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实劳动,取财有道。尽己所能,顺应天命。
诚实劳动,取财有道。尽己所能,顺应天命。
难以想像《教父》是用两个月拍出来的电影,并且是导演Coppola 起初并不感兴趣的一个题材。天才就是天才,FFC(科波拉)24岁写出了《巴顿将军》的剧本,并且获得了奥斯卡原创剧本奖,接着又把普佐的这部犯罪小说改编成电影,而且改得如此成功,成为电影史上的经典。
我曾在一篇博客中写过科波拉接拍《教父》的过程。
科波拉拍《教父》纯属偶然。当时科波拉和后来拍《星球大战》的乔治·卢卡斯共同成立了一个独立的电影公司“活动画面”,但由于连续亏损,已经欠债30万美元。当时,派拉蒙公司准备把普佐的《教父》搬上银幕,找到了科波拉。科波拉说并不看好这部小说,他只看了50页就看不下去。他问卢卡斯要不要接这部暴力片。
卢卡斯说:“弗朗西斯,我们需要钱啊。”
科波拉说:“好吧,我干。”
虽然FFC更看重自己的另一部《现代启示录》,但无疑还是《教父》更受欢迎,而且历久弥新,光耀影坛。
《教父》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或者说它用了什么神奇的手段讲故事,才使得这部电影成为经典?结合他人的影评,目前我所知道的原因有:
1、往大里说,这是美国精神的体现。虽然剧中人物都是意大利移民,但他们对于美国有深刻的认同感。虽然是黑社会,但他们塑造了美国文化。暴力史也就是美国的正史。
2、往小处说,尽管这是一部犯罪电影,但是一部典型的家庭剧。家庭至上的观念无处不在。如果剪掉犯罪和暴力的镜头,简直就是一部反映居家生活的电影。例如,剧中CARLO跟妻子吵架并大斗的场面,发生在很多家庭之中。
3、潜在的主题:麦克想得到父亲赞赏。这种传承和延续是本剧前后统一、一气呵成的秘诀。
4、气氛的营造。两个婚礼,一个葬礼,一个洗礼,毫不吝惜菲林。在展示民俗的同时,交代人物,推动故事发展。
5、有大局观,大叙事观,摈弃段子思想,小品意识。哪怕是一条断头路,也拿出修京藏高速的气力去修。例如,麦克在西西里的经历跟全剧关系并不大,甚至可以用一段对话交代过去,但是影片却完整展示了麦克流亡、求婚、结婚、被暗算的全过程。
6、无暴力的暴力。影片中事实上暴力镜头很少,但是给人很暴力的感觉。因为导演擅长使用惊心动魄的非常规手法,让人借助画面,展开暴力的联想。例如:大导演被窝里流血的马头,CARLO临死前踹碎汽车大前挡风玻璃。
7、对比手法的应用娴熟,因为辩证法就是艺术最有力的武器之一。例如:前面刚表现完麦克在西西里岛上的新婚之夜,后面紧跟着就是KAY到麦克家找他的镜头。在比如,影片最后的洗礼仪式和大屠杀迎头的交叉蒙太奇,就是更为典型的对比手法。
8、演员的演技。这更不用说了,若不是马龙-白兰度和阿尔-帕西诺的精湛演技,本片将减色不少。影片中最体现演技地一个镜头是白兰度扮演地教父去意大利入殓师那里给儿子山尼整容,教父说:”看看他们屠杀了我得儿子”,说完脸在阴影中扭曲变形,将哭未哭,白兰度得表演内敛含蓄,有无尽得深情。这与影片开头入殓师叙述自己女儿被打形成一个对比,从逻辑上讲通了为什么教父会真情流露。
9、了不起的音乐。麦克流亡西西里岛的片段,《温柔的怜悯》屡屡响起,体现出本片的精心制作与高品味的节制。这段音乐虽好,但没有到处滥用。这跟现在的影视剧一段主题音乐用几百遍的做法,有云泥之别。
10、没有原因的原因。伟大的作品本来就是妙手偶得之。你让作者解释原因或者再复制一次奇迹,他往往只能无奈地耸耸肩。所谓作品发生学,”伟大作品地隐秘结构”,骗骗学生可以,真应用到创作上,那就是瞎掰了。
我现在能想到的就这么多,相信对于《教父》的认识,以后会越来越深。
在儿子诞生以前,浙大西溪校区是我和老婆经常来的地方。这里的草坪、湖畔、书店、小吃都令人流连忘返。后来有了儿子,我们就很少有时间来这里了。今天趁着春光明媚,我从图书馆走出来,想到来这片久违的校园转一转。
书店里安安静静,只有一位店员。我转了20分钟,挑了三本书,结账时候店员说:”这里能来个消费的可真不容易。”书店开在大学校园里,按理说应该不却生意。但是现在物价高昂,电子书易得,网络书店折扣更大,造成来实体店买书的人锐减。
坐在校园树下,沐着春风。捧读刚买的三本书,心里有难得的宁静。
打开第一本,《马拉松训练宝典》(巴特-亚索等著),虽然我没有进行长跑等打算,但是还是希望从中学到关于运动、坚持与训练的最基本的道理。书中说,任何人都可以参加半程马拉松,只要辅以科学的训练。训练的基本原则是:
1、每周强度增加不超过10%
2、赛前最后几周减量25%-50%,这样正式比赛时才能把潜能发挥出来。
3、马拉松猝死率10万分之一。不锻炼也是会死的。
做一个长距离跑者,无论是生活、育儿、写小说、写剧本、还是从事其他。任何人想做出令人瞻目之成绩,必须有马拉松跑者的勇气。
第二本书是《TED演讲的秘密》(杰瑞米-多诺万著)。所有的TED演讲都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我发现了或我做了某件事,这件事彻底改变了我的生活,这种强大的力量让我觉得必须跟人分享。” do-change-share,这就是TED的三字诀。
第三本是一部巨制,艾瑞克-霍布斯鲍姆的年代四部曲最后一部《极端的年代 1914-1991》。能够有时间、有气力读这样的大书是一种幸福。我庆幸自己今天的自由,可以让我享受这样的幸福。
坐在鲜花盛开的校园,沐浴鸟鸣花香,时间潺潺流过,千帆过尽,万物做歌。今年植下的樱树,到了明年这个时节,就该开花了吧?
当男孩遇到玩具店,他会"哇"地尖叫一声,然后一头扎进去,他下蹲,他跪地,他踮起脚尖,他喉咙"酷酷"有声,嘴里念念有词。一旦想把他抱离,他会尖叫,会挣扎,会喊"救命"。等他长大地那一天,他还是那个他,只不过迷恋的对象换成了真车,酒精,女孩,(或者幸运的话)代码,文学,艺术。。。
只要是风和日丽的天气,任何一个公园都比购物中心更有吸引力。
今天最高气温22摄氏度,全家去了黄龙洞。因为儿子喜欢大公交,故而特意没有开车。想不到节假日挤车还是一件很考验体力的活。幸亏去程有漂亮的女大学生阿姨给儿子让座,回程抢到了一个座位。
在黄龙洞,儿子玩得非常开心。花30元买了一台泡泡机,他在草地上兴奋地追了20分钟。我们还去了水池边,看了浮游生物,只是没有看见儿子口口声声梦想的”大鱼”。
最后去了浙江省图书馆,那里正在举办一个兰亭书法协会的书法展。王元澄同学进去跟另外一个小男孩追逐了一会儿,直到累得走不动为止。
下午炖鸡,睡觉,一天的浮生就这样过去了。
自从星空同学送了我一只iPad mini,生活就发生了甜蜜的改变。这玩意完全可以替代电脑,唯一的不便是输入。
今天在亚马逊上买了一只iPad mini专用的罗技k700键盘。好用之极。以后出门基本可以不用带笔记本电脑了。科技改变生活 。信夫!
2014年3月最后一个周末,“周一见”成为一个热词。演员@文章同学因为偷情被发现而公开忏悔,“愿日后再不负人”,其妻马伊琍则在微博上说“恋爱虽易,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与此同时,”银泰商业集团董事长沈国军也发了一条微博:“周一见”。这条消息乍看不起眼,很多人觉得商人也来凑娱乐八卦的热闹,无非是想把自己包装得“调皮”“亲民”一点。到了周一,除了“文章忏悔”的新闻外,另一条横跨互联网和零售业界的新闻也上了头条–《阿里巴巴以53.7亿港元入股银泰商业集团》,大家才明白,商人并没有开玩笑。
两种“周一见”表面上看风马牛不相及,但实际上所指向的是同一种社会潜流。在中国还没有一个确切的词语描述这种现象,而在我们东邻日本已经有了一个新兴术语叫“下流社会”。大家别误会,这里的“下流”,跟流氓阿飞没有任何关系,而是指“向下流动”的意思。这是三浦展的新书《下流社会》中所提出的一个概念。日本社会经过1950-1970年代的经济高速增长期,出现了中产阶级,然而随着日本经济增长放缓,眼下正出现了“上流”与“下流”的两极分化。出生于中产阶级的年轻一代,社会地位在向下流动,源源不断地加入“下流社会”的大军。他们的特点是:收入低,沟通能力差、学习能力低下,工作意愿、学习意愿、消费能力全面下降,可以说是“对全盘人生热情低下”,用中国的时下网络语言讲,可以说是“自甘屌丝状态,缺乏正能量”。
正如三浦展所说:“现在的年轻一代面临就职难的困境,好不容易有了工作,加班又成了家常便饭,真可谓苦不堪言。面对职业、婚姻等方面的竞争和压力,不少人选择不当事业和家庭的‘中流砥柱’,而心甘情愿地将自己归入‘下流社会’的行列。”
但是,不要以为“下流社会”的人生信条就是默默无闻、随波逐流,恰恰相反,他们处境越是不好,越是强调“自由”和“个性”,越觉得自己与众不同。
那么,在中国这种“下流社会”有没有呢?岂止有,用浙江人的话说:“简直不要太多啊!”在中国,这些年两极分化的趋势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愈演愈烈。当房地产业狼奔豕突,房价扶摇直上,金融业所向披靡,资金在非实业领域空转,“钱揾钱易,人揾钱难”,加上国家政策对于农民工、城市老居民的倾斜,非名牌大学毕业的学生,以及连大学都没上过的年轻人,面临越来越大的生存压力。不但如此,白领阶层的日子也越来越不好过。本当成为这个社会中坚力量的城市年轻知识阶层和专业人士面临跌入“下流社会”的命运。
在这种“向下流动的社会”中,人们越来越需要通过消费别人的绯闻、艳情、尴尬、忏悔、痛苦、眼泪,来达到心理的平衡。同时,也需要通过在不降低生活品味的前提下,为高消费寻找更为实惠的替代品。@文章同学和@沈国军的两个“周一见”,就是这种向下流动的社会趋势的立体呈现。
在@文章同学的绯闻事件中,很多男男女女选择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对当事人进行无情的鞭笞和嘲讽。全然忘记了自己也不是子路、颜回、柳下惠。这让我想起,在改革开放之前的一个故事。当时还没有“小三”、“出轨”这类词汇,人们管不正当的男女关系叫“生活作风问题”,话说一个单位的职工搞了婚外情,领导找他做思想工作。领导并没有高举道德大棒猛劈,而是语重心长地说:“生活作风问题谁不想啊?可是,社会不允许!”如今,社会对于生活作风问题已经宽容了很多,反倒是“下流社会”的人群表现得绝不宽恕。这是因为,他们不愿意面对现实,还是希望在心中维持一个“完美婚姻”的幻象,尤其希望明星们身体力行。因为确实有许多人,把@文章同学饰演的“蜗居男”和“裸婚男”,想象成跟自己是一类的人。这不是一厢情愿吗?像文章这样的电视剧大腕,每集的片酬是120万。他即使跟马伊琍离婚,在经济上也不会亏负妻女。这岂是“下流社会”离个婚,还要对30平米的小公寓进行财产分割可比的?
而@沈国军的“周一见”,则代表了社会的另一趋势,精明的商家通过打造平民品牌,放低身段,但不降低品质,以服务全社会的名义,来服务“下流社会”的人们。在日本,优衣库早就这么干了。面对人们消费能力的下降,优衣库提供高质量、买的起的衣服,提出Made for all的口号。日清集团提出了“没有边界”的口号,为低收入人群提供价廉物美的拉面。与此相类似,银泰提出的口号是“爱在一起”,使自己有别于一些奢侈品购物场所和奥特莱斯。现在又跟阿里巴巴这个“屌丝”们最爱的品牌捆绑在一起,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吸引“向下流动社会”的人群,让他们来这里消费、移情、疗伤。商场能有这么大的力量吗?我知道这样一个例子。有一位名声鹊起的青年诗人,没有固定收入和工作,住的是一个仅能用来睡觉的小小蜗居。他每天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找一家大商场呆着,观察人群,喝喝咖啡,吃吃快餐,写写诗,一天的浮生就这样过去了。对他来说,商场就是一个幸福终点站。
娱乐八卦也好,商业消费也好,并不一定就是麻醉品,它们也可以转化成一种向上的力量。对美好商品的向往,对美好精神的向往,对美好肉体的向往,对美好生活方式的向往,如果跟“新观念、新道德、新思想”相结合,也可能激发年轻人精神的火花,转化成奋斗的勇气。问题在于现在的作家也好、记者也好、评论员也好,思想都太老旧、僵化、死相。当前社会需要勇敢的思想家、作家、编剧、教育家站出来,正视现实,认识现实,改变现实,带领年轻人,过红海,出埃及,走出“下流社会”。
这可能吗?答案未知,但已有人在尝试。在日本,人们对于“下流社会”的精神状态,早已警惕,并提出了疗救的设想。日本电视剧《龙樱》就讲述了这样一个救赎的故事。曾经是飞车党出身的律师樱木接手了一所升学率极低、乱得不能再乱的高中,他铁腕治校,选出一男一女两个学生,倾尽全力,把他们培养成才,让他们考入日本最高学府东京大学(东大)。而能否培养出东大高才生是衡量一个高中是否成功的关键指标。结果,整个高中都被拯救了。樱木在全校大会上说:“如果你们真心地认为:保持个性、特立独行能够改善自己的处境,那就大错特错了!只有考入东大才能改变你们的命运,才能把你们从无尽的黑夜中解放出来。醒醒吧!”
周一来了,@文章同学来了,@沈国军同学也来了。如果不想让生活周而复始、一成不变,永远在别人的故事里重复自己的梦,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醒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