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Tagged ‘思想者’

微弱的看法2

Saturday, June 20th, 2009

11、二十一世纪世纪最有前途的朝阳产业是什么?监控业。越发展,越理亏,也就越胆小,监控的需求也就越强大。人盯人,户盯户,村长盯干部,这种人肉监控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需要更精巧更高效的监控手段,那就是自我监控。

12、当网民涌向百度,拿着放大镜寻找百度也低俗的证据时,已经堕入了自我监控的圈套。这默认了这套监控体系的合法性。当人肉搜索引擎揭穿某TV扮演苦主的实习生身份,网民愤怒的宣泄口导向一个具体的小人物时,也等于默认了监控系统的不可挑战性。

13、小人物,小官员,小演员,这就是网络火力的出口吗?郑州出了个逯军,因为说了句聋子都听得清的话,“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而被网络追讨,逯之罪,不过是率真之罪,随后他的标准照又被搜索出来,罪名又加了一等,僭越。喉舌批逯军的言论,处处上纲上线,一派道貌岸然,即使岳不群看了都会羞惭的捂住脸颊,即使田伯光听了都会惭愧地捂住裆部。

14、朝鲜男足进入世界杯,有段子流出。大意是,朝鲜队场上三个人喝一瓶水,中国队场外三个人搞一个妞,所以,朝鲜能进我们不能进。调侃背后的逻辑是虚妄的怀乡病。然而,理性的人都会说,宁可不进世界杯,也不要三个人喝一瓶水。

15、每个人,每件事,都背负着历史。当罗京活着的同行们义正词严地念出一条条指控,他们的声音里混合着三千年的神威。面具,氛围,仪式感,这些正是系统所要的。别看妖火点点,鬼影幢幢,只要电工一合闸,灯光登时通明,鬼魅顿时散去。戳穿这做法的把戏,只需要一盏500瓦的灯泡。

16、背后不过是利益,真理报摇旗呐喊、口中喷火,为了什么,不过是为了过节多发两罐上好的鱼子酱。监控业是高投入的产业,形势描述得越糟,座驾的排气量就越大,餐饮发票报销得就越多,这一切都成正比。

17、当头脑已经实在没有什么可监控的,监控工厂就开始瞄准人的肚脐眼以下。“报告圣上,那里还有动静!”他们要把荷尔蒙像GDP一样管起来。然而,他们忘了,每一支道德救世军都比他们所打击的目标更为不堪。

18、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新世界打个流水落花,不要轻易划分阵营,你不知道哪一个枪口突然掉转,指向你惊愕的口,你也不知道哪一门火炮会突然转向,摧毁你前面火舌最密集的碉堡。

19、思维总是跟不上变化,那些简单的标签可以揭掉了。现实比一切教科书都复杂,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基因突变的怪兽,他们是外星人、绿巨人、小龙人、人头马的杂交体。老的武器对它已不奏效,重炮加导弹也无损它的皮毛。然而它果真有那么强大吗?一定有软穴存在,这怪兽将终结于一个孩子之手。

20、我很有耐心等待天上的大星指示这孩子的诞生。

Loading

微弱的看法

Saturday, June 20th, 2009

1、当事情看上去很简单的时候,往往没那么简单;当事情看上去不简单时,那就更复杂了。

2、某TV一天连发三道夺命金牌,招招致命,甚至萝卜快了不洗泥,连实习生也出镜扮演苦主,原因何在?似乎并不是因姓焦的台长要烧三把火,也不是因为要采取挤压式营销,紧逼事主破财消灾。

3、这次击打来势汹汹,恶行恶状,不讲时机,也不讲政治手腕,不符合庙堂规则,也不遵守江湖规矩,强奸都懒得找个墙角,打劫都不等到天黑以后,简直一副乾坤一掷杀红了眼的姿态。

4、有一条因果链条,从巴黎通到北京,从实名制到绿坝娘,从不断添砖加瓦的长城到今天挥出的撒手锏,一切似乎都通向一个终极的目的地。

5、这是一个精心筹备的实验,想必经过了缜密的考量,先是探头探脑,每一步都试探到点子上,看看反应如何,然后稍稍放肆,其间夹杂着猫捉耗子一样的收收放放,制造出些许诚惶诚恐和感激涕零,最后击出本垒打。

6、如果你认为无处不在的防火墙是终点,那你显然错了;如果你认为千疮百孔的绿坝娘是终点,你也猜错了;如果你认为把自由的网络服务逐步阻隔,你依然错。那终点是什么?

7、终点是终端,是内核。断尾自救,做梦;断腕奋起,作死。不要以为给你一台不联网的电脑,系统就放心了。不,每一个字节都可以不被错过,每一个电子信号都可以被记录。

8、要的就是掌控感,这并不意味着马上就操纵,但只要系统愿意,操控可以随时被执行。

9、博尔赫斯讲过一个《釜底游鱼》的故事。一个人进了黑社会,一直做老大,手下对他言听计从,他也享受了一辈子老大的荣威,直到有一天他临死了,才被明白,原来真正的老大是另一个一点都不起眼的人,而自己不过做了一辈子傀儡,做了一辈子釜底游鱼。

10、我们每个人都是这条鱼,对方连耍你的兴致都没有,即刻就把火点起来。现在柴草已经点燃,温度逐步升高。我们可以假装什么都没有发生过,然而灼热的温度会不断地提醒我们,直到有一天,我们会怀念现在,至少现在还可以跳出铁锅,扑向那团火,用身上的水滴浇向卡吧作响的柴,即使化成一缕蒸汽,也不做一锅供瓜娃们忆苦思甜的鱼汤,那是他爷爷当年在草地上熬过的催人奶下的鱼汤。

Loading

你们有种你们上

Wednesday, June 17th, 2009

有本书叫《折狱龟鉴》,是光绪年间一位知县编的,里面搜集了各式各样的判例,比小说还要离奇。里面讲到有一个妇女,被邻居二流子调戏,一个月后上吊自杀。二流子逼死良家,被打入死牢。这时有一个知州认为此案有疑点,既然此妇刚烈,为何不马上悬梁,而是等了一个月之后呢?可见另有原因。于是免了二流子的死罪,打了几十板放走了。

中国古代官员断案,自由裁量空间很大,很多时候是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不过很多时候要揣摩上意,同时又不能不顾及民意。

邓玉娇案一审有了结果,邓有罪错,但免于刑责。我不懂深奥的法律,但是凭着常识,知道这个判决有点自相矛盾。可以料想的是,这个判决是经过深思熟虑、多方博弈、反复沙盘推演的结果。既不能与民意相冲突,也不能让更多的人牵涉进去,更不能进一步深究。

然而,这个经过精确计算的判决,并没有让网民们领情。仍有人认为,这是一桩强奸未遂案,而涉嫌侵害方的责任并没有受到追究。一份29人参加的小调查显示,只有14%的人认为这是网民的胜利,而大多数人认为这说明政府危机公关有术,一切都在掌控之中。

邓玉娇身为一个弱女子,面对力量、地位、财富远远压倒自己的两个性侵害者,不畏强暴,奋起反抗。虽然搏斗现场再也无法还原,虽然事件的细节扑朔迷离,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邓玉娇刺出复仇一刀的时候已经做好了玉石俱焚的准备,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活着但像待死的羔羊一样被人侮辱和践踏。邓玉娇这一刀刺向的不仅是一个邓贵大,而是刺向了那些30年来积淀下来的沉渣,而是刺向那些脚下金光闪闪、头顶红光灼灼的黑与恶。

从法理上讲,邓也许不能完全免责。我总觉得,关于邓案,官方的说法和辩方的说法,都有水分。有没有这样的可能,就是媒体曾经含蓄报道过的,邓玉娇复仇的时候,侵害和侮辱已经发生完毕?如果那样的话,那似乎难以构得上正当防卫。当然法律我不懂,我只是觉得法律要想保护邓玉娇的话,必须要维护自己的完整性,并且还能在事实和逻辑上说的过去。

有没有这种可能?正是综合了以上各种因素,正因为强奸的证据不是压倒性的,防卫的时间与侵害发生的时间不同步,又面临国内舆论的强大压力,邓玉娇案才做出了这样的一审判决。

让我们放弃那些大而空的救民济世的幻想,把目标锁定这个具体的人–邓玉娇。她经受了烈火的试炼,承受了侮辱与惊骇,如今在法律的场域之内,获得了公正和自由!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我认为这个结果即便不是最好的,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当然,那些寄希望邓玉娇推动中国民主法治车轮的有识之士们,可能不赞成我的观点。可是我要问,既然你们那么怜悯众生,那么德赛双修,又那么勇敢,又那么能干,你们自己怎么不向前冲?仰赖一个弱女子干什么?

Loading

读摘《冷记忆1》(上)

Sunday, April 26th, 2009

鸣谢:meecy 老师校改错别字。

1、鲍德里亚《冷记忆1:1980-1985》开头第一句就把我愣住了。

1980年10月
The first day of the rest of your life. (你余生的第一天。)

现在是你余生的第一天,第一时,第一分,第一秒。

2、任何诱惑都是猫一样地轻盈。(P.7)

3、与激情相反的状态,那就是恢复期,我们现在处于性的恢复期。每个人都想诱惑别人,但他事先就被性欲的后果弄得筋疲力尽。诱惑成了唯一的生命强度,而性欲却让人受累,它只是一笔快乐的奖金。(P.15)

4、女人的手令人感动,炽热炙人,却又脆弱无比。从象征角度看,它们比性更加明显,更加白皙。手和头发。(P.16)

5、感人的时刻就是那一刻,即一个女子脱下她的皮鞋,突然在你面前缩小。她神奇地变得很小,而且她的脸也同时在改变。她开始了她最具诱惑力的亲密关系。(P.23)

6、穿衣的女人:必须观看,但禁止抚摸。
不穿衣的女人:必须抚摸,但禁止观看。
不过,这些也许正在改变。(P.28)

7、总是和比自己年轻一代的男男女女生活在一起,没有任何年龄差异的感觉。然而,忽然一下子,我发现我认识的人都到了35-40岁的年纪。但与其感觉他们与我更加亲近,我反而有一种与他们相隔一代人的感觉。我想,大部分人会通过对自己孩子的投射,摆脱这种年龄差异的突然异化。(P.30)

8、而在我的眼皮底下,还保留着她含情脉脉的裸体的全息影像。(P.36)

9、写作的真正快乐就在这种可能性中,即将一个章节牺牲在一句话里,一整句话牺牲在一个单词里,即牺牲一切,以便获得一种人为的效果,或在真空中获取一种加速度。(P.41)

10、你是否见到过一只苍蝇在天花板下面飞行?为什么苍蝇会选在在房间的中央飞行?在一个不在场的吊灯下飞行?是谁可在控制这一筋疲力尽却坚持不懈的飞行?这是分子运动的家畜式翻版?苍蝇不知道要转弯,多么神秘啊!他也不知道什么是无穷无尽……几个小时持续不停地飞行,做着与空间中所有的点进行交汇的游戏,不感到任何的慌乱……(P.46-7)

11、生活的精华就是要在目标的彼岸生活,不管采用什么生活方式。(P.48)

12、树在冰块重压枝条时的心理恐惧
女人在脱掉衣服后的那种反常恐惧
赤裸的真理在精神上的恐惧
美梦惊醒后自相矛盾的恐惧 (P.66)

13、一只蜘蛛如此脆弱,如此细小,如此透明,以至于它在纸张的水印上爬行时,就像你皮肤上的小静脉。它不妨碍任何东西,它只在空无中行走,它匆忙地生活着,也急切地死去。实际上,它的微不足道,它的微观安排对我们这些人类庞然大物来说是一个挑战,它的脆弱只能激起人们压扁它的欲望,而且这还说不上是一种犯罪,因为这两个世界没有任何关系。(P.88)

14、失去了原件,却重新找到了复印件–失去了面孔,却重新找到了图像–失去了纯真,却重新找到了它的影子–然后跨越太阳,进入女人那温热的夜晚,进入她们激情空缺的目光,进入她们可以抚摸的身体,进入她们由于苦难而变得细嫩的皮肤。(P.88)

15、不久,眼镜很快将不再是一种假肢,而是一个视觉消失了的种族的遗传体征。(P.91)

16、放假绝对不是解决城市阻塞和拥挤的唯一办法,也不是解决工作忙碌的办法。相反,人们在……(此处有若干修饰语译文不通,故略去–白板报注)寻找一种逃避,更加远离自然,更加靠近人造物,更加靠近抽象,更加靠近整体的污染,包括工作压力,拼命努力,高度集中,单调乏味,这些都远远高于平均值–这就是大众消遣的理想。没有人想到要摆脱这种异化,而是一位沉溺其中直到入迷。这就是假期。晒黑身体扮演者超自然的证据,即他们接受了种种正常生活的条件。(P.95)

17、电影片头超过了电影本身。(P.110)

18、负片的工作。负片在历史上已经结束使命,在视频和数字影像方面同样结束了使命,不再有负片,不再有景深,清晰度很低(只有特写镜头还算清晰)。这是对图像即时的正片式综合。(翻译不怎么通顺–白板报注)可触摸的和数字式的,不再有目光可见的图像,只有数字感官可以感觉到的图像,这是计算机处理的和控制的感官。(P.119)

19、三个小时在城市环路中被迫不断地变换方向,堵车,抛锚,警察瞎指挥,交通事故等。天热让人昏昏沉沉,谁都缺乏耐心,你避开一个网络,就不得不掉进另一个网络。这一切都是为了一个难忘的企图:即到达我的工作地点,到达我异化的地方。在那里我才体会到,后现代城市的个人突变体从此将于其异化的生灵分离,它被一个更强大的系统分离开来,在这个系统中,个人突变体被迫变成甚至连物体都不是的东西,变成一个疯狂而盲目的粒子。这种特性连黑格尔都没有预想到。不久以后,相同的经历又出现在另一次企图中,这次是为了回到我的自由之地–乡村小屋。告诉公路堵了,普通公路也堵了,汽车已经厌倦了这种波折,我也如此。很显然,无论是到休闲的地方,还是去工作的场所,都同样令人发疯。甚至想去任何一个地方都不再有意义。我渴望在沙漠里行驶,方圆1000公里,没有比这个更好的自由了。(P.145)

20、科学和技术本来可以成为人类能力的延伸,就像麦克卢汉所期望的那样。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科学和技术吞噬了人类的能力,它们变成了讽刺挖苦的技术……(P.149)

21、(书籍)应该在阅读中消失,它应该在睡觉中微笑,它应该回到自己的坟墓中。(P.157)

22、1983年,两件年度大事–瓦文萨获诺贝尔奖,教皇宽恕了刺杀他的凶手。虚伪的事件。按事件的乘方来提升高度的虚伪。

23、生活本身并没有绝望透顶,它只是稍微有些令人伤感。在白日的光线里隐含着某种模糊的东西,像言语那样有一种捉摸不透的东西。它给事物蒙上一层忧郁的外表,它来自于比我们的无意识或我们的个人历史还要遥远的地方。(P.177)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