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做了一梦
身高两米零零
站在大门之外
身边有个姚明
两人谈笑自若
俯瞰芸芸众生
远处来一胖子
直径两米挂零
我俩拊掌大笑
笑得肚子直疼
“若跟王胖相比
宽度咱俩不行!”
昨夜做了一梦
身高两米零零
站在大门之外
身边有个姚明
两人谈笑自若
俯瞰芸芸众生
远处来一胖子
直径两米挂零
我俩拊掌大笑
笑得肚子直疼
“若跟王胖相比
宽度咱俩不行!”
从圣诞开始的大减价行动已经接近尾声了。别人都像八国联军闯进圆明园一样,每天肩扛手提,为了不至于显得古板,我为自己买了3镑的袜子。
我对购物没兴趣,还是读书吧。今天到图书馆借了好几本书,计划在一个月内读完。
1 Greig, Noel. Playwriting (一本编剧的书,国内这类书比较少。我看过最好的就是一本翻译过来的《故事》。虽然读这样的书未必真能学会编剧,至少可以提高欣赏的水平。)
2 Style guide (大名鼎鼎的《经济学人》杂志的语言风格手册,非常实用,也非常有趣。经济学人倡导简单的英语写作,并且身体力行。这点,值得我们的媒体学习。曾几何时,我也想编这么一本编辑手册,种种原因,未果。)
(作者试图用《诗学》的理论分析好莱坞电影成功的秘密。我看了20多页,发现是本垃圾书。牵强附会,枯燥乏味,于是决定扔到一边去。)
3 Hiltunen, Ari Aristotle in Hollywood
4 Berman, Robert A. Fade in :(也是关于编剧的,啥内容,还没看。)
5 Wolff, Jurgen Successful scriptwriting (成功?我还刚上路呢。)
6 Dancyger, Ken Alternative scriptwriting (这本书的副标题叫“抛开规则写作”,随便翻了翻,里面提到了我看过的一部电影《土拨鼠日》(Grounddog’s day),像看到了老朋友一样,马上借了回来。)
有图书馆的日子,是多么幸福啊。现在拿出活页夹,削尖铅笔,开始看书。
我大概患了母语枯竭症,每次写博客的时候,感觉密密麻麻的汉字个个都有了自由意志,不受我的掌控。这种感觉如此强烈,让我都几乎丧失了表达的愿望。
汉语不灵了,就用英语呗。确有这样的打算,这两天在看一本1910年出的英语小书--如何正确地说和写(HOW TO SPEAK AND WRITE CORRECTLY),感觉自己好像一个满脑子糊涂帐的庄稼汉,突然遇到了一个明白人。在英国还剩下5个月的时间,索性都用来练英语吧。
在这里写的蹩脚汉语,还请各位担待则个。
第一,学一门语言是学它美好的东西。在伦敦的青年旅舍,我认识几位外国的年轻人。他们通晓好几国语言,但跟他们聊天却无比沉闷和无趣,因为他们既背不出歌德的诗,也说不出莎士比亚的台词。他们用的最多的单词就是FUCK。再看看YouTube的评论,你就会知道人类进化成真正的人,还需要好多世纪。因为里面充满了漫骂与仇恨。这样的人学语言真是学瞎了。哪怕你只掌握简单的外语,也一定用它来表达美好的东西。
第二,学英语不必有目的。外语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向未知美好世界的大门,哪怕仅仅向外走几步,都对得起曾经付出的辛苦努力。你爱一个姑娘或小伙子,并不是为了非得跟她/他上床。你是为了自己的心,不是吗?学英语也要这样。
第三,多用笔和纸。尽管现在已经是数字时代,手触键盘却无法代替笔走龙蛇的感觉。把你学到的东西抄下来,你会感觉到语言的心跳和呼吸。只要你在接触英语,身边就带上纸和笔,记下那些有趣的东西。当语言落在纸上的时候,也会同时落在你的脑海里。看英语电影和电视剧的时候,也不妨随手记一下。写下来的东西,才是你的。
第四,搞清楚单词的发音。语言只有发出声音,才是活的。英语是野蛮人的语言,发音很没有规律,所以不能靠经验去套,也不能想当然。我认识一个人,她每个单词都查音标,所以读得特准。现在有各种可以发音的电子词典(在这里我隆重推荐Collins和Longman电子词典),你不确信的读音,就把它输入到电子词典中,一遍遍跟着念。为什么我们说英语,老外经常听不懂。因为读音或者重音都读错了。把单词念准,这是基础的基础,再怎么强调也不过分。
最后,学习使用完整的句子。一个老外在中国餐馆,觉得菜太淡,跟服务员要盐,他说:yan。发音很准,但是服务员如坠五里雾中。我也遇到过类似情况,你说的词语越少,老外就越不明白。相反,如果你说一个完整的句子,哪怕个别单词发得不准,腔调很怪,对方也能猜出你想说的意思。因此,初学英语,尤其是口语的人,一定要养成说完整句的习惯。
以上是我的一点粗浅的建议,希望对大家有用。
当美国陷入中东泥潭,在南亚、非洲和南美为中国留下了发展真空。中国的领导人频繁出访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高速的经济扩张寻找资源和拓展生存空间。而这个国家以往的首脑们从没有遇到过这种局面。中国对台湾对世界并不构成威胁,但对美国的全球霸主地位却是一个挑战。这是TIME杂志2007年1月11日文章《中国世纪》的主题。
有一天走在大街上,我的同学小包说,以后看美女的时候,应该把人和背景联系到一起看。早期的绘画教育和建筑学专业,让他有了这样的体会。不能只注意局部,不顾全局。
对中国的问题,也应当做如是观。尽管国内依旧存在黑暗和不公,但是不能就此否定一切。
在贝尔法斯特的街头,我遇到一个北爱的老人。他一辈子痴迷中国,虽然从来没有到过大陆。他说,他最佩服的是中国人的勤奋。尽管经历过那么多的血火、灾难,我们应该相信中国人会逐渐聪明起来,也会逐渐善良起来。虽然厌恶这副版图上的斑斑污渍,但是从用全球的视野看,毕竟是一块相对平安、繁荣的国土。
中国世纪如果成真,对大家只会有好处,所以,即使这样的论调有一些夸张的成分,也没有理由不赞成。
我现在所上的大学,在英国排名57位(难道英国一共有58所大学,555……)。所以当我挂着相机去剑桥参观,后悔没有带上一个活页夹,混在学生中招摇过市。站在这些世界一流大学的校园里,那种感觉真差。那俨然的校舍,清雅的风光,与你隔绝,跟你无关。于是,重重的,我走了,正如我重重地来……
不过,英国的大学不过尔尔,大学的圣殿在美国。长青藤联盟(美国东部的8所大学)就不用说了,麻省理工(MIT)、芝加哥大学,斯坦福,光听这些名字就让人遐想联翩。
作为网络时代的幸运儿,我们现在可以到MIT去读书了,因为从今年开始,MIT大规模推行OCW(Open Course Ware)开放课程项目。 国内的网友请访问core.org.cn, 国外网友直接访问ocw.mit.edu,速度会更快一些。
看到这些浩瀚的学习资源,我的心早已飞到了天边外。吾生有涯,只能挑最感兴趣的学。我已经挑到了心仪的课程,计划静下心来慢慢地看。
由于东西方教育方式的区别,国内学生可能对网站提供的资源不太满意。因为大部分课程,除了课堂笔记提纲、推荐阅读材料、课后作业之外,并没有讲课内容的全文,更谈不上视频音频了。其实,西方的教育方式就是这样,老师只起引导作用,大量的功夫在课堂之外。好比游泳,咱们中国是先让教你在岸上练习基本动作,再下水,而西方是直接一脚把你踢到水里,让你自己去扑腾,也许呛几口水,但逼着你不知不觉就会游了。
新年开始了,大家一定都有一些新的打算。比如老高同志开始认真读书,Yami同学下决心学习英语。如果你英语还可以,不妨去读读MIT的开放课程,因为学习是世界上第二快乐的事(第一快乐是什么?答案因人而异)。
我希望白板报以后能成为大家交流学习的书房,而不是我一个人倾诉小烦恼、小喜悦的厕所。
如果一段友情从少年时代开始,一直延续下去,用我们山东老家的话,叫“一起光屁股长大的朋友”,相当于北京土话里的“发小”。
我跟邵风华、郭艳茹是高从中时代才开始认识,并结下友谊的。但是,我们之间的情谊跟从小光屁股长大的发小们并没什么两样。
我们三个人,天各一方,长年未必通几次电话,博客是联系我们心灵的纽带。
风华最早在我的影响下,开始写博,并且一发不可收,断续写了两年多。郭艳茹,也从去年开始在新浪开博。
今天看到郭艳茹的博客中说,她已经升级成了新浪VIP博客。也就是从一串囚犯一样的序号,变成了一串字母。24601变成了冉阿让。可喜可贺。
而风华的博客,最近却上不去了。刚刚打了一串电话,找到了原因。原来是最早使用的托管空间到期了。马上联系当初赠送空间的朋友,估计不久就会解决。
为什么博客很重要,因为你一开博,意味着向朋友们许下一个承诺,承诺把自己的近况通报给朋友,彼此得到鼓励、启发和劝勉。如果无故停博,等于毁坏了这个承诺。
所以,哪怕笔端有多生涩,都要一直写下去。哪怕有些东西不愿写在博客上,至少要把月亮的正面给朋友们看。
但是博客写道一定阶段,确实会让人厌倦。如果让我评选出最讨厌的博客,我会毫不犹豫地列举出一串,故作深沉的,装傻卖呆的,描眉扑粉的……
在博客上保持一点真诚是很难的。但至少要对得起经常来看你的朋友们。
今天传来一个噩耗
去年曾与我们朝夕相处的一位年轻老师
30多岁万教师
在杭州猝然病故
忘不了她朴实的笑容
和她谦卑的身影
我说不出更多的话
惟愿她在天国得到安息
奉主的名
阿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