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Tagged ‘文字狱’

《笔祸史谈丛》读书笔记02

Wednesday, November 4th, 2009

15、看书加批注在清代也危险。程明諲,因妄作寿文、圈点成语被抓。罪名是在《后汉书-赵壹传》“文籍虽满腹,不如一囊钱”旁批注了“古今同慨”四字。乾隆御批,党同恶习,与世道人心甚有关系。免凌迟,斩立决。p.39

16、议论宫闱之事是最危险的。山西候选官吏严譄,曾写奏折劝乾隆要“善养圣体”,不要宠幸,以免现任皇后挺撞轻生。乾隆御批“乱民之尤,罪大恶极”。着酷刑夹讯,严招认,是想青史留名,求个功名。最后“从宽”,斩立决。p.35

17、对于那些清代文字狱的获刑者来说,能免于被凌迟处死,改为斩立决已经是皇恩浩荡,如果能“斩监候”那简直是烧了高香。在文字狱档中,经常看到16岁以上男丁处死,16岁以下男子及女眷,流,与披甲人为奴。每次我都想喊:孙逸仙万岁!

18、很久以前在一本《老照片》中,我看到了清末凌迟处死犯人的照片,一个人的胸口已被割去一块。我好几天吃不下饭,产生了生理上的痛苦感。同时,也赞颂辛亥革命为中国带来的文明曙光。让康乾盛世去死吧。

19、网友@jinhx回复:清代后期就远没有那么严苛了,而现代刑律改革是清末的事,民国沿其旧制。这里面没孙中山什么事。取消凌迟是1905年修订大清律时候的事情,也不关辛亥革命什么事

20、@张发财补充:只要雍正举办联欢会,祭祀,寿诞……查嗣庭日记里这天必定是大风,大冰雹,下暴雨…..这是办他的罪证之一,“讥讽时事”“幸灾乐祸”。康熙61年11月13查嗣庭日记记载玄烨崩了,然后顺着记自己身体情况:腹泻,狼狈不堪。这条是最要命的。查嗣庭被判凌迟,没到时候就死在狱里。刑部建议:戮尸枭众。雍正批准了。

21、常言“阎王易处,小鬼难缠”。在文字狱中,一般来说,罪名罗织能力:民>官>皇帝,诬告、揭发、讹诈是经常发生的,佘腾蛟案,投书人的揭发信,可谓千古奇文。p.26

22、佘腾蛟案,揭发信剖析佘诗。“为何虬髯翁,年年钓绿水”。虬髯翁隋之剑侠,腾蛟意欲何为?针对“范蠡与张良,空行若天马”揭发者说:古人多矣,必引张良、范蠡为同心何也?岂以张良复韩,范蠡复越乎?p.27

23、自古及今,靠写文章求得功名的固然有,因为言论而招来无妄之灾、杀身之祸,甚至株连九族的也不少。这就是为什么经历过文革的人,总是希望自己的子女读理科,而不是文科。

24、给亲爱的树洞倾诉了我内心的烦扰,如果说流水年华给我带来什么教训的话,那就是,不要bottled-up, 把烦恼忧惧说出来。

Loading

《笔祸史谈丛》读书笔记01

Wednesday, November 4th, 2009

1、文字狱的英文是Literary Inquisition,在维基百科中,这个条目最多讲到的国家是中国。

2、不要以为“避席畏闻文字狱”只有古代才有,今天照样存在。看看徐中约向被强暴的奴里(60、70后请会心一笑)一样的大陆版《中国近代史》吧。

3、陈寅恪的诗也会被篡改。1980年初版的《寒柳堂集》中有一句诗“平生所学供埋骨,晚岁为诗欠□头。”编者注“脱文用□代之”,1982年重印,原脱文又回来了。原来是“平生所学供埋骨,晚岁为诗欠砍头。”

4、1980年出版的《柳如是别传》的“缘起”里,把陈寅恪的诗“平生所学供埋骨,晚岁为诗欠砍头”离奇地改成了“平生所学惟余骨,晚岁为诗笑乱头”。黄裳说这是“拙劣的篡改”。

5、雍正对文字狱的处理手段喜欢用“出奇料理”,集中体现在处理曾静、吕留良案时,对主犯曾静实行宽宥,让他四处宣讲《大义觉迷录》。此案在史景迁《皇帝与秀才》一书中论得仔细,容以后再推。

6、名世案。钱是武进人,中进士,曾赠诗给年羹尧,被株连。雍正的出奇料理方式是,将钱革职,发回原籍,御笔书“名教罪人”私自,令地方官做成匾额,悬挂在钱名世所居之宅。 黄裳《笔祸史谈丛》(书名下略)p.15

7、钱名世案。雍正还批示:“且钱名世系读书之人,不知大义,廉耻荡尽。”因此命令在京官员,凡举人进士出身者,一起写诗批判,汇集成《名教罪人诗》一书。该书收录了385人作品,极难得,黄裳购得一本。p.16

8、关于文字狱,鲁迅有著名的“隔膜说”。他认为,一般人的意见“总以为文字之祸,起于笑骂了清朝。”其实,并不尽然。“这些惨案的来由,都只是为了隔膜。” p.19

9、黄裳说:翻翻《清代文字狱档》,所有的案例,除了少数是皇帝偶然发现,或得力鹰犬的卖力诛求外,绝大多数都是自投罗网的。这些人怀着卑微的目的,希望凭借诗文得到皇上赏识,最终撞在刀口上。 p.19

10、查嗣庭案。查嗣庭跟杜紫纶关系不错,有一次乾隆赐给杜御书一幅。查嗣庭脑子发烧,戏成一绝:“天子挥毫不值钱,紫纶新诏赐绫笺。千家诗句从头写,云淡风轻近午天。”诗成没有寄给杜,而是抄在自己日记上。查因此被处死。 p.19-20

11、胡中藻案。乾隆御批胡中藻的《坚磨生诗抄》,极尽上纲上线之能事。“一把心肠论浊清”,被乾隆认为是加浊字于国号之上。“朝门闻说不开开”,被乾隆解读为讽刺他不上朝。难怪黄裳说乾隆的这些推论是“神经衰弱者的梦呓”。 p.22

12、文字狱闹得让人心惶惶,竟有自愿上钩的。蔡显《闲渔闲闲录》,是自己到府衙门自首的。在蔡看来,书中没有任何犯忌的词句,但畏惧他人罗织举报,才自首。两江总督可不这么认为,“罪该万死”是逃不掉的,乾隆御批“从宽改为斩立决”。

13、杭州人可能不知道,在吴山的城隍庙上,曾进行过一次文字狱庭审。何毅庵与人出了一本《越州三子》,被查抄。杭绍会审于城隍庙。何不但拒绝认罪,而且当庭反控会审官员才大逆不道。奇迹是,何等人竟被无罪开释。此事发生于康熙25年。p.28

14、文字狱害死不少书呆子。直隶人王肇基写了一些文理不通的诗,要献给乾隆,被陕西巡抚查出问题。事发后,他说“如今是尧舜之世,我何敢有一字讪谤,实系我一腔忠心,要求皇上用我。”乾隆御批“竟是疯人而已”,最终立毙杖下。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