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辈子打酱油要花两亿元

April 15th, 2009

腾讯公司是一家赚钱的公司,因为树大招风,引来了不少非议。QQ被诟病最多的就是它花样众多的收费服务,不可否认,这些都利用了人性攀比的弱点,推销一堆马尔库塞所说的“不需要的需求”。这是资本主义的通病,并非腾讯一家的问题。

然而最近有一篇文章历数腾讯的问题,称《网友算账:QQ功能全开 一生要花掉两亿元》,标题够劲爆,但仔细读这篇文章,里面都是“如果……那么……”,把各种情况推到极端,从而得出QQ全部功能耗2亿的推断。

按照同样的逻辑,我可以轻而易举地证明:“一辈子打酱油要花2亿元。”

论证如下:

如果要买新鲜的北海道酱油,来回路费2万,每月买一次,每年24万,七大姑八大姨每人带一瓶,240万,光有北海道酱油没有日本生鱼片怎么行,以自己出海打的最新鲜,每次出海5万元,一年出四次,沉船一次,维修赔偿船员损失160万,这样一年400万,按照这个人从20-70岁折腾50年计算,一辈子要花2亿。

QED证毕。

Loading

震撼回归

April 15th, 2009

谢谢朋友们的关注,我前几天太累了,稍微休整了一下,博客懒于更新。昨晚去上海,泡夜店,吃黑暗烧烤,逛星光照材城,现在意气风发地归来。

献上刚看的一个超级感动的视频,是《英伦天才》节目中冒出来的一位震撼力超强的农村大婶。她唱的是让我肝肠寸断的《悲惨世界》中芳汀珂赛特的唱段《I dreamt a dream》。

Loading

握手声

April 12th, 2009

1、单干知马力,合作见人心。

2、十年前,当互联网还是电话线加“猫”的时候,每次联网就会传来一阵呼啸音,它有一个可爱的名字“握手声”。

3、人与人之间也需要“握手声”。

4、现在是凌晨4:16,我刚刚做完最后的工,为的是早晨九点让我的合作伙伴听到握手声。

5、工作狂都是善良的人,他们为了伙伴和他人工作。因为活总要有人干,自己多干一点,别人的负重就减轻一点。

6、上帝问该隐,你的兄弟亚伯到哪里去了。该隐梗着脖子反问:我岂是我兄弟的看护吗?

7、Am I my brother’s keeper?

8、Yes, we are.

Loading

Auld Lang Syne

April 10th, 2009

这些天夜里,经常在偶遇的博客上反复听这首歌。

[audio:http://chineserestaurantoxford.com/media/11_Auld_Lang_Syne.mp3]

Auld Lang Syne是苏格兰英语,意思就是Old Long Since,很久很久以前。《魂断蓝桥》中的主题就是这首歌,我们翻译成《友谊地久天长》。

但这首重新谱曲的歌,听上去那么纯净而忧伤,我不禁好奇去查找它的出处。

一个使用正体字的博客上看到它是《欲望都市》电影版中的一首歌。

我从单位巨大的影视库里找到了这部电影,拖动滚动条,寻找这首歌。在影片的后半段我找到了。

片中一个女人(后来我知道叫米兰达),在新年之夜,一个人吃中国菜,一个人看着美国春晚,好不寥落。她想起给闺蜜打电话,闺蜜(后来我知道叫凯丽)睡了,懒洋洋地接着电话,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忽然,凯丽说,我打个车来看你吧。米拉达说,你疯了,我住在六环以外,况且在新年夜,算了,洗洗睡了。

凯丽挂上电话,裹着被子准备睡去。左思右想不对劲,此时,这首歌的前奏响起,凯丽爬起身,穿上大衣,走进风雪的街头,去拦出租车。

看到这里,生产纸巾的老板们,都会暗自叫好。

下面的视频从92分55秒看起:

再来说一下歌词,因为使用了苏格兰古英语,很多单词的发音和拼写跟现代英语都不同。大致的中文意思是:

老朋友怎能忘記掉,不時刻記心中,
老朋友怎能忘記掉,過去的好時光。

我們曾漫步小山岡,那野菊分外香。
但如今我們去流浪,再也沒有那好時光。

我們曾蕩槳小河上,從日出到斜陽。
但海浪將我們分隔開, 再也沒有那好時光。
親愛的快來乾一杯,為過去的好時光。

好下面请重新打开MP3,对照歌词,跟我唱。

Auld Lang Syne

– Mairi Campbell And Dave Francis

taylor at christmas
should auld acquaintance be forgot
and never brought to mind?
should auld acquaintance be forgot,
and auld lang syne!
for auld lang syne, my dear,
for auld lang syne,
we’ll take a cup o’ kindness yet
for auld lang syne
and surely ye’ll be your pint stowp!
and surely i’ll be mine!
and we’ll take a cup o’ kindness yet,
for auld lang syne
for auld lang syne, my dear,
for auld lang syne,
we’ll take a cup o’ kindness yet
for auld lang syne
we twa hae run about the braes,
an pou’d the gowans fine
but we’ve wander’d mony a weary fitt,
sin’ auld lang syne
for auld lang syne, my dear,
for auld lang syne,
we’ll take a cup o’ kindness yet
for auld lang syne
we twa hae paidl’d in the burn,
frae morning sun till dine;
but seas between us braid hae roar’d,
sin auld lang syne
for auld lang syne, my dear,
for auld lang syne,
we’ll take a cup o’ kindness yet
for auld lang syne
and there’s a hand, my trusty fiere!
and gie’s a hand o’ thine!
and we’ll take a right gude-willie waught,
for auld lang syne
for auld lang syne, my dear,
for auld lang syne,
we’ll take a cup o’ kindness yet
for auld lang syne

Loading

我的第一套台版书

April 9th, 2009

台版书

让阅读奢侈
让生活简单

得陇望蜀,目前我最期待的书是《洛夫诗全集》。

洛夫

洛夫筆耕65載 詩歌全集問世 友善列印
林欣誼/專訪  (20090408)

  詩意人生 ▲詩人洛夫從超現實魔幻走向清明澄澈,即將發表收錄創作生涯完整面貌的「洛夫詩歌全集」。(高政全攝)

 在台北眷村舊址「四四南村」旁的公寓內,八十一歲的詩人洛夫神采飛揚,桌上攤開剛剛出版的《洛夫詩歌全集》,他高興地說:「我寫詩六十五年了,看到畢生作品結集出版,心情很開朗!但沒想到,寫了一輩子合起來才這麼四本哪!」

 洛夫是影響台灣現代詩走向的重量級詩人,語言創新繁複,詩意朦朧,一九五○年代與張默、瘂弦等人合辦《創世紀》詩社,他更以富有超現實魔幻色彩的表現手法,享有「詩魔」之名。洛夫一生寫詩、譯詩、教詩、編詩,出版詩集卅多部。「才這麼四本」的全集其實洋洋灑灑兩千四百頁,完整呈現他從早年西方現代主義,到後期融合中國傳統美學的創作歷程。
 從具象到抽象 觀照宇宙生命

 一談到詩,洛夫熱情滿溢:「我的詩表現了三種面向,一是人與社會的關係,二是與自然的關係,三是與神的關係。」

 他強調:「詩要達到更高境界,不能只停留在現實層面,不能只作個人的情感抒發,要去追求形而上的表現,包括對宇宙生命的全面觀照,以及宗教的情懷。」

 洛夫從八○年代後對中國傳統作出回顧,意象語言也變得明朗清透,「因為我追求真實而鮮活的、淨化過的純粹漢語。」他認為,「回顧」不是承襲傳統已死的部分,而是重新評估其中值得借鏡的元素,包括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泛神的概念,及文化內涵中的永恆之美。

 禪境超越現實 語言明朗清透

 「李白的飄逸、杜甫的社會關懷、王維的超脫,是三位影響我最大的中國詩人。尤其王維讓我晚期的詩作,從現實的掙扎中昇華、歸於平靜。」

 近年集成的《洛夫禪詩》,就是洛夫一系列對生命的覺醒與探索,他更提出將超現實主義與禪結合的概念,「禪的境界也是一種超越現實,只是中國沒這個說法而已,都是一種非理性、無理而妙!」

 二○○一年初,洛夫推出三千兩百餘行的長詩《漂木》,震撼華文詩壇,再創寫作巔峰。「這不是我第一次寫長詩,不過長度、格局更勝以往。」

 詩人不只書寫 更背負使命感

 他回憶過去寫代表作《石室之死亡》時,他正經歷激烈的金門砲戰,「砲彈在頭上打,我在底下寫詩。」詩中充滿戰爭、死亡等意象,在死亡邊緣中激發出形而上的思考。

 四十多年後的《漂木》,融合他近年提出的「天涯美學」,表現海外漂泊的孤獨經驗、對生命悲劇的體悟,也對兩岸現實做出批判與關懷,更深化到對人類文明荒蕪的批判。

 在《漂木》壓軸的《向廢墟致敬》一章中,他寫道:「記得大門口有一株高大的楓樹/成為枯木只是昨天的事,有人掃走了/落葉,留下了荒蕪/和被寂寞吵死了的雀鳥。虛無,其本質/帶有煙囪的焦味,接著/一群白蟻傾巢而出。」

 洛夫認為,詩歌來自生活,但更要從中提煉,否則和流行有什麼不同?他說:「一個好詩人必須要有使命感,以生命投入書寫,讓荒蕪的文化再生,不僅是writer,還要是creator,是語言和生命意義的創造,以拯救將要失落的文明精神。」

Loading

《约会必杀技》批判

April 8th, 2009

【按】近年来,随着上网男女光棍的增多,泡妞成为一门显学。有无数好为人师的家伙,晚上钻进冰凉的被窝之后,总会想出几条泡妞绝技,垂涎三尺地睡去。早晨一上班,就忙不迭地发到网络上,以教育那些三青子、愣小子。还有一些人,翻译一些老外的泡妞心得,好像取到了九阴真经一样。殊不知,老外最没心机,他们那两把刷子,到了中国只能让小姑娘们,做基础反面教材。如果真的按照这套路数去练,你的同学会抱着孙子出席你的结婚典礼,名义是给你道喜,其实是对方人生成果的路演。

以下就是这类泡妞伪科学的活样本,试分析批判之。

原文:泡妞大法的五不要
原文作者:大卫.丁格洛
译者:吉林小书童

1不要认为女人需求的会和你一样

记住这只是生物遗传造成男性和女性思维的差异。

不要让它困扰你,而应当学会利用它,利用它成为你的优势。

【批】地球上除了雌雄同株的植物,和雌雄同体的低级生物,谁都知道男女有别。学会利用,是一句空话。女人的想法当然与男人不同,可是去揣测,反而使你丧失本真,变成一个不折不扣的面瓜。

2相比于容貌和名利,女人更注重感觉

如果你能想到这一点,那么你也会试图让女人获得她们所期待的感觉。

通常的情况是,在男性没有被女性的肉体所吸引时,女人无法左右他的思想。

对我们来说幸运的是,和女性相反。男人在一开始和女人接触时就可以左右对方的感觉。

男人可能不高,不帅,也没有钱,但却可以给女孩子好感。

【批】茫茫中国上除了那个跑出去的大师和留在国内的马云之外,还没有谁能左右别人的思想。女人注重感觉不假,但是感觉是可以瞬间改变的。坐在自行车后座上,确实很透气,抱住男人的腰,把头靠在他的背上,确实很踏实。但这幕温馨的场景通常只发生在晴朗秋天午后,发生在乡间公路上。如果换到城市里,适逢上下班早高峰,这种感觉也就不复存在了。

没错,“男人可能不高,不帅,也没有钱,但却可以给女孩子好感。”只要姑娘中意你,不举都没关系。BUT,这些都不会通向婚姻殿堂,当然,你可以鄙视它,但目前人类社会给相爱男女(或男男,或女女)预备的归宿还只有这一个地方。

3你会考虑是否选择他,而不要考虑是否会被他选择

让女方知道你在选择恋人方面是非常挑剔的,会让你在女人心目中的形象大增。

大部分人对于自己需要的东西都会委曲求全,但这在感情方面这是不可取的,只有你让一个女人知道你在考虑她是否合格时,她才会不遗余力地给你留下好的印象。

【批】看到这一段,我仰天长笑。你可以假装你刚刚吃过鱼翅饭,并且在里面荷包了两个朱鹮蛋,但这丝毫不能降低你的饥饿感,更重要的是,也不能感动厨师,让他端着一碗阳春面跪在你面前,求你赏光喝一口汤都行。

没有一种形象可以靠伪装来维持太久,尤其是在你准备耳鬓厮磨的那个人面前,袜子破一个洞都会让你矮三公分,更不用说掩盖光棍的现实,冒充情圣了。

是的大家对于自己需要的东西,都会委屈求全。如果你是小贝,你会让维多利亚知道他是经过了多少年的挣扎,抵御了多少诱惑,才来到她身边。可是在现实中,你是被解职的谢亚龙,有个芙蓉姐姐来找你,并且不跟你要出场费就不错了。

4 不要为女人做掉价的事

女人已经习惯让男人去讨好她们,取悦她们。可这样做的结果却是,她们自己被男人逼疯。当女人遇到自己有些兴趣的男人时,他们想立即知道这个家伙是否也是她身后那帮登徒子中的一员。

她怎么才能知道?

通过测试。

态度粗暴,喋喋不休、怨天尤人、或者直接告诉她你无法满足她的需求,这些都会让她立马走人。

所以维护自己的尊严和形象,不要为女人做任何让自己跌份的事。

同时对方也会为此感谢你的。

【批】这一条我同意,男人在女人面前不能掉价,哪怕假装上厕所的间隙,也要把单买掉。可事实是,过度注重自己的形象,反而会把自己搞得很紧张。还是自然一点比较好,不过状态太差的时候,要用来加班,不要用来约会就是了。

5不要试图用礼物和小恩小惠来收买女孩子

如果过早约女孩吃饭、赠送礼物,只会让她认为,这个家伙正在试图收买人心。

女人会把这看做一种手段。同样也看作缺乏自信的表现。

好好牢记在心

自信的男人甚至不花分文就可以轻松取悦女人,女人恰恰喜欢这样的男人。

如果你为女人花费过多或是为她们不择手段,那你几乎在告诉对方,你的钱包是你唯一可以拴住女人的东西了。

【批】这就是东西文化的差异,越是物质主义横流的社会,还越不能提钱,越不能送礼物。

在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北方许多地方,至今仍然保留着古老的相亲风俗。当男方觉得女方合适,就立刻留下一笔礼金,女方接受视同于答应这门亲事。这种办法,直接简单有效,大大节约了男女找配偶的交易成本。

当然以上例子过于极端了一些,我们说普遍点的例子。中国自古以来,有男女互赠信物的传统,送礼是一种明示或暗示,对方可以接受,也可以不接受。不会觉得对方在收买人心。另外,男女一起约会吃饭,就更简单了。只有在西方社会和天津,吃个饭才跟娶媳妇或者独立日一样隆重,非得代表点什么,非得取悦于对方。

自信的男人当人可以不花一分取悦于女人,这没啥了不起的,还有从女人身上赚钱并取悦于他们的呢?可是绝大部分正常的女人知道,一个男人只有不疼钱,才有喜欢自己的可能性。葛朗台虽然对女儿欧也妮吝啬,但当初追欧也妮的妈妈时,肯定不会连个法式小面包都不肯买,而是从地上捉起两只蜗牛,塞到她嘴里。你说呢?

…………………………………………………… 选自《约会必杀技》

【总结】还是改成《约会自杀技》吧。

Loading

若有所得

April 7th, 2009

心细如发的人,整天若有所失,心宽体胖的人,偶尔若有所得。

看见一首奇怪的诗:

|火车|火车|
|0 0 |0 0 |

–飞驰–
–而过—-

=手把铁桥==
–眼往下望–

大概是这个样子。醒来,竟然是梦里的创作,虽是文字垃圾,但也算原创啊,而且梦中赋诗,说明我已多么无欲则刚,此一得也。

近来被中国电信3G无线宽带的广告轰炸,终于见到一明白人写的体验博文。顿觉云开月朗,又一得。

看到理光推一款小相机,号称一秒能拍120张,忽然明白不过是把视频的帧给分开,冒充照片,识破商家的宣传语,得。

通过和菜头,发现中时部落格,以后又多了一个消遣去处,得。

不过是闷中作乐罢了,得,得了吧。

Loading

在文明的进程中,我们丢弃了什么–看《图雅的婚事》之后的杂想

April 6th, 2009

有人问,你最近哪来那么多时间看这么多片子,而且是国产片?(其实,没有人问,Who care? 我是为了行文方便,自问自答。)

我现在都是一边工作,一边看碟。两件事都很枯燥,但合在一起就变得有趣了。

今天看的是《图雅的婚事》,故事不复杂,讲的是蒙古妇女图雅,在丈夫巴特尔瘫痪之后,为了生存而协议离婚,并准备改嫁。她开出的条件是,未来的丈夫必须接受让巴特尔跟他们一起住。

一个好故事,必须足够纠结,这部电影具备了这个条件。电影描述了当代内蒙牧民的生活,这是久居“文明世界”中的人们所陌生的。

这部电影乍一看是在夸赞图雅和森格等人的淳朴、善良和恩义,批判以石油小富豪宝力尔为代表的当代汉文化(也是资本主义文化)的侵袭。但我认为,这部电影的立意并非这么简单。

这部电影的核心是两种文明的对峙,一种是淳朴善良、不负恩义的游牧传统文明,一种是理性自私、精打细算的外来资本主义文明。前一种文明要求为他人而牺牲,不但图雅要做出主动的牺牲,图雅未来的丈夫也要做出被动的牺牲;后一种文明对人的道德不做苛求,主张用货币和交易来解决问题。

善良和淳朴,到底是人的精神的花朵,还是货币的精神化?在传统的社会中,为什么有会有善良和淳朴?难道不也是一种为了生存的考量吗?在传统社会中,一个人要生存需要对周围的人提供善意和好处,以便在困难的时候,从善良的银行中支取。从这个角度看,善行更像是一种社会保障制度,也像一种保险措施。

而资本主义文明不需要这么多繁文缛节,他把一切温情脉脉的面纱都撕下,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简单化到契约和货币。宝力尔的出现,带来了“文明的曙光”,他关于把巴特尔送到敬老院的意见,不但合情合理,而且极具有操作性。然而,就在这一切按照文明的秩序进行安排的时候,巴特尔在敬老院里选择了酒醉割脉的方式自杀(未遂)。

巴特尔也许没有意识到,他其实是把已经一半解放的图雅,又押回到道德的火刑柱上。从此资本主义的解决方式在图雅身上彻底失效。

暗恋图雅的森格,也是传统文明的代表,两个人如果结合,那将是延续古老道德的最佳方式。然而,大家别忘了,传统文明最大的问题在于解决不了生计。面对沙漠化日益严重的草原,水成了生存的关键。打井,已经让图雅的第一个男人残疾,也让图雅最有可能下嫁的森格面临生命危险。井,这一文明源泉的象征,把田园牧歌式的乌托邦击得粉碎。有道德的地方没有水源,有水源的地方没有道德,现实就是这么残酷。

图雅不会嫁给资本主义的化身巴力尔,是被道德约束,那么不嫁给穷牧民森格,则是生存不允许。图雅不嫁森格,还有一个潜在的原因,有时候恩义是还不起的债务,森格愿意为图雅冒生命危险,那图雅拿什么来偿还呢?

最后图雅选择了折衷的方式来经营自己的第二次婚姻,她嫁给了既愿意收养他丈夫,又对她没有恩情的陌生牧民。这对于她来说,已是所能做到的极限。

有人看完这部电影,肯定会说,影片表现牧民生活的艰辛凄苦,是对当朝的无声控诉。别扯了,主张产权明晰私有化的先生女士们先不要急着跳着脚骂,这恰恰是按照你们信奉的原教旨资本主义办事的必然结果。

在文明的进程中,我们能走多远,在跋涉的路途上,我们找到了什么,又丢掉了什么?我想这就是《图雅的婚事》在重重潜台词和一个个悖论中,试图敦促我们思考的。

(注:5B铅笔和A4纸对本文亦有贡献。)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