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日子以来的杂感小纸条

August 8th, 2018

“5月14日是个好天气。不管周诗鲤还是刘传健,他们应该都会认同这一点。”看到这种非虚构写作的腔调,就像看配音的译制片听到“难道不是吗?我的老伙计。”我的建议是:要么写个令人难忘的好句子,要么平实一点好好说话。别整这些虚头花脑的。

5月11日下午,好中文的样子线下活动北京站在中关村创业大街言几又书店举行。特约嘉宾、著名剧作家、学者黄纪苏老师和我,针对白话文运动一百年,就白话文产生的社会背景、推动力、影响,以及未来怎么走,进行了对谈。黄老师儒雅、练达、灵趣、富有正义感的发言博得满堂掌声与欢笑。进京赶考,是每个书生的梦想,感谢黄老师,感谢简书的小伙伴,感谢各位来宾学员,感谢李婧姊妹,助力好中文,过了这一关。接下来,好中文将回到居心地杭州,我们会越来越美好,越来越透亮,温如脂玉,灿若晚星。

告诉大家一个秘密,每年的4月4日、6月6日、8月8日、I0月10日, 12月12 日、5月9日、9月5日、11月7日、7月11日,还有二月份的 最后一天都对应一个星期中的同一天。在2018年,这些日期都是星期三,每过一年,向前推进一天,而在闰年的前一年则向前推进两天。转走吧,但不要写转自网络,而写转自爱数学的@王佩。

凯撒必须死,而剧团必须活着!在上海大剧院看了TNT剧团的《凯撒大帝》,出人意料地好。以前我对TNT印象不佳,觉得它是英国的开心麻花。但是,他们这次对于《凯撒》的处理,令人惊喜。莎翁原著有50个人物,TNT用了6个演员,既突出重点,又精心转换。安东尼演讲是最精彩的高潮,If you have tears的台词一响起,我身边的老外都开始抹眼泪了。演员台词功底扎实,声遏行云。肢体动作张致饱满,宛如古罗马雕塑。如果十分,可以打七分。扣掉的三分是因为砍掉了凯撒妻子的角色,削弱了凯撒遇刺前的悲剧和迷信气氛。另外,布鲁图演的没有安东尼好,死得像赶高铁一样太匆忙。本剧虽然叫凯撒大帝,实际主角是布鲁图(占27%的台词),本应该演得更好。现在期待7月份,NTlive带来的180分钟完全版,已经买了票。如果你们还有眼泪,现在就准备流吧!

来看TNT剧团的《裘力斯.凯撒》,上座率只有三、四成。如果要看英文原版,这出戏是莎士比亚的入门戏,情节跌宕起伏,台词激越澎湃,深得古希腊戏剧的真髓,里面的演讲词,修辞之高超,纵然是西塞罗,写未必写得更好了!先看戏,演后写观感。

张广天说:“故事,是真理的一个特别角度,却不是可以随便杜撰的。因此,编剧这个行当,令人生疑。它要么只能为宣传的目的忽悠人,要么只能为消遣而自欺欺人。没有一则有价值的故事是无中生有的。”

两个原始人在讨论: “有些事儿不大对劲儿——我们的空气是干净的,我们喝的水是无污染的矿泉水,我们每天都锻炼,我们吃的食物都是有机的和野生的。但是我们没人能活过30岁。”

【瓜迪奥拉的情商】上周曼城5:0战胜斯旺西一役,出现一个花絮。当时曼城已经大比分领先了,又获得了一个点球机会,门将埃德森想乘机露一手,示意要主罚,但主帅瓜迪奥拉拒绝了他。瓜帅事后说:“不,他不能去打点球。其他球员打进这个点球很正常,但如果让门将去打点球,会被对手认为是不尊重他们的行为。”

伦敦的朋友拍下的震撼一幕:高档家具店Heals 橱窗旁的无家可归者。经上记着说:原来那地上的穷人永不断绝;所以我吩咐你说:‘总要向你地上困苦穷乏的弟兄松开手。’”(申命记 15:11 和合本)又想起在南普陀寺看到的一句话:莫忘天下苦人多。

Jonathan Riley-Smith 教授公正地论述说,“十字军东征”应该理解成是一种“爱的举动”,是对邻舍的爱,十字军东征被看成是去纠正可怕错误的仁慈使命。如教宗英诺森三世给圣殿骑士团的信中写到的那样,“你们用行动来实践了福音的话语,‘人为朋友舍命、人的爱心没有比这个大的。’”

昨晚散步,一出家门,就被一种无形的力量吸引到这里。尽管我知道说话要谨严,但还是禁不住想说,没有星巴克的城市/小镇/街区,真不值得生活。

【永不过时的蒸汽机车】前些日子与蒸汽机车合了张影。读资料才知道,蒸汽机车并没有完全被淘汰,而是作为战略储备物资保留着。原来,在发生核战争或大规模能源危机、自然灾害,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都无法使用的情况下,燃煤的蒸汽机车将保证铁路系统能继续运营。说到战备蒸汽机车,国内其实也有这个制度。白城的大安北站就封存了不少台前进型蒸汽机车(图三)。

今天开车回家路上,遇到一件匪夷所思的事。一条宽阔的大马路,前面有一条连接绿化带出口的斑马线,因为绿化带较高,司机看不到等待过马路的行人,所以都不停车让行。我恰好心情美丽,就主动减速停车,挥手让一位中年妇女过去。看见我停,并排的机动车都停了下来。她走到马路中间,对面来了一个女孩,牵着一条狗。就在两人交会的一瞬间,狗跳起,向中年妇女扑去。接着看到女孩训斥狗,拽狗而去,忽然妇女返身,追过去,叫住女孩,指指自己裤子,意思是被抓伤了。一切发生在10秒之内,让我目瞪口呆,不知道自己是做了一件好事还是因为我的善心,造成了这次狗伤人事件。这一切,太像科恩兄弟和昆丁的电影了。

看了《小萝莉的猴神大叔》印度的另一个汗–萨尔曼·汗的作品。煽情、圆熟、通俗,但有效。主要是人家没有广电总局的干扰,可以尽情表现宗教的虔诚、官吏的暴虐、社会的黑暗、军人的良知、新闻的自由,以及法律之上的更高道德律令。严重怀疑,这类片子过审是故意让观众看印度的落后的笑话。如果那样,可以说算盘落空了。印度电影中表现出的印度人的自组织能力、道德勇气、精气神,比中国何止高五倍!

我友满宇轩对于NT Live的评论:“我对作者的观点与对作者批判的对象都不以为然。NT Live那个从来没看过,没兴趣,因为它们就是一种商业性手段的尝试,本质上是卖商品,但那个剧院演出录像或者直播是商品,却不是复制品。英国国家剧院如果请得起他们国家的彼得·格林纳威,那些所谓什么“戏剧剧场”、“后戏剧剧场”的型态都能用他的媒介化的方式表现出来。剧院艺术无限依赖一个物理空间,这个物理空间本来就是媒介。一个Performance 是无法复制的,虽然卖票,但这仅仅是卖一个你目击它的机会,它的商品属性极低,可以忽略不计;它从来不是绝大多数人类的生活必需品,它只是也只能存在于人类的生活需求之上。在剧院艺术操作上商业性最低的欧洲大陆诸国也有少数歌剧院作出像NT Live那样的尝试,目的是借网络、TV、电影这些现在更大众、更主流的媒介吸引更年轻的观众的兴趣、最终把他们吸引到剧院来,卖一个一个目击的机会,实质上都是剧院的商业行为。有啥可长篇大论引经据典捶胸顿足的。”

整理书,收拾出许多负典,主要是马恩列斯及其东方追随者,及其形形色色的变种,这些书在人生的某个阶段找到我不是没有理由的。就像水往低处流,负典也会德匹下。我感恩活得足够长,能够开始摆脱这些东西。

在高铁上,王元澄跟一个大两岁的小朋友,口头斗法。王元澄说派出激光枪,被对方派出钻石炮击毁。他不甘失败又说:我派出五千辆坦克。对方马上说:我派出五千万辆坦克。就这样大班生被小学生完爆。#论统计局人才要从娃娃抓起#

如果将来有作为标准汉语文本的《圣经》新译本出现,需要重新翻译和合本中的主祷文(我们在天上的父,愿人们都尊你的名为圣……)吗?我认为,没必要。首先,它已经约定俗成,刻入每个使用中文的新教徒的心版上;其次,它保留了上个世纪传教士们使用的北京官话的特色,属于汉语中的语言遗产,可以类比成拉丁文的祷文,保留则可以让后来者,一窥当年白话的风采。最后,新译的《圣经》着重改造的是一百年前汉语句法捉襟见肘的部分,例如:《申命记》最后的长句子,雄辩的《罗马书》等等。

圣经和合本诞生于100年以前,并非完美无缺,译文有舛误,语言有时费解,句法还没有经历过拉丁化改造,应付复句很吃力。但解决这些问题,不能简单把和合本修订。而应:一保留原样,做注释。二另起炉灶,重译。如今的和合本修订版,贪传教士之功,加入了不少私货,不足取。

神会引领我们的。开一开历史倒车,只是令人不快而已。

张广天老师针对圣经汉译回复集锦:

复句并不可取,拉丁化未必多好。

中文去语之蛮,存文之雅,势在必行。否则,方块字转音传义,不能望文生义,实在浪费。

吾固有文法,众人习以语达意,荒疏久矣。

吾誓将逆势而为,阻挡历史进步。

与众为敌,窄门也。

主的浇灌,非独拉丁化。主开天辟地,一直与我们同在,没有拉丁化,也同在。

神会引领我们的。开一开历史倒车,只是令人不快而已。

举国人被一例感冒引起的死亡吓得瑟瑟发抖,各色各系的专家、网红,跳将出来,指点人生,传授各种靠谱不靠谱的医疗知识,推广老谋深算或市侩的小算计。但在一个基本真理面前,眼睛全瞎了,那就是:上帝才是掌管生死的,耶稣才是道路真理和生命。对于基督徒来说,疾病和死亡的权势都已经被永远打败了。你的恐惧是因为不认识上帝,这跟任何医疗体制和科技都无关。

《罗马书》第六章 自用试译 v0.2

(又修订了一遍译文,感谢Mally对译文提出宝贵意见)

1 那么,我们应当怎么说呢?难道我们应当继续犯罪让恩典增多吗?

2 当然不可以!我们已经向罪而死,岂能继续在罪中活着呢?

3 难道你们不知道,我们所有这些受洗归入基督的人,是受洗进入他的死吗?

4 我们通过洗礼跟他一起埋葬进入死亡,其目的是,就如同基督是通过天父的荣耀从死里复活,我们也可以活出生命的新来。

5 如果我们已经在他的死亡中跟他联合,同样,我们也一定能在他的复活中跟他联合为一体。

6 因为我们知道,我们的旧我已经跟他同钉十字架,所以有罪的身体可以处理掉,我们不再必须做罪的奴仆–

7 因为任何一个死了的人都已经从罪中获得了解脱,不会再犯罪了。

8 现在如果我们跟基督一起死亡,我们相信,我们一定会跟他一起活着。

9 因为我们知道,由于耶稣从死亡中复活,他不能再死;死亡对他没有任何统治力。

10 论到死亡,他死了是向罪一次性为所有人死了;但是论到活着,他活着是向上帝活着。

11 同样地,把你们自己看成向罪是死的,然而,在基督里向上帝是活的。

12 因此,不要让罪辖制你早晚会死的身体,以至于你们顺从它邪恶的欲念。

13 不要把你身体的部件献给罪,成为作恶的工具,反倒要把你们自己献给上帝,就像那些从死里被救活的人一样;把你们身体的部件献给他,做行义的工具。

14 因为罪不能再做你们的主人,因为你们不是在律法之下,而是在恩典之下。

15 那又怎样?因为我们不在律法之下,而在恩典之下吗,难道就可以犯罪吗?当然不可以!

16 难道你们不知道,你们把自己献给谁,听谁的命令,就是那人的奴仆吗?–要么做罪的奴仆,通向死,或者做顺从上帝的奴仆,通向义。

17 但是感谢归于上帝,你们虽然曾经是罪的奴仆,如今却一心顺从了所传给你们的道理的典范。

18 你们已经从罪中得到释放,而且变成了义的奴仆。

19 我用人们的日常用语说,因为你们的天性是软弱的。你们以前怎样把身体的部件献上,做不洁和不断增加的败坏的奴仆,现在也要把它们献给通向圣洁的义做奴仆。

20 当你们做罪的奴仆时,你们就脱离了义的控制。

21 你们现在觉得羞耻的那些事,你们能从中收获什么果子呢?那些事的结果就是死!

22 但是现在你们已经从罪中解脱出来并且成为上帝的奴仆,你们收获的益处是通向圣洁,那结局就是永生。

23 因为罪的报酬就是死,但是上帝免费的礼物却是永生,在基督耶稣我们的主里面。

《罗马书》第五章 自用试译v0.1

【说明】《罗马书》是我个人最喜欢阅读的使徒书信之一,和合本第5-8章,曾经能够背诵。但是,依然不能清楚理解其中的含义。为了加深对这些经文的理解,我主要根据NIV英文版,参考了NRSV等版本,开始进行私人化的试译,仅供个人学习及练笔使用。《罗马书》作为思辨文本的高峰,以复综句式为主,翻译难度大。一千字的译文,用了不下6个小时。因灵命尚浅,水平有限,舛误在所难免,欢迎批评指正。

《罗马书》第五章

试译\王佩

1 承上启下地说,因为我们已经通过信心被称义,我们就与上帝达成了和平,这是通过我们的主耶稣基督,

2 也是通过他,我们靠着信心,取得了我们现在所站立的恩典的入场资格。并且,我们欢喜在对上帝荣耀的盼望里。

3 不但如此,我们也欢喜面对所遇到的患难,因为我们知道,患难制造坚持,

4 坚持制造品格,品格制造希望。

5 并且,这希望绝不会让我们失望,因为上帝将他的爱,倾注进我们的心,靠着已经赐给我们的圣灵。

6 你们看,在恰当的时机,当我们还软弱无能的时候,基督为不敬神的罪人死了。

7 有人为了义人去死,这非常罕见,尽管可能会有人敢于为了好人去死。

8 但是上帝以这样的方式向我们演示了他的爱:当我们还是罪人的时候,基督就为我们而死。

9 既然我们现在已经靠着他的血被称义了,那么何其大哉,我们更可以通过他,被抢救出上帝的烈怒!

10 因为如果我们还在做上帝死敌的时候,就通过他儿子的死与他讲和了,那么何其大哉,我们更将通过他的生命而得救!

11 不但如此,而且我们也会通过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在上帝里面欢喜,通过他,我们现在已经取得了与上帝的和解。

12 承上启下地说,就如同罪进入世界是通过一个人,而死进入世界是通过罪,以这种方式,死就临到了所有人的头上,因为人人都犯了罪–

13 理由是在律法颁布之前,罪已经在世界上了。但是没有律法的时候,罪并不被算为有罪。

14 然而,死亡统治了从亚当到摩西的整个时代,甚至统辖了那些并不是因为违反诫命而犯罪的人,如同亚当那样,他是将来的那人的影子。

15 但是礼物并不同于罪愆。如果许多人的死是因为一个人的罪愆,那么何其大哉,上帝的恩典和礼物,会依靠耶稣基督这个人的恩典,充充盈盈地涌现给许多人!

16 再有,上帝的礼物并不同于那个人的犯罪所带来的后果:审判随着一个罪而至,带来了天谴;但是礼物随着很多罪愆而至,带来了称义。

17 因为如果,依靠一个人的罪愆,死亡通过那一个人而统辖,那么何其大哉,那些收到了上帝丰盛恩典供给和称义礼物的人,将通过耶稣基督这个人,在生命中作王。

18 作为一种结果,就跟一个罪愆的后果是让所有人都受到天谴一样,一次义举的结果就是称义,给所有的人都带来了生命。

19 因为,通过一个人的不服从,许多人都被定成了罪人,从而,同样地,通过一个人的服从,许多人都被定成了义人。

20 律法被加进来,是为了让罪愆增加。但是在罪增长的地方,恩典则增长得更多。

21 所以,就如同罪在死里面统辖一样,恩典也通过义统辖,藉着耶稣基督我们的主,带来永恒的生命。

美国网友评论特斯拉升空:出生太晚,没有赶上地理大发现;出生太早,没有赶上宇宙大探索。但是,出生的刚刚好,赶上了亿万富翁往太空中发射奇怪的狗屎仅仅为了图个乐子。

Born too late to explore the earth, born too early to explore the universe, but born just in time to see billionaires send weird shit into space for fun.

回到小区,发现每隔十米就有一个摄像头和报警标志,一定是新装的。[发怒][发怒]有一种被扒光监控的感觉。我宁可被小偷盗窃,车被划伤,也不愿意整天暴露在监控之中。!

[没有小红莓,就没有那个王菲]

对于华语乐坛而言,桃乐丝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可能是她不经意间成就了一个让一代人迷恋的名字:王菲。

《梦中人》在1994年随专辑《胡思乱想》发行之前,那个已在香港走红数年的北京籍歌手仍然叫艺名“王靖雯”;她参演的王家卫电影《重庆森林》备受好评,《梦中人》则正是电影当中的一首插曲。

这首歌的原曲就是来自桃乐丝和“小红莓”的《梦》,王菲在周礼茂的改编歌词中模仿了桃乐丝尖细却具有穿透力的唱腔,在当时早已形成成熟产业但同样形成了定势思维的粤语流行乐坛打开了新局面。也是在那一年,“王菲”这个曾因被认为不够主流而隐去的本名,正式进入了大众视野。

需要指出的是,王菲唱的时候都需要效果器事先录好的和声,掩饰她的嗓音的不足。而桃乐丝完全是靠自己天然的嗓子真唱!

有人问拉比,能不能用一句话概括所有的道德,他说:“能,不撒谎。”

有个犹太人去找拉比:“我妈妈这么多年都忘掉了我的生日,这是为什么?”

拉比回答:“因为她不喜欢你。”

真相让人得自由,无论美还是丑。

有一个印第安部落的女酋长,有人警告她说:

– You might get into trouble. (你可能会有麻烦。)

她说:

– What’s wrong with trouble?(麻烦有什么不好吗?)

儿子今早问了我一个问题,集爱、离别、宗教、幻想等主题于一身:“爸爸,你死了之后,会在天堂给我写信吗?”[流泪][流泪]

天气骤变,北雪南雨,让人感动的是,编剧故事营线下课依然保持了很高的上座率。课堂上跟大家一起分享分析了赫尔佐格的《陆上行舟》,并且做了表演训练。遗憾的是有位从北京赶来上课的朋友,因为高铁晚点,雪拥蓝关马不前,没能出席。时至半夜,朋友到了,讲座散了。不过电影的芳华仍在风中飘荡。赫尔佐格的24条,将深入骨髓。

跟老友@祝昉甬 还有@饱醉豚 过了一个跨年,引发祝大哥一阵感慨。朋友果然是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自己的脸庞。我的新年愿望: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不知老之将至。喜有两眼亮,广交益友,再借十年暇,遍读奇书!

我怎么觉得,这又是一次烂尾运动,平安夜过去了,再放出老胡,说不准过圣诞是没有的事。抵赖掉官方责任,平息友邦惊诧。跟蔡书记赶完人,再慰问送水工如出一辙。

策动传统文化与基督教文明对立,是话术与权谋,两者并不矛盾,可以和谐共存。别忘了,当年拆教堂的时候,是连孔老二一起打倒的。一些揣摩上意的人,今天禁止过圣诞,明天照样可以禁止一切让人类进步的东西。推树与推房,烧书与烧人,本来相距不远。在基督徒看来,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发育,汉字中文5000年的预备,就是为了与耶稣基督的相遇。圣诞节也是给中国人准备的。圣诞快乐,平安恩惠与国人同在!

禁止党员过圣诞,不意外,它提醒人们,放弃幻想,做出抉择。是相聚在生命河畔,还是继续居住在干旱无雨的沙漠。一粒种子不落入土中,永远是一粒,当被碾压进泥土,就会生出许多籽粒来。

愿你的世界不会变得太坏,愿你永远保持正直与善良。而我们所做的,就是绝不温顺地走进长夜,绝不拱手把这世界交给那些坏种。

看了《不成问题的问题》,且不说故事多么乏味,人物多么干瘪,对白多么尴尬(尤其是编剧增加的原作所没有的对白),光说画面就负分。黑白摄影是一门成熟的艺术,在胶片时代,主要靠光影来表现轮廓造型和「色彩」。而用高清数码机录的这玩意,不叫黑白摄影,更谈不上艺术。画面黑乎乎,雾蒙蒙,鬼影重重,全片唯一对的是白色的字幕,其余都不合格。黑泽明,约翰福特的黑白片让人沉醉,这片只能让人沉睡。以艺术的名义,烂片也能拿奖。

因言致祸这种事真没法预防,又没有明确的禁令,规定什么能讲,什么不能讲。自由裁量权,在警察手里。我认为,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在被憋死和被拘留之间,各位选一种自己比较能接受的结果吧。

编剧故事营大雪之夜的讲座与观影讨论会。我们围着看不见的篝火,讲述跟人类一样古老的故事。感谢杭州腾讯众创空间提供场地,感谢能来以及不能来的诸位营员们。我们正在做的这件美好的小事,叫创造。

特朗普不愧为一代有为之君,敢于守卫美国的立国之本、护国之基—清教徒信仰。「以耶和华为上帝的,那国有福了!

耶和华拣选为自己产业的,那民有福了!

(诗篇 33:12 和合本2010)」

达斯汀·霍夫曼讲的一个笑话。两个犹太人,马上要被纳粹枪决了。在面对行刑队的时候,一个犹太人说:「能不能给我戴上眼罩?」另外一个犹太人,用胳膊肘捅了他一下,小声说:「嘘……别给自己惹麻烦。」

现代汉语的活水是翻译,正是一代一代的译文进入汉语,才让中文从朦胧诗意但缺乏严格定义的古汉语,成为定义明确,表达清晰自如的现代白话文。这其中圣经和马列的翻译,居功至伟。请看圣经新约罗马书: 既是这样,我们对这些事还要怎么说呢?上帝若帮助我们,谁能抵挡我们呢?上帝既不顾惜自己的儿子,为我们众人舍了他,岂不也把万物和他一同白白地赐给我们吗?谁能控告上帝所拣选的人呢?有上帝称他们为义了。谁能定他们的罪呢?有基督耶稣 已经死了,而且复活了,现今在上帝的右边,也替我们祈求。谁能使我们与基督的爱隔绝呢?难道是患难吗?是困苦吗?是迫害吗?是饥饿吗?是赤身露体吗?是危险吗?是刀剑吗?如经上所记:

“我们为你的缘故终日被杀;

人看我们如将宰的羊。”

然而,靠着爱我们的主,在这一切的事上,我们已经得胜有余了。因为我深信,无论是死,是活,是天使,是掌权的,是有权能的 ,是现在的事,是将来的事,是高处的,是深处的,是别的受造之物,都不能使我们与上帝的爱隔绝,这爱是在我们的主基督耶稣里的。

(罗马书 8:31-39 和合本2010)

这样雄浑坚定的文字表达不可能原生自古汉语古白话。好中文的样子就是古汉语加翻译体的样子。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斯是陋室,唯余书馨。世界的存在就是为了被写成一本书,我的存在就是做一个誊写员。我有一事,生死以之。无怨无悔,歌之哭之。把信心交给上帝,其余的交给时间、血汗和笔。

这语文不知道是谁教的。去掉修饰词,句子主干为「向往是目标」(Dreaming is our objective)。难道不应当是「人民群众向往的美好生活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生活是目标)吗?如果说老百姓的向往就是你们奋斗的目标,这个目标不需要奋斗,因为向往一直在那儿。(感谢小师太老师的启发)。

「不要跟我说越南,因为我特么到过那儿。」这是越南战争时候美军士兵刻在Zippo打火机上的一句话,也适合我现在的编剧课。我所讲的都是我知道的、经历的。让时间去评判吧,因为人的性格是他们行为的组合。

去意识形态化,去愤怒,去浮躁,做自己最擅长的,做自己最乐意的。凝聚人,成就人,链接他人。远离另类,回归主流。本分些,再本分些,沉静些,再沉静些。不把时间文字浪费在杂项上。让自己的笔墨矜贵,做大,做永恒。

一位亲戚写的:刚上班时有位前辈告诉我,某年选举市长,公布结果,发现有一票,没勾选唯一的市长候选人,而是填了一村支书的名字。这还得了,村官妄想篡权,这不是党内野心家吗!会后有部门找村支书谈话,村支书一再解释不是自己投自己的,是有人捣乱。

后来,上级想出一个天才的主意:选票填写方式改革,同意候选人的不动笔,不同意的填写他人。

选票发下来代表们都你看我,我看你,看谁动笔就是对抗组织。后来县、乡效仿,每每都是候选人全票当选。[强] 这是真事。

看了《出租车司机》,震撼,感动。小人物撬动大历史,普通人拯救普通人。影片的后半段是我带儿子一起看的,面对他的追问,士兵为什么要开枪?出租车为什么要逃跑?我只能笼统地说,Evil要消灭Good,而Good要把这件事告诉全世界。等字幕升起的时候,我忽然意识到,也许我们这一代人,没有机会光明正大的拍这样一部类似的电影了。那就把种子留给自己的孩子,让他们讲述父辈经历过的故事。总有一天,会在银幕上演出真相。

关于榆林孕妇跳楼事件,一直想说两句,但一直不敢开口。一来不是法界人士,二来不是医学专家,对于事件的真相,也只能靠媒体提供的信息碎片来拼接,又怎么能判断是非对错?

可是在这件事后的舆论发酵中,我看到了人性中的暴力。人们肆意把自己对于“婆媳关系”等刻板印象,投射到事件中,任意怀疑和指责。

当事人也不例外。医院一方没有痛痛快快地说:虽然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但我们没有尽到医治和救助的责任,而是让死者倒在医疗条件完全具备的医院里,我们有愧,有责。死者家属也没有坦然承认自己可能做出的误判,以及对死者的照顾不周。

大家都互相指责,怪罪,埋怨。错的都是别人,对的永远是自己。

世俗如此,教会也不例外。没有多少人为这家可怜的人祷告,没有多少人为这个国家的官和民代求,祈求上帝让他们认罪悔改。

一定是什么地方错了!但又找不到该负责的幕后元凶。这才是整个事件最吊诡和哀恸的地方。

一句话,作为中国人,我们都是有罪的,我们集体杀害了她!

我的故乡农村正在进行一场轰轰烈烈的拆土灶运动,每户发1000元,拆掉土灶大锅,改用燃气灶。以环保的名义,以行政命令的方式,炊烟正被消除。此举大可商榷。土灶就地取材,燃烧秸秆柴草,虽热效率不高,但大锅可以做一家人的饭菜,综合效能不比煤气小锅差。况且,煤气是不可再生资源,柴草年年生长。于农民而言,是最经济的能源。纵然要遏制污染,难道煤气产业就不污染吗?再者说,城市化和汽车才是真正的污染源。何必要把千年的生活方式连根拔起?望肉食者深思!

匆匆四年过去了。四年前,在北京,我住的酒店房间里,来了一个摇摇晃晃的憔悴的客人,他就是我的发小王冰。当时他在为华谊兄弟写一部当代潜艇题材的谍战剧,天天熬夜,瘦了16斤,最终写完。今年8月14日,这部电视剧将登陆东方卫视,名叫《守卫者 浮出水面》。祝贺我的兄弟修成正果,我心为他欢喜,好比丰收五谷新酒的人!

看腻了洋腔洋调的所谓“非虚构”,反而更喜欢这种传统新闻写法。第一次不听话,“领导”问我:“你知道男人怎么生孩子吗?” 他说的是里面的一种刑罚,我亲眼目睹过

不管我们是不是敬佩十字军东征,但有一点是事实:如果没有他们的努力,我们今天所认识的世界将不会存在。对妇女给予尊敬、对奴隶制憎恶的古老基督宗教信仰,不但幸存了下来,而且繁荣昌盛开来。没有十字军东征的话,基督教只能走向灭亡。

21日晚,参加采铜老师的读书会,与他的小伙伴们一起分享了《好中文「和合技」: 以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演讲的两个汉译本解析为例》。采铜老师做了精彩朗诵,陈海贤老师贡献了极具启发性的洞见,小伙伴守闯提供了绝佳的场地,全场互动,气氛热烈,以致沸腾,让我感觉回到了久违的人间。杭州是我的幸运之城,天空之城,爱乐之城,从未远离,以后还要多多归来。只有与年轻的心灵联合,才能走出幽谷,重浴千阳!

凌晨理书,读方苞集,重读《结感录》一文,泪目。文字的最大作用就是叫人不忘记,又叫人让它去。

Loading

Protected: 编剧故事营第三夜图文讲座(member only)

August 8th, 2018

This content is password protected. To view it please enter your password below:

Loading

Protected: 错过

August 7th, 2018

This content is password protected. To view it please enter your password below:

Loading

杭州大屋顶两场演讲回顾:回归中文本质,写作一点也不难

August 7th, 2018

走进王佩老师的课堂,看看好中文的样子

7月27日和28日,大屋顶沙龙邀请到作家王佩在黄龙万科中心悦览树与良渚文化艺术中心两地开讲。从“如何养成自己的写作风格”到“如何才能文理兼修”,王佩老师为我们上了两堂生动形象的中文课。现场的大小观众凝神聆听,时不时被王老师诙谐的言语逗笑。沙龙的最后,王佩老师献上一曲《Where Have All The Flowers Gone》,真让屋顶君大赞,不会唱歌的编剧不是一个好作家。

大屋顶X王佩沙龙

现场实录

/一年只用三个感叹号,中文越来越好/

一年只用三个感叹号,中文会写得越来越好。很多同学表示不可能,这与感叹号有什么关系?其实大有关联。感叹号是用来加强语气的,一旦慎用感叹号,那么语气就需要通过文字来加强,名词、动词、形容词……用你掌握的词汇,用你的锦心妙口让别人印象深刻。

我们知道古代文言文和白话文是没有标点符号的,文字一大串,中间不分段。但是古人在阅读的时候并没有障碍,该什么感情就能读出什么感情。不论慷慨激昂还是悲戚与共,不论喜乐满怀还是哀恸难抑,所有感情都包含在文字本身,不需要标点符号来指明。如果大家能够节制地使用标点符号的话,写作肯定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改变一个关键词,文法就会不同/

中文非常讲究“名实之辨”。例如,我开了一门课叫“编剧故事营”,如果名叫“教你看电影”,肯定不会有几个人报名,人们会说:看电影还需要学,谁不会看电影?但是如果说这门课是教你拆解电影,学会讲故事,大家就会很感兴趣。虽然到我但我课堂来一看还是看电影,但是大家的期待不同、关注点也不一样了,结果报名的学生络绎不绝,这就是名称的作用。

名实之辩,其实是语言最大的奥秘。我发现高德导航最近升级了,升级之后它的提示词变了。以前它说“前方有违章拍照”,现在都改成“违法拍照”,你一听,打一激灵,我车上没装毒品,也没酒驾,怎么就违法了呢?违法,说起来也对,违的是《交通安全法》,但这里的“法”仍是“法规”的意思。“违法”这个词在汉语里的含义远远超过交规里的超速,或者实线变道。我们平时提及“违法”,一般指违反“法律”,那是比较严重的过错。虽然一字之差,但对心理的影响是很大的。一旦导航说成“违法变道”,“违法超速”,会起到更强烈的警示作用。这就是一个字带来的变化。

/无论文理艺,都有共同点/

什么是好的写作?其实清楚和简单是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即清晰简单是为真。我们会发现人类所有的艺术形式,所有的知识和智力成果,往往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既清楚又简单。

首先说绘画,绘画是在3万年以前在法国的岩洞里发现的。原始人在画画的时候就已经掌握了这样的秘诀,就是怎么能把一个画画得既清楚又简单,因为这样的话他觉得才是真正的艺术。

数学就更加符合简单清楚的原则,符合美的规律。我们知道有个恒等式叫欧拉恒等式,它把数学中五个最基本的常数简洁地联系起来:自然数1,0,虚数单位i,自然对数的底e和圆周率π。

音乐更是如此。我们来看一段音乐——《D大调卡农》,为了让大家能清晰地看到音乐的运动,我给大家列出弦乐重奏的音乐之外,还有他的乐谱,乐谱是随着音乐运动的。

/中学为体还是西学为体?/

关于文理分科的问题,到底是中学为体,还是西学为体,哪个比较重要?其实100年前的中国人就解决这个问题了。王国维说:“学无新旧也,无中西也,无有用无用也。”就是说你别管它东方的学问,还是西方的学问,别管是有用的还是没用的,其实都是学,无论你哪一门学会了,精通了,就还是很厉害。

一定要通透一门学问。瑞士有一个历史学家叫布克哈特,他说人必须学习一门学问,不一定拿它当专业。其实是为了学习的学习,习得一套方法,有了这套严格的方式方法之后,以后你容易精通别的东西。

说到“职业”,我们总把职业当个饭碗,就是赚钱的东西。职业是饭碗不错,但是职业在西方社会看来,意义不同,它叫calling, 就像打电话一样,但这个电话不是人打给你的,而是某种神秘的力量,比如说上帝打来的,是上天给你的使命,职业是使命。所以,一旦人选择一个职业,绝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那比他更强大的存在,比它更高更神秘的一种力量,这才是职业更深的含义。

/Q&A环节/

提问者A:我想问一下,一个非中文专业毕业,平时也不做与中文相关工作的人,有没有机会成为一个编剧?

王佩老师:肯定可以。因为好多编剧都不是中文专业出身的。考验编剧的除了一些基本技巧之外,还有你的人生阅历,其实你讲的每一个故事都是自己的故事。比如《海底总动员》里的“寻找尼莫”看起来是一个给小朋友看的很离奇的故事,其实源于编剧安德鲁·史丹顿小时候的经历。他是早产儿,一出生就呆在保温箱里,医生都说他活不了,没想到最后活下来。电影刚开始有一幕,马琳夫妇被大鱼攻击,在失去了妻子和孩子后,他在那里哭,这哭声就是对于父母之爱的遥远的纪念。有这样一个真实的经历,这样他写出来的故事才会感人。

提问者B:想听一下您的意见,写文案的时候,如何把握使用网络用语的“度”,如何把大家“个体的知识”调动成“共同的知识”?

王佩老师:网络词汇的寿命往往很短,基本不超过一个星期的寿命,但并不是所有的网络词汇都不会留下来。有一些词还是会流传的,比如说“人设崩塌”。对每一个文字工作者来说,还是慎用这些词汇。你要想到,你写的东西最好是十年以后还有人在看。用多了时兴的网络语言,不单是以后没人看懂,可能几天之后就已经成为一个笑话,比如现在没有人再说“神马都是浮云”这样的话了。

多用更有生命力的词。从古典中,从人们日常的语言中,从我们能接触到的鲜活的网络语言中,吸取到的语言往往更有生命力。比如说朋友圈里,有些人很有高见,但是他们的观点一般是分散的。那作为一个文字工作者,也要是一个语言采集者,把它们收集起来,将来可能会用到。我在一个工地上看到对打工者的警示标语:“各位工友,出门打工不容易,一定要注意安全。一旦发生事故,严重的,老婆改嫁,孩子改姓,抚恤金还给别人花。”

提问者C:刚才您说清晰简明是为真,但我现在遇到一个困难。我想对“戏剧”下一个定义,可是想破头脑也想不好。请问您可以用清晰简单的语言,给戏剧下个定义吗?谢谢。

王佩老师:戏剧,其实有一个经典定义,就是“戏剧是预期和不确定性的统一”。预期就是对一个故事的走向有自己的看法和期待,不确定性则是结果与我想到的往往很不一样,即“情理之中,意料之外”,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戏剧。戏剧就是让我们直面各种冲突,正视生活中的紧张感。提问者D:我的孩子一直在美国上学,我对一个问题很困惑。我们许多华人家庭让孩子去学中文是为了不要断了跟中国的联系,或者是为了能继承家里产业的需要去学习。想听听您的建议,能不能有另外一种学习中文的必要的原因,真正能激发孩子学习中文的热情?

王佩老师:在古代,写作的地位是很高的。曾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中,中国就是以“写作”为唯一的标准来录取官员的。只要你认真读书,好好写文章,你就高官得坐,骏马任骑。他有很强的奖励系统,但现在的奖励系统已经很弱了,语文作文只占50分或者60分,而语文总分有150分,所以说哪怕你只考语文一科,你的作文很好,也起不到太大的作用了。即使公务员考试,申论一门考好也不能让你一定考中。但是古代的科举取仕确实有他的道理,因为一个人的文章写得好,至少说明他的思路不会很差。让一个思维有条理的人去治理村庄,治理县城,应该没什么问题。所以说古代的大文豪往往是大政治家,是好官员,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所以,我们主张小朋友学好中文,不仅仅为了考试的需要,而是为了训练他的思维。其实中国人一直相信一个人“充其内而现于外”,就是你的内在很充盈,他的举止谈吐、行事为人就会与众不同。

还有一点是我们要多学习一些认知心理学的知识,比如《风格的感觉》这本书,前三章讲的都是中文写作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知识的魔咒”,就是你以为别人知道,其实别人不知道。大部分写作的问题是心里有想法,但不能清晰地表达出来。读者看到之后,也没法忍受你要表达的东西。小到一个产品的说明书,大到一个政府的文件,或者是一本书,往往都是因为表达不清晰,而造成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让小朋友能够清晰地说出一件事情,并且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完整地表达出来是很重要的,谢谢!

提问者E:王老师好!我是高三的学生。我以后想从事话剧、编剧的工作。我想请问王老师,您认为话剧跟其它讲故事的形式最大的区别是什么?您认为话剧的灵魂是什么?

王佩老师:话剧跟电影是不一样的,它受到舞台的限制。话剧作为一个讲故事的手段,它最强调的是两个方面,一个是观众的预期性,就对故事走向有什么预期。第二个是意外性,也就是它的不确定性。当不确定性和预期性混合在一起,它就能产生戏剧效果。比如《哈姆雷特》,我们知道丹麦王子肯定会为父王报仇的,但是何时报仇,以何种方式报仇,报仇造成的后果我们是不知道的。这种期待与不确定的统一,促使我们一直看下去。

话剧的灵魂是冲突。因为生活中,我们倾向于回避各种冲突,能不吵架就不吵架,但是在话剧舞台上,它要把这些人生矛盾赤裸裸地展现在你的面前。它故意去寻找冲突,寻找人和人之间平常不去注意或者说刻意回避的东西。只要你多看话剧,哪怕只看剧本,你就会发现原来人生是充满这么多矛盾冲突的。如果你发现它,就不要刻意隐藏或者掩盖,而是去正视它,最好能去挑战、征服它。谢谢!

Loading

Protected: 统一博客系统

August 7th, 2018

This content is password protected. To view it please enter your password below:

Loading

亚马逊的「向后工作法」

August 6th, 2018

亚马逊的 CTO说,他们采用“向后工作”的方法,即开发一项产品采用下面的步骤:

  1. 写新闻稿
  2. 写 FAQ
  3. 定义用户体验
  4. 写用户文档
  5. (可能是写代码)

感觉这套工作流程也适合用在其他领域,比如网络课程设计和推广上。

在即将到来的「好中文的样子」第三期,会试用这种方法。

出处:看这里

Loading

试用WordPress自带的Gutenberg编辑器

August 6th, 2018

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变化,谁又能想到,博客的鼻祖Wordpress从后起之秀medium那里偷师,采用了新的编辑器–gutenberg呢?

Gutenberg采取了block的设计,每一段都可以变成不同的block,每一block都可以定义起格式。这让写博客这件事变得复杂,但也能激发人的写作欲。

写作这件事之所以难,是因为要把网状的思维,变成线性的字符串。而字符串是有先后顺序的,有时间性的。

–(摘自我的《风格感觉》译后记)

假如阿西莫夫生活在我们的时代他会怎样?

他应该把技术手段都用到极致,一生不止写500本书,而是写1000本以上。

关于gutenberg插件,可以看这里:https://wordpress.org/plugins/gutenberg/

我要写一首小诗
献给gutenberg
在这个众荷喧哗的夏天
你带来青蛙跳水的清响
我只有多写
才能对的起blogger这个称号
对的起下一个十年

Loading

《编剧故事营》前情回顾第一课

July 19th, 2018

《编剧故事营》前情回顾第一课

Previously on Story Camp Lecture 01

第一部分 什么是故事?

课前故事

备受瞩目、引人怀念的图文课,今天开始。

编剧故事营的图文课在“上课周”的周二傍晚举行,内容是上一堂课的图文回顾。目的是为了让大家承上启下,顺利进入下一堂的内容。图文课是专门为线上学员打造的,但是线下学员,也可以一起来学习。诚乃:老少咸宜,居家常备,出门旅行,洞穴潜泳,必备佳品。

这是第一节课,我们讲点么呢?“咱讲点么呢?”是济南方言,人们把“什么”简称为“么”。

我上大学的时候,就发生过这样一幕。一位河南的学生,到食堂去打饭。在河南话里,管馒头叫“馍”。食堂大师傅,看到河南同学过来,就问他:

你买么?

河南小伙子一愣,赶紧说:

我买馍。

大师傅:你买么??

河南同学:我买馍!!

大师傅:你到底买么???

河南同学:我就是买馍!!!

两个人差点吵起来。我一看,不行,我得给劝劝。就用英语问河南同学。

– what do you want to eat?

他回答:

  • I want to buy a steam bread.

还没等我翻译,大师傅就夹了个馒头递过来。

  • 你早说英语,咱还啰嗦个么呀。

我刚才演示的就是故事的作用。

假如给你一本《济南方言词典》,翻到“么”这个词条,你不会感兴趣。但是用一个小故事一讲,你就记住了。

故事就是帮助我们理解这个世界的工具。

我们了解一个人靠什么了解?别人的定论,评语,当然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发生在这个人身上的故事。

有一年秋天,我去北京,去年秋天,跟几个朋友一起到后海酒吧,相约去看银锭白(也就是:银锭桥露出鱼肚白的简称),一直喝到夜里3点,瑟瑟秋风吹凉了我们的等待。大家决定回家。打了一辆车。此时,学俄语出身的飞眼,用俄语朗诵了普希金的诗句:《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我仰慕飞眼是因为在江湖上听到过他的传说。

飞眼曾在《南方都市报》体育部工作,有一次他的同事过生日,他256元,买了一注复式足彩,送给同事作为礼物。想不到,这一期足彩一开,竟然中了头等奖,奖金有24万之多。这个同事就十分过意不去,就对飞眼说:咱俩奖金平分吧。

飞眼说:“那怎么能平分呢?彩票是我送给你的生日礼物。这样吧,我还欠你1400块钱,你给我免了得了。”

从此飞眼的大名传遍了五湖四海的媒体圈。

飞眼朗诵完普希金,王小山就用唐朝的古调开始唱:

明月出天山
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
飞渡玉门关

这歌唱得大家顿时浑身发热,睡意全无,大家一商量,还回什么家呀,找个地儿接着喝吧。后来,我们到了一个露天烧烤,在不足10度的冷风中,一直喝到天亮。

故事的本质

我们所说的故事,能不能下一个定义?故事是内容还是形式?故事的本质是什么?故事的结构和要素是什么?

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先要探讨一下故事的缘起。

故事不是凭空掉下来的,它是为了人们解释事物方便,而诞生的。故事的发展不仅体现在人类文明进程中,还体现在个体的成长过程中。

以“宝宝”是从哪儿来的为例子。每一个被问到这个问题的家长,都会给出自己的答案。答案有两种,一种是科学的解释,一种是故事的解释。

先看科学的解释?我们在课堂上放了一段短片,是一个国外的性教育片。这让我想起另外一个故事。(我也纳闷了,为什么在线下课的课堂上我想不起这么多的故事。看来我还是一个适合隔着屏幕说话的人。如果不是因为生活所迫,我是不会来到人前站台的。)

另外一种解释,则是古往今来共有的,就是不科学的解释,而是讲一个神奇的故事。古今中外都有仙鹤送子的故事,也有麒麟送子,也有斩蛇怀孕。上节课我们放了另一个短片,是皮克斯的 partly cloudy。它讲的就是飞鸟送子的故事。

你会发现了,对于孩子们来说,第二个故事是可信的。而科学的解释,反倒是令人困惑不解、尴尬震惊的。你会发现一个规律:能被理解的,才可信;不被理解的,不可信。

这个规律是2000多年前亚里士多德提出来的。

他说:一件事“不可信,但可能”,另一件事“不可能,但可信”,你会发现,诗人都会选择后者。

回到“宝宝从哪里来”这个问题,对于少年儿童来说,他们要用自己有限的生活经验和对于生活的简单理解,来对这个奥秘作出合理的解读。仙鹤送子的故事,在这里派上用场,因为它虽然“不可能”,但十分可信。而卵子受精的解释,要等孩子长大到一定程度才能够理解。

所谓故事,自古以来,打小以来,就是给超出人们理解力的问题提供一个“诗意”的回答。

卡佛有句名言:人们在谈论爱情时,究竟在谈论什么?

村上春树模仿到:我在谈跑步的时候,我在谈什么?

那么我们在谈论故事的时候,究竟在谈论什么。

关于青少年性教育的话题,我们将来在谈到《洛丽塔》时,再继续探讨。
人们听故事,究竟是听什么?是听情节吗?其实情节早已经滚瓜烂熟。

我又想起了一个卢梭的故事。可是在线下课堂上,要了老命我也想不起来。

卢梭的妈妈死得早,卢梭跟爸爸长大。爷俩在一起的时候,爸爸经常会说:

  • 让,我们谈谈你的妈妈吧。

  • 好啊,这样我们又要大哭一场了。

<

p>卢梭的妈妈的故事,关于卢梭妈妈的一切,小卢梭一定听了无数次了,但是为什么还要一听再听,而每一次听为什么都会流泪呢?

故事的核心秘密

这触及到故事的核心秘密。这句话的原文是:

Drama is anticipation mingled with uncertainty.

戏剧就是预判(anticipition)跟不确定(uncertainty)混合在一起。

人们听故事是被两个东西所吸引,已知的预判,未知的不确定性。

anticipition这个词,中国戏剧界一直没有翻译对,一般都翻译成期待、预期。但凡是看过足球,尤其是玩过足球经理游戏的人,都知道anticipition这个词。判断后卫,尤其是中后卫的一项最重要指标就是anticipition.也就是预判能力。一个好的后卫在对方来球之前,已经判断出了球的线路,对方球员的跑位,提前做好了防守准备,甚至提前作出防守动作。一点预判也没有,只有不确定性的,那叫中国男足后卫。

同样人们听故事时,也像这位马尔蒂尼、普约尔一样的中后卫一样,对故事有一个预判。

但如果一切都像预判的一模一样,也就没有进球了,没有进球,足球也就不好看了。因此在预判之外,我们还需要不确定。

什么是不确定?不确定有很多种:故事结局不确定,故事的引爆点不确定,人们的反应不确定等等。我们都知道一个英雄迟早会陷入绝境,但是他何时死,以怎样的方式去死,他自己以及别人对于他死的反应如何,我们是不确定的。当预判和不确定混合在一起,就产生了戏剧性,同时也产生了故事最本质的东西。这个东西就是张力(tension)我们以后详细讲。

正因为有戏剧性和张力的存在,本编剧故事营认为,故事具有以下特点:

  1. 故事就是truth(真理/真相)
  2. 讲故事的方式比故事的内容更重要
  3. 可以收买宣传,却收买不到故事。
  4. 你讲不出好故事的原因,是因为你还没有相信。

以上四点构成了第一课的主框架。

但是为了让课堂显得丰富多彩一点,又一遍播放录影,一边讲了讲故事的方式。

故事可以纯用画面讲述(早期的默片、希区柯克的《后窗》《精神病人》《迷魂记》中的段落)

故事可以主要靠声音来讲述,例如:《指环王》中使用的瓦格纳主题动机音乐,斯皮尔伯格《慕尼黑》中,纯用音效讲述的故事。

故事当然用声音和画面结合起来讲述最好。这里着重推荐了《希区柯克和特吕弗的对话》,既有绝版书,又有一部纪录片。

还有用《玩具总动员》《海底总动员》编剧的演讲来说明,故事的要义。

上节课播放了安德魯史丹頓Andrew Stanton《一個偉大故事的端倪》。

哪怕是看上去童稚的动画片,里面的故事其实是编剧自己的经历。

为了活跃气氛,放了羅溫艾金森 RowanAtkinson(豆豆先生)戲劇的藝術(中文字幕)以及其他短片。目的是说明,喜剧也是一门反应人物性格的艺术。而不是一味的咯吱人,让人发笑。

第二部分《教父笔记》。

电影《教父》的诞生

《教父》改编自普佐的小说,导演是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科波拉拍《教父》纯属偶然。当时科波拉和后来拍《星球大战》的乔治·卢卡斯共同成立了一个独立的电影公司“活动画面”,但由于连续亏损,已经欠债30万美元。当时,派拉蒙公司准备把普佐的《教父》搬上银幕,找到了科波拉。科波拉说并不看好这部小说,他只看了50页就看不下去。他问卢卡斯要不要接这部暴力片。

卢卡斯说:“弗朗西斯,我们需要钱啊。”

科波拉说:“好吧,我干。”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Francis Ford Coppola)是这个时代硕果仅存的电影大师,他年少成名,24岁即写出了《巴顿将军》(Putton)的剧本,后来在埃德蒙·诺斯(Edmund H. North)的修改下,获得了1970年奥斯卡最佳编剧奖。 他所写的巴顿将军在巨大的美国国旗下的演讲的开场戏,成为电影史上的经典。根据IMDB网站,他迄今为止已经写了27个剧本,大大小小获得了47个电影奖、42项提名,其中36岁之前,就获得了5个奥斯卡奖(3个最佳编剧,1个最佳导演,1个最佳影片)。

即便在编剧方面有如此巨大的造诣,他并没有写下一部编剧指南,他说,电影的历史只有100多年,有无限发展可能性,编剧亦如此。对于编剧,他只有两条建议。一、每天选个最适合自己的固定时段写作,只要坚持写,就会越写越好。二、编剧新手最喜欢写10页就回头看,看了改。千万别。写完一块改。

科波拉说:“电影这行不讲中间状态,人们要么说,这是神童,最棒的电影人。要么说,咳,他纯粹是个废物。不会有人说,他这个人有出息,人还算聪明,如果下功夫,十年以后会……可惜,没有人说这种话。”

《教父笔记》的来历

我虽然不是一个手艺人,但我敬重一切靠手艺吃饭的人。

当我看到科波拉为《教父》所做的笔记的时候,一下子深深地被吸引住了。
科波拉说起《教父笔记》的缘起。

长篇小说人物众多、故事繁杂,不太好改,短篇小说人物简单、线性叙事,更适合改编成电影。如果从小说改编电影,我的经验是,做好笔记,直接往书上写,把每一处让你有感觉的地方,每一处让让你感动的地方都写下来。初次阅读的笔记是最有价值的。这样当一本书读完,你就会发现书中有的地方画得密密麻麻,有的地方空空如也。

当科波拉这个级别的大编剧和大导演要改编一部小说的时候,他相信自己的第一感。

他制作了一本厚厚的笔记来记录自己的感觉。这种笔记很像我们古代的批注,像脂批《红楼》,金批《水浒》,毛批《三国》。

在话剧排练中,有一种叫“提示本”的东西。提示本是舞台经理手里拿着的、画满重点的活页本。我把小说变成这样一个“提示本”。换句话说,我把小说拆散,把每一页贴在活页纸上。

科波拉说:

我走到哪里就把这个本子带到哪里,把新的发现和感想记载本子上。然后把本子过一遍,心里就有数了。小说中那些脱节的故事和纷繁芜杂的人物,用这个办法,就可以重新排列组合或删繁就简。用这个办法,自外而内,先粗后细,久而久之,你也许就能在这个提示本的基础上写出剧本的初稿。
当我拍《教父》的时候,我用的就是这个办法。尽管我有剧本,但我从来不用。我总是把这个大本子带在身边,用这些笔记来拍电影。拍《现代启示录》时,尽管John Milius写了一个很好的剧本,但是我拍电影的底本却是康拉德的绿皮书《黑暗之心》,里面密密麻麻写满我的笔记。无论我拍摄哪一场戏,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看这个本子。

中文版《教父笔记》精华

需要说明的是,这本《教父笔记》被国内出版界宣布为不可翻译的,因为里面字迹潦草,排版复杂。但是我以一人之力,开始在做这项工作,翻译一些重点的精华,给大家作参考资料哦。

做这项工作,首先需要有精良的工具。

《精进》的作者采铜老师送给我一台上海云广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858型厚层切纸机。有40多斤重,可以切厚达十几公分的书。

我买了两本中文版《教父》,用厚切机裁开。

再将其贴到A4点本子上。

并且对照英文版的《教父笔记》复制其划线、笔记、评语。

这个工作非常繁琐,但是我做得乐在其中。因为我感觉我在走大师走过的道路。而这套方法完全可以用在我其他的创作上。

更重要的是,一想到这本参考资料会被编剧故事营的学员们阅读,我就觉得一切的努力都是值得的。希望大家珍惜手里这本笔记。毕竟全中国只有100个人有这个的中文版。

关于这本手册的使用,当然是一边看一边对照电影了。这样就能看出许多平常注意不到的细节。

《教父笔记》的用法。

首先是主要人物译名的翻译。

我用了一套自己的翻译方法,让名字不雅驯的问题,得到改观。

在给小说写批注之前,科波拉都要写下这一场戏的详细分析。分析分成五个部分。

一、故事大纲

科波拉用自己的语言总结这一场发生了什么。

从科波拉的总结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精准的概括力,从而也能让我们自己得到精进。

二、 时代

教父拍摄于1971年,反应的是四十年代的事,隔着二三十年,所以复制当年年代的感觉,非常重要。

三、画面和基调

电影是用画面和声音讲故事的艺术。所以从文本中萃取出画面形象和调性声音,是改编者的基本功。

我们从中可以学到科波拉的敏锐的导演嗅觉。

四、戏核

就是用一到三句话,把一场戏的中心概括出来。

一切围绕核心,一切为了核心。

《教父》第一场的戏核就是:

介绍教父,逐渐揭示他的权力的广度,清晰界定把他和麦克的关系。建立生意和家庭融合为一体的基调。介绍所有主要人物和电影次情节中的人物。

五、陷阱

做电影要小心翼翼,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如践虎尾。要小心翼翼绕开所有的陷阱。

我们来看看科波拉是怎么发现这些陷阱,并且在作品中避免的吧。

以上就是我们编剧故事营第一夜的全部精华内容。

第一课精华总结:

故事,好故事的本质是什么?

  1. 内容上,一个好故事,就是一个真相,一个真理,故事的源头就是真相.
  2. 同样的故事,比如耶稣诞生,可以重复讲述上千年,一些耳熟能详的故事,老是在重复,那是因为受众可以从故事里头感悟到的关于命运感受,无限丰富。希区柯克电影的故事,多么复杂,但是足够伟大、吸引人,——讲故事的方式,比故事本身更重要;

  3. 好故事,在情感上、在思想上,必须是真实的、真诚的,一个好故事,同时决定于讲故事的态度。如《海底总动员》所示,一个好故事,源于作者内心深处真实的秘密。

(感谢提供精准总结的一位学员。)

明晚编剧故事营周三班,率先开课,后天晚上周四班开课。

我们课堂见。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