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the ‘写作’ Category

日更day2:意想不到

Sunday, October 18th, 2020

在我发出日更100天的文章之后,带来的鲶鱼效应开始凸显。原来,大家一直都想下一个决心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只是缺乏动力。现在有人站出来振臂一呼,一下子就唤醒了大家挑战的热情。

一位好中文第五期学员说:

从昨天晚上开始,我就一直兴奋着。

我参加了王珮老师的第四期好中文课程,就交了一次作业。现在参加了第五期课程,到现在仍然没有交一次作业。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不会写。

昨天王老师又提出了“日更一百天”的计划,一下子吓坏我了。这可怎么写啊!后来看到王老师给的写作题目,就复制下来,放到word文档里整理,一共一百个题目。看着看着,感觉突然开悟了。尽管王老师给了一百个题目,但并没有限制必须就是这些题目。我一下子豁然开朗起来。我之所以不会写,是因为一直思维受限。我可以放宽视野,自拟题目,一下子有太多太多的事情可写了。

我的点评是:

用北方人说话,这叫「你算是来着(zháo)了」。本期好中文写作营与以往不同,它是调整,是新生,是一次更大风暴的酝酿与潜伏。欢迎一起来做这样的实验,你能坚持下去,正如我能带领下去一样。

还有一位同学说:

搁笔有一段时间了,习惯的力量是可怕的,停下来再开始难度非常大,总需要一个契机。

好中文100天更文计划来了,将我从生活的泥塘里抽出来,寻那每天一两个小时的安宁。

日更分为1000字,500字,150字,果断选了150字,这样让自己能压力小一点,至于最后能写到多少字,看最终的结果。

开始为写什么而发愁,王佩老师抛出了100个题目,这下好了,每天选一个就好,太省心。准备晚上把题目打出来分成十类,每十天一类选题,也蛮不错的。

晚上听了课,才发现日更真正的意义,思路也豁然开朗了。17年好中文第一期上开始的小说计划,至今写了还不到一半,这百天计划正合适,希望百天结束后,完成自己的初稿。

最让我感动的事发生了

有位叫黄河的学员,接过了我十多年前准备要做但没有坚持下来的项目:报道越南计划

黄河 – 日更第 1 天 – 为 什么我要开始研究越南 战争?并且计划坚持日 更100天?

为什么我要开始研究越南战争?并且计划坚持日更100天?

越南战争,即越南-美国战争,越南称为抗美救国战争(Kháng chiến Chống Mỹ cứu nước),美国称为越南战争(Vietnam War)。这里遵循国际惯例并为了行文简洁,也称为越南战争。

作为越南语学习者,对这场战争既熟悉又陌生。在校学习期间,就读过越南语原版的《南方来信》等关于越战的文学作品。但是,对于这场战争的起源、影响以及一些细节并没有真正的认识。

多年前,在王佩老师的博客上就读到,他有一个“越南战争研究计划”。年初,参加了王老师的“好中文”课程,得以认识本尊。闲聊中,跟老师说了我的想法,结合越南和美国方面的资料对越南战争进行研究。王老师立即主动说要把自己在美国买的资料借给我参考。——两大本的《Reporting Vietnam: American Journalism 1959–1975》(报道越南:1959–1975美国新闻报道集)。我跟身边的朋友说,这事感觉好有古风啊。

于是,我的越南战争研究计划就进入了“骑虎难下”的境地。吹过的牛还是要兑现的,何况是在尊敬的老师面前。

今天,王佩老师在“好中文”的学习群里发起了 100 天日更活动。我报名参加了。希望能坚持。

你看,就这样开始了。

而且令我惊喜的是,第二天他就翻译越战历史上最震撼的一幕。

黄河-日更第二天-一瞬 间,他坐在一团火中

1963 年 6 月 10 日,时任《纽约时报》驻南越记者马尔科姆 · 布朗(Malcolm Browne)接到了越南和尚释德业(Thích Đức Nghiệp)的电话。德业因精通英语,常常担任僧侣与西方记者间的沟通工作。

德业告诉布朗:「明天上午八点,我们会举行会议。我建议你来参加。会有很重要的事发生。」

近一个月以来,南越各地掀起了大规模的僧侣游行,反对吴庭艳政府的宗教政策。僧侣们的要求包括与天主教平等的信仰自由,以及一系列的「社会公平」诉求。

1963 年 6 月 11 日,约 07:45,马尔科姆 · 布朗按照约定,来到西贡潘庭逢路上的一座小寺庙。挂在树上和角落的扩音器里传来快速的越南语播报。空气中似乎隐含着一丝不寻常的味道。

布朗被让进一间凹室。给他倒茶的妇人虽然想极力保持礼貌而努力挤出微笑,但仍然掩饰不住眼角挂着的泪水。德业看到了他,走过来对他耳语:「我建议你要一直待到最后,因为我认为有非常重要的事情将会发生。」

八点整,扩音器里的声音停下了。僧侣们开始诵经。一位僧人用麦克风带领大家诵经,他旁边还有一位有节奏地敲着木鱼。在场所有的和尚尼姑都加入了这集体诵经中。

九点一到,诵经停止。和尚和尼姑们排成两列,从寺里走到街上。他们举着一些标语,用越南语和英语写着僧侣们的诉求。不一会儿,游行队伍就聚集了大约 350 人。在队伍的最前面是一辆灰色的厢式轿车,里面乘坐着四五个和尚。布朗觉得有点奇怪,因为通常僧人们是步行游行,而不是乘坐汽车。

警察在队伍之前清道,将行人和车辆驱离游行路线。在僧人乘坐汽车前大约半个街区的距离,一辆白色警察吉普与之亦步亦趋。当时,对佛教徒镇压最严厉的地方是越南中部地区,而不是西贡。

沿着潘庭逢路两旁,人们倚靠在商店窗口,孩子们也睁大眼睛看着游行队伍。

此时,游行队伍来到了潘庭逢路与黎文阅路的十字交叉口,这里是西贡的交通要道,时常堵车严重。在十字路口正中间,僧侣乘坐的厢式轿车停了下来,很明显在拖延时间。此时警察的吉普车已在半个街区之外了。

游行队伍迅速越过厢式轿车,形成一个直径大约三十英尺的圆圈,将轿车围在中间。此时时间接近九点二十分。

车上的僧侣走了出来,其中一个打开了引擎盖。他从车里拿出来一个五加仑的汽油桶。三个和尚走向了圆圈的中央,其中一个在路面上铺下一个毯子,走在中间的那个坐了上去,他的坐姿是佛教徒传统的「莲花坐姿」,这位正是释广德和尚。

三人轻声交谈了几句。释广德两旁的两位把汽油桶迅速地拿到了圆圈中央,并将其中大部分汽油倒在了释广德的头上和身上。

二人退下,把汽油桶留在了释广德身旁。布朗在大约二十英尺外的地方,看到,释广德怀中的手轻轻划了下火柴。一瞬间,释广德坐在了一团火中。

周围的僧尼开始恸哭,许多向着火焰的方向跪拜。

这是我意想不到和求之不得的,果然是造就别人,就是成就自己。

那么,就让日更来得更猛烈些吧。

Loading

好中文日更一百天计划

Friday, October 16th, 2020
IMG_7111.PNG
IMG_7111.PNG

s05e04 好中文第四课 :日更一百天

一、日更一百天计划

2021年(如果还有2021年的话),1月24日是一个平常的礼拜天,好中文第五期刚刚结束了第16课,还有4课将结束。

那一天,好中文全班中大部分人,都已经连续写了100天,有的积累了15000字,有的积累了50000字,有的积累了100000字。

那个时候,当大家会想起2020年10月16日,这个寻常的周五,都会感到不寻常。

德国大导演赫尔佐格说过一句话: Day one is the day of no return.

第一天就是不回头的那一天。

诗人徐敬亚写过一首《既然》

既然

既然
前,不见岸
后,也远离了岸

既然
脚下踏着波澜
又注定,终生恋着波澜

既然
能托起的安眠的礁石
已沉入海底

既然
与彼岸尚远
隔一海苍天

那么
就把一生交给海吧
交给前方
没有标出的航线

今年年初,疫情最甚嚣尘上之时,有一位朋友要跟我学写作,我不敢自误又误人,只把我亲测有效的方法告诉他:每天写一篇,连写一百天,发微信公众号。为了打消他的顾虑,我决定陪他一起写。

我大概写了20几篇,就因为感冒发烧住院去了。被关到隔离病房。

那种情况下再用母语写作就不合适了。

用母语有一个缺点,并不能精准且大胆地触动痛点。

于是,我在一个社交媒体上,用英文连续更新了一星期的动态。

它是这样开头的:

Hi, there. I am quarantined voluntarily in a local hospital after one day’s fever. I have had Blood test, CT, of course, and coronavirus test. Results are awaiting. Pray for me if you are also a Christian. Have good wishes for me if you are not.

最后一篇是这么写的:

Time to say goodbye to my hometown. We have stayed here for two months. It’s the longest time for me to live with my parents ever since I graduated. We live together and die alone. So, it’s a blessing to reunite with one’s family though there are disputes, quarrels, and bitterness. Time to go back the urban life, the real one. Everything need to be planned and redesigned. I can’t help going home and reading all my favorite books. The life ahead is exciting.

而我这位朋友却一直坚持在写,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被一家媒体选中,去当了实习记者。

我听到这个消息非常开心,仿佛看到了自己撒的种变成了滚滚麦浪。

他告诉我,其实也没啥,就是我哥认识这家媒体的头,找了找人。

我想,至少我让他在一群同样找了关系的预备实习生中略微脱颖而出吧,或者给了他自信。

令人欣慰的是,他至今仍然在这家媒体实习着,并且已经有作品发表。

我记得一篇是写沙袋如何用来抗洪的,我正惊讶他采访扎实、知识广博,他告诉,也是百度的。

但是,传统媒体的记者哪怕百度了,也像是采访到院士一样。

这一切都是日更训练、截稿期训练、强制输出所带来的谜之光环。

二、为什么要日更?

日更,是每日更新文章的简称。

2016年10月,我与当时担任简书网主编的刘淼老师,一起坐在便利店喝矿泉水,刘淼说起简书有一个每日更新计划,一年汇总成一本书出版。我当时在兴头上,觉得这有何难?于是从11月底开始,开始每日更新一篇。在连续更新了20天之后,我去西南采访。云南大美,珍馐美味也多,玛卡泡在酒里,我泡在玛卡酒里。每天晚上回宾馆已经很晚,早把更新的事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出差结束,欠下文债七篇。读者抱怨,编辑默然,我才知道话不能说得太满。

就在我对自己能否坚持产生怀疑的时候,我的另一位朋友,影评人、金马奖评委卫西谛激励了我。

他公开承诺在2017每天看一部电影,写一篇影评。纵使出国旅行也不中断。经常看到他蹲在机场椅子边,敲击键盘的照片。名义是旅行,实际是苦行。

卫西谛说:

我预备要做一件事。就是花一整年时间去专门重温电影史上的杰作。也就是365天,每天看一部经典电影,然后每天写一篇观影日志。

我把这个计划称作「和电影生活在一起」。

卫西谛说,他开始「和电影生活在一起」,是受《纽约客》影评人大卫·丹比(David Denby)的启发。1991年,48岁的丹比回到30年前就读的哥伦比亚大学,重新学习了两门人文课,他花了一整年,重读了从荷马、柏拉图到康拉德、伍尔夫等人的经典作品,并写成一本《伟大的书》。

丹比在书中前言里写到:

我已不知道我知道什么。我拥有信息但没有知识,我拥有观点但没有原则,我拥有本能但没有信念。

卫西谛说:

这句话实际引起我共鸣的是,由落差造成的焦虑。这个落差大概就是内心既有的东西和外部世界变幻的不适应所造成的。也就是确实很茫然。比如:我之前写专栏的传统媒体衰落了,而新兴的媒体写作自己是不适应的。有些东西你不知道如何表达了,我感觉这个时代需要你更快速、更简单、更不容怀疑地写下你的文字言论。当然也许这不光是写作方面的,更是方方面面的。

我就想,自己也可以花一整年‘重读经典。对我而言,我的人文知识来自于电影这所学校,那我就去重温影史上的杰作。我想花一段时间去回看,曾经让我为之惊异和感动的经典。

卫西谛的观影计划,始于杨德昌的《一一》。

他说:

「这十五六年间看过很多遍《一一》,发现自己感动来得越来越早。现在只要看到第二个镜头,一群参加婚宴的人在阳光里远远面向镜头、也面向我走来,和着淡淡配乐,就快要泪眼婆娑了。因为我已然知道他们的故事,他们将要经历挫败和狼狈,将要发现内心的孤独。」

从2016年12月3日–2017年12月3日,卫西谛整整坚持了一年,看了365部电影,写了365篇影评。

为了实现整年计划,卫西谛每天要挤出至少4小时「陪伴」电影,完成观影和写作两项任务,在家用投影或电视,如果在旅途中,就只能用笔记本。他在酒店、火车、飞机上都「嗑」过片。有两三周恰逢电影节,就在影院看。这一年,卫西谛并没有因为这个项目改变自己的生活:他和朋友们一起去西班牙自驾半个月;给上海电影节连续选片两个月;陪岳父母去日本旅游;出版新书《我们都是人生的学徒》,去若干城市做宣传;和太太的工作室合作了一个叫「四百下」的帆布包品牌;最后一个月甚至是在广东梅县的剧组里度过的,他受邀扮演了一个医生。

要说对生活没有影响是不可能的,卫西谛告诉我,别人旅游是玩耍,他跟着旅游是玩命。

在西班牙,他比别人提早四个小时起床,看片两小时,写作加发公众号两小时。

等扫码发送完毕,他下楼到餐厅,正好遇到刚刚起床还打着哈欠的旅伴们。

非常神奇的是,这整整一年里,卫西谛没有生过病!

也许是在天堂的电影院里主管电影的天使暗中庇佑了他。

也许是每天面对截稿死线,激活了他的求生欲。

你想一年时间不生病,百毒不侵吗?来日更吧。

这是自欺欺人的宣传。

写作一点也不治病,该来的总会来,无论你写还是不写,日更还是不日更。

为什么要日更呢?不是因为日更能带来什么好处,真相是带来好处与坏处的可能性一样大。

日更仅仅是因为这是一个承诺。

所以,日更必须是一个面向公共领域的公开的行动。

三、为什么日更100天?

既然日更这么好,为什么不像卫西谛一样,坚持365天,而是只持续100天呢?

这是基于实证研究,根据我自己和好几位朋友的亲身经历,日更也罢,编程也罢,热度最高的就是前三个月。

卫西谛说:

兴奋期大概也就是前三个月。之后确实逐渐疲惫、时而厌倦,也曾经躲起来暗自抽自己嘴巴。但遇到写得顺、写得好,也会很满足。总之越写,就越觉得「不管多难好像总是可以的」。

真正想放弃的时候,实际上是快到终点时的最后两个月。当时突然有一种强烈的「完成了又怎样」的想法。加上接受了去梅县拍戏的邀请,觉得要想在剧组里继续难度实在太大。差一点就放弃了,后来很幸运被朋友骂醒了。

骂他的这个朋友就是我,我指着他的鼻子怒吼:

难道你想跟我一样吗?!

100天能坚持下来,剩下的时间,你就丰俭由人了。

我从2002年开始写博客,写的最多的年份,也就是200篇,正经千字以上的原创文章,平均每年不超过80篇。

所以,100是一个非常可观的频率了。

100篇日更之后,大家还有一个月的时间,继续上好中文,那时候我们一起来复盘着100篇,我再根据每个人的特点,提出我的专业建议。

我的建议可是连卫西谛都曾经采纳过的。

尽管那只是一声怒吼。

四、日更写什么?

好问题。

要想不被日更给击溃,必须围绕一个主题。

我曾经采取过一个办法,就是随机抽主题。

我找到了一个英文的100写作主题网站

100 Personal Essay Topics for Writing a Killer Essay – RandomEssayTopics – Assignment Help

里面有一百个写作主题。

我用Deepl大略翻译如下。

  • 你所经历过的最迷人的冒险之旅。
  • 最近的紧张状况
  • 你是如何克服巨大的障碍,在你实现某件事情的路上。
  • 最激励你的事情
  • 你如何应对生活中的困难时期?
  • 你最大的恐惧
  • 你不假思索就做出反应的时候
  • 你最讨厌的事情
  • 一件事,让你与父母的关系更加亲密。
  • 如果你是动物,你会是什么?
  • 你失败的时候,但从中学到了一些东西。
  • 你最后一次离开你的 “舒适区 ”是什么时候?
  • 独自一人的时候,感觉很好的时候
  • 你如何放松
  • 你的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
  • 您想写感谢信给的人。
  • 你是如何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的
  • 你想邀请的公众人物在你的大学/高中发表演讲。
  • 你做过的最大胆的事
  • 当你做了一些英雄的时候
  • 对你影响最大的家庭成员。
  • 你如何在一个团队中工作
  • 您最喜欢的卡拉OK歌曲
  • 当你为某件事情竞争的时候
  • 书籍/电影中的人物,与你有许多共同的个人特点。
  • 你的父母是如何选择你的名字的?
  • 你最开心的学校旅行是什么?
  • 你希望你能拥有的超能力
  • 你最崇拜的历史人物
  • 当地最好的玩乐场所。
  • 您想采访的名人
  • 最可爱的邻居,你有
  • 继承的家族传统
  • 你经历过的最危险的情况
  • 最新的技术中,你最期待哪一项?
  • 你的父母对你的成绩单有什么反应?
  • 你最喜欢的动画片
  • 当朋友帮助你的时候
  • 你与兄弟姐妹/表兄妹之间最大的冲突是什么?
  • 您最喜欢您居住的地方的什么?
  • 在学校发生的最让你失望的事情。
  • 一种让你讨厌的行为
  • 当你改变了别人的想法的时候
  • 你最喜欢的地方在你的房子
  • 最有趣的家庭故事,你有
  • 你有很多乐趣的时候
  • 您的梦想家园
  • 当你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的时候
  • 把自己比作你的父母之一
  • 老师/教授是如何激励您做得更好的?
  • 这个星球上最美的地方是给你的
  • 你探索户外活动的时间。
  • 你以前的班级/学校里最酷的孩子。
  • 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技术
  • 如果你是一天的总统,你会做什么?
  • 你年轻时最喜欢的电视节目
  • 你在当地尽量避免去的地方。
  • 如果你生活在一个世纪前,你的生活会有什么不同?
  • 在写这篇作文之前,你在网上看的最后一个视频是什么?
  • 钱在你生活中扮演的角色
  • 当你想逃离的时候,但你留下了。
  • 您最喜欢的历史时期
  • 从小到大一直保存的物品
  • 你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最后一件事
  • 今天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事情。
  • 你是如何装饰你的房间的
  • 迄今为止对你影响最大的一本书
  • 当朋友让你失望的时候
  • 最让你无法抗拒的东西
  • 你最后一次删除在线聊天信息是什么时候?
  • 您希望能够见证/参与的历史事件。
  • 你和朋友讨论的最后一个重要话题。
  • 你感到最自豪的时候
  • 如果你能发明一些东西,那会是什么?
  • 你最后一次需要拥抱的时候
  • 最能激发你音乐灵感的艺术家或乐队。
  • 电影史上最伟大的时刻
  • 偶然发现有价值的东西的时候
  • 一条你在网上看到的假新闻
  • 给你印象最深的建筑
  • 当一个亲近的人背叛了你的信任的时候
  • 教室里最让人心烦的事
  • 你想成为朋友的电视剧角色。
  • 如果今天你有一百万可以花,你会买什么?
  • 当你怀着善意撒谎的时候。
  • 一个你无法想象生活中没有的人
  • 您上一次支持公益事业是什么时候
  • 你一生中花钱最多的单品。
  • 你最常用的手机应用
  • 一首首歌曲,让人想起了快乐的回忆
  • 你想邀请的名人来参加你的毕业派对。
  • 给你最难忘的诗
  • 你最近的善举
  • 对你功课帮助最大的人。
  • 当你感到非常生气的时候
  • 您最喜欢的艺术作品
  • 什么能帮助你学习一门新的语言
  • 你如何对待论文写作
  • 如何找到内心的平静
  • 您的梦想工作

接着我又找到一个随机数字的网站RANDOM.ORG – Integer Generator上生成了1–100内的数字

对应着上面的主题,随机抽取主题。

比如,我摇到的第一个数是96,对照的题目是:Your favorite work of art,你最欣赏的一幅艺术作品。题目依然太大,我把它缩小到《我最欣赏的一幅画》。

每天都摇号。这个办法,不能说不好,因为至少可以不用为搜寻主题而绞尽脑汁。

但是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如果你不先聚焦一个话题,你形不成积累。

如果卫西谛一年,今天写体育,明天写电影,后天写话剧,大后天写情感,他一年也就白忙活了。

以我自己的日更为例,我瞄准的目标是:好中文。

大家每天都在用中文,但是好中文究竟应该是一副什么样子,却未必能说的清。在晚清以前,好中文的标准是统一而公认的,四书五经,诸子百家,马迁班固,唐宋八家,公安桐城,林纾严复,皆为楷模。但是白话文运动之后,一切变得模糊起来。你说和合本《圣经》是好中文吧,五四文豪们不同意。你说鲁迅是标准文本,每个语文课被迫划分句子成分的中学生都会跟你急。你说毛体马列是白话文的典范,港台文人以及拥趸都会大摇其头。但你非要说余光中、彭淮栋写的东西是当代汉语的范文,那么从陈望道到王太庆几代西方哲学翻译家都会表示异议。由此可见,中文的标准问题,说到底,既是一个世界观、历史观的问题,也是一个审美与和喜好的问题。

2004年我出过一本书《正版语文》,说的似乎是语文,其实是世道人心。如今这个《好中文的样子》系列里,中文只是皮相和包装而已。

世界如铁,我心如火。是种子对沙漠,是孤岛对汪洋,是新人对旧人,是2017的光芒对亿万斯年的黑暗。时间开始了……

吹吹那热风,听听那冷雨,看哪,这就是好中文的样子。

所以,我建议每个人都针对一个特定的主题进行训练,而不是全面开花。当然,确定了主题之后,也可以参考一些写作话题网站,启发自己的灵感。

五、写多长?

写多长都是可以的,目前我们推出三个套餐供大家选择。

1000字,500字,150字。

1000.jpeg
1000.jpeg
500.jpeg
500.jpeg
150.jpeg
150.jpeg

分别对应着大学低年级,小学五年级,小学二年级的写作字数要求。

但实际上,当你开始写作的时候,发现千字文的长度远远不够。

这个时候,你可以把一篇长文章分割成几个部分。

比如一篇5000字的文章,按照内容的逻辑,分成四天发,也是可以的。

有时候,你又会发现,写500字都太长了。

千字文的诞生,是传统媒体排版的需要。为什么是千字呢?因为一张4开的报纸,排满一版图文是4000字。正好可以放四篇专栏。

而对于专栏作者来说,千字文是最擅长的套路。

我2003年在《新京报》开专栏的时候,写到最后,炼成了一种本事,直接写字板写,不用字数统计,就知道有没有写到一千字。

但是千字文,本身并不是一个好长度。

因为它在多数情况下,太长了!

古人写的最多的是百字文,也就是一两条微博的长度。

苏东坡更是短文大师。《记承天寺夜游》是最出名的一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在那个没有手机,没有微信的时代,这是何等奇妙的交流方式。苏轼当时被贬在黄州,夜里看到月色入户,就去找张怀民。

不是在微信发一句:

在吗?

而是径直敲门:笃笃笃。

张怀民:谁?
苏东坡:我。
张怀民:嘛?
苏东坡:尿。
张怀民:Together?
苏东坡:In the moonlight.

如果没有张怀民,就没有这篇妙文。

六、尽量降低「写作发表痛苦指数」

「写作发布痛苦指数」是我造的一个词,指的是写作、发布一篇文章,所经历的麻烦和痛苦程度。

大家看到的这个铁家伙叫双鸽牌中文打字机。

当年打字员是一个很厉害的工种,要经过严格培训。

最快的打字员一分钟可以输入80个汉字,那已经是神人了。

而拥有一台这样的打字机,有钱你也买不到,要凭介绍信,只卖给机关和企业。

互联网的出现,把写发痛苦指数降得很低,早期的BBS,以及由此衍生的社区论坛,发布一个帖子非常容易,你也不用劳心劳力自己去开一个论坛,只要往别人的论坛里灌水就好了。

后来有了博客,发布门槛更低了。因为博客托管到博客平台那里,你只需要注册一个二级域名,就有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在审核不严的日子,博客迎来过自己的黄金时期。

但是微信的出现打破了互联网的开放与平等,张小龙铸造了一个黑箱,让信息只能在里面流动很难溢出。微信公众号比较封闭,每天只能发布一次的限制,让发布权变得稀缺。

但是凭心而论,微信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因为它从不禁止引流。

你的公众号就是你的私人数字财产,这跟抖音快手有天壤之别。

所以,善用微信,进行发布,可以大大降低发布痛苦指数。

独立博客情况会好一些,如果你懂一点github可以在page上搭建一个个人博客出来,利用静态页面进行更新,再用terminal或者桌面版app把文章更新上去。这个过程虽然并不简单,学习曲线颇陡峭,但一旦掌握,总比写微信公众号强。

主要是面对的是一个开放的互联网,可以被搜索引擎索引,可以让所有的人搜索到。

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微信的生态系统与开放的互联网相结合。

珍惜来之不易的发布权。

当然,你日更完,愿意发到朋友圈,发到群里,发到公众号,微博,或者印象笔记,都可以。

只要自己方便即可。

七、日更的秘诀:快乐写作

写作,并且快乐,不亦难乎?

写作之难,在于把思维这张大网,抽丝成线,变成一条按照词语先后顺序排列的、符合语法的一串字符串。字要一个一个地写,词要一个一个地组,话要一句一句地说,段要一节一节地排。字词句章,先来后到,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牵一发而动全身,乱一字则动全局。

好的文章,不惟胜在炼字造句上,还胜在布局谋篇上。它像一张波斯挂毯,近处看只见花花绿绿的线条,远处看才见到叹为观止的画面。

虽然有人写文章之前,写提纲、画草图,但是人类有文字以来的历史上,绝大部分好文章,却没经过事先的设计,而是直接从笔端流淌出来的。也就是说,结构存于作者的脑子中。甚至在动笔之前,作者也不知道文脉要流向何处。只不过凭借多年的训练,胸中的沟壑,充盈的文气,才一气呵成,留下千古名篇。

古人说,文章千古事,妙手偶得之。妙手,并不是工程师之手,它超乎设计之上,游走于意识和潜意识之间。可训练但不可速求,可吸收而不可摹刻。

所以,古往今来教人写文章的文论,都说得比较玄乎。这并非故弄玄虚,而是务求以一种模糊的方式迂回接近本质。当我们看到「文气」、「文心」、「文胆」这样的词的时候,不要以为奇怪,在对于写作的描述方面,它并不比「句法」、「语法」、「风格」等词更抽象。

快乐写作,就是尊重「写作难、写作苦」这个基本事实,难中取易、苦中作乐,首先求精准描述,其次求创造性表达。两者都做不到,至少要大胆去写。大胆尝试写各种文体、写各种场景下使用的文本,用文字去探险,用文字去打头阵,用文字去充当十万精兵。

快乐写作,就是不求快,也不求精,尊重写作规律,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写自己理解的东西,写自己相信的东西,修辞立其诚,保持内里的诚实,不将写作降格为修辞练习,不做油嘴滑舌的文痞、文丐。

快乐写作,就是每天都写,空下来就写,想到就写,在手机上写,在电脑上写,在笔记本、卡片、餐巾纸上去写。日积月累,就成为专属于自己的财富,长在自己身上的本事,风刮不走,雨冲不走。

快乐写作,就是在练习了基本写作技能之后,专注于自己的细分领域,英文叫niche,就是山体或大教堂里的「小壁龛」、小神龛,那里供奉的不是大神,而是一个个细分的小神、小圣徒。找到自己的niche,你可以把学到的写作技巧全都用上,成为这个细分领域的「小圣徒」。

快乐写作,也是一种自动写作,潜意识写作,当你正襟危坐,什么也写不出来的时候,不妨放出思维的野马,让它随着你的指尖在键盘上奔驰。写出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写这个动作本身。写作的意义,在于不断地重复「把思维之网化成字符之线」这个过程。山鹰如何训练它的翅膀,猎豹如何训练它的四腿,写作者就如何训练自己的文笔。

快乐写作,不求速成。做细分市场的NO.1,日积月累,终成壁龛上的小小圣徒。

八、人人都需要日更吗?

如果你每天能够拿出20分钟,用来写作,建议你至少加入150字的日更计划。

如果你连15分钟都拿不出来,那么也建议你参加围观,作为别人的监工观众读者,都很好。

一条重要建议

根据无数「先烈」日更失败的教训,如果你因为一些紧急或意外事务造成这一天不能按计划完成日更(这是常有的),第二天不要试图一次写两天的任务,那样只会使进度减慢,也会使你的信心受挫击,让你很容易放弃整个计划。

正确的做法是:如果你错过了一天,就越过那一天的日更计划,然后,等到你有了额外的时间,或者干脆等到2021年1月24日以后,再补上那些错过的日更。

九、作业

s05e04 我的日更计划

选择一种日更计划,或者自己给自己另外制定一个日更计划(比如每周五更,也很棒),然后宣告并且坚持这个计划。

记住日更是一个关于承诺的故事。

你承诺日更,别人会相信,并且产生看的期待。这就是日更的本质。

日更计划邮件发haozhongwen.net网站。

最后还有两句话送给大家:

Loading

编剧故事营第V期可以报名啦

Thursday, October 15th, 2020

人人都是生活的编剧,故事揭示世界的真相

一、编剧故事营是什么?

王佩的编剧故事营是一门以讲授编剧原理和故事的要素、结构、风格为主的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课程。本课程从源头入手,解决故事的本质问题。不但让你学会写剧本,懂得如何欣赏戏剧电影,更能够把讲故事和编剧的技能应用到工作、演讲、写作、交谈、聚会、日常生活之中,让你成为自己生活的编剧、人生的导演。

二、编剧故事营第五期开始招生

学习时间3个月(从2020年11月4日–2021年1月20日),讲授12堂课,36个学时。线下班采取小班制,线上班也控制规模,先报先得。

三、课程安排

每周一次课,每次3小时,安排在周三的19:00–22:00。

四、线下教学地点

杭州腾讯众创空间。地址:杭州市文二西路712号(圆觉路口)西溪乐谷创意产业园2号楼2层西侧。

五、线上教学

以Zoom或腾讯会议为平台,充分利用微信生态系统,借助微信视频号、编剧故事营公众号、微信群、官方网站(http://movie.camp)进行全方位教学。

六、各方评价

编剧故事营推出三年以来,好评如潮。

陈晓卿:《舌尖上的中国》、《风味人间》总导演、《至味在人间》作者

我的朋友、作家王佩说,故事就是你一步一步接近真相的努力,生活在社会里的每一个人,任何时刻都在找彼此的真相。

采铜:心理学作家,《精进》作者,编剧故事营第学员

很好的入门教程。我已经第一个报名了,如果你也报名,我就是你的师兄!

卫西谛,知名影评人、金马奖评委

作为人生谦卑的学徒,学习写作是终身的修炼。王佩的编剧故事课让我明白:如何找回失落的故事,如何打破心灵的壁垒,以及如何把网状的思维变成行动。这门课学起来可能比较慢,但快速不是目的,比浮云还慢也无所谓,最重要的是去感受编剧和故事所带来的美好。

郑嘉励:著名考古学者,《考古四记》作者,编剧故事营学员

通过参加编剧故事营,我领悟到:一个好故事,就是一个真相,一个真理,故事的源头就是真相。讲故事的方式,比故事本身更重要.一个好故事,源于作者内心深处真实的秘密。

张扬:极客,互联网创业者

王佩,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依然活着的有IT思维的文学家。王小波也算一个,但是已经不在人世。

格林:培训机构创始人,编剧故事营学员

编剧课结业后,我要写的下一个剧本就已经有剧组预定了。我有很多关于怎么做编剧的书。几乎都翻阅过。然而,我认识里面的字而已,并没从书中就理解实际怎么做编剧工作。等我上了半年12节编剧课后,有老师带领,又一个线索提纲挈领的扫了编剧史,我才懂了一点编剧的常用意思。理解编剧要看重的是什么。

杨光:编剧故事营学员

今晚的编剧故事课,非常打动我,200分钟的课,我大概有20分钟边看边流泪,课程最后更是不停地流泪。但是眼泪并没有让我陷入悲伤,而是让我深深感到:此生值得过,life is beautiful……但是,很奇妙啊,流泪的当下,与流泪之后,我最强烈的感受不是悲伤无力,而是「此生值得过」 这五个字自己出现在我心里,然后让我一阵阵感动和力量。

七、学习内容

编剧故事营第五期在自编教材的基础上,选择亚历山大-麦肯德里克(Alexander Mackendrick)的《电影导演大师课》一书作为辅助教材(已包含在学费中,将快递给学员)。

教材封面1.jpeg
教材封面1.jpeg

麦肯德里克是好莱坞著名的编剧,故事板编辑和导演,代表作《成功的滋味》,也是美国加州艺术学院的系主任。他教学风格独特,使用大量的笔记,精心绘制的故事板和包括亚里士多德,克尔凯郭尔等经典内容的讲义,成为电影人进步的巨大动力。

初步教学大纲(可能根据实际调整)

2020年

  • 11.4 第一课:故事和编剧—可教与不可教的
  • 11.11 第二课 故事是什么?
  • 11.18 第三课 如何获得创意
  • 11.25 第四课 编剧墙上的箴言
  • 12.2 第五课 编剧练习
  • 12.9 第六课 很久很久以前
  • 12.16 第七课 活动与动作
  • 12.23 第八课 戏剧反讽
  • 12.30 第九课 重温阿契尔《剧作学》

2021年

  • 1.6 第十课 可信度与怀疑的自愿悬置
  • 1.13 第十一课 对白剪辑
  • 1.20 第十二课 案例练习

八、报名流程

进小商店购买→加微信→入微信群

1、关注「编剧故事营」微信公众号(goodstorycamp)

2、按照下面的步骤购买。

(1)找到「V期报名」菜单

IMG_7099.jpg
IMG_7099.jpg

(2)点击,看到「王佩小店」

IMG_7100.jpg
IMG_7100.jpg

(3)进入后,看到购买商品

IMG_7101.jpg
IMG_7101.jpg

(4)点击进入后,点击「买」

IMG_7102.PNG
IMG_7102.PNG

3、如果已经购买,请扫二维码(或在微信里搜索:wangpei1215)加老师微信,注明「编剧故事营」,如已加过王佩老师的微信,则跳过这一步。

或在微信里搜索:wangpei1215
或在微信里搜索:wangpei1215

4、加微信后,出示购买截图或凭证,将被请进「编剧故事营V」微信群。

5、学员中途退出或者缺课,费用恕不退,也不单独补课,但是可以回看视频课件。

九、王佩简介

王佩,编剧,作家,语文学者,「好中文的样子」创始人。互联网第一代著名写手,《正版语文》作者,21世纪写作书 《风格感觉》中文译者之一,「好中文写作营」「编剧故事营」的创办人和主讲人。北京人艺签约编剧,舞台剧作品有《鱼眼》、《怜香伴》、音乐戏剧《项链》等。电影有《我们相信未来》、《汉字大作战》等。

Loading

我的大姑

Monday, September 21st, 2020

我的大姑世界上最美的女人,至少对于我父亲,对于我家族来说,确实如此。

一九六〇,经济内部循环造成饿殍遍地。我父亲只有11岁,依然坚持饿着肚子上学,而老师已经饿得只能躺在课桌上,以节省体能。大姑当时21岁,开始上河工,担土挖泥,所得报酬除比男社员打了八折的工分外,就是一小捧地瓜干,这是一天的饭食。大姑自己嚼几片发霉发黑的之外,其余的都给还在学校里饥肠辘辘的弟弟、也就是我父亲送去,我父亲不忍,抓起几块追到教室门口,大姑已远去,只留下单薄瘦弱的背影。

大姑亭亭玉立,是十里八乡的俊姑娘。然而,家祖父因为欠了别人百十斤粗高粱过意不去,就把她许给了那家脑子不灵光的儿子,也就是我的大姑父。大姑父数数不超过十,我们村里妇女常常取笑他:“他姑父,你数数这牛几条腿?”他一脸无辜地答:“它走着我咋数!”一阵哄笑。而大姑每每看到,都低头不语。

所幸,大姑的三个儿子都很正常,且通过奋斗,在村里虽不是望族,但也顶门立户,这样算是对大姑一生的安慰。

大姑一生俭省,常说:“有钱不花行,没钱花不行。”但她有一颗金子一样的心。有一年,过年开了一个要饭的妇女。大姑一家和婆婆正在煮饺子。为了这碗饺子,姑父从房上抽下两根檩条,到集市上卖掉,才换来一点面和肉。大姑不当家,要看婆婆的示下。婆婆点点头说,就给她一碗饺子汤吧。要饭妇女递过自己的碗,脏得吓人。大姑就接过去、给她洗了碗,又诚了一碗饺子汤。趁着全家人没注意,偷偷放进去一个饺子。要饭妇人喝了饺子汤,唯独饺子没动,而是小心翼翼地包起来,想必是为了给家里疼爱的孩子留的。后来婆婆一直念叨大姑:“从南到北,没听说给要饭的洗碗的!”

大姑跟邻里从不吵架,这在贫瘠的农村简直是奇迹。问起原因,她淡淡地说:“就是离亏近点,离便宜远点。”

大姑一生辛劳,养鸡种地,到八十岁依然骑着三轮车下地。去年,他儿子盖房,她还出了几万元。这对于一位没有退休金的八十多岁的农村老人来说,何等不易啊。

大姑迄今为止的一生,平淡如水,想必余生也如是。但是在她身上,却凝聚着一种深深的爱和力量。愿她老人家健康长寿,得蒙上帝的眷顾。也愿我们能像她那样把爱心行出来,而不是挂在嘴边。

Loading

好中文写作营第五期开始报名

Tuesday, September 8th, 2020

「好中文写作营」是什么?

「好中文写作营」是一门倡导「浅白易明、高雅简洁」文风的写作课,已经开办了四期,累计学员1303人次,目前是第五期。

谁主讲?

「好中文的样子」的创始人和主讲人是王佩。

王佩是谁?

王佩是中文互联网早期的“四大杀手”之一,1999年创办黑板报网站,并且参与了很多文艺活动,包括担任话剧《切·格瓦拉》的官网制作和网络推广、主持中国话剧史上第一次网络互动交流–《恋爱的犀牛》与网民交流。2002年,与张广天一起担任央视3·15晚会史诗剧部分的编剧和导演,第一次把先锋戏剧这种形式完整地呈现在全国六亿观众面前。2003年,第一部商业话剧《疯狂短信》在北京上演。2004年,担任央视“五一”特别节目《新海港》的编剧,在青岛集装箱码头上演出了一场史诗剧,并被拍摄成电视电影,在央视播放。

2011年,王佩开始以专职写作和编剧为生。先后为《南方都市报》、《南方周末》、高铁《旅途》杂志、《杭州日报》副刊撰写专栏。并与北京人艺签约,创作上演了现代都市话剧《鱼眼》;与浙江话剧中心合作,创作了昆曲话剧《怜香伴》;并且担任澳门回归15周年晚会的总撰稿和总编剧。担任工业史诗电影《我们相信未来》的编剧;参加中国-好莱坞剧本大奖赛,进入半决赛。创作了音乐剧《项链》,电影剧本《汉字大作战》等。

王佩一直致力于语文的研究工作,2003年在《新京报》开设“语文运动”专栏八个月,结集出版《正版语文》一书。2016年开始创办“好中文”写作课,目前已培养了842名学员。2018年,与王烁一起翻译了被称为“21世纪最好写作书”的史蒂芬·平克的《风格感觉》一书。2020年开始翻译《马丁路德书信集》。

2017年,王佩在杭州创办编剧故事营,目前已经第期,累计招收学员298人次。这门课集中了王佩多年以来对于写作、编剧、讲故事理论的研究和实践成果,推出即好评如潮。

一些评价

张广天:作家、先锋戏剧导演、音乐家、中央美院教授

王佩很胖,
但他的微笑像海洋。

郑嘉励:考古学家、作家、编剧故事营第二期

上大学时,读《水浒传》,蓦然发现,白话文的生动和活泼,尤其是白描的部分,远在文言文之上。后来,又读到《续古文观止》,发现清代文言文的末流,实在乏味、迂腐之极,非但装不下稍稍复杂、思辨的思想,甚至都无法描述活泼泼、火热热的生活。这就让我坚信,好中文的样子,一定是口语的,是简洁的、凝练的、活泼的口语。当然,好的学术中文,语法或句法,应该是欧化的,但是,锤炼文字依然必须是传统中文的方式。

张扬,互联网创业者

王佩,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依然活着的有IT思维的文学家。王小波也算一个,但是已经不在人世。

卫西谛:知名影评人、金马奖评委

作为人生谦卑的学徒,学习写作风格是终身的修炼。好中文写作课教会我们,如何找回失落的古典风格,如何打破知识的诅咒,以及如何把网状的思维变成语言的金线。好中文要慢慢读,快速不是目的,比浮云还慢也无所谓,最重要的是去感受美好写作风格所带来的一切。

彩虹:文案,好中文第一二期学员

班级同学也是很大一笔财富,他们来自世界各地,阅历丰富,见闻广,有百科全书型的,也有语言天才型的,还有编程大神。

小山:好中文第一二三四期学员

好中文让我我在黑暗中不断摸索,找到了一束来自天堂的光,他照亮了我前方的路,让我倍感温暖。

安心竹:好中文第一二期学员

如果没有加入好中文,我大概一辈子不会接触Github和Zoom。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些东西,跟我没关系。那么复杂的东西,我一定学不会。事实证明,人,是一种可以不断被突破的神奇生物。

大妈小组:好中文最活跃的小组,由程序员、公务员、金融民工等组成

一次次的讨论
一次次的争吵
一次次的各抒己见
一次次的网络会议
一次次的录音回放
一次次的修正
一次次的朗读
一次次的微信点评
一次次的仓库往来
一次次的经验分享
一次次的技法沉淀
一次次的记录在案
一次次的成长历程
一次次的思考
一次次的凝望
一次次的纠结
一次次的协同
一次次的妥协
一次次的坚持
一次次的跨越
一次次……
感谢王佩老师好中文
感谢大妈的引领

适合谁?

好中文学员有着不同的职业、爱好、目标,应该也能适合你。

门槛高吗?

不高。人民文学出版社《红楼梦》凡例中写道:“本书注释大体上以具有中等文化水平的读者为对象。” 具有中等文化水平就可以听懂这门课。

宝妈可以参加吗?

好中文的样子有一些学员跟你一种情况,她们都坚持了下来,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欢迎未来的J.K.罗琳。

孩子是高中生,可以来学习吗?

只要不耽误学业,每周能够抽出一个星期五的晚上,也可以来学习。

什么时候开始?

好中文写作营第五期第一课将于2020年9月25日星期五20:00–22:00讲授。

教什么?

「好中文的样子」第五期共有20堂课,每一堂2小时。每周五上课,节庆顺延。起止时间是:2020–09–25到2021–02–26。

好中文第五期既注重道,也注重实用,以下是教学大纲,教学过程中将会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但内容只多不少。

  1. 为什么我们应当更关心「切近之事」(跟切身相关的附近发生的事)?
  2. 为什么说萧条时期恰恰是写作的黄金时期?
  3. 为什么应当提倡浅白易明、高雅简洁的文风?
  4. 引经据典为什么不好?为什么要提倡写作的直接性?
  5. 为什么我们今天依然需要清晰简单是为真的古典文体?
  6. 如何避免油嘴滑舌的文风?为什么不要假装谈笑风声?
  7. 为什么要分开事实与观点,如何分开?
  8. 重磅首发: 人工智能翻译和合技(把张爱玲/鲁迅/毛语录等作品的英文版用人工智能翻译成中文,让学员进行润色,最后跟中文原文做比较,看差距在哪里。)
  9. 深入研究汉语与中国文化的关系,像刘姥姥说话那样写出叮叮咚咚的流水句。
  10. 有节制的修辞,为什么一些排比的文风浮夸且讨厌?
  11. 好比喻和烂比喻的区别在哪里?如何保持比喻的新鲜度?
  12. 读一百遍红楼是如何提高你的写作的?
  13. 从单口相声到脱口秀,它们有什么共通的技巧?
  14. 如何在急难中如何写一封呼吁书、陈情表、申诉信。
  15. 网络语言怎样夺走了年轻人的表达?
  16. 我们应该从古文中学习什么?
  17. 和合本: 白话文最后的尊严和奥义。
  18. 如何用写作来对抗人世间的苦难?
  19. 怎样塑造你的微信朋友圈?
  20. 好中文怎样使我们成为更好的人?

怎样上课?

上课在微信群里进行,以图文为主,时间是周五20:00–22:00,如果错过了讲座,会有讲义记录放到官网或网盘上。

作业如何批改?

每节课后都有作业,作业统一提交到没有审核的好中文官网,学员之间互评,老师点评。

学费

2020年9月13日24:00前报名享受早鸟价:

  • 新学员: 680元
  • 好中文、编剧故事营老学员: 580元

2020年9月14日0:00以后报名,恢复原价:

  • 新学员: 780元
  • 好中文、编剧故事营老学员: 680元

如何报名?

报名分三步:加微信,转学费,入微信群

一、加微信,如果已经决定报名,请扫二维码(或在微信里搜索:wangpei1215)加王佩老师微信,注明「好中文报名」。(如果有问题,可以在这里留言咨询,但若还没拿定主意报名,请不要加老师微信。)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二、微信通过后,可通过微信或者支付宝转账的方式,缴纳学费。

三、学费缴纳后,将被请到「好中文第五期」微信群。

Loading

我看《黄昏的清兵卫》

Monday, August 10th, 2020

《黄昏的清兵卫》是一部奇特的武士片。自从渥美清去世导致《男人真命苦》系列停摆之后,山田洋次一直在寻找新的方向。2002年《黄昏的清兵卫》,以及后续两部古装片(《隐剑鬼爪》、《武士的一分》)的出现,把日本武士片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能在黑泽明、小林正树等一系列武士片大师之后再推陈出新,谈何容易?

山田洋次选择了藤泽周平的小说作为突破口。藤泽周平以擅长写日本下级武士和小人物的命运而著称。《黄昏的清兵卫》只是借用了小说的题目和人命,故事却取材自藤泽的另一个短篇《叫花子助八》。山田洋次在改编的时候,对原作的主题进行了升华,并且增加了诸多真实的纹理细节。

金庸、谷龙的武侠小说中的人物,没有人养鸡,也从不为第二天的早饭而担心。但是井口清兵卫却为了养活一家人而烦恼。他是一个俸禄只有50石低级武士(相当于今天的月薪人民币5500元)。为了省钱,从不跟同事们social,黄昏一下班就回家,被同事嘲笑取了外号「黄昏的清兵卫」(这一部分取材自《黄昏的清兵卫》小说。)他还利用业余时间,接活编蝈蝈笼子来贴补家用。虽然江户时代相对和平,但是民生之艰难,从河面上时常飘来的饿殍中,就可见一斑。

尽管身怀绝世武功,却也不得不为五斗米折腰。这跟桥本忍编剧、小林正树导演的《切腹》一样残酷。

山田洋次在细节的刻画上,下足了功夫。清兵卫的脑门上不是光溜溜的,而是长出了细细的头发,因为他不常理发。武士打斗之前,惊起几只老母鸡,因为武士家也必须养鸡。武打比黑泽明朴素、实用,感觉就是街头械斗的升级版,没有任何违反物理定律的现象出现(黑泽明《椿三十郎》中喷血一米高的奇景,在这里绝不会发生)。清兵卫与大反派(其实也是一个苦命的可怜人)余吾善右卫门的对决,更像是一场心理战。

清兵卫与宫泽理惠扮演的朋江爱情故事,为电影增色不少,但也应当看到,这两者在经济上的不平等,才是让清兵卫不敢娶她的原因。朋江家的俸禄是400石,是清兵卫的8倍(相当于月薪44000)。朋江实在太美了,由她来给走向决战战场的清兵卫梳头,真是侠骨配柔情。

山田洋次对于原作的改编,最大的贡献是提升了主题。清兵卫砸锅卖铁也要让两个女儿上学背《论语》,他的理由是:只有学了知识,才能明白人生道理,以后无论做什么,都能保持独立思考。

影片的结尾的扫墓和旁白更是神来之笔。

衡量人生幸福的标准不在于时间的长度,而在于能否把生命中最在乎、最珍爱的延续下去。

最后要赞一下本片的摄影,它遵循一个原则:「凡是眼睛能看见的地方绝不用灯光」,看上去色调偏暗寡淡,但是跟本片的主题完全契合。一个「谁爱风流高格调,应怜时事俭梳妆」的时代,任何艳丽和浓郁的色彩都是虚假的。

《黄昏的清兵卫》完成了一次超越,以至于日本的武士片从此分成两类:清兵卫之前的,清兵卫之后的。

山田洋次是完全可以媲美小津安二郎、黑泽明、小林正树的电影巨匠。想成为巨匠不能只有几部作品好,必须每一部都好,并且有几部超凡绝世。山田洋次凭借《男人真命苦》拿到了优秀,凭借《黄昏的清兵卫》做到绝佳。这样的导演,叫人怎能不爱?

Loading

放弃双拼

Saturday, June 13th, 2020

做一个忠诚于自己的人

我今天决定放弃双拼,仅管它能提高一些效率,但是太违背直觉和人性,对于我来说,简直就是一场折磨。我打字的目的是为了表达,并不是为了别的,如果单纯追求打字快,语音输入岂不更好。但是我喜欢打字的节奏感,喜欢一边打字一边思考的创作流程,快并不是目的,比浮云慢也无所谓,重要的是把自己表达清楚,并且尽可能地优雅。

仅管我用了二十多天时间训练自己用双拼,并且把电脑和手机上的输入法都默认为双拼,但是依然违背我的直觉,让我常常感到打字跟不上思维的痛苦。久而久之就会出现表达的涩滞感,这种感觉如果长期存在下去必然会影响我的写作和表达,更不用说目前就误事了。

所以,我回到全拼,回到我熟悉的状态,这不是一场失败,这是另外的成功,让我看到人不能做违背人性的事,我应该把更多的经历放在创作内容上,而不是花里胡哨的外在上。我有太多东西需要表达,太多的思想遗产需要留下来,现在不是训练实习生的时候,也不是进行各种折腾的时候,只要用自己习惯的方式,做自己熟悉的事情就可以了。

接下来好中文面临尾声,20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中间因为春节和住院停顿过一段时间,但是最后得以完成,今天的我要感激昨天写博客的那个我,正因为我留下了大量的文字材料,才可以在讲课的时候疯狂地抄袭自己,这样既符合学术规范,又适合图文直播时,快速输入的要求。

所以从现在起,我要重新找回昨天的那个我,那个爱表达,爱写作,顽强输出的我,无论面临多大的困难,无论我的躯体如何衰弱下去,我都会继续从事无功力的写作,因为写作是一个长期的婉转的回报过程,这些文字必然会让明天的我继续收益。

所以,最有价值的东西,就是思想录,书评,影评。这些东西持之以恒地写下去,必然会对自己对他人都产生积极正面的印象。相对不重要的是个人生活的琐事,对别人用处不大,顶多也就是自己发泄一下,或者说无非是倒垃圾而已。

从今以后做一个对他们有用的人。到如今,写作的一切尝试都给我带来了收益,让我变得更好而不是更差,我没有理由不继续,也没有理由给自己的写作制造障碍,比如换一种输入法这种。

放弃双拼,十分钟写了858字。

一小时5000字的输入速度,我还要什么双拼输入法,我有病吗?

Loading

教堂重开日

Wednesday, June 10th, 2020

6月7日,是杭州部分教堂重新开放的日子。我提早预约了崇一堂下午的礼拜,专门从上海赶往杭州,去实体敬拜主。

自从1月份疫情突袭,许多教会,无论是官方教会,还是家庭教会,为了防疫的需要,都不得不停止了线下聚会,改成网上聚会。网络聚会,方便固然方便,但缺少线下面对面聚会的临在感,顶多算一种特殊情况下的权宜之计。一旦条件允许,应当立即恢复肉身的、位格式的相交。这一点必须表扬杭州,不亏是江南第一开放之乡,地方官员顶着丢乌纱的危险,开放了观堂寺庙等宗教场所,虽然对防控提出了严格要求,比起不作为的地方官,不知好到哪里去了。

我预约的是第三场,也就是下午2:00–3:00的一场。从杭州东站下车,坐地铁四号线,两三站到达景芳地铁站,从 D 6出口,走600米就到崇一堂了。

教堂准备非常充分,分预约通道和非预约通道。给志愿者看了预约码、杭州健康码、并测量体温之后,径直上楼,找到了我所预约的座位。所有的座位都像剧场一样编号,每一排隔一个座贴一张座号,前后排交错,确保任何两个人之间的距离不低于1米,并且要求大家全程戴口罩。

13:30分,崇拜就开始了,台上青年乐队带领大家唱充满律动的现代赞美诗。

下午2点钟,礼拜正式开始。主礼牧师上台,首先带领大家一起宣读《使徒信经》,这是基督教最基本的信仰,自从公元三世纪以来,所有的大公教会都承认的基本信条。时隔半年多,第一次在公共场合公开集体朗诵信经还是令人十分感动。接下来,牧师又带领大家一起朗读诗篇第二十三篇,这是面临疾病和死亡最安慰人的诗篇,我自己私下里不知道默诵过多少遍,这次齐诵更感到主的福杯满溢。

主礼牧师说,崇一堂已经停摆了19周,无比感谢主,在第20周让我们恢复了聚会。他带领大家为我们的国家祷告,也为世界各国仍处于疫情之中的人们祷告。

牧师的名字叫明亮,他讲解了诗篇103篇1–5节,主题是《心灵的颂赞》。

1(大卫的诗。)我的心哪,你要称颂耶和华。凡在我里面的,也要称颂他的圣名。
2我的心哪,你要称颂耶和华,不可忘记他的一切恩惠。
3他赦免你的一切罪孽,医治你的一切疾病。
4他救赎你的命脱离死亡,以仁爱和慈悲为你的冠冕。
5他用美物,使你所愿的得以知足,以致你如鹰返老还童。

这次瘟疫,让大家看到,生命是多么脆弱,自由是多么可贵,同时,个体又是何等地渺小。一个平常能接纳一万人的教会,因为疫情和一纸令下,可以20周无法聚会,并且虽然重开,接待人数也只有以前的几分之一。基督徒对于位格临在的需求,经过这次疫情,会更加明显地体现出来。

讲道所说的都是寻常的道理,但在特殊时期听起来,心里灵里都有感动。这正是面对面聚会的价值所在。

礼拜很快结束了,教堂要求会众,不要停留打招呼,马上散会。

我也没有逗留,而是马上乘坐地铁加高铁,用了三个小时返回上海。

最后,需要说明一点,我之所以要去参加崇一堂这家官方教会(又称三自教会)的敬拜,并不表示我没有看到官方教会的问题,但我始终认为,哪里都有主的忠仆和得赎的子民。我用心灵和诚实敬拜上帝,在哪里都一样。尤其是疫情之下,我更应该跟上帝的子民们在一起。我始终记得我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即使官方教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也应该努力去想办法解决,而非一否定了之。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