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盗电台Babynana友情朗诵《陌生人日记》

January 7th, 2010

以下是babynana老师的来信:

第一次朗诵:让·科克托《陌生人日记》

正在煮晚餐,背景声是自己的录音,这感觉很奇妙。在此之前,我从没有朗读过诗歌,闲置了两年的麦克风终于有了用武之地。仿佛内心有一小簇火焰被悄悄点燃,在这个看不到希望的严冬,唯有诗歌能够带给灵魂光明。

[audio:http://p.paowang.net/file/poem/wp-babynana-stranger.mp3]

作者:让·科克托
朗诵:babynana
配乐:德彪西《月光》
录制时间:2010年1月6日子夜

我们活着
要知道彼此灵魂间的距离
比原子和星辰间的距离更令人沮丧
这就是剧场
我们毫无畏惧地站到它的面前
我们向虚空寄去我们的诗、画、评论
在这个公园中
昆虫为了它们的食物嗡嗡地忙乱
而这个喧哗的世界自有其他的结局

Loading

海盗电台之南京朗诵会专场:金泉《银河系》

January 7th, 2010

海盗电台之南京朗诵会专场:金泉朗诵杜庆春的《银河系》。

[audio:http://p.paowang.net/file/poem/wp-mrs-vcd-qingchun.mp3]

Loading

海盗电台之南京朗诵会专场:卫西谛《她的日常时间》

January 7th, 2010

海盗电台之南京朗诵会专场:卫西谛朗诵杜庆春《她的日常时间》。

[audio:http://p.paowang.net/file/poem/wp-vcd-qingchun.mp3]

Loading

海盗电台之南京朗诵会专场:张远帆《Z城》

January 7th, 2010

新年伊始,海盗电台在南京紫金山做了一次专场诗歌朗诵会。下面是张远帆朗诵阿多尼斯的《Z城》。

[audio:http://p.paowang.net/file/poem/wp-zyf-z-city.mp3]

[lyrics]

Z城

by 阿多尼斯

在Z城的人们看来:芸芸众生之中,唯有鬼魅的身上,长着类似人类的脑袋。

在名叫Z城的器皿里,

生长着叫做“杀戮”的永不凋谢的植物。

Z城下令其史学家书写一部历史,并要突出:

该城的头颅来自一个名叫“宗教之冠”的家族,其双脚属于一个叫做“尘世之冠”的家族。

Z城教导其居民毕生致力于一项工作:污染太阳的光芒。

充溢在Z城血管里的,只有号角与喇叭。

在Z城,谁也不了解他自己。

鸵鸟披上了狮子的鬃毛,

豺狼迈开的是鸽子的脚步。

Z城的墙壁,相互投掷着奇怪的球体;

亲眼目睹的人都证实:那些球体就是头颅。

把正义推延到以后再说,

把工作推延到以后再说,

把爱情推延到以后再说,

把科学推延到以后再说,

把面包推延到以后再说,

把自由推延到以后再说,

把其它人权也推延到以后再说,

把人推延到以后再说……

这一切,是支配着Z城的原则。

争相吹嘘这些原则的大有人在。

起始于Z城的道路,是无法愈合的伤口。

如果你想生活在Z城,你只能从事摧毁思想的工作,或进行摧毁工作的思想。

在Z城,脑袋就是监狱,

脊柱就是进出其中的门槛。

Z城的居民只为一场斗争而献身:

吞噬自己兄弟的肉。

在Z城,人的死亡,是表明他曾经活着的唯一证据。

在Z城,生命只会为死亡鼓掌。[/lyrics]

Loading

人人暗恋桃花源

January 6th, 2010

peach-flower-nest

徕卡M6 + 柯达400

Loading

海盗电台、123诗社聂鲁达《诗歌》

January 6th, 2010

海盗电台新年又开播了,这次朗诵的是聂鲁达的《诗歌》,选自《我曾历尽沧桑》。

聂鲁达在这首诗里谈到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诗歌是为谁写的?为了给别的诗人看而写吗?不,诗歌应该为大众而写,在大众中传诵。

[audio:http://p.paowang.net/file/poem/wangpei10010601.mp3]

Loading

《阿凡达》之夜看《推销员之死》

January 4th, 2010

今夜本来应该属于《阿凡达》,如果不是因为旅途劳顿,回家弄了点吃的,倒头便睡。我也会老夫聊发少年狂,去电影院看首映。因为据说,从此世界上的电影分为两种:《阿凡达》之前的电影和《阿凡达》以后 的电影。

半夜醒来,拿出刚从南京买回来的中国话剧合集,选择播放《推销员之死》。

《推销员之死》是阿瑟-米勒的代表作,其人道主义光芒,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磨洗,不减反增。尤其是对于今日之中国,更有明确的现实指向。社会的压榨、生路的艰辛、家庭的创痛、痴妄的梦想、残酷的现状、深刻的悲悯,处处与当下多数中国人的命运相契合。

影碟里所放的是北京人艺的演出实况,剧中主人公威利由这出剧本的翻译者英若成亲自操刀,导演竟是阿瑟-米勒本人,连配乐都是美国原版。查网上资料,英若成演出这出戏是在1983年,那时的观众,大概还是抱着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欣赏这出戏。

威利是一个推销员,已经花甲之年,却还要在外面跑码头。他房子的分期付款即将还清(80年代上演的时候,很多观众肯定不明白这意味着什么),然而,他却面临着人生最艰辛的时刻。对于一个推销员来说,卖的不仅是有形的商品,还有无形的梦想。推销员要靠笑脸和铮亮的皮鞋才能吃得开。然而,威利发现大家渐渐对他失去了兴趣和耐心。他想向老板求情,换个不必在外跑的工作,得到的答复却是“你明天不用再来了”。回首往昔,处处都是破碎的梦想,难以弥合的伤痛,早年荒唐留下的过犯,以及一系列连锁的罪果。他寄予无限希望的两个儿子,全都一事无成,并且在他的影响下,逃避现实。

《推销员之死》所有的戏,几乎都在房间里,也没有多少动作,然而,却有着激烈的戏剧冲突,所带来的激荡和震撼,比《阿凡达》更为长久。

《推销员之死》我看过达斯汀-霍夫曼主演的英文原版,他的演出更为内敛、绅士,而英若成的表演更加中国化,也更加朴实。有时候我甚至浑然忘却了在台上说话的是英老爷子,还是自己的父辈。

跟其他伟大的文艺作品一样,这个剧的成功在于它的真诚,用艺术的手法去除了重重伪饰,还原了生活的本来面目。

离开北京多年,话剧也很少看了。只知道,现在的话剧被闹腾和搞笑所占领,舞台上尽是些《哪个木奶是我姨》这样的东西。真讽刺,当中国变得跟《推销员之死》所描述的环境一样的时候,这类戏却不再上演了。

也许人们只需要从戏剧和电影里寻找逃避,没有人敢于让自己在静静的午夜为这操蛋的世道和失败的人生掬一捧清泪。

英若成版《推销员之死》可以到优酷网上去看,这是第一部分

Loading

2010年愿望与祝福

January 1st, 2010

旧年不重来,前路又未知。我们无法确知今天是黑暗的结束,还是暗黑的开始。唯有忘掉过去的,努力前面的,去打那美好的仗,去守那难守的道,动心忍性,不乱节奏,向着标杆直进。

痛苦难免,煎熬可选。
快乐短暂,平安永远。

祝亲爱的读者们新年快乐!
在茫茫黑夜看到希望和光明!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