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蝈蝈学会如何学习

January 7th, 2017

蝈蝈老师是非一流大学中的一流老师,特别重视学习,她经常在线上大学自修课程,并且取得了好几门结业证。最近她刚学习了一门 learning how to learn, 学习学习。以下是她的感想。

Learning how to learn,让受益匪浅,这两天整个人学习的状态都不同,不仅效率高,而且心里踏实。

学习要点

学习有困难,会造成拖延,这是人之常情。克服这种拖延主要的方法有:注重过程而不是结果;使用番茄时钟;遇到又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跳过去,特别推荐进行体育活动和睡觉,回头往往有惊人的效果;保证充足的睡眠,困了就睡。

点评: 我以前一直用学习的结果来刺激自己,假如自己读完康熙字典会如何如何,假如自己学会古希腊文怎样怎样,看来这是错误的。

如何能够高效学习?建立组块;不要重读,而要回忆;进行测验;避免假装学会,真正掌握检验方法是能将你学到的知识教给别人。多数时候我们以为自己学会了,尤其是在没有输出之前。

获得好睡眠的方法:想睡的时候马上去睡,适当运动。

想起来了,还有一些学习技巧:做计划,写下来,节约珍贵的工作记忆。如果你有一个更好的学习方法的话,依然会让你效率加倍,并且减少焦虑。

计划本如何使用

具体做法是桌上放一个笔记本。

你看一下我打勾的那个地方是我突然想到,要给这叫做谢良的人,发微信说一件事情,我立刻写下来,如果不写下来就一定会忘记,如果我现在转而去做这件事情,我接下来的学习,就没有办法继续。

所以当我回来把学习的事情做完之后,我会打一个勾,表示任务完成。

番茄钟如何使用

就是直接使用手机上的计时器定上二十几分钟,然后,开始任务,这个任务当中,无论物,有什么样的想法与任务无关的都写下来,但是不做。这个番茄时钟,完成后再去处理,其中的有些事情是需要走动的,这样动静结合反而更好。

比如说,昨天,在学习的时候,喝一口水,发现水杯很脏,我一定要洗,于是我记下来,等我完成番茄钟后再去洗,心里感觉到很舒适

用番茄钟有没有一种被奴役的感觉?没有,番茄反而是一种主动行为。

这一些事情是你要做的,但如果没有限制的话,我们就会被外界的环境所干扰,而不集中注意力,我们反而是环境的奴隶。

有时候,不是注意力有问题,而是外界的影响太大,光靠意志是做不到的。

因为当需要特别紧张去考虑另外一个任务的话,你这件事能做好的几率也不大。同一个时间只执行一个任务,压力不能来自于另外一个任务。

合理地估算任务

多任务就会什么都做不好。

当然不见得是真的做不好,也还有可能是你对任务估计以及要求并不合理。

一定要放下内疚,注重过程。注重结果就会带来情绪。

我以前也会有这个问题,我现在想上网,刷微信,我就把它写下来,我想做任何事情都是对的,不内疚,但是我等番茄钟过后再做。

当完成某一些任务之后,要奖励。

要把鸡毛蒜皮的小事也写进去,这样我们才能够对时间有正确的估计。

很多时候不是效率不高,而是我们做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写下来有助于,我们对任务有全面和正确把握,否则都是一些虚假信息。而我们经常用这些虚假信息来惩罚自己。

总结

因为我感觉自己工作记忆容量特别短,长期记忆能力,跟一个老年人差不多,所以花很大精力不断探索,如何基于目前条件下能够更有效率地完成工作和任务,夫不负有心人,原来真的还有办法

现在不再抱怨,慢慢学习,和形成良好有效的生活和解决问题的习惯,整个人也通透多了。以前我经常羡慕你,埋怨自己怎么这么没有天赋。

Loading

如何写出畅销书

January 3rd, 2017

我一直想写一本畅销书,成为畅销书作者的感觉一定很美妙。看见自己的书摆在书店和网店最显眼的位置,看见自己的名字列进年终的各种榜单,看见读者排长队等着签名,看着银行存款的数字不断跳涨,看到……. 我已经等不及了,我现在就要写。

可是等我坐在电脑跟前,问题来了:怎么写才能畅销?

有一个办法,哈佛不告诉你,中欧你学不到。把市面上近三五年来的畅销书都找来,进行返向工程,破解里面的配方,找到畅销的元素,然后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改进工艺,自主生产,我就不信,它不畅销。几十年来,中国的高铁、电子产业都证明这么干是有效的。

然而,文化产业有两点特殊。第一,流行的潮流是多变的,受众的兴趣是测不准的,畅销有时候是完全没道理的,所以不容易得出明年流行的配方。第二,竞争激励。仿造一条高铁,不是张三李四都能够,但是写一本书,编一部剧,只要初中毕业就够了。就算你找到了畅销配方,你能模仿,别人也能模仿,比你更快,更廉价。你还是不能畅销。

想到这里,我又把电脑关上。索性看书,也许看着看着,畅销书的灵感就会找到我。

今天看的这本小书是My Utmost to His Highest,作者是奥斯瓦尔德·钱伯斯 Oswald Chambers,每到新年伊始,我都打开它。因为它是一本按照日历编排的书,每天一篇,2月29日也不例外。在香港已有中译本,被翻译成《竭诚为主》,我感觉,没有把书名中两个最高级给翻译出来,更准确的译法似应为:至诚之心对至高之神。

《竭诚为主》不仅是一本畅销书,而且是一本超级畅销书。自1927年出版以来,已经卖出或送出了成百上千万册,翻译成30多种语言。在美国,不少人把它奉为除《圣经》之外的第二灵修书。

我以前从没好好读过它的序言,这次读了,发现这背后是一个感天动地的故事,而且也似乎回答了我关于怎样写出畅销书的疑问。

作者奥斯瓦尔德·钱伯斯只活了43岁,今年恰恰是他逝世100周年。他短暂的一生籍籍无名,并没有写过一本书,但是死后变得著作等身,并且留下《竭诚为主》这样的杰作,用时髦话来说”超级大IP”。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奥斯瓦尔德·钱伯斯1874年出生在苏格兰阿伯丁,其父是一位浸信会牧师。他从小表现出艺术和音乐方面的天赋,并且考上了爱丁堡大学。然而,大学期间,他感受到了上帝的召唤,决定做一名牧师,于是转投DUNOON COLLEGE,花了九年时间,学习神学,并成为哲学助教。后来,他去美国和日本任教和传教。

1908年,他遇到了一个跟哈姆雷特的母亲一样名叫GERTRUDE的姑娘,两年后二人结婚。奥斯瓦尔德昵称她为”BELOVED DISCIPLE”(爱徒),简称B.D,谐音BIDDY,贝蒂。

贝蒂学过佩特曼速记法,是一名出色的速记员,每次丈夫布道或讲课,她都坐在下面默默地记录,一字不落。她还记下丈夫与学生的每周例行谈心,这些笔记越积越高。

钱伯斯夫妇终于有了一个女儿,奥斯瓦尔德视为贴身小棉袄,每次孩子大哭,他都快乐地说:“我的公主又唱歌了!”

本来,日子都可以这么平安喜乐地过,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奥斯瓦尔德工作的神学机构关门大吉,他作为YMCA的志愿者,带着妻女和几个学生,前往埃及,为军队做随军教牧工作。他身材高瘦,举止潇洒,目光清澈,士兵们叫他”活着的福尔摩斯”。

贝蒂一方面在战地医院做志愿者,一面继续速记下丈夫对军人的谈话,包括他关于《传道书》和《约伯记》的深刻领悟,在战时,旧约圣经中这两部关于虚空和痛苦的书,往往更受关注。 沙吹日晒,虫咬病袭,都没有阻止贝蒂尽一个妻子、秘书和战地护工的本分。

在沙漠的营房中,奥斯瓦尔德曾负责修一条石子步行道和一个花房,当有人批评他浪费时间的时候,他说:

今天很多工作做得很糟,原因是人们没有听从所罗门的教导--”凡你手所当做的事要尽力去做。” 人们总爱争论说:时间这么短,犯得着这么麻烦吗?哪怕只有五分钟,也要把事情做好。

奥斯瓦尔德引用的这段话出自《传道书》9章10节,他只引了一半,整节经文是:

凡你手所当做的事要尽力去做;因为在你所必去的阴间,没有工作,没有谋算,没有知识,也没有智慧。

1917年10月,奥斯瓦尔德身患急性阑尾炎,手术时感染,不治身亡。只抛下年轻的妻子和四岁的女儿,去往没有工作,没有谋算,没有知识,也没有智慧的坟墓。

贝蒂忍住悲伤,她还有一大堆事情要做。她给英国的亲友发去了一份简短的电报:

OSWALD IN HIS PRESENCE (奥斯瓦尔德与主同在了)

接下来的两年里,贝蒂和女儿继续留在埃及的军营里工作。有一年圣诞节,她把奥斯瓦尔德的一篇讲章当成圣诞礼物寄出去,没想到不胫而走,这篇文章被YMCA印了1万份,到处分发。一时洛阳纸贵,人们纷纷询问有没有钱伯斯牧师其他的文章。

贝蒂听到了使命的召唤。她需要把丈夫的话留给世界。1919年,她回到伦敦,继续整理丈夫讲道速记稿,并且把省下的钱都用来出版丈夫的下一本著作。

尽管生计艰难,她依然笔耕不辍,但是写的不是自己的著作,而是丈夫的遗音。1927年,她把奥斯瓦尔德的一些讲章的精华编成一本日历体的书,取名《竭诚为主》,这本书成为基督教的灵修经典,一直畅销不断。

故事还没有完。在朋友的帮助下,贝蒂成立了以丈夫名字命名的出版协会,并且一直作为一个慈善机构存在,其使命就是向全世界传播奥斯瓦尔德-钱伯斯的著作。版税则作为基金,资助钱伯斯著作在不发达国家的翻译出版,以及向学生和神职人员免费赠送他的书。

钱伯斯的女儿回忆,当有人向自己的母亲寻求帮助的时候,她从不拒绝,也不会推说没时间。只要有人敲门,她就从打字机旁离开,端茶倒水与人倾谈。她把跟邻居的小孩聊天看得跟出版丈夫的下一本书一样重要。她还给来自世界各地的读者回信,回信中不忘附赠一本丈夫的书。

直到1966年贝蒂-钱伯斯去世时为止,她已经以丈夫的名义出版了50本书。她从未署过自己的名字,只是偶尔会在几本书的序言里,出现过BD两个字母,成为她编纂过这些书的唯一证据。

作为丈夫的爱徒,贝蒂的一生完完全全献给了丈夫和他的上帝。这让人想起《路德记》里的话:

路得说:”不要催我回去不跟随你。你往哪里去,我也往那里去。你在哪里住宿,我也在那里住宿。你的国就是我的国,你的神就是我的神。你在哪里死,我也在那里死,也葬在那里。除非死能使你我相离。不然,愿耶和华重重地降罚于我。”

贝蒂在丈夫死去半个世纪的时间,依然活在丈夫的精神世界里。这当然不是受三从四德思想的影响,而是完全被丈夫的信仰所折服。在写给姐妹的信里,贝蒂说:

跟奥斯瓦尔德一起生活的日子,看到他对上帝的信仰,我知道”信实的他还在跟我交谈”…..

回到一开头的问题,如何写一本畅销书?也许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想去写什么畅销书,甚至不要想去写什么书。

坚守自己的信仰,忠诚于自己的所爱,在去往那无人回来的地方之前,尽力去做自己的手当做的事。无论是在院子里修一条石子路,还是在沙漠中建一座花房,无论是坐在打字机前,还是坐在烧开的水壶前,无论是面对需要帮助的人,还是接待邻居来串门的孩子,无论是对待朋友还是敌人,无论是对待死者还是生者,无论是对待死者还是生者,都始终如一,良善、灵巧、慈悲、信实。过则勿惮改,再过,再改,告诉你我的最坏,给你我的最好,直到里外更新。打那美好的仗,成为美好的人,以至诚之心对至高之神,以至爱之心对至爱之人。

与这些终极意义相比,畅销不畅销,写书不写书,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

Loading

为什么新年在读诗中度过

January 2nd, 2017

著名话剧演员李钺朗诵闻一多《李白之死》

新年,无论是元旦还是春节,都只是人为的时间划分,只具有社会文化和心理意义。自然的时间是连绵不断,无始无终的。任何一点都可以看成是一个旧的终点或者新的起点,不一定非要等到1月1日。但是人嘛,总是要人为地造一些意义出来,所以这一天,很多新志向被立下,很多旧习惯被发誓弃绝。尽管到了1月22日,旧习惯会被请回来,新志向会被请出去,一切都恢复到从前的模样。为什么是22日,因为据说培养一个好习惯,或者真正戒掉一个坏习惯,需要坚持21天。

杭州师范大学黄岳杰老师朗诵郑愁予《错误》和李白《将进酒》

从2011年开始,我们杭州一些热爱诗歌的朋友,每年的元旦都在杭州组织一次诗歌朗诵会,并一直坚持了6年。今年是第七个年头,当然不应有例外,于是我们在杭州体育场路的万华控股麒麟咖啡,举办了今年的诗歌朗诵会。

2017元旦诗歌朗诵会在杭州体育场路407号万华控股麒麟咖啡举行

我一大早从上海虹桥乘坐高铁到杭州,在进站漫长的扶梯上,听见一个山东口音的男人在谩骂自己的妻子忘记了带身份证,骂得很难听,妻子在辩白,便招来更凶狠的谩骂。那男人甚至准备踢妻子,也不知道有没有踢到,只听到扶梯咔咔响。他们一大伙亲戚就在旁边劝,但也并不真拦阻。在我的家乡,这一幕很常见,男人詈骂妻子成为一种特权,越是当着众人,越要显明这项权力。也许回到家,男人会跪搓板吧,我不知道。

山一程,水一程,元旦诗会已经举行了7届

中文,作为语言的一种,有多种用途,每一种用途都是被允许的。吟诗未必比詈骂更高级,要看在什么场合。如果一介忠良站在严嵩这样的奸贼面前,不骂而作诗,反倒是奇怪的。在《红楼梦》中,有很多詈词显示了一种尊卑之间的亲密关系,相反一些谦词客套反倒暗含杀机。人性的复杂性,决定了语言的复杂性,什么都不可一概而论。

李华朗诵自己创作的新诗

下午一点半,诗友们渐渐聚齐,朗诵会正式开始。这些诗歌,有现代诗,也有诗经和唐诗,无论作者是谁,背景如何,是否熟悉,都能带来全新的体验。

小不拉拉朗诵打工妹写的《吊带裙》

诗歌是专门对付人生的复杂性的。人类的语言,会达到一个描述的极限,再进一步,就说不得或者道不出了。这时候诗歌登场,帮人解脱困境,用它的迷离,它的模糊,它的朦胧性,多重性,来替代平常的语言,从而曲折地传达出作者心中的信号。而这个信号,到了读者那里,又经过了同样曲折的还原和重构,从而形成了一种更加难以言说的体验。这种体验,就是诗意。

二堂喧哗朗诵并讲解李商隐《锦瑟》

就拿李商隐的《锦瑟》来说,千年以来,谁也不能精准地说出,诗人到底要传达什么,但是千百年来,人们对它的吟诵、默念、解读从未断绝。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这个句子被造出来,就脱离了诗人的控制,甚至脱离了语言的束缚,它孤独地悬在语言之外,等待人们去解析。

前些日子,我去了一趟大西南,考察了金沙江上一座在建的中国第二大的水电站。看到人工所开挖的绝壁,下到水面之下200米的基坑,我捡起一块江底的石头,那只是一块普通的卵石,但是我感觉它在对我诉说。

说什么,我却不知道。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参加朗诵的诗友觉得这样的诗会让心灵苏醒

诗歌保持对俗世古老的敌意,为心灵划出一块安全区。诗歌不是必需品,但是一旦尝过其美善的真味,就再也离不开它。有其陪伴,就轻看了苦楚,蔑视了风暴。就写诗,散步,写很长的信,落叶纷纷。

对于我在杭州的朋友来说,是一个团契的理由。因为元旦诗会的缘故,有不少朋友都是每年见一次,见面即过年。更为感动的是,有的带来了自己父亲,有的带来了自己的孩子,诗歌让三代人之间的沟通,有了新的媒介。

新年是一个全新的开始,而“黄金在天空中舞蹈,命令我们歌唱。”

晚上,坐了高铁,回到家中,打开一本新挂历,看到上面写着一段话:

……用诗章、灵歌,彼此教导,互相劝诫,心被恩感,歌颂上帝。(歌罗西书 3:16)

Loading

看哪,好中文的样子

January 2nd, 2017

今天是2016年最后一天,从今天起,我会每天更新一篇文章,少则八百字,多则几千言,有话则长,无话也找话来抻长。

作为一个互联网时代的老古董,我从1997年开始上网,手写HTML,建个人主页,到2002年开通第一个博客,迄今已经20年矣。20年来,我没发大财,也没亏大钱,没怎么出名,幸好也没有怎么丢人现眼。我维护这一个博客,出过一本关于语文的书,演过几部话剧,编过一部电影。此外,一无所成,当然也没一败涂地。

去年十月,与担任简书网主编的刘淼老师,一起坐在便利店喝矿泉水,谈起简书有一个每日更新计划,一年汇总成一本书出版。我当时在兴头上,觉得这有何难?于是从11月底开始,开始每日更新一篇。在连续更新了20天之后,我去西南采访。云南大美,珍馐美味也多,玛卡泡在酒里,我泡在玛卡酒里。每天晚上回宾馆已经很晚,早把更新的事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出差结束,欠下文债七篇。读者抱怨,编辑默然,我才知道话不能说得太满。

今天上海的《东方早报》出了最后一期纸质版,以后改成只出电子版。据说,是为了适应新媒体的潮流。

在网上混迹了这么多年,对新媒体却越来越看不懂了。那些心灵鸡汤,或者心灵鸡血,虽然吸引了大量读者,并且还堂而皇之向粉丝收费。明明是旧垃圾,哪里有半点新的迹象?

可这又能怪谁?正如杜甫诗里所说:

永与清溪别,蒙将玉馔俱。
无才逐仙隐,不敢恨庖厨。

不怪世风日下,不怪时运不济,要怪就怪自己拱手把阵地相让。

当大家都标榜新的时候,我偏偏喜欢旧,当大家都煮鸡汤的时候,我偏要熬一碗醒酒汤。我文固劣劣,不愿入那些不懂雅洁之人的法眼。我思固然偏拗,不愿跟愚众或自我标榜的精英混入一条河流。

2017是每日更新之年,我的朋友卫西谛(老卫)承诺每天看一部电影,写一篇影评。纵使出国旅行也不中断。经常看到他蹲在机场椅子边,敲击键盘的照片。名义是旅行,实际是苦行。

问他这么做的原因,他说,只是想离开舒适区,换一种生活方式罢了。

同样是影评家,在新媒体掘金时代,老卫已经被什么sir,什么鱼,甩到了无声片时代。人家写一篇电影鸡汤文十万加,老卫吭哧吭哧写一篇影评100加。时也?命也?到哪里说理去?!

可是老卫没有叹息,没有怨尤,他只是蔫蔫地从书架上1万张碟中抽出一张,擦掉上面的尘土,脱去一层一层的套子,插进电脑光驱。

咯咯吱吱,劈劈啪啪。

白也诗无敌,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老卫写电影,键盘一敲,就是半部影史。

向老卫学习,我也要勤奋起来,走出舒适区,走进服务区,开向高速公路。

大凡写作,都要有一个主题。我这个专栏的主题是“好中文的样子”。

大家每天都在用中文,但是好中文究竟应该是一副什么样子,却未必能说的清。在晚清以前,好中文的标准是统一而公认的,四书五经,诸子百家,马迁班固,唐宋八家,公安桐城,林纾严复,皆为楷模。但是白话文运动之后,一切变得模糊起来。你说和合本《圣经》是好中文吧,五四文豪们不同意。你说鲁迅是标准文本,每个语文课被迫划分句子成分的中学生都会跟你急。你说毛体马列是白话文的典范,港台文人以及拥趸都会大摇其头。但你非要说余光中、彭淮栋写的东西是当代汉语的范文,那么从陈望道到王太庆几代西方哲学翻译家都会表示异议。由此可见,中文的标准问题,说到底,既是一个世界观、历史观的问题,也是一个审美与和喜好的问题。

我当然也有自己的立场与判断,但我尽量把这些隐藏起来,用证据说话,用文本说话,用语感说话。我既不认同那些把毛体捧上天的御用文人的说法,也反对把1949后大陆语文实践贬到尘埃的观点。《红楼梦》固然是好的,但是用康乾盛世时代的官话,来描述西方哲学显然也是捉衿见肘的。台湾文人反对汉语欧化,主张少用“的”,以免的的不休,主张少用“被”,多用主动语态。甚至反对说“他是一个素食主义者”,而改成更“中文”的说法:

他食长素。

这就有点太过了。中文是一门不断吸收外来文明精华,不断演化的语言。恪守那些传统表达,无异于刻舟求剑。

十二年前我出过一本书《正版语文》,说的似乎是语文,其实是世道人心。如今这个《好中文的样子》系列里,中文只是皮相和包装而已。

世界如铁,我心如火。是种子对沙漠,是孤岛对汪洋,是新人对旧人,是2017的光芒对亿万斯年的黑暗。时间开始了……

向腐朽的旧舞台、旧势力、旧世界、旧语言射出1.8×10^100焦耳/平方厘米的弹药,创造属于人(而不是耗子和寄生虫)的新舞台,新势力,新世界、新语言。

但是我们也不要高估了自己,小看了“人”性,在前进的路上还有坎坷荆棘,在去往大马士革的路上必有林立的十字架。可是真理既已显明,就不会隐匿。如同巴摩岛囚禁的约翰,听见七声号角吹响。我们已经听见了新世界的鼓声,天空一样大的幕布已经圈起了一角。一切都不会再退回从前。一个属于人民的时代,一个属于真理与至善的时代,已经来临。

我们不但要点燃朝霞,还要点燃晚霞,还要照亮整个夜空。这是我们的王冠,这是我们的权杖,却被一群小丑和虫豸褫夺。是时候了,是时候举起父辈的旗帜,找回失去的荣光。革命,如果真的是革命,那么只有两种可能,要么胜利,要么牺牲。我们选择胜利,把灭亡留给那些精神死了又死的那一伙。

我们却要去到新天新地、万花盛开、兄弟姊妹和睦同居的圣山那边,用新语,唱新歌,口唱心和,直到永远。

吹吹那热风,听听那冷雨,看哪,好中文的样子。

好戏开演了。

Loading

白板报三件事

December 31st, 2016

1\ 由于baibanbao.net在国内无故被墙,主域名从今起改为

baibanbao.org

与原域名同时使用。

2\ 自2017年开始,保持每日更新。哪怕一天只说一句话。

3\ 微信公众号白板报(ID:baibanbaonet),也保持长文章的同步更新。

Loading

世界没有你,结果大不同

December 25th, 2016


wonderful-life-poster1.jpg

《生活多美好》(It’s a wonderful world)在美国每到圣诞节电视台必放的一部经典影片,今年恰是它诞生70周年。这部电影有点命运多舛,当年上映时票房并不好,让制片方赔了钱。后来,又有好事者买了它的版权,将它上色,从黑白影片变成一部伪“彩色”电影,效果惨不忍睹,难怪著名影评家罗杰·伊伯特大声疾呼,赶紧停止这种愚蠢的行为。我第一次看的版本也是伪“彩色”的,画面艳俗,詹姆斯·史都华扮演的男主乔治,身着一身惨绿西装,走在浓妆艳抹的小镇上,感觉像一根苦瓜掉进东北乱炖的大锅里,大大冲淡了本片的美感和悲喜剧效果。

在这个圣诞节,我终于找到了这部电影的黑白版本,一气看完,仍旧被深深感动。

《生活多美好》是一部不怕剧透的电影,如同有人告诉你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的结局,一点也不会影响你欣赏它们一样,知道电影的梗概,也丝毫不影响欣赏这部电影,甚至有助于理解它。


wonderful-life-snowy-bridge.jpg

故事梗概

乔治·麦(George Bailey)从没离开过河床瀑布(Bedford Falls)小镇,他一直想出门旅行,但是每每不能如愿。因为他要对抗镇子上的恶棍富翁波特先生,后者一直想攫取整个镇的控制权,不能得逞的原因,就是乔治一家祖传的贷款公司。但是在圣诞节到来的前夕,乔治的叔叔比利把一笔应该存进银行的8000美元给弄丢了。波特发现了这笔钱,并将其藏匿。按照法律规定,贷款公司必须保持足额的现金盈余,否则就会被银行宣布破产。当银行验资员当晚发这家贷款公司少了钱之后,要求乔治立即把钱还上,否则公司就会解散,波特先生就会控制全镇,而乔治也会因涉嫌挪用大家的存款而被送进监狱。意识到情况之严重,乔治去向波特先生求情,并愿意用自己的15000美元的人寿保险单做抵押。波特对此嗤之以鼻,说:

“你死了倒比活着有价值。”

乔治心灰意冷,在风雪交加的平安夜,来到大桥上,准备了此残生。这时,他的守护天使克莱伦斯从天而降,佯装跳河,吸引乔治下水救人,从而救了乔治。当乔治告诉他,要是自己没出生该多好。本片最动人的一幕出现了,天使让乔治的假设成真,带他来到没有他的小镇。


wonderful-life-pottersville.jpg

首先,小镇的名字不再叫河床瀑布,而改名为波特家,也不再是一个民风淳朴的地方,而是充斥着夜总会、脱衣舞俱乐部等乌烟瘴气的场所。麦家公园,现在是一片萧瑟的公墓。追求过乔治的女孩,没有去纽约发展,而是沦落风尘。乔治救过的药店老板,还是把毒药错给了客户,服完20年刑,变成一个潦倒的酒鬼。乔治也没能救落水的弟弟,他不再是一个二战英雄,而是八岁夭折。比利叔叔终老精神病院,乔治的妈妈不认他。乔治的妻子玛丽,成为一个老处女,至于他们的四个孩子,自然都不存在……看到这一切,乔治惊恐万分。原来,世界没有没有自己,完全大不同。他祈求天使把自己带回现实。

在圣诞平安夜,他幸福地跑回家。当然,银行验资员和警察在等着他,但他毫不在乎进监狱,只要能看到自己的孩子和妻子。镇子上的人们都来了,带着他们的捐款,乔治发财的发小,也寄来一大笔钱。电影在《听那天使欢笑声》和《友谊地久天长》中,在一派大团圆的喜悦中,打出剧终。

启示

《生活多美好》的灵感来自于一张贺卡,原著者写了一篇微型小说,曾用过的标题是《最大的礼物》、《从未出生过的人》等。美国大导演卡普拉购买了小说的版权,与编剧一起把它改编成了电影。它获得过5项奥斯卡提名,但一个奖都没得到,其命运跟《肖申克的救赎》非常相似。但是,这部电影的魅力,随着时间的流逝,越发显露出来。

如今波特先生已经在全球获得全胜,不但攫取了一个个河床瀑布小镇,而且还把自己塑造成楷模和英雄。今天的乔治要么黯然离开小镇,去大城市为另一个波特先生工作,要么被投入监狱,或者从大桥上一跃而下。然而,《生活多美好》一直提醒我们,这个世界有没有乔治,将会大不同。“即使一个小人物也能改变历史的进程”托尔金在《指环王》中说。卡普拉所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无论生活充满多少烦恼,无论黑暗多么强大,一个正直的人还是可以做点什么。他保护自己的家人,尽自己的本分,帮助有需要的人。他像一道微光,照射在茫茫黑夜里,让那些暗处的嚎叫与浪笑,收敛和溃逃。他也许只写一段代码,他也许只写几篇文章,他也许只吟唱一首谣曲,只画一幅小画。他在别人袖手的时候,伸出一双援手,他在大家噤声的时候,发出一声抗议。他无意于成为英雄,他也不想与世界为敌,他只是在正确的时间地点做了自认为最正确的事。

当好莱坞被一堆堆视觉“盛宴”所占据,观众最基本的需要却被忽略。每个观众都渴望自己被电影改变,哪怕改变一点点,哪怕改变几分钟。一个有抱负的导演和编剧,一个有雄心的演员,都不应该忘记这一点。

弗兰克·卡普拉一生导演了58部电影,但他坦陈,自己最喜欢的还是这一部《生活真美好》。史都华也表示过,这是他表演过的角色中,自己最喜欢的。


wonderful-life-ending.jpg

《生活多美好》中设定,每一次铃声响起,都意味着一个(二级)天使获得了翅膀。在影片最后的高潮,乔治的小女儿收到一本《汤姆索亚历险记》,在扉页上写着:

Dear George:

Remember no man is a failure who has friends. Thanks for the wings!

Clarence

(亲爱的乔治:记住,一个人只要还有朋友,就不是一个失败者。谢谢你给我的翅膀!克莱伦斯。)

在这个节日,让我们也对朋友道声问候,并且说一句:

尽管一切都不完美,因为有你有我,世界已大不同。

Loading

与刘淼老师一起讲笑话

December 24th, 2016

miao-fayan.jpeg

2016年12月23日,在上海静安区的锺书阁书店,刘淼老师的新书《笑话方法论》分享会暨签售会快乐举行,我作为嘉宾和主持人,荣幸地参加了这次活动。

吸收以往当众发言紧张的教训,事先我做了一个今晚谈论的框架。围绕5W和1H做文章。WHY, WHO, WHAT, WHEN, WHERE,最后一个是HOW,落到刘淼这本书的主题,如何讲好一个笑话。

现场来了四、五十位热心读者,晚上七点钟,分享会正式开始。

我先做开场白。简单介绍了一下自己,然后马上切入正题。

笑话方法论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人类要说笑话?在我看来,说笑话是人们生活的日常。我举了一个在水电八局工地看到的标语,作为例子。

miao-biaoyu.jpeg


我解释说,如果仅仅说“安全操作,杜绝事故”,对于工友们来说,肯定印象不慎,甚至会被当成耳旁风。而现在晓以利害,工友们都会刻骨铭心地记住。

一旦发生事故,严重的话,老婆改嫁,娃娃改姓,抚恤金别人花。

层层推进,伤害加倍,这就是笑话的魅力。

接下来,我开始介绍刘淼。

刘淼,简书网主编,作家,网络艺术家。原为上海市房管部门公务员,2014年,辞掉公职,加盟简书,从事文字工作。他在两年半时间内,写出三本书,第一本《西红记》,因为内容生猛无法出版,此时,现场响起轻微的理解的笑声。今年出版了这本《笑话方法论》。

刘淼讲述了为什么要写这本书。(他说话的时候,我作为主持嘉宾有点不知道改怎么做。如果是政府机关开会,那很简单,要么低头在笔记本上记录,要么就呆呆地望着任何地方。但是新书分享会,嘉宾必须微笑着看着发言者,同时恰到好处地点头。)

miao-book.jpg

刘淼说,他对人们为什么讲笑话感兴趣。经过把最古老的笑话与现在流行的笑话进行分析,他发现,笑话即伤害。根据这一发现,他花了一个星期写出了电子版的笑话方法论。当时,简书正在与浙江数字出版集团合作,要推出一批电子书,刘淼就拿自己的作品当了一个实验品。当时定了一个电子书的天价2.99元,买过KINDLE版电子书的人,知道这个价格意味着什么。要知道一套经过精心校对的红楼梦,也就卖这个价钱。后来,正好赶上促销活动,价格调整为0.99元,销量一下子就上去了。最终这本书成为亚马逊的电子书销售排行榜中名列第四。

我们为什么需要笑话?刘淼说,因为生活中有伤害。我引申说,笑话用一种曲折的方式,揭露生活中的真相,应对生活中的尴尬。

我举了一个电影中的例子。刘别谦导演的一部电影《尼诺契卡》,讲述了一个苏联女干部尼诺契卡,在巴黎遇见了一个浪荡公子里奥,两人在咖啡馆吃饭。里奥为了接近尼诺契卡,给她讲了好几个笑话,但她总是面如冰霜,不苟言笑。里奥很是生气,又把笑话讲了一遍,结果不慎从椅子上摔倒在地,全餐馆沉默了以下,集体大笑。此时,葛丽泰·嘉宝扮演的尼诺契卡再也崩不住了,大笑了一份多钟。这是人类电影史上最开怀的一分钟。

刘淼说,笑话的伤害要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对合适的人出现,否则就会变成真正的伤害,那就一点都不好笑了。比如最近发生的郭德纲用伦理梗来伤害沙溢一家的事,就是一个伤害不恰当的例子。

如何创造笑话呢?我讲述了一个平克讲的给笑话编号的故事。

有个人第一次来到卡茨基尔(Catskills)休闲山庄,看到一群退休的犹太漫画家在桌边跟朋友讲笑话。其中一人喊道“47!”,其他人便哄堂大笑。另一个人接着说“112”,其他人也乐不可支。新来的人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就问一个常来的人。后者解释说:“这些人经常厮混在一起,时间久了,便知道所有同样的笑话。所以,为了节省时间,他们只需要报出笑话的代码,其他人就会自动从头脑中把笑话呼唤出来。”新来的人说:“这真是个聪明的点子,我也试试”。于是他站起来大声喊道:“21!”结果所有人都尴尬地沉默着。他再次尝试说“72!”每个人都盯着他,但还是没有人笑。他坐回自己的座位,对着常来这里的人低声说道:“我做错了什么,为什么没有人笑?”那人回答:“你讲的方式不对。”

刘淼说,这正是笑话的秘密所在,就是把笑话的原型打包,包装成一个个“语块”,然后进行改编。

他举了一个例子,说一个家长抱着小孩坐公交车,别人都嘲笑这小孩丑,家长气哭了。公交车司机安慰他,别哭了,坐下消消气。不过,你先把手里的猴子给我,我帮你抱着。

后来这个笑话原型被小沈阳改编成了自己小时候的段子,效果也很好。

刘淼认为,讲述方式不同,笑话的可笑程度就不同。为什么马三立、侯宝林的相声讲得好,就是他们拿捏的火候特别好,换了别人讲,不一定能把观众逗笑。尤其是马三立,有一种不把观众逗笑誓不罢休的气势。

由于各国文化和语言的差异,一种语言下讲述的笑话,放到另一种语言中未必可笑。但是幸好人类有普遍接受的笑话,根据一项全球投票,有一个笑话被评为全球最可笑的笑话。

有两个猎人到森林里,其中一个突然倒地不起,看起来已经没有呼吸、两眼翻白。另一人连忙拿出手机,呼叫紧急救援,他喘着气说:「我的朋友死了!我该怎么办?」接线生回答:「冷静下来,我可以帮忙。首先,先确定他真的死了。」一阵沉寂,接着听到一声枪响。那个猎人又回来讲电话:「好了,那现在呢?」

刘淼老师讲完,现场并没有笑声。他说,尽管大家没有笑,这的确是全球最可笑的笑话,因为翻译到任何语言都是被接受的。他另外讲了几个短笑话,现场效果很好。

miao-zhuchiren.jpeg

接着刘淼的话茬,我讲了一个收入刘淼书中的苏联笑话。

有个苏联人被发配到西伯利亚,为了防止书信被检查,事先跟妻子说好,真话用蓝墨水写,假话用红墨水写。过了一段时间,妻子收到他的信,蓝墨水写着:“这里一切都好,吃的好,穿的暖,教官不打不骂,周末有电影,天天喝肉汤……”妻子很欣慰地把信收起来叠好,看到信纸背后写着:“只有一点不好,TMD找不到红墨水。”

刘淼说,我还以为这篇笑话被删掉了呢,原来还在。

正在我们活动进行中的时候,发生了一个笑话。一个大喊过来问:“你们什么时间结束?我们被吵得都不能安心看书了。”

现场很尴尬。这是书店组织的活动,而书店是卖书的地方,不是图书馆。但是这位读者认为笑话不应在这里发生,斥责得理直气壮。

不过这也提醒我看表。刘淼老师又讲了好几个妙趣横生的笑话,现场气氛又活跃起来。

进入读者互动环节。有读者问,如何看待冷笑话。刘淼说,冷笑话是时代发展的产物,热笑话演化而成,没什么不好。一个笑点低的人,才能更好地感受生活。

又有读者问刘淼为什么辞去公务员。刘淼说,现在公务员辞职不是什么稀奇的事,人各有志。我来到简书,觉得很自在。

miao-qianshou.jpeg

1个多小时的交流时间很快接近尾声,最后读者们把刘淼团团围住,热烈有序地让他签名并合影。刘淼尽可能满足每个读者的愿望。现场有的读者买了十几本来让他签,他签得非常认真,每个读者都问了姓名,并尽可能把这名字嵌入题词之中。

《笑话方法论》的签售活动还会在北京、南京、杭州等地举行,如果想看到讲笑话的刘淼老师,就留意简书的通知吧。

Loading

寓教于不乐

December 9th, 2016

教育,无论是师从于他人,还是自学,本质上是一件很枯燥的事。它带来满足,然而是一种延时满足,它带来回报,然而是一种复杂而曲折的回报。过于强调学习的快乐,其实是把学习的主要过程,也就是辛苦乏味的过程,给刻意忽略了。其后果,就是让人们对于学习开始心生畏惧,从而半途而废,没有尝到学习初熟的果子,就已经转投他处。

我一位大学同学的儿子,马上要到国外读大学了,咨询我关于未来专业的问题。我问这个孩子自己有什么打算。同学说:他喜欢游戏,因此希望将来去学习视觉艺术。我说,世界上的学问,有视觉的学问,也有艺术的学问。前者,要学习色彩学、视知觉、美学、还要学习一些绘画、构图的方面的知识。后者更加包罗万象,单说艺术史,就够一个人学很多年。而学好艺术史,需要掌握拉丁文、意大利文、英文就更不用说了,还要掌握从古希腊、古埃及以来各种艺术作品,能够如数家珍,把一样样学下来。同时,再把这两者结合于一体。至于是做游戏,做设计,还是做影视,那就要靠将来的机缘了。但你只要掌握了这两种学问及其相关科目,再做什么都游刃有余。而一上来就学什么电子艺术,学什么游戏,我觉得是舍本逐末。这样的兴趣不是真兴趣,这样的学问也不是真学问。同学听了,深以为然。

我这么说是有理论根据的。历史学家布克哈特在《世界历史沉思录》一书中说:

“每个人首先要选择一个固定的专业:神学、法学或者其他任何专业,并且对其进行投入,一直到毕业为止。尽管如此,他的这些投入不应该是为了以他所学的专业为终身的职业,而是为了学会如何坚持不懈和前后一致地工作,学会尊重一个专业内所有的科目,培养科学研究所必需的严肃品质。”

我们经常看到半吊子的学问家,就是因为没有深入扎实地钻研一门学问,而只会去追逐时尚之学。如果要打下深厚的基础,必须甘心情愿地接受一门学问带来的枯燥、无聊和孤独寂寞。

布克哈特又说:“我们应该学习两门古典语言,如果有可能的话,再增加若干现代语言,因为他们是我们在学界深入下去,特别是接触世界上各类文献的钥匙。我们掌握的语言越多越好。好的翻译应当予以尊重,但是作者的原汁原味的表达法是任何翻译者都无法替代的,另外,原作的词汇和措辞本身已经是深厚历史积淀的最好的证据。”

学问,没有捷径可以走。古人说,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一字空。不坐冷板凳,只能贴别人的热屁股。追逐时尚,跟随热点,永远蹭在别人的屁股后面营销。过着抖一点小机灵,卖一点小情怀。酒壮怂人胆,歌咏小人情。等到当局一吓唬,立即噤若寒蝉,躲到龟壳里,继续做一个安全的公知。

有两条路,一难一易,选难的那条走,一般都没错。相反,选了容易那条,表面上是赚了,实际上,将来要连本带息付出去。

写作,是一门需要刻苦训练才能达到的技能。除了少数天才,大部分的天资都差不多,那唯一决定一个人能否成为成功的作者的变量,就是勤奋了。编剧莎漠,现在已经是一线电视剧编剧,代表作是《浮出水面》和《乌兰巴托不眠夜》。他曾经是一个城管,但是爱好写作,四处投稿,但是屡屡被拒。他老婆对此大为不满,曾经一赌气说了狠话,他一气之下,烧了16斤手稿,只剩下24斤。然而,就是这24斤废稿,成为他现在的财富。因为虽然这些习作作为小说文笔不成熟,语言不精彩,但是里面的故事却很曲折,对话很接地气,而这些正是影视剧需要的。他现在废物利用,从这些手稿里提炼出自己所需要的材料,一部接一部地出大纲和剧本。多年的积累终于获得回报。如果不是当初忍受枯燥、乏味和不被人理解的心酸,他哪怕今天出了名,也一时半会拿不出那么多现成的故事和作品。

这只是我们身边一个小小的成功的例子。而那些大学问家、大艺术家的例子更是举不胜举,因为被提及得太多,所以我也就不再赘述了。

总之,一旦一门学问给你带来了太多的乐趣,一旦一项训练不像冬泳一样,每次面对冰河都需要你重新鼓起巨大的勇气,跳下冰窟窿,你就要小心了。那么轻松愉快的学习和训练,可能不是早就你,而是害了你。

寓教于乐,不是总是有效,有时我们需要不乐,需要苦辛,需要更多的磨砺。

在《圣经》的罗马书有一句话:“并且我们知道,万事都互相效力,让爱上帝的人–就是按着他的旨意被召的人–得益处。“(引自《新约全书・新汉语译本》罗马书第八章第二十八节)学问的路程,就像天路历程一样,也是充满着我们暂时不能解释的奥秘和奇遇,直到有一天,我们回首走过的路,才知道之前付出的枯燥和艰辛,都会得到更大的更复杂的回报。

那时,我们才会明白,为什么古罗马人会说:然而,快乐是一件很严肃的事。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