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买这些书是为了把自己当狗一样训练

November 15th, 2011

卓越近期订购的英语工具书已达。

1、The Elements of Style: 50 Anniversary Edition

这是一本风行50年的写作小书,最初是一本美国康奈尔大学William Strunk教授自己编写的、教学生写作的小册子。只有43页,只限校园内使用。后来出版社找到Strunk的学生,《夏洛的网》的作者,当时在《纽约客》写评论的作家E.B.White,请他补写章节、丰富实例,于1959年出版。此后在1972、1979年分别出了第二、第三版,2000年出版了第四版。

这本书是写作的经典黑宝书,其主旨可以用书中这段话概括:

Vigorous writing is concise. A sentence should contain no unnecessary words, a paragraph no unnecessary sentences, for the same reason that a drawing should have no unnecessary lines and a machine no unnecessary parts. This requires not that the writer make all sentences short or avoid all details and treat subjects only in outline, but that every word tell.

试译如下:

鲜活的写作就是简明。一句中不应有赘词,一段中不应有赘句,就像画画不应有多余线条,机器不应有多余零件一样。这不是说,作家应该写短句,避细节,概括大意,而是说,每个单词都应该传达意义。

以下是一位台湾译者的译法。

盖须句无冗字,章无冗句,譬似画师无一笔之费,匠师无一器之赘。非谓为文设辞必欲苟简,叙事力避铺陈,乃字字皆响耳。

关于这本书,财新主编王烁曾有一篇读书摘要,可资参考。我读完后,也会写一篇笔记。

2、中式英语之鉴

这本书的出版是中国学外语者的福音。作者Joan Pinkham是美国职业翻译,曾在中国外文出版社和中央编译局从事译文修改工作,修订过周恩来、邓小平、陈云等人的著作译文。没有谁比她更清楚中式英语之害了。这本书是经验的结晶,也可以看作是The Elements of Style的中国扩展版。

我读了第一章就觉得受益匪浅,原来汉语的欧化反过来影响了汉译英,从而使得中国人写的英文一样叠床架屋,纠缠不情。这本书最贴心的是每章之后都有练习题,巩固所学的内容。

3、翻译的基本知识

钱歌川是英语翻译达人,他不泥古,不迂腐,真的贯通中西。

中国翻译界一直被严复的“信达雅”理论所统治,钱歌川认为只要做到一个“信”字就够了。想起了牟老针对《乔布斯传》的一篇博文,真的一针见血。顺便说一句,尽管在交朋友的问题上,我们存在分歧,但他的博客依然是我每天的食粮。

4、李特布朗英文写作手册(中文简释本)

这本书在外文书店见过,一看就喜欢,对于写作,无论英文也好,中文也好,我最缺乏的就是系统训练。嗯,我买这些书是为了把自己当狗一样训练(但愿英明神武的黄集伟老师能够看到这句)。

我上一代的青年,他们有一个万能理由,“都让四人帮给耽误了”或者“都让十年动乱给耽误了”。我们的悲剧在于,同样懒惰,同样一事无成,但再没有这么堂堂正正的可以说出口的理由。那么,承认吧,都是让自己给耽误的。所幸,一切还不晚。

5、美国大学英语写作(影印版)

这本书的用途跟《李特布朗英文写作手册》,期待更给我最最基础的训练,带我走入英语的花园。那花园里鲜花绽放,仙女在荡着秋千……

6、汉英大词典(第三版)、汉英词典(第三版)、新世纪汉英大词典

三部最重要的汉英词典都买齐了,要知道关键时刻,网络是靠不住的。

7、GRE词汇精选(红皮书)、GRE词汇精选(绿皮书、乱序版)

俞敏洪的代表作。怎样学英语才好,有万千说法,但千计百方都不能替代最笨的办法–背单词。生词,永远是隔断花园的围墙上的玻璃碴,必须消灭它们,让每一个单词都说出自己的故事,所谓字字皆响耳。

Loading

金色葡萄的精华区: 卖枣记读后

November 15th, 2011

金色葡萄的精华区: 卖枣记读后

Goldengrape老师的这篇文章对我特有启发。

Loading

November 15th, 2011

Boris Yeltsin
Boris Yeltsin, Russia’s first president, died on April 23rd, aged 76
Apr 26th 2007 | from the print edition Reuters
HE was almost dead when his mother scooped him out of the baptismal font in a small village in the Urals. The local priest, plied with liquor all morning by happy parents, had dunked the baby in the water and forgotten him. The boy survived and was christened Boris, a fighter. The story may be legend, but survival against the odds was a constant in Boris Yeltsin’s life. He nearly killed himself dismantling a grenade; he played cards with criminals on the roofs of speeding trains; he almost lost his life to diehard Communists. But like some character from a Russian fairy tale, he always came through.

Boris Yeltsin | The Economist

One of the best obituary.

Loading

苏联解密档案显示帕斯捷尔纳克因获诺奖而受到审讯

November 14th, 2011

苏联解体,东欧巨变之后,中共深感压力山大,于是组织学者进行研究分析,苏东学因此成为一门显学。在这种大背景下,中国社科院出资出人翻译了部分苏联的解密档案,命名为《苏联历史档案选编》。这套书的来头可不小,学术顾问委员会名誉主任是李铁映,委员有阎明复(再加一个袁木的话就齐活了),真正的执行主编是沈志华。

这套书从1998年组织翻译,2001年12月出版,历时近4年。全书共34卷,收录了1917-1990s期间,苏联的档案文献1万多件,字数超过2000万字。

《苏联历史档案选编》不是任何人都有资格阅读的,在这套书的扉页上都注明以下字句:

本档案选编仅供下列读者单位阅读和收藏:

  • 省部军级党政领导干部,宣传外事部门局级以上干部。
  • 从事苏东研究有正高职称的人员。
  • 省级以上图书馆、档案馆、省级社科院及党校图书馆。

赖网络时代和新浪爱问之助,现在我们可以自由下载到这套丛书的PDF版。

我个人比较感兴趣的是第28卷,内有帕斯捷尔纳克《日瓦戈医生》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密档。第29卷,古巴导弹危机密档。第31卷,索尔仁尼琴的密档。

帕斯捷尔纳克及其《日瓦戈医生》专题

(《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28卷,第328-352页)

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自1948年开始动笔,历时8年完成,他投稿给苏联的《新世界》杂志,但杂志拒绝发表。1956年,他把手稿寄给意大利出版商,当年11月份用意大利语出版,后来有出版了法文版和英文版。195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苏共中央震怒,把这一获奖行为看成是“诽谤性地描写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授予帕斯捷尔纳克诺贝尔奖是煽动冷战的企图”,并且决定组织对帕氏的批判,而且“劝阻”帕氏不要领奖。

当时有一项动议是褫夺帕斯捷尔纳克的苏联公民资格,将他驱逐出境。

帕斯捷尔纳克给赫鲁晓夫写了一封信,此信读来不禁令人悲从心起。他请求道:“离开我的祖国对我而言无异于死亡,因此我请求不要对我采用这种极刑”,“意识到这一点之后,我通知了瑞典科学院自愿放弃诺贝尔奖。”

后来,帕氏又致信苏联《真理报》,承认自己的错误。违心地说:

“一周以来,我看到围绕着我的长篇小说的政治运动达到了何等规模,从而深信这种授奖的做法是一种政治行为,并且已经造成骇人听闻的后果,于是我自己作出决定,并无任何人强迫我,寄出了表示自愿放弃(领奖)的通知。”

当局要的就是知识分子痛心疾首忏悔、感激涕零谢恩的效果,但是要是认为他们真的从此原谅这个“迷途羔羊”,那纯粹是幻想。从此国家安全部门加强了对帕氏的监控,国家安全委员会谢列平做过一个专门报告。

《谢列平关于帕斯捷尔纳克的调查材料致苏共中央的报告》中称,“实际上,据对帕的信件实行监控得知,他曾试图向国外寄出若干信件,其中重申他对授予他诺贝尔奖的欣喜。”“从对帕实施监控查明,接近帕的人中有不少也不赞同苏联社会公众的观点,并以自己的同情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帕的恼怒情绪。”

后来苏联检察机关决定用法律手段震慑这个可怜的作家。

苏联总检察长鲁坚科给中央的报告里说:“在讯问时,帕斯捷尔纳克表现胆小畏缩。我觉得,他会从关于刑事责任的警告中得到必要的结论。”讯问记录显示,审讯进行了2个小时。苏联还算厚道,没有查帕氏的偷税漏税,也没有抓住他的情妇不放,针对私徳对其污名化。

帕斯捷尔纳克获奖之后,一直在严密的监控下,在莫斯科郊外的一个小村庄里孤独地活了两年,1960年5月30日,因病与世长辞。

Loading

Muammar Qaddafi | The Economist

November 14th, 2011

Muammar Qaddafi | The Economist

死者为大,经济学人这篇讣告,有理有节,略述了卡扎菲的一生。

Loading

苏联解密档案显示帕斯捷尔纳克因获诺奖而受到审讯

November 14th, 2011

苏联解体,东欧巨变之后,中共深感压力山大,于是组织学者进行研究分析,苏东学因此成为一门显学。在这种大背景下,中国社科院出资出人翻译了部分苏联的解密档案,命名为《苏联历史档案选编》一共34卷。这套书的来头可不小,学术顾问委员会名誉主任是李铁映,委员有阎明复(再加一个袁木的话就齐活了),真正的执行主编是沈志华。

这套书从1998年组织翻译,2001年12月出版,历时近4年。收录了1917-1990s期间,苏联的档案文献1万多件,字数超过2000万字。

《苏联历史档案选编》不是任何人都有资格阅读的,在这套书的扉页上都注明以下字句:

本档案选编仅供下列读者单位阅读和收藏:

  • 省部军级党政领导干部,宣传外事部门局级以上干部。
  • 从事苏东研究有正高职称的人员。
  • 省级以上图书馆、档案馆、省级社科院及党校图书馆。

赖网络时代和新浪爱问之助,现在我们可以自由下载到这套丛书的PDF版。

我个人比较感兴趣的是第28卷,内有帕斯捷尔纳克《日瓦戈医生》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密档。第29卷,古巴导弹危机密档。第31卷,索尔仁尼琴的密档。

帕斯捷尔纳克及其《日瓦戈医生》专题

(《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28卷,第328-352页)

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自1948年开始动笔,历时8年完成,他投稿给苏联的《新世界》杂志,但杂志拒绝发表。1956年,他把手稿寄给意大利出版商,当年11月份用意大利语出版,后来有出版了法文版和英文版。195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苏共中央震怒,把这一获奖行为看成是“诽谤性地描写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授予帕斯捷尔纳克诺贝尔奖是煽动冷战的企图”,并且决定组织对帕氏的批判,而且“劝阻”帕氏不要领奖。

当时有一项动议是褫夺帕斯捷尔纳克的苏联公民资格,将他驱逐出境。

看到帕斯捷尔纳克写给赫鲁晓夫的信,不禁令人悲从心起。他请求道:“离开我的祖国对我而言无异于死亡,因此我请求不要对我采用这种极刑”,“意识到这一点之后,我通知了瑞典科学院自愿放弃诺贝尔奖。”

后来,帕氏又致信苏联《真理报》,承认自己的错误。违心地说:

“一周以来,我看到围绕着我的长篇小说的政治运动达到了何等规模,从而深信这种授奖的做法是一种政治行为,并且已经造成骇人听闻的后果,于是我自己作出决定,并无任何人强迫我,寄出了表示自愿放弃(领奖)的通知。”

当局要的就是知识分子痛心疾首忏悔、感激涕零谢恩的效果,但是要是认为他们真的从此原谅这个“迷途羔羊”,那纯粹是玫瑰色的幻想。从此国家安全部门加强了对帕氏的监控,国家安全委员会谢列平做过一个专门报告。

《谢列平关于帕斯捷尔纳克的调查材料致苏共中央的报告》中称,“实际上,据对帕信件实行监控得知,他曾试图向国外寄出若干信件,其中重申他对授予他诺贝尔奖的欣喜。”“从对帕实施监控查明,接近帕的人中有不少也不赞同苏联社会公众的关店,并以自己的同情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帕的恼怒情绪。”

后来苏联检察机关决定用法律手段震慑这个可怜的作家。

苏联总检察长鲁坚科给中央的报告里说:“在讯问时,帕斯捷尔纳克表现胆小畏缩。我觉得,他会从关于刑事责任的警告中得到必要的结论。”讯问记录显示,审讯进行了2个小时。苏联还算厚道,没有查帕氏的偷税漏税,也没有抓住他的情妇不放,针对私徳对其污名化。

帕斯捷尔纳克获奖之后,一直在严密的监控下,在莫斯科郊外的一个小村庄里孤独地活了两年,1960年5月30日,因病与世长辞。

Loading

我们的语言就是我们的武器–论为什么应当坚持写博客

November 14th, 2011

冬天深了,冬夜更需要温暖的阅读,然而,令人嗟叹的是,身边写博客的朋友却越来越少了。

有一种人,上天赐给他才华,命运赐给他磨砺,他只需要轻轻敲击键盘,故事就从他指间流出,想法就在屏幕上迸溅。根本不用考虑文采,也不须迁就受众,这么简单的一件事,他却退缩了,逃避了。他选择了沉默,以及比沉默好不了多少的140字微博。

当今社会有两样东西必将毁掉我们的阅读和写作,微博和千字文。同样种植了一片甘蔗,微博好比吃一口吐一口渣,千字文好比榨一杯甘蔗汁。两者都是十足的浪费,这片蔗林,本来应该萃取出存放更久、运输更远、用途更广的蔗糖。

我从2002年开始写第一篇博客,中间写写停停,但从来没有放弃过写长文章的努力。我深知,在这个变化莫测的社会,博客是我在数字世界真正的资产。通过写博,可以积攒素材,锻炼笔耕,造血养气,对抗遗忘,更重要的是,可以聚集同道,克服孤独。博客是世上的盐,黑暗中的光,虽然细小微弱,但关键时刻,也许会爆发出千钧之力,迸发出万丈光华。

文字改变世界的例子,古往今来,实在太多了。

1517年10月31日,一个叫马丁·路德的人,把一份辩论提纲贴在德国维滕堡城堡教堂大门上,猛烈抨击了教皇发放赎罪券敛财的行为,史称《九十五条论纲》,后世认为认为是宗教改革运动的开始。

1776年7月4日托玛斯·杰斐逊负责起草的《独立宣言》划破了人类历史黑茫茫的夜空,向苍穹宣布:“我们以下真理是不证自明的:人人生而平等,并且从造物主那里获得了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1846年一个夏日的傍晚,大卫·亨利·梭罗走在路上准备取回修补的皮鞋,遇到了警察要他补交三年的人头税,梭罗因为反对美墨战争而拒绝缴税,从而坐了一夜的牢(直到他姨妈赶来把稅给他缴上)。梭罗心意难平,写下了一篇短短的论文《论公民不服从的权利》,此篇一出,一纸风行,对全球各地的非暴力运动影响深远。

还有,《共产党宣言》,那斩钉截铁、仿佛真理在握的句子,深刻改变了人类社会,福兮祸兮,至今说法莫衷一是。

如今似乎再无一本书可以改变世界,但是那只是表象。改变早已发生,到处都是静悄悄的革命。不要小瞧一把吉他,到了歌者手里,这乐器消灭法西斯。不要小瞧一台电脑,到了合适的人手里,它足以抵挡千军万马,酒池肉林,金山银山。

黑暗之所以看上去强大,是因为它们结为一体,连成一片,光明之所以看上去微弱,是因为它们星星点点,孤立无援。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所处的时代,恶已经不可抵挡。春天来了,人们愁眉苦脸,在龌龊的牢房里被折磨或者折磨别人。但是善念的种子也可以突破坚硬,在人们心里窜出绿色的火苗。

不是每个人都需要成为作家,卖文为生并不适合每一个人。但是人人都应当学会写作,因为死亡终有一天会到来,而表达将在那时画一个句号,濒临死亡造就我们的表达。如果现在不写,等待何时呢?难道等待病榻旁站满医生,坟茔上长满青草?

写吧,不需要酝酿情绪,写吧,不需要沐浴更衣。写作,并不比撒泡尿更复杂,小林一茶写过一首著名的俳句:“门前雪,小便洞真直。”你只需要在雪地上畅快淋漓地穿一个洞而已。

从今以后,我会督促我的朋友们,更新他们的博客,维护他们在这个世界上真正的资产。蚂蚁有穴,狐狸有窝,人应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博客。

在这个黑云压城、娱乐至死的时代,真诚地说出一句人话是多么重要啊!我们已经身处工业化时代,但是却没有工业化的诗歌,工业化的小说,工业化的非虚构作品,有的都是肤浅的、伪善的、短命的、抖机灵的应景之作。这种情况下,不放弃写作就是不放弃抵抗。不要说抵挡徒劳,没有意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我们的语言就是我们的武器,而一旦丢弃了它,掠食者就会踏过我们的行尸走肉,并且指着我们说:

看哪,这些老百姓!

在这个比黑铁更黑的时代,打死也不做尼玛老百姓。

Loading

2011年11月编程语言排行榜:Objective-C能成为年度编程语言?_编程语言_酷勤网

November 13th, 2011

2011年11月编程语言排行榜:Objective-C能成为年度编程语言?编程语言酷勤网

今年的编程语言中又有一匹黑马,那就是Google的Dart语言,Dart上个月一经发布便窜到了排行榜107位,这个月居然到了63,速度惊人。究竟Dart能否打败Objective-C?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