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Tagged ‘写不如转’

一篇介绍亨廷顿最透彻的短文

Friday, January 2nd, 2009

【按】林博文这篇短文,用区区千把字,就把亨廷顿(台湾翻译成杭廷顿)的思想主旨说得简明透彻,学习和菜头,好文则毫不犹豫转载之,既可以增加点击量,也可以为各位网友们提供“增值服务”。

杭廷顿与文明冲突论

作者:林博文(原载:2008-12-31 中国时报 )

在以色列空军狂炸迦萨走廊巴勒斯坦哈玛斯基地之际,很自然地想到在耶诞前夕去世的美国政治学大师山缪尔.杭廷顿(Samuel Huntington)。享年八十一岁的杭廷顿,于一九九三年在《外交事务》发表轰动一时的〈文明的冲突?〉论文;三年后加以扩充加料成书,书名就叫《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这本书已被译成三十九种文字,风行全球知识界,也使杭廷顿成为最有影响力和最具争议性的当代政治学者。

其实,杭廷顿的文明冲突论乃承袭伯纳德.刘易斯(Bernard Lewis)的观点,予以更深邃、更广泛的诠释。刘易斯是英国人,在普林斯顿大学教了三十多年书,现已九十二岁,他和杭廷顿都属于「西方至上主义者」(或「白人至上主义者」),在外交政策上也都是鹰派。杭廷顿表示,冷战结束以后,世界冲突的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之争,而是不同文明之间(或内部)的争斗。

杭廷顿强调,由于受到现代化的驱使,全球的政治沿着文明界线进行重组。具有相似文化的人民和国家正在聚合,而拥有不同文化的人民和国家正在分离。由意识形态和超级大国界定的联盟正让位于由文化和文明所界定的联盟,文明之间的断层线正在变成全球政治冲突的中心地带。因此,一个以文明为基础的世界秩序正在出现。

杭廷顿发表文明冲突论的文章和专书之后,肯定的声音和否定的浪潮充斥全球学界,蔚为二十世纪末期最热烈的一场学术、文化与政治论战,中国大陆学者卷入的程度远超过台湾和海外华人学者。绝大多数大陆学者对杭廷顿的理论持批判态度,他们不赞同杭氏把儒家文明和世界其他文明(特别是西方文明)对立起来,亦不满杭氏认为儒家文明是对世界秩序的潜在威胁,更气愤杭氏预言中国的崛起将会导致世界文明的冲突。

杭廷顿的书是在一九九六年出版,五年后发生了九一一事件。在西方媒体、政客和一般人民的心中,九一一事件不就是伊斯兰文明以暴力挑战西方基督教文明的例证吗?杭廷顿的文明冲突论亦因宾拉登的「杰作」而大出锋头。包括季辛吉在内的一批右翼和中间偏右学者及政论家,都把杭廷顿誉为创始「围堵」政策的外交学者乔治.肯楠以来的头号政治理论家。杭廷顿本人对他的文明冲突论获得血腥印证,极具学术上的满足感;但是,批评他的论著亦随之大量涌现,直至今天。 5 ]8

巴勒斯坦裔的名学者萨依德,眼看刘易斯和杭廷顿蓄意颠倒黑白,视伊斯兰如寇雠的论学态度,心中大为光火,于是在《国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痛斥文明的冲突乃是「无知的冲突」。萨依德说,杭廷顿是个意识形态空想家,一心要将「文明」与「认同」扭曲成已然定形、封闭的体系,「文明冲突」之说完全忽略了历史隐而不显的部分(如各种不同文明的相互交流、增益与分享),只急于以荒谬可笑、狭隘简化的方式来凸显文明的斗争。

萨依德以及其他学者对文明冲突论最不满的是,杭廷顿在论述中所展现的西方文明优越感,以及其他文明皆「非我族类」的白人中心论。世人在谴责宾拉登所领导的「基地」组织恐怖分子之余,很少人会去探讨促成宾拉登采取暴力的原因,也很少人去探究美国霸权主义在阿拉伯世界的所作所为。就如同以色列数十年来和巴勒斯坦的武装冲突,除了文明、宗教和民族不同,亦含有领土、主权、生存之争,更有美国因素在里面。没有美国的大力撑腰,以色列早就不见了。今年刚好是以色列建国六十年,这是个可敬的犹太小国,但如没有美国每年花数十亿(甚至上百亿)「养她」,再加上强大的「以色列游说团」坐镇华府,以色列也许已变成一个历史名词。

杭廷顿四年前出了一本《我们是谁?对美国国家认同的挑战》,痛骂拉丁裔(以墨西哥人为主)新移民,指责他们拒绝融入美国社会,企图分裂美国。这本立场偏颇的著作,一出版即遭到左右两派的夹击,有人批评杭廷顿是在鼓吹「新孤立主义者的民族主义」,因杭氏认为多元文化和全球化会危害美国的「核心文化」。所谓美国的核心文化,即指基督教、讲英语、欧洲传过来的文化与哲学,以及美国的政治与法律制度。

萨依德和杭廷顿是思想上的死对头,如今皆已作古。美国少了两位学术巨人,不只是美国的损失,全球文化界亦痛失两个有开创性的学者

Loading

危机比想象得还要严重

Tuesday, December 16th, 2008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12月11日以《中国和印度:亚洲受伤的巨人》为标题做了一篇封面文章。

经济危机将严重影响中国和印度

文章认为中国和印度遇到的问题比以前想得要严重。印度不去管它,单说中国。各项数字显示,中国经济进入衰退。08年10月份,出口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进口减少了18%。发电量下降了9%,这意味着有很多工厂停工减产。尽管世界银行预测中国2009年经济依然保持7.5%的增长率,但是大家几乎迷信地相信,中国经济增长率不能低于8%,8%是社会安定的底线。

那位同学说,我们不是有拉动内需的措施吗?不错,中央的确出台了4万亿投资的政策。但《经济学人》分析说,这4万亿中很多投资有的是以前就定下来的,也有的是重复计算的,总之是嘴上功夫大于实际行动。要想真正拉动内需,必须让农民和市民手里有钱,心里不慌,必须至少解决看病问题。但目前还没有提上议事日程。

中国经济危机到底有多重,也许下面这篇文章会给大家一些启发。按照程晓农的说法,中国目前的经济严冬早在次贷危机之前就开始了。根子在于贫富分化严重,老百姓根本没有消费能力,再怎么拉也不行。

程晓农:中国经济进入严冬
  
  今天,我想谈一个话题,就是最近中国出现的明显的经济衰退的迹象。这一切是怎么产生的?用一个稍微学术一点的说法,就是中国有过一段经济很繁荣的局面,现在这个繁荣为什么突然不见了。首先从中国现在的经济状况,最近的普遍的失业这个现象谈起。因为这个现象,大家可以很轻易的从周围的人那里感觉到这一点。
  
  首先,从去年开始,香港、台湾以及其他国家的外商分别有他们的商会,分别在今年下半年做过调查。这些调查的结论差不多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在去年的这个时间,基本上港商、台商和西方国家的投资者有一个普遍的看法,就是在今年,2008年,大约港商的百分之二十、台商的百分之二十和西方企业的百分之二十,也就是各自五分之一都会停止营业,撤出中国。
  
  可想而知,实际上出现这个局面以后,中国沿海地区至少会有五分之一的工人,可能没有办法在外资企业继续就业了。当时这个说法出来以后,在中国并没有引起充分的注意,很多中共政府官员和官方学者还认为这是个好机会,这样能够把一些企业素质比较差的外资企业,劳动力密集型的外资企业迁出中国,可以吸引更多的高科技企业到中国来。
  
  当然这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想法,事实上从今年年初,外商陆续开始撤出。与此同时,中国国内的经济开始出现大量的问题。到现在为止我们看到,不仅仅是大批的外资撤离中国,实际上撤离的规模可能超过百分之二十,剩下来留在中国的很多外资企业虽然还没有撤资,但是很多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很多企业现在只给工人发很低的工资,特别农民已经没有办法靠那点基本工资活下去,所以很多人提前回家了,不是回家过年,而是卷铺盖走人了。
  
  所以今年出现很有趣的现象,在广东省的广州车站,以及上海等地都出现了大量的民工提前返乡。甚至我看到一个报道,安徽省阜阳市当地政府对民工大批从外地回来感到非常紧张,为此当地专门派了干部24小时看守在阜阳市火车站,目的是统计每一辆列车“吐出来”的返回的民工人数,回到各个县的又各是有少?
  
  对地方政府而言,大批民工突然回来,他们没有再像往年那样回来过年,带来钱留在当地,然后第二年再回去打工。反而是看起来回去就不走了,那么对地方政府来讲,这么多劳动力在当地找不到工作,生活无着,对当地政府来讲是一个很沉重的压力。而且当地的经济因此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所以,现在民工提前返乡的现象,已经成为中国经济进入衰退的表现。虽然各地政府报的数字不是很高,此时此刻每一天从广州车站往西南各省、湖南、江西这些省,以及上海站往安徽去的民工数量都非常大。相信快到年关的时候会有更多人回家,而不再回到原来打工的地方。这是一个信号。
  
  第二个信号,就是今年大学生的就业也面临寒冬。我们都知道过去几年来,中国大学生毕业以后,找不到的工作的比例越来越高,大概五、六年前,这个比例可能是百分之二、三十,现在的比例已经提高的百分之七十,今年可能更高。在全国各地大学里都出现了这样情况,大学生突然发现,他们不管学什么专业,想找工作都比以往难多了。
  
  不仅如此,现在即便能找到一份工作,给的工资也非常之低。甚至一千几百块钱就给打发了。而对很多大学生来讲,月薪一千几百块钱,他们能找一份工作已经心满意足了。不是说这个钱够用,而是说这已经来之不易。一千几百块钱在今天的中国,无论是广州、上海还是北京。几乎是没办法生存的。用一个比较形象的话来讲,一个月挣一千五百块钱,这个人付出交通费和基本的伙食费,他基本上不能租一个一单元的房子,他租不起。
  
  因为那样的房子,至少要一千五、六百,甚至二千,所以他们最后的结果只能去找上五、六个人,六、七个人分租一个单元房里几平方米的小隔间,这个生活状态比“京漂”好不到哪里去。在北京是这样,在上海也差不了太多。
  
  换句话讲,按上海、北京这些城市的生活标准,一天几百块钱的大学生的就业工资,已经低于生存线的需要了。为什么大学毕业生也找不到工作。与此同时我们还注意到,在中国的今天,白领开始普遍有紧张感。很多过去被大家羡慕的一些民营企业和高科技企业的白领,还有外资企业的代理,现在普遍感到恐慌。
  
  因为即可能随时被裁员,同时工作负担会加重。薪水下降,加班费、津贴大幅度减少。还不仅如此,这两天还有报道,在上海外资这样地方的企业的员工也已经出现全面问题。很多外资企业的本国的总部开始大规模的裁员,那么也影响到外资企业派到海外的人。首先减掉了他们的住房津贴,所以上海的湖北小区,现在出现了大批外国在中国工作的人开始退房,或者要求下降房租,原因是他们的待遇已经下降。这些都表明问题,中国经济开始进入冬天了。
  
  接下来大家很可能想一个问题,按自然气候来看的话,过了冬天就是春天。但是中国的经济进入冬天以后,会不会马上会返回春天。这个问题几乎是人人都关心的,但是要真正了解这个问题的答案,却是相当难的。
  
  首先是因为中共政府不讲实话,国家统计局,还有中国各个媒体,按照工商的要求基本上是报喜不报忧的。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要是看惯了中国电视台的电视新闻,总觉得冬天过去了以后,春天还会来的。所以,眼前的困难只是暂时的。其实,今天中国遇到的问题,远远比官方媒体报道的要严重得多。
  
  现在从今年的一些列经济情况来看,首先是工业生产大幅度收缩。表现的一个具体的方面,就是中国的用电量从11月份开始明显的下降。这个下降意味着工业企业用电量大幅度减少,很显然企业用电减少,当然就是企业的生产减少的原因。除此之外,从铁路的货运来讲,中国现在的货运也出现了全面的萎缩。现在大宗的货物,像煤炭、矿石、钢材、棉花这样的大宗货物的需求量普遍下降。有些地方的铁路局现在甚至出现了火车车皮过剩,没有人要运货。
  
  以前一贯讲中国的铁路运力紧张。但是现在突然的运力过剩了。这从另外一个侧面反应了企业用电减少了的一个侧面,一方面企业不再用原材料了,一方面企业开始停止生产了。现在我们看到很多报道,比方说在唐山地区的数百家的钢铁企业,有一大半已经关闭了。接下来我相信随着房地产的破灭,还有很多建筑材料企业也会相应的关闭。
  
  所以从行业性来讲的话,钢铁是率先进入经济衰退的行业,紧跟着是建筑材料。现在电力部门也进入了衰退,铁路运输也衰退了。下一步我相信汽油、石油原料的消耗也会进入衰退。现在中国进口的原油已经大幅度减少,以至于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也相应的下降。与此同时,中国的出口从今年的11月份开始,变成了负增长。就是今年11月的出口比去年同期还低,这一点和我们前面讲的外资企业大批关闭也很大的关系。
  
  然后由于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日益恶化,今年11月份的财政收入也出现了负增长。财政收入开始下降,财政收入下降直接关系到中国各级政府官员,以及事业单位员工的收入。可以预计的是随着财政收入的进一步减少,机关事业单位,特别是中西部省份、一些经济比较落后的省份,恐怕公务员和机关事业单位的准公务员的待遇也会下降。相应的服务业,像零售、餐饮这些行业也会跟着进一步的收缩。所以可以看到的是从工业开始,到出口、到财政收入、到居民的收入、再到服务业、零售业,现在都开始出现了普遍的、过冬的这样一个局面。
  
  按照中国官方媒体的说法,现在基本上,政府是把这个局面的出现简单化的归咎于美国的次贷危机,这个说法是非常似是而非的。为什么这样讲呢,中国的经济衰退,其实是在美国的次贷危机发生作用之前就已经出现了,没有美国的次贷危机,中国也已经出现问题了。
  
  我们都记得今年年初,中国的股市一度飙高到六千点,但是短短几个月内,从六千点一下掉到一千几百点,现在在一千六、七、八百点上下徘徊,政府花了很大力气,想推动股市从新复苏,但是效果很显然是微乎其微的。
  
  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各个城市的房地产价格大幅度跌落。虽然银行、房地产公司和地方政府三家联合在一起拼命挺房地产价格,以免房地产价格进一步下滑,既造成银行大量的坏账,又造成大批房地产公司破产,还会造成政府财政收入进一步萎缩。因为现在很多城市的政府,包括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的政府,财政收入的几分之一都来自于房地产开发的收入,所以一旦房地产真的垮下来的话,各地方政府会相当困难。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这个经济衰退是偶然的吗?我的看法这是必然的。大家经常会从媒体里听到这样的说法,就是中国的经济改革造成了社会两极分化的结果。但是这个两极分化对中国社会经济有什么影响呢?这就是我想要重点来谈一谈的问题。
  
  2006年,美国波士顿公司曾经发表了一份全球财富报告,这个报告指出,根据他们的调查,中国有百分之零点五的家庭,户均的金融资产,仅仅指股票、还有债券的存款这样的金融资产,合在一起,大约占中国全部金融资产的百分之七十。去年美国的美菱公司和另外一家智库又发表了一份全球财富报告,结论和这个差不多,关于的中国分析仍然如此。
  
  所以可以说这个报告的这点分析,基本上反映了中国的现实的。也就是说,大约百分之零点五的家庭的控制着这个国家百分之七十的金融财富,而剩下的财富,百分之三十的财富,分散在占全国人口百分之九十九点五的民众手里。
  
  对这样的结果,社会学家有一些很形象地描述。原来的北京大学教授,现在的清华大学社会学教授李强,三年前曾经发表一篇论文,他根据中国人口普查的数据,发现一个结论,就是中国的社会结构出现了一个非常畸形的,叫做倒“T”字型的社会结构。所谓的倒“T”字型的结构就是把英文字母“T”倒过来,那一横在下边。   
  
  这一横大概占中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多,而在细细的一竖里、最上端,就是刚才我们讲的占人口百分之零点五的、控制全国金融资产的百分之七十左右的这一小群人,剩下的就是中国的公务员,一小部分所谓的中产阶层,还有一些事业单位的人,合在一起也就是占中国人口的百分之十左右。
  
  这么个结果意味着在整个经济增长过程当中,虽然改革三十年,每年政府都宣布中国经济增长率几乎都是全世界第一,最好的。那么为什么这么快的经济增长率,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却那么艰难?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刚才谈到,财富的分配被一小部分权贵集团控制了。他们拿走了整个经济的将近百分之七十的财富,剩下的一点再分散到占人口百分之九十几的人中,很多家庭基本上只有糊口的一点微薄的收入。
  
  这样就产生了很有趣的问题,虽然很多外资企业以为中国是个巨大的市场,有十三亿人,但是仔细来看,这十三亿人并不是合格的消费者。所谓合格的消费者,就是他们是不是真的有能力,去购买一个中等收入家庭,所能够购买的各种消费品呢?从耐用消费品、一直到服装、水果、蔬菜,肉类等等生活方面的需要。事实上不是,绝大部分的家庭,他们那点微薄的收入只够用来维持所谓的基本温饱,不至于饿肚子,仅此而已。
  
  换句话讲,他们只能买一些最基本的食品,基本上是比较低档次的食品。他们的消费能力是非常非常小的。比方在中国城市有二亿左右的农民工,这些农民工基本上来讲,他们除了吃饭,是舍不得花一分钱的,攒了一点可怜的工资,要拿回去养家里的老人和小孩,因为那些人还等着他们来养活,所以这二亿人基本上就没有消费能力。
  
  而在城市同时有二亿左右,属于低等收入家庭,他们也同样没有消费能力。留在农村的还有五、六亿老人、小孩和妇女,他们的收入也是非常微薄的。今天的中国农村,务农已经不可能有多少收益了,顶多生产一点农产品,让留在农村的人能够有一口饭吃。
  
  这样就发现很有趣的现象,在中国这么庞大的国家,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有将近六、七亿人,基本上除了吃饭,再没有任何钱可以购买任何消费品了。与此同时,在这十三亿人口中,又有将近五、六亿人是作为生产者、作为工人,每天在工作,要辛辛苦苦工作十几个小时来挣一点微薄的工资。他们的辛苦劳动,生产出大量的产品。
  
  按道理讲,像在这样一个人口大国里,有十几亿人,如果只有五、六亿人在每天劳动生产各种产品,这种产品供给十几亿人,中国应该是个很大的市场,不需要依赖出口也照样能够维持经济。但是中国现在出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就是中国的劳动力生产的大量产品,中国人自己买不起,怎么办呢?政府只能想一条路,就是把这些产品出口到全世界去,其结果是中国工人用低工资,生产了大量的廉价的产品卖到了全世界,
  
  但是中国经济来讲,除了有经济增长的表象以外,中国的普通百姓从中得不到什么好处。这一点,中共政府和学者的说法叫做“内需不足”,就是国内需求不够。这个话本身讲得很含糊,只是描述了一个现象,就是国内人买不起东西。但是没有解释为什么买不起。
  
  刚才我们提到了收入的分配两极化,买不起的原因,就是收入分配的不公平。政府用各种方法保护了一小撮权贵集团,让这个权贵集团搜刮了整个社会的大部分财富,导致着这小部分人的财富过度的积累,而同时,绝大部分的劳动者基本上没有什么购买力。
  
  所以,中国就出现了一个国内需求永远不足,企业如果面向国内市场,就很难发展成为一个大的企业,很难有一个稳定、不断发展的市场。不管经济增长多快,国内市场的消费需求永远是有限的。所以中国的企业如果不能出口就活不下去,反过来,如果中国企业的出口遇到障碍,那么整个经济很快就会滑坡,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局面。
  

Loading

BBC史上最著名的一次采访

Sunday, December 14th, 2008

求问真相是记者的天职,追问当事人是每个记者本分。但是极少有人像BBC主持人Jeremy Paxman那样,连续12次追问当事人同一个问题!

事情发生在1997年,内政部长 Michael Howard被指利用威胁手段,让一个低级职员Derek Lewis 停职。BBC主持人Jeremy Paxman在节目中连续质问HOWARD:“Did you threaten Derek Lewis ?”(你是否威胁了Derek Lewis?)

见对方王顾左右而言它,BBC主持人就连续询问了12次。这一刻是每个政客的恶梦,却也是每一个记者的梦寐以求的辉煌刹那。

Jeremy Paxman采访 Michael Howard的著名视频(这段视频不支持嵌入,请点击。连珠炮发问从4’10″开始。)

Loading

梅兰芳与杜月笙

Sunday, December 14th, 2008

【白板报按】电影《梅兰芳》中对“梅孟恋”做了与历史事实不符的演绎,事实上,梅孟一度同居,但孟后来嫁给了杜月笙。梅兰芳与杜月笙的关系非常微妙,当梅遇到难摆平的事情,还是会向杜月笙求援。《杭州日报》今天刊发的这篇陈东渭老先生的随笔,就回忆了当年梅兰芳在杭州演出遇到麻烦后求助杜月笙摆平的往事。哪怕你对梅郎不感兴趣,也看看这篇短文把,因为这年头难得有不靠GOOGLE、百度写成的文章。

“万人空巷看梅郎”

  作者:陈东渭

  现在杭州正在对中山中路进行改造,象清河坊四拐角的几家老字号重又恢复原貌,这是对杭州历史的尊重,也是对杭州文化的发掘与传承,我觉得在恢复这一节才能字号工作中,有一家百年老店——“六聚馆”面馆是不应该被历史遗忘的。

  六聚馆于抗战前开设在惠民路口原浙江地方银行的斜对面。坐东朝西,一开间门面,显得很不起眼,但它经营历史悠久,在杭州城里赫赫有名。它制作的宁式面点,在杭城堪称独生。可惜在日本鬼子侵入杭州后,它就歇业,以后也没有复业。

  说起六聚馆还有这样一段佳话:

  一九三五年华北大闹水灾,灾民流离失所,这年冬,杭州由当时中国银行行长金润泉牵头发起“华北赈灾义演”,邀请梅兰芳大师来杭演出。演出剧场选在延令路(今延安路)新春旅馆对面的大光明戏院。该院场子大、座位多、二楼还有包厢,舞台可以旋转,是杭州唯一一家可供京剧演出的场子。原名共舞台,没几度败名称大光明戏院,惜在一九四二年一场大火,把一个好端端的剧院化为废墟,从此大光明剧院便在杭州城里消失。

  一九三五年梅兰芳大师率团来杭义演,票价分十元、五元两个档次,那时化十元钱看一场戏可谓高价了,但观众为了能欣赏到梅兰芳大师的艺术,卖座平衰。到了演出的最后三天梅大师为了答谢杭州观众,贴出发大字海报,在最后一天由梅大师与金少山合演他的经典名作《霸王别姬》,引起杭城的一片轰动,海报贴出后门票立刻被抢购一空。

  可是在这时刻,却出现了一个小插曲,因为金少山人在上海,他拒绝来杭州。这倒不是金少山与梅大师有什么过不去,原因是金少山前一年曾率团来杭演出,带来配角是花旦张慧聪,就是因为水平不高,不能叫座。那时金少山住在湖滨一公园对面的利查饭店(后改称大上海饭店),因票房收入不佳,连旅馆的费用也付不出。加上金少山是爱抽大烟的,恰巧被杭州警察局看中了,有一天他正在吞云吐雾,被警察局抓了进去,经人保释后他回到旅馆,经受这样打击,他一气之下,把自己的行头抵押给了旅馆,当即返沪,签立誓以后现也不来杭州唱戏。

  现在这里义演海报已经贴出,要更改戏码已不可能,如果换个角色凑合,又有捐梅大师的面子。虽然梅大师连发几个电报催金速来,金少山以直言相告,你自己立誓在先,坚决不肯来。这样相持到了要上演那天,情况十分紧急,经金润泉与梅大师商议,只肯请上海杜月笙出面去劝说金少山,一面由杜月笙与杭州警察局谈妥,千万不能对金有任何举动。在这些头面人物的劝说下,才请动了金少山。同时又由金润泉与上海=铁路局商量挂了特快专列,把金少山请来杭州,等金润泉去城站把金少山接到后台,这时离开演还剩三个小时。一场梅金合演的《霸王别姬》总算圆满完成。其实台下观众何尝知道他们在欣赏到梅兰芳大师与金少山的艺术时幕后竟有如此大的周折。

  义演结束,金润泉为了庆贺演出成功,特地由他作东,请梅兰芳等到六聚馆吃面。这次梅大师来杭,住在里西湖西泠桥下的蝶来饭店,蝶来饭店是上海著名文人陈小蝶所开,他与梅大师有私交,所以陪伴梅大师来杭,请梅去住蝶来饭店,在六聚馆吃面时他也在场。当梅大师到六聚馆吃面,消息不胫面走,附搂大街小巷的居民纷纷倾巢而出,拥到六聚馆门口争睹梅大师的风采,一时途为之塞。席间东小蝶钥触景生情,诗兴大发,向店家索要笔砚,即兴在墙上题诗一首,可惜全诗我已记不起来,只记得第四句是:

  “万人空巷看梅郎。”

  杭州因湖光山色而美;杭州因丰富的佳话而流传。到今天,时光已流去了七十多年,但这段佳话还存储在我这耄耋老人的记忆之中。

Loading

杭州地铁塌陷事故调查后续

Wednesday, December 3rd, 2008

【按】杭州地铁塌陷事故已经过去了近三个星期,事故责任者至今还没有处理,对遇难民工的善后抚恤措施至今也没有公布。冯麦狄对小学生做了一次调查,这个调查,比网络调查更有意义。因为,它能告诉我们,在媒体议程被控制和设定的时代里,孩子们是怎样受到媒体的影响的。

小学生眼里的杭州地铁塌陷事件

作者:冯麦狄

周日去少年宫给一群小学六年级学生(30人左右)讲课,题目是“关于调查和新闻调查”,为了这次讲课,我花了有四个小时的时间准备讲课PPT。因为我也没什么调查方面的理论知识,所以PPT当中安排了不少案例。

其中有一个案例是杭州地铁塌陷事件,我就此事件在这群小学生当中做了一个现场调查,所问问题基本引用了王老师佩的那份在线问卷中的问题。那么小学生眼里的杭州地铁塌陷事件是什么样的呢?我复述一下两个调查问题所得到的反馈。

第一个问题是“你认为谁应当为杭州地铁塌陷事件负主要责任”。备选答案有规划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杭州市政府、包工头等,结果只有大概5名不到的学生认为应该由政府负主要责任,其余学生则认为应由施工单位负主要责任。

第二个问题是“你认为遇难者至少应当获得多少赔偿”。这个问题我提供他们的选项是:10万以下、20万、50万和70万以上。最后一个选项之所以是70 万以上,是为了便于计算用数据演示给他们看。得到的反馈是大部人认为赔20万就够了,认为赔50万的略少,而认为至少应当赔70万以上的大概也就5人左右 ——还好没人选10万以下。

孩子们的理由是:10万以下太少了点,赔50万又太多了而且又死了那么多人,会赔不起的,所以赔20万够了。有一个女学生说她是用了“排除法”选了20万——10万太少,70万太多,20万和50万当中,她认为还是20万更合理一点。

有一个认为赔20万的男生说,当民工挖地铁本来就是有风险的,他们应当承担这个风险,所以赔20万够了(大意如此)。认为要赔70万的几名学生,有两名好像都是说生命是无价的,既然要赔那就多赔一些。

我跟他们说:中国人的平均年龄73岁,工人都是青壮年,算个平均数35岁,如果他的年收入是2万元,那么就算他只能再活35年,那至少也应当给他赔偿35*2=70万元。

当然实际上这个数字还是偏低的,个人认为赔个200万以上才合理。

我把我的观点给小朋友们说了——我告诉他们政府才应当为地铁塌陷事件负主要责任。

令人欣慰的是,大部分小朋友都相信实际遇难的人数要大于官方公布的数字。但到底死了哪些人?我和他们一样茫然“无知”——直到今天晚上,我 Google“杭州地铁塌陷事故遇难者名单”,搜到11月20日新浪网转载的浙江经视的一条视频新闻中公布的七人名单。真是可笑啊,事故至今整整过去了半个月,连一份遇难者的完整名单都还没有。

Loading

谁的青春不曾这样喷射

Thursday, November 27th, 2008

莫非老弟转来一个在北大BBS上甚火的视频,是一个在集体课间操时间,超自由发挥的小伙子。他让我想起不羁的青春,还有很多很多……

Loading

丧钟伴《原谅我红尘颠倒》而鸣

Thursday, November 13th, 2008

在揭露了人性、揭露了时代精神、顺手也揭露了司法系统腐败的《原谅我红尘颠倒》出版之际,传首席大法官被双规。

传言中说:

……采取集体运作、结盟请托、暗箱操作等“司法”“专业” 手段,违法执行(含违法指定执行)、假证枉判、买卖证据、买卖文书、低估贱拍、自卖自买、解封转移、控制经营、占有侵吞,巧取豪夺了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土地、房产、股权、资产包等财产,总价值1,500亿元以上。

这些敛财手段,与小说中不谋而合。只不过作家开动了全部想像力,只能构思贪腐8000万,1500亿是他做梦也想不到的。

难怪国美老板黄光裕说:“说我是中国首富,那是不懂国情!”

UPDATE:猜测止于座谈会

Loading

最牛女乘客

Wednesday, November 12th, 2008

古代有句谚语,杭铁头,苏面头。后半句不懂,前半句说的是杭州人血性十足。看看,连杭州的女人都这么剽悍(顺便指出一下:“彪悍”、“飙悍”的写法都是错误的。)

史上最牛女乘客 惊现杭州528路公交车 – 杭州日报网 首页

看过请在新闻后留言,拜托了!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