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寒山

January 5th, 2011

新年读新书。昨夜我用了一个小时抄写寒山的诗。寒山,是一个在美国被高估,在中国被低估的诗人。他的诗歌被加里-施耐德翻译成英文后,影响了一代人。“人问寒山道,寒山路不通”这句诗就印在描写南北战争的小说「Cold Mountain」扉页上。所以那部同名电影应翻译成《寒山》,而不是《冷山》。

“人问寒山道,寒山路不通。夏天冰未释,日出雾朦胧。”这首诗在1950年代被Gary Snyder翻译成英文:

Men ask the way to Cold Mountain
Cold Mountain: there’s no through trail.

我相信,很多美国人一下子被这几句诗给惊着了。到了六十年代,寒山的诗在大麻、酒精、摇滚乐的共同催化下,成了美国反叛青年们的精神鸦片。

其实,李商隐的“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比这首诗,无论从意境,从诗艺,从整体上,至少好5倍,但因为用典太多,老外看不懂,所以没有成为在美国脍炙人口的佳句。否则,获奥斯卡的就不是《Cold Mountain》,而是“Elf Mountain”了。

胡适在《国语文学史》中,把寒山、拾得归于晚唐,并认为他们的诗应该是无名诗人的创作。胡适是提倡白话文的,对寒山的白话诗也拿来为我所用。从中国文学的传统视角看,寒山的诗用词不工,说理太直白,格调也不高,不符合“风雅颂”的传统,被归为唐代的末流诗人。

然而,寒山与西方相遇,藉着Gary Snyder的翻译走红,成为西方视野里的中国文学图景。这一点很有意思,值得以后研究。

也许中国文学史应当改写,循着胡适白话文的路线,找一条“平易汉语文学”(Plain Chinese)的线路。而在这条线路上,乐府,民歌,王维,白乐天,寒山,冯梦龙等人,无意要占据盟主地位。

Gary Snyder一共翻译了24首寒山的诗,译文在此 http://www.hermetica.info/hanshan.htm

街衢为何喧闹,万民为何纷争?群山不一直矗立在那儿吗?松涛不一直回荡在哪儿吗?你们谁能让大海里的波浪平息?你们又有谁能让大树的根系不再蔓延?在滚烫的红尘中,你们不过是尘土和水汽。塞绝的是穿过寒山通向家园的路。

这也是夜读寒山的意义。

Loading

海盗电台:横跨两年的朗诵

January 3rd, 2011

举办跨年诗歌唱读会是冯一刀和我的的想法。考虑到跨年演出何其多而且都收费,我们想搞一个不收门票而且人人都能参与的活动。恰逢冯一刀的朋友发条兔子新开了一家“花园西村西”咖啡馆,双方一谈就笼,一拍即和。

时间地点主题既已确定,接下来就是邀请人来参加的问题。出乎我们的意料,我们身边其实潜伏着很多诗歌爱好者。是啊,谁中学的时候没有一个笔记本,里面记满了感动自己的诗篇,唯一的不同就是,60、70后记的是北岛顾城,80后记的是席慕容、方文山。这样一场诗会,把那些把诗歌遗忘在时间河流对岸的人们,一起聚集了起来。如舒婷所说:

仅凭一个简单的信号,
集合起星星、蝈蝈和紫云英的队伍,
向着没有被污染的地方,
出发。

虽然我们组织经验不足,我和冯一刀的主持还有诸多要改进的地方,但事实证明,这是一次相当成功的诗歌聚会。

整晚的高潮发生在2010年最后几分钟,我把现场所有的人,分成两支队伍,一支负责喊倒计时,一支朗诵卡瓦菲斯的《城市》。之所以选择这首诗,是因为我们不想励志,也不想颓废,只要直面裸露的现实。为了达成仪式感,所有的人起立,站到前面来,仿照古希腊戏剧的歌队。

2010年12月31日23点59分,随着我一声口令,激昂的朗诵声和清脆的倒计时声,交织在一起,形成巴赫式的赋格。请听:

其词如下:

卡瓦菲斯《城市》

你说:“我要去另一块土地,我将去另一片大海。
另一座城市,比这更好的城市,将被发现。
我的每一项努力都是对命运的谴责;
而我的心被埋葬了,像一具尸体。
在这座荒原上,我的神思还要坚持多久?
无论我的脸朝向哪里,无论我的视线投向何方,
我在此看到的尽是我生命的黑色废墟。
多年以来,我在此毁灭自己,虚掷自己。”
你会发现没有新的土地,你会发现没有别的大海。
这城市将尾随着你,你游荡的街道
将一仍其旧,你老去,周围将是同样的邻居;
这些房屋也将一仍其旧,你将在其中白发丛生。
你将到达的永远是同一座城市,别指望还有他乡。
没有渡载你的船,没有供你行走的道路,
你既已毁掉你的生活,在这小小的角落,
你便已经毁掉了它,在整个世界。

如果土豆速度太慢,可以听这里(感谢王小街录音并制作后期):

[audio:https://baibanbao.net/files/wp-new-year-city.mp3]

如果你想收藏这个MP3,请点这里下载

Loading

镜头里的一年

January 1st, 2011

twitter-in-shanghai-all2

2010年1月17日,上海推友聚会。

P1020715

2010年5月7日,一个雨天,一只迷路的小猫来到我住的院子,怎么也不肯走。我们把他收留下来,并给他取名白菜头。

flower

2010年5月22日,南京一咖啡馆里,一束鲜花。

P1030632

去年一年经常去北京出差,每次都参加当地老男人局。这是7月9日,跟牟森、老六、陈晓卿等名士在一起。

P1060196

2010年做得最大胆的一件事,就是跟老婆双双骑自行车回家。这是10月4日,在309国道上停下来修车。

IMG_0076

沪杭高铁的开通,我边体验边用微博直播,有两样新东西必将深刻改变中国,社会化媒体和高铁。

000032

时间不是匀速流动的,去年加速度运行,今年也减不了速。

因物价上涨

通胀加剧,涨声一片,我也没想到自己在年终因一篇比较中美物价的博文,小小地火了一把。

一生只写一本书

日子其实就是一本翻开的大书,读好写好眼前的每一页吧,不要总指望“翻开新的一页”,有可能新的一页是封底。

Loading

在诗歌中送迎流年

January 1st, 2011

诗歌跨年唱读会准备开始

2010年12月31日22:10-2011年1月1日1:00,由《新西湖》杂志社主办的“让诗歌飞一会儿”跨年诗歌唱读会在杭州“花园西村西”咖啡馆举行。

http://farm6.static.flickr.com/5006/5310717495_b91c6707c8.jpg

在冯一刀出色的组织和主持下,跨年度诗歌唱读会,圆满成功,并超出预期。现场观众踊跃上台,甚至连下半身女诗人也自告奋勇念了两首。诗歌是新年最好的礼物,能举办这样一次非商业、免门票、不设最低消费的跨年演出,我很欣慰。

我的节目是在李谷一甜腻歌声的伴奏下,朗诵杭州VS.波士顿的菜价。”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开。。。“全脂牛奶:杭州11.5,波士顿4.03……” 不过晚上最抢眼的还是众美女。

http://farm6.static.flickr.com/5045/5311840964_dbbda4d19d.jpg

美女流川枫在朗诵《一座小城》。

http://farm6.static.flickr.com/5041/5311254783_bf7e29b4f7.jpg

大美女美萱在朗诵海涅的诗。

http://farm6.static.flickr.com/5161/5310725051_a19101b794.jpg

资深美女余老师在朗诵雨巷。

http://farm6.static.flickr.com/5001/5310706559_ffce20a2c3.jpg

《新西湖》杂志主编,中年诗人丘吉耳,今晚是最活跃的诗人。

http://farm6.static.flickr.com/5122/5311330916_7620b1acb7.jpg

王小街唱了很多周云蓬、李志的歌。

http://farm6.static.flickr.com/5283/5310733057_d08572726f.jpg

昨夜跨年诗歌唱读会最激动人心的一刻发生在2010.12.31.23:59,咖啡馆里所有的人起立,排成两队,一队集体朗诵卡瓦菲斯的《城市》”你说,我要去另一块土地,我将去另一片大海。“一队集体喊倒计时:”60,59,58……“当新年钟声敲响,人们激动地贺喜、拥抱。

更多照片集,请看这里

Loading

2010,微不足道的英雄

December 31st, 2010

平凡生活不乏英雄主义存在。我回顾一下,过去的一年里我遇到过的英雄。

1、送报员小高。

小高的姐夫是一家报社的送报员,投递途中,从电动车上自己摔下来,脑昏迷。报社说,他有高血压,不属于工伤,劳动部门出具的鉴定也这么说。小高发誓要为姐夫讨回公道。他把劳动保障局告上了法庭。

小高来在城里没有任何资源,但他善于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他运用法律武器,配合民间手段,坚决跟报社和劳保局斗争到底。上法庭时,他身带喊冤的横幅,慷慨陈词,要把姐夫抬到劳保局局长家里。最终,法院主持调解,劳保局撤销了原鉴定,他为姐夫争取到工伤。

2、海归大哥

去年一年,我见证了海归大哥命运的起伏。他回国发展,瞎买古董,存款花光,突然失业,贫病交加,潦倒非常。我曾见过他最绝望的表情,也目睹了他的挣扎。幸好,他自强不息,努力办签证,找工作,最终重获外企职位。他是我身边打不垮的英雄。

3、和菜头

他一年中经历了大风大浪,事业从巅峰到低谷,又原地打滚,东山再起,缓慢上升。尤其令人感动的是,他克服了102.5公斤的地心引力,经过一次补考,终于拿到了驾照,并且在北京新政前一刻买了奥拓豪配一辆。令人刮目。

4、李小乖 @blogtd

在过去的一年里他画了许许多多漫画,刺贪刺虐入木三分。他的报纸漫画专栏多次被封杀,他还被两次请去喝茶。但他始终保持了一颗赤子之心,不忧不惧。他和他画的圆头娃娃一起,成为过去一年烙在中国互联网身体上良知符号。

5、我的舅舅

舅舅是一个未完成的天才,被文革剥夺了上大学的机会。他是一个好木匠,一个好农民。他的格言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种冬枣树。今年一场冰雹,恰恰砸在他的14亩枣园里,损失惨重,血本无归。他只是平静地说:“天灾人祸,有啥办法?”

6、刘导

他45岁左右,北京人,混迹在广州,因为他觉得乱一点的地方好,水浑好养鱼。他知识丰富,阅历沧桑。带我们团的时候,他据说刚刚离婚。大巴上一车人昏昏欲睡,他则讲得如坐春风。他的讲解幽默达观,带入感很强,并且从不讲黄段子。虽然跟他萍水相逢,我随后托他一事,他回答冷淡,但随后居然出乎我意料地超质超量完成。真是一个好人!

7、我的老婆

一个敢嫁给我的姑娘,还有什么事不敢做?

8、冯大辉 @fenng

在过去的一年里,他勇敢地走出侏罗纪,重新创业。这不牛,牛的是他三番两次同杭州电信霸王做斗争,还与二房东深夜据理力争。换成不理性的人,变成男邓玉娇都有可能。但是大辉同学,有理有力有节,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真抵赞。

9、我

我一直希望我的人生跟别人不一样,所以当别人都买房的时候,我租房;当别人都结婚的时候,我琢磨着怎么破坏军婚;当别人产子的时候,我养猫。这一切在2010年轰然改变,我回到了普通人的轨道上来,只是比别人晚了10年。 我勇敢地接受现实,回归庸常人生,并且甘愿追在别人的屁股后面从0奋斗。这一年的英雄,舍我其谁?

10、推友们

我心中的英雄第10名是你们,所有中文推特用户。你们甘愿生活在真实的荒漠,也不去微博虚假的蜃楼。你们被封堵,被放逐,被监控,但你们始终坚守一个孩子的誓言:说出真相,哪怕付出代价。在这一年的末尾,请允许我说一声:我爱你们!正如我爱这美好而残缺的尘世。

Loading

Amazon Kindle允许借书了

December 31st, 2010

在新年来临之前,Amazon Kindle图书外借功能(Loan the Book)悄然上线。亚马逊无法不低调,不但因为这项功能早就该有,B&N的Nook电子书一开始就这么做了,还因为Kindle的借书功能还很不完善。

首先,Kindle借书功能,并不是从亚马逊借,那样的话,亚马逊就不是全球最大的书店,而改图书馆了。Kindle借书,指的是电子版图书购买者之间互借图书,准确地说,是支持私人藏书免费交流。

其次,并不是所有的书都支持外借,一本书让不让借,由出版商说了算。大部分畅销书肯定借不了,出版社可不是傻子,反倒是非热门书可以借来借去。

再再次,Kindle图书的借期只有14天,并且不允许展期。图书外借期间,原主人无法同时阅读它。这跟借出纸质书是一样的,虽然我觉得并无必要。图书到期之后,会物“归”原主。

再再再次,怎么知道一本书可不可以外借呢?请进入你的Kindle帐号,顺着Your Account,进入 Manage Your Kindle,每本已购的电子书前面都有一个+号,点开它,当看到有Loan the Book按钮的时候,恭喜你,这本书可以外借了。

Screen shot 2010-12-31 at 上午08.48.09

再再再再次,怎么借书呢?当你知道你朋友有一本可以外借的书,你把你Amazon账号所关联的邮箱给他,然后他点了Loan the book按钮之后,把你的这个邮箱填入,这样你就会收到一封信,按照操作即可。

Screen shot 2010-12-31 at 上午08.49.27

再再再再再次,有人问“我没有Kindle阅读器,可以借Kindle书看吗?”当然啦!你不需要非得买个Kindle设备,只要有电脑或者iPad/iPhone,就可以下载相应的Kindle软件,也可以借书看。

再再再再再再次,Kindle的借书功能,目前只对美国地址的注册帐号开放,我相信,大部分人应该注册的就是米国地址吧。

再再再再再再再次,最重要的一条,根据亚马逊的霸王条款,一本书一辈子只准借一次!这一下子让我的心拔凉了起来。

最后,如果你还有什么疑问,请看Amazon Kindle图书借阅详细指南

一年半以来,我已经买了10多本Kindle收费图书,其中绝大部分是无法外借的,只有一本Emily Dickinson’s Poems和花$18.12烧包买的英若成自传英文版Voices Carry(中文名《水流云在》),支持外借功能,我准备借给有需要的书友。

书非借不能读也,我相信随着Kindle借阅功能的开通,一定能逼迫我们多读不少好书。

Loading

社会化媒体:十年,又十年

December 30th, 2010

(《南方周末》年终特刊“十年担当”专稿,见报标题为《负责报道一切》)

媒体是人的延伸,既感知的延长,也是表达的延续。岩层中一块化石,天边外一颗流星,咖啡馆一张餐桌,公园里一条长椅,电磁波的一次起伏,世间万物,不分刹那永恒,有形与无形,皆可成为媒体。

然而,人类历史上从没有像今天这样,电子介质激活了人与人之间的弱联系,凭借信息技术,一个人可以延伸到所有的人。这种媒体形式曾被称为“自媒体”(We Media),不过这种叫法就像当年“自留地”一样,很快过时;也有叫“新媒体”的,但天天推陈出新,新不过来;所以,现在争议最少的叫法是“社会化媒体”(Social Media)。而我们习惯所说的传统媒体,在西方又称为“工业化媒体”。

为社会化媒体分类,并不比为人群分类更容易。Kaplan和Haenlein把它分为六类:合作项目,博客微博,内容社区,社会化网络,虚拟游戏世界,虚拟社区,姑妄信之。

从目前来看,社会化传媒跟工业化媒体相比,除了“快”之外,还没有表现出特别大的优势。除非是圈中人,读者对快新闻的需求并没有那么迫切。早一分钟知道发生地震,还不如晚一分钟知道具体的地震方位与震级。至为重要的是,社会化媒体抢来新闻,还得靠工业化媒体以传统新闻工艺去采访和深挖。

工业化媒体在西方之所以讲求客观性,是其生存需要的必然,只有不偏不倚的报道才能争取大多数有消费能力的读者,从而获得广告商的青睐。而社会化媒体对于使用者来说,没有自我养育的顾虑,所以更能促进极端思想和惊人消息的流布。工业化媒体以新闻生产单位的整体信誉为新闻背书,社会化媒体目前只能以意见领袖的个人信誉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前者是商业上的担当,后者是道德上的承诺,哪个更靠谱,不言自明。

然而,社会化媒体强大在于,本身有一套新闻验证筛选机制,社会化传媒上的质疑之声,往往具有“疑似假新闻”解毒剂的作用。社会传媒各发布者之间的互相证伪,最终增加新闻的真实性。不过,这是一个反复试错的过程。这样,社会化媒体的速度优势就被验证过程给抵消了。

社会化媒体的兴起影响了媒体的议题设定,造成工业化大众传媒的新闻人,习惯了在网上找新闻,而不去考虑大众所真正应该关心和了解的内容。社会化媒体爆炸的碎片,也击碎了传统媒体。从“报道一切适宜的新闻”变成“报道一切信手拈来的新闻”。

别问我中国社会化媒体在未来怎么发展。这事谁也说不准,谁说也不算,一不小心就会触动那隐藏在暗处的机关。如果不消除那些迷墙,再多的博客、微博、社会化媒体都成不了新型的媒体,至多不过是猜测的聚集,情绪的弥漫。

所以,在一个成熟社会中,无论是社会化媒体还是工业化媒体,其工作都是消灭情绪、过滤谣言,无论是传统记者还是新媒体记者,其职责都是零度写作、记录历史,无论是专栏作家,还是独立评论这,其作用都是训练思维、表达观点。再多走一步,可能就是谬误。

我相信未来十年,社会化媒体能够由热变冷,沉淀如铁,淬火如钢。正应了智利诗人聂鲁达的那句诗:“给我沉默,给我水,给我希望。给我斗争,给我铁,给我火山。”

Loading

画蟹

December 30th, 2010

我没有画画的天赋,但有过画画的热情。

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父亲做乡村教师。每到晚上,我就跑到他的办公室里,用两只蘸笔,分别蘸上红黑墨水,画怒放的红梅。一幅画精描细涂,要花整一晚上才能完成。

我还用铅笔临摹过连环画,在油灯下,一笔一笔勾勒李自成里的战马。但是,从没有一个人告诉过我,画画应该先画轮廓,再描细节,我总是一个线条一个线条地从上往下、从左往右画,一路狂奔在通向谬误的乡间小路上。所以尽管我写过生,画过茶壶茶碗,铁锹镰刀,但始终不得要领,最后画功尽费。

我还练过书法,没有字帖,自己瞎写。小学毕业那年春节,爷爷特地允许我写家里的春联。家中每一个门楣上,都贴着我的墨宝”抬头见喜“。还有根本不对仗的“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我最满意的一幅对联是按照爷爷的吩咐写的:”未卜他年大及第,且喜今日小登科“,我问这是什么意思,爷爷说:就是先不管将来你能不能考上惠民师范(离家乡最近的一所初中中专,当时我们村每个人心目中最高学府,也是农村孩子获得非农业户口的捷径),今天能在全村考第一,就应当欢喜了。

爷爷对子女有些吝啬,有好吃的也先将就着自己,但他始终相信”诗书传家“,无论家里再困难,也让父亲和叔叔都读完了高中。

时维中年,序属三秋,在人生最好的后半段来临之际,我决定重拾一些爱好,以便治疗一下自己的电子依赖症。恰好,前天在二手书店买了一本《老年大学写意花鸟辅导教材–鱼蟹》,昨晚找出笔墨纸砚,依葫芦画瓢,临摹起来。我最大的收获是发现乐谱架是个好东西,可以放字帖画谱,是练字画画的绝配。

练了两个小时,画了两只螃蟹,作为辞旧迎新的礼物,送给大家。

今晚最后一幅画,给推特,给2010

有朋友看了说像蜘蛛,我说我是故意的,蜘蛛上网,河蟹纵横,一画双关,不亦妙哉?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