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剧的艺术》中文版由北京联合出版公司重新出版了。这本书初版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作者是匈牙利裔美国戏剧家拉约什·埃格里(Lajos Egri),在悉德·菲尔德(Syd Field)和罗伯特·麦基(Robert McKee)等编剧理论家们横空出世之前,埃格里的这本著作曾经是编剧们手中除了亚里士多德《诗学》之外,只此一本的编剧参考书,尽管这本书主要针对的是戏剧的编剧。
埃格里的影响力有多大?让电影界的名人们告诉你。伍迪·艾伦曾经上过埃格里的戏剧课,他对自己的传记作者Eric Lax说:“我认为,《编剧的艺术》是一本最具有刺激性和最好看的编剧书。”国内著名的编剧芦苇(电影《活着》共同编剧之一、《霸王别姬》未署名的编剧)也说过:“我非科班出身,亦未拜过师门,自认埃格里先生这本《编剧的艺术》门下弟子。1987年,此书在国内初版,读之如灯塔指明,醍醐灌顶,开卷有益,掩书解惑,是我书桌案头上必备的武功宝典。”埃格里桃李满天下的传奇故事还不止这些,他的编剧班曾经收了一名63岁的编剧零基础的老太太Mrs. Esther Kaufman,在埃格里的鼓励下,她的剧作在纽约上演了两个月。
埃格里本人的生活也是一个传奇,他1888年生于匈牙利,18岁来到美国,在一家服装厂做裁缝和熨衣工。艰苦的移民生活造就了他,也让他练就了独门绝技:对于人的精细观察。《编剧的艺术》这本书的全名是《以创造性地解读人类动机为基础的编剧的艺术》(The Art Of Dramatic Writing Its Basis In The Creative Interpretation Of Human Motives)。从这个长长的标题不难看出这本书围绕的是人的心理。
这本书以一个有趣的故事开头。
古希腊,有一天,宙斯的神像被毁坏和亵渎。人们很震惊,生怕神降下灾祸。过了几天,又一座神像被毁。
人们发誓要抓到这个罪大恶极的渎神者,经过日夜守候,终于抓到了。
大家问:“你丫知道这么做的后果吗?”
那人说:“知道啊,判死刑呗。”
“那你为什么还要这么做?”
那人笑笑说:“我是一个小人物,nobody,没人知道我是谁。但是从今以后,大家都会记得我的名字,难道这不值得我去冒险吗?”
停顿了一下,他又说:“你们要记住,与获得的不朽相比,死亡是极小的代价。”
通过这个故事,埃格里告诉我们,对重要性的渴望是人的基本需求。对于作家和编剧来说,他们要通过释放自己的创造力,告诉世人自己有多重要。
重要性(importance)是埃格里经常强调的概念。在他后期的著作《创造性写作的艺术》(The Art of Creative Writing)【编剧大师班注:本微信今后将专文介绍这本绝版名著】,埃格里指出,在创造性写作中,每个人物出场都有两个目的。
博得读者观众的同情。
告诉别人自己有多重要。
每一个人都需要被人重视,需要引人注目,需要被人记得,当一个人认为自己对谁都不再重要之后,他最可能的选择是自杀。埃格里勉励编剧们,无论是作为职业还是作为爱好,一个剧本在商业上能否成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为自己的创造力找到了一种对他人最无害的表达方式。况且,你不知道你的爱好最终会把你引向何方。
《编剧的艺术》的精华内容由三部分组成:前提,人物,冲突。
一、前提 (Premise)
前提这个概念不是很好理解,书中给出了美国学院派《韦氏辞典》的一个解释:
“前提:预先设置的命题,经过了猜想或者证明,它是讨论的基础,通过它可以演绎出结论。”
而在汉语语境中,“前提”一词至少有两个意思:
讨论一事情的先决条件。
应该先注意的部分。
埃格里使用“前提”这个概念,在戏剧界有很多其他的叫法。主题,基本思想,中心思想,目标,对象,与动力,话题,戏剧问题。但作者为什么坚持用“前提”一词呢?这是因为“前提”是从逻辑学借鉴来的一个概念。
还记得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吗?
大前提
小前提
结论
例如:
大前提:冷酷的野心导致自身毁灭。
小前提:麦克白有冷酷的野心。
结论:麦克白毁灭了。
埃格里使用“前提”,实际上使用的是逻辑学的“大前提””小前提”的概念。按照他的观点,每个戏剧都必须先有一个大前提,而戏剧的进程是一个小前提,最终的结论印证了大前提。
书中列出了一些名剧的前提。
《罗密欧与朱丽叶》:伟大的爱情战胜一切,甚至死亡。
《李尔王》:盲信导致毁灭。
《奥赛罗》:嫉妒毁灭所爱的对象,也毁灭自身。
《麦克白》:冷酷的野心导致自我毁灭。
易卜生《群鬼》:父辈的罪孽会殃及子孙。
埃格里把“前提”比作路标,他断言:
“每一部好戏都必须有一个精心构思的前提,且一以贯之。”
、“少了清晰的前提,任何想法和情境都不足以将你带到一个逻辑的结论。”
“如果一出戏有两个前提,那么讲导致戏剧在连贯性上变得混乱不堪。”
埃格里认为一个好的前提,就是整部戏的最简要的更改,它应该由三部分组成。
前提=主语+谓语+宾语
(例如:粗心摧毁友谊,诚实战胜奸诈……)
前提每一部分都是戏剧的要素。主语提供人物,谓语提供冲突,宾语提供结局。
一切如果真是这么简单就好了。我们不要忘记,埃格里尽管是位了不起的戏剧理论家,他毕竟在1940年代写的这本《编剧的艺术》,当时人们对于戏剧和电影的认识水平,都刻着时代的烙印。随着,剧场艺术、电影艺术的发展,尤其是电视业的异军突起,埃格里的“前提”观念受到了挑战。
首先,并不是所有好的戏剧和影视作品,都有一个前提。谁能说一说《低俗小说》的前提是什么?“老大的女人不能搞?”、“用下流手段侵犯他人者恒被侵犯之”、“上洗手间看低俗小说时不要把枪放到洗手台上”?像一些现代派、荒诞派戏剧就能难有前提可言了。
其次,当代的戏剧理论家更喜欢用“戏剧问题”(question approach)这个提法来置换“前提”的提法。当代的编剧更关注的是,一出戏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而不是一出戏的结论是什么。
最后,一些戏剧理论家担心,埃格里主张的“前提”技巧,将鼓励一条竹竿捅到底的写作方式,从而使得作品变得平铺直叙,结局变得很好预测,使写作变成了按图索骥,而不再是一次吉凶未卜的探险。
所以,前提作为埃格里提出的核心概念,在今天已经变得不再那么有效了。相反,一个前提设置太鲜明的剧本,往往会失去悬念和趣味。这不是否定“前提”和“主题”的作用,而是深化了这两个概念。
二、人物
人物理论是埃格里的编剧和写作理论的核心,也是编剧界认为最精华的部分。事实上,随着岁月的推移,埃格里不再怎么提“前提”和“冲突”,而把重点转移到深挖人物上。这本《编剧的艺术》推出大约20年以后,埃格里出版了他另一部著作《创造性写作的艺术》,继续深化了他的人物论(这本书没有翻译成中文,编剧大师班将今后做详细介绍)。
埃格里认为,编剧必须完全了解自己的人物,要从三个维度来认识人物。
1、生理方面。人物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长相,外表,穿着打扮,行为举止等等。
2、社会方面。人物的家庭出身,童年经历,职业技能,社会交往等等。
3、心理方面。人物的心理历程,内心创伤,不安全感,重要性,巅峰时刻等等。
在1940年代,文学界特别痴迷心理分析理论学派,所以形成了一种观念,任何行为都是心理决定的,而心理可以从一个人的童年去挖掘。一个杀人犯之所以杀人,是因为童年时的某件事埋下了杀人的种子,他生长的社会环境,又促成了他只能选择杀人。埃格里相信一个人的背景故事,哪怕不在戏中提到,对一个人的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并且都是为证明前提服务的。生理、社会和心理决定了一个嫉妒的人,只能嫉妒,而不会有别的任何可能。如果有别的可能,对于编剧来说,就是失败的,需要推倒剧本重来。
埃格里的“三维度”人物其实就是“复杂人物”的同义词。一个复杂的人物,何止三个维度?除了生理,社会,心理,他还有独特的说话方式、性格性情等。埃格里三维人物理论,最大的贡献就是促使编剧们思考笔下人物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容易忽视的层面。
埃格里认为,人物应该是辩证的(他特别喜欢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辩证法),有一个“主使人物”就应该有个“对立人物”与之形成对立统一。要有主使人物推动剧情前进,还要有对立人物与之对抗。这一理论在他后面的著作中又有发展。
三、冲突
本书第三部分是冲突,冲突有四种:静止冲突,跳跃冲突,渐进冲突,预兆冲突。
好的剧本一定不用静止冲突(人物来回车轱辘话绕圈子鬼打墙,但剧情无发展),也不用跳跃冲突(人物都是神经病,忽然来个突转)。而是使用渐进冲突和预兆冲突。冲突有过度,有预示,有铺垫。
埃格里聚焦两点:一是行动,而是人物的变化。行动引发冲突,而冲突必须是一点一点有步骤地给出的。要穷尽一切可能性,堵上一切漏洞,使得故事只朝一种可能性发展。你猜对了,就是朝证明前提的方向去发展。
书中用实例证明了什么好的冲突(渐进冲突、预兆冲突)。埃格里先把易卜生《玩偶之家》最具戏剧冲突的第三幕后半段,把过渡的台词拿掉,生成了一个充满“跳跃冲突”的精简版剧本。然后,再给出完整的剧本,让读者体会易卜生大师是怎样一步步把娜拉的出路都给堵死,让她只能选择离家出走这条路的。
这种分析对于编剧们来说无疑是很有帮助的。因为编剧最容易犯的错误,往往就是原地打转(静态冲突)和直不愣登(跳跃冲突)。学习《编剧的艺术》这本书,顺便也会把作者最喜欢的两个剧本《玩偶之家》、《伪君子》学习一遍。
书中第四部分是埃格里针对戏剧中出现的零散话题所写的随笔,在今天看有一点过时,尤其对于影视编剧来说,借鉴意义不大。
四、小结
拉约什·埃格里(Lajos Egri)是一位出色的戏剧家和理论家,《编剧的艺术》是一本编剧界必备的参考书(牛津大学的戏剧写作课,仍然将其列为两本参考书之一,另一本是《How Play Works》,编剧大师班在今后将做介绍)。
埃格里从三个方面来讲解编剧的艺术:
前提(也做主题) premise,当代人更喜欢称为“需要解决的问题”
人物 character,内容最有价值,今天依然有效。
冲突 conflict。
其中,好的剧本必定是:
有一个鲜明的前提。(例如: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主题是:爱情战胜一切,包括仇恨与死亡。)
人物立体,包含三个维度: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
使用渐进冲突和预兆冲突,而不是使用静态冲突和跳跃冲突。
拉约什·埃格里并没有过时,而是常读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