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Tagged ‘牟森’

干一票大的

Wednesday, December 25th, 2013

牟森是我的戏剧启蒙老师和多年的朋友,2000年的时候,他和我曾经拿着资本家的风头一起搞过一个网站,网站没成功,但我收获了与他的友谊以及对当代戏剧的认识。牟森经常在吃饭的时候,拧开一个又一个“小二”,跟我探讨格罗托夫斯基、彼得-布鲁克,我一面随声附和,一面忙不迭地把面前油闷大虾消灭干净。那时对于戏剧,我是门外汉一个。听了牟森的话,我才知道,原来戏剧可以用来表达那么多东西,包括心灵之痛。

有一个晚上,牟森拿来一盘录像带,我起初以为是毛片,就兴致勃勃地坐在地上看起来。舞台开启,我看到一个小伙子拿着电焊在焊钢筋,蓝色的弧光一阵阵闪过,而几个演员在前台开始了顽强的诉说。后来,钢筋焊好了,一根根立在台上,一个女演员,拐着一篮子红彤彤的苹果,在钢筋丛林里穿行,并且把苹果插到钢筋上。忽然演员们情绪激动起来,四处大叫、奔跑,并把苹果一颗颗从钢筋上摘下来,扔进一个舞台一侧一个大功率的工业鼓风机的扇叶上,噪音四起,汁液四溅……那一刻,我的心被刺了一下,但找不到痛点在哪儿。就好像一个人感觉不舒服,但说不出哪儿不对劲。这个戏就是牟森根据于坚长诗《零档案》改编的同名先锋戏剧。

2013年10月20日晚上,在黄浦江边原上海水泥厂的6000平米的预均化车间里,录像中的场景再现。这是牟森的一次新的航程,新的冒险。这也是上海徐汇区“西岸2013建筑与当代艺术双年展”的开幕式。巨大的车间穹顶,一束光照射下来,像创世纪。荷兰声音艺术家雅克·布朗克站在巴别塔一样的大型机械上,用他不懂的汉语,带领一群民工念《彼岸》的台词,继而又用荷兰语重复同样的台词。民工们亦步亦趋地跟着鹦鹉学舌,他们精神饱满、声音洪亮,对于他们来说,在这里比在建筑工地干活轻松多了。演出的第三部分结合了《春之祭》、《零档案》、广场舞、现代舞和工地劳动。民工奔跑着把一排排焊在框架上的钢筋摆满舞台,场工把一车车水果市场批发来的青苹果倒在地上,中老年舞者把苹果一个个插到钢筋上。一个少女舞者出现了,她在钢筋之间轻盈地跳跃、艰难地挣扎,每一次披荆斩棘都让人为他捏把汗。最后,钢筋丛林和舞蹈队伍把她重重困住,与皮娜·鲍什《春之祭》版本中少女被裸体献祭不同,这个中国少女穿得明显要多一些。看到这里,我低头给牟森发了一条微信:“骗子,说好的《春之祭》呢?”

牟森无意与经典的《春之祭》PK,他要做的是“奥德赛”,是“盛墟”。牟森说:“当我看到主展场的宏伟穹顶、圆形360度铁轨,还有像巨树一般的搅拌机,自然而然地,用‘奥德赛’这种方式来叙述上海城市历史的想法就出来了。”他一再否认自己做的是戏剧,他说他做到是当代艺术。

牟森与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院长高士明的想法不谋而合。作为“西岸双年展”项目的发起人,高士明想借助这片工业废墟演绎上海开埠一百年的历史,不单单是反思,而是表现席卷命运、泥沙俱下的进程。走进水泥厂预均化车间的那一刻起,高士明就感到了搅拌像历史,把中国和上海的命运搅拌在一起。两人一拍即合,遂确定了《上海奥德赛》戏剧部分的主框架。

刘畑是高士明的博士生,一位典型的跨界青年才俊。北京理工大学数学系毕业的他因为机缘巧合来到了杭州,与中国美院邂逅,并考取了高士明的博士生。刘畑是《上海奥德赛》的导演之一,与另一位导演马楠以及王子月、亦璇、照照等美院才俊一起,来到牟森麾下,全程参与了新奥德赛的诞生。牟森告诉刘畑等弟子,“巨构”的概念是他从上世纪60年代建筑学里借用来的,当时日本有个建筑创作组织‘新陈代谢派’(Metabolism),他们在一次访谈中提出了“巨构”(Magestructure)概念,是对城市与有机体的生物学比喻,更多指向城市的区域甚至整个城市,跟城市规划、建筑都有关系。“对我来说,我其实早就不做剧场了,对那种有多少个座位的剧场一点兴趣也没有了,让我更兴奋、更着迷的是城市。”牟森说,“所以,云戏剧首先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戏剧,它不由情节来串联,而是N个独立的艺术家作品链接为一个超大规模、紧密相连的东西。它一定要有特定的主题,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时间性结构,这就区别于普通的展览作品了。”

牟森对史诗、巨构、巨作、三部曲等概念一向非常着迷,他把叙事当成一种产业来对待,他说,叙事是一种生产力。我对牟森说,倘若我擅长讲故事的奶奶九泉下有知,听到你这话该多么欣慰啊。早知道这样,她就不靠纺线为生,而改行讲”瞎话儿“(山东方言:故事)了。

牟森一直憋着干一票大的,他所说的一件大事有六项指标:

一、它是你自己喜欢、热爱、迷恋和着迷的,为它做任何事都在所不惜,是一种享受。

二、这件事一定是你自己擅长的,包括在技术和操作层面,在所有的层面上,都应该是你擅长的。

三、这件事应该是有市场的,或者说是有收益的,不是单纯的玩票,应该是有回报的。

四、这件事应该是可持续的,不是你干一票干两票这个事就完了,没得可干了,而是可持续的,一票接着一票地做。

五、这件事在最大程度上是你自己一个人可以掌控的,你受制于人的因素相对小。

六、以不变应万变。做一件事要面对的市场环境、资源环境,都是瞬息万变,会发生各种事情的。但是一定要有个东西是贯穿的,是不变的,即所谓的愿景。

按照这六项指标来考量,《上海奥德赛》无疑应该符合一件大事的标准。牟森十年前还在导演抗击非典的主旋律戏剧,今天终于干了一票大的。更重要的是,这只是一个起点。随着该项目的成功,一些有远见卓识的地方政府和大地产商看上了牟氏跨媒体”巨构“的市场潜力,深圳、大理相继朝他挥来橄榄枝。背靠中国美院跨媒体艺术学院这棵大树,牟森也许能像张艺谋”印象“系列一样,开创一种新型的演出和赚钱门类。

作为牟森的朋友,我希望他越做越大,兑现他十三年前的承诺,让我在他导演的《第二十二条军规》中扮演军需官迈洛,按照牟森的设想,他要在舞台上设计一个巨大的鱼缸装置,里面装满活鱼,快活地游来游去。当我,也就是迈洛走上舞台的时候,一个巨大的螺旋桨从舞台顶部缓缓降下,伸进鱼缸里。只等我一声令下,马达开动,螺旋桨在鱼缸里剧烈搅动……假如这一切成真,我不会下这个命令。我会把鱼捞出来卖给观众,然后自己坐进鱼缸里,等待螺旋桨从天而降。

Loading

牟森谈艺录存档

Monday, June 17th, 2013

特别说明

以下内容根据牟森的博客mousen.blogbus.com整理。笔者所做的工作就是拷贝粘贴,还为每一类内容增加了一个小标题,不过内容未经牟森先生审定。版权归牟森先生所有,未经他本人允许,请勿转载。

一、民族

读《三井帝国在行动》、《小岗村的故事》,看新闻调查《鉴真千年之缘》,知中国与日本之间的差距,不是百年,而是千年。追上是不可能的。中国不再重复历史规律,不退,就是万幸了。

看多日本电影,发现几乎所有日本电影塑造的日本女性都有一种特质,坚强,也就是哀而不怨。

很就没听《男人们的大和号》主题歌,刚才听了一遍,泪流满面。他妈的,一个人能去爱一个值得爱的国家,多好。

《不沉的太阳》一出来,俺就直觉会好。不停地问碟店,前段碟店通知到货。第一时间看完,非常喜欢。日本电影塑造的女人形象总是哀而不怨,男人总是坚韧不拔。渡边谦演那个坚忍的男人。俺马上要写十个人物,五男五女。他妈的,干脆,男的全都坚韧不拔,女的全都哀而不怨。

看深作欣二《上海浮生记》,差不多是《浦田进行曲》原班人马,1984年作品,那一年,忪坂庆子32岁,性感无比。

忪坂庆子1952年生人,巨蟹座,父亲是韩国人,母亲是日本人。

非常想看她的近作《大阪哈姆莱特》,她和岸部一德主演,看过他们俩主演的《死之棘》,以前写过。

有一阵子,有绯闻,说她爱上了有妇之夫,某次登台,忪坂庆子对观众解释,她说,“很多人都说我迷上了有妇之夫!我现在要郑重地告诉大家,的确是这样!”

大和种族:认真、认错;支那种族:不认真、不认错。所以,认真和认错,互为因果,是逻辑关系。那么,为什么大和人认真又认错,支那人既不认真也不认错呢?这是天问!

二、史诗

一直喜欢这个英文词:Trilogy,“三部曲:三部戏或三个文学作品组成的一组,在主题上相互联系。”

词源是希腊语:“三部相关的悲剧构成的一个系列”,“古希腊连演的三部悲剧, 三部曲”。

《2012》。太好看了。史诗、歌剧和纪念碑式,都是它。看这样的电影也要说三道四,文人真累。有什么好说的?没的说。

一个作品,同时具备四种特点:史诗性、歌剧性、文献性和纪念碑性,可能吗?完全可能。史诗不是分行写顺口溜一样的诗,重要的是因果链条和时间的重量;歌剧不是歌剧,最好的例子是科波拉《教父-1》,那是一部标准的歌剧式电影;文献是装置,将不同的东西并置,产生新的意义;纪念碑是刻在人心里,抹不掉的东西,如华盛顿的越战纪念碑。

看《The Red Riding Trilogy》(298分钟),英国电视四台今年的电视电影,《血色侦程三部曲:1974、1980、1983》。

Red,红色,血腥;Riding,英国约克郡下属的三个区,指故事发生地约克郡;Trilogy,三部曲,连环少女失踪案,案情复杂,延续多年,三个故事分别发生在1974年、1980年和1983年。

《悲惨世界》,对俺,是教堂,大教堂。

冉阿让、芳汀、亚威、爱潘妮、恩佐拉。。。。。。你们从天上来,经历人间的苦难,再回天上去。

这一票干起来就是二十六年。好像莱茨在1968年遭到失败是上帝安排好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他干《故乡》三部曲这一票大的。

莱茨在访谈中讲道:“我们制作团队的所有人,都是从一开始一起坚持走到今天。这部片子拍摄期间,我眼看着多少个孩子都生出来了,他们跟着我们长大,然后到今天,他们又都成了我们制作班底的人!在这个漫长的制片过程中,你确实尝到了各种滋味的快乐和痛苦。”

看到这段话,我特别想哭。

《美国,美国》是卡赞“美国三部曲”的第三部,完成于1963年,174分钟,黑白片。这该是卡赞晚期影片,史诗,非常喜欢。

罗杰·伊伯特《伟大的电影》:“看了《阿拉伯的劳伦斯》你就会明白,‘史诗片’这个词指的不是大成本、大制作,而是大想法、大视野。”

三、中国文化

中国之农业文明土壤中之党,基本同帮会,帮与帮之间,派与派之间,你死我活,零和,今日亦然。

中国的老大永远怕老二,所以老想干掉老二,因为此,老二总是没有安全感,也老想干掉老大。几千年,一直是这种模式。

李劼兄列过中国近代史上的人物文化血脉线,洪秀全-孙中山-毛泽东;曾国藩-李鸿章-邓小平。有道理。

改写过一句歌词,变“做个勇敢中国人”为“勇敢做个中国人”,已经生为中国人,不做也得做,所以,要勇敢。

Date: January 31, 2013 2:22 AM

Topic: 中国文化劣根性

中国之农业文明土壤中之党,基本同帮会,帮与帮之间,派与派之间,你死我活,零和,今日亦然。

中国的老大永远怕老二,所以老想干掉老二,因为此,老二总是没有安全感,也老想干掉老大。几千年,一直是这种模式。

李劼兄列过中国近代史上的人物文化血脉线,洪秀全-孙中山-毛泽东;曾国藩-李鸿章-邓小平。有道理。

改写过一句歌词,变“做个勇敢中国人”为“勇敢做个中国人”,已经生为中国人,不做也得做,所以,要勇敢。

吃完晚饭,看焦点访谈,讲造假鸡蛋。上帝啊,你存在吗?如果你存在,求求你,毁灭这个种族,让其从地球上消失吧!

想了一下,这个国家,能够让俺相信的东西,只有5%,剩下的95%都是不能相信的。只是,俺相信的这5%足以强大,强大到可以抵抗不相信的那95%。

北平城见过世面,它不是第一次面对异族占领,明亡清立,清亡民国立,到日本人占领,朝代更替,战乱频仍,北平人总要面对这种问题,总要各自做出选择。那叫一个纠结。

我想到同样面对沦陷、被占领,1945年的东京人和北平人的选择完全不同,他们是从上到下,完全服从。他们不纠结。不光文化上不纠结,事后,国家也不跟普通百姓纠结。

每年一次,为这一天,举国迁徙;每年一次,这一天,举国举家,看一台一句真话都没有的晚会;每年一次,这一天,举国放炮,制造举国空气污染和陆地垃圾;每年一次,这一天,举国三纲五常;每年一次,这一天,举国回到农业社会;每年一次,这一天,鼓励自己,干他娘,勇敢做个中国人。

俺非常喜欢的关口知宏主持的《中国铁道大纪行》中,这种普通中国人的尊严也是随时随处可见。

撒谎是种族文化基因,圆谎是国家政务惯例。要说有什么独特的中国模式,这才是。几千年了,悲催的。

沟口雄三《作为方法的中国》中国人是一盘散沙,而且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这种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要言之就是不把国家和政府放在眼里,而把血缘、地缘、人缘,即私缘性的关系网看作是世界的全部,而这种倾向一直延续到了今天的社会主义中国。

这个文化,从来就没有“公”,却总是将“公”挂在嘴边;从来就只有“私”,却总是标榜无“私”。不真实,不诚实,至极。

不认真是这个种族文化的基因,而且,凡不认真,必不认错。这个

支那文化既不博大,也不精深;既不深,也可测,简单到,六个字名之:说一套做一套。而已。

1959年,布罗代尔为百科全书撰写的条目中,这样定义文明:“它首先是个空间概念,一个‘文化领地’。。。。。。一个地域。有了这块地域。。。。。。你必须想象出种类极其繁多的‘产品’和文化特征,从住房形式、建房材料、屋顶材料,到诸如制造羽毛箭只的技能,方言或一组方言,烹调品味,特定的科技,信仰体系,示爱方式,甚至罗盘、纸张和印刷机。当这个领地形成某些特质,比如该地域的文化特征已经遍布整个地域,并且它的文化特征在可预见的未来将一直延续下去的时候,我就可以把它称为文明。”

以上这些都引自费正清著作《中国:传统与变革》。俺曾概括中国历史变迁规律,一直是西边的打败东边的,北边的战胜南边的,总之是,落后的取代先进的,总是。一直到离现在最近的一次朝代更迭,还是。现在,俺明白这规律从何而来了。真你妈苦逼啊!

对俺来说,“支那”是对这个“区域”最准确的称谓,独一无二,能够将时间和空间联接一片。中国、民国、清朝、唐朝什么的,都是朝代名儿而已。

虽然对这个种族不抱任何希望,但是因为美国的存在,俺对支那的未来依然保持审慎的乐观。近代以降,东亚区域,支那始终没被当作“对手”,它始终是杠杆。被当作“对手”的,一直是俄国。现在和未来,还是。

前天在武汉,跟小山的一个朋友聊天。他是武汉人,提起四九年之后,湖北和武汉,一直是两股势力在争,此起彼伏,一股是四野,一股是新四军五师。

没有皇帝或国王,没有宗教。支那,一直是两股,或多于两股的势力在争,从历史到现实,从国到省到市到县到乡到单位到村,无不是。这个国,政治的核心就是所有人反对所有人。

不管是左派,还是右派,俺对那些总是认为自己正确,别人非正确、自己正义,别人非正义的人儿们都深深地厌恶。

俺一直困惑,各种支那正义化身的正义感都是从哪里来的呢?

俺只认为自己不正确、非正义,俺有原罪感。生为支那人,这就是俺的原罪。已经被生成支那人了,不断改进自己便是。

昨晚,看了伦敦奥运会乒乓球女子单打决赛。体育本是快乐的事,不管赢还是输,成还是败,都是荣耀。但支那人一参与,这件事就变得非常不美好,沉重和痛苦。昨晚这场比赛,从头至尾,俺感受到的只是仇恨。你死我活、苦大仇深、面目狰狞,唯独与荣耀无关。这种比赛不看也罢,苦逼的体育,丑陋的支那人。

很多人在说62%,一直不懂是什么,直到看到这个:“2010年中华民族复兴指数为0.6274”。靠!这不是猪一样的种族是什么?再次玛勒戈壁。

不管左派,还是右派,还是自由派,每当看到他们抽完烟,随手一扔,再听他们讲的义正词严,或天经地义,俺心里就俩字:不信。

遍地烟头,是这个种族文明状况的最真实写照。啥也别说了。

从语言,到价值观,到市场,封闭和隔绝是基本特色,特么根本就不是一个国。

冯客书中有一句,“因为毛已经习惯于以自己为中心来解释世界”。这话说的好,这是标准的、典型的“小农”心理,特点是封闭与隔绝。

夸张,小农社会的病。人与事,说话与写字,随时能感受到各种夸张。微博上尤甚。厌之。时刻提醒自己,切忌夸张。

Date: January 31, 2013 2:22 AM

Topic: 科学与技术

威尔逊认为,普鲁斯特其实是用一种虚构的文学方式阐释现代物理学对宇宙的理解:“现代物理学认为我们对宇宙里的所有一切的观测都是相对的;视乎我们观测时所的位置,以及移动的速度和方向而定;而对象征主义而言,人类在霎那间所有的感知也相对于观测者自身,以及周遭的环境、时刻与情绪而定。”

Date: January 31, 2013 2:23 AM

Topic: 电影

看弗里兹-朗的《血红街道》,1946年的电影。我喜欢的爱德华-罗宾森主演。被紧紧吸引,最后还是被惊着。花絮云,这部片既是改编自让-雷诺阿的《母狗》,又近似朗自己的《绿窗艳影》。这是朗在美国第一部真正成功的影片。“真正的法庭存在于每个人的内心”。

很久没看电影,11号晚,回程飞机上放两个片,《斗牛》和《倔强的萝卜》,看了几眼,恶心着了。看《血红街道》,洗洗恶心感。

多少遍大卫-里恩的《日瓦戈医生》了,昨晚又看了一遍。每次看都有新的感受,每次都看不够。

零点,看《赵氏孤儿》点映,感受如下:

格局,小;情怀,充大;价值观,混乱;叙事与台词,可笑;表演,恶心。

对这个导演及其作品早已忽略不计,这次的好奇心是对题材的。七十元,花的也值。

看CCTV-6谢晋系列片,《最后的贵族》后面酒吧那场戏,扮演黑人酒保的演员,当年参加拍摄,自带服装,自开车,分文不取。

那人是摩根-弗里曼。

看《非诚勿扰2》,非常喜欢。所谓一片骂声,但俺对这片有种直觉信任。七十元超值,一为非常喜欢,二为冯师傅没辜负俺的信任。俺是这片的有效受众。俺会对冯师傅继续信任下去。

记不得看过多少遍《悲情城市》了,有时心力交瘁,俺就看一遍,让自己平静下来。随着时间推移,《悲情城市》会越来越重要。

Date: January 31, 2013 2:23 AM

Topic: 类型电影

“1939年是类型片的一次高潮,因为‘定位’正是大片厂在应对大萧条时采取的措施之一,定位在某种程度上也就意味着将片厂类型化,便于避免与其他厂共享过多共同市场,并在特定观众群中取得威信。片厂类型化成了黄金时代的一大特点,比利-怀尔德在1980年代评价说,你只要看到电影,就知道它来自哪个片厂,或者你看到了片厂LOGO,就大致了解了电影的方向。”

“在格里菲斯遭遇了空前的失败之后,好莱坞列强,五大公司的派拉蒙、华纳、米高梅、二十世纪福克斯和雷电华,再加上环球、哥伦比亚和联美三小,都接受了亨利-福特式的流水线工厂体系。”

本期《看电影-午夜场》非常好,以1939年为专题,“温故1939”。1939年是好莱坞历史上非常重要的年份,这一年,好莱坞经典模式开始成熟,黄金时代由此真正发端。

“以大制片厂为中心”、“以类型片为卖点”、“以导演风格为第一要素”、“以明星效应为基本原则”,经典好莱坞,电影工业的精髓,就是这些了。

《2012》。太好看了。史诗、歌剧和纪念碑式,都是它。看这样的电影也要说三道四,文人真累。有什么好说的?没的说。

最近,中信出版社出了一套日本经济小说,俺已读《危局》和《洗钱》,知道了高杉良和橘玲这两个作家,好看啊。

类型小说是工业和商业社会的产物,电影也是。只有农业社会,才有一帮傻逼天天争论“文学”。靠,“文学”是什么鸡巴东西。

在影院看《危情时速》,票价60元。登泽尔-华盛顿决定去倒追那列失控列车,公司头儿问他,你还有三个星期(退休),还要为我们卖命?华盛顿说,不,我不是为了你们。看到这里,俺哭了。对,是哭,不是流泪。俺想,这60元花的真他娘值。

“美国不生产电影运动,只生产电影类型。”

“英雄成为英雄不单单是因为他选择站在坏蛋的对立面,还因为他代表着某些东西。”

“我们去电影院不是去看一个世界,我们是去看一个公正的世界。”

“现实主义对于电影来说,是真正的‘主义’。”

类型叙事是工业社会的结果,不管小说还是电影或电视剧剧本,写作时最接近的还是建筑。

“有限的篇幅”和“明确的功能”,“用精确的结构传递非精确的情感”。

设计确定,变成平、立、剖图纸,则一切皆定。然后就是施工了。

《谍中谍4》,类型电影教科书,所有方面都是;严格遵循希区柯克的原则:让最惊险的事发生在最著名的景地;最好的六个W(where、when、who、what、why和how)使用手册。

Date: January 31, 2013 2:23 AM

Topic: 非虚构

下午,跟困困姑娘聊曹禺。后来聊起新新闻写作,或者叫非虚构写作。俺一直对这个有兴趣。困困向俺推荐美国著名非虚构作家盖-特立斯,俺以前不知道。搜索了一下,国内出过他四本书,《父辈的荣誉》、《移民家世》、《猎奇之旅》、《王国与权力》。回头去找。是为今日收获,记之。

看完大河电影《圣殿春秋》,八个小时,非常喜欢。雷德利-斯科特监制,难怪。

王权继承的争斗和危机,与此相关的阴谋,伴随着掩盖多年的惊天秘密,僧侣和建筑师的超级梦想不屈不挠,爱情、嫉妒、诅咒一样不少,这一切都交织在一起。

《圣殿春秋》,英文直译应该为大地的支柱,虚构历史写作的教科书。

《漫长的战斗》一直是案头书,现在,它变成写作技术的教科书。

长篇叙事,漫长的战斗。

沃尔特·艾萨克森写《斯蒂夫·乔布斯传》,56万字,主题只有一个,一句话就可说清,那就是:“一个具有强烈个性的人身上集合了人文和科学的天赋后所能产生的那种创造力。”

“男人在何处赢得荣耀”,这是英文原书名,中译本名为《爱国者:一个美国大兵的死亡真相》。

帕特·逊尔曼,全美橄榄球联盟球星,九一一之后,参加美军,在阿富汗作战,为友军误伤身亡,死亡真相如何被美军掩盖。

这本书三十一万字,写帕特的一生,写阿富汗的前世今生,写美苏冷战与恐怖主义的滋生,写被掩盖的死亡真相如何复原。

这才是好看的非虚构写作。

《烟草的命运:美国烟草业百年争斗史/公众健康与菲利浦·莫里斯公司厚颜无耻的胜利》,953页,理查德·克鲁格著,创作费时六年半,1997年普利策文化艺术奖非小说类作品奖获奖作品,作者时任《华尔街日报》记者。

这本书原名为《从灰烬到灰烬》,比中译名好。

非常想读约翰·麦克菲的《前世年鉴》(Annals of the Former World),1999年普利策奖非小说类作品奖获奖作品。书中对北美的地质状况做了详尽全面的调查。期待国内出版家能将它翻译成中文。有太多太多的书需要被翻译成中文。

老六说要与译林出版社合作,重印(美)科林斯和(法)拉皮埃尔合著、董乐山翻译的名著《巴黎烧了吗?》。

俺问:“为什么是这本?”老六答:“如何处理千人以上的采访?这本书是最好的范例。”

Date: January 31, 2013 2:23 AM

Topic: 文化及产业

谈产业,有三个要素,生产、消费和规模。文化也不例外。

生产的本质是制造,为市场制造产品;所谓市场,就是不同的诉求群体;为保证质量及其稳定,需要共同标准;不能自己做一个东西出来,自己说好,别人有异议还急;消费的本质是服务,说到底,文化产业的本质是服务业;规模的本质是可批量和可持续,这就要求品牌,品牌的本质是承诺,在产品和消费者之间建立信任,说到底是一种责任。

文化产业=制造业+服务业+品牌。

Date: January 31, 2013 2:23 AM

Topic: 大众文化

他还说:“一幅作品,我不是生产一张,我是生产一万张,这就是一个产业。”

其实,产业概念就是这么简单,即使是文化的。能够用一句

农业社会滋生的“文学”、“纯文学”概念,将工业社会的类型创作蔑称为“通俗文学”。井底之蛙,自以为站在高点,表演俯视节目,真你妈臭傻逼!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支那,文学、戏剧、电影等,都有待彻底清算。

《人物》2012/11,“《江南Style》告诉我们,耍贱也要有范儿”,鸟叔在《Ellen Show》上对布兰妮说:马步舞的精髓就是“穿得正经跳得贱”,就是一丝不苟的去做一件蠢事。

Date: January 31, 2013 2:24 AM

Topic: 创作方法

长篇写作的关键是量化。将总量批量到每天,并且定量。清晰总量、批量和定量,缺一不可。

将历史连接起来,将历史和现实连接起来,将世界上不同的地方连接起来,将科技与人文连接起来,将宇宙和世界连接起来。

在基辛格、爱因斯坦和乔布斯身上,共同点是:“连接”既是认识论,也是方法论。“连接”,不只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哲学。

Date: January 31, 2013 2:27 AM

Topic: 历史

读完美国历史学家周锡瑞(Joseph W.Esherick)著作《改良与革命-辛亥革命在两湖》,对1911年发生的事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喜欢美国历史学家的著作,他们著史,大体有两个共同点,一是依靠原始档案;二是报道写法。

“辛亥革命是政治的进步,社会的倒退。”

孤军深入历史,比什么都愉快。

俺是一个读史的人。很多人一听说读史,就以为是读24史。差矣。对俺来说,24史只是矿渣,即使是富矿。24史没有史观。中国史学悠久、丰富,但是没有历史哲学。

春秋无义战,没信用,一个根本原因是接班人问题。

对,春秋没信用,跟今日一样,不用老假装和遥想那时候中国人讲信用,没信用是根上的事。

与今日依然没信用一样,接班人问题今日依然是根本问题,市场经济也没用。这件事,几千年解决不了,为什么,至今无解。这才是中国文化和历史的头号学术课题。

整个24史其实就在讲这个,还是讲不清楚。

需要新的史观,还有叙事观。叙事观和史观同等重要。

俺的春秋大部头作品只有一个主题:接班人之乱。

凯文-凯利《失控》,醍醐灌顶之书,讲机器和生物哲学,其实是宇宙观。全书没谈历史,但影响到俺的史观,关于本文化和本种族,又找到一些根本性原因。700多页,还在读,过几天细报。

想说的是读史,到某种程度,就有“草图大师”的感受。旋转一下,二十世纪,远东真正的对手,其实始终是俄日,1920年代,苏联以及共产国际支持中共创建,初始目的就是在满洲制衡日本。

读史,最关键的,是不能有是非观,不要判断谁对谁错。对错不重要,因果重要。

寻找、梳理历史事件的因果链条,需要Sketch up思维。是为记。

抛开国共那些层面,张学良,是上天安排在中国近代史中的一个人。这个人的作用,用一句东北话说,就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当然,上天也安排了惩罚,让张学良活着,而且,活了很久,活到罪与报应中那些人都死了,他还活着。

这是天罚,希腊悲剧那种。希腊式天罚总是让施罪者活着,面对和承担报应。

俺对历史的态度异常清晰:不问对错,只追因果;每一个因都是因,每一个果都是果;因果相交,错综复杂;完全彻底的去意识形态化,任何一种意识形态都是迷雾;悲悯所有死者,不管他/她因何而死,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它为你而敲响。

所以,中国近代史精彩极了,至极。

《日瓦戈医生》,帕斯捷尔纳克,“历史是什么?历史从一开始就努力想解决死亡之谜,这是一项已经持续了许多世纪的系统工作,其目的是为了最终征服死亡。”

读史的人是孤独的,越读越孤独。挺好。

以上这些都引自费正清著作《中国:传统与变革》。俺曾概括中国历史变迁规律,一直是西边的打败东边的,北边的战胜南边的,总之是,落后的取代先进的,总是。一直到离现在最近的一次朝代更迭,还是。现在,俺明白这规律从何而来了。真你妈苦逼啊!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谈到中国历史有没有自己的“谜”:布罗代尔感叹明朝于1421年由南京迁都北京,认为这实际上是“背离了利用大海之便发展经济和扩大影响的方针”,不无遗憾地说,“不论这一选择出于有意或者无意。。。。。。中国在争夺世界权杖的比赛中都输了一局。”

《属国与自主之间:近代中朝关系与东亚的命运》,日本学者冈本隆司著,全书第一句是:“中日甲午战争是世界史的分水岭。”

这是截至目前,关于甲午战争,俺读过的最透彻的著作。

战争之后,陆奥宗光说过:“最终呈现了这种异样的景象:一方代表西欧的文明,另一方要保守东亚的旧习。而无论外表的争论呈现如何的形迹,其争论的原因必然应该是西欧的新文明与东亚旧文明的冲突。”

看完NHK的纪录片《大蒙古帝国》,关于蒙元、蒙俄,等等,没有疑问了。对历史的俯瞰式梳理和对现实的特写式采访完美结合,没有任何央视式或凤凰式的文人感怀或抒发。这是一种报道美学,也是NHK历史纪录片一贯的方式。

从云历史的角度,支那一定会为这次保钓付出惨重的代价。

云历史是俺的定义,是全历史,历史不是被隔绝、孤立和分割的,历史如云,是一个不以任何意识形态为转移的整体。俯瞰错综复杂的因果,摒弃简单的道德结论。

《苍狼帝国:成吉思汗与现代世界格局的形成》,德国历史学家约西莫·布克汉森著,法国人类学家乔治·蒙丹顿评价:“有关成吉思汗帝国历史的叙述散见于各种史料中,显得琐碎而庞杂。真正将这些史料整合在一起并有机联系起来的著作少之又少,时代呼唤这样一个崭新而全面的研究课题。”

他又说:“本书的特色就在于从纷繁芜杂中找到了线索。”

俺刚读三分之一,每页都有洞见,将以前所读支那西部与北部之史都连接起来。支那人所做之史,包括二十四史等,只能当史料,史观和洞见都在别处。从别处读支那史,才对头。

将世界连接起来,才有可能将支那连接起来,成为一个整体,感受其中的变化,一点一滴。乐在其中。

历史是一个军团,每个死者都是军团的一员;每一次从生到死都是作战,在高山、海洋、云端和平原;每一次死亡都汇聚荣耀,每一次出生都承载梦想;军团滚滚向前,没什么能够阻挡;不要问旗帜为谁招展,它为你而飘扬。

基辛格算是中东和平的主要缔造者。作为犹太人,他会质疑:“任何一个被迫害了两千年的民族一定是做错了什么事。”

读完《国家特别行动》,流了几次泪。书是2009年出版的。作者童禅福本身是新安江移民,记者出身,做过浙江信访局局长和民政厅副厅长。读这本书,感慨万端。应写一本《共和国发生学》。

同时段、同事件的历史有多个面向,A面、B面,甚至C面、D面。从国家角度,新安江水电站的建设是A面,新安江移民的悲惨命运是B面;从人的角度,新安江移民的悲惨命运是A面,新安江水电站的建设是B面。

做不成非虚构的历史学家,做虚构的。历史有多个面向,非虚构历史学家写历史的A面,俺写B面,还有C面,以及D面。矿藏丰富,开采艰巨。

《剑桥欧洲史》,2003年著,从中世纪到现在,四卷都不厚。“历史研究可能赋予我们某种非常有限的预卜未来的能力。更为确定的是,它会帮助我们将特定事件的原因组织在意义的模式中。历史会帮助我们从不太重要中挑出重要,从不相关中挑出相关,使我们不至于以头脑简单的方案去应对人类相当复杂的问题。”

Date: January 31, 2013 2:29 AM

Topic: 读书

青年时期多行万里路,人近中年始读万卷书。

王小帮俺找齐了巴尔扎克,《人间喜剧》,MSN,俺问:“多少本?”,他说:“不知道”。过了一会,他又说:“反正就一个铁路件”。

俺孤陋寡闻,对一铁路件没概念。

“一尺来高、一尺五长、一尺来宽”,他说。

俺马上就要见到,一铁路件人间喜剧,巴老的。

另一单是一套日本人写的“近代中国游记”。竹添进一郎《栈云峡雨日记:苇杭游记》、中野孤山《横跨中国大陆:游蜀杂俎》、曾根俊虎《北中国纪行清国漫游志》、桑原骘藏《考史游记》、内藤湖南《燕山楚水》、江上波夫《蒙古高原行纪》、小栗栖香顶《北京纪事北京纪游》、宇野哲人《中国文明记》、冈千仞《观光纪游、观光续纪、观光游草》。

《美国文明的兴起》,美国历史学家比尔德夫妇著,著于上世纪二十年代末,所以只写到上世纪初。上下两卷,1750多页,版权页上没有字数。上卷:农业时代;下卷:工业时代。

中文版是商务那套汉译世界学术名著,初版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当然,那时候,看也白看。

赞美国的,和骂美国的,你们,了解美国吗?谈论自己不了解的事物,是为傻逼。学习:奥德赛-永远的进程;学习: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学习:没有尽头;学习:心生喜悦。

哈佛本科期间,基辛格每天读《纽约时报》和《波士顿环球报》,但决不看社论,他说必须形成自己的观点,而不是从编辑那里学。

Date: January 31, 2013 2:31 AM

Topic: 戏剧

维斯康蒂的歌剧概念是“总体艺术”,意味着景观、戏剧与音乐共同达到的最高标准。我国那位电影导演尝试的歌剧,除了“音乐”之外,只有“景观”,没有“戏剧”。而且,他所呈现的“景观”,是不是“景观”,也还难说。

从1980年代到去世的二十多年间,威尔逊创作了展现20世纪美国黑人百年生存状态的《匹兹堡轮回》系列舞台剧。十部,每部戏表现十年。由此可见威尔逊的创作雄心,他完成了。

《匹兹堡轮回》的十部戏是:《莱妮大妈的黑臀》(1982)、《乔-特纳的来和去》(1984)、《篱》(1987)、《钢琴课》(1990)、《两列奔驰的火车》(1992)、《七把吉他》(1996)、《便宜货》(2000)、《赫德雷二世》(2001)、《海洋的瑰宝》(2003)和《广播高尔夫》(2005)。

还在想《培尔-金特》,发现中国的文化和道德背景,始终解释不好这类作品,歌德的《浮士德》和易卜生的《培尔-金特》,都是探讨人和魔鬼的关系的。中国人老是用简单的二分法,善恶道德观,向魔鬼出卖灵魂等解释浮士德和培尔。中国人怕魔鬼,要不就假装自己与魔鬼没关系。其实,哪个人内心深处没有魔鬼?

培尔是梦想家,也是探险家,更是责任心强烈的人。他敢于面对恶,并且承担恶,最后精疲力竭,倒在善的怀抱里,倒也问心无愧。这是某种资本主义精神,起码不虚伪,中国文化中奇缺。

桑顿-怀尔德《我们的小镇》致敬的戏。《我们的小镇》是1938年普利策戏剧获奖之作。德国理论家斯丛狄评《我们的小镇》,“现代戏剧艺术中没有一部剧作像桑顿怀尔德的《我们的小镇》,在形式上如此大胆,同时在表述上令人震惊地素朴。日常生活在剧中获得了伤感的诗意。”

爱德蒙-威尔逊说:“怀尔德的地位是独一无二的,一方面他站在了伟大作家和巴黎诡辩派一边,一方面他又在娱乐业拥有一席之地。他在我们这个虽然号称是中心,实际上却是黑暗的、杳无人烟的文化圈里占据了显赫的位置。”

Mtime.com说,“这句话所要表达的意思实际上是说,当与怀尔德同时代的大多数人利用垮掉的一代的绝望心理来建造他们个人名声的时候,怀尔德却走了一条属于他自己的、大众化的、温暖人心的、特别是肯定人生的路。”

当今,本朝,非常需要这样的戏。这才是商业。

四部曲,只表现一个主题,转型之痛。1840年,到现在,中国其实只在进行一件事,转型。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和商业社会,从血缘关系向契约关系,一次又一次,反反复复,转型转不完。

中国的传统人际关系也在经受着剧烈的转变和考验,由此带来无数沉重的人伦之痛,曹禺这四部戏,对转型中近代中国的各种人伦之痛,做出了非常准确和深刻的反馈。

曹禺的伟大在于,借用经典戏剧的技艺,从希腊古典悲剧,到易卜生和契可夫为代表的近代戏剧,将经典技艺与中国现实高超结合。此种完美,中国话剧史上并无第二人做到。

俺提到曹禺的三个忠于,一是忠于写剧本的技艺;二是忠于自己感受到的生活;三是忠于自己的影响源头。

曹禺《雷雨》的源头是希腊戏剧,一直到现在,《雷雨》在中国,还是被误读。其实《雷雨》很清晰,罪,报应,罚。曹禺本人非常看重原剧本中的序幕和尾声,那个序幕和尾声就是罚,活下来的人面对和承担罪与报应。这个罚就是天罚。可惜,这个序幕和尾声总被删掉。

韩国新片《看见魔鬼》,李秉宪、崔岷植主演,地道的犯罪惊悚电影,不分级,中国就拍不出这种类型的片。

二十年前,俺评论《哈姆莱特》,写了将近四千字。今天,俺只用一句话来评论:哈姆莱特为了复仇,使八个人死亡,包括他自己,起因就是鬼魂告诉他,国王谋害了他父王,那么,鬼魂是什么?

《推销员之死》创作于1948年,反映的是二十世纪30年代的美国。威利•洛曼代表了那个时代承受家庭重担的所有美国男人。今天,中国正处于美国当年那样的时代,大江南北,山河处处,我们的生活中,有无数威利•洛曼式的父亲正在为了家庭,到处奔波,身心交碎。

卡佛诗《我父亲二十二岁的照片》“他想为他的后代摆出虚张声势而开心的样子”,道尽男人的心酸、荣辱和尊严。

Date: January 31, 2013 2:35 AM

Topic: 满洲国

《溥仪的另一种真相》太好看了。曾经有几次缘分,使我有机会深入到东北近代史真实的一面。2005年,拍哈尔滨犹太人纪录片是一次;老邱做营口节目,从政府那借出地方志,好看的都是1949年以前的,关于满铁工程师在辽南崇山峻岭找矿的记载,又是一次。我对满洲那些隐秘岁月充满想象和强烈的了解冲动。

《溥仪的另一种真相:秘藏日本的伪满皇宫最高机密》。

溥仪这本书堪称奇书,“百年一遇的重大发现”,作者中田整一是NHK电视台近代史纪录片的制片人,他发现的《绝密会见录》是溥仪在满洲国时日本翻译林出贤次郎的第一手记录,秘藏五十年之久。会见录从1932年11月到1938年4月,历时五年零五个月,记录溥仪与日本人会见谈话内容496回,与溥仪进行谈话的日本人210多名。会见录颠覆了《我的前半生》中关于满洲国部分的说法。这是一本揭示历史深处之书。

“关东军参谋副长吉冈安直中将,于1935年3月本任命为满洲国皇帝的宫内府帝室御用挂。到1945年满洲国崩溃为止的十年间,吉冈一直在溥仪身边服务,担任着关东军和溥仪之间的联络调整任务。

1945年8月8日,由于苏联参战,满洲国已走到末路,当时吉冈一直跟随着溥仪行动,指挥着皇帝及其家臣逃出满洲国的首都新京。8月18日,溥仪在临江县大栗子,签下了由吉冈准备好的皇帝退位诏书。大栗子是一座山中小镇,位于鸭绿江北岸,与朝鲜隔江相望。在大栗子,有日本东边道开发株式会社开发的屈指可数的铁矿山,当时有很多日本人在那儿工作。大栗子矿业所所长的住处被指定为临时皇宫。这天晚上,在大栗子的矿山食堂,召开了最后的御前会议。满洲国总理张景惠以及其余的大臣都出席了这次会议。皇帝溥仪静静地宣读了退位诏书。目睹着满洲国最后瞬间的官僚们,站在昏暗的灯光下,一片寂静,没有人发出任何声音。过了一会,溥仪含着泪和每一位大臣握手告别,随后便各自散去,清朝的祖宗牌位也当场烧毁。

在这之后,跟随溥仪一起行动的共有十二人。其中日本人有:满洲国祭祀府总裁桥本虎之助、帝室御用挂吉冈安直、祭务处长外岛浏和一个勤务兵共四人。他们为了亡命日本,从大栗子坐车到通化,然后乘飞机前往奉天,准备在奉天换乘其他飞机。8月19日,当溥仪一行人到达奉天时,被已经控制了机场的苏联军队拘留,溥仪一行八人和吉冈一行四人分别被收容在苏联不同的地方,在这之后,他们便再也没有见过面。”

Date: January 31, 2013 2:45 AM

Topic: 肥皂剧

我这些年一直在研究美国肥皂剧,《指路明灯》和《当世界在变》都已经播了五十多年了,《当世界在变》还在播。如果只用一句话说美国肥皂剧,那就是,肥皂剧恰恰是标准的美国式史诗,是反映美国社会伦理变迁进程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从荷马史诗的意义上说,跟美国肥皂剧相比,好莱坞史诗片,任何一部,都太小儿科了。

Date: January 31, 2013 2:48 AM

Topic: 好电影

凯恩称自己的小说为“美国悲剧”,它们处理的是“环境的力量”,正是这种力量推着个人去“干可怕的事情”。凯恩的厉害之处在于他用福楼拜式的疏离处理这些人物,让他们的命运看上去是宿命的,几乎是悲剧性的。确实,《邮差总按两遍铃》和《双重赔偿》都是。

Date: January 31, 2013 2:49 AM

Topic: 莎士比亚

当年我写《哈姆莱特1990》时就喜欢扬-柯特的莎剧评论,今天读到这段,更是觉得他牛B。

他说:“《李尔王》的主题是世界的衰落和垮台。本剧的开始和历史剧一样,是国土的瓜分和国王的让位。本剧的结束也和历史剧一样,是宣布新王。在开场白和收场白之间发生了内战。但是这个世界不再能愈合了,这一点是和历史剧与悲剧不同的。在《李尔王》里,没有年青有为的福丁布拉斯继承丹麦王位;没有头脑清醒的屋大维成为奥古斯都-凯撒;没有高贵的马克西姆‘给我们饭桌上添上酒肉,使我们夜间得到安眠’。在历史剧和悲剧的结束语里,新国王要邀请客人参加他的加冕大典。在《李尔王》里,不能有什么加冕。爱德伽找不到可邀请的人。所有的人都死了或被害了。”

Germaine Greer的《思想家莎士比亚》,引用了维特根斯坦的一段话。

“梦也许是错误的、荒唐的和芜杂的,但是同时它也是绝对正确的。如果莎士比亚是伟大的,他的伟大之处只有通过他全部的戏剧作品才能被表现出来,因为它们创造了自己的语言和世界。换言之,莎士比亚是完完全全非现实的,就好比一个梦。”

关于雨果《莎士比亚论》,“强调美丑善恶的对照和统一,依然是贯穿整个《莎士比亚论》的核心思想。雨果在此反复引述了‘Totus in antithesi(整体由对立面构成)’这一拉丁文的成语,认为莎士比亚的天才就表现在‘从正反两个方面去观察一切事物的那种至高无上的才能。’”

Date: January 31, 2013 2:50 AM

Topic: 地理

改革开放30年,大芬村和小岗村,一个深圳,一个安徽;一个从村到城,成为全球化产业基地,一个本为改革导火索,当今落后无比;无法不让人感慨。

李零教授文《先秦诸子的思想地图》,从地理层面梳理先秦文化变迁,“先秦历史,武化革命,自西向东;文化革命,自东向西。”

中国事,跟这党那党的没什么基本关系,东、南与西、北,各自有别,地理然也。

弗里德曼认为在21世纪,中国不可能成为美国的挑战者,原因有三,“第一,中国是个在地理上极度孤立的国家。”“第二,几个世纪依赖,中国一直都不是海军大国,而建造一支海军需要几代人的努力。”“第三,中国的地区差异。每当这个国家对外开放时,沿海城市就变得越来越繁荣,而内陆大部分地区却发展缓慢,这将诱发紧张、矛盾和不安。”“中国的地理位置决定它不可能成为一条活跃的断层带。如果该地区发生冲突,与其说中国会占据优势、打败对手,不如说它更容易被对手掌控软肋,沦为牺牲品。”

读史以来,痛感中国历代重复不变的历史规律是,西边的战胜东边的,北边的战胜南边的,简言之,落后的战胜先进的,一直到1949年这次,都是。弗里德曼的地理性结构冲突是一个有说服力的依据。

地理是历史的秘密,很多秘密一直被遮蔽。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洞见,“十七世纪的大变动,不在传教或沿海的通商,而在全亚洲北部之更换主人翁。”

“俄国人于万历七年(1579)越乌拉尔山而进西伯利亚。此后勇往直前,直到太平洋为止。崇祯十一年(1638),其先锋队遂在鄂霍次克(Okhotsk)海滨建设鄂霍次克城。六十年内,全亚洲北部入了俄国的版图,其面积有四百万平方英里,比欧洲俄罗斯还大一倍。”

“俄国未占西伯利亚以前,中西的接触仅在东南沿海一带;占领以后,中西的接触加添了北疆的长线。从欧亚关系史看,我们可以说,自十七世纪起,欧人分两路侵略亚洲。一路自海洋而来,由南而北,其侵略者是西洋海权国;一路自陆地而来,由北而南,其侵略者是俄罗斯。两路的侵略,合起来,形成剪刀式的割裂。全亚洲,连中国在内,都在这把剪刀口内。这是亚洲近代的基本形势,诚数千年未有的变局。”

一直喜欢腹地这个词。亚洲腹地,即支那的西部和北部边疆。近代以降,这一区域的争端,先是英俄,后是美苏。Tibet、Xinjiang、蒙古、满洲,始终是前沿。蒋廷黻先生称之为:“北疆长线”。

《时代的肖像:地图背后的故事》,长篇报告文学,写山西省的测绘和地图事业变迁。作者谭曙方就是测绘出身。38万字,太长,写的也不好,但题材实在有意思。

“20世纪70年代末,国家有关部门提出了一个让国人非常吃惊的事实: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只是个概略统计数字。1949年以来从未科学测绘全国的土地资源,所以就叫做‘家底不清’。”

日你妈,刚上小学就牢记960万平方公里,现在才知道这个数字不确切。这个国度,到底有什么是真的?

越发明晰,差那史的本质和核心是人地关系。

Date: January 31, 2013 2:53 AM

Topic: 文人

最近CCTV-10《人物》栏目播谢晋系列节目,提到当年朱大可批谢晋。这件事特别扯蛋。文人无良,真是。

想了一下,为什么讨厌文人气。文人以自己为中心,排他,不兼容,对自己之外的事物没耐心。感性、破坏性而非理性和建设性。文人是非专业精神,多嘴,滥情,总愿意对自己不熟悉的事情说三道四。文人为什么相轻?或者,为什么说文人相轻?

甚么是文青?文青就是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爱发议论、大发议论、乱发议论。所谓非专业主义。差那是一个非专业主义社会,遍地都是文青。文青多姿多彩,各有不同,却有个惊人一致的共同点:夸张。

爱好者心态=票友心态=非专业主义心态=井底之蛙心态=排他心态=小农社会人心态=不兼容心态。不管是佛教、京剧,还是诗词、篆刻,或者是茶叶、书法,总伴随这种心态。共同点是,所爱好或所票的均为支那特色,以此获得自我高贵感,以为可以傲视世界。说到底是一种封闭、隔绝的小农自卑心态。

Date: January 31, 2013 2:59 AM

Topic: 媒体

蔡崇达:“要离开现代传播,老板邵忠说了一句话,让我耿耿于怀地琢磨:你也好、许知远也好、困困也好、李海鹏也好,你们这种人像是味精,在商业杂志圈里,有你们味道不错,但太多你们这类人,根本又咽不下去。相信这是他真诚的话,至今耿耿于怀,还在琢磨。”

朱德付:“邵忠是正宗广州市井文化的产物。他在搞现代画报时,我们在搞南方周末,他在搞周末画报时,我们在搞南方都市报,如今,他上市了,我们什么也没得搞,只落个程益中给他打工。传媒从使命到商业,邵忠是个代表。岭南传媒二大流派,南方系算一个,邵忠算一个。”

(美)汤普森《商业新闻报道写作》、(英)佩普《特稿写作:从入门到精通》和(印度)萨克塞纳《标题写作:从入门到精通》。

梅尔文·门彻那本《新闻报道与写作》,是俺的案头书,经常翻,每次都有所得。刚又看到一句,皮特·哈米尔说:“报道是世界上除了重型搬运外最艰苦的工作。”

Date: January 31, 2013 3:05 AM

Topic: 叙事

叙事是生产力。它需要:感受力、理解力、判断力、表达力、表现力和感染力。这一切都需要学习力。学习是一种力。

叙事是生产力,是核心竞争力。追根溯源,全面研究大众叙事和古典叙事近十年。

《永别了武器》,弗雷德里克-亨利,“一听到神圣、光荣、牺牲这些空泛的字眼儿就觉得害臊。。。。。。在与村落的具体名称、道路的号码、河流的名称、团的番号和日期相比,像光荣、荣誉、勇气或崇敬这些抽象的词儿就显得肮脏了。”

叙事观、历史观,还有宇宙观,这些是不同的河流。

对俺来说,2010年,这些河流汇聚,成为大河。雄浑一体,波澜壮阔。

大河之势是因果链条,以及,互相间的逻辑关系。它们是非线性的和多线性的。

摒弃所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陈词滥调,梳理错综复杂的链条关系,聚焦事物的因果逻辑,让它们并存,干巴巴的,呈现变化和不变。

所有叙事结构单位中,战略上架构最重要,相当于设计,为认识论;战术上段落最重要,相当于施工,为方法论。

就是长篇叙事,这是一个产业概念。做一个长篇叙事工作者,俺很高兴。

看哈金访谈视频,梁文道问,为什么你小说的开头都独特,有种“哈金风格”?哈金说,这是从俄国文学学来的,他引用了两个说法。

一是托尔斯泰说,好作品的开头要有一束光,一直能照到中间,结尾也是一束光,也能照到中间,两束光在作品的中间相遇。

二是契珂夫的说法,经常有青年作家向契珂夫请教写作,契珂夫建议他们,将习作拦腰斩断,将前半段扔掉,然后从中间部分开始,单刀直入。

写特稿也好,写长篇叙事也好,备料都是很重要的工序,跟装修一样。

古典叙事,有三种根本属性,抒情的、戏剧的和史诗的。只有这三种,所有的叙事在本质属性上都可归为这三种。

约翰·托兰在回忆录中说:“我是狄更斯的弟子,相信排年表这一招。就像狄更斯一样,我在年表上加入许许多多的插曲细节。”

对于叙事生产,时间永远是排第一位的叙事要素,然后是人名和地名。它们构成庞大叙事的一个又一个“瞬间”。

“一篇叙事作品就是一个有意义的年表。”《故事技巧》中说的,这本书中像这样的定义很多。

叙事是什么?能否用一句话说清?请看热拉尔·热奈特的定义,简洁、清晰、精准,“叙事:借助语言,尤其是书面语言再现一个或一系列真实或虚构的事件。”

叙事可以分为两大基本系统:报道的和诗的。报道的呈现客体,诗的抒发主体。报道的对象为不同的受众,所以有分类,类型众多而具体;诗的对象为个体,满足自己先。当然,还有一种最牛逼的,表面上呈现客体,骨子里抒发主体。

叙事学家对于因果关系究竟是否是构成叙事的必要条件意见不一,但有一点大家没有争议,即叙事必须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件或状态。

本雅明说:“一个事实可能要经由相隔数千年的其他事件方可追认为历史。”

长篇叙事需要事件量,巨大的事件量。还有关键的信息量。

感受叙事:侯孝贤、王家卫和李安。侯孝贤本质是诗的,《悲情城市》是史诗的;王家卫本质是诗的,但《花样年华》是戏剧的,剧在戏外,自有一种戏剧张力;李安本质是戏剧的,每一部都是,一以贯之。

叙事的本质,是赋予事物意义。对同一个人、同一件事、同一个地方、同一个时期、同一段进程、同一个原因、同一个结果。。。。。。展开不同的面向,赋予不同的意义。

价值观、历史观、叙事观,三观缺一不可。三观立,创世纪。

Date: January 31, 2013 3:07 AM

Topic: 歌剧

一直想用一句话来准确描述歌剧的本质,终于找到,“歌剧是大事件”,哈罗德-C-勋伯格在《纽约时报》上说,“歌剧是大事件,这是任何其他音乐形式无法比拟的。它把多种艺术汇聚一堂。”

Date: January 31, 2013 3:12 AM

Topic: 现代派

私以为,西方现代派文学不过是他们对西方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从村镇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型所做出的局部困惑和整体反应。

Date: January 31, 2013 3:26 AM

Topic: 励志

2009年,洗尽铅华,为人、做事,全面向企业家心态转换。学习、进步、包容、自律;理性、建设性;进步是天大的事;多赢。

下午,在MSN上,与柴姑娘交流,她使俺对汉语中“相信”这个词有了特别的感受和认知。是的,相信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力量。

沉默些,再沉默些;诚实些,再诚实些;本分些,再本分些;进步些,再进步些。

全面开放自己的雷达系统,让自己的领空越来越辽阔。

老六改龚自珍的诗,“我劝天公重抖擞,一件事情做到头。”

什么是幸福?这就是。

“一件事”,既是自己热爱的和擅长的,又是商业的和可持续的,也是战略和战术融为一体的,还是自己一个人就可以做到的。

找到这件事,就是幸运,能够做这件事,就是幸福,将这件事做到头,又是什么呢?

老六就是一个这样的家伙。汉语管这样的家伙叫榜样。

琼指导演员最常说的,“你要笔直向前”。

笔直向前,让人生,还有伴随人生的那些痛苦、隐秘情感、伤心、希望、梦想等,都笔直向前。

若干不同的“笔直向前”交织在一起,这也是皮娜鲍施舞蹈美学内容之一。

要做的“一件事”就是长篇叙事,不是一部,而是N部。今年,从整体到细部,布局已经完成。多年读史,如同勘探,矿藏丰裕,该冶炼了。

思想上之重要收获:去愤怒。转念之间,将宽容这种稀缺的东西附着在自己身上。共识不重要,学会共处就好。

史观上之重要收获:去意识形态。祛除各种意识形态:所谓左、右,所谓中、外,回到人的命运本身,回到因果本身。

心态上之重要收获:去急躁。长篇叙事是孤独的活计,需要良好的身体状况,以及写字本身产生的快感,而这些,都需要从容不迫的心态。

每个人物的活着都是一种尊严,每个人物的死去都是一种荣耀,探寻命运的因果线、因果链和因果圈,呈现命运的力量,为他们建一座教堂。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它为你而敲响。

是的,俺称自己要做的这”一件事”为建教堂。建一座大教堂,这件事要做很久,能做多久就做多久。

Date: January 31, 2013 3:27 AM

Topic: 读书

飞机上重读赖瑞和先生的《杜甫的五城》,非常喜欢这本书。已经逐字读过一遍。最近写稿子,再感受下赖先生的“沉静的笔调”。

俺不怕等待,不管是在机场候机,还是在医院检查,带上几本大部头,时间过得很快,且不够。

刚知道,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迈克尔·雷诺兹(Michael S. Reynolds)教授历经数年写就的《海明威传》,五卷,总共1810页。期待国内能出。

《The Young Hemingway》,320页;《Hemingway:The Paris Years》,402页;《Hemingway:The Homecoming》,288页;《Hemingway:The 1930s》,384页;《Hemingway:The Final Years》,416页。

俺读书为解惑,没有直接的实用目的,所以有快感,所谓“势如劈竹”,所谓“融会贯通”。

对于“读完了吗”这一问,俺的回答是:读完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读完?读完又如何?

俺一直好读书,从小到大,读书不是始于四十。只是,四十前读书多为认识自己,四十后,开始认识世界。当然,认识世界是为了更好地认识自己。

Date: January 31, 2013 3:33 AM

Topic: 创作源头

阿西莫夫一直喜欢历史,甚至想要学历史专业并读博士,后来却学了化学。但他对历史的喜爱最后却成了他科幻创作的源头,写出他最著名的《基地》系列。

“我当时刚看完那本爱德华-吉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我已经看第二遍了。突然,我想到可以写一个讲述银河帝国衰亡的故事。1941年8月1日,我去找坎贝尔(阿西莫夫的出版商),把这个想法告诉了他。他听了激动不已。他不要单个故事,而要长篇的英雄传奇故事,没有结尾的故事,要关于那个银河帝国的衰亡,衰亡后随之而来的黑暗代,第二个银河帝国的最终兴起……”

这个没有结尾的故事后来又成为卢卡斯《星球大战》创作源头之一部分。

亚里士多德说,“从源头开始,才有最好的观察。”

搞清楚何伟《寻路中国》这路写作的源头,就可以像他那样写。也许写的不如他,也许写的比他好,都不重要。何伟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源头。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欣喜。

找到源头,需要时间,更需要机缘。最重要的因素是英语,英语不好,这样的机缘就少而且慢而且随机。什么是机缘?几年前你在书里看到一个东西,但是你不知道那是什么,你需要几年之后,看到另外一个东西来激发。这就是机缘。机缘的代价是时间。

Date: January 31, 2013 3:36 AM

Topic: 梦想与制度

1979年8月,蛇口兴建之初,工人积极性不高,车队工人每人每个工作日(8小时)运土只有20-30车。交通部四航局二处规定55车为定额,超过定额每车奖金4分钱。新规定从10月开始实行,工人积极性立变,每人每工作日运土80-90车,最多达106车。

什么是梦想?这就是!梦想就是每多拉一车多挣4分钱。伟大的梦想都是具体的!

但那是1979年,这个规定到1980年4月即被有关部门废止。原来每日拉131车又变回每日20-30车。袁庚没办法,通过新华社内参,将这件事直接汇报给时任总-书记胡耀邦。胡耀邦看到内参当天批示,同日谷牧批示。仅隔一天,蛇口工地恢复定额超产奖。

什么是制度?这就是!工人每多挣4分钱,要总书记亲自批准。制度的转变是从一点一滴开始的。

Date: January 31, 2013 3:59 AM

Topic: 编剧

保尔-卢斯讲编剧原则:“写简单的故事、复杂的人物”,然也。

沃尔特·迪斯尼说:“我们每拍一部电影,都不去考虑观众是成人还是孩子,我们考虑的是人内心那个干净、柔软的地方,每个人内心都有这么一个地方,世俗生活经常将那里遮盖住,我们的电影就是要让人重新感受到这个地方。”

这是皮克斯成功的秘密,也是整个好莱坞成功的秘密。

Date: January 31, 2013 10:30 AM

Topic: 婚姻

对俺来说,今天是纪念日。以前,俺从来没想过选择婚姻,对老婆这个角色,倒是一直要求明确:一,好看+善良,缺一不可,俺把这称为端庄;二,能够相互信任;三,像大和女人一样,哀而不怨。九年前,因为这三点,俺选择了婚姻,其实,只是听任命运罢了。

Date: January 31, 2013 10:30 AM

Topic: 健康

早起游泳一千米,伸展开四肢,感觉到背是自己的,走路时想不挺直腰杆都难。

上午游泳,脑子里突然出现这句诗,“大江歌罢掉头东”。

五点醒,起床,煮咖啡。脑子澄澈,这是一天中俺最舒服的时刻。

可惜,过去的一年,很少能有这种作息。

希望2011年更多的时间能够早睡早起。不喝酒,健身,早睡早起,有纪律就有健康。

做事情需要纪律,生活更是。

纪律就是将好的习惯固定,分解成若干单调的动作,单调地执行。

将这些习惯分解的越小、越单纯,越好重复和执行。

比如,起床后,解手、冲澡、刷牙、洗脸、刮胡子、喝杯清水、煮咖啡、喝咖啡、游泳。。。。。。一个早晨能分解成多少个动作?

比如,早睡,早起。。。。。。

每日多饮水,每年例体检,不要一查就是绝症,家人住院有感。期望一个奇迹。

前天,中午游泳。在水中,脑子想法特别多,抑制不住。本来要游一千米,游到六百,赶紧出水,将想法写在纸上。

游泳时,脑子特别活跃,仿佛是身体在水中游,灵魂不知在哪里。中午游泳,突然想明白,尤金·奥尼尔《大神布朗》表达的是什么了。

早起,背痛,去游泳,缓解。

刚踏雪去市场,将五青买齐,明早起,自制“五青汁”。每日喝起。

Date: January 31, 2013 11:10 AM

Topic: 电视剧

开始看韩剧《巨人》,非常好看。民主前的社会巨痛,俺们社会正在经历的事情,韩国早已经历过。

《大西洋帝国》好看,太他娘好看了。严重期待第二季,并好奇它最后一共会有几季。

这部剧集弥漫着强烈的纽约味儿,那是正宗的百老汇舞台剧味儿。

《大西洋帝国》制片方:“我们不是拍黑帮片,而是展示有组织犯罪的起源。”

电视剧《军旗飘扬》好看,终于塑造出一个坏人形象,集本朝农民和本朝军人于一身的超级王八蛋王长贵,高峰演的好。演员都演的好,尤其是马苏。

看完《谋杀》,太好看。表面是侦破剧,本质是家庭情节剧。古希腊戏剧的传承,黑暗的过去决定人现在的命运,拯救与自我拯救,那种悲痛,强大的戏剧力量。释放疼痛,这是古希腊戏剧最重要的功能。收获巨大。

《国土安全》主创接受NT访问,“第一季表现凯莉如何揭开谜团,第二季表现布罗迪的崩溃。”说的真棒!

Date: January 31, 2013 11:13 AM

Topic: 企业家精神

要说的其实是专业主义,俺信奉这个。大前研一说,专业主义的词源是“誓言”。做事,要无怨无悔。责任,要对自己负。

不做企业家,但要有企业家心态。对待任何事,都要用企业家心态。

企业家心态,核心是承担,责任,对事情负。

承担,要靠理性,和建设性。理性才是真正的热情,建设性更是。

“本田汽车公司在处理事故时有一个‘问五个为什么’的做法,就是首先问一下事故的原因,然后再问这个事故原因出现的原因,再问这个原因出现的原因,当这个过程反复五次的话,事故的真正原因以及防止事故再次发生的方法也就几乎找到了。”

Date: January 31, 2013 11:37 AM

Topic: 小说

俺心目中,将野心、巨大的企图和成书结合的完美无缺的长篇巨著,有两部,金庸的《鹿鼎记》和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

《我不是潘金莲》与《一句顶一万句》一样好,不同的是,作品背后,那份对支那人的悲悯,更纯、更巨大、更由衷。这两部书都是俺心目中的“伟大的中国小说”,震云是俺心目中的伟大中国作家。

哈金提出“伟大的中国小说”概念:“一部关于中国人经验的长篇小说,其中对人物和生活的描述如此深刻、丰富、真确、并富有同情心,使得每一个有感情、有文化的中国人都能在故事中找到认同感。”

在俺心目中,《鹿鼎记》是“伟大的中国小说”。看过一些当代作家对金庸的质疑和批判,只能说,他们在扯蛋。

Date: January 31, 2013 2:50 PM

Topic: 宗教

日本学者山本达郎夫妇写过《中国的反基督教运动,1922—1927》,“在1949年共产党占领中国前的半个世纪里,中国发生过两次规模巨大的反基督教运动:一次是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一次是1922年—1927年的非基督教运动。两次运动都引发了东西方冲突以及中国人民反对外来文化的严重危机。”

1900年那次主要参与者是民众,1922-1927那次主要参与者是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

“根据近年俄罗斯解密的历史档案记载,总部设于莫斯科的共产国际,在幕后策划和推动此运动,其目的是排除英、美的基督教教会对中国文化教育的影响。”

又是操他妈的苏俄。多半个二十世纪,中国都像是苏俄手中的提线木偶。

读《舍我其谁:胡适传》第一部,印象最深的是胡适年轻时的宗教感应,他读《新约》“马太福音”第九章,感动得泪流满面。这一感应影响了胡适一生。

Date: January 31, 2013 10:24 PM

Topic: 理财

罗伯特-清崎说,“我的计划很简单,只要精明理财,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不让自己成为政府管理失当的受害者。”

Date: February 1, 2013 2:14 PM

Topic: 写作

(美)约瑟夫·修格曼《文案训练手册》,“一则广告里的所有元素首先是为了一个目的而存在:使读者阅读这篇文案的第一句话,仅此而已。”“广告中第一句话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让读者读第二句话。”

11月16日08:08:感谢@译林出版社 赠书,读《航空信》非常感动,直想找个人通信,纸质那种。

Date: February 2, 2013 12:54 PM

Topic: 信任

杰里米·里夫金《第三次工业革命:新经济模式如何改变世界》,好书。

“经济是一种有关信任的游戏。虽然人们通常认为商业交往和贸易活动是靠黄金或者白银来维持的,但是,在现实中,它却总是以一种更为重要的资源:公众的信任为依托来运作的。这就意味着,当公众的信任足够时,经济就会繁荣,未来就有保障;反之,经济就会衰退,前景就会暗淡。”

Date: February 2, 2013 12:58 PM

Topic: 救赎

贝克特又引用普鲁斯特的话:“人的最大之过,是其被生出。”

看到一条评论,比较《少年派》和《一九四二》,认为这两部片都与救赎有关。这个比较硬是靠谱。确实,《少年派》中,生命获救,灵魂也获救;《一九四二》中,生命没救,灵魂也没救。

没有无缘无故的罪。每一宗罪都有源头。罪的起源,人的黑暗的部分。

Date: February 2, 2013 10:54 PM

Topic: 交友

自私是人的天性,但自私是有限的,尤其是有线的,就是以不侵犯别人为前提。活到现在,可以说阅人无数。俺的人际交往,不说成千,怎么也过百。那么多人中,只有两个人是超级自私的,那种自私如山洪,恐怕这两位自己都不能控制。远离他们,相忘江湖。感谢这两位,时时让俺意识到,自私是有限和有线的。

关键是,这两位有个共同点,都是满口仁义道德。可以说,俺对身为差那人的人种的怀疑,就是由此开始的。所以,严重感谢这两位。

Loading

商业模式与一件大事

Wednesday, April 17th, 2013

周鸿祎说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不是赚钱模式,它至少包含了四方面内容:产品模式、用户模式、推广模式,最后才是收入模式。一句话,商业模式是你能提供一个什么样的产品,给什么样的用户创造什么样的价值,在创造用户价值的过程中,用什么样的方法获得商业价值。

牟森说一件大事:

这一件事的第一个指标是,它是你自己喜欢、热爱、迷恋和着迷的,为它做任何事都在所不惜,是一种享受。

第二个指标,这件事一定是你自己擅长的,包括在技术和操作层面,在所有的层面上,都应该是你擅长的。

第三个指标,这件事应该是有市场的,或者说是有收益的,不是单纯的玩票,应该是有回报的。

第四个指标,这件事应该是可持续的,不是你干一票干两票这个事就完了,没得可干了,而是可持续的,一票接着一票地做。

第五个指标,这件事在最大程度上是你自己一个人可以掌控的,你受制于人的因素相对小。我说到这五个指标的时候,大家一定会想到《读库》,它是高度符合这五个指标的事。

第六个指标,我归为以不变应万变。做一件事要面对的市场环境、资源环境,都是瞬息万变,会发生各种事情的。但是一定要有个东西是贯穿的,是不变的,即所谓的愿景。

Loading

牟森布置作业之二:學習

Saturday, March 14th, 2009

一提起学习,连我们村二大爷都知道反动分子孔老二说过:“学习了压迫劳动人民的思想,要时时刻刻复习,这样不是很快乐吗?”

一、汉字源流

说文解字》没有“學”字,很奇怪吧?看来古人之间也并不总能达成一致,说文是西汉许慎编的,居然不收《论语》的第三个字,也太不给于丹面子了。不过,许慎纵然敢对圣人默然,却不敢对第?代领导人无视,所以我们看到如下解释:

習 習 xí 數飛也。从羽从白。凡習之屬皆从習。

此处的“白”读做(zì),许慎认为是会意字,可小徐认为(不是徐若萱,而是南唐的徐锴)这是个形声字,段注从之(此段不是是段皇爷,而是段玉裁)。

郭沫若研究了甲骨文后认为“此字(甲文)分明从羽从日,盖谓禽鸟于晴日学飞。”

郭老除了在诗歌戏剧方面独领风骚之外,在历史、文字学、考古学方面也屡有惊人之语。例如,他曾作诗,起手就是“井冈山,革命母胎盘”;他也曾考证“士”在甲骨文里为男根。如此倒也对仗工整。

上联:井冈山,革命母胎盘
下联:甲骨文,汉语公睾丸
横批:晴天练鸟

“学习”一词较早出现在《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士則學習法令辟禁。”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如今要成人立事,學習著買賣,又不准我了。”

二、英语词根

虽然英语里“study”和”learn”都有学习的意思,但是,study似乎跟汉语里的含义更接近一些。

在线词根辞典是这样解释的。

study (v.)
c.1125, from O.Fr. estudier “to study” (Fr. étude), from M.L. studiare, from L. studium “study, application,” originally “eagerness,” from studere “to be diligent” (“to be pressing forward”), from PIE *(s)teu- “to push, stick, knock, beat” (see steep (adj.)). The noun meaning “application of the mind to the acquisition of knowledge” is recorded from c.1300. Sense of “room furnished with books” is from 1303. Study hall is attested from 1891, originally a large common room in a college. Studious is attested from c.1382.

这是一连串的语言因果链条。

做为动词的study是从【古法语】estudier来的,
estudier来自【中世纪拉丁语】studiare,
studiare来自【拉丁文】studium,“研习,应用”
原始的含义是“迫切、急切、渴望”,
此义来自studere “成为勤奋的”(或者“向前推进”),
来自【古印欧语系】*(s)teu- “推,粘,敲,击打”。
作为名词的study意思是“根据知识的要求把心(mind)派上用场。”(注意,此处是指:用心,而非用脑。)
上述用法从1300年开始。

下面是更可信的《牛津英语大词典》(OED)的解释

OED
[a. OF. estudie masc. (later estuide, estude masc. and fem., mod.F. 閠ude fem.) = Pr. estudi-s, estuzi-s, Sp. estudio, Pg. estudo, It. studio, ad. L. studium, zeal, affection, painstaking, study, related to studUre to be zealous, seek to be helpful, apply oneself, study.
The etymology of the L. word is obscure: for conjectures see Walde.]
?. In certain senses of L. studium (chiefly in translations from Latin): Affection, friendliness, devotion to another’s welfare; partisan sympathy; desire, inclination; pleasure or interest felt in something. Obs.

study这个词几乎遍布主要欧洲语言的词汇表
【西班牙语】 estudio 【葡萄牙语】estudo 【意大利语】studio
源自【拉丁文】studium “热情,爱意,忍受疼痛,研习”
关联词是“ studUre” “成为热情的,寻求成为有帮助的,把自己应用在,研习”
【拉丁文】studium,还有某种意义,那就是:爱意,友善,为了他人的好处而投入;有选择的同情;欲望,倾向;对某事的兴趣和快乐。

三、小结

“学习”这个词,无论在汉语还是西语里,都有一致的地方。

在中国,用学飞的小鸟做比喻,指一次次地尝试,一次次地练习。

在西方,这个词指满怀热情、忍受疼痛、向前推进,反复研习,为了把心派上用场。

不知道这次解释,牟老满意不?

Loading

这一夜,牟森、傅谨说戏剧

Monday, March 31st, 2008

3月29日下午,牟森和戏剧理论家傅谨在万圣书园二楼咖啡馆举行了一场别开僧面开佛面的座谈。

他们聊的是戏,视频图文请看这里

牟森

瞧瞧牟森的脸,好像喝高了,其实是摄影师没有调好白平衡。

Loading

人生读书蛊惑始

Sunday, January 13th, 2008

牟森的蛊惑下,我买了一本特吕弗影评集《我生命中的电影》,花了40元,还不打折。

牟森看这本书,常常发出会心的微笑,因为书中评介的古董电影,他90%都看过,而且特吕弗的一些观点,还跟他不谋而合。而我,只看过其中三四部,就像参加了一场别人的同学会,人家在八卦得热火朝天,我却听得云里雾里。

不过幸好,特吕弗喜欢总结。比如他评论《你好忧愁》这部电影的时候,说出了我潜伏已久的心声。

“电影是女人的艺术,即女演员的艺术。导演的工作就是寻找漂亮的女性来做漂亮的事。”(p.122)

我恍然大悟,为什么有些电影不好看,原来是没有漂亮的女演员,或者有靓女却没有做漂亮的事,比如:《十面埋伏》。

特吕弗说,希区柯克玩着玩着电影觉得没劲了,就开始为自己制造障碍,然后一次次跨过去。我觉得这一段话几乎就是在说牟森。

牟森太好学了,他的刻苦让我在偶尔玩一会儿游戏的时候,有一种负罪感。他在不惑之年,开始读《24史》,并为南都写专栏。他还对新闻产生了巨大的兴趣,如果有一天,《法制晚报》上出现“本报见习记者牟森”的字样,我不会感到惊讶。让我惊讶的是,他居然有耐心看完德国的《故乡》三部曲,这套电影共分三十部,总长五十小时四十六分钟,虽然我看美剧的时间加起来远超过这个数,但大闷片能跟《迷失》相比吗?

为了表达我对牟森的仰望,我准备把特吕弗放进厕所,一篇篇读完再说。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