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漫游期间看到的零星标语

October 12th, 2005

在杭州-北京的列车上,凌晨起来,熹微的晨光中,晃过一个小镇,一座建筑上写着:“电的光明,水的柔情”。想必是自来水站+变电站,颇有诗意。

在北京,晚上跟老蒋、笑意一起散步至平安大街,看到铁门上写着:“随时出入 严禁停车”,妙在“随时”两字上,颇有些王爷府邸的霸气,我们在门口故意站了5分钟,也没见什么人出入,绝对是唬人的。

从北京回山东,在河北境内,有个很大的加油站,名字叫“联大总部”,而且做得彩旗招展,只是没看见安南出来。

最有意思的是路边饭店,有一个“黑M快餐”,我K,就这名字,谁敢进去呀。

在俺们山东境内,收费站附近的院墙上写着:“贷款修路,收费还贷,逃费行为是可耻的!”谁可耻啊,您老贷款修了几公里路不假,可费都收了快十年了,还没收够?

家乡商厦门口,停着一辆货车,上面写着一行广告:“埝好货好服务好,北方家具离把啦!”这个吗,是俺老家方言,需要翻译一下。埝--地方;离把--特别好,特别棒。乡土乡音,亲切可人,偶喜欢!

Loading

告别王崴:一个关于生与爱与死的故事

September 27th, 2005

如果天堂没有互联网,请给他一台DVD

告别王崴:一个关于生与爱与死的故事

他非大腕,也非明星,但他的意外早逝却引发了众多网友的深切怀念。

许多未曾谋面的人为他扼腕浩叹,许多一面之交的人为他彻夜难眠,许多生前好友为他热泪涟涟。

他的博客永远停留在2005年9月22日这一天,《第一财经日报》刊登着他最后一篇电影专栏。

他本名叫王晓春,而更多人熟知的却是他的网名――王崴(wei阴平)。网络作家、影评人、忠诚的朋友、完美的丈夫……所有这些赞美之辞都无法勾画出一个完整的、活生生的王崴。我只有依据模糊的记忆以及众网友清晰的描述,尽力还原他短暂而美好的一生。

王崴这样走了

2005年9月22日晚,王崴骑车途中发生车祸,造成脑部多处挫伤,被辗转送到北京天坛医院抢救。消息传到王崴经常活动的几个网站上,网友纷纷表达关切和祝愿,大家都深信:王崴福大命大,定无大碍,会尽早康复。来自大杂院和泡网论坛的网友,赶往医院探望守候。24日下午,大家焦急地在网上等候关于他的音讯。16点07分,一位网友在泡网发布了一篇很短的帖子――

天堂里没有互联网的话
请至少有一台DVD。
兄弟,一路走好。

大约40分钟以后,正式消息发布:“我们亲爱的朋友王崴,于2005年9月24日下午,由于脑外伤在北京天坛医院经医生抢救无效,与世长辞。”

电影是他一生的梦想

王崴出生于1975年3月16日,1997年从南开大学毕业后,他进入外交部政策研究室工作,此后曾被派往中国驻埃塞阿比亚大使馆。若不是因为他对电影的酷爱,大家相信,他会成为一名出色的外交工作者。

王崴对于电影的执着,决不亚于《天堂电影院》中那个痴迷的小男孩。他家中收藏的影片不下6000部,看过的片子更是难以计数,他凭借对电影敏锐的洞察力、广博的知识、风趣快活的文笔,在报刊上留下了几百篇影评。他说:“电影是什么?我不知道,我只想听一个故事,想听你给我讲。风从窗口吹进来,窗帘飒飒地响,所有的影子在墙上摇曳,一个故事,一个关于生与爱与死的故事……”

为了追寻自己的电影梦想,他辞去外交部的工作,来到中国民族音像出版社。在去世前两个多月,他加盟北京闪亮文化传播公司,为央视电影频道策划、制作一挡《世界电影之旅》节目。同时他还在创作电影剧本,计划拍摄一部属于自己的影片。他离自己的梦想已经越来越近,很多人相信,只要再给他几年时间,他就会成为中国最有希望的电影人……然而无情的命运阻止了他。

陆川:耳边依旧是他的呐喊

青年导演陆川当年跟王崴一起泡过新浪电影论坛,他回忆当年拍摄《寻枪》的期间,中途回京,王崴等人为他举行了接风宴。席间陆川喝了很多酒,想到拍电影的艰难,纵放悲声。此时,他听见一个人在耳边喊:“不管怎么样,你丫冲出去了,你丫继续!你丫必须继续!”陆川抬头一看,呐喊者竟是从来说话不大声的王崴。

陆川回忆说:“他十分简朴,十分节俭。从来不乱花一分钱。一年四季,不分寒暑,去哪里,都是一辆自行车。几乎没有看到他打过车。经常听到他说,自行车被人偷了;或者有时候,我们一起聚会到深夜,在寒夜的街头,他会请一个顺路的朋友说能不能把我带到什么地方,我的自行车放在那里了。”

他总在最需要的时候出现

王崴心地善良,古道热肠,他会跟你保持一点距离,但肯定在你最需要他的时候出现。

有一次,一位从没见过面的网友的电脑坏了,王崴骑着自行车,穿越半个北京城,上门提供维修。他乐于跟朋友分享他的收藏和见解。有一次,他辗转买到一套正版的国际动画DVD合集,他刻了一套送给一位初次相识的闪客。要知道,那时DVD光驱还很少,他是用DVD机通过模拟信号转刻成VCD的,其间的麻烦可想而知。

作为专栏作家的王崴在媒体圈里的口碑极好,他从不欠人稿子,别人却常欠他稿费。电影杂志的编辑最喜欢拉他“救火”,因为他几乎有求必应,出手极快,而且稿子从不兑水。

他们的爱情四处相传

王崴一生只恋爱过一次,一生只爱过一个人――他的夫人蒋好书。很多见过这一对夫妇的人都莫名惊诧:世上居然还有这么相爱相依的人!

他们俩无论走到哪里都手牵着手;吃饭的时候,除非动筷子,两个人的手都是始终拉着的;王崴帖子里出现最多的名字是“老婆”;他是喜欢厨房的好丈夫,做得一手好菜,一进超市就直奔调味品专区。

在《飞一样的登记结婚》这篇帖子中,王崴以一贯的幽默笔调说两人登记的那一天。他们决定骑自行车去,王崴“从沙发上拿了个很软的垫子给她放在后车架上,然后骑上车出了胡同,她紧紧搂着我的腰,我感觉她的脸贴在我的背上。”

关于王崴从住院到去世期间,他的妻子蒋好书所遭遇的一切,我不想写了。因为即使把网友描述的话转述一遍,都会让人柔肠寸断!

我只想说:王崴,除了生命短暂,你的一生已没有任何遗憾!

后记:

王崴的人品和故事感动了越来越多的人。网友的悼念文章已达上百篇;网友为他的爱人和家人自发捐款;他的书稿正在由网友搜集整理,筹备出版;他工作过的闪亮文化传播公司计划拍摄一部关于他的电视电影……

死亡有个冰凉的名字,而爱让温暖蔓延!

Loading

原版《音乐之声》

September 10th, 2005

座落在钱塘江边的杭州大剧院,第一次发挥了真正的作用。真正原版的百老汇音乐剧《音乐之声》在这里演出。

剧场版的《音乐之声》跟电影很不一样,结构更加紧凑,原来电影是兑了水的。有几场戏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1、玛利亚离开孩子们,回到修道院。嬷嬷鼓励她,唱了《跃过群山》这时幕间休息。下半场开场时,现场交响乐队演奏了本片的几首主题,以欢快的《孤独的牧羊人》过渡到第二幕。上校的朋友MAX带领孩子们唱这首歌,孩子们心情寥落,突出玛利亚在他们心中的位置。这个过渡非常巧妙。

2、玛利亚跟上校结婚,这中间用了一场完成。舞美非常豪华、庄严、绚丽。为什么这场戏不可忽略?为什么不派两个仆人或者让孩子们说“他们结婚了”,一笔带过。这是戏的主干,所有的铺垫,其实都指向这个高潮。尽管这场戏不一定有趣,但省略掉就成了偷工减料。

昨天看CCTV6台放《斯诺与毛泽东》,其中有场戏,就犯了这个错误。斯诺听说一个团长杀害民女,找毛泽东理论,问难道CP就可以随便杀人吗?接下来一场戏,居然没有法庭的画面。只有法庭外的画外音:“判处XXX死刑。”这是很弱智的编导手法。因为你前面酝酿了这么久的情绪,需要有一个释放,不出现五花大绑的镜头,是戏弄观众,是投机取巧。

3、最后一场家庭演出,电影版里出现的是音乐厅的画面,有演员,有观众。在舞台上处理,就不宜用戏中戏的方式,在舞台上再搭建一个小舞台。百老汇的作法是,一块布景落下,演员都走到台唇上,布景很有震撼力,红底,三个硕大的纳粹党徽。

然后一家人对着剧院中的观众表演,观众也就成了戏里的观众。鼓掌时,你会感觉自己仿佛也是一个纳粹党徒。哈哈哈,很荒诞。一家人逃走,进入修道院,上校大女儿的男朋友也没有像电影中那样背叛,被上校打晕;而是放过了他们。

一家人沿着修道院的台阶,在翻越群山的歌声中,悄然逃走。

还有几点感想:

A、百老汇真不是盖的,每个演员的唱功,都够超女们学习20年的。

B、戏剧的灵魂是音乐感和节奏感,哪怕不是音乐剧,也应该给观众无声的音乐。

C、平生第一次看百老汇现场,受益匪浅啊,以后只要正宗的百老汇来了,一定去看,不能疼钱。

Loading

踢球去

August 27th, 2005

这个世界上有许多比上网、读写博、打游戏更有趣的事。比如踢球。

我大学时,选修过一个学期的足球。学会了二过一,以及我独创的正面运球,脚后跟磕球,然后摆脱防守。不过整个大学四年,在认真的比赛中,没进过一个球。有一次差点踢进,没想到踢到队友的小DD上,这位仁兄,如果你因此至今未婚,鄙人这厢有礼了。

去年参加寻欢婚礼之前,代表北泡残余部队到上海打过一场比赛,进了一个球。真不容易啊。

从上周六开始,恢复踢球。体能不行,基本上除了拣球没跟皮球有过接触。于是找根源,想对策。千错万错,都是因为球衣不合格。

昨天在上海的足球会馆,选了半天队服。我是个低调的球员,不会为英格兰、巴萨抹黑,所以,他们的服装一概不考虑。挑来挑去,找到一件瑞典队的白底黄杠球衣,配了一条打折白球裤,又买了一双黄色球袜。加上我此前买的乔丹银色足球鞋,一套行头总算置成了。

我很适合扮演瑞典队。理由有三:一、瑞典人高马大,我虽不高,但块头很足;二、瑞典出过著名的布罗林,一张娃娃脸,跟我年轻时很像;三、瑞典很低调,瑞典不招摇。

明天下午,我要去踢球了,地点黄龙体育中心外场。暂时列为第8替补,如果没机会上场,当我方球员在我身边发界外球的时候,我准备在他背后练习拔脚怒射。

好,今天好好休息,养足精神,明天下午投入战斗。

YEAH!!战斗!!

Loading

8.5台风夜FB2.0聚会

August 8th, 2005

参加的朋友们已经写的够多了。

一年多以前yezi姑娘在杭州组织了一次“一半陌生”的聚会。她也许不知道,这次聚会已经成为我一位客居爱尔兰朋友最灿烂的记忆。

而台风之夜的FB,不需要我详述了。见到了王建硕、大土豆GARY、小土豆VEGA、TICK、没意思、袁子、FXT等一干有趣的人。

《肖申克救赎》里安迪用监狱里的高音喇叭为狱友放《费加罗的婚礼》,被关禁闭。出来时,大家问他两个礼拜怎么熬过来的?

安迪:很容易。因为我有莫扎特先生陪伴,几乎感觉不到时间的存在。

RED:什么,难道说他们让你带了留声机?不可能!

安迪:(拍了拍心口和脑袋)那些音乐在这儿,还有这儿。

美好的东西,不一定出现在Blog里。

The music was here…and here。

接下来,安迪跟RED有了以下对白--

ANDY
That there are things in this world
not carved out of gray stone. That
there’s a small place inside of us
they can never lock away, and that
place is called hope.

RED
Hope is a dangerous thing. Drive a
man insane. It’s got no place here.
Better get used to the idea.

《沙鸥》中女主角指着圆明园说:能烧的都烧了,只剩下这些柱子。

Loading

怎么才能火?

August 3rd, 2005

晚上,受邀与一位电视编导喝茶,人家问我一个问题:怎么才能把我这档节目搞火?

我K,这问题比TO BE OR NOT TO BE还要复杂。我要是能想出来,我自己先火着去了,哪有闲工夫来跟您老喝茶。

我分析了一通流行元素,时代精神,人性弱点等等,其实统统不着四六。

对他人成功经验的分析和总结,都是扯淡。经验是不可复制的,超女火不火,你再搞个超男试试?事实上,真有SB台在这么搞了。

烂节目可以分析出很多原因,只要解决掉,就会相对不烂一些。

而一个火节目,常常是没有原因的。

怎么才能火?

大王何必曰火,唯有“做好”而已。

Loading

【NB时刻】辞职

August 1st, 2005

江湖著名ID喝茶时讲的,他跟当事人通过电话,如果那人没吹牛,应该是真的。

牛人也是著名ID,很有政见的那种。任了一个副总编,辅佐正总编,双方意见每每不和。

就在上个礼拜,牛背上压上最后一根稻草。牛人宣布辞职。

既果。入正总办公室,反锁门,把前上司暴揍一顿。

Loading

【NB时刻】宴请

August 1st, 2005

SONG是我的学长,毕业后在厦门,干过好多行当。每种行当都摆脱不了一件事,请客吃饭。

Once upon a time,他请一个香港客吃饭,为了拉一个大订单。说好只请三、五个人,等他到了约定的餐馆,发现香港公司的人已经坐了满满两个包间。主人未到,客人先点好菜,并开始推杯换盏了。

SONG,抱拳说,SORRY,我来晚了。然后挨个敬酒。敬完,下楼,打车,走之。

许多天以后,香港客见了SONG,说,我怕你了。

SONG对我说,这单我要是买了,或许能谈成一笔大业务,但我会恶心两年,做两年恶梦。所以,宁可几十万不要,我也要逃单。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