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the ‘写作’ Category

抵制订阅制

Sunday, February 5th, 2023

订阅制是最不合理的一种制度。它利用人性的懒惰和疏忽赚钱,本身是不道德的。并且,软件作为一种商品,没有理由每年卖一次,重收一份钱,就像你花了 2000 元买了一台电视机,这台电视机就永远归你所有了,绝对没有第二年再收你 2000 元的道理。

一旦购买,终身拥有,这是数字时代最基本的伦理。违背这个伦理的都是强盗。

为了身体力行这个理念,我决定从现在开始抵制订阅制,逐渐把我订阅的收费软件,降低到最低限度,除非保持为了经营需要而不得不订阅的软件之外,其余全都取消,包括且不限于:

  • Obsidian
  • Roam Research
  • Inkdrop
  • Adobe系列
  • Day One
  • Dropbox
  • Protonmail
  • MS Office

如此,我的主力写作工具也必须作出改变,从订阅制软件转成一次性收费或者免费的软件。

我选择了The Archive (macOS) • Zettelkasten Method,因为它只卖一次,¥142.99 就可以终生带回家,再也不用年年纳贡,岁岁称臣。为了更好地使用它,我把键盘上最舒服的快捷键给了它。

  • Ctrl + Cmd + z 快捷方式打开
  • Option + Cmd + z 快捷笔记输入

有了这两个组合键,基本上我不用再打开其他任何的文本软件,就可以完成几乎全部文字工作。

既然大环境无法改变,那么就行动起来,改变身边的小犄角旮旯吧。因为人在小的事情上妥协,在大的事情上也会退缩。

Loading

用Inkdrop写作

Monday, January 30th, 2023

现在开始写作,不用聪明的办法,而是用笨办法

我用的工具是一个Markdown编辑软件:Inkdrop – Note-taking App with Robust Markdown Editor | Inkdrop


在安装了一系列插件之后,Inkdrop的界面,很像Mou的界面,左右分栏,可以左边代码,右边预览。

BingWallpaper.jpg
BingWallpaper.jpg

这感觉还是挺美妙的。

Screenshot 2023-01-30 at 20.46.23.png
Screenshot 2023–01–30 at 20.46.23.png

刘淼创办了一份电子杂志。欢迎购买《四季刊》创刊号,定价3元(苹果用户4元)

这是一个属于创作者的时代,问题在于你是否有适宜的内容。你所卖的不是内容,而是生活方式。

正如Inkdrop的开发者Takuya Matsuyama所说:

Build what you want to use. 
Write what you want to read. 
Film what you want to watch. 
Sell what you want to buy. 
Attract people who are like you.

写作就是一片叶子吸引另一片叶子,一颗水滴吸引另一颗水滴,一团星云吸引另一团星云,一只鸟吸引另一只鸟,一个字吸引另一个字。Bird by bird, word by word.

写作能把精神疾病转化成有益的东西。

我们的语言就是我们的武器,并且可能是唯一的武器。

让时间开始吧。

Loading

写在三年抗疫落幕之日

Tuesday, December 27th, 2022

昨天晚上,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国家发布公告,正式结束了新冠作为甲类传染病管理的历史,改成“乙类乙管”,标志着三年“抗疫”落下了帷幕。

这次政策调整之快,充分体现了某组织大干快上、不讲科学,不顾人命死活的一贯特点。我所认识的邓巴数(150)个亲友,几乎全都被感染。漏网之鱼寥寥无几。并且只是暂时漏网。

应当说,合理有序地放开是很多人的期盼。因为很多人都是手停口停,三年没有收入来源,任谁都受不了。应该说某组织一开始确实尽力在保护国民不染疫,为此置科学于不顾,只相信自己的制度优势。但这一切的红利很快消耗殆尽,当上海封控两个月后,经济被搞得七零八落之后,全国各地还竞相效尤,更使得财政捉衿见肘,经济一塌糊涂。

在这种情况下,放开几乎是必然的,只是找一个什么台阶,利用什么契机放开的问题了。

结果谁也想不到,政府采取了最最差的一种方式,后空翻180度后脑勺着地,这一躺平,把毫无准备的国人给害惨了。连基本的退烧药都没有,更没有抗原自测,医疗资源迅速满负荷,医护人员大面积感染,不得不带病坚持工作。一时间,达到了封城都无法取得的空城效果,百业凋敝,户户关门,死一样的寂静抓住了每一座城市。

代价从青壮年,转移到老弱病残,死亡不仅仅是一串数字,还是一幅幅惊悚的画面,是一个个悲惨的故事。

而奥密克戎,根本不像宣传机器之前所说的那样是一个大号流感,肌体的反应是无症状。相反,社交媒体上,一片哀鸿遍野,不少人说,这是这辈子得过的最大的一场病。还有人总结了奥密克戎带来的“十大酷刑”,也有人因为患上心肌炎等疾病大呼“这货绝不是奥密克戎”。

但无论人们反应如何,这场海啸还是来了,并且迅速地漫过城市和乡村。

会有流血和死亡。这是难免的。因为我们面临的不是一个小小的疾病,而是一次致命的瘟疫,它的传播力之强,超过人类以前面临的腮腺炎,然而,腮腺炎并不致命。奥密克戎则不一样,即使在疫苗接种得好,并且形成多轮群体免疫的地方,它依然保持了千分之3-5的死亡率。这乘以庞大的染疫人口基数,加上社交媒体的记录和传播,都会形成极大的震撼和冲击。

在海啸面前,没有人能置身事外,哪怕你藏在深山老林,病毒都会以物理或者电子的形式也会找到你。

如何看待这场瘟疫,考验着我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和生死观。

奥密克戎至少告诉我们,死亡是不可避免的,是每个人最终都需要面对的。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思考自己人生的意义,不要说,吃饱喝足吧我的灵魂,因为无知的的人哪,今夜可能就会取走你的灵魂。

让我们直面这一切,Be a man. Grow up. 作大丈夫,做成年人。

不要让瘟疫折磨我们身体的同时,再折磨我们的心灵。我们可以选择面对它的态度以及面对死亡的态度。

这就是我今天想说的话。

Loading

闲话规矩

Saturday, December 3rd, 2022

我们山东老家,规矩最多,被人诟病的是女人不上桌,但这是老例了,新一代都平起平坐了。过去,尤其是在农村,确实存在不上桌的现象,但也有客观原因。男人们在一起吃饭要喝酒,女人们过去凑一桌确实有不合适之处。

也有客观原因的,农村规矩多是必须的,因为人多眼杂,一个人为人必须特别正派,才能在村子里混下去,否则,就会让人笑话。

徐皓峰评论《早春二月》,里面孙道临扮演的肖涧秋动不动就往寡妇家里跑,尤其是还跟寡妇的8岁小女儿手拉手上学,徐老师说看了很不舒服。

按照老北京的规矩,如果不是自己的亲女儿,是不能当街手拉手的。

任何一个规矩正派的成年男子跟4岁以上女童在一起,都必须要避嫌,不可能像柔石原著小说里写的那样,把人家的小女儿抱在膝盖上,也不可能像电影中那样手拉手上街。

正规的台湾企业,如果是男女出差,尤其是男领导和女下属一起出差,都会由行政部门定机票和住宿,并且保证不是同一个航班,同一个宾馆。为的就是守规矩。

所以,我们应该看到规矩好的一面,必须的一面。

在我们山东老家,亲戚朋友上门,告别的时候,是要送下楼的,不是送到门口,不是送到电梯口或者楼梯口,而是送到楼下,看到对方上了车,目送到视线看不到的时候,再回身。

如果是被亲友送下楼,开车的人,要开着车窗,连连跟主人告别,并且车启动之后,按一声喇叭,表示我走了。

这些规矩构成了我们的生活,也是我们成为人的条件。

犹太人认为,人生病的时候,如果来一个人探望,就带走他病情的1/60,如果来60个人,这个人就好啦。

人如果没有规矩就会变成禽兽。

徐皓峰说,老北京人,说正事的时候,绝对不会边走边说,那样对于说事的人不尊重。一定要坐下来,哪怕坐在门槛上,石头上,也要坐下来说。万一没有坐的地方,怎么办呢,就手扶着墙,或者扶着电线杆说。

忽然觉得一边打电脑一边跟人说话是很不规矩的行径。

我记得有位北京大妈跟夜里来敲门的居委会说:

半夜敲门发通知,以前只有发丧才这么干呢。

规矩一坏,人心就更坏了。

以前戏班后台的规矩特别多,比如:青龙偃月刀不许动。

还有,伞不许进后台,必须有检场人员接送,然后收起来,才能放进后台。

否则,伞 = 散

后台还不许下棋,因为下棋是一个走完一个走,都走了,戏班子就没了。

大衣箱不许坐,后台不许叫好鼓掌,台上不许笑场。

前不说更,后不言梦。前台,打更,要说打更(jīng),后台,做梦要说,黄粱子。

武林也有一堆规矩,具体可以看徐皓峰《逝去的武林》系列。

总之,有规矩的社会还有救,没有规矩,也就没有救了。

Loading

闲话两句半

Thursday, December 1st, 2022

2019年6月份的一天,我请刘淼看话剧,他请我吃湖南菜。聊到下一片蓝海是什么?刘淼说:「依我看,不是博客和公众号,而是音频和视频播客。」

刘淼和我都属于那种对于新生事物敏感,常常能抓住机遇又常常被机遇抛弃的人。

这次也不例外。我们决定做一个播客,风格不那么沉重,以我俩丰富的阅历为基础,话题随意,制作轻松。当然,取个好名字很重要。我们都讨厌用四个字,尤其是成语及谐音(如果举例子会得罪一大片)。普通人发言之前喜欢说「我来说两句」,领导致辞开头喜欢说「我说三句话」,我们就取其中间叫「两句半」吧,为了让大家知道这是一个音频播客,后面又加了「FM」,这也是一种对传统媒体的拟物。

刘淼行事高效,我做事三分钟热度,这倒成了奇妙的组合。在他家,我们一口气就录制了三期:上海电影节、城市治理、网红店。

我们录音有一个原则:不中断,不剪辑,一次成型。这是为了避免把时间过多地花费在音频处理上,以至于功败垂成。事实证明这个策略非常有效,我们经常一次录制两三期,有一次,一口气录了四期。

刚开始,每一期节目控制在30分钟以内,那是因为微信平台音频上传有30分钟时长、20 M 大小的限制。后来,微信放宽了这一限制,我们才可以更愉快地聊天了。

两个人讲播客,很容易变成《这一夜,我们说相声》,免不了一个逗哏、一个捧哏。我俩的原则是:话题谁擅长,谁做郭德纲,另一个人则甘当于谦那样的绿叶。在我们聊天的每一个领域,LM都能侃侃而谈。他表达清晰,中气十足,对于自己笃信的东西坚定不移。我们分四次录制了11期节目,分别是:

  • EP 1:电影节
  • EP 2:城市治理
  • EP 3:网红店
  • EP 4:报志愿
  • EP 5:保护网络隐私
  • EP 6:短视频
  • EP 7:生存智慧
  • EP 8:博客往事
  • EP 9:简单生活
  • EP 10:广告与欺骗
  • EP 11:杭州这座城

不是每一期的质量都一样令人满意,但是至少我们是真诚的,不靠噱头,也不追热点。

做一个播客,最重要的是问题不是「火不火」,而是「在不在」。在节目中,刘淼表示我们会做100期、甚至1000期。我们也欣喜地发现,已经有听众在上下班通勤、做家务时,把两句半 FM 当成收听的首选。

然而,一切并没有那么简单和容易。因为思想和看法上的分歧,我和刘淼之间产生了裂痕。在一个密友组成的群里,我说了蠢话,刘淼也针锋相对地回应。最终的结果是交情还在,但刘淼认为播客合作已不可能。他虽然决绝,但也同时表现出宽宏大度,允许我继续使用两句半这个名称,以及保留之前录制的那些节目。

为了挽回我们之间的合作,我做了很多尝试,包括带着录音设备在他家附近给他发消息,一旦他同意,就找他继续录音。但刘淼老师是一个意志坚决的人,他作出决定的事很难再改变。

但是,两句半 FM 还是要继续办下去。纪录片《迁徙的鸟》中说:「鸟的迁徙是一个关于承诺的故事。」播客的录制也是。每个礼拜一上午,人们在上班路上,或者在做家务的时候,想到有一个叫两句半的播客应该更新了,于是打开公众号或者喜马拉雅,就能听到最新一期内容。这要变成一件自然而然的事,就像大雁的归来,就像牵牛花的盛开。

于是,两句半 FM 开始重新寻找搭档,感恩的是,Seven 老师愿意尝试。她在跨国企业工作过,喜欢古典音乐和影视,做过编剧,尤其擅长讲故事,更重要的是吃苦耐劳。我们一起录制了两期内容:

  • EP 12:美国工厂(因喜马拉雅审核,标题改成:福耀工厂)
  • EP 13:替你逛逛 Costco 开市客

全球最大的会员制零售商 Costco 开市客在上海开出了第一家店,开张首日因为客流太多,不得不临时关门。这个大店真的像传言的那么神奇吗?Seven 用了八个小时的时间前去探店,给出理性分析:既没有媒体宣传的那么好,也没有自媒体说的那样糟。

在自己被晒黑了两度之后,她给出了几条逛 Costco 开市客的建议:

  • 做好防晒。
  • 最好不要带小孩去。
  • 不要奔着广告上的优惠商品去。
  • 如果准备在家里招待朋友,去一趟最值。

在刘淼老师回归之前,两句半 FM 准备多聊一些我和 Seven 都喜欢的话题:新老上海的风花雪月、影视剧、古典音乐、日常生活中不容易发现的细节……

无论做什么内容,两句半 FM 的定位是不变的,那就是做城市生活的骇客,给你带来一点点温暖与慰藉。

当然,无论是两句半 FM 的听友,还是 Seven 和我都呼唤,刘淼老师能早日归来!

种子埋下的地方,就不会毫无希望。

Loading

上海上海

Wednesday, November 30th, 2022

风华绝代的上海

上海不仅是一座风华绝代的城市,而且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城市。

何时才能把城市还给人民,让热爱的热爱,让每一块石头、每一棵法国梧桐都属于它自己?

我仿佛听见人民在歌唱。

I heard a song in China, in the city of Shanghai.
In the year of 2022, I can hear the people cry.
They are the city’s children, they love this land.
When the world goes down, the people here go high.
Oh, Children, tears under the sky.

Loading

《于洛先生的假期》观影思考题

Sunday, November 13th, 2022
  • Movies
    • Director::雅克塔蒂
    • Screenwriter::雅克塔蒂
    • Viewing Status::3-4遍
    • Recommended By::
    • IMDB Link::
    • Douban Link::
    • Tags:: #movies #[[movie camp]] #comedy
  • 编剧故事营s03e12《喜剧的善良》

  • 思考题

  • 今天我们看的影片是《于洛先生的假期》Mr. Hulot' s Holiday, (1953),导演和主演是雅克·塔蒂(Jacques Tati)。
    1. 这部电影是一出喜剧,但笑得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多。这是为什么?
    1. 它与闹腾的喜剧有什么区别?从记忆、怀旧、喜爱和愉悦的心情,但它给我们带来一些更稀罕的东西,这是什么?
    1. 于洛先生的外形有什么特点?
    1. 为什么说他那辆几乎没法跑的小车(一辆1924年的老爷车)是最重要的道具?
    1. 分析大风吹进来并制造了一些细小但有趣的麻烦,分析一下这场戏为何有趣?
    1. 《于洛先生的假期》是一部法国电影,几乎没有任何对白,但是跟默片有什么不同?
    1. 电影建立在基顿或卓别林式的对细节小心翼翼的关注之上。视觉笑料的安排充满耐心,几乎揭示出宇宙这架精密的大机器里隐藏的功能。比如说于洛先生给小船上颜料的那场戏,潮水把颜料罐带入海中再送上岸来,恰到好处地停在刷子的下面。思考一下这场戏怎么拍的?
    1. 于洛到了海边(路上打扰了一条想睡在路中间的狗),尽可能表现得像一个举止得体的度假者。他是如此的彬彬有礼,甚至在广播里的播音员说“大家晚安!”的时候脱帽鞠躬。
    1. 这部电影看第二遍会有什么感觉?
    1. 思考并讨论这段话:没有哪部电影如此微妙而彻底地捕捉到对过往欢乐的怀旧之情?它和人类最简单的乐趣有关:想要逃开几天,去玩耍而不是工作,去呼吸海边的空气,也可能去见一些和善的人。它关系到所有假期背后的愿望,以及假期结束的忧伤。
    1. 喜剧为什么一定要善良?

Loading

重整电脑,开始写作

Saturday, October 15th, 2022

当我彷徨迷茫的时候,我向上帝祈祷,上帝指示我当行的路,把一台备用笔记本,删掉多余的软件,只安装VIM,作为主力写作工具。什么第二大脑,笔记软件,知识管理软件,除必要的之外,一律都不装。如果我需要同步,我自然有办法同步,直接发布到博客,都是可行的路径。

不过最好的办法还是开通VPN,用GIT进行备份,如此所写的东西,才不会丢失。备份在任何时候都不过时。

开始我对装VPN有顾虑,要是打开了VPN,如果继续刷推可怎么办?

考虑这些问题是多余的。微信会不会沉迷?也会。那么桌面版的微信要不要安装?还是要安装的,为了更好地与他人沟通。不能因噎废食。

我相信,经过这番布置之后,我会更好地管理自己。不让自己陷入到软件的迷雾之中,被知识管理所搅扰。

简单地写这么些,关键看能不能坚持。

长期主义跟工具几乎无关,最后只跟精神有关。

现在我的软件配置:

  • 写作:MacVim
  • 聪明笔记管理:The Archive
  • Markdown和Blog发布:Byword
  • 文本编辑软件
    • Sublime Text
    • 朋友开发的一款内部编辑软件,不对外,连名字都最好不要提,我把它称为我的e-Moleskine
  • Git: Github Desktop
  • 快捷输入: TextExpander

这些绰绰有余,够用了。你也许会说,然而依然没有写出红楼梦。

确实还没写出来,但至少可以写《瞎读红楼》系列了。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