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Tagged ‘nonfiction’

永别了,房东

Thursday, January 13th, 2011

2002年我提着一个行李箱来到了杭州,当时市中心的房价也只有3000一平米,在此后9年时间里,我一直租房,每年给房东贡献的房租分别是,02年1万,03年1.5万,04年-05年各1.8万,06年0.6万,08年2万,09年2.6万,10年3万,加上杂费,共超过15万元。

自2002年,我从买房的黄金时代一路来到黑铁时代,房价从3K一路飙升,我至少错过了三次黄金时间。08年,想买房,当时滨江只有7K,留下只有4K,我没买。09年3月,跟朋友看房,距市中心打车20元的地方1.4万,我帮朋友托关系打折到1.1万,但自己没买,现在那里是2.4万。

我之所以不买房,不是完全买不起,咬牙凑凑首付也够了。但是我不想把一盘活棋给定型,我不想让我的人生失去变化。是的,尽管我在这个城市,实际上,我时刻想随时拖着行李箱离开它。我不想跟他们一样,不想跟你们一样,我想保持在这沉重的国度最后一项自由,滚蛋的自由。

事实证明我错了,满盘皆输地错了。在失去了一系列的如果之后,在迎来前途未卜的2011年的时候,我准备在这个大地上找一个可以随意往墙上钉钉子的地方,一个可以随意放书的地方,一个不必担心房东发来逐客令的地方,一个可以放置一张超大书桌的地方,一个让爱人暂时安身的地方。

市区现在都已奔3万,城北以前连兔子都不肯去的地方,现在2.5。我跟老婆参加了一个看房团,大巴拉着我们过了下沙,一路往东,最后拉到一片毗邻工厂的飞地上,售楼小姐说:看,这里只要7000。我们问:这是哪儿?答:离你们杭州不远。这里是海宁。徐志摩、王国维的故乡。

我跟老婆一看形势不对,就借故从售楼处溜出来,先坐三轮车,再乘公共汽车,40分钟后,才来到下沙。我俩受到了一场震撼教育。如果海宁这片不毛之地也卖7K,那么形势已然十分严峻,我们宁可去地铁到达的郊区去,到那里买二手房。说干就干,在凄风冷雨中,我们打车去了杭州城郊。

到城郊,我和老婆随便走进了一家门面光鲜的中介,提出我们的要求,二手房,要便宜,离在建的地铁站不能太远,小区老一点无妨,但周边环境要好。中介带着我们看了四套房,到第四套的时候,我用了九年迟迟未做的决定,在这一刻做出了。从看房到交定金,一共用了不到5个小时。

剩下的是繁琐的足以令人崩溃的手续,收入证明,纳税证明,夫妻双方在杭州的无房证明,夫妻双方在杭州郊区的首套房证明,老婆在户籍所在地的无房证明,我们一共去了6次房管部门,抓狂过N次,不是手续不齐,就是证明不对。等到本周一把一切手续交齐,又在税务局被卡住了。

税务局的一个职员对我说,你也必须到上海开个无房证明。我说我跟上海一点关系都没有,中国有上千个城市,难道我要一个一个开过来吗。他面无表情,这我不管,你老婆是上海的,你也必须到上海开证明。我的隐忍最终到极限,我拨通了一个朋友的电话。1小时之后,他黑着脸把材料收下。

昨天,中介来电话说,银行贷款也审批下来了,本周五就可以办过户手续。我有些麻木,已没兴致抒情。我只做了两件事:一是在网上订购了22本一套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全集》。二是发了一条短信:“老婆,我要一张很大很大的、能放下我的莎士比亚全集的、不放电脑的书桌。”

Loading

节日短信烦不烦

Tuesday, January 11th, 2011

我一直觉得,节日祝福短信是运营商策划出来的一个阴谋。先是雇佣一批写手,编写一些祝福段子,然后开始大规模无目的转发。由于我们的生活事实上已经被手机所控制,即便是收到陌生号码的祝福,第一反应都不是厌烦而是愧疚。是的,愧疚。这个陌生的号码,可能来自把电话号码写在火柴盒上的那位的小学同学,可能来自冷餐会上相谈甚欢的一个业界同行,也可能来自某次未遂的艳遇,谁知道呢?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居然没有存此人的号码。想到这里,你一边回复“祝你也某某节快乐”,一边迅速地点开电话联系人名单。你已经准备好了,用实际行动来消除内心的愧疚感,加入发送节日短信的大军。

在我的众多朋友中,有两个人明确表示出对节日短信的反感。一个是先锋戏剧导演张广天,他在微博中说:“我最讨厌什么新年祝福、节日祝福之类的短信。识相者统统不要给我发这些垃圾!”另一个是专栏作家连岳,他在推特里说:“收到一些陌生号码的群发祝福短信,说实话,只有烦,要看要删,一点也不感激,聪明人应该知道这对人际交往起负作用,别做这蠢事,但愿这类短信以后越来越少。”

广天和连岳说出了讨厌节日短信者的心声,但像他们这样保持本色的毕竟是少数。大部分人即便是真的不喜欢节日短信,也不会这么直率说出来。我在推特上做了一个简单的调查,大部分参与调查者的态度是“不赞扬也不抵触”。大家一方面觉得,这里面有形式主义的成分,不乏虚情假意的应付,但另一方面也承认,被人记挂和祝福总不是一件坏事。至于如何回复节日短信,各村有各村的高招,简要总结一下,主要有以下三种办法:

一是保持静默、干脆不回,这需要很强大的定力,也需要掌握好概率学。既然对方是群发短信,按照80%回复律,对方一段时间之内应该忙于看各种回礼短信,差我一条回复,应该不会看得出来。不过要是对方特别较真儿,那就有点小麻烦了,积少成多,就会引发龃龉和不快。

二是转发对转发,通常做法是把甲乙丙发来的短信,原样拷贝,改换顺序,发给丙甲乙。这种回复方式的优点是节约时间,也节约感情,不必搜肠刮肚、改编原创。不过也有缺点,弄不好容易忘了修改姓名,自摆乌龙,因此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不过也有捷径,我认识一位程序员,就编写了一个短信自动回复发送程序,用正则表达式替换称谓。我曾经向他提出购买这个软件,但他以“文科生不应在这种事上偷懒”为由,拒绝了。

三是原创回复。这需要极大的耐心和高涨的热情才能做到。我认识一位写科幻小说的醍醐君,他从第一个手机起一直坚持原创短信,一般是把亲人老友发一遍,其他人谁给他发,他就给谁回复,绝对手打,从不粘贴。这得需要多么热爱生活啊!

我个人喜欢第三种方式,尽管我承认自己充其量只能做到原创对原创。原创的节日短信,不管有无文采,不管文字长短,原创的文本里总有一种扑面而来的活气。每到春节,我总能收到一个熟人的短信:“我,XXX,在浙北一个小山村向您发来问候。我苦孩子出身,通过个人奋斗,渐渐在社会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而这一切跟您的照应帮助是分不开的。值此新春佳节,请接受我,一个农村子弟,由衷的祝福……”读到这里,我眼前闪过许多熟悉的画面“高祖还乡”“胡汉三回来”“李敖北京之行”。最后,我激动地在瑟瑟寒风中,在手机上敲下一行字:“苦根苦藤连苦瓜,天下苦娃是一家。祝你快乐!”

Loading

关于造谣的冰冷提示

Tuesday, January 11th, 2011

1、所谓造谣,现在一般是这样认定的,技术手段所能追踪到的、第一个把口头传言的打成文字并发布到网络上的人。

2、如果你转载了网上的传言,除非你能证明自己是转载的,否则你就是此传言的第一责任人。如果消息源已经删除了那则传言,你就有麻烦了。

3、如果你转载了网络传言,转载的时候一定要注明出处与原文链接。同时保留证据。网页截屏严格来说不算证据,但总比没有强。

4、所以,如果你听到了一个传言,你要忍住,不要第一个打成文字发到网站上,而要等别人先发完,再转载。转载时保留原始链接和出处,并且截屏做证。你觉得这样做有点无耻,好吧,那就听过算过,让传言自己飞。

5、你现在理解这个希腊神话的寓意了吧。有人听了一个秘密,忍不住挖了个坑埋到地里。地上长出芦苇,风一吹,秘密满天飞。这说的是中国。

6、历史告诉我们:传言也许并不都是事实,事实也许夹杂着传言。然而这一切在当时都写不得,写出来就是诽谤,就是造谣,就被法办。直到有一天,当秘密越积越多,当禁令防不胜防,当大地引爆,天翻地覆。这一切都会变成铁案待判。你不允许草民传谣,草民也不会让你申辩。于是写入历史书,钉上耻辱柱。这就是报应。

Loading

在诗歌中送迎流年

Saturday, January 1st, 2011

诗歌跨年唱读会准备开始

2010年12月31日22:10-2011年1月1日1:00,由《新西湖》杂志社主办的“让诗歌飞一会儿”跨年诗歌唱读会在杭州“花园西村西”咖啡馆举行。

https://i0.wp.com/farm6.static.flickr.com/5006/5310717495_b91c6707c8.jpg?resize=450%2C301

在冯一刀出色的组织和主持下,跨年度诗歌唱读会,圆满成功,并超出预期。现场观众踊跃上台,甚至连下半身女诗人也自告奋勇念了两首。诗歌是新年最好的礼物,能举办这样一次非商业、免门票、不设最低消费的跨年演出,我很欣慰。

我的节目是在李谷一甜腻歌声的伴奏下,朗诵杭州VS.波士顿的菜价。”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开。。。“全脂牛奶:杭州11.5,波士顿4.03……” 不过晚上最抢眼的还是众美女。

https://i0.wp.com/farm6.static.flickr.com/5045/5311840964_dbbda4d19d.jpg?resize=450%2C301

美女流川枫在朗诵《一座小城》。

https://i0.wp.com/farm6.static.flickr.com/5041/5311254783_bf7e29b4f7.jpg?resize=450%2C301

大美女美萱在朗诵海涅的诗。

https://i0.wp.com/farm6.static.flickr.com/5161/5310725051_a19101b794.jpg?resize=450%2C301

资深美女余老师在朗诵雨巷。

https://i0.wp.com/farm6.static.flickr.com/5001/5310706559_ffce20a2c3.jpg?resize=450%2C301

《新西湖》杂志主编,中年诗人丘吉耳,今晚是最活跃的诗人。

https://i0.wp.com/farm6.static.flickr.com/5122/5311330916_7620b1acb7.jpg?resize=450%2C301

王小街唱了很多周云蓬、李志的歌。

https://i0.wp.com/farm6.static.flickr.com/5283/5310733057_d08572726f.jpg?resize=450%2C301

昨夜跨年诗歌唱读会最激动人心的一刻发生在2010.12.31.23:59,咖啡馆里所有的人起立,排成两队,一队集体朗诵卡瓦菲斯的《城市》”你说,我要去另一块土地,我将去另一片大海。“一队集体喊倒计时:”60,59,58……“当新年钟声敲响,人们激动地贺喜、拥抱。

更多照片集,请看这里

Loading

2010,微不足道的英雄

Friday, December 31st, 2010

平凡生活不乏英雄主义存在。我回顾一下,过去的一年里我遇到过的英雄。

1、送报员小高。

小高的姐夫是一家报社的送报员,投递途中,从电动车上自己摔下来,脑昏迷。报社说,他有高血压,不属于工伤,劳动部门出具的鉴定也这么说。小高发誓要为姐夫讨回公道。他把劳动保障局告上了法庭。

小高来在城里没有任何资源,但他善于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他运用法律武器,配合民间手段,坚决跟报社和劳保局斗争到底。上法庭时,他身带喊冤的横幅,慷慨陈词,要把姐夫抬到劳保局局长家里。最终,法院主持调解,劳保局撤销了原鉴定,他为姐夫争取到工伤。

2、海归大哥

去年一年,我见证了海归大哥命运的起伏。他回国发展,瞎买古董,存款花光,突然失业,贫病交加,潦倒非常。我曾见过他最绝望的表情,也目睹了他的挣扎。幸好,他自强不息,努力办签证,找工作,最终重获外企职位。他是我身边打不垮的英雄。

3、和菜头

他一年中经历了大风大浪,事业从巅峰到低谷,又原地打滚,东山再起,缓慢上升。尤其令人感动的是,他克服了102.5公斤的地心引力,经过一次补考,终于拿到了驾照,并且在北京新政前一刻买了奥拓豪配一辆。令人刮目。

4、李小乖 @blogtd

在过去的一年里他画了许许多多漫画,刺贪刺虐入木三分。他的报纸漫画专栏多次被封杀,他还被两次请去喝茶。但他始终保持了一颗赤子之心,不忧不惧。他和他画的圆头娃娃一起,成为过去一年烙在中国互联网身体上良知符号。

5、我的舅舅

舅舅是一个未完成的天才,被文革剥夺了上大学的机会。他是一个好木匠,一个好农民。他的格言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种冬枣树。今年一场冰雹,恰恰砸在他的14亩枣园里,损失惨重,血本无归。他只是平静地说:“天灾人祸,有啥办法?”

6、刘导

他45岁左右,北京人,混迹在广州,因为他觉得乱一点的地方好,水浑好养鱼。他知识丰富,阅历沧桑。带我们团的时候,他据说刚刚离婚。大巴上一车人昏昏欲睡,他则讲得如坐春风。他的讲解幽默达观,带入感很强,并且从不讲黄段子。虽然跟他萍水相逢,我随后托他一事,他回答冷淡,但随后居然出乎我意料地超质超量完成。真是一个好人!

7、我的老婆

一个敢嫁给我的姑娘,还有什么事不敢做?

8、冯大辉 @fenng

在过去的一年里,他勇敢地走出侏罗纪,重新创业。这不牛,牛的是他三番两次同杭州电信霸王做斗争,还与二房东深夜据理力争。换成不理性的人,变成男邓玉娇都有可能。但是大辉同学,有理有力有节,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真抵赞。

9、我

我一直希望我的人生跟别人不一样,所以当别人都买房的时候,我租房;当别人都结婚的时候,我琢磨着怎么破坏军婚;当别人产子的时候,我养猫。这一切在2010年轰然改变,我回到了普通人的轨道上来,只是比别人晚了10年。 我勇敢地接受现实,回归庸常人生,并且甘愿追在别人的屁股后面从0奋斗。这一年的英雄,舍我其谁?

10、推友们

我心中的英雄第10名是你们,所有中文推特用户。你们甘愿生活在真实的荒漠,也不去微博虚假的蜃楼。你们被封堵,被放逐,被监控,但你们始终坚守一个孩子的誓言:说出真相,哪怕付出代价。在这一年的末尾,请允许我说一声:我爱你们!正如我爱这美好而残缺的尘世。

Loading

社会化媒体:十年,又十年

Thursday, December 30th, 2010

(《南方周末》年终特刊“十年担当”专稿,见报标题为《负责报道一切》)

媒体是人的延伸,既感知的延长,也是表达的延续。岩层中一块化石,天边外一颗流星,咖啡馆一张餐桌,公园里一条长椅,电磁波的一次起伏,世间万物,不分刹那永恒,有形与无形,皆可成为媒体。

然而,人类历史上从没有像今天这样,电子介质激活了人与人之间的弱联系,凭借信息技术,一个人可以延伸到所有的人。这种媒体形式曾被称为“自媒体”(We Media),不过这种叫法就像当年“自留地”一样,很快过时;也有叫“新媒体”的,但天天推陈出新,新不过来;所以,现在争议最少的叫法是“社会化媒体”(Social Media)。而我们习惯所说的传统媒体,在西方又称为“工业化媒体”。

为社会化媒体分类,并不比为人群分类更容易。Kaplan和Haenlein把它分为六类:合作项目,博客微博,内容社区,社会化网络,虚拟游戏世界,虚拟社区,姑妄信之。

从目前来看,社会化传媒跟工业化媒体相比,除了“快”之外,还没有表现出特别大的优势。除非是圈中人,读者对快新闻的需求并没有那么迫切。早一分钟知道发生地震,还不如晚一分钟知道具体的地震方位与震级。至为重要的是,社会化媒体抢来新闻,还得靠工业化媒体以传统新闻工艺去采访和深挖。

工业化媒体在西方之所以讲求客观性,是其生存需要的必然,只有不偏不倚的报道才能争取大多数有消费能力的读者,从而获得广告商的青睐。而社会化媒体对于使用者来说,没有自我养育的顾虑,所以更能促进极端思想和惊人消息的流布。工业化媒体以新闻生产单位的整体信誉为新闻背书,社会化媒体目前只能以意见领袖的个人信誉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前者是商业上的担当,后者是道德上的承诺,哪个更靠谱,不言自明。

然而,社会化媒体强大在于,本身有一套新闻验证筛选机制,社会化传媒上的质疑之声,往往具有“疑似假新闻”解毒剂的作用。社会传媒各发布者之间的互相证伪,最终增加新闻的真实性。不过,这是一个反复试错的过程。这样,社会化媒体的速度优势就被验证过程给抵消了。

社会化媒体的兴起影响了媒体的议题设定,造成工业化大众传媒的新闻人,习惯了在网上找新闻,而不去考虑大众所真正应该关心和了解的内容。社会化媒体爆炸的碎片,也击碎了传统媒体。从“报道一切适宜的新闻”变成“报道一切信手拈来的新闻”。

别问我中国社会化媒体在未来怎么发展。这事谁也说不准,谁说也不算,一不小心就会触动那隐藏在暗处的机关。如果不消除那些迷墙,再多的博客、微博、社会化媒体都成不了新型的媒体,至多不过是猜测的聚集,情绪的弥漫。

所以,在一个成熟社会中,无论是社会化媒体还是工业化媒体,其工作都是消灭情绪、过滤谣言,无论是传统记者还是新媒体记者,其职责都是零度写作、记录历史,无论是专栏作家,还是独立评论这,其作用都是训练思维、表达观点。再多走一步,可能就是谬误。

我相信未来十年,社会化媒体能够由热变冷,沉淀如铁,淬火如钢。正应了智利诗人聂鲁达的那句诗:“给我沉默,给我水,给我希望。给我斗争,给我铁,给我火山。”

Loading

读报记101227

Monday, December 27th, 2010

自从用上Kindle Dxg,我订阅了三份报纸。《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和英国的《泰晤士报&泰晤士星期天报》。从此告别了iPad的浮华与喧嚣,沉浸在单纯的文字世界里。每有心得,则喜乐满溢,不敢独享,特与诸君分享。

在英国,没有犯罪新闻的报纸不叫报纸。《泰晤士报》(2010-12-26)头版刊登了失踪了好几天的25岁女建筑师Joana遗体被找到的新闻。英国之所以出过柯南道尔、阿加莎-克里斯蒂,跟这个民族的气质应该有关吧。

同一期报纸上,扮演憨豆先生的英国演员Rowan Atkinson谈喜剧表演的奥秘:

“你知道,一定长度的停顿可以造成喜剧效果,时间长一点或者短一点就不可笑了。你不能在剧本中写‘此处停顿7秒钟’,所以功夫在诗外。”

如果说西方的评论与中国的时评有什么不同?最大的差别在于文风,当国内作者们前仆后继地写把八股文的时候,英美的评论家们则始终传承着活泼、自在、妙趣、深刻的文风。《纽约时报》2010-12-25,有一篇Snow!Hit the Panic Button(大雪!按下恐慌的按钮。)就是一篇活力四射、极尽挖苦反讽之能事的妙文。针对,英国希思罗机场和法国在一场雪面前一筹莫展,交通瘫痪的冏状,Roger Cohen讽刺说,英国人忘记了世界上有一种东西叫铁锹。英法海底隧道也瘫痪了,官方解释是,下雪。作者写到:

“什么?雪已经停了三天了,而且这里是隧道!”

英国《卫报》记者George Monbiot报道说,他接到愤怒的电话:“现在是零下18度,我家的水管都冻住了。你们这些骗子!这就是你们说的全球变暖吗?”

在《纽约时报》上被E-mail最多的文章是一篇《怎样才能不弄坏不粘锅?》How Not to Wreck a Nonstick Pan。文章对高科技不粘锅的保养术一一罗列,充满了淡淡忠厚的反讽。

作者买的不粘锅,锅底糊了,他咨询厂家,得到的答复是你应该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

“我试驾新车都不看说明书,而现在用的不过是一只锅。”

在美国,圣诞树装饰彩灯还是白灯,是一个品位问题。70%的美国家庭都放弃彩灯,改用白灯。这是不是一种返璞归真呢?请看 Colored vs. White is a Christmas Light Debate.

Loading

我的人生没有成为阿桑奇的计划

Saturday, December 25th, 2010

《南方都市报》专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没有想到自己一篇关于中美物价比较的博文会引起那么大的反响。

我原以为,中国部分消费品物价“赶英超美”根本算不上什么秘密,而是大部分国人都知道的常识。这一常识不仅见诸于走出国门者的街谈巷议之中,也见诸于海外留学生的回乡偶记里,同时,早已是天涯、豆瓣等社区热议的话题。

要说我做得有什么特别之处,我不过是多走了一小步,拿着远在波士顿好友纳纳的超市购物小票,在杭州相似规模的超市里走了一圈,给小票上每一样商品拍照,记录下它们的价格,再把两地价格换算成同样的计量单位。你可以说我做得不专业、不全面、不科学,但你无法否认我所看到的基本真相。统计数字或可以撒谎,真金白银的价格标签不打诳语。

我做这一调查的初衷非常简单。我们生活的城市里,即便是今天,神话和传说也没有完全绝迹,很多口口相传的故事,依旧在人群中流行,让你分不清哪些是真相,哪些是以讹传讹的虚构。当连经济学家都在说美国的商品比中国便宜的时候,我只想做一个简单的验证。我去了,我看到了,我写下来了,仅此而已。

我于2010年12月14日调查了超市,12月17日在我的个人博客“白板报”上写了一篇《中国有多贵?》。这篇博文先是被中文福布斯网站所提及,接着又被《华尔街日报》的英文版和中文版报道。随后出口转内销,越上了各大门户的首页,标题也被改编成更为惊悚的“牛奶价格是美国3倍,杭州物价贵过波士顿”。特别是,这条新闻经过腾讯QQ的“弹出”之后,迅速通过传统媒体抵达千家万户。当我经过所居住的小区,听到老先生老太太在兴奋地议论“杭州菜价比美国还贵”,我就知道,这下子可算火了。我不过吹了一声口哨,谁知道刮来一阵台风。

物价部门很快做出了回应,认为调查结果不够科学、缺乏全面性。对此,我在发表那篇博文的时候早已申明“我的调查方法存在明显纰漏,没有经过抽样,没有考虑权重,其结果带有一定的偏差。”我的目的不是做一份全面、科学的中美物价调查报告,那更应该是花着纳税人钱的统计和物价部门的职责,我的目的是把一个瞎子都能看到、聋子都能听见的事实说出来:中国的物价已经贵得越来越不像话了。

有人批评我公布的杭州物价偏高,但我要说的是,我选择的这家超市在杭州还不是最高档的,我所选择比较的商品还仅限于蔬菜食品。这已经给那些死活不承认中国是“贵国”的人留足了面子,假如较真儿一下,对比一下中美的服装、鞋帽、日化用品,那产生的反差只会更强烈,效果只会更震撼。

我还没有准备那样去做,我只是一个上网是十四年的老网友,一个写了七年的独立博客,一个十分活跃的推特和微博用户,一个早已被人们遗忘的网络“杀手”,我的人生没有成为阿桑奇的计划。虽然从广义上说,这位维基解密的创办人所公布的也是“物价”–那些更高端、更隐蔽、更见不得光的交易的价码。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