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the ‘写作’ Category

带儿子游泳

Wednesday, May 9th, 2018

2017-06-18 21:35:56 带儿子游泳

要说南方小孩与北方小孩最大的区别就是南方的孩子体育课要考游泳,所以在游泳池经常看到临时抱佛脚的家长,请教练给孩子们辅导。

儿子迟早也要考游泳,为了让他早日适应,我昨天带他到了中山北路的杭州游泳馆。

带他来到浅水区,他套上游泳圈下水之后,在水里雀跃。渐渐地开始学会了蹬腿。我的原则是,先让他熟悉水性,喝几口水,渐渐地就不怕水了。至于学习游泳,那是以后的事。

游泳过程中,岸上一位孩子的家长,很热心地建议,不要用救生圈,而是在手臂上套上两个吹气皮圈,这样不但有足够的浮力让他浮出水面,还能让他学会向前游,而且杜绝了从游泳圈中心掉下去的危险。

今天,我带着儿子来到离家2公里的小镇上的游泳馆,给他带上了橡胶套袖,果然他很快就可以在水里游了。40多分钟,游的距离加起来也有几十米。

来到杭州,才有归宿的感觉。这里可以自由地开车,这里的生活便利,小区安静空旷,房间更大一些。

儿子今天画了几幅画,其中给我画了一幅父亲节快乐,是一只大恐龙带着小恐龙游泳。

看来这项活动可以继续进行。

2017年的父亲节,过得很有意义,故记之。

Loading

热情似火

Wednesday, May 9th, 2018

2017-06-20 13:38:15

昨天,冒着霏霏细雨从余杭坐高铁到上海虹桥,然后坐地铁十号线到交通大学站,5号口出来,走法华镇路,到上海影城。

距离13:30电影开场还早,就在影城的星巴克找了个座位,读带去的一本《比利怀尔德对话录》,看到怀尔德关于《热情似火》的制作,主人公男扮女装,这个过程不必展示。所以,前一场戏是主人公模仿女子的声音打电话,接着就是两个人穿着女装,踩着高跟鞋,提着乐器,笨拙地走在列车车厢旁。空切,天衣无缝。

怀尔德说,他不会去写《等待戈多》这种深刻的东西,他是面向大众的,但是他努力让大众的品位提高一点。

观众看完自己的电影,如果还能在咖啡馆、小酒吧谈论这部电影15分钟,这就是成功了。

下午1:15进场,被广告的“淘票票”恶心到,腻烦,重复,代表了当代阿里系的口味。这种垃圾不扫除,中国文化没希望。

终于在大银幕上看到了《热情似火》,整个观影过程,去了两次厕所,但是情感随着起起落落,全程皆嗨的体验。隔座坐着一位不认识的女士,但我觉得我们看电影时,情绪是互动的。不仅如此,全场都是互动的。当最后富翁说出那句:

Nobody is perfect.

全场嗨到爆,响起由衷的热烈的掌声。

虽然《热情似火》我看过十多遍,剧本也读过这次在大屏幕上体验

Loading

摔角吧,爸爸!

Wednesday, May 9th, 2018

今天去影院看了《摔角吧,爸爸!》。这部电影对我来说有点重要。不仅因为我本人也是一个爸爸,还因为我曾经写过一个电影剧本,与这个故事相类似。那个剧本写的病不好,只进了“中国-好莱坞剧本大赛”的四分之一决赛,止步于半决赛。所以,我很想看看,与这部印度电影相比,我的本子究竟差在哪里?

电影很燃,很好看,自不待言。电影一定要到电影院看,最大的原因不是为了看大画面,而是为了听音响。杜比5.1开起来,那种音效,是在电脑前难以体会到的。

电影分成两部分:

前50分钟,女儿吉塔拿到全国冠军。阻力:全社会性别歧视vs父亲和女儿

后70分钟,吉塔冲击世界冠军。阻力:国家队教练vs父亲

这部电影,科普了摔角得分的基本知识,这是必要的铺垫,否则后面的比赛观众看不懂,也无法达成共情。

在介绍的分制度过程中,为得分为5分的必杀技打下伏笔。观众知道,这一招肯定会用的,只是不知道在什么情况下用。

电影最后高潮的处理特别好。父亲没有出现在比赛现场,也没有使用好莱坞电影的俗套,上演格里菲斯最后一分钟脱逃。吉塔拿冠军的全过程,他都不在。他被困在办公室里,以手捂脸,颓唐地坐着。这组镜头,已经超越了好莱坞,表现出印度人的认命。使得本片有了一点沉甸甸的现实性。

整部电影没有《三傻》好看,比较中规中矩,但是这股拙劲恰恰是中国电影所缺乏的。与《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相比,它就差太多了,尽管如此,仍是一部很值得看的商业励志片。

Loading

我为什么要开办“好中文写作班”?

Tuesday, November 7th, 2017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自问,如果不开写作班,我会做什么?我会到市场上去弄钱。这里所说的市场,是指有人肯花钱买你文字的市场。具体来说,就是4A广告公司瓜分剩下的、乱战江湖的软文、广告和宣传片市场。

这个市场的甲方,有时是国营单位,有时是民营资本,但无论哪一个,都不是慈善机构,也不是美第奇家族。他们花钱要听见响,点灯要看见亮。这也无可厚非,既然咱出卖的是身体的一部分功能,就不要抱怨别人不买咱的美丽心灵。问题是,即便你做好了服务的姿态,对方还不一定把这个活给你。

这里面的水,深了去了。

有一年我参加了一个政府宣传册的招标,发现里面黑幕重重。在那以前,我一直觉得我生活的城市是一个吏治相对清明的所在,偶有贪嘴者吃相也不该这么难看。现在我才知道,什么叫天下乌鸦,是我自己太幼稚了!

几天后走在城市的街头,我觉得一切都是可疑的。东站候车大厅的自动扶梯只修一侧,是小舅子中的标吗?百货大楼过街地道一下雨就变成水帘洞,是因为搞定了评标委员会的专家吗?路边的广告牌,街头的宣传片,尘土飞扬的工地,开往不毛之地的地铁……这一切的背后,有多少老百姓所不知道的小舅子们啊!

我想北岛的那句诗:告诉你吧,世界,我不相信!

既然公家单位的钱不好赚,民营资本的钱应该可以靠本事去赚了吧?这么想,也是太幼稚。

这里边的斑斑血泪,我就不讲了。我说一说,为什么我要办“好中文写作班”。

因为我需要钱啊。

这个原因我说过了。

另外一个原因,这件事符合六大指标。

先锋戏剧导演、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牟森说过,做一件事要考虑六项指标:

一、它是你自己喜欢、热爱、迷恋和着迷的,为它做任何事都在所不惜,是一种享受。

对于我来说,阅读和写作、输入和输出,是我这一生最为迷醉的。哪怕管吃管住250一个月我也愿意干。研究好中文、传播好中文对于我来说,是一种享受。

二、这件事一定是你自己擅长的,包括在技术和操作层面,在所有的层面上,都应该是你擅长的。

好中文这件事是我擅长的。我师出名门。杜甫、辛弃疾、龚自珍、关汉卿、翁偶虹、蒲松龄、曹雪芹、托尔斯泰、莎士比亚是我精神上的导师;语文大师张广天是我的师友;著名编剧黄纪苏老师,指导过我的写作。如果这些还不够,那么我亮出我的底牌。我有天赋的语感,训练了一副作家的耳朵。早在中文互联网早期,我就是头部的写手,我和王小山所创办的“黑通社”被称为搞笑的巅峰。当《新京报》创刊的时候,我的“语文”专栏,让人们愿意掏一块钱特意买这份报纸。好汉不提当年勇。我今年与别人合作翻译了史蒂芬·平克的《风格的感觉》,可以说把书中的认知写作理论,研究得滚瓜烂熟。并且,我是懂中文的,平克不懂。我用平克很懂的理论顺道研究了平克不懂的中文,得出了跟他并不完全一致的结论。

虽然我需要钱,但是好中文这件事,即使没钱,我也会去做。因为这是我的呼召,我的天启,我的宿命。

三、这件事应该是有市场的,或者说是有收益的,不是单纯的玩票,应该是有回报的。

知识付费也罢,写作课也罢,蕴含着一个很大的市场。别人都能开门纳客、筑坛收徒,我为什么不能?就像那句老话,写作的阵地,我们不去占领,各种怪力乱神就会占领?

四、这件事应该是可持续的,不是你干一票干两票这个事就完了,没得可干了,而是可持续的,一票接着一票地做。

我承认我是个多血质的人,做事容易冲动。但“好中文写作课”是实践证明我能坚持下来的事业。第一期“好中文的样子”我坚持了10月零15天。第二期我也会坚持六个月。一期一期地办下去。

五、这件事在最大程度上是你自己一个人可以掌控的,你受制于人的因素相对小。

这是最重要的,因为无论是影视编剧也罢,舞台剧编剧也罢,都不是一个人可以控制的。而办“好中文写作课”这件事,我一个人就能做到。当然也离不开核心团队的共同努力。在这里我要感谢简书配备的精兵强将。

六、以不变应万变。做一件事要面对的市场环境、资源环境,都是瞬息万变,会发生各种事情的。但是一定要有个东西是贯穿的,是不变的,即所谓的愿景。

无论国内外形势怎么变化,人总是要写作,写作理论是中性的,写作技巧与写作内容是无关的。这就是我的好中文课存在的最大现实基础。

说了这么多,都在说自己。有没有站在读者的角度,站在未来学员的角度,说一说好中文写作课对于他们的好处。

好中文写作课,会让你辽阔,让你爱上写作,更爱上读书。

我有个杭州的好朋友,是中国第一代大学生,考上了国际政治学院,现在的公安大学,他当年大学是怎么考上的呢?暑假在家里织手套,面前放一本教科书,一边看书,一边下意识地织手套。一个夏天,织手套的钱,买了一部28寸的自行车。

说到这里,你也许会感到好奇:这位织手套考大学的神人,现在怎么样了?

哎,现在还不是靠拆迁在杭州市区分了三套房子,一边收房租,一边看闲书。

你看,读书是何等重要啊!否则,财务自由了以后,人生将少了多少追求。

Loading

踏上心智文采之旅–写在好中文写作课第二期开始之前

Sunday, November 5th, 2017

常有人问,写作为什么这么难?

写作之所以难,是因为语言是线性的,而人的思维则是网状的。写作要把网状的思维,按照语法理成树状,再变成一串字符写出来。这好比从一团棉花中,纺出一根线,再织成一件美丽的衣服。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会使最终结果难遂人愿。

我所创办的“好中文写作课”,马上要开办第二期,我们可以帮你破解写作之难。因为我们掌握了砸开坚硬的写作之壳的两个重要方法:输入和输出。

输入为了输出

很多人平常读书也罢,观影看剧也罢,往往抱着娱乐心态,或者漫无目的。“好中文写作课”认为,要想破解写作之难,提高写作水平,就要从输入这个源头抓起。牢牢树立“输入是为了输出”的观念。

输入为了输出,首先要看输入什么

软件工程上有一句俗语叫“Garbage in, garbage out”,垃圾进,垃圾出。为了提高输出质量,输入质量也必须提高。“好中文写作课”会带你到好中文的源头,从中国古典的文言文,到自古以来的传统白话文;从古代佛经的翻译、圣经的翻译,直到建国后马列著作的翻译;从鲁迅、张爱玲、老舍到阿城;从诗歌到戏剧;从小说到网游台词。凡有井水处,必有好中文。

输入为了输出,要掌握“和合技”。

和合技(全称:和合本创作技巧,简称TUV),是百年前西方传教士在翻译和合本《圣经》的过程中积累总结出的一套流程。它与现代程序员喜欢的Github的工作原理,惊人地吻合。在“好中文写作班”第一期中,大家用Github的方式,还原了百年前传教士所使用的和合本翻译方法。

利用这种方法,可以集思广益,共同鉴赏,共同创作。辅以小组制(每组不超过5个人)学习机制,这种方法更能如虎添翼。仅仅学习了“和合技”,就足以值回票价。

输入为了输出,还要掌握“故事力”。

故事力是“好中文写作课”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在广泛研究了故事的实质、材料、结构以及风格以后,采取“降维攻击”的办法,总结出了数十种常用的“故事力”。掌握这些“故事力”,不但能让你讲出好故事,创作出好作品,涉足非虚构创作、小说创作和编剧领域,而且能让你的学习和工作,提高到一个崭新的维度。

输出的核心是心智、文采

我作为史蒂芬·平克《风格感觉–21世纪写作指南》的中文译者之一,对于平克开创的认知写作学了然于心,但又不甚满意。因为平克的写作理论以英语为中心,而连一窥美丽汉语堂奥的机会都没有。我就把自己的心得、反思,结合汉语输入输出的实践,批判性地改进了这套理论,提出了心智写作的概念。

心智写作的基础是古典文体

古典文体是向古今中外古典作家学习借鉴的一种文体,它是治疗当代文章各种累赘、啰嗦、叠床架屋坏文风的一剂良药。

古典文体的信条是:清晰简单如最真。它是一种格调,真理在握,娓娓道来。一句是一句,句句有来历,句句之间讲逻辑。

古典文体就是打开一扇窗户,带读者去观看。而作者自己隐身,不絮絮叨叨谈自己。

比如法国作家让.德.拉布吕埃这句:

“人一辈子只做三件事:出生、生活和死亡。人无法感受出生的喜悦,只能饱受死亡的煎熬,忘记了生活。”

古典文体的关键就是对语言特别自信,相信没有语言表达不出来的思想,只要是受过教育的人,我就能让他看懂,无论多么高深的科技和道理。

这好比,你带朋友到海边游泳,你对这块地形和潮汐都有研究,你知道3点钟,潮水从西边上来了。你对朋友说:

“现在是三点,看西边,潮水上来了。”而不是滔滔不绝地告诉他,怎么研究出来的这个结果。你的朋友朝西边一看,也点头赞许你。

古典文体又好比一个家庭主妇,请了客人到家里,到了点,端上刚烤的香喷喷的糕点。

如果带着客人去厨房,看满地的面团,狼藉的现场,滚滚浓烟,就不是古典文体。

总之,古典文体就是做到八个字:清晰简单,优雅得体。

心智写作必须有修辞意识

仅仅古典文体,还不能算好文章,好文章必须有文采,文采离不开修辞。

但修辞不是油嘴滑舌,而是修辞立其诚。写文章要诚意满满,不可虚情假意,猫哭耗子。幽默有时是必要的,但不要为了抖机灵而抖机灵,不要嬉皮笑脸,一点正经没有。

文有伪真,伪善之文,行之不远,至诚文字,传之千古。

司马迁因言致祸,惨受腐刑,如果不写文章为自己辩护,千古奇耻,岂不白受了。此时,恰有好友任安来信,劝他建言进贤,一句话触动了太史公的伤痛。他写了封回信,这就是千古传颂的《报任安书》。他回信之时,任安已经因事下狱,等待秋后问斩。而司马迁把一腔热血,满腹赤诚,化成文字,对这位即将离世的朋友,道出了自己的苦难与坚守。

同样地,李清照身经离乱,在丈夫赵明诚去世,丈夫一生所收藏的金石字画被劫被偷被焚之后,写下了《金石录后序》,成为千古痛文。如果仅有修辞,而不立其诚,不会如此感人。

心智写作与抽象阶梯

对讲故事的人来说,抽象阶梯是最好用的工具之一,尽管它并不容易理解。哪怕是美国资深记者和作家,也得花了大概15年以上才能得心应手地运用它。

抽象阶梯理论认为,所有语言都位于阶梯上。最概括或抽象的语言和概念在阶梯的顶端,而最具体、最明确的话语则在阶梯的底部。

在讲故事时,我们在阶梯顶端创造意义,而在底部去做例证。

比如,你要刻画一个朴实的农民形象,如果只说他“乐观向上、淳朴善良”,你还处于抽象阶梯的顶部。这个时候,你要来到抽象阶梯的底部来说话。

你可以让这个农民说:

“我是一个农民。我们农民都是乐观的。因为只要有点收成,就比撒下的种子多。”

“好中文写作课”可以让你用半年时间掌握美国记者15年才能掌握的抽象阶梯技巧,让你的写作从此如庖丁解牛,游刃有余。

好中文会使你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有快手就行了,为什么还要写作?

乔治-奥威尔说:

“我写作就因为我有一些热切的话,急切想找个人听。我知道一些谎言,不得不揭穿。我发现一些事实,必须马上警醒世人。但如果没有找到符合审美的方式,我不肯写一篇专栏,更枉论一本书。”

“好中文写作课”的宗旨是离好中文近一些,再近一些,让心智焕发出光彩,让输出与输入相配。

“好中文写作课”第二期整个旅程耗时半年,24讲堂课,不少于48次的交流,6本一起读的图书,10万字的写书计划,以及说不尽聊不完的文字。半年之后你可以验证,自己是不是已经变得更好了一些。

期待你一起加入这场心智文采之旅。

Loading

凯文·史派西道歉声明的语文解析

Tuesday, October 31st, 2017

凯文·史派西(Kavin Spacey)是当今世界上最好的演员之一。他握有两个奥斯卡小金人,同时又是获得过托尼奖,并且是获得艾美奖的美剧《纸牌屋》中的男主角。一个人只要拥有其中一项荣誉,就足以在演艺圈傲视群雄,而他在电影、电视和戏剧舞台上,都各有多项。

然而,忽然一则性侵的指控把他架到了烤炉上。指控他的人叫安东尼·拉普(Anthony Rapp),他年轻时演过音乐剧《吉屋出租》(Rent),最近演了美剧《星际迷航:发现号》。

拉普称,在1986年,当他只有14岁的时候,因为跟史派西合演了一出戏,后来,他还有另外一个朋友,一起到了史派西的公寓开派对。

到了下半夜的时候,他醒来,发现其他人已经走了。他发现史派西喝醉了,“像新郎抱新娘一样把他抱起来”,放到床上,并且试图诱惑他发生性行为。他又怕,又恶心,就拒绝了,躲到了洗手间。并且急匆匆离开,史派西也没有阻止他。

很多年过去了,只要一看到史派西这张脸,听到史派西这个名字,拉普就感到痛苦。他说,随着年龄的增大,他一方面庆幸当时没有让他得手,另一方面,也不敢相信,一个成年人居然对一个十四岁的孩子动手动脚。

这个消息迅速在媒体和社交网络上传开,正当人们好奇凯文·史派西怎样为自己辩解的时候,他通过推特发了一篇道歉声明,全文翻译如下。

对身为演员的Anthony Rapp我素来怀有崇敬之心。听到他所讲的往事,我的震惊难以言表。诚实地说,我实在记不起跟他的那一次相遇,毕竟已经过去了30多年。但是,如果我的所作所为真如他所说,我欠他一次最真诚的道歉。那可能是一种极不恰当的酒后行为,对于这么多年伴随着他的情感上的伤害,我要说一声:对不起。

这件事也让我鼓起勇气公布一下我生活中另外的事。我知道,外面对我议论纷纷,由于我刻意保护自己的隐私,更助长了一些传言。正如与我亲密的人们所知,在我的生活中,我跟男人女人们都有过关系。纵观我的一生,我一直爱着男人并且与他们发生过浪漫的关系,现在我选择作为一个男同性恋生活下去。我只想开诚布公地处理此事,并且从此检点自己的行为。

这封信可以作为一篇范文,供明星和普通人学习一下,当自己的私生活被揭露时,该如何应对。

本文没有为凯文·史派西30年前的行为开脱的意思,毕竟那是非常错误的。我们要分析的是,他这封公开声明的文风。

凯文·史派西没有像中国的一些明星一样,选择抵赖,否认,甚至用采取法律行动来威胁。相反,他采取了最简单,但最需要勇气的策略:诚实。

声明一开始就提到这个故事中的当事人,这需要一点写作技巧。不但要开宗明义提到当事人,而且还要表达自己的基本态度(是善意,还是不善)。所以一开始,文章写道:

对身为演员的Anthony Rapp我素来怀有崇敬之心。

接着才是这份声明的关键:

听到他所讲的往事,我的震惊难以言表。诚实地说,我实在记不起跟他的那一次相遇,毕竟已经过去了30多年。但是,如果我的所作所为真如他所说,我欠他一次最真诚的道歉。那可能是一种极不恰当的酒后行为,对于这么多年伴随着他的情感上的伤害,我要说一声:对不起。

这一段话,承担了三个功能:

  • 间接承认。(诚实地说,我实在记不起跟他的那一次相遇,毕竟已经过去了30多年。)
  • 辩护。(那可能是一种极不恰当的酒后行为)
  • 道歉,并且表达了三次。(我的震惊难以言表/我欠他一次最真诚的道歉/我要说一声:对不起)
    本来,作者也可以狡辩:

血口喷人,污人清白!这件事情完全是拉普先生自己的想象和杜撰出来的。

作为一个半红不红的演员,他是来蹭流量,还是为了新片的宣发,我不得而知。但是掰着脚趾头都可以想的出来,如果真的发生过性侵,为什么他不报警?为什么拖了三十年才公之于众?为什么不在我做奥斯卡影帝的时候对外讲呢?

或者像中国的明星们一样,就发两条:

  1. 纯属造谣 2. 已交给律师处理

诸如此类。

但如果凯文·史派西真的这样写的话,换来的将是公众的愤怒与鄙视。因为根据人类的尝试,没有人会无缘无故说自己“被性侵”,“被性侵”不是一件荣耀的事,它伴随着屈辱、愤怒和挥之不去的伤痛。

凯文·史派西的回应让我们明白:当一件事,你不知道怎么处理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诚实。不但坦然面对,而且诚实到底。

接下来,他干脆承认了自己是同性恋的事实,术语叫“出柜”。

这段文本也很有意思,它虽然短小,但也是层层推进的。作者不能一上来就说:

下面,我宣布,我是一个Gay.

这样与上一段文气不接,而且给读者很突兀的感觉,人们还在性侵丑闻的声明中,没有醒过劲来,接着又一个重磅炸弹,这受到了吗?

因此,作者的口气一定要舒缓。

这件事也让我鼓起勇气公布一下我生活中另外的事。

看到这一句,大家就会静下来,而且产生好奇,他要公布什么事?

我知道,外面对我议论纷纷,由于我刻意保护自己的隐私,更助长了一些传言。

他依然犹抱琵琶半遮面,从外界对他的议论说起。这中从外到内的视角,让叙述更加合理。

正如与我亲密的人们所知,在我的生活中,我跟男人女人们都有过关系。

接着写身边人对自己的看法,他承认自己喜欢女人,也喜欢男人。这已经很接近真相了。

纵观我的一生,我一直爱着男人并且与他们发生过浪漫的关系,现在我选择作为一个男同性恋生活下去。

这一句“同性恋宣言”,一定要说得沉稳庄重,这才立得住。作者从自己的一生说起,讲了一个浪漫故事,然后宣布结局。他用了“选择”这个词,更显得他决策的慎重,以及准备为之付出代价。

我只想开诚布公地处理此事,并且从此检点自己的行为。

最后一句,再次强调自己的诚实,并且做出了一个保证。

综合来看这封信,写得透气、敞亮,又注意起承转合,秘密一点点揭示,信息一点点给出。以诚实开头,以坦诚结束,它是一封个人致歉信,也是一份个人声明。

虽然他当年的行为是错误的,但这封声明的确给他挽回了不少但形象。

不知道各位好中文的读者们,以为如何?

Loading

人类对于罪恶和仇恨真的束手无策吗?

Friday, October 27th, 2017

二姑临终前做过一个梦。她年轻时,曾有一个情同姐妹的邻居三妹,两人好得跟一个人似的。然而,后来因为盖房引发的纠纷,竟反目成仇。在中国乡村,成为仇人的双方不会互相仇杀,但会怒目相视,互不说话。许多年过去了,二姑搬了家,与三妹一年也见不了几次,但是仇怨依然存在。直到二姑患了胆管癌,到了病程晚期,突然梦到了三妹恶狠狠地追她,直到把她追到河边。二姑说,想跟她说句软和话和好,毕竟人都这么大岁数了,而且自己马上快不行了,再大大仇,再大大恨,也应该过去了。但是想不到三妹冲过来就是一脚,把二姑踢进湍急的河水中。后来,二姑就去世了,至死没有见到三妹。

这让我想起《圣经-创世记》中的一个故事。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被逐出伊甸园后,生了该隐和亚伯二子。亚伯是牧羊的,该隐是种地的。两人都拿了各自的出产献给上帝,上帝喜欢亚伯的供奉,却看不上该隐的土产。该隐大怒,变了脸色。上帝对他说:“你为什么发怒呢?你若行得好,岂不蒙悦纳?你若行得不好,罪就伏在门前。它必恋慕你,你却要制伏它。”在这里“你却要”对应的希伯来文原文是Timshel。

斯坦贝克解释Timshel,称这是人类最重要的一个词。
斯坦贝克解释Timshel,称这是人类最重要的一个词。

Timshel在英文中一般被翻译成“You must”,“Thou shall”,然而仔细考证其本义却应当翻译成Thou mayest”,意思是“你能够”、“你愿意”。这样这段经文蕴藏着一个上帝对人类的重要训导:

“罪必恋尔,尔能制之”(罪必恋慕你,你却能够制伏它。)

同时又是–

“罪必恋尔,尔愿制之”。(罪必恋慕你,你却愿意制伏它。)

可见这是一句祝福的话,它打破了以恶制恶的报应循环,宣告了罪非万能,人有自由选择行善的能力。

后来该隐没有听上帝的话,在野外把自己的兄弟亚伯给杀了,上帝惩罚该隐流浪,住在伊甸园的东面。如果说伊甸园是人类的乐园,伊甸之东就成了劳作之地、流放之地。

该隐和亚伯的故事成为人类文学史上的一个母题,很多兄弟反目的故事都由它演绎而来。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作家斯坦贝克写过长篇小说《伊甸之东》,就取材于《圣经》中的这个故事,后来被大导演伊里亚·卡赞拍成了电影,成为影史上的经典。但是卡赞的电影和原著有一个最大的不同就是结尾中做了一辈子好人的亚当对儿子卡尔所说的话。在电影中,已经半身不遂的亚当为了表示已经原谅了卡尔,就艰难地说:“请你为我办件事,把那个讨厌的护士赶走。”而在原著中,亚当用尽最后的力气说了一个词:“Timshel”--“尔能”,“尔愿”。这意味着对儿子的释放与宽恕。当然,如果处理成影像让人一看就懂,还是卡赞的结尾更赞。

几千年来,中国有太多《圣经》模式的“伊甸之东”素材,尤其进入转型期以来,多少山河变色,兄弟反目。回家省亲,听到这样一件事。我家乡有兄弟二人,老大开厂,老二务农,和睦相处了很多年。由于近年来地方大搞基建,兄弟二人就合伙承包起工程来。后来不知由于打点或者分配环节出了些问题,两人开始反目,后来闹到互不来往的地步,两家的孩子见面也很尴尬。就在前年,老二检查出癌症,病情急剧恶化,老大也派了家人去探望,自己却没有到场。老二眼看不行了,他的儿子就跑到老大也就是大伯家,给他磕头,把他拽到病房。老大看着插满管子的弟弟,眼圈不禁红了,他俯身半跪在弟弟床前。老二看到老大,用尽最后的力气说了一句话“不恨你”,然后驾鹤西去。哥哥嚎啕大哭,回家醉了两天两夜,醒来他对自己的孩子们说:

“我以为这辈子会把悔恨带进棺材里,有了你叔这句话,我总算解脱了。"

当然这个结果只是我的想像。

没错,故事的真实版本是老大去看了老二,老二知道哥哥来,把脸扭到一边,正眼也没看老大。没有和解,没有宽恕,没有Timshel,没有“你能够”与“你愿意”,有的只有比伊甸之东更靠东的荒凉与孤苦,那是一片不原谅、不宽恕、也永远没有和解的土地。

只有一个办法能够打破这样的罪罪循环,答案就在《新约》之中。

看了翻译家joyli – 简书的一篇文章,她参观木心博物馆,摘录了一些木心说的话:

福音书,我读过百多遍,每次读都不一样,到老也懂不透的。

睿智的耶稣,俊美的耶稣,我爱他爱得老是忘了他是众人的基督。

《新约》不限于一国一族,而是从开始就预示着通向世界的伟大文学。

耶稣是天才诗人,他的襟怀情怀不是希腊文、希伯来文所能限制的,他的布道充满灵感,比喻巧妙,象征的意义似浅实深,他的人格力量充沛到万世放射不尽。所以他是众人的基督,更是文学的基督。

《新约》弥漫着耶稣的伟大人格。他的气质、他的性情、他博大的襟怀,他强烈的热情,感动了全世界……全世界持续两千年的感动,足够是奇迹,而且一直崇敬他,很可能将来更加崇敬,如果真有第三波(the third wave)的实现,那么钟声还是耶稣基督的钟声。

Loading

从建筑师那里学习写作

Friday, October 27th, 2017

建筑师和写作者,非常相似。建筑师必须是杂家,除了学习建筑学之外,他们还要学习历史、艺术、心理学、材料学、符号学、社会学、物理学、政治学等等。这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难怪大多数建筑师都在50岁才开始他们事业的辉煌,而一个成熟的小说家是从45岁开始进入黄金时期的。

建筑师用三维立体的思维来思考问题,因为建筑是经过深思熟虑后所创造的空间。他们往往从整体的大局观去做调查和设计,而不是从局部依次地去解决。

当建筑师设计一样东西时,会把它放到更大的环境中去衡量,例如设计摆放一把椅子,会把椅子置于房间里,房间置于建筑里,建筑置于周围环境里,周围环境置于一个城市规划里。因为好的建筑理念就是一个恰当的建筑应当自然、诗意、逻辑地生长在它的环境中。

设计概念越独特,产生的感染力越大。例如国外有建筑师为一个新娘下楼的楼梯旁设计了一面窗户,外面是几株笔挺金黄的银杏树,新娘经过时,看到窗外的风景,可以减缓紧张的心情。

建筑还是一种思维方式。建筑师的世界观的分三个层次:简单,复杂,以简单构建的复杂。无论各行各业都可以从建筑师那里找到启迪。

例如,建筑师认为:“如果你要赋予一个空间特殊性质,要确保这种性质真实存在。想让一面墙有厚重的感觉,要确保它真正厚重,想让一座建筑有高耸的感觉,要确保它真高。”

我的一位写传记文学的朋友从这句话得到启发,他发现自己写的人物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把一个胆小的人写成了勇士。这好比把一面很薄的墙,非要设计成质感很厚重一样可笑。

再比如,建筑师在汇报项目时有两个原则

  1. 要从总体的概述开始,千万不要说,好吧,我们从这个入口进去,除非你想让听者入睡。

  2. 如果你不能向祖母说清你的想法,说明你对自己的项目依然没有想清楚。

这两点原则也同样适用于写作,无论是给客户报提案,还是写一个故事大纲,都需要从总体上描述,不能陷入繁琐主义。

建筑的艺术性和实用性始终是一对矛盾。上海建筑师夏夏莹说:

“柯布西埃的萨伏伊别墅,因为当年平屋顶建筑的技术不成熟,建筑质量极差,每逢下雨必然大多房间被水淹,萨伏伊一家不得不搬出别墅;密斯凡德罗的范斯沃思住宅,树林里的玻璃盒子,完全没有舒适性,冬天冷死夏天热死,密斯还不让业主挂窗帘,基本没法住人。但这两个建筑都被认为是建筑史上的重要作品。”

这还并不是最难用的。2010世博会有个最佳城市实践区,里面有几栋“零碳排放生态节能建筑”。世博会后,作为办公楼招租,一年房租两千多万,没人愿意租。于是某国营设计院作为政治任务租了下来。结果,没有不骂的,使用极为不便就不说了,其单位面积电费消耗大约是普通写字楼的四到五倍,真是好“节能”!

写作也不能这么华而不实,而应该选择一种清晰简单都古典文风,至少要从古典文风开始练起。可参考:好中文的样子回顾:第32讲–清晰简单如最真 – 简书

建筑大师密斯说过:

“建筑既非时髦,亦不永恒,它是时代的一部分。理解一个时代在于理解它的核心而无须把握表象的全部。”

在伟大的建筑面前,人会感到震撼、惊讶,从而意识到自己的脆弱、渺小,体验到别样的人生况味,这也是建筑除了实用之外,带给人的最大功效。

在好的文字作品面前,人们也会有这样的感觉。所以对于写作者来说,能够也应该从建筑师那里学习更多。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