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Tagged ‘好中文的样子’

聆听“和合本”《圣经》

Wednesday, February 15th, 2017

好中文的样子第四讲:聆听“和合本”《圣经》

在今天讲课之前,我先说最重要的,为什么好中文的样子要学习《圣经》。

最直接的,学好《圣经》能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从而能够让自己写的文字更好卖。

先举一个例子。几年前,有一个大型民营企业要举行一台颁奖晚会,请了央视主持人主持,但是颁奖词他们不满意,后来通过朋友找到了我。由我给他们改写了颁奖词。

为什么我的颁奖词能受到青睐,因为我借用了圣经的文笔。

《圣经》《哥林多前书》第13章,有一段关于爱的经文。

我若能说万人的方言、并天使的话语、却没有爱、我就成了鸣的锣、响的钹一般。我若有先知讲道之能、也明白各样的奥秘、各样的知识.而且有全备的信、叫我能够移山、却没有爱、我就算不得甚么。我若将所有的赒济穷人、又舍己身叫人焚烧、却没有爱、仍然与我无益。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

我所写的颁奖词,是这样的:

纵然能唱天使的歌谣,若心里没有爱,不过制造噪音而已。纵然能创造百亿的利润,若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不过是贻害子孙而已。CORP是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CORP人是舍小家为大家的人。身为环境监察部部长的他,全面推行14001环境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为践行“百年CORP、绿色能源”的目标忘我地工作,连家中老母生病都来不及照料。大爱无声,大孝无形,HERO向世人证明,CORP人不是只会赚钱的经济动物,而是对环境友好、为子孙造福、精诚和乐、至孝至纯的大写的人。

这就是《圣经》体应用一例。

真正的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是从明清开始的。

与一般人理解的相反,虽然基督教是外来宗教,跟中国传统不合,但是中国却是对基督教最宽容的东方国家之一。

至于后来义和团运动以及一些五四知识分子掀起的反基督教运动,包括对于西方传教士的污名化,都不是历史的主流。

言归正传。

什么是和合本?

大家读圣经,会频繁接触到【和合本】这个词,究竟什么是【和合本】,其实是英文【union verion】的中文叫法,【和合】就是【联合】【统一】,这样就比较好理解了。

和合本,1919年出版,由外籍宣教士翻译,原称《官话和合译本》,是1890年在华传教士大会中决议出版的三个译本之一 (其余两个是《深文理》和《浅文理》和合译本)。此译本是一世纪前的作品,所用的中文词语和语法跟现代用法相去甚远,也当然未能吸纳近几十年释经学和原文研究的成果,在世界各地的华人教会,《和合本》都占有「权威」地位

1890年5月,几个宗派的新教宣教士在上海举行会议,决议以文言文(深文理)、半文言半白话(浅文理)和官话(即国语)三种文体翻译圣经,由英国及海外圣经公会、美国圣经公会、和苏格兰圣经公会分别承担费用,会上选出三个执行委员会分头进行工作。在三个圣经公会之中,大英圣书公会可能是整个翻译计划中的主导者。

和合本( 1919 )是清末民初新教诸派妥协合作的成果,几代英美传教士在华译经的最高成就,也是中国文人深度参与,进行润色的结果。它代表了官话译经的最高成就,对中文的近代化进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王佩:深文理和浅文理和合本,我们就略去不说了。都不是成功的译本。知识分子,觉得它古文不精,缺少文采。老百姓却觉得诘屈聱牙,看不懂。

官话/国语和合译本

官话和合译本执行委员会的成员有狄考文(Calvin Wilson Mateer)(美国长老会)、富善(Chauncey Goodrich)(美国公理会)、鲍康宁(Frederick William Baller)(中国内地会)、欧文(George Owen)、鹿依士(Spencer Lewis)。狄考文去世后,富善继任委员长。委员会在1907年出版新约,待旧约完成后,于1919年4月以《官话和合译本旧新约全书》为名在上海出版,分「神」和「上帝」两种版本;在1939年改名为《国语和合译本》出版。

我们今天的圣经和合本,主要应该感谢两个人,一个是狄考文,一个是富善,其中主要是富善。

富善(Chauncey Goodrich, 1836-1925)热爱中国人民,为了容易接触中国人,更能把福音广传,富善在生活习惯上尽量与中国人认同。他像中国老百姓一样留长辫子,穿长袍短褂,头戴小帽子,并且千方百计学习中国语言。他仿效小孩子学话的过程,留心别人讲话的音调,自己设计一套记录音调的办法,从简单的字开始,渐渐到词句与成语,反复练习,随时随地在街道上向百姓学话,马上记录起来,回家反复温习记忆,不停地生动运用。这样日积月累,到了中国不久的富善牧师就成为在宣教士中,北京话讲得最标准,最流利的一位。

1891年,富善牧师被任命为和合本官话圣经的翻译委员。和合本翻译委员包括来自各宗派的宣教士,前后共有十多人,每个委员带着自己的中国同工参加翻译。在漫长二十多年的翻译过程中,由于他们工作繁忙,都是兼职,有的后因年纪渐渐老迈,健康体力不如前而请辞,有的病逝,故此,委员会的人选一直不稳定。1900年,义和团运动,很多宣教士和信徒被杀,其他的宣教士均要避难逃亡他处。虽然如此,经过十六年千辛万苦的努力,和合本新约圣经终于在1907年出版了。

1908年,因圣经翻译委员会主席狄考文(Calvin Wilson Mateer, 1836-1908)逝世,富善牧师被任命为委员会主席。他辞去了道学院所有的工作,专心致力于圣经翻译的工作。

1918年,和合本旧约圣经定稿,圣经翻译委员会解散,富善牧师继续负责至出版为止。

1919年,和合本新旧约圣经全书经过二十八年之久的翻译工作,终于面世了,而富善牧师已是八十二岁高龄。所有参加这份圣工的人,只有富善牧师从头到尾都有份参与,并亲眼看到整本圣经和合本的出版,他的喜乐与感恩之心,难以笔墨形容。

1919年,是五四运动爆发的那一年。圣经和合本,也在这一年诞生。这的确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值得纪念的年份。

对于圣经和合本的翻译,狄考文提出四原则,富善提出五项翻译原则。

狄考文译经四原则
  • 译文必须为全国通用语言,不可用地方土语。
  • 行文须简单,在礼拜堂诵读时,各阶层人士都能明白。
  • 字句必须忠于原文,同时又不失中文的韵气。
  • 暗喻应尽量直译,而非意译。
富善译经五原则
  1. 语言必须是真正口语化的(和我们的“英王詹姆斯圣经KJV一样),容易被所有能够阅读的人所明白。
  2. 语言必须是普遍通用而不是地区性的官话。
  3. 文体虽然要浅白易明,却必须高雅简洁。
  4. 译文必须紧紧接近原文。
  5. 例证、隐喻尽可能直接翻译出来,不可意译……

狄考文特别强调:

语言必须是(和我们英文詹姆士一世译本一样),在讲坛上朗读时,所有阶层人士都容易明白的

和我们的“英文詹姆士一世译本”一样

我们注意到无论是狄考文还是其继任者富善都说了同一句话”和我们的英王詹姆斯圣经一样“。英王詹姆斯圣经就是KJV,King James Version。

一说到KJV,我就非常激动,不仅是我,所有爱书,爱文字,爱英语,爱翻译的人,都应该读一读KJV。

你们相信吗?17世纪的英语,到了今天,哪怕一个中国大二学生读起来,都依然明白如话。相比之下,读明代的随便一个典籍也够你受的。

我爱KJV,我爱她那优美典雅的英语,它燃起了我内心比爱情更为煌煌烈焰。

给大家看看几个例子,KJV好在何处。

(創世記 6:17) 看哪,我要使洪水氾濫在地上,毀滅天下;凡地上有血肉、有氣息的活物,無一不死。

这一段KJV是这样翻译的:

And, behold, I, even I, do bring a flood of waters upon the earth, to destroy all flesh, wherein is the breath of life, from under heaven; and every thing that is in the earth shall die.

试着用《指环王》里甘道夫的语气,念一下,这雄浑炽烈的声音,会在每个懂英语的人生命里回荡不停。

我有一位老师,此刻正在以色列,她不是基督徒,但是她循着圣经的足迹,在那里巡游。每到一地,就给我发来照片。

这个地方叫尼波山,是摩西死的地方。

在《申命记》中,最后一段经文的和合本翻译:

以后以色列中再没有兴起先知像摩西的.他是耶和华面对面所认识的。耶和华打发他在埃及地、向法老和他的一切臣仆、并他的全地、行各样神迹奇事。又在以色列众人眼前显大能的手、行一切大而可畏的事。

大家再欣赏一下KJV的翻译。

And there arose not a prophet since in Israel like unto Moses, whom the LORD knew face to face, In all the signs and the wonders, which the LORD sent him to do in the land of Egypt to Pharaoh, and to all his servants, and to all his land, And in all that mighty hand, and in all the great terror which Moses shewed in the sight of all Israel.

中国有一个非基督徒冯象,也翻译了一个版本,供大家对照参考:

从此,以色列再没有出过一位先知,能够如摩西一样,蒙耶和华选召,面对面承教;奉耶和华派遣,在埃及向法老及全国臣民降下种种神迹与征兆;并且如同摩西,在全以色列眼前,举手展示如此大力而可畏之极。

在KJV的序言中,有这样一段话,可以给所有的译经者以启示:

“译经,不啻打开窗户放进光来,又如敲开果壳给我们吃果仁;是拉开帐幔让我们望见至圣所,是移开井盖帮我们取水…”

图为美国国家地理拍摄的一张苏格兰路易斯岛上一所教堂的午间祈祷,圣言在这里占据了人们的心。天地都可以废去,唯独上帝的话,一点一划都不会废去。

和合本诞生的时代

当新的时代开启,老国王必须死,否则就没有发展,没有进步。

我们来看看和合本诞生于一个什么样的时代?

近代以来,中文遭遇到信息大爆炸。 一是,新的概念事物越来越多; 二是,静态社会变成流动社会,人们交往增加;三是,媒体的崛起; 四是,公共空间的出现;五是宗教宣传。六是,政治动员的需要,等等等等。这需要中文必须敞开以前的封闭系统,进行改造。封闭系统有个优点,就是人们一旦进入这个语境,就可以很快地解码一些模棱两可的信息。比如,四书五经,是科举必须,读书人接触到任何与四书五经相关的内容,哪怕不理解,也能勉强解码。然而,一个开放的社会,变化的社会,信息膨胀的社会,让大家无所适从了。

这个时候,必须有一种,分词明显,语义清楚,让人们能够便于理解的语言出现。尤其是到了晚清以后,随着教堂的广布,广播的诞生,人们的语言交流也多了起来,(1949后更甚,连地头的老农都要去学习毛主席语录。当然这是后话),书面语必须符合听觉的要求。现在问题来了,由于传统的汉语是单音节的,一字一音,一字一义,在声音传播上吃了大亏。如果用传统简约的以字为主的文言文来传播,那势必会造成大部分人听不懂。如果用简约的官话,也会出现人们难以解码的问题。原来,人类在倾听语言的时候,并非是听到声音之后再头脑做处理,而是对方声音没说出来就在大脑中进行预处理。人们会根据谈话的语境,出现的提示词,来迅速预测判断下面对方将要说什么,这样才能听得懂。

我最近晚上走路,有时听《资治通鉴》,只能听懂65%左右,还有1/3是听不懂的。因为它太节约了。

所以,狄考文、富善强调,圣经的翻译一定要抛弃方言,而选择一种通用官话,让人们在讲堂上也能听懂。这一点非常关键。我们知道,尽管王韬润色的《委办本》文采斐然,尽管严复翻译的《马可福音》有桐城派的风采(为了短短四章,英国教会付给了严复300块银元!),尽管已经有了南京官话版和北京官话版圣经,但是这些都不适合听觉传播。

正如音韵学是打开古典中文的钥匙,国语语音正是打开现代中文的密码锁!

当有人在反对普通话的时候,他们不知道国语,官话,对于普及文化,传播知识,以及广布上帝的福音有多么重要。

和合本的标准就是好中文标准

富善的继承者对圣经译本文体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

文体虽然要浅白易明,却必须高雅简洁。

这几乎就是所有好中文的标准–浅白易明,高雅简洁。

富善的原则,就是好中文的原则。富善的追求,就是好中文的追求。

关于翻译的标准,狄考文在1900年的《教务杂志》中说:

让那些识汉字的人很好地诵读《圣经》还远远不够,还要让那些不识汉字的人——这部分人实际上在中国占相当大的比例——在聆听《圣经》的时候能够听懂,这才是《圣经》修订本的目的。

这样我们便有了翻译的标准:修订本要使用口语化的汉语,要注意听众而非读者。

所以,我们这一讲的标题是《聆听和合本圣经》

狄考文、富善领导下的“官话”和合本《圣经》译本,要符合口语的习惯,使普通讲“官话”的人能听懂,言简意赅,没有不雅的词和地方方言。对于教会提出要不要使得文言本、浅文理本和官话本三个修订本协调一致的问题,狄考文作出了否定的答复,他说:

百分之九十九讲官话的人是绝不会看任何其他译本的。……尝试统一现有的三种修订本将会带来更多的困难。尤其是官话句子是很难改动的。一个字的改动常常会打乱整个长句,需要重新翻译和调整才会与全文保持一致。

为什么要为汉语引进新的比喻,新的意象?

中文是一门活的语言,几千年来,中土文明历尽劫火,但中国人没有使用五胡之语,没有使用蒙文,没有被满文取代,也没有全盘西化成英文,而是在努力地求变求生。

汉语引进西方语言的复杂表达方式,吸收各民族语言精华的能力,还是非常强的。

在《圣经》的中译中,传教士深怕中文读者看不懂一些隐喻,准备将隐喻改成中文里固有的说法。

在一次翻译会议上,针对传教士要把圣经中的比喻换成中国人习惯的说法,一位中国助手说:“你们以为我们中国人不懂得欣赏这些比喻吗?这在我们的书里随处可见,新的比喻必会受到欢迎的。”助手的话是很有效果的,因为在圣经翻译会议中,中国助手拥有投票权。

例如:“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代罪羔羊”、“披着羊皮的狼”、“迷失的羔羊”、“眼中瞳仁”,都是和合本翻译过来的。

举个例子,为什么不能借用中国传统的比喻来翻译圣经。

圣经《加拉太书》6章7节:

“不要自欺,神是轻慢不得的。人种的是什么,收的也是什么。”

翻译这段话,译者很受一句中国俗语的诱惑。“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但是,大家仔细体会就知道,这句农业谚语,用在这里是不伦不类的。所以,直译比转换成中文比喻要有力得多。

有研究者指出,

“1919年出版的和合译本引进了一千个新的表达词组,八十七个新字,这表明翻译并非只是写下口说的语言而已,其更有塑造隐约显现的书面语言之效。”

和合本对于标点符号的贡献

我们知道,中国传统书籍是没有标点符号的,这对于韵律整齐的封闭文言文没有大问题(也常常点错),但对于长短不一的白话文来说,简直是瞎胡闹了。

因此,伟大传教士,那些顶着文化侵略者、帝国主义帮凶恶名的传教士,那些被义和团和它的促狭民族主义子孙们憎恨的传教士,为中文打开了全新的事物:标点符号!

“官话和合译本”的标点符号系统也遵照“钦定本”之“修订本”的原则。

狄考文负责中文标点符号的工作,开发了一套新的中文标点系统。除了表示新段落的大圆圈、逗号和句号外,狄考文还引进了一个新标点符号——实心圆点( .),以代替英语的冒号和分号。此外,还增加了中文标点系统没有的引号和括号。

王佩:为了翻译通顺,狄考文还将原文所无、译文增译的内容,用虚线圆点标明。

在处理英文结构与汉语结构的差异时,新的标点提供了新的出路。这些新标点的使用,改变了汉语主要的特征,使得本来主要依赖节奏气韵的汉语,变得重视内部结构,句子长度也相应增加。

当然,我们也不能偏激地断言,没有狄考文,没有传教士,就没有汉语标点符号,因为即使他不引进,其他人也一样会引进标点符号的。只是或早或晚的问题。因为没有标点符号,就不可能有白话文运动。

和合本对于中文白话文的贡献,可以从下面这些方面来考察。

1、和合本使得传统白话文得到本质的改造,从一种短句、流水句为主、无中心的语言,变成一种以动词为中心的欧化语言。复旦大学申小龙认为:“印欧语的句子组织是以动词为中心的,句中各种成分都以限定动词为中心,明确彼此关系。”

2、和合本使得数词有了新用法。

我们知道,汉语虽然有数词+量词的结构,但是表示种类,不强调数量的时候,很少用到数词。

由于受到英语不定冠词a/an的影响,和合本圣经接受了欧化的汉语表达,“一+量词“修饰名词表示种类的用法频频出现。,如“一座城、一根头发、一个人、一朵花、一个文士、一个门徒、一个会堂、一只羊、一个家主、一匹驴、一个比喻、一个葡萄园”等。

举个例子,

马太福音1:21

委办本:彼必生子,可名曰耶稣。

南京官话本:必定养个儿子,名字可叫耶稣。

北京官话本:他必要生一个儿子,你可以给他起名叫耶稣。

和合本:他将要生一个儿子,你要给他起名叫耶稣。

3、系词进入汉语。

系词的大量出现是汉语欧化的一个重要现象,因为翻译英语,有些句子本不需要用系词的地方,也开始用了系词。

马太福音 7:13

委办本:当进窄门。引而之死,其门也阔,其路也宽,入之者多。

和合本:你们要进窄门: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

但实际上“是…的…”句式不但堂皇进入汉语,更在后来的革命语言中大量使用。

4、被动句有了新用法。

被动句向来是文法家们道德的勃朗峰。从奥威尔,到EB怀特,到余光中,无不反对被动句,尤其是出现“被字”的句子。

而且,据吕叔湘等人研究,“被”字句在汉语习惯上的用法——用作说明主语遭受了不幸的事。

王力说,“我们被欺负”这样的句子是不大符合汉语习惯的表达,在汉语表达里,需要加上实施者一“我们被你/他欺负”,而英语中实施者经常不出现,因为翻译的原因,现代汉语中没有实施者的“被”字句大大增多。

而Steven Pinker终于给被动句平了反。终于承认,没有实施者的被动句自有其灵活的妙用。

和合本被动句举例。

马太福音 2:12

委办本:博士梦中得默示,令勿反见希律,则由他途而归。

和合本:博士因为在梦中被主指示,不要回去见希律,就从别的路回本地去了。

5、最高级形式

“最”的最高级句式是从欧化而来的。

南京官话本:魔鬼再拉耶稣到一座顶高的山上-

和合本:魔鬼又带他上了一座最高的山。

再举一些最高级的例子

(馬太福音 18:1)

當時,門徒進前來,問耶穌說:「天國裡誰是最大的?」

(使徒行傳 20:38)

叫他們最傷心的,就是他說「以後不能再見我的面」那句話,於是送他上船去了。

哥林多前書 13:13)

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愛這三樣,其中最大的是愛。

为什么要聆听和合本《圣经》

关于和合本的魅力,几天几夜也说不完。

一个人为什么要读圣经,因为圣经能够把人代入一片新天新地。无论你是否是信徒,都能在圣经里找到你需要的东西。

1957年,在编纂《沈从文小说选集》时,沈从文提到他学习写作时最重要的两本书是《史记》与《圣经》。他说:“从这两部作品反复阅读中,我得到极多有益的启发,学会了叙事抒情的基本知识。”

你的灵魂疲倦吗?你的内心刚硬吗?你正在为了过去的事情后悔吗?你正在为不确定的明天担忧吗?你内心有亏欠吗?你正在受到冤屈吗?你觉得孤单无助像被困在孤岛上一样吗?你觉得无聊至极恨不能找到一点刺激和动力吗?你被过去的噩梦压伤吗?你被未来的重担吓怕吗?你内心的空隙之处,是否偶尔会吹来一阵刺骨的凉风,让你一下子打一个寒颤?你是否想都不敢想还有一片最光明和温暖之处在为你留存?

那么,聆听一下《圣经》。

希望上帝的光,那来自N维空间之外的造物主的真理之光,也能垂照在你身上。

Loading

我发起了《好中文的样子:36堂写作练习》

Wednesday, January 11th, 2017

说件正事

从现在起,我要在简书招募学员,加入《好中文的样子:36堂写作练习》计划,课程不免费,报名有风险,报名费还不退,请谨慎决定,切勿冲动,因为你很可能半途而废。

在2017自然年度内,王佩和简书联手,通过私密微信群分享,内部网站交流和简书专题展示等多种形式,带领学员做完《好中文的样子:36堂写作练习》。

能给学员带来什么样的切实帮助?

没有承诺。

我所说的一切可能都是错的。

这里的每一句话都不构成要约。

一年的写作练习之后,谁也不知道学员会变成什么样子?我也很好奇。

为什么由我来做这件事?

一个不懂中国文论和西方正典写作精要的人,怎么能够指导别人写作呢?

一个不读圣经,不读马列翻译和毛泽东著作的人,怎么可能写得出好中文呢?

之所以由我来挑头发起这个写作计划,是因为这个工作除了我,没几个人能做。

因为我既读圣经,又读毛著,兼容并蓄,不因人废言(练习中,我还会引用汪精卫汉奸团体的《宣传手册》,来印证好中文的例子)。我历经沧桑,而中文是世道人心磨成的。

我有底气的另一个原因是来自简书的支持。我有简书主编刘淼老师这么好的知音,也有“南方有路”这样优秀的经纪人。

参加《好中文的样子:36堂写作练习》需要很高的语文水平吗?

不必,只需要高中学力即可。

首先,练习从大家服气的好中文开始。公认的好中文当然是文言文,还有古代白话。但是我所选的文言文材料不超过中学语文教材范畴。这非常重要,因为中学时代学过的古诗文,都储存在我们的记忆里,只需要轻轻激活,就能找到其文气和节律。

我们绝不鼓励学员去啃《古文观止》或者读四大名著。你中学时有的古诗文底子已经足够了。因为我们主要从中找到作文法,吸收其气韵。

《好中文的样子:36堂写作练习》大概会有什么内容?

包括四部份。

第一部分:约10讲,是中国古代文论的基本内容,我们会将其现代化,并结合西方正典。

可能包括但不限于:

  1. 修辞立其诚
  2. 辞达而已
  3. 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4. 好处在平易
  5. 初学文要胆大
  6. 文气(气盛言宜)
  7. 辞由己出
  8. 雅洁
  9. 复综(complex)
  10. 流水句

还可能包括但不限于:
• 文气:气可以养而致/气盛宜宣/文以气为主
• 文意:文以意为主
• 风骨
• 文简:文简而理周/ 叙事之功以简为主
• 平易:好处只是平易/文章当从三易:易见事,易识字,易诵读。
• 文浅: 喻深以浅,喻难以易
• 雄奇
• 抽象
• 隐喻
• 流水句
• 无主句
• 用字
• 正与奇
• 修改:文字频改,功夫自出
• 文章法度杂见百家之书
• 随物赋形
• 平淡:惟造平淡难
• 为何而作文:辞质,言直,事核,体顺。/为君臣民事物而做,不为文而做。
• 文有神来,气来,情来
• 童心 天下至文,出于童心
• 欧化与化欧

第二部分 10讲,破译圣经中文译本
第三部分 10讲, 拥抱1949后的中文,马列体、毛体、邓体、虎气与猴气、民国港台中文批判、为简化字辩护,为建国后的语文成就鼓与呼。
第四部分 6讲
  1. 美丽英文vs美丽中文
  2. 风格的要素vs风格的感觉
  3. 字主义vs好中文主义 Wenism
  4. 美丽汉语vs美丽人生
  5. 拥抱互文时代
  6. 可能憋一个大招

《好中文的样子:36堂写作练习》跟别的写作班有什么区别?

其他的写作班,大部分都是没有理论框架的,充其量就是小贴士和工具箱。而零打碎敲、碎片式的教学和练习,对写作无帮助。

《好中文的样子:36堂写作练习》的雄心,最终会形成一本专著《好中文的样子》,这本书可以这样描述。

为什么我们要再写一本关于中文写作的专著呢?关于中文写作、赏析、文论、风格论的论著已经汗牛充栋。

当然,名利绝对不是写这本书的目的。中文的发展历史验证每个写作学研究者最初的不确定性。只要我们在图书馆尘封的书架上随意翻开一本中文论著的第一版,就会明白这个道理。作者必须要了解自己所处的位置,撰写一本专著的出发点应该站得更高更深远,真正成功的专著应该可以做到尽量拉近世界不同地区不同中文写作者之间距离。

说这么热闹,《好中文的样子:36堂写作练习》怎么加入,又怎么收费?

答案都在这篇文章里–王佩写作私密群招募|来聊聊“好中文的样子” – 简书

来吧,少年!

Loading

王佩开智演讲《好中文的样子》

Saturday, January 7th, 2017
好中文的样子

文科生和理科生之间,写作者和程序员之间,以前都隔着一座山,现在这座山中间凿出一条光明的隧道,成功属于那些在中间自由穿行的人。——王佩

内容简介

一个从小一边打猪草、一边对自己讲故事的少年对于美好中文的渴求和探寻。什么样的中文才算好中文?白话文运动的得与失在哪里?我们能从《红楼梦》中学到什么?如何看待《圣经》翻译对于现代汉语的影响? 1949以后,大陆的汉语究竟是进步了还是退亡了?今天,究竟怎样才能提高自己对于中文的品味、形成中文的风格?本讲,王佩将与大家分享他心中的好中文的样子。

主讲人

王佩,作家,编剧,白板报(wangpei.me)博主。曾创办过黑板报网站,《e时代周报》、《新西湖》杂志等多个媒体。目前以自由写作为业,兴趣不离读书、写作和技术。著有《正版语文》一书。话剧作品有《疯狂短信》、《鱼眼》、《怜香伴》。

主持嘉宾

安替,国际新闻人,目前在财新传媒集团研究部任研究员。 1975年生于南京, 1995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工程学院,后转行做新闻,任职《二十一世纪环球报道》、《纽约时报》。2007年获得哈佛大学 Nieman新闻奖学金。 2012年在 TEDGlobal发表演讲。

讨论时间

北京时间, 2015年 1月 18日。

开智对谈录

安替:王佩老师是中国大陆互联网老将——红心杀手,黑通社和白板报的创始人,现在是著名话剧编剧。王佩老师还有一个特点,他和我们这些右派不同,他是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我没说错吧?)他对马克思主义的想法,也会贯彻到今天的讲座之中,这是非常有趣的特点。王佩:在讲座开始之前,我为自己设想了一个情境,或者说一个隐喻, metaphor。假设我的好朋友安替,被座山雕抓住,拿绳子缒到一个冰窟窿里,然后听我演讲。在接下来的 2小时内,如果八大金刚们满意,就把安替吊上来,如果不满意,就继续放在冰水里……我要说的是,让安替继续呆在冰水里好了,反正他体质那么棒。

文言与白话

王佩:我的朋友安替,病危在床榻上,医生告诉我,只要我看一看安替新写的一篇关于《红楼梦》的论文,他就可以马上康复。即便如此,我也会说:“不。还是让他走吧。我会照顾好凯恩的。”当然,大家知道这是一个笑话。这是一个我抄袭的笑话。原作是一个英国人,讽刺莎士比亚的论文太多了。我用它来讽刺红学太多太滥。谈汉语又不能不谈《红楼梦》。请看大屏幕——

1、“在我们村,我们在,一年出种粮食和蔬菜的一年,”她说。

2、“春,夏,秋,冬,风和雨,什么时候,我们都坐闲置?”

我们刚刚收工休息了一会,每天在田里,我可以向你保证,我们看到各种奇怪的行为。请将这句话改成人话。这话是刘姥姥说的:“我们村庄上种地种菜,每年每日,舂夏秋冬,风里雨里,那里有个坐着的空儿,天天都是在那地头子上作歇马凉亭,什么奇奇怪怪的事不见呢。”

请看这句话:“她会给你甜言蜜语时,有仇恨在她的心脏,她是如此双面和棘手。所有的时间,她的微笑,她试图绊倒你,做一个秀的巨大热情,而她刺中你的后背。就是这样,她是。”像不像《甄嬛传》?了解红楼梦的人都知道,这是兴儿评价凤姐的话。

原话是:“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都占全了。”由此,引出我们的问题。好中文是什么样子?

审视白话文运动

王佩:好的,我们现在言归正传。我们知道,新文化运动已经过去 100年了,这一百年里,汉语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化。说句不好听的比喻……汉语也好,中文也好,在过去的一百年里,就像一个有姿色的留守村庄的小媳妇。人尽可欺。支书刚在庄稼地里把她扑倒,爬起来,背上的土还没拍,村长又扑了过来。下面把强奸嫌疑人村教员胡适之押上来。我们知道胡适、陈独秀、刘半农等人是白话文运动的急先锋。胡适主张废除文言文,倡导白话文,提出八点主张,现在看来几乎都是站不住脚的:

不用典。

不用陈套语。

不讲对仗。

不避俗字俗语。

须求文法之结构。(以上为形式上之革命)

不做无病之呻吟。

不摹仿古人,语语须有个我在。

须言之有物。

(以上皆精神上之革命)下面请检察官宣读公诉书。“尊敬的法官大人,尊敬的陪审团。本检察官试逐一分析之。” 

1、不用典。典是什么,就是共同的知识基础。古人有用典的也有不用典的,杜甫《北征》就不用典。你们现在不接受典故,那是因为你们的味蕾还没有打开。看,听到这句话笑的人,就能理解这个典故。其实,网络时代,处处都有新典故,如果你不用典,很难跟人交流。心理学界也用典很多,比如,阳志平经常说“标准九”(stanine)就是智商测试的一个典故,对于外行来说,不解释,难听懂。用典是一个问题,可是完全不用典,也未必是好文章。

 2、不用陈套语,说说容易,其实古往今来没有一个真正完全用自己语言写作的作家。韩愈算是牛到家了吧,强调“辞由己出”,实际上,他也是承袭了《昭明文选》。

 3、不讲对仗。简直是胡闹,对仗,是中文最有魅力的结构,只不过白话文的对仗跟文言文不同,白话文更加松散灵活,也更加趣味生动。“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鲁迅《孔乙己》)”多美的对仗。您胡适之先生自己的“醉过才知酒浓,爱过才知情重。你不能做我的歌,正如我不能做你的梦。”不就是标准的对仗?自打耳光真的很好吗?

 4、不避俗字俗语。太俗也不好吧,现在您的孝子贤孙们已经开始撕人体器官了,您也不出来管一管。证人一毛你说呢? (安替:一毛很无辜的样子 ) 

5、不做无病之呻吟。这个要求原是不错的,但是说文言文都无病呻吟,也太偏激了吧。司马迁《报任安书》,何等苍凉壮阔。韩愈《祭十二郎文》多么痛彻肺腑。归有光《项脊轩志》何等断人肝肠。更不用说夏完淳绝命书,林觉民《与妻书》了。

 6、须言之有物。这条不能同意更多。不过,做到您说的前 7条,也没什么物可言了。民国诸先生的评议。

王佩:

“尊敬的法官大人,下面有请被害人‘中文’的代理律师上场。”

胡先骕:

对于胡适文学革命中文学与文字混为一谈,胡先骕批评道:“言文合一,谬说也。欧美言文,何尝合一?”“文学自文学,文字自文字。文字仅达意,文学则必于达意外有结构,有照应,有点缀,而字句之间,有修饰,有锻炼……非谓信笔所之,信口所说,便足称文学也。今之言文学革命者,徒知趋于易,乃昧于此理矣。”

吴宓:

“文章之格调可变且易变,然文字之体制不可变,亦不能强变也。自汉唐迄今,文字之体制不变,而各朝各大家之诗文,其格调各不同。Pope, Byron, Tennyson同用一种英文,而其诗乃大别异。故不变文字之体制,而文章之格调,本可自由变化,操纵如意,自出心裁,此作者之自为之耳。今欲得新格调之文章,固不必先破坏文字之体制也。”(吴宓《论新文化运动》)有陪审团成员说,被害人律师的话,听不懂。真是人心不古。下面请证人傅斯年上场。

傅斯年

与胡适、陈独秀等激进分子相比,傅斯年的语文观比较中和,有点“捣糨糊”的意思。一方面,傅斯年说:“废文词而用白话,余深信不疑也。”接着,他主张:“以白话为本,而取文词所特有者,补苴罅漏,以成统一之器,乃吾所谓白也。”即“文言合一”。

傅斯年的“文言合一”

概论:以白话为本,而取文词所特有者,补苴罅漏,以成统一之器,乃吾所谓白话也。

各取一半:

取材于语言(口语)者,取其质,取其简,取其切合近世人情,取其活泼饶有生趣。

取材于文词(文言)者,取其文,取其繁,取其名词剖析毫厘,取其静状充盈物量。十条原则:

(1)、代名词全用白话。

(2)、介词位词全用白话。 

(3)、感叹词宜全取白话。 

(4)、助词全取白话。

(5)、一切名静动状,以白话达之,质量未减,亦未增者,即用白话。

(6)、文词所独具,白话所未有。文词能分别,白话所含混者,即不能曲徇白话,不采文言。 

(7)、白话之不足用,在于名词,前条举其例矣。至于动静疏状,亦复有然。不足,斯以文词益之,无待踌躇也。 

(8)、在白话用一字,而文词用二字者,从文词。在文词用一字,而白话用二字者,从白话。但引用成语,不拘此例。 

(9)、凡直肖物情之俗语,宜尽量收容。此种词最能肖物,故最为有力量。 

(10)、文繁话简,而量无殊者,即用白话。文词白话文法有殊者,即从白话。

安替:傅斯年的观点现在看来都好合理啊。

王佩:最合理的一个人还有一个,就是钱玄同。虽然他主张废除汉语,但是关于应用文的主张,现在看来就是一份 Markdown用户指南。

钱玄同关于应用文改革大纲 :

1、应用文必以国语(即白话文)为之。 

2、所选之字,皆取最普通最常用者。 

3、凡一字数义者,止用其一,亦取最普通常用者。 

4、关于文法之排列,制定一定不易之“语典”。 

5、书札之落款或称谓,务求简明确当。 

6、凡小学教科书,及通俗书报、杂志、新闻均旁注“注音字母”。

7、无论何种文章,必施句读及符号。 

8、印刷用楷体,书写用草体。 

9、数目字改用阿拉伯数码,用算式书写。 

10、凡纪年,尽改用世界通行之耶稣纪元。 

11、改右行直下为左行横迤。 

12、印刷之体,宜分数种。这分明是一份最早的 Markdown指南嘛。

情书之美

王佩:这里的应用文,除了留声机说明书之外,还包括书信。我爱书信!!!从中学第一封情书,到初恋第一份检讨,到今天的 E-Mail,书信是我最爱的文体。大家一定要多看书信啊,太优美,太动人了。

安替:王佩老师准备了情书检讨样本吗?

王佩:有啊有啊,太多太多了。我还写英文情书呢。写论文的时候英语不灵,写情书立即下笔如有神。有一个女画家杨慧林去世了,有人请求柳如是写祭文。柳回信道:“我辈即极无文,亦不可不作。容俟一荒山烟雨之中,直当以痛哭成之耳。”(柳如是语)这里要说一说林觉民老师的《与妻书》,如果大家去福州,一定要去三坊七巷,拜访一下林觉民故居。这个故居很有意思,也是冰心的故居。我曾在林觉民故居里驻足倾听完朗诵的《与妻书》,大家中学都学过,这封信是用文言文写的。

王佩:它之所以感人,是因为文言文的力量。如果改成白话文呢?文言有多美:意映卿卿如晤……(现在 90后写的话,大概是:意映宝贝,么么哒 …)为什么是 90后写呢,因为 90后是最革命的一群,最有可能用得着。实际上,胡适等人折腾的白话文运动,并没有取得决定性成功。民国政府的文书还是用文言文写的,一般有文化的人之间通信,也喜欢用文言。不过,因为爱情。我们有了很优美的白话文书信。以下这些情书摘自民国大师和伉俪,包括沈从文夫妇,郁达夫与王映霞,朱生豪夫妇……

闻一多致高孝贞:

● 荷花也放了苞,大概也要等你回来开,一切都是为你。

朱生豪:

● 杜鹃花几时红起来,山中该热闹了吧。

沈从文致张兆和:

● 古老城池的沉静的空气也为你活泼起来。 

● 你走后,大风也肆虐地刮起来,看准了欺负人似的。 

● 梦里来赶我吧,我的船是黄色的……

瞿秋白致杨之华:

● 空阔的天穹和碧落的海光,令人深深地料及了那天涯的意义。

郁达夫致王映霞:

● 我时刻忘不了映霞,也我时刻忘不了北京的儿女,一想起荃君那孤独怀远的悲哀,我就要流泪。 

● 我怀抱着她,看了半天上海的夜景。 

● 我和她抱着谈心,亲了许多的嘴。 

● 闭门不出,太阳成了我们的时钟,气候成了我们的寒暑表。 

● 下堂妾王映霞改嫁之遗物。 

● 一直到我们死时止,我们死是要一道死的。 

● 为了你,我情愿把家庭、名誉、地位甚至于生命,都可以丢弃。我从没有这样地爱过人,我的爱是无条件的,是可以牺牲一切的,是如猛火电光,非烧尽社会,烧尽自身不可的。 

● 我跟我女人的订婚,完全是父母做主,我生下来四岁就定下来的。后来我长大了,读了书,觉得两人之间,终究不会产生出情爱来的。几次想要抗婚,几次受了家庭的责备,我对抗的方法,就是躲在北平常年不回家。想不到 25岁那年回家,他们又要给我完婚。我就起了恶毒的主意来刁难女方,提出约法三章:第一,不要行结婚礼,第二不要花轿,第三不要种种礼仪,我以为对于旧式头脑的人,这一吓阻是最有效力的,想不到女家居然全部应承下来。 

● 种种不堪。无过于此。

一个男人的灵魂,任意变形的灵魂,一个没有安全感的人,他唯一可做的事,就是不断地变来变去,以为这样可以逃避自己的责任。这里最不堪的情书就是郁达夫老师了。下面引出我们今天要讨论的话题,究竟是文言文好,还是白话文好,两者有什么不同?

安替:“亲了许多的嘴。”好动作化。

白话与文言之别

王佩:要比较白话文和文言文的不同,最好是比较同一种源语言翻译过来的不同译文。恰恰我们有这样的语文材料。

胡敕瑞通过分析同一佛经《道行般若经》(白话译作《大明度经》)的两个不同译本,比较了东汉文言与三国白话的区别。 

胡敕瑞《汉译佛典所反映的汉魏时期的文言与白话》(《国学研究》第 30辑,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年) 

冯胜利编《汉语书面语的历史与现状》(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年版) 

文言《道行般若经》 东汉 支谶译 

白话《大明度经》 三国 支谦译

文言、白话之间的 15种区别:

1、篇幅不同。白话篇幅大,文言篇幅小。 

◎文言单音词多,白话复音词多。 

◎文言多隐含省略,白话多呈现。 

◎文言合并缩约,白话逐条分说。 

◎文言言简意赅,白话不避繁琐。

2、字量不同。文言用字多,白话用字少。 

◎文言为专门概念造字,白话用词组表达。

◎此处可以举马的例子。

3、单复音词不同。文言多用单音词,白话多用复音词。

4、常用词不同。文言多用文言词汇,典雅深奥;白话多用口语词汇,通俗浅白。

5、常用义不同。同样的字,在文言和白话中表义不同。例如: 

◎文言文:劝 =鼓励,去 =离开,偷 =苟且 

◎白话文:劝 =劝告,去 =往到,偷 =偷窃

6、通假字不同。文言文有一套自行的通假字。白话文中也有通假字,但是不少是错别字,俗体字。

7、否定词不同。 

◎文言中独有否定词:靡,弗,微 

◎文言中:无,白话中:无有 

◎文言否定判断多用:非,而白话中多用:不是 

◎莫,在文言文中是无定代词,在白话文中表示禁止。

8、量词使用不同。白话中多见名量词和动量词。

9、代词系统不同。 

◎文言:吾,予,尔,若 

◎白话:我,汝 

◎文言中指示代词:斯,兹,白话中用:是,此 

◎文言疑问代词:孰,胡,曷,焉,奚 白话文中多用:谁,何,何时,何地,何许,何所,何故 

10、介词系统不同。 

◎文言介词:于,以,自,是以,乎 

◎白话介词:在,用,从,以是,用是故 

11、语气词系统不同。 

◎文言中,矣,焉,夫,白话中不用。 

◎白话中,耶,耳,文言中不用。 

12、词类活用不同。

◎文言:活用,兼类,名词,动词,形容词界限不明。 

◎白话:名词,动词,形容词,分界较明显。 

13、标记成分不同。 

◎白话复数标记:等,曹,辈。 

◎白话空间标记:上,中,间,所 

◎白话时间标记:时,时,已,后 

◎文言标记:“之”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4、句式不同。 

◎判断句,白话文用“是”,文言文用“……者,……也”句式 

◎文言文多用对偶、排比、互文、严整。 

15、语序不同。 

◎文言文宾语在疑问句胡否定句中多前置。 

◎文言文例如:马首是瞻,何陋之有

文言文与白话文区分的核心是虚词。

以张广天的一首歌为例。《也矣乎哉邪》选自张广天专辑《杨柳枝》,歌词是:

也矣乎哉邪!夫兮盖耳与!若而呜呼焉!也矣乎哉邪!

张广天注释:歌词都是一些文言感叹词、虚词,没什么意思,表示语气而已,诸如“啊,啊,啊……”。在这首歌里,出现了 15个虚词。

虚词,是与实词相对的,在中国古代,没有西方语言中的词性划分的概念,所有的词笼统底划分为实词与虚词。

古人认为,名词最实。当然,抽象名词也不怎么实,不过古代的抽象名词很少,只有礼义廉耻仁、道、理等少数抽象概念。

动词、形容词也实,副词没有形容词实,但也可以感知,基本也算实词。剩下的,大多是虚词了。

代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语气词,都是虚词。

如果说实词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肉身,那么虚词就是血脉与经络,外面看不见,但是没有却不行。

古人历来重视虚词,因为不懂虚词,古文就看不懂。不会用虚词,文章就写不出来。不但写不出文章,连说话都说不了。

记得侯宝林说过一段相声,《戏剧与方言》(侯宝林、郭全宝表演),四合院里半夜的对话,听到门响,山东人说话最简洁:

–谁?

–我。

–啥?

–尿。

你看,二人一共说了四个字, 75%用的是虚词。古人历来重视虚词的研究,目前研究虚词的著作主要有:

● 元·卢以纬《助语辞》

● 清·袁仁林《虚词说》

● 清·刘淇《助词辨略》

● 清·王引之《经传释词》

● 清·吴昌莹《经词衍释》

● 杨树达《词诠》

●裴学海《古书虚字集释》先不要急着去下单买这些书,你只需要买一本中华书局出版的《古书虚词通解》就够了,因为这本书通吃了以上七本书的精华。“课后练习”

将张广天《也矣乎哉邪》中提到的 15个虚词,各找两个例句,一个古代汉语的,一个古代或者现代白话的,标明作者与出处。例如:也: 

1环滁皆山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2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鲁迅《孔乙己》)以下作业是我以前的女弟子做的。你们看,多认真啊,人生啊,有个女弟子多重要啊。(安替:“请上女弟子照片。”)

“课后练习作业”如

也:

1、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孟子·梁惠王下·庄暴见孟子》);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韩愈《师说》) 

3、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 ?(《勾践灭吴》)

矣: 

1、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归有光《项脊轩志》); 

2、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司马迁《史记·平原君列传》)

乎: 

1、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韩愈《师说》); 

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陶渊明《归去来辞》)

哉: 

1、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庄子·庖丁解牛》)

邪: 

1、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庄子·逍遥游》); 

2、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 ?(陈寿《三国志·赤壁之战》)

夫: 

1、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范仲淹《岳阳楼记》); 

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韩愈《师说》); 

3、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兮:

1、不逢汤武与恒缪兮,世孰云而知之 ?(屈原《楚辞·九章·惜往日》); 

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盖: 

1、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2、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苏轼《石钟山记》)

耳: 

1、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 

2、桀纣幽厉……不而矫其耳目之欲。(《墨子·非命下》)

与: 

1、蜩与学鸠笑之。(《庄子·逍遥游》); 

2、吾王庶几无疾病与?(《孟子·庄暴见孟子》)

若: 

1、若夫霪雨霏霏……至若春和景明……(范仲淹《岳阳楼记》); 

2、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陈寿《三国志·赤壁之战》)

而: 

1、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呼:

1、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柳宗元《捕蛇者说》); 

2、鸣呼!今而后,吾将再病,教从何处呼汝耶。(袁枚《祭妹文》)

焉: 

1、今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焉故必知哉?(《墨子·尚贤下》); 

2、犹且从师而问焉。(韩愈《师说》)

也: 

1、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朱自清《荷塘月色》)

矣:

1、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司马迁《史记·毛遂自荐》);

2、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陈寿《三国志·赤壁之战》)

乎:

1、出,跳梁乎井干之上。(《庄子·秋水》);

2、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论语·颜渊》);

3、呜乎呜乎,尚若黄昏,黑夜自然会来沉没我,(鲁迅《影的告别》)

哉:

1、何以哉?(《左传·曹刿论战》);

2、而此独以钟名,何哉?(苏轼《石钟山记》);

3、噫吁嚱!危乎高哉!(李白《蜀道难》)

美好中文的置换公式

王佩:大家,尤其是理科生,看了这 15条,第一感觉是,丑陋。因为冗长,不美,物理和数学公式可不是这样的。

eiπ +1=0

什么叫美的公式,请看上边这个。虽然我不知道这说的是什么,就像肖申克监狱里的摩根弗里曼听不懂莫扎特歌剧中两个意大利女士唱的是什么一样,但是觉得美啊。让人流泪的那种美。

安替:高潮美啊。

王佩:如果我今晚宣布我发现了文言文和白话文的置换公式会不会被拍死?

安替:会。

王佩:为了真理,我豁出去了。It does move.我宣布“文言文和白话文的置换公式”是…… 

紧密的鼓点……  

E = MC ^ 2

好像是跟有人的公式撞车了。我保证,我没有代笔。不信请看我的手稿。我这个人最大的优点就是不固执。那我改改好了。

安替:老师解释下(我们火把准备好了)。

王佩:“文言文和白话文的置换公式” f(0) = F(0)C

安替:所以请王佩老师用中文翻译下公式。大家鼓掌!

王佩:请大家不要烧我。在当代语言学中,以乔姆斯基为代表的一派认为,任何人类语言都应当符合普遍规律。中文也不例外。

按照乔姆斯基学派,语类分成两大类,词汇类 lexical categories,功能类 functional categories.我们汉语常说的实词和虚词,在乔姆斯基那里约等于词汇类和功能类。虚词记做 F0。为了区分文言文和白话文,我把文言文虚词记做 F0,白话文虚词记作f0。

下面有请现场乐队。音乐响起:张广天 -也矣乎哉邪大家听歌的同时,我翻译一下这个公式。 f(0)=F(0)C也就是说:白话文的虚词 =文言文虚词的转换乘以一定的条件 C是 Conditional。

打开白话文之门

王佩:先看一段文字:

“我接触白话文,或者说旧小说,是昭和十年左右,在东京外国语大学读《儿女英雄传》那会儿。中国也有说话书那样的作品吗?好像开始只是怀着这样的兴趣。老师似乎颇得意于此道,自我陶醉似的滔滔不绝地串讲着。就在我对入门的讲义由衷地倾心,发呆似地听讲,想到以后考试可受不了,开始精心做笔记的那当儿,先生因健康受损,无限期地休讲了。正讲到让人手捏两把汗的当口儿,却像断了尾巴的蜻蜓似的中止了。”

这段文字选自香坂顺一《白话语汇研究》的后记。是不是有一种不一样的语感。是的,香坂顺一的白话是从《儿女英雄传》、《水浒传》中学来的,所以,跟我们今天看到的被五四、被翻译体、被毛体浸染的白话文有些不一样。

他的主要著作还有《水浒词汇研究》,全面研究了水浒的 600多个虚词,是一本心血之作。《水浒词汇研究 ·虚词部分》是一本打开白话文门径的钥匙。很少能见到这么靠谱的书。

昨天跟安替讨论了一个台湾网友提出的问题。

老貓 octw:“人们”这个糟糕的中文?为什么会无远弗届地扩散到整个中文世界呢?改个考卷,没有人会用大家、一般人、人人、我们,全部都是人们、人们、人们。

我跟安替,为了维护中华上国的荣誉,就连夜查找语料库,准备反驳他。找了半天红楼梦,发现还是不太能印证“人们”是规范的白话文这个观点。后来我看了香坂顺一的《水浒词汇研究——虚词部分》,这个问题迎刃而解。

人称代词后接词尾“们”,明显地表示复数时从宋代开始的,这是目前一般的公论。不过,宋代尚未用“们”字,而是用“懣”、“瞒”、“满”、“每”等字,唐代《因话录》、《嘉话录》中则用“弭(弥)”、“伟”等字。这些字的共通点是都属于明母(m)字。至于唐以前的复数词尾是什么,目前尚未定论,吕叔湘先生指出,“辈”字可以当复数词尾(《汉语语法论文集》,p.149)复数中,复数词尾为明母字的有“们”和“每”,分别组成“我们”、“俺们”、“咱们”、“我每”、“俺每”、“咱每”。

安替:很赞。王佩在我们讨论后继续钻研了下去。

王佩:请比较以上两段唱词,消除它们的共同点。

殷诚忠 -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我家的表叔数不清 没有大事不登门 虽说是虽说是亲眷又不相认 可他比亲眷还要亲爹爹和奶奶齐声唤亲人 这里的奥妙我也能猜出几分 他们和爹爹都一样 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迟小秋 -春秋亭外风雨暴《春秋亭外风雨暴》

歌词:

“西皮二六”

春秋亭外风雨暴,何处悲声破寂寥。隔帘只见一花轿,想必是新婚渡鹊桥。吉日良辰当欢笑,为何鲛珠化泪抛?此时却又明白了。

“流水”

世上何尝尽富豪。也有饥寒悲怀抱,也有失意痛哭嚎啕。轿内的人儿弹别调,必有隐情在心潮。

京剧是一个好东西啊。京剧就是古人的表情符。在清末以来,京剧扮演了何等重要的角色吗?中国人是不会直接唱自己的喜怒哀乐的,都是通过叙事演剧伪装的形式表现出来。一个人如果难过,她不会当街哭,大概会唱一段《苏三起解》。一个人高兴,也不会当众笑,会唱《贵妃醉酒》。

如果包围紫禁城,皇上会唱: 3.18唱段有了。

“恨奸贼把孤王牙根咬碎,上欺君下压臣作事全非。欺寡人在金殿不敢回对;欺寡人好一似猫鼠相随;欺寡人好一似家人奴婢,欺寡人好一似墙倒众推;欺寡人好一似风摆芦苇,欺寡人好一似孤灯风吹。欺寡人好一似孤魂冤鬼,欺寡人好一似扬子江心,一只小舟、风狂浪打、浪打风狂,波浪滔天,难以挽回。欺寡人好一似残兵败队,又听得宫门外喧哗如雷。”(《逍遥津》)

刚才的《红灯记》和《锁麟囊》都是一个人写的。他叫翁偶红。文革期间,翁偶虹受命改编《自有后来人》,也就是后来的《红灯记》。

大年除夕,家家户户已经放鞭炮煮饺子,他还在书房里琢磨一段唱词,“我家的表叔(怎么样),没有大事(怎么样)”,这个填空题让他茶饭不想。“我家的表叔有很多”,不像话。“我家的表叔一大堆”、“我家的表叔乌央央”,总觉得不像话。终于在年初一的时候,灵感的火花冒出来,我家的表叔“数不清”,没有大事“不登门”。“十七年,风雨狂,怕谈‘以往’”,“我母亲,我女儿,和我一样‘肝胆’”

语文的时代烙印

王佩:让我们进入本次讲座最激动人心的部分,白话文,怎样自我更生,继承了文言的文气,修辞,吸收了外来语的精气神,成为一种崭新的书面语。

说一说共产党宣言。艾柯老师,大家喜欢吗?艾柯最推崇的文本之一就是《共产党宣言》。下面我借用艾柯老师的话,一边欣赏这部经典,一边来讲白话文的演进。

论《共产党宣言》的文体风格谁都不可能断言,一篇精彩的文章单凭一己之力便具有改造世界的威力,就算集合淡定的毕生之作也无法让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在意大利登上宝座。说到这里,我不禁想到《共产党宣言》,毋庸置疑,这篇发表于一八四八年的文献对两个世纪的历史都有着巨大的影响,不过我认为应该从文学特性的角度来重读它,不然至少也应该欣赏它那超凡的修辞论证结构(就算不懂德文也可利用译本)。 

一九七一年,有位委内瑞拉作家路多维科 ·席尔瓦出版了一本名叫《马克思的文学风格》(El esilo literario de Max)的小书,一九七三年由蓬皮尼亚出版社出版意大利文版。我想,这本书今天在市面上已难找到,但是应该值得再版。作者重建了马克思的文学养成过程(很少人知道马克思也曾写实,不过根据念过这些诗的人的评价,品质非常糟糕),席尔瓦非常仔细地分析了马克思全部的作品,说来奇怪,作者对于《共产党宣言》只给了几行的篇幅,也许严格来讲,它并不算是马克思个人的作品、真可惜,这是一篇了不起的文本,灵活地在《启示录》般的语体以及讽刺手法之间游走,又有效果宏大的教条口号,还有极清楚的解释。而且,如果资本主义社会打算报复它造成的这几项麻烦,那么或许今天应该在广告学的课堂上,以宗教般的虔诚好好地分析《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开篇就像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一样,迎面给你一句:“一个幽灵……在欧洲游荡。”(我们不要忘记,前浪漫主义以及浪漫主义不久之前才在歌德小说里出现,而且大家仍以严肃认真的态度来看待鬼魂。)文章接着以鸟瞰的方式回顾了社会斗争的历史,从远古罗马直到中产阶级的发轫和勃兴,然后则是新的“革命阶级”,这些便是这部作品的前半部分内容,时至今日,对于拥护自由市场的企业而言,其中的教义依然有效。大家看到(我的确是指“大家看到”,—种几乎是电影意义上的用法)那股挡不住的力量,借由新市场对商品的需要.横扫过整个地球(根据我的看法在这里.身兼犹太人和先知弥赛亚双重身份的马克思想到的必然是《创世记》开头的那几小节)。

资本主义甚至颠覆了最遥远的国度.因为它的廉价商品就像一门门重炮,仗着这些武器,将万里长城的每一段都摧毁了,并让那些原本最结实有抵抗力的民族屈服投降,使他们对外国人产生刻骨铭心的憎恨。除此之外,资本主义还建立并且蔓延开去,早就全球化的趋势,甚至发明出一种不再是国家和民族的,而是世界性的文学。我们来看看《宣言》的开头。

《共产党宣言》有好多译本,最能反映翻译变迁的是成仿吾自己的两个译本,一个出版于 1938年,一个出版于 1976年。

我用成仿吾自己的译本对比比较好,因为这排除了个人写作风格的差异, 1938年的延安译本是他的手笔, 1976年官定本也是他翻译的。所以可以看出汉语文风在一个人身上的变迁,这都有时代的烙印。1976年译本烙上了时代语文的深刻烙印,根据成仿吾自己回忆。 1974年,毛泽东钦点成仿吾对马列著作进行校订,并给他配备了助手。1975年开始,根据毛泽东指示的“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原则,对延安版进行逐字逐句的校订。每天讨论三小时,一共修改了三遍。直到 9月份完稿。邀请了在京的 26人座谈,并到工厂、公社和部队中去争取意见。得到反馈后又做了修改。

比较语文的演进:文气

王佩:比较语文演进,最好用同一个人的作品,否则,用朱自清比较汪曾祺,岂不成了关公战秦琼?先看开头。

“1938版”

一个巨影在欧罗巴踟蹰着——共产主义底巨影。旧欧罗巴的一切势力已经联合起来,进行反对这巨影的神圣的攻击,教皇与沙皇,梅特涅与基佐,法国的急进派与德国的警探们。

“1976版”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为了对这个幽灵进行神圣的围剿,旧欧洲的一切势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派和德国的警察,都联合起来了。

接下来——

《共产党宣言》陈望道译本( 1920)、华岗译本( 1930):“为了这个缘故,各国共产党员便在伦敦开了个会,起草了以下宣言。”

成仿吾译本(1938):“为了这个目的,很多国家底共产党人在伦敦集合了,并且起草了以下的宣言”。

而在建国后的定本(也是成仿吾翻译的。1976年出版):“为了这个目的,各国共产党人集会于伦敦,拟定了如下的宣言。”

在伦敦开了个会,在伦敦集合了,与“集会于伦敦”,文气相差很大。前者随意,符合民国时期白话文的特点,后者紧凑铿锵。马克思善用修辞,《共产党宣言》被艾柯老师称为是圣经启示录式的文本。我们看一下具体的修辞的例子,就能看到 76年译本的诸多好处了。

有请艾柯祖师爷继续上场。 

在这番赞美之后(相当有说服力,因为此乃真心赞叹),接着便是戏剧性的大逆转:资本主义的巫师无力镇压庞大的地下势力,它所激起的力量,让征服者被他自己的商品过剩压得喘不过气,因此它得从自己的胸怀和肚肠里生出自己的入殓师,也就是无产阶级。

接着,这股新的势力登场。起初力量是分散、莫衷一是的,而且在摧毁机器的时候失去它原有的锋芒。起先这股力量被中产阶级利用,借用这股冲劲来打击它敌人的敌人(专制君主政体、大地主及小资产阶级),接着逐渐吸收一部分对手,以至于上层资产阶级也普罗化了,好比手工匠、店铺主人、无产阶级农民等等,于是暴动成了有组织的斗争,工人彼此之间往来频繁、互通声息,这要感谢资产阶级原先为他们自己所发明的一些交通方式。

《共产党宣言》里提到了铁路,不过它也记载了其他的大众联系方式(我们不要忘记:在《神圣家族》里,马克思和恩格斯也晓得使用在那个时代相当于电视的东西,也就是连载小说,把它当作群体想象的典范,而且他们利用一些情势,还有他们自己发明并使之风行起来的语言风格作为批判武器)。

也就在这时,共产党人登上了历史舞台。在真正说出自己到底是什么、到底需要什么之前,《共产党宣言》(以壮丽的修辞技巧作为后盾)其实先以惧怕共产主义的资产阶级的观点来陈述,并且推出几个令人想到就不寒而栗的问题:难道你们想废除财产私有制?你们想要组成妇女公社?你们想要毁灭宗教、祖国、家庭这些东西吗?这里,问题风格变得相当精细,因为《共产党宣言》似乎一令人宽心的方式来回答这些问题,仿佛是为了用甜言蜜语安抚它的对手似的。

接着,它出其不意出手重击,打在腹腔神经丛这个要害,从而获得普罗大众的喝彩叫好……我们要不要废除财产私有制呢?不要,资本的关系一直都是变来变去的,法国大革命并没有站在布尔乔亚阶级的资本立场考量,没收封建贵族的私有财富。你们打算废除财产私有制?真是愚不可及的想法,哪有财产私有制这种东西呢,因为那只是十分之一的人口剥削十分之九的人口所积累起来的,你们要怪罪我们了,说我们想要没收“你们的”资产?猜对了,这正是我们接下来要进行的事。 “妇女公社”又是怎么回事?说明白点吧,我们只是想让女人摆脱生殖工具的桎梏罢了。你们以为我们要把女人集中起来?“妇女公社”这个制度可是你们发明出来的。你们榨干工人的妻子,津津有味地用勾引之术去性诱你们同侪的夫人。摧毁祖国?可是,工人本来就没有的东西,你们又如何从他们手里夺走呢?相反,我们指望从他们得势之后,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国度……

接下来还有各种这类的论证,直到回答有关宗教问题那三缄其口的精彩之处。我们明白它的回答是,“我们想要摧毁这个宗教”,只是眼纹并没有说,就在它必须详尽处理这个如此微妙敏感的论证时,居然轻盈地从上面滑翔过去,只是让人听出弦外之音:所有的改变都要付出代价,那么好了,我们倒是不必理科为这种白热化的问题另辟章节讨论。

然后便是《共产党宣言》里教条成分最多的那一部分,是无产阶级运动的进程表以及对各式各样社会主义的批判,但是在这个阶段,读者以及被先前的文字迷住了。如果说这个有关进程表的部分过于困难,不要紧,最后两句致命一击的口号出现了。这两句简单、好记、但是教你读了一口气喘不上来的口号,日后(自我看来)注定要大大扬名:“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枷锁,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还有“全世界的无产者,联合起来”。

《共产党宣言》除了发明好记易懂的比喻之外,它还是政治雄辩术(而且不限于这个领域)的经典杰作,或许应该和莎士比亚《凯撒大帝》中安东尼对着凯撒尸首说的那一段话,以及西塞罗训斥喀提林的那段议论一起被人仔细研读才是。而且,又因为马克思本身的古典修养深厚,我们无法排除一种可能:他其实脑子里装的正是那些作品。

继续比较两个版本。

“延安版”资产阶级在其得到统治权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家长制度的,淳朴的关系破坏了。它无情地撕碎了那些把人们与其“天然尊长”联系起来的复杂的封建关系,它使人与人的关系,除了赤条条的利害关系与没有感觉的“现金交易”以外,再没有别的什么了。它把那种虔诚的迷信,勇士的义侠,小市民的多愁多情等等底庄严的激发沉没在利己主义打算的冰水之中了。

“76版”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它无情地斩断了把人们束缚于天然尊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的联系了。它把宗教虔诚、骑士热忱、小市民伤感这些情感的神圣发作,淹没在利己主义打算的冰水之中。看来,浸泡在冰水里的不仅仅是安替。大家比较会发现 76版的语气更加紧凑,整齐,严谨,可以配合定音鼓念出来。

安替: 76版的确有广场宣讲的语气。

王佩:接下来是我最喜欢的《共产党宣言》里的一句。“1938延安版”当工厂主对于工人底剥削完毕,工人们领到他的工资底现钱的时候,资产阶级底另一部分,房东,店主人,高利贷者等等就向他进攻。

“1976版”当厂主对工人的剥削告一段落,工人领导了用现金支付的工资的时候,马上就有资产阶级中的另一部分人—房东、小店主、当铺老板等等向他们扑过来。看看,“扑过来”用得多么形象,多么有动感。比之前的进攻,画面感好太多了。比较语文的演进:修辞

王佩:接下来,让我们欣赏一下马克思的辩论技巧。

那种刻骨的反讽,那种斗争的姿态,即便不是圣经式,也是尼采式的。“1938延安版”有人非难我们共产党人,说我们想废除自己劳动所挣得的财产,说这种财产是个人自由,活动与自立底基础。挣得的,赢得的,辛勤所得的财产!你们所说的是资产阶级财产以前的那种小资产阶级的小农的财产吗?用不着我们去废除它。工业底发展早已把它废除了,而且还是天天在废除着它。

“1976版”有人责备我们共产党人,说我们要消灭个人挣得的、自己劳动得来的财产,要消灭构成个人的一切自由、活动和独立的基础的财产。好一个劳动得来的、自己挣得的、自己赚来的财产!你们说的是资产阶级财产出现之前的那种小资产阶级的、小农的财产吗?那种财产用不着我们去消灭,工业的发展已经把它消灭了,而且每天都在消灭它。这个句式一定要记住,特别有用。“好一个劳动得来的、自己挣得的、自己赚来的财产!”比如造句:“好一个头脑风暴得来的、自主开发的、自主知识产权的小米!”

“1938版”有人抗辩说,私有财产一废除,一切劳作就会停顿,而普遍的懒惰将随之而兴。这样,资产阶级社会早就该因懒惰而灭亡了。因为在这个社会里劳动的人毫无所得,而获得的人却不劳动。

“1976版”有人反驳说,私有制一消灭,一切活动就会停止,懒惰之风就会兴起。这样说来,资产阶级社会早就应该因懒惰而灭亡了,因为这个社会里劳者不获,获者不劳。我特别喜欢 76版造的两个新成语。劳者不获,获者不劳。虽然文言文被干掉了,但是这种对四字成语的渴求,一直隐藏在我们的血脉中。

Zoom.Quiet: KUSO体!十动然拒的祖宗……日本也是一生悬命什么的……

王佩:所以,我们会听到各种各样莫名其妙的口号。三从一大,一带一路(?),这都是向成语致敬,向古汉语哀鸣。当然还有大妈提到的 KUSO体,网络新成语。以前有一种错觉,认为官僚的发言都是官腔体系,其实他们中一些人(实际上是其背后的秘书)是语言大师。

看看这一段。“干别人想干不敢干的事,干别人敢干不会干的事。白加黑、五加二,星期六一定不休息、星期天休息不一定。以拼命干解决大问题,以拼命干克服大困难,以拼命干实现大发展。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壮士断腕、刮骨疗毒,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1938版”共产党人还被非难着,说他们意欲废除祖国与民族。工人没有祖国。不能从他们那儿,取走他们所没有的东西。“1976版”有人还责备共产党人,说他们要取消祖国,取消民族。工人没有祖国。决不能剥夺他们所没有的东西。上文说,马克思是一个讽刺大师。

“1938版”他们(封建社会主义者)为团聚人民于自己的周围起见,所以把无产阶级的乞食袋当做旗帜来挥舞着。但是在人民每次追随着他们的当儿,看到他们背后有着陈腐的封建纹章,便哗然不恭的大笑着散去了。“1976版”为了拉拢人民,贵族们把无产阶级的乞食袋当做旗帜来挥舞。但是每当人民跟着他们走的时候,都发现他们的臀部带有旧的封建纹章,于是就哈哈大笑,一哄而散。

 76译本中,特意把“臀部”翻译了出来,以俗取胜,具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无论《圣经》的翻译,还是马列的翻译,都有一条“动态对等”的原则,就是把原文中的所有语言同等地搬到目的语中。“华岗版”德国的社会主义者是将他们可怜的“永久真理”的全身,裹在用华丽辞令文饰的,用弄清露水浸染的,空想的网衣里面,如此他们的货物自然是销售很广了。

“1938版”用投机的蛛丝织成的这种外衣,被饰以华丽的辞令,被浸以弄清的甘露,这种为德国社会主义者用来包裹他们一些可怜的“永恒真理”的空想的外衣只是使他们的商品在这种顾客面前更增加了销路。“1976版”德国的社会主义者给自己的那几条干瘪的“永恒真理”披上一件用思辨的蛛丝织成的、绣满华丽辞藻的花朵和浸透甜情蜜意的甘露的外衣,这件光彩夺目的外衣只是使他们的货物在这些顾客中增加销路罢了。在生产口号式、煽动式语言方面,没有什么能跟 1949年以后的汉语相比了。请看下面。

“1938版”共产党人鄙弃把它们的立场与意见隐藏起来。他们公开声明,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一切从来存在的社会制度,才能够达到。让那些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战栗着吧。无产者在这(指革命 –译者)里面除了他们的锁链意外再没有可失的东西。他们将得到整个的世界。一切国家的无产者,联合起来呵!“1976版”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结语:美丽中文

王佩:对比这两个版本不难看出,后者的语言变得更为严谨,更为雅驯,也更符合汉语人造语法的习惯。

翻译家王太庆说,大陆在 1949以后,中国组织了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这个机构虽然以翻译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为对象,不翻译其他典籍,却以译品的质量和数量成为这一时期哲学翻译的样板,为译者们不得不考虑和借鉴。翻译马列著作,对中国社会来说,是祸是福暂且不论,对于现代汉语来说,则提供了意外的养分。

我们拿出 1949前后的译本进行比较,就可以看出差别之所在。在王太庆这些大陆的翻译家看来,港台现在的翻译感觉译文陈旧,王太庆说:“主要是由于那些地方缺少了解放后的改造。”他还说:“即使在今天,还有人总是发思古之幽情,在文章里夹点不通的假古文,一味博雅,拿来吓唬小青年。”其实,“那是一种退化了的文言文,既不精确,又无文采,读时非常吃力,把握不稳,印象非常肤浅。”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了解了白话文运动的起源,白话文与文言文的区别,白话文在1949的发展,以及站在历史的高度,思考了“文言合一”的可能性。可以说,我们看到了好中文的一条脉络,那就是蕴藏在文言文中,也蕴藏在当代白话文里。

正如杜甫所说:“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让我们学习美丽中文,热爱美丽中文,试着写出美丽一些的中文。最后我要说一件小事。

昨晚在准备今天演讲的时候,拿出一本假日书市掏来的《毛主席论卫生事业》,在里面发现了一个手工剪的红心“忠”字。我一阵惶惑。这个时代,还有什么值得“忠”于,想来想去,只有伟大的不离不弃的母语。

所以,我把它夹到《千字文》里,这是我最后的忠诚。直到永远。谢谢安替的精彩主持,你可以被捞出冰水了。

安替:是啊,你主讲成功,我活下来啦!

开智自由谈好中文能否从方言中产生青年群群友:请问王老师,我个人认为的好中文是普通话与各地方言发展的和谐共处,好中文是否能从各地语言的交融中产生呢?该如何实践呢?

王佩:关于方言,昨天跟安替谈到这个问题,我俩都感慨万端。按照周有光的分析,现在只有 30%的汉字还读古音,读上古音的就更少了。这意味着什么吗?意味着,我们就是一群外星人,来到地球,拿到了中文书,因为我们是智慧生物,内容都看得懂,但是读的音是自己给随便赋值的音。这有多荒谬。可怜我们的诗经、楚辞、唐诗、宋词,都不押韵,都不平仄了,都没有颂读的意义了。

现在北京话成了中州古韵,胡同串子的语言代替了中土雅言。傅斯年老师论各地方言之弊端: 蓟北(北京永平以东)语气锐利,其弊哀嘶。 中原(直隶南部及黄河沿岸)语气凝重,其弊钝迟。 吴会风气流丽,其弊靡弱。 闽粤语气复繁,其弊结屈。我们的普通话,北京话就是“语气锐利,其弊哀嘶”。

安替:比如“关关雎鸠”这个美丽的诗经的词句,上古“关关”是象声词,读“ Kroon Kroon”很像水鸟的叫声,现在已经完全不像了。

Zoom.Quiet:中 E杂用,其弊太 low。古汉语到现代汉语的演化

陈虎平:我提一个问题。文言文在历史上也经历从先秦到唐宋到明清的演化,红楼梦已经与当时的日常语言很接近了。是否可以认为,现代白话文是在吸收翻译体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演化?中文并没有经受太多外来语言的影响,而是在原有语言演化基础上的再次推进,核心不动,外围在改变,形式在改变。胡宗楠:古汉语中的“平上去入”,入声普通话读不出来,但是用家乡土话就能读出来。我们语文老师教我们这样分辨入声的。借陈虎平老师的问题。王佩老师怎么看一些翻译作品对中文的影响呢?曾被老师批评写文章翻译味道太重,之前一直不自觉 ……

王佩:关于当代汉语,我同意雷立柏的观点:“现代汉语是一个相当年轻的语言,这个新语言不断利用欧洲古代和现代的概念和比喻来丰富自己。古汉语是一门充满诗意的、模糊的、缺少公认定义的语言,而现代汉语则是一种具有明确定义的语言,是一种很有效的媒介。它能传达技术知识,也能探讨最深邃的哲学思想。这种情况是漫长翻译工作的结晶。”

汉语文化圈的内容传播李植:我有个发现(以及疑问),当代汉语圈(大陆和台湾、香港、马来西亚)之间的 Non-Fiction写作壁垒很高,很难相互分享。我看到很多台湾优秀的专业人士写作(例如科普和社论)很难在大陆传播(反而大陆的文字容易在台湾传播)。到底这种传播壁垒是因为先天因素呢(例如繁体字阅读障碍和一些 gfw的问题),还是由于意识形态不同导致不同地方的语言发生了变化,还是其他的一些原因呢?

Zoom.Quiet:古汉九音、现汉四声、表现力减半!汉语圈的事,同米国文化侵蚀!天朝经济发展文化商品倾销!……带动了京华方言的挺进……

李植:同问,我发现台湾的学术和技术写作看起来比大陆人写的文气畅通很多?

王佩:台湾人的翻译也有很多问题啊。台湾有个退伍军人席代岳,喜欢翻译关于古希腊和罗马的经典。最近内地引进了他翻译的古罗马普鲁塔克的《名人传》,读之令人喷饭。席君喜欢用旧体诗翻译书中诗歌,于是有了这样的翻译:“诤友如管鲍,可贵胜珍宝”。还有把古希腊人的诗译成“寻章摘句无足论,语不惊人死不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来,让人怀疑杜甫和文天祥剽窃了古希腊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岸对退伍军人安置不当,后果是多么可怕。这种翻译,在我国老翻译家中是严禁出现的。比如我国俄文翻译家,在翻译俄罗斯文学的时候,就宁可翻译成“雨后蘑菇”,也不翻成“雨后春笋”。因为俄国树林多,蘑菇多,春笋,真没有。

青年群群友:王小波有个说法,大意是,最好的中文作家都是翻译家。想请问王老师如何看待这个说法?如何看待大量翻译作品对现代汉语的影响?

王佩:没有外来翻译,汉语就是另外一种样子,大概还是只能表现一点农业社会的小事。有了佛经,西学,圣经,马列,西方科学的翻译,中国才变成一个思想上现代国家。定义中文之美段新星:若群中网友此次听讲后过于激动要练笔写中文文章的话,给几个应景的题目?

王佩:如果大家要练笔的话,我觉得最好的办法是从写信开始。

安替:请王佩老师最后公布下一些出示的参考书名字和你自己的情书!

王佩:兑现承诺,登出我写的英文情书。 

Today is special. You have been waiting for something for many years. But you were disappointed every time when you opened your door. It was the postman, it was the wind, it was nothing at all. You have departed the time of innocence, the time of simplicities, when good is good, truth is truth, and your question always has an answer. Now, everything is different. You have been pushed into a stage, on which you have to act yourself, directed and watched by the audience, whose requirements you may feel powerless to reject. We are living in a changing era; you are in a transitional age. Traditional values lose its favor; other values takes its position. Peace and simplicity is on the way out; sound and fury is on the way in. Many books has been written, few are worth of reading. Every morning when you wake up, you are facing so many choices, so much temptation, let alone conflicts and confusion which makes the circumstance more complicated.

What shall we do? What can we believe? What can we rely upon? The answer resides your heart. Trust it, cherish it, above all, alert it. I wish you will find something new after your birthday, and I believe, as I did the first time when we talked, you will find a way. You will be yourself, undeceived and undisturbed, as tranquil as your eyes have told me.

阳志平:王佩兄与我邮件往来,曾提及一个精彩例子,补上。有许多在汉语演进史上做出过杰出贡献的人,需要让人们再认识。

比如,清末洋务运动的王韬,他帮助传教士润色了文言文《圣经》译本(即:委办本),至今仍被公认为是最优美雅驯的“文理本”(文理即文言文的意思,浅文理即浅显的文言文的意思)译本。

文理体,真的被白话文消灭了吗?事实上,未必然。无论是官方拙劣的祭孔文,还是民间的吊唁短讯,人们都发现白话文无法传递那种正式、庄重、哀戚之感。此时只能求助于文理,哪怕浅文理也好。当周慧敏与倪震分手,对媒体发布声明,开头一句便是:“我与倪震,识于微时。”这种古汉语、隐形典故带来的魅惑,是区区一句“我还好,你也保重”无法比拟的。“子归受荣,我留受辱,命也如何?”后人假托李陵写给苏武的信中四字句,所带来的震撼力,对于受过汉语熏陶的人来说,宛如鸽子蛋之于美女,iPhone6 之于 geek,这些岂是一句“我口写我手”就能糊弄过去的?

汉语之路,是一条荆棘遍布之路。这条路上,无数壮士倒下,也有无数小丑,被竖起。今天欲重新梳理这条线路,这需要多大的雄心与勇气。这是新时代的驼峰航线啊。

王佩:如果大家对闲书感兴趣,兼练写作的话,请看明代谢肇淛写的《五雜组》(上海书店出版社)。一般人还真未必知道这本书。

安替:中文的一些范本,本身各自功能和目的性还是很强。好中文应当有多样的范本。“对于微软这种行为,中国人不能对之惩治,是中国人的耻辱。我们尚不能有任何方法在中国保护自己的言论自由,这也正是我们这辈人仍旧需要继续努力下去的根本原因。总有算帐那天,只要我还活着,我说过,像微软、雅虎此种不义行为,就一定会被惩治,别侥幸能被大家忘掉,未来中国的基础教育普及费用,恐怕都要从这些大公司的赔偿款中出:赚钱之日请先想想未来。我们能活着,并且不失去理想,就是相信历史,相信正义之神必然会眷顾中华,让悲苦者平反,让受害者申张。”

“一个国家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其中还有一批人不愿意放弃民族的理想,并且愿意扎根、牺牲、奉献。我们今天学习华盛顿的政治、纽约的经济和加州的文化,完全就是因为我们对自己的民族有着坚定的盼想 –总有一天,我们生活在南京、北京、香港和台北的儿女,能共同享受自由、民主、富裕、和平的生活。而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我们中国人自己来努力争取,因为只有我们才能刻骨铭心地体会到彼此的甘苦。”

“我们处在一个极其复杂的处境中,正是如同对经济制裁是否能改善一国民主状况的问题一样,90年代的中国和伊拉克,有过正反两方面的反证。这种尴尬和复杂,恰恰是我们国人的耻辱,真不足外人道。我只能在此默默和朋友们重念我们自己的梦想:愿有一天,在中华大地上,公平如大水滚滚,公义如江河滔滔。此等声音虽然微小,但在我们心中却坚如磐石。”这篇文章我自觉不自觉地大量使用圣经句式。

王佩:用《圣经》体写新闻评论,我还用《圣经》体还给人家煤矿写过颁奖词呢。同一台晚会里,我还用了《共产党宣言》体。“他相信技术本来没什么秘密,方法掌握在每个人手里,复杂不过是简单的累积,高精尖同样离不开最传统的工艺。

世界上第一个 6米大高采工作面诞生才两年,他便试着应用到纳一矿的开采中。作为总工程师,他带领技术团队,大胆设想,小心尝试,挑战不可能,敢为天下先,终于攻克了大采高工艺的世界性难题,并得以在宏一矿、纳二矿的推广应用。为把 XX集团打造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贡献良多。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因为救世主就是两手空空、打破规律的我和你。”

我可以负责任地说,活学活用《共产党宣言》和《圣经》,可以通吃国内大小晚会的撰稿。采铜:还押韵啊!

王佩:要适当地,不经意地押一点韵,就像武媚娘一低头露出的一抹桃红。

写作私淑秘籍

王佩:简单通俗地说吧,要想文字卖个好价钱,就到西方汉译经典文本中求,读古典,读原创白话,那都是白费蜡。中文传统的武器库里没办法提供大场面、戏剧性、音乐性、思辨性统一于一体的武器。只有汉译西方经典里有。如果你要变成一个老学究的样子,穿居士服或唐装,戴着佛珠蜜蜡,听着蒋勋 MP3,看着陈丹青的讲座,那就去读古文、林徽因们吧,如果你想变成一个文字具有影响力、吸引力的有为青年,如果你想赢得 VC、TV、姑娘的芳心,就去读真正的西方经典的汉语名译。安替:我读古文比读英文还难。

王佩:面对古汉语我们没有任何速读能力,中国也没几个有速读古文能力的人。中国古典中最值得阅读的是诗,而且直通白话文的。周作人就建议从读古诗入手来学习写白话文。就我所知,阳志平的写作功力中,有五成来自古诗词的阅读,尤其是《古诗源》,他已经用到化境了。而且,读古人的诗,第一要选对诗人,第二要读全集,不要读选本。其实值得读的诗人也不超过十来个,读,记,化,用,你的中文水平会瞬间提高。加上西方经典的汉语名译的修炼,写作水平能短期获得幂级提高。比如,辛弃疾,以常用字、日常话入词,出神入化。比如:点火樱桃,照一架荼蘼如雪。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一枝枝不教花瘦。大家注意,这是辛弃疾的词,说得跟白话一模一样,但是是词啊。读什么《六国论》《教战守策》,直接从诗词入手,多快啊。然后是唐诗,唐代任何一个八流诗人的诗,都够我们受用一两年的。

寒山,在中国向来不被当成主流诗人。但在美国,他的诗歌被加里 -施耐德翻译成英文后,影响了一代人。“人问寒山道,寒山路不通”这句诗就印在描写南北战争的小说Cold Mountain扉页上。所以那部同名电影应翻译成《寒山》,而不是《冷山》。“人问寒山道,寒山路不通。夏天冰未释,日出雾朦胧。”这首诗在 1950年代被 Gary Snyder翻译成英文:

Men ask the way to Cold Mountain Cold Mountain:there’s no through trail.

中国哪里有什么天才,不过是每人偷偷一本私淑秘籍,悄悄在马桶边枕头边啃罢了。根据我这些年的了解,公布一些写作者的秘籍。

阳志平:《古诗源》(是一切汉语诗歌的源头);

安替:《圣经》(和合本);王烁某个时期:《唐诗三百首》;

宋石男:《稼轩词编年笺注》;

麦家:《博尔赫斯小说全集》(他从头到尾背下来的,所以他的谍战小说其实是:特工经历与博尔赫斯通俗化)。

不需要接触太多古典,读一点诗词,就可以通吃通会。多向翻译经典下功夫。

叶舟:老师怎么看《古文观止》?

王佩:都是好东西,你只要能看进去,就是好东西。历史学家唐德刚,就是给李宗仁、张学良写口述实录的史学大师,靠的就是熟读《资治通鉴》起家。还有很多老翻译家靠《左传》打底子。问题是人家都是童子功,现在咱们花不起那个力气。

年轻时代的圣典

王佩:古人说得明白:人生在世,或成一事,或治一经。其实读通一部书就受用一辈子了。瑞士历史学家布克哈特在《世界历史沉思录》一书中说:“每个人首先要选择一个固定的专业:神学、法学或者其他任何专业,并且对其进行投入,一直到毕业为止。尽管如此,他的这些投入不应该是为了以他所学的专业为终身的职业,而是为了学会如何坚持不懈和前后一致地工作,学会尊重一个专业内所有的科目,培养科学研究所必需的严肃品质。”

王国维《国学丛刊序》回答了好多人困惑的问题,究竟学什么学问,读什么书,是国学还是西学,是古典还是当代,是有用还是无用。:“学之义不明于天下久矣。今之言学者,有新旧之争,有中西之争,有有用之学与无用之学之争。余正告天下曰:学无新旧也,无中西也,无有用无用也。凡立此名者,均不学之徒。即学焉,而未尝知学者也。”采铜:关于经典,其实也不用纠结选哪本,因为时间已经帮我们选好了。关键是,拿出一本认认真真读就是了。

阿纪:消化成本不同,就好像有的人选择能坐着绝不站着。

采铜:不是成本的问题,成为一方高手,收益无穷大,成本可忽略不计,关键是意识和觉悟没到罢了。

王佩:人大抵是这样,年轻时候遇到一本书,然后一辈子就它了,其余时间不过是对它的复制和迭代。我的年轻圣典是郑振铎译的泰戈尔《飞鸟集》,我是在凤凰花灿若明霞的校园里,一边笑,一边哭,一边惊叹,读完的。合适的年龄碰上合适的书,一辈子其余时间不过是这本书的注脚。难道大家不觉得吗,生命的琼浆就只有一小口,其余时间不过是生命的渣滓。我们读书也罢,写作也罢,上微信群也罢,线下聚会也罢,不过是咀嚼那剩下的渣滓,试图回味起年轻时琼浆的味道。熄灭吧,熄灭吧,短暂的烛光。

我有一本书,每年都读一遍,王佐良《英国散文的流变》,强烈推荐给喜欢英文的你。当然不懂英文也可以看里面搭配的王佐良翻译的译文。看这本书,最大的感触就是:文章写到这种地步,啥也别说了。为了一部戏的角色分配,买过一本四五十元钱的“明清昆曲研究”之类的书,买回家,找到一行字“昆曲草创之初七人成班”,大喜,要的就是这句话。书扔一边,完成使命。所以读书最怕别人问:“读完了吗?”什么叫读完?有的书一辈子反反复复读,也不算读完。有的书翻到需要的几行字,就读完了。

傅佩荣说“一门深入,长时熏修”。这里的一门恐怕就是对人而言的经典,所有的经典在某些方面都是相同的,尤其是思想类的,就像是文明的结晶体一样。一旦把某个结晶体读懂了,吃透了,嚼碎了,消化了,基本上就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打算把钱穆的《晚学盲言》再读读,《资治通鉴》现在定为这一辈子必读的书,哪怕退休之后也得把它读完,弄懂。王国维先生对读书无中西无新旧无有用无用的论述,可谓黄钟大吕,振聋发聩。

安替:我的老师看我中文太差,让我去看《史记》,我看了几篇就没坚持下去了。大概坚持下去,现在中文也会好起来。编剧入门青年群群友:《电影学院·悉德 ·菲尔德经典剧作教程)》这套书有谁看过吗,值得买吗?

王佩:此君的这套书,全是八股,不值得买!如果你要看编剧入门书,我推荐《编剧的艺术》还有桥本忍《复眼的影像》,其余暂缓看吧。我曾写过一篇文章推荐《编剧的艺术》(参见《编剧的艺术)。真想学戏剧编剧的人,就好好地读几本基础书就够了。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尼采的《悲剧的诞生》,莱辛的《汉堡剧评》,拉约什·埃格里的《编剧的艺术》,还有一本没有翻译过来的 David Edgar的 How Plays Work。其中,最后两本是牛津大学戏剧写作课唯一两本指定教材。其余都是野路子,怪力乱神,翻几下也就罢了,没什么值得学的。

编剧的基础技巧可以习得,进阶技巧是不能习得的,靠阅历,靠天分,靠语言的积累。如果老舍先生没有那么多年对于人物和语言的积累,怎么可能写出《茶馆》。要知道茶馆是 1958年写的,大跃进时期,言论那么收紧,还能写出这样的杰作。没有老北京,没有民国作为底子托着,能写出个茄子。老舍后来又写了一批应景的解放后的戏,《售货员》《星期天》之类的,简直惨不忍睹。为什么说剧作家不可以习得。曹禺 26岁写出了《雷雨》《日出》《原野》,这不是天才是什么。连毛泽东都嫉妒得给他提了一句只有黑社会才说得出口的话:“先生春秋鼎盛,好自为之。”《龙须沟》也还可以。

伟大的作品基本上都不是苦思冥想,而是靠灵光一现完成的。阿瑟·米勒《推销员之死》,写成只用了一天。为写这部剧,阿瑟 ·米勒一个人建造小木屋,脑子里始终萦回着“没事儿,我回来了”这句话。没有人帮助,他只好先把樑木放在地上接好,再拉起来就位,然后用钉子钉牢。

一天清晨,我开始动笔 -那间小工作室还没上漆,依然散发着粗木和木屑的香味儿,装钉子的口袋还跟其他工具一起藏在一个旮旯里。4月的阳光找到我的窗户照洒进来,那些嫁接在野树上的苹果树晃动着花骨朵儿,露出初生的淡蓝色花瓣。我一整天伏案写作,天黑后才回家吃饭,然后又回来接着写,一直写到深更半夜。第二天清晨,我完成了前半部 -两幕剧的第一慕。我躺下来睡觉,这时才发觉自己一直在落泪。对于很多像我这样缺乏天赋的人来说,最安慰的一句话是:“我的时候还没有到。”毫不夸张地说,我买了国内出的几乎全部编剧书,越看越迷茫,都不是坏书,都能教你两下子,但是真正用起来,却处处捉襟见肘。后来想明白了,本来这类书的对象,就是给那些没天赋又想硬往上努的人准备的。真正有天赋的人,谁需要看这个?

青年群群友:那没办法,没有天赋,还不给人努力的机会么?

王佩:没天赋可以做点周边的事情,炒股没天赋,可以在证券营业部门口卖包子,矿泉水,证券报。也能糊口,何必非得往里挤呢。人是脆弱的,要承认这一点。比如口腔溃疡,比如感冒,可以去就医,也可以忍着,忍着就是承认自己的脆弱,承认大自然的规律作用在自己身上。既来之,则安之,自己完全不用着急。等它自愈。我们人类的病,大部分都是自愈的。我就是这样一个伪科学乐观主义者。所以,我能活到80岁。现在谁还记得编剧是谁。私下里,我最喜欢的编剧是 Richard Curtis,《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诺丁山》、《真爱至上》的编剧,因为他乐观,浪漫,没心没肺。

开智荐书

  1. 《古书虚词通解》 解惠全,崔永琳,& 郑天一 . (2008). 古书虚词通解 . 中华书局 . Retrieved from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3174513/简介:古人历来重视虚词的研究,目前研究虚词的著作主要有:元 卢以纬 《助语辞》;清 袁仁林 《虚词说》;清 刘淇 《助词辨略》;清 王引之 《经传释词》;清 吴昌莹 《经词衍释》,还有近人杨树达《词诠》和裴学海《古书虚字集释》。你只需要买一本中华书局出版的《古书虚词通解》就够了,因为这本书通吃了以上七本书的精华。
  2. 《水浒词汇研究》 香坂顺一 . (1992). 水浒词汇研究 : 虛词部分 . 文津出版社 . 简评:他的主要著作《水浒词汇研究》,全面研究了水浒的 600多个虚词,是一本心血之作。是一本打开白话文门径的钥匙,很少能见到这么靠谱的书。
  3. 《英国散文的流变》 王佐良 . (1994). 英国散文的流变 . 商务印书馆 . Retrieved from http://book.douban. com/subject/1275735/简评:我有一本书,每年都读一遍,强烈推荐给喜欢英文的你。当然不懂英文也可以看里面搭配的王佐良翻译的译文。
  4. 《古诗源》 沈德潛 . (2006). 古詩源 . 中华书局 . Retrieved from http://book.douban.com/ subject/1081144/简评:是一切汉语诗歌的源头。

语录 

  1. 如今长存的,有信,有望,有爱,其中最大的还是爱。 
  2. 肚里没货怎么办?这个时候,我们需要一点引子,一点酵母,一点催化剂,一点催情药。不管你叫它什么。开始行动是最重要的。 
  3. 做与不做是本质的区别,心里藏着一个太平洋,不如挤出两滴鳄鱼眼泪。 
  4. 生活,是神秘岛;英语,是躲在暗处帮助你的老船长。 
  5. 尤其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所有人间的娱乐都关机,空落落的心开启了一道缝,这段时间不属于睡眠,它属于艺术片。 
  6. 技术不仅仅是工具,它是有生命的,它代表了一种突出重围、挣脱桎梏的精神。 
  7.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想有那么点历险,让平庸的日常生活成为闪回的片断。
  8. 人生最大的冒险就是虚掷自己的生命,除此之外一切都算不上风险。

鸣谢:经纪人「南方有路」奋力排版。

Loading

如何写出畅销书

Tuesday, January 3rd, 2017

我一直想写一本畅销书,成为畅销书作者的感觉一定很美妙。看见自己的书摆在书店和网店最显眼的位置,看见自己的名字列进年终的各种榜单,看见读者排长队等着签名,看着银行存款的数字不断跳涨,看到……. 我已经等不及了,我现在就要写。

可是等我坐在电脑跟前,问题来了:怎么写才能畅销?

有一个办法,哈佛不告诉你,中欧你学不到。把市面上近三五年来的畅销书都找来,进行返向工程,破解里面的配方,找到畅销的元素,然后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改进工艺,自主生产,我就不信,它不畅销。几十年来,中国的高铁、电子产业都证明这么干是有效的。

然而,文化产业有两点特殊。第一,流行的潮流是多变的,受众的兴趣是测不准的,畅销有时候是完全没道理的,所以不容易得出明年流行的配方。第二,竞争激励。仿造一条高铁,不是张三李四都能够,但是写一本书,编一部剧,只要初中毕业就够了。就算你找到了畅销配方,你能模仿,别人也能模仿,比你更快,更廉价。你还是不能畅销。

想到这里,我又把电脑关上。索性看书,也许看着看着,畅销书的灵感就会找到我。

今天看的这本小书是My Utmost to His Highest,作者是奥斯瓦尔德·钱伯斯 Oswald Chambers,每到新年伊始,我都打开它。因为它是一本按照日历编排的书,每天一篇,2月29日也不例外。在香港已有中译本,被翻译成《竭诚为主》,我感觉,没有把书名中两个最高级给翻译出来,更准确的译法似应为:至诚之心对至高之神。

《竭诚为主》不仅是一本畅销书,而且是一本超级畅销书。自1927年出版以来,已经卖出或送出了成百上千万册,翻译成30多种语言。在美国,不少人把它奉为除《圣经》之外的第二灵修书。

我以前从没好好读过它的序言,这次读了,发现这背后是一个感天动地的故事,而且也似乎回答了我关于怎样写出畅销书的疑问。

作者奥斯瓦尔德·钱伯斯只活了43岁,今年恰恰是他逝世100周年。他短暂的一生籍籍无名,并没有写过一本书,但是死后变得著作等身,并且留下《竭诚为主》这样的杰作,用时髦话来说”超级大IP”。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奥斯瓦尔德·钱伯斯1874年出生在苏格兰阿伯丁,其父是一位浸信会牧师。他从小表现出艺术和音乐方面的天赋,并且考上了爱丁堡大学。然而,大学期间,他感受到了上帝的召唤,决定做一名牧师,于是转投DUNOON COLLEGE,花了九年时间,学习神学,并成为哲学助教。后来,他去美国和日本任教和传教。

1908年,他遇到了一个跟哈姆雷特的母亲一样名叫GERTRUDE的姑娘,两年后二人结婚。奥斯瓦尔德昵称她为”BELOVED DISCIPLE”(爱徒),简称B.D,谐音BIDDY,贝蒂。

贝蒂学过佩特曼速记法,是一名出色的速记员,每次丈夫布道或讲课,她都坐在下面默默地记录,一字不落。她还记下丈夫与学生的每周例行谈心,这些笔记越积越高。

钱伯斯夫妇终于有了一个女儿,奥斯瓦尔德视为贴身小棉袄,每次孩子大哭,他都快乐地说:“我的公主又唱歌了!”

本来,日子都可以这么平安喜乐地过,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奥斯瓦尔德工作的神学机构关门大吉,他作为YMCA的志愿者,带着妻女和几个学生,前往埃及,为军队做随军教牧工作。他身材高瘦,举止潇洒,目光清澈,士兵们叫他”活着的福尔摩斯”。

贝蒂一方面在战地医院做志愿者,一面继续速记下丈夫对军人的谈话,包括他关于《传道书》和《约伯记》的深刻领悟,在战时,旧约圣经中这两部关于虚空和痛苦的书,往往更受关注。 沙吹日晒,虫咬病袭,都没有阻止贝蒂尽一个妻子、秘书和战地护工的本分。

在沙漠的营房中,奥斯瓦尔德曾负责修一条石子步行道和一个花房,当有人批评他浪费时间的时候,他说:

今天很多工作做得很糟,原因是人们没有听从所罗门的教导--”凡你手所当做的事要尽力去做。” 人们总爱争论说:时间这么短,犯得着这么麻烦吗?哪怕只有五分钟,也要把事情做好。

奥斯瓦尔德引用的这段话出自《传道书》9章10节,他只引了一半,整节经文是:

凡你手所当做的事要尽力去做;因为在你所必去的阴间,没有工作,没有谋算,没有知识,也没有智慧。

1917年10月,奥斯瓦尔德身患急性阑尾炎,手术时感染,不治身亡。只抛下年轻的妻子和四岁的女儿,去往没有工作,没有谋算,没有知识,也没有智慧的坟墓。

贝蒂忍住悲伤,她还有一大堆事情要做。她给英国的亲友发去了一份简短的电报:

OSWALD IN HIS PRESENCE (奥斯瓦尔德与主同在了)

接下来的两年里,贝蒂和女儿继续留在埃及的军营里工作。有一年圣诞节,她把奥斯瓦尔德的一篇讲章当成圣诞礼物寄出去,没想到不胫而走,这篇文章被YMCA印了1万份,到处分发。一时洛阳纸贵,人们纷纷询问有没有钱伯斯牧师其他的文章。

贝蒂听到了使命的召唤。她需要把丈夫的话留给世界。1919年,她回到伦敦,继续整理丈夫讲道速记稿,并且把省下的钱都用来出版丈夫的下一本著作。

尽管生计艰难,她依然笔耕不辍,但是写的不是自己的著作,而是丈夫的遗音。1927年,她把奥斯瓦尔德的一些讲章的精华编成一本日历体的书,取名《竭诚为主》,这本书成为基督教的灵修经典,一直畅销不断。

故事还没有完。在朋友的帮助下,贝蒂成立了以丈夫名字命名的出版协会,并且一直作为一个慈善机构存在,其使命就是向全世界传播奥斯瓦尔德-钱伯斯的著作。版税则作为基金,资助钱伯斯著作在不发达国家的翻译出版,以及向学生和神职人员免费赠送他的书。

钱伯斯的女儿回忆,当有人向自己的母亲寻求帮助的时候,她从不拒绝,也不会推说没时间。只要有人敲门,她就从打字机旁离开,端茶倒水与人倾谈。她把跟邻居的小孩聊天看得跟出版丈夫的下一本书一样重要。她还给来自世界各地的读者回信,回信中不忘附赠一本丈夫的书。

直到1966年贝蒂-钱伯斯去世时为止,她已经以丈夫的名义出版了50本书。她从未署过自己的名字,只是偶尔会在几本书的序言里,出现过BD两个字母,成为她编纂过这些书的唯一证据。

作为丈夫的爱徒,贝蒂的一生完完全全献给了丈夫和他的上帝。这让人想起《路德记》里的话:

路得说:”不要催我回去不跟随你。你往哪里去,我也往那里去。你在哪里住宿,我也在那里住宿。你的国就是我的国,你的神就是我的神。你在哪里死,我也在那里死,也葬在那里。除非死能使你我相离。不然,愿耶和华重重地降罚于我。”

贝蒂在丈夫死去半个世纪的时间,依然活在丈夫的精神世界里。这当然不是受三从四德思想的影响,而是完全被丈夫的信仰所折服。在写给姐妹的信里,贝蒂说:

跟奥斯瓦尔德一起生活的日子,看到他对上帝的信仰,我知道”信实的他还在跟我交谈”…..

回到一开头的问题,如何写一本畅销书?也许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想去写什么畅销书,甚至不要想去写什么书。

坚守自己的信仰,忠诚于自己的所爱,在去往那无人回来的地方之前,尽力去做自己的手当做的事。无论是在院子里修一条石子路,还是在沙漠中建一座花房,无论是坐在打字机前,还是坐在烧开的水壶前,无论是面对需要帮助的人,还是接待邻居来串门的孩子,无论是对待朋友还是敌人,无论是对待死者还是生者,无论是对待死者还是生者,都始终如一,良善、灵巧、慈悲、信实。过则勿惮改,再过,再改,告诉你我的最坏,给你我的最好,直到里外更新。打那美好的仗,成为美好的人,以至诚之心对至高之神,以至爱之心对至爱之人。

与这些终极意义相比,畅销不畅销,写书不写书,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

Loading

为什么新年在读诗中度过

Monday, January 2nd, 2017

著名话剧演员李钺朗诵闻一多《李白之死》

新年,无论是元旦还是春节,都只是人为的时间划分,只具有社会文化和心理意义。自然的时间是连绵不断,无始无终的。任何一点都可以看成是一个旧的终点或者新的起点,不一定非要等到1月1日。但是人嘛,总是要人为地造一些意义出来,所以这一天,很多新志向被立下,很多旧习惯被发誓弃绝。尽管到了1月22日,旧习惯会被请回来,新志向会被请出去,一切都恢复到从前的模样。为什么是22日,因为据说培养一个好习惯,或者真正戒掉一个坏习惯,需要坚持21天。

杭州师范大学黄岳杰老师朗诵郑愁予《错误》和李白《将进酒》

从2011年开始,我们杭州一些热爱诗歌的朋友,每年的元旦都在杭州组织一次诗歌朗诵会,并一直坚持了6年。今年是第七个年头,当然不应有例外,于是我们在杭州体育场路的万华控股麒麟咖啡,举办了今年的诗歌朗诵会。

2017元旦诗歌朗诵会在杭州体育场路407号万华控股麒麟咖啡举行

我一大早从上海虹桥乘坐高铁到杭州,在进站漫长的扶梯上,听见一个山东口音的男人在谩骂自己的妻子忘记了带身份证,骂得很难听,妻子在辩白,便招来更凶狠的谩骂。那男人甚至准备踢妻子,也不知道有没有踢到,只听到扶梯咔咔响。他们一大伙亲戚就在旁边劝,但也并不真拦阻。在我的家乡,这一幕很常见,男人詈骂妻子成为一种特权,越是当着众人,越要显明这项权力。也许回到家,男人会跪搓板吧,我不知道。

山一程,水一程,元旦诗会已经举行了7届

中文,作为语言的一种,有多种用途,每一种用途都是被允许的。吟诗未必比詈骂更高级,要看在什么场合。如果一介忠良站在严嵩这样的奸贼面前,不骂而作诗,反倒是奇怪的。在《红楼梦》中,有很多詈词显示了一种尊卑之间的亲密关系,相反一些谦词客套反倒暗含杀机。人性的复杂性,决定了语言的复杂性,什么都不可一概而论。

李华朗诵自己创作的新诗

下午一点半,诗友们渐渐聚齐,朗诵会正式开始。这些诗歌,有现代诗,也有诗经和唐诗,无论作者是谁,背景如何,是否熟悉,都能带来全新的体验。

小不拉拉朗诵打工妹写的《吊带裙》

诗歌是专门对付人生的复杂性的。人类的语言,会达到一个描述的极限,再进一步,就说不得或者道不出了。这时候诗歌登场,帮人解脱困境,用它的迷离,它的模糊,它的朦胧性,多重性,来替代平常的语言,从而曲折地传达出作者心中的信号。而这个信号,到了读者那里,又经过了同样曲折的还原和重构,从而形成了一种更加难以言说的体验。这种体验,就是诗意。

二堂喧哗朗诵并讲解李商隐《锦瑟》

就拿李商隐的《锦瑟》来说,千年以来,谁也不能精准地说出,诗人到底要传达什么,但是千百年来,人们对它的吟诵、默念、解读从未断绝。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这个句子被造出来,就脱离了诗人的控制,甚至脱离了语言的束缚,它孤独地悬在语言之外,等待人们去解析。

前些日子,我去了一趟大西南,考察了金沙江上一座在建的中国第二大的水电站。看到人工所开挖的绝壁,下到水面之下200米的基坑,我捡起一块江底的石头,那只是一块普通的卵石,但是我感觉它在对我诉说。

说什么,我却不知道。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参加朗诵的诗友觉得这样的诗会让心灵苏醒

诗歌保持对俗世古老的敌意,为心灵划出一块安全区。诗歌不是必需品,但是一旦尝过其美善的真味,就再也离不开它。有其陪伴,就轻看了苦楚,蔑视了风暴。就写诗,散步,写很长的信,落叶纷纷。

对于我在杭州的朋友来说,是一个团契的理由。因为元旦诗会的缘故,有不少朋友都是每年见一次,见面即过年。更为感动的是,有的带来了自己父亲,有的带来了自己的孩子,诗歌让三代人之间的沟通,有了新的媒介。

新年是一个全新的开始,而“黄金在天空中舞蹈,命令我们歌唱。”

晚上,坐了高铁,回到家中,打开一本新挂历,看到上面写着一段话:

……用诗章、灵歌,彼此教导,互相劝诫,心被恩感,歌颂上帝。(歌罗西书 3:16)

Loading

看哪,好中文的样子

Monday, January 2nd, 2017

今天是2016年最后一天,从今天起,我会每天更新一篇文章,少则八百字,多则几千言,有话则长,无话也找话来抻长。

作为一个互联网时代的老古董,我从1997年开始上网,手写HTML,建个人主页,到2002年开通第一个博客,迄今已经20年矣。20年来,我没发大财,也没亏大钱,没怎么出名,幸好也没有怎么丢人现眼。我维护这一个博客,出过一本关于语文的书,演过几部话剧,编过一部电影。此外,一无所成,当然也没一败涂地。

去年十月,与担任简书网主编的刘淼老师,一起坐在便利店喝矿泉水,谈起简书有一个每日更新计划,一年汇总成一本书出版。我当时在兴头上,觉得这有何难?于是从11月底开始,开始每日更新一篇。在连续更新了20天之后,我去西南采访。云南大美,珍馐美味也多,玛卡泡在酒里,我泡在玛卡酒里。每天晚上回宾馆已经很晚,早把更新的事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出差结束,欠下文债七篇。读者抱怨,编辑默然,我才知道话不能说得太满。

今天上海的《东方早报》出了最后一期纸质版,以后改成只出电子版。据说,是为了适应新媒体的潮流。

在网上混迹了这么多年,对新媒体却越来越看不懂了。那些心灵鸡汤,或者心灵鸡血,虽然吸引了大量读者,并且还堂而皇之向粉丝收费。明明是旧垃圾,哪里有半点新的迹象?

可这又能怪谁?正如杜甫诗里所说:

永与清溪别,蒙将玉馔俱。
无才逐仙隐,不敢恨庖厨。

不怪世风日下,不怪时运不济,要怪就怪自己拱手把阵地相让。

当大家都标榜新的时候,我偏偏喜欢旧,当大家都煮鸡汤的时候,我偏要熬一碗醒酒汤。我文固劣劣,不愿入那些不懂雅洁之人的法眼。我思固然偏拗,不愿跟愚众或自我标榜的精英混入一条河流。

2017是每日更新之年,我的朋友卫西谛(老卫)承诺每天看一部电影,写一篇影评。纵使出国旅行也不中断。经常看到他蹲在机场椅子边,敲击键盘的照片。名义是旅行,实际是苦行。

问他这么做的原因,他说,只是想离开舒适区,换一种生活方式罢了。

同样是影评家,在新媒体掘金时代,老卫已经被什么sir,什么鱼,甩到了无声片时代。人家写一篇电影鸡汤文十万加,老卫吭哧吭哧写一篇影评100加。时也?命也?到哪里说理去?!

可是老卫没有叹息,没有怨尤,他只是蔫蔫地从书架上1万张碟中抽出一张,擦掉上面的尘土,脱去一层一层的套子,插进电脑光驱。

咯咯吱吱,劈劈啪啪。

白也诗无敌,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老卫写电影,键盘一敲,就是半部影史。

向老卫学习,我也要勤奋起来,走出舒适区,走进服务区,开向高速公路。

大凡写作,都要有一个主题。我这个专栏的主题是“好中文的样子”。

大家每天都在用中文,但是好中文究竟应该是一副什么样子,却未必能说的清。在晚清以前,好中文的标准是统一而公认的,四书五经,诸子百家,马迁班固,唐宋八家,公安桐城,林纾严复,皆为楷模。但是白话文运动之后,一切变得模糊起来。你说和合本《圣经》是好中文吧,五四文豪们不同意。你说鲁迅是标准文本,每个语文课被迫划分句子成分的中学生都会跟你急。你说毛体马列是白话文的典范,港台文人以及拥趸都会大摇其头。但你非要说余光中、彭淮栋写的东西是当代汉语的范文,那么从陈望道到王太庆几代西方哲学翻译家都会表示异议。由此可见,中文的标准问题,说到底,既是一个世界观、历史观的问题,也是一个审美与和喜好的问题。

我当然也有自己的立场与判断,但我尽量把这些隐藏起来,用证据说话,用文本说话,用语感说话。我既不认同那些把毛体捧上天的御用文人的说法,也反对把1949后大陆语文实践贬到尘埃的观点。《红楼梦》固然是好的,但是用康乾盛世时代的官话,来描述西方哲学显然也是捉衿见肘的。台湾文人反对汉语欧化,主张少用“的”,以免的的不休,主张少用“被”,多用主动语态。甚至反对说“他是一个素食主义者”,而改成更“中文”的说法:

他食长素。

这就有点太过了。中文是一门不断吸收外来文明精华,不断演化的语言。恪守那些传统表达,无异于刻舟求剑。

十二年前我出过一本书《正版语文》,说的似乎是语文,其实是世道人心。如今这个《好中文的样子》系列里,中文只是皮相和包装而已。

世界如铁,我心如火。是种子对沙漠,是孤岛对汪洋,是新人对旧人,是2017的光芒对亿万斯年的黑暗。时间开始了……

向腐朽的旧舞台、旧势力、旧世界、旧语言射出1.8×10^100焦耳/平方厘米的弹药,创造属于人(而不是耗子和寄生虫)的新舞台,新势力,新世界、新语言。

但是我们也不要高估了自己,小看了“人”性,在前进的路上还有坎坷荆棘,在去往大马士革的路上必有林立的十字架。可是真理既已显明,就不会隐匿。如同巴摩岛囚禁的约翰,听见七声号角吹响。我们已经听见了新世界的鼓声,天空一样大的幕布已经圈起了一角。一切都不会再退回从前。一个属于人民的时代,一个属于真理与至善的时代,已经来临。

我们不但要点燃朝霞,还要点燃晚霞,还要照亮整个夜空。这是我们的王冠,这是我们的权杖,却被一群小丑和虫豸褫夺。是时候了,是时候举起父辈的旗帜,找回失去的荣光。革命,如果真的是革命,那么只有两种可能,要么胜利,要么牺牲。我们选择胜利,把灭亡留给那些精神死了又死的那一伙。

我们却要去到新天新地、万花盛开、兄弟姊妹和睦同居的圣山那边,用新语,唱新歌,口唱心和,直到永远。

吹吹那热风,听听那冷雨,看哪,好中文的样子。

好戏开演了。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