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Tagged ‘读书’

电子焦躁症及宿命循环

Sunday, April 19th, 2009

我不是一个憎恨快乐者,但过度的消遣只会让我沮丧。

比如,昨天到今天上午,我一边上网,一边看了10集《潜伏》,只上得头脑一片空,只看得两眼一抹花。

下午,我知道无论如何不能再这样消磨,于是我出了门,包里背着一件长袖衣服,还有一个120的LOMO相机。

整整5个小时,我或在路上独行,或在书店里盘桓。

逛书店对于我来说,不是为了买书,而是为了与众多书籍的偶遇,从而唤醒麻木的内心,响应那借助书名传递给我的来自精神领域的召唤。

在书店的旧书区,我看到一本《韦氏日英辞典》,印刷精良,音详义细。它一下子激活了我残余的知识储备。想当初,上大学的时候,日语是我的二外,虽然只草草学了点皮毛,却打下了风吹不倒雨淋不塌的基础。西方有谚,“莫教老狗新把戏”,话糙理细。航行到人生的中途岛,才发现已经不可能从无中生出有来,下再大的气力与决心最多也只能把以前的烂尾楼重盖。日语,就是我的烂尾楼之一吧。

这本书花100元买下,眉头都没眨,因为太超值了。这本词典除了编选精当之外,使用界面也极友好,每词每句都有罗马拼音注音,遇到日本文化特色的条目,就加图释。例如:日式公共澡堂叫“錢湯”(sentoo),编者怕读者不明白,就放了一幅澡堂门脸照片,还有一幅澡堂内的漫画。更为重要的是,本词典条目按照英文字母顺序编目,而不像日汉词典一样,按照日语五十音图顺序编目,这大大照顾了我等初学者。为了将来有一天能检验一下学习成果,我还买了一本川端康成的注释原版小说《伊豆舞女,雪国》。

路过一家文具店,我买了5B、6B铅笔各5支,方方正正的速写本3本。受牟森影响(他是受宫崎骏影响),我喜欢用软性铅笔,回归纸笔,人的浮躁会减轻。因为我发现,当前大多数浮躁的情绪是伴随电子设备而产生的,所以不妨称为“电子焦躁症”。观察我自己,我发现以下规律。

电子消遣–负罪感–悔悟–远离电子–恢复动力–动力耗尽–寻找消遣–电子消遣–负罪感……

如此往复,不断循环。什么时候彻底停止了折腾,人生也就彻底歇菜了。

Loading

我的第一套台版书

Thursday, April 9th, 2009

台版书

让阅读奢侈
让生活简单

得陇望蜀,目前我最期待的书是《洛夫诗全集》。

洛夫

洛夫筆耕65載 詩歌全集問世 友善列印
林欣誼/專訪  (20090408)

  詩意人生 ▲詩人洛夫從超現實魔幻走向清明澄澈,即將發表收錄創作生涯完整面貌的「洛夫詩歌全集」。(高政全攝)

 在台北眷村舊址「四四南村」旁的公寓內,八十一歲的詩人洛夫神采飛揚,桌上攤開剛剛出版的《洛夫詩歌全集》,他高興地說:「我寫詩六十五年了,看到畢生作品結集出版,心情很開朗!但沒想到,寫了一輩子合起來才這麼四本哪!」

 洛夫是影響台灣現代詩走向的重量級詩人,語言創新繁複,詩意朦朧,一九五○年代與張默、瘂弦等人合辦《創世紀》詩社,他更以富有超現實魔幻色彩的表現手法,享有「詩魔」之名。洛夫一生寫詩、譯詩、教詩、編詩,出版詩集卅多部。「才這麼四本」的全集其實洋洋灑灑兩千四百頁,完整呈現他從早年西方現代主義,到後期融合中國傳統美學的創作歷程。
 從具象到抽象 觀照宇宙生命

 一談到詩,洛夫熱情滿溢:「我的詩表現了三種面向,一是人與社會的關係,二是與自然的關係,三是與神的關係。」

 他強調:「詩要達到更高境界,不能只停留在現實層面,不能只作個人的情感抒發,要去追求形而上的表現,包括對宇宙生命的全面觀照,以及宗教的情懷。」

 洛夫從八○年代後對中國傳統作出回顧,意象語言也變得明朗清透,「因為我追求真實而鮮活的、淨化過的純粹漢語。」他認為,「回顧」不是承襲傳統已死的部分,而是重新評估其中值得借鏡的元素,包括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泛神的概念,及文化內涵中的永恆之美。

 禪境超越現實 語言明朗清透

 「李白的飄逸、杜甫的社會關懷、王維的超脫,是三位影響我最大的中國詩人。尤其王維讓我晚期的詩作,從現實的掙扎中昇華、歸於平靜。」

 近年集成的《洛夫禪詩》,就是洛夫一系列對生命的覺醒與探索,他更提出將超現實主義與禪結合的概念,「禪的境界也是一種超越現實,只是中國沒這個說法而已,都是一種非理性、無理而妙!」

 二○○一年初,洛夫推出三千兩百餘行的長詩《漂木》,震撼華文詩壇,再創寫作巔峰。「這不是我第一次寫長詩,不過長度、格局更勝以往。」

 詩人不只書寫 更背負使命感

 他回憶過去寫代表作《石室之死亡》時,他正經歷激烈的金門砲戰,「砲彈在頭上打,我在底下寫詩。」詩中充滿戰爭、死亡等意象,在死亡邊緣中激發出形而上的思考。

 四十多年後的《漂木》,融合他近年提出的「天涯美學」,表現海外漂泊的孤獨經驗、對生命悲劇的體悟,也對兩岸現實做出批判與關懷,更深化到對人類文明荒蕪的批判。

 在《漂木》壓軸的《向廢墟致敬》一章中,他寫道:「記得大門口有一株高大的楓樹/成為枯木只是昨天的事,有人掃走了/落葉,留下了荒蕪/和被寂寞吵死了的雀鳥。虛無,其本質/帶有煙囪的焦味,接著/一群白蟻傾巢而出。」

 洛夫認為,詩歌來自生活,但更要從中提煉,否則和流行有什麼不同?他說:「一個好詩人必須要有使命感,以生命投入書寫,讓荒蕪的文化再生,不僅是writer,還要是creator,是語言和生命意義的創造,以拯救將要失落的文明精神。」

Loading

当他谈跑步时,我在想些什么

Friday, February 13th, 2009

日本当代作家的书我是不看的,无论是川上裤子,还是村上春树。一是因为我不懂日语,二是因为没有看到好的译本。有一个叫林少华的人,垄断了村上春树中文版翻译,我也曾在图书馆借过他译的《挪威的森林》,看了两页就读不下去了。前天牟森向我推荐村上的新作《当我谈跑步时,我在谈什么》并说:这次换了一个新译者施小炜,在想象中,村上的语言就应当是这样的。

尽管只要往卓越下一个订单,就可以得到这本书。我还是决定自己去书店里寻找。跑了两个书店,最后在晓风书屋找到了它。打完折比网上还要贵6元,但这种费力寻找和终于拥有的乐趣,是网络购书无法比拟的。假如张君瑞不爬墙,而换成红娘把洗好的崔莺莺裹着扛到张生的床头,世界会变的多么无趣啊。

原来村上春树是一名长跑爱好者,用日语词叫“跑者”。这本书既是一本关于跑步的书,也是一本关于写作、关于生活的书,因为村上说,“跑步乃是活着的隐喻。”在我看来,这更是一本诊断书。要想知道我们的生活出了什么问题,只要翻翻这本书就够了。

对照这本书我发现,生活的问题出在节奏上。丧失节奏感的人生,必然处于即兴状态。而村上总结说:“持之以恒,不乱节奏,对于长期作业实在至为重要。一旦节奏得以设定,其余的问题便可以迎刃而解。”

所谓节奏感,就是旧约《传道书》中所说的“万物有时”的思想。即:

生有时,死有时;栽种有时,根除有时;杀有时,医有时;拆毁有时,修筑有时;哭有时,笑有时;哀悼有时,舞蹈有时;掷石有时,堆石有时;拥抱有时,松手有时;寻觅有时,遗失有时;看守有时,丢弃有时;撕有时,缝有时;沉默有时,言说有时;爱有时,恨有时;战争有时,和平有时。(《传道书》3:2-8 冯象译)

村上春树笃信身心二元论,他把身体当成是需要驯服的工具。他传授锻炼的秘诀,就是要悄悄骗过肌肉,让它在不知不觉中适应锻炼的强度;写作的要诀,在于骗过身体,让身体适应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并且慢慢加大力度。其实村上春树说的,都是人生浅明的道理,可贵在于他能身体力行之。

村上说,“只是我想,年轻的时候姑且不论,人生之中总有一个先后顺序,也就是依序安排时间和能量。到一定的年龄之前,如果不在心中制定这样的规划,人生就会失去焦点,变得张弛失当。”

尽管批判余秋雨现在是一种政治上的正确,但是你不得不承认,他有时候也会说一些对极了的话。这不奇怪,停摆的闹钟,一天也能准两次呢。在《无网生活又一年》中,余大师说:“我不上网,是对自身生命的一种把持方式。因为生命是由“时间”和“注意力”组成的,而最有可能夺去我的“时间”和“注意力”的,就是信息的洪水。信息看似重要,其实未必,百分之九十九是消耗性的。它会造成一种假象,似乎你占有了它,其实,恰恰是它占有了你。”

村上对人生的基本态度是谦卑,由谦卑而生敬畏。谈到为什么能做到每天凌晨五点起来跑步,他说,自己能够靠写小说就可以养家糊口,不用每天挤车上班,已属幸运。“连这么一丁点事儿也不肯做,可要遭天罚呀。”

本来想借他人之烈酒,浇自己之块垒,现在发现最不值得说的就是自己那点破事儿。关于我怎样由一个狂奔少年变成了直立行走的猪,其中有太多的教训与伤痛。手把犁头向后看的人,不配进他的国。那么就此打住吧,写点该写的,做点该做的,归根结底一句话:寻找节奏感,节奏感,节奏感……

Loading

2008,个人读书报告

Tuesday, December 30th, 2008

2008年,买了不少书,读了不少书,但真正留在脑子里的没有几本。这一方面是因为记忆力下降,另一方面是书的质量下降。

一、年度最感动:萧公权《问学谏往录》。

萧公权是研究中国政治思想史的泰斗,他的回忆录《问学谏往录》是我天津一家藏在民居中的小书店里买到的。当我读到他在华盛顿大学退休前最后一节课时,大为感动。他对教室里的莘莘学子说:

“ 当五十六年前一个春天,名哲学家兼诗人的珊达雅纳(George Santayana)正在哈佛大学授课的时候,一只知更鸟飞来站在教室的窗槛上。他注视这鸟一下,回过头来对他的学生说:‘我与阳春有约’(I have a date with spring);于是宣布下课,跟着向学校辞职,退隐著书。他那时年纪还不满五十,竟已从心所欲,悠然而逝。我没有资格学珊达雅纳。但我知道一件他不曾听见的秘密。照十一世纪中国哲学家邵雍计算,世界上的事物,在十二万九千六百年后,一一完全重现重演。现在我与你们约定,十二万九千六百年后,我们在这间屋子里会面罢”。

年度最感动提名:《查令十字街84号》

这本让和菜头感动得五迷三道的小书,果然是一枚小小的催泪弹。在伦敦,我曾经四处寻找这个84号,最终无功而返。现在明白为什么菜头会那么喜欢它。因为这是一本泛爱主义的书,爱书,爱邻居,爱陌生人,爱火腿,爱鸡蛋,爱上世间的一切。

二、年度最震撼:诺曼-梅勒《刽子手之歌》

在牟森的推荐下读了这本书,1100多页,是个不小的体量,但只要捧起来,就不会舍得放下。1976年,美国青年加里-吉尔莫,连杀两命,被判处死刑。故事也由此展开。美国的媒体,像秃鹫发现了死尸一样,全都蜂拥到犹他州。在众多媒体人中,有一位美国广播公司的制片人希勒,他行动敏捷,出手慷慨,先后用十几万美元的代价买断了加里-吉尔摩及其亲友的独家采访权。后来这些材料到了梅勒手里,才有了这一部获得普利策奖的非虚构小说。

这本书让我想到了杨佳。假如杨佳不是那么快被执行死刑,假如路金波这样的书商能够买断杨佳的独家采访权,假如这些材料最终都送到我的手上,我相信,我也能为刽子手唱一首歌。

年度最震撼提名:《清代文字狱档》

本书收录了清代著名的文字狱档案,以乾隆朝资料最多。我最喜欢看其中的供词,里面有一种血淋淋的美感。

三、年度最悦读:慕容雪村《原谅我红尘颠倒》

如今“悦读”一词很流行,今年我也悦读了一把,拿到慕容雪村的新小说《原谅我红尘颠倒》,我从晚上九点,读到夜里三点,中间除了上厕所一刻没闲。这本充满酒色财气的小说,比故事会更好看,虽然属于通俗文学,但结尾有古希腊悲剧歌队的力量感。

年度最悦读提名:陈才训《源远流长–春秋左传对古典小说的影响》。

曾几何时我想我这辈子应该娶一个会背诵《左传》的女子。《左传》是中国史学的开山之作,其叙事方式也是中国小说的圭臬。然而,《左传》的语言相当艰深,读起来痛苦指数有点高,所以,陈才训的这本博士论文才显得相对好懂有趣。原来,中国史书不靠谱是从《左传》开始的。但正是这种亦史亦幻的叙事方式,影响了我们传统,我们的表达,还有我们的思维。新的一年里,读《左传》吧,因为太阳底下并无新事。

四、年度最垃圾:马云传记系列/奥巴马传记系列

一年出版界,垃圾何其多。从藏地密码1到藏地密码4,从大秦帝国A,到明朝那些事B。为什么我把最垃圾冠给这两种传记呢?因为我恰好买了8本马云的传记,7本奥巴马的传记。中国有个词叫谄媚,有个成语叫趋炎附势,说的就是这类书的作者。奥巴马小时候尿床,在作者们看来,这是胸怀大志绘制的世界地图;马云第一次遗精,在作者的笔下,是阿里巴巴六大价值观的喷薄欲出。凡此种种,估计传主本人读起来都会脸红。但这种书肯定不会绝迹,因为世上永远有舔舐权贵腹股沟的文人。

年度垃圾提名
众多,略。

Loading

世界上有个免费的地方叫图书馆

Saturday, September 6th, 2008

眼镜片上没有雨刷,我嘴里含着雨水,骑行在朦胧的世界里。不一会,图书馆就在眼前,然而书市却空无一人。任何自然的力量都无法同行政的威力相比,风雨阻挡不了书摊老板们的脚步,但,图书馆一纸场地维修的通知,就让这个每到周末热热闹闹的集市消失了。

贼不走空,既然来了,就到图书馆大厅遛遛。进去之后,才发现原来可以办一张借书证。我在这个城市已经生活了6个多年头,六年来,我去遍了除女厕所之外的所有公共场所,但唯独没有进过图书馆,也不知道原来借书证是免费的,借书也是免费的。

借书证有两种,普通证,押金100元,只能借5本中文书;参考证,押金150,可以借5本书,包括2本英文。

手里拿着借书证,头发上滴答着雨水,我像阿里巴巴撞进了奇异的山洞,才发现我在买书上真的浪费了不少银钱。有很多书买回家,其实只为了翻看一两个章节,而这完全可以从图书馆借回去。古人说,妾不如偷,果然是这个道理。物理上占有一本书,并不能能使它成为你的一部分,与其这样,还不如短暂拥有呢。

在翻看书架上的书的时候,我发现我已经养成了一个习惯,每本书都翻到后面看看定价。这跟平常乘坐朋友的汽车,下车之前都要掏一下钱包一样,都是多年付费训练成的条件反射。

如今居然不用掏钱,就可以把五本书一起带回家,并且可以保存1个月。

这些书里,有我一直犹豫而没买的《卡斯特罗访谈传记:我的一生》;有我需要拿来跟英文版对照阅读的《卡拉马佐夫兄弟》;还有一本英文版的《布列松传》。还有我要隆重推出的加西亚-马尔克斯的新作《活着讲故事》(Living to tell the tale. 中文翻译成:《沧桑历尽话人生》、《为说故事而活着》、《活着为了讲述生活》)。

果不其然,尽管我是一个切的忘年的战友,尽管我对古巴革命充满了支持,但我不买《卡斯特罗访谈传记:我的一生》是对的。这本由一名法国人花了100的访谈写成的书,尽管很厚,但唯一让我感兴趣的只有两个章节,分别是古巴导弹危机、格瓦拉出走。而读完这两章,我发现,一头雾水。任何一个从事政治的人,都养成了云里雾里说话的毛病,想从他们嘴里得到真实的信息是很难的。我不怪菲德尔,换成任何一个领袖人物都会这么说话。

而马尔克斯是何等不同啊!我们知道,马尔克斯是一个擅长开头的作家,《百年孤独》的开篇曾让多少文青们痴迷:“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蒂亚上校还无法忘怀,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而这本《活着讲故事》第一句话,就把人抓住了。

“我的母亲叫我跟她一起去卖掉那所房子。”

我读到这样的句子,一种悲剧感从心里升起来,透过重重雨幕,我看到了我少年时的老屋,还有门前的老榆树。

我要在一个月内,把马尔克斯这本书看完。现在读中文的速度可以达到一天100页,读英文要慢很多。

“河水湖水都是水,冷水烧茶慢慢热。”正如这首泸沽湖民歌所唱的,无论是彻底认识一本书还是一个情人,都需要慢慢慢慢地来。

Loading

原来世上有一种东西叫豆列

Tuesday, September 2nd, 2008

跟许多把读书当成彼岸慰藉的人一样,我喜欢煞有介事地看别人开列的书目,也曾经在博客中翻译过《纽约时报》评出的“2007年值得关注的100本书”(上)非虚构类,当我在网上看到《财富》推荐的75本必读书,立即高兴得像春风看见樱桃树一样。

但我发现书目清单往往语焉不详,如果想了解进一步的信息,除非再到网上去搜索。我在豆瓣搜索这些必读书的时候,忽然发现有人已经把这75本书都列在了一起,每本书都有简介,点进去就是书的豆瓣页面。原来这个东西就是传说中的豆列。

用豆列推荐书显然方便多了,我以前咋不知道这个好东西呢?我也开始做一个豆列,等弄好了再与大家共享。

Loading

周日淘书记

Sunday, August 31st, 2008

谨以此篇献给无缘与我同逛二手书市的四奶。

四一在杭州的时候,就像卖油郎寻找花魁一样找二手书。但是由于浙江图书馆内的二手书市要周末才开,我只能送别眼泪婆娑的他,好不容易熬到周末,一早来到书市里。

由于奥运期间,书市被迫关闭,所以,周末一下子来了个触底反弹,各种好书大量涌现。虽然个别书商已经谙熟网络,会到孔夫子网上查询旧书价格,待价而沽。但是,大部分书贩还保留了劳动人民的淳朴和善良,因此,淘到许多好书,也就不奇怪了。

我一边翻看,一边给四一短信,询问他是否划得来。最终大获全胜,共购得图书33种,花费390元,约合10元一种,真是太便宜了!

第一组 55元

中国历代文论选 (一卷本 郭绍虞编 上古) 5元
话说长江解说词 5元
山雨(王统照 人文) 5元
一生(莫泊桑 人文) 5元
李白与杜甫(郭沫若 人文) 5元
绿林英雄罗宾汉 5元
爱之路(屠格涅夫) 5元
最后一百天(约翰-托兰著)7元
他所钟爱的女人–温莎公爵夫妇情爱史 7元
玛利亚-斯图亚特 (茨威格著)6 元

第二组 100元

唐宋文举要(三册,高步瀛选注,上古)50元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布克哈特著 商务)25元
战争风云 (三册,赫尔曼-沃克著,人文)10元
宋词选(胡云翌编选,上古) 10元
篆法入门 5元
美国历任总统就职演说集(黎明文化事业公司,影印)

第三组 10元

萧乾散文特写选(人文) 5元
夏洛蒂-勃朗特书信选(三联)5元

第四组 50元

清朝野史大观(全五册,上古)50元

第五组 60元

中国现代诗歌名家名作原版库(一函二十六册,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第六组 50元

农民(四册,来蒙特著,上译)18元
中国歌谣选 7元
八一五这一天(光明日报出版社)6元
美国梦寻(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6元
白话论语读本(广益书局刊行,1948年2月)12元

第七组 5元

中国四大家族(陈伯达著,人民出版社)3元
孔府内宅轶事(天津人民出版社)2元

第八组 10元

我曾历尽沧桑–聂鲁达回忆录 5元
英文速记 5元

第九组 50元

圣经(普通话版)
瓦文萨自传
宋应星佚著四种
龚自珍诗文选住
我的话(林语堂,上海时代书局,1948年11月)

Loading

黄昏的清兵卫

Friday, June 6th, 2008

每次回北京,我都蹩进美术馆旁边的三联书店。那里吸引我的不是书,书哪里不能买啊,非跑到这里来,还要背回去,况且不打折。我喜欢的是这里的期刊。注意,不是杂志。期刊和杂志是两种不同的东西。杂志,在报摊上都能买到;期刊,只有在邮局才能订到;杂志,有很多人看;期刊,没多少人看。

在三联,就有很多没人看的期刊出售。每次我必买的是《世界文学》双月刊和《外国文艺》。一买一大堆,回来慢慢看。

昨天晚上我随手打开2008年第一期《世界文学》,读完日本武侠小说家藤泽周平的三个短篇,把我看呆了。这是武侠小说吗?依我看,文采不输给大江健三郎。

如同J.R.R.托尔金创造了一个“中土”,藤泽周平也想象了一个小小的社会–海坂藩。在这个藩国里,有一些平凡的武士,每天挎着腰刀,登城下城,这是他们的工作,日本的上班族文化也起源于此。藤泽笔下的写武士都是一些小人物。

黄昏的清兵卫是一名武士的外号,他因为每天按时下班回家照顾卧床的老婆,受到同僚的嘲笑。适逢藩国饥馑,高层准备政变,杀掉跋扈的大将,历史的重任落到清兵卫头上,因为他身怀武功。

暗杀时间约在晚上,清兵卫说不行,我得回家先照顾老婆。贵族们说,什么?难道国家大事不比你老婆重要吗?清兵卫还是坚持要先回家,因为除了他没人伺候老婆大小便。贵族们无奈只好同意。

贵族们跟大将开会,气氛已经剑拔弩张,但是清兵卫还没有赶来,贵族还不敢轻举妄动。一国的命运,就系在一个清兵卫身上,确切地说,系在一个小人物的夫人的内急上。

藤泽的小说,充满了这样的紧张感。《无形剑鬼爪》也是他的著名的短篇,里面写道性、暴力和道义,是我见过把这三样结合得最完美的小说。

宗藏奉命去杀逃犯狭间,一女突然半夜来访,原来是狭间美貌的妻子,来求情放过自己的丈夫。

接下来的文字写得太美了,是我见过最有张力、最干净的情爱描写。比百年孤独还孤独,比霍乱时期的爱情还霍乱。

“夫人,”宗藏拭了拭额头渗出的汗水,“你的心情我完全理解,但不要提无理要求。藩命不可违。”

“把我的身体给您也可以呀。”狭间妻的声音突然低得像自语,听起来很娇媚。“您想要的话,就在这儿。”

……(以下略去几百字,有欲无性,最终理性和道义战胜。)

《盲剑回声》看完让人耳朵嗡嗡有剑的余音。藤泽的文学才能,是金庸等人无法望其项背的。

藤泽的小说被改编成了电影,我看了黄昏的清兵卫,感觉小说更好。

也许过些日子,国内书市就可以看到藤泽周平的大作了。我希望它的翻译者依然是在《世界文学》上译介藤泽的李长声。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