顶多给予提醒教育,决不会把他赶出学校。三、这条校规是全市统一的,不是学校制定的,学校也认为有不合理的地方。

“阳阳,你有没有想过,万一你碰到坏人,被人卖了,怎么样?”大人们半开玩笑半认真地问他。

阳阳笑了,眼睛眯成一条缝,很肯定很得意地回答:

“我仔细看了,路上没有坏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