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介讹诈

April 3rd, 2015

说一说昨天经历的一场中介讹诈。

中午时分,我正在打盹,听见急促的敲门声。这声音不像快递(快递都是自报家门,喊“房间号,快递!”),也不像邻居,他们偶尔有事,也是轻轻地、迟疑地敲门。

妻去开门,我听到了下面的对话:

敲门者:你们这房子是租的吗?
妻:是啊。
敲门者:房东说这房子要卖,我们进来看看房。

妻子说,慢着,房东说卖房我们怎么不知道,你要让房东来打电话。

说完,把门关上了。我听得真切,就拿起手机,房东并没有来电话或发短信。

过了一会,又是敲门声。还是刚才的人。这次对方的声音变得粗暴和不耐烦。

敲门者:房东没接电话。我们就进去看一眼。
妻:不行,我不知道你是什么人,凭什么让你进来看。
敲门者:你们房东是不是姓蔡。(实际上房东不姓这个姓)
妻:无可奉告。你让房东跟我们联系。

我也喊了一句:“让房东打电话。”以示家里有男人,让他们不要造次。

对方还赖在门口不肯走,在商量着什么。

需要说明的是,我已经租住这套房子6年,跟房东彼此信任。他平常从不烦我,只要到交房租的时候给我发一条短信,而我当天把房租和电费给他打过去,从没差过一天。正因为这种难得的信任和便利,我们虽然几年前在郊区买了房子,但一直没有搬过去住。如果房东要卖房,肯定要先给我打招呼,绝不可能让陌生人直接来看房的。

而且,像我住的市中心老校区,是60年代的房子,大家都等着拆迁,谁也不会卖。另外,也不会有人花几百万买这里的房子,性价比太低了。即便是需要买学区房的人,也不需要买这么大的房子。总之,于情于理,都不可能像敲门者说的那样:房东要卖房子。

我给房东发了条短信,他惊讶地回到:“没有让任何人来看房,也绝不会卖房。”

他们走了,我问妻子,才知道有两三个人,穿着中介的制服。

这就清楚了,对方是房地产中介,大概是有潜在的买主找上门,要买或者租附近的房子。中介手里没有房源,但是又不想丢掉这个客户,于是开始挨家挨户敲门来蒙。

要知道,在中国,租客心理上普遍有一种不安全感,尤其是害怕跟房东打交道。一听对方打着房东的名义,加上语气不容置疑,哪怕拒绝一次,第二次敲门的时候,会妥协让他们进来看“一眼”,这所谓的“一眼”至少得里里外外看半天吧。

以前只知道中介黑,没想到还会用这种手段来扰民。下次遇见,绝不给他们开门,必要时报警。

想起前几天去超市,听见一个黑西装接电话,声音很大。大致听明白了,是中介公司的职员,对方想续租房子,中介还要再收一次中介费。黑西装油嘴滑舌,说到钱,寸土不让。中介走后,几个售货员说:“还是人家这样好,也不用进货,也不用站柜台,只要动动嘴皮就来钱。”

她们也许不知道,这动动嘴皮,用了多少坑蒙拐骗的手段。

如果你是一个租客,记住:即便是租房,你也在法律上拥有这个房子在租期内的使用权,不经你的允许,即便是房东也无权进来。所谓,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千万不要让黑中介或者其他闯入者给蒙了。

Loading

中介讹诈

April 3rd, 2015

说一说昨天经历的一场中介上门讹诈。

中午时分,我正在打盹,听见急促的敲门声。这声音不像快递(快递都是自报家门,喊“房间号,快递!”),也不像邻居,他们偶尔有事,也是轻轻地、迟疑地敲门。

妻去开门,我听到了下面的对话:

敲门者:你们这房子是租的吗?
妻:是啊。
敲门者:房东说这房子要卖,我们进来看看房。

妻子说,慢着,房东说卖房我们怎么不知道,你要让房东来打电话。

说完,把门关上了。我听得真切,就拿起手机,房东并没有来电话或发短信。

过了一会,又是敲门声。还是刚才的人。这次对方的声音变得粗暴和不耐烦。

敲门者:房东没接电话。我们就进去看一眼。
妻:不行,我不知道你是什么人,凭什么让你进来看。
敲门者:你们房东是不是姓蔡。(实际上房东不姓这个姓)
妻:无可奉告。你让房东跟我们联系。

我也喊了一句:“让房东打电话。”以示家里有男人,让他们不要造次。

对方还赖在门口不肯走,在商量着什么。

需要说明的是,我已经租住这套房子6年,跟房东彼此信任。他没到交房租的时候给我发一条短信,我当天把房租和电费给他打过去,从没差过一天,他也从来没有上门找过我。如果房东要卖房,肯定要先给我打招呼。不可能让陌生人直接来看房的。

我给房东发了条短信,他惊讶地回到:“没有让任何人来看房,也绝不会卖房。”

事实上,像我住的市中心老校区,是60年代的房子,大家都等着拆迁,谁也不会卖。另外,也不会有人花几百万买这里的房子,性价比太低了。即便是需要买学区房的人,也不需要买这么大的房子。总之,于情于理,都不可能像敲门者说的那样,房东卖房子。

他们走了,我问妻子,才知道有两三个人,穿着中介的制服。

这就清楚了,对方是房地产中介,大概是有潜在的买主找上门,要买或者租附近的房子。中介手里没有房源,但是又不想丢掉这个客户,于是开始挨家挨户敲门来蒙。

要知道,在中国,租客心理上普遍有一种不安全感,尤其是害怕跟房东打交道。一听对方打着房东的名义,加上语气不容置疑,哪怕拒绝一次,第二次敲门的时候,会妥协让他们进来看“一眼”,这所谓的“一眼”至少得里里外外看半天吧。

以前只知道中介黑,没想到还会用这种手段来扰民。下次遇见,绝不给他们开门,必要时报警。

想起前几天去超市,听见一个黑西装接电话,声音很大。大致听明白了,是中介公司的职员,对方想续租房子,中介还要再收一次中介费。黑西装油嘴滑舌,说到钱,寸土不让。中介走后,几个售货员说:“还是人家这样好,也不用进货,也不用站柜台,只要动动嘴皮就来钱。”

她们也许不知道,这动动嘴皮,用了多少坑蒙怪票的手段。

Loading

观影笔记之《一夜风流》

April 3rd, 2015

雨夜看了弗兰克·卡普拉导演的《一夜风流》It Happened One Night (1934) – IMDb

看完才知道这是一部奥斯卡大满贯电影,获得了1935年的最佳影片、导演、男女主角四项大奖。

故事是从一个富家女的逃亡开始的。由于不想受到富豪父亲的约束,艾丽(克劳黛·考尔白)从游艇跳水,逃亡纽约,去找未婚夫卫斯理。路上遇到了落魄记者彼得(克拉克·盖博),彼得是个绅士,一路呵护照顾。当艾丽在大巴上醒来,意识到自己靠在了别人的肩膀上,抬眼看时,彼得俊逸微笑的脸看了看她,这一刻美极了,浪漫极了。

影片到了30分钟的时候,男女主角在荒村野店住宿于一室。彼得用绳子挂住毯子,把一室分割成两半,并趣称为耶利哥的城墙。这是《圣经》之《约书亚记》中的典故,耶利哥城墙很厚,但是以色列人在妓女的帮助下,里应外合,以吹角为号,攻下了城墙。这其中有一段对话真让人赏心悦目。

艾丽:你以为这样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吗?
彼得:不,但我睡觉喜欢保持一点隐私,不喜欢人偷看。

早晨醒来,卡普拉用一个长镜头表现了艾丽穿着彼得的浴袍,走了很长的路,去浴室排队淋浴。然后不惜菲林,表现了两人吃早餐的场景。充满了生活情趣,也暗示了两人成为眷属后的日常。

侦探来到旅馆搜查,彼得急智与艾丽假装吵架,骗过了他们。

此时,艾丽的父亲不惜重金悬赏,寻找自己的女儿。有图谋不轨的家伙,看到了照片和悬赏,劝说彼得跟自己一起,把艾丽交出去。彼得用了黑手党的手段,恐吓了此人。这段表演如此逼真,如果单独拿出来放进一个黑帮片里,也完全成立。

彼得:你听说过巴格斯杜利吗?
奥斯卡:没听过。
彼得:他和你一样是个好人,可惜太多嘴了。你知道他的孩子后来怎么样了吗?
奥斯卡:(惊惧地摇头)
彼得:我不能告诉你。但当他知道后,他就自杀了。

两个人为了躲开是非,在打谷场上过了一夜,次日又搭车进程。搭车的场景,是一个轻松而优雅的喜剧桥段。彼得用尽各种办法,都没有能让一辆车停下,艾丽只是撩起裙子整理了一下丝袜,立即拦下一辆敞篷车。这里还有段轶事,扮演艾丽的克劳黛·考尔白死活也不肯露大腿,最后只得用替身,等电影获奖之后,她又说替身的腿不如自己的好看。那个年代要是有推特,她肯定会被喷死。

剩下的故事,已经没有很大的动力了。所以,编导让艾丽对彼得表白遭拒,从中横生出一番波澜。

艾丽以为被彼得骗了,决定嫁给未婚夫卫斯理。而她的富翁父亲,见识了彼得的为人之后,劝女儿重新考虑。在婚礼上,艾丽做了落跑新年。

本片的精妙之处在结尾。在一家乡间旅馆,老板和老板娘在讨论这对度蜜月的夫妻怎么这么奇怪,这样的天,还多要了一条毯子和绳子,老板说是啊,他还让我买了一个塑料号角。此时,镜头给出了旅馆外面的镜头,在一扇窗户的灯灭了,接着听到了号角声。这是前后照应,巧用了攻陷耶利哥的典故。

《一夜风流》属于好莱坞黄金时代的电影,那时的叙事讲究韵律感和对称美,由于严格的审片制度,所有性的场面都用暗示来表达,反而让人浮想翩翩,意趣无穷。换成当代电影,男女主角早就大战三百回合了,在那时的电影里,甚至还没有一个像样的吻。加上一代大师们的无与伦比的表演和黑白光影带来的古典美,使这些电影成为不可替代的经典。

参考资料:

一夜风流 (豆瓣)

It Happened One Night (1934) – Trivia – IMDb

Loading

BBC教你如何为手机平台写新闻

March 20th, 2015

【白板报按】BBC中文网有一个BBC Academy栏目,用简介的语言介绍BBC制作新闻的经验。下面这篇文章对于维护微信公众号也很有借鉴意义。现在公众号的问题是,文章太长。传达的有效信息又不够多,应该向BBC斯瓦西里语编辑学习。

BBC教你如何为手机平台写新闻

如何撰写报道,善用手机这种普受欢迎的新闻平台?大家需要留意一些窍门。

越短越好

为手机平台写新闻本身就是一种技巧。手机媒体的力量在于其携带方便而且使用灵活。不过你必须了解手机的局限,这样才能最有效地利用手机。

手机受到屏幕大小的限制。哈桑•麦勒拉是BBC斯瓦希里语组的编辑。他说你的写作风格要配合这种情况。

新闻条目要尽量简短。必须斟酌每个字。动笔之前要把新闻内容彻底想一遍。

哈桑说,那样你就能选择正确的词汇,尽量运用词汇为写作服务。

“写手机新闻,尽量简短。”

简单明了

大多数用户的手机屏幕都很小,所以你需要使用简单的语言。这样,阅读方便、易于了解。

用词直截了当也有助于向全球受众传递消息。

哈桑说,“你的用户可能在阿富汗、伊拉克、非洲或者美洲。”

“各地的读者观众都应该能够通过简单的语言了解新闻内容。”

滚屏让人烦

记住,当你为手机写消息时,越短越好。

如果为一个一般网站写消息,你可以写20段,甚或更长。但这对手机的小屏幕来说就太长了。

因此:

  • 请把信息内容限制在100字左右…也就是4、5个小段落
  • 去掉形容词
  • 使用缩写

这些简单的技巧会帮助你缩短新闻。

简短的标题

标题应该简洁、吸引读者。

这样你才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最理想的长度是不超过14个字。超过这个长度,标题在手机屏幕上就显示成两行以上。

你不希望这样。一般来说,如果你把标题限制在14个字以内,你的标题就不会超过一行。

这样的标题在手机屏幕上就很容易阅读。

短信提示

你所写的文字还被用来做自动短信提示, 也就是屏幕上显示的标题和摘要。

请尽量保持简短。

哈桑说,“在BBC斯瓦希里语组,我们把标题和摘要都控制在140个字以内。”

记住,去掉形容词,使用缩写,就能缩短标题和消息的长度。

使用引语

引语很重要,但是记住在小屏幕上要用简短的引语才有效,这一点非常重要。

避免冗长、不知所云的引语。只在需要的地方使用简短的引语。

选用简明扼要的引语,把他们放在最能发挥作用的地方。

谨慎用词

谨慎用词,避免歪曲新闻的原意。

你不知道谁会阅读你的信息。有可能是非洲的读者、阿富汗的读者、美洲的读者或者欧洲的读者。

因此,你必须确保不同地方的人都能明白。

为了让全球读者都能看懂你的消息,请尽量避免术语, 要使用一些不会被曲解和误解的词汇。

检查,检查,再检查

在网络上很容易出现错误,因此你需要检查,检查,再检查。

一旦错误出去了,想改正就来不及了。

这个错误将会呈现在整个世界面前。

BBC斯瓦希里语组的制作人哈桑•麦勒拉说:“必须在发表前改正错误。”

方言区别

无论你用哪种语言写作,在新闻中都要避免使用方言,因为你自己的语言和方言可能会影响到你的用词。

这一点很微妙,但你需要时刻紧记。

要用挑剔的眼光检查文本。

你要问自己,我写的内容是否能够让刚果和肯尼亚的人都能明白。

你所写的内容应该让所有读者都能明白。

Loading

博库书城购书

March 18th, 2015

今日在西湖文化广场购书如下:

  • 陈世骧《中国文学的抒情传统》
  • [美]宇文所安《追忆》
  • 邢军纪《让细节放大我们的感觉–文学创作学基础训练》
  • 钟鸣《文学写作基础教程》
  • [英]弗兰克·克蒙德《莎士比亚:时代的灵魂》

旧书坊购得:

  • 李香兰《此生名为李香兰》
  • 季羡林《季羡林谈翻译》

Loading

写在《怜香伴》首演之后

January 25th, 2015

从《怜香伴》的演出现场,我发现,观众的心与舞台深度融合,可以听到观众为一两句台词而窃笑,也可以听到观众为正剧的悲情而愀然作色。哪怕没有台词的留白,寂静无声的换场,都感受到观众的肃静与沉浸。这是一般的都市剧爆笑剧所没有的情景。剧终演员谢幕,观众还呆呆地不肯从剧中走出来。什么是好戏,这就是好戏。一位正在拍摄女同性恋题材的姑娘告诉我,她哭得一塌糊涂,因为咱们第二幕一些台词居然与她的电影不谋而合。这不是偶然的巧合,这是心与心的撞击。我们的戏说明,爱,无论发生在同性或异性之间,都是一个严肃的事件。爱,早就应该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古人说, 交友须带三分侠气,做人要存一点素心。《怜香伴》写的是纷纷乱世,但藏着一个侠字。李素良为一个交际花一掷千金,曹语花为爱人的丈夫而让出船票,何等任侠仗义。《怜香伴》写的是闺房艳情,但绕着一个素字。无论是人物的对白,舞台的设计,还是演员的表演,音乐和音效,都把人带入“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境界。

宵禁警报一起,傅作义广播一响,所有人站起身,巨大的阴影投射在墙上,这这出戏有了巨大的历史分量。交际明星也罢,富商达官也罢,赳赳武夫也罢,此刻,都变成了历史巨影下的小人物。相信此刻,每个人心头掠过的是同一种想法:在这兵荒马乱的年月里,咱们这些小人物就不要计较什么了。对于曹语花而言,她想的是:此时不爱,更待何时?很多观众说,每看到这里,都会产生情感和哲理的双重激动。贵族们对昔日繁华的眷恋,对明天的惶恐,无常啊,滚滚红尘在前朝度了青春……

全世界都在倾覆,而我们却在相爱。如果说这个戏少了一个维度的话,那就是范石的维度。作为一个爱着一个女同的男子,虽然他与崔笺云的肉身同住,但是他始终触不到她的心。那种对于美的渴望,燃起了他的亵渎之情焰,然而对于爱的敬畏,却让他对妻子敬而远之。所以,我们可以大胆推论,笺云虽然结婚三年,但依然保持处女之身。而范石始终等待妻子自然的“转变”,直到太平轮开走,他以为一生的渴慕就在眼前。然而,太平轮的失事,让笺云变成了一具活动的美丽的尸体。他的希望破灭,这种对于美可望不可即的悲怆,也足以激起异性恋群体的共鸣。

爱不是肉体的嵌合,爱不是厮守与相磨,爱不是眉眼传情的挑逗,也不是清词丽句的堆砌。爱是一种血淋淋的冒险,是一种抛弃一切的跳跃。从个人信仰上讲,我并不赞同这种同性之爱。然而看到,冰海沉船,所有的男人都比不上一个弱女子的勇气。繁华都市,所有男女的爱全加起来还不如一个女人的女人,我不禁在想,是时代病了,还是我们病了?是剧中人物醒着,还是台下的我们醒着?所有的所有,一切的一切,都逼迫我们去思索,好比翻开阳台上的锦簇繁花,突然发现叶子背后趴着一只蝎子。

爱的本质与忠诚无关,因为爱上一个可能背叛一个。爱的本质也与善良无关,爱不排斥自私、嫉妒甚至恶。爱可以不管良心不良心,道德不道德。那么爱里有没有什么是值得夸耀的?有!那就是“二”。在全世界都是精明人的时候,只有二逼才会去为了爱干最傻最傻的事,说最傻最傻的话,做最傻最傻的决定。中国传统文化里没有宗教的位置,但是因为自从《诗经》时代就有了“爱”的礼赞,使得这个文化有一群“很二”的人涌现,使得实用琐碎的东土世界,有了一抹酒神的亮色。

Loading

2014年私人年度总结

January 1st, 2015

2014年私人年度总结

  • 年度感动:儿子用书面语说:“你是我的父(hù)亲。”
  • 年度远行:三入澳门。
  • 年度书籍:柏拉图《理想国》(郭斌和译)
  • 年度美剧:《国土安全》S04
  • 年度观秀:澳门《水舞间》
  • 年度交友:认识@阳志平
  • 年度治愈:在心理辅导下,部分治好拖延症。
  • 年度成绩:两剧上演
  • 年度技术:掌握了Markdown,成为唯一写作工具。
  • 年度惊喜:澳门大汇演成为perfect show
  • 年度感恩:Seven
  • 年度伤心:恨无十年暇遍读奇书。
  • 年度疾痛:高血脂
  • 年度美食:秋葵、番石榴
  • 年度知识:大型晚会编排
  • 年度遗憾:所参与创办杂志《新西湖》停刊
  • 年度警戒:应戒酒而未戒。
  • 年度会买:iPhone6 Plus
  • 年度浪费:买了2个运动手环。
  • 年度期许: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Loading

The T Village:A Memoir

December 3rd, 2014

The T Village

Chapter One

Last night I dreamt my uncle, then my father. They are becoming old, so am I. I remember, in my dream, my uncle talked in a manner of a real old man, resembling his younger life being as a fisherman.

‘If I fished a big fish, that’s awesome. If an oil-fish,’ he grunted, ‘I would sell it in the market. ’ ‘Oil-fish’ is a term coined by my uncle, which refers to the fish being contemplated by the oil-drillers.

My father was preparing food, in that dream. It seemed like we would have a celebration for event, a traditional festival, a banquet, or some body’s birthday? Oh, no, no birthday. In our family we never celebrate birthday. What’s in a birthday except for the burning pains to mothers?

Mother was not in that dream. I often dreamt her separately. She once had a mother, but died unnaturally, which had haunted her for many years, I believe.

My uncle is only 10 years older than me. So I’d like to address him Little Uncle. He’s a brilliant man with a clumsy tongue. This mixture has proved Heaven is fair, as grandma always said before or after a long sigh.

‘Heaven is fair, little boy.’ Grandma took my small hand, signed, ‘You’re clever, so Heaven made you fat.’

What? Fat! No! That’s the only word I hate to hear, even nowadays. ‘Granny, I’m not fat. I’m just having too much meat.’

Meat is grandpa’s favorite, any meat. The last meal he cooked for me was chicken meat, in that bleeding winter, with the stomach cancer he suffered. I was a prodigal son, and still am because of his funeral I didn’t attend. Where was I in that summer? I stayed in the city of my university. Maybe the moment he died, I am holding a few fingers of a girl whose mother was my sister in church. Their names are long forgotten in my mind.

To my knowledge, grandma in Heaven, sometimes, Heaven is not so fair.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