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Tagged ‘围棋’

生死围棋

Tuesday, July 23rd, 2013

关于围棋,我略知一二。因为我从大一的时候,就开始学习围棋,经常抱着棋书啃,而且还装模做样打谱。但始终是臭棋篓子一个。鼎盛时期(也就是敢跟人叫板的时期),棋力不过在业余三级左右(我一个业余初段的同学的评价)。

围棋虽是小道,但始终担任着中日文化交流道具的重任。如果没有日本,就没有世界围棋的今天。因为围棋虽然是中国人发明的,并在你所说的清代达到一个高峰,而实际上中国的围棋是不行的。这因为中国古代围棋有座子制度,就是先在四个星位(既然围棋棋盘的”四·四”位)上对角放上黑白两子。其用意是双方实力平衡(其实这也是后人瞎扯,棋盘空空如也最平衡了。)但这严重限制了围棋的发展。因为稍微学过一点围棋的人都知道,一个小目(围棋棋盘上的”四·三“位置)定式会有多少变化。而做出这一大胆改进的是日本人。

日本人爱围棋到什么程度?到不要命的程度。日本围棋史上有著名的吐血名局,井上家的棋手赤星因彻(20年了我依然记得这个名字)向第12世本因坊丈和(这个名字Google了一下)发起挑战,对弈了四天四夜(当时日本围棋界的规矩,高手随时可以打挂,意思就是暂停比赛,等待回家跟众弟子研究后,次日再弈),难分胜负。到了第五日,执白棋的丈和给了赤星一记”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的妙击,一举奠定优势。最后下到第246手,(你如果下过围棋肯定直到这时轮到黑棋走了),赤星老师一看盘面上白棋领先10目,顿时觉得对不起师傅,对不起同门,一口鲜血吐到棋盘上,后竟为之殒命。

吐血名剧发生的时候,也就是道光年间开始,日本围棋的水平就扶摇直上。中日围棋交流最盛的民国初期,段祺瑞邀请日本五段棋手来华,让中国一流棋手们三子。让三子是什么概念?这要从”棋份“说起,顾名思义,“棋份”就是在棋界的辈分。要知道在近代日本,不按棋份是没人跟你下棋的。

“棋份”有几种,最高的叫“分先”,因日本棋手下棋都是番棋,所以轮流执黑,这叫分先。(那时黑棋是不贴目的,所以先下自然占便宜)。

其次,先相先,就是三番棋两番执黑。这是高手给下手的待遇。

再次,让先,高手让下手总执黑。

再再次,让二子(让一子没法让,让一子就是让先了)。

再下一等,让三子,直至让九子,乃至二十五子。

所以,可以说,民国初年,日本五段高手(当时还有本因坊秀哉在,大概九段以上的水平)比中国国内高手要高不少级别。

为什么那么多人喜爱吴清源,那是因为吴清源(原名吴泉),真的给国人争了光啊。

1927年,吴泉作为神童已经蜚声东亚,日本来了个五段,让他二子,双方基本打平。这在以前是绝无仅有的。后来吴清源去了日本,与木谷实二人,威震日本,把所有日本一流棋手打到了先相先的级别。

尤其是他初到日本,(这一段请允许我不借助任何搜索引擎,纵容记忆的纰漏),作为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他向日本围棋第一人秀哉名人发起挑战。这个棋谱在我大学时代,我打过若干次,它甚至成了某种安慰,当我感到沮丧和被弃绝的时候,就往往想起这个棋谱,因为吴清源实在走得太豪迈了。他第一手星位,第二手三三,第三手天元。在当时的日本棋界,把三三当做禁手,面对大神这样下棋,会被解读为僭越与狂妄。秀哉沉着应对,但还是屡屡打卦。有时一天就走一手棋,他就宣布封棋。后来,第160手,秀哉弈出比妙手还要精妙的”鬼手“,吴清源无论如何应对,都会吃亏。但是多人作证说,这一招是秀哉名人的弟子前田陈尔(这个名字没有借助Google)想出来的。吴清源回忆说,有一次他对弈中去上厕所,经过名人弟子的棋室,发现里面密密麻麻坐满了人,把每一手变化,都研究透了,封盘之后,他们再把研究结果告诉师傅。后来,这棋吴清源输了。但是他赢得了很大的名声。

川端康成写过一个短篇小说《名人》,说得就是无名小卒向秀哉名人挑战的故事,不过故事的主人公映射的不是吴清源,而是与之争锋的另一高手:木谷实。在小说里,木谷实小人得志,名人有风度地被打败,像一个莎士比亚的君王,虽然失败,但并没有丧失其尊严。

中国围棋赶超日本,始于陈祖德。

建国后,周恩来和陈毅对于围棋都很重视,也邀请了日本职业棋手来华交流。当时来了一位50多岁的老太太,叫什么我忘了,打遍国内所谓的”南刘北过“等高手,并且给他们让两子。这对于继续在各个方面树立民族自尊心的中国人来说,是不可接受的。陈祖德在后来那本战胜癌症的教科书《超越自我》中承认,这是”民族的耻辱“。

因为有这件事,才于1956年制定了围棋职业化的一系列标准。当时全国棋手定段,是以一位日本棋院颁给4段的中国棋手(名字待查,但也懒得查)为标准的。

这一抓,还真灵。1963年和1965年,陈祖德两次战胜日本九段棋手。在当时,这是一个可以与抗美援朝比肩的成果(这句评价是我胡诌的。)

棋迷为什么会喜欢围棋?并且如痴如醉?

首先,因为毫无疑问,围棋与象棋相比,更高一个档次,属于高智商的贵族运动。象棋,很市井,围棋,很贵族。这不用过多解释,围棋的变化更为复杂,理论上讲有(361!)这么多种变化。一个大斜定式,就有成百上千种变化,号称”大斜千变“。更不用说中盘和官子的技巧了。(这里需要说一句,看《官子》这样的书,是学围棋的基本读物,谈不上高深与专业。因为一盘好局,往往因为收官不慎,而转胜为败。)

其次,围棋就是头脑的摔跤,是残酷的搏杀。别看表面上风平浪静,对于下棋的人来说,一局棋简直就是他的一生。围棋有很多术语,哪怕外行听起来都觉得心旌摇荡。比如形势好的时候:顺风满帆,堂堂正正,攻击的急所,点中要害,追击大龙。形势差的一方:被搜根,形势窘迫,苦苦治孤,大龙被屠……

再次,围棋是生活的隐喻。围棋的道理,完全可以用到生活中。比如中国古代有个围棋十诀,说是做人的道理,也不勉强。比如说:入界宜缓,对于组织部来的年轻人来说,还有比着更好的忠告吗?动须相应,不可贪胜,赢棋不闹事(既得利益者应有宽阔胸怀)。

最后,围棋作为业余爱好受时代大潮的影响。八十年代中日围棋擂台赛,让许多人爱上了围棋,并成为终生的喜好。如果没有聂卫平势如破竹(老聂的鼎盛时期,真的是所向披靡。他有一局棋,一个大角都被吃了,但是他通过不断借用这片死期,居然把局面挽回了。在棋诀上,这叫:临危须弃,弃子争先。),围棋在中国不会这么普及。

围棋,对于一些人来说,简直就是他们的第二条命啊。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