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the ‘写作’ Category

激流中国:别拿原始资本主义说事

Wednesday, May 23rd, 2007

昨天在比尔的带领下,我参观了一所英国小学。小学的教室装修得都跟儿童乐园一样,里面完全卡通化的布置,座位也就是十几个,很显然是小班教育。活动室很多,有台式机的电脑房,还有笔记本电脑房,我问这些笔记本电脑是个人买的吗?比尔,说,NO,是学校提供的,这是一所公立小学,所有费用全免。他问:在你们国家呢?我说,从法律上讲也是免费的。

回到住处,看了NHK拍摄的《激流中国:富人与农民工》,看得我震惊和难过,这种反差太大了,其实不用拍富豪和新贵,哪怕拍我或[和菜头]的日常生活,跟农民工做个对比,你就知道中国的贫富差距有多么严重了,虽然说我俩不过是普通的工薪阶层。

夜里看[Yami]的支教博客,越发感到胸口郁闷。对比一下诺丁汉的小学和荞田小学,我越发感到一些关于中外资本主义的说法都是胡扯。

胡扯一:早期资本主义,也是靠掠夺和剥削起家,完成了原始积累。

有很大一部分人总是喜欢拿着原始资本主义说事,为今日中国的残酷剥削开脱。我们好像从来不敢拿好事跟人比,净比这些伤疤了。可是别忘了,都是伤疤,长的位置不同,痛苦指数也不一样。人家的伤疤长在明处,难看归难看,但无大碍;中国的伤疤长在私处,表面上光鲜,没病?没病走两步!

那些开口闭口说原始积累的人忘了几个问题, 为什么英国鬼子要用坚船利炮打开我天朝的大门?为什么他们不直接把苏格兰人、爱尔兰人打成二等公民,用户籍制度把他们变成农民工,让他们每天站在伦敦街头等雇主来叫,一天没活干,就一天饿肚子。

为什么英国人发明了那么多机械,造出了坚船利炮,为什么他们要通过发明创造来辅助剥削,积蓄财富,为什么他们不直接把土地卖掉,把房地产价格抬高,把公有的资产统统捞到自己腰包?那些动不动拿英国说事的人应该摸着良心问问自己,中国那一点能跟原始的资本主义相比?哪个早期的资本主义国家依靠资源的垄断,依靠权力的寻租来获得原始资金,依靠出卖市场换取别人的技术来发展生产力,依靠把农民、下岗工人推到刀刃上的方式来降低劳动力成本,依靠箝制农民工人小资产阶级的言论来达成表面上的和谐?

胡扯二:经过了原始积累的必然阶段,就会发展成共同富裕的福利国家。

别扯淡了,资本天生逐利,连资本家都逃不过它的魔掌,被它异化。先富一步是真的,共同富裕你开什么玩笑?西方老百姓之所以今天能够享受这么多的福利,之所以过上人的日子,不是资本家仁慈,不是发展观科学,也不是硬道理良心发现变成了软道理,一句话,资本主义的人道化,是被压迫者持续不断的斗争换来的结果。我们别忘了伯尔说的一段话:

没有马克思的理论,没有马克思为未来斗争所制定的路线,几乎不可能取得任何的社会进步。后代人享受这些社会进步心安理得,想也不去想一想马克思的事业、马克思的生活。女售货员没有马克思是不可想象的。女售货员没有马克思,至今还得为其八小时工作制,为其自由的下午,也许也为其自由的礼拜天,为其在工作时间偶尔坐坐的权利而斗争。

20世纪社会主义事业虽然全面溃败,但是在人类历史中所起的作用,绝对不能简单地以成败计。社会主义的普世价值和平等精神,并没有消散。只要财富繁荣建立在压迫不公之上,斯巴达克斯和陈胜吴广的幽灵就是权贵和富人永远的恶梦!

胡扯三:X国的今天,就是中国的明天。

别做梦了,现实一点,没有一国的今天能够代替你的今天,也没有一国的明天能够代表你明天。

从来就没有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没有人知道中国的明天会是什么样,但至少每个人都应该想想,你的今天是建立还是毁坏了别人的明天。否则当岩浆喷发的时候,也许你自己就没有明天了。

Loading

短记

Wednesday, May 23rd, 2007

看了《激流中国:富人与农民工》,无语中,有空再写评论。

这两天似乎进入疲惫期,昨天3圈,今天间歇性5圈,速度稍微快了一点。

先睡了,明天醒来全心投入写论文。

Loading

Young FoLks

Friday, May 18th, 2007

瑞典Peter Bjorn And John乐队的一首歌Young Forks,欢快的节奏背后,听得出一种苍凉。

试着翻译一下歌词的高潮部分。

我们不在乎小年轻,乳臭未干的调调;
我们不在乎老伙计,老气横秋那一套。
我们不在乎人之过,只弹自己的曲调,
我们只在乎你和我,恋人絮语的唠叨。

If i told you things i did before
told you how i used to be
would you go along with someone like me

if you knew my story word for word
had all of my history
would you go along with someone like me

i did before and had my share
it didn’t lead nowhere
i would go along with someone like you

it doesn’t matter what you did
who you were hanging with
we could stick around and see this night through

*Repeat
and we don’t care about the young folks
talkin’ bout the young style
and we don’t care about the old folks
talkin’ ’bout the old style too
and we don’t care about their own faults
talkin’ ’bout our own style
all we care ’bout is talking
talking only me and you

usually when things has gone this far
people tend to disappear
no-one will surprise me unless you do

i can tell there’s something goin’ on
hours seems to disappear
everyone is leaving i’m still with you

it doesn’t matter what we do
where we are going to
we can stick around and see this night through

Loading

逻辑,请讲点逻辑

Wednesday, May 16th, 2007

新华网有个新华传媒栏目,里面经常登一些不着四六的文章。比如新鲜出炉的这一篇:从CNNIC统计数据解读中国网络暴民现象

这真是一篇天马行空的奇文,道听途说、主观武断也就罢了,反正国内的很多文章都是这个套路,可气的是这篇文章逻辑混乱,看上去,作者缺乏最起码的学术训练。

作为一篇论文,厘清概念是必须的。既然研究“中国网络暴民现象”,那需要先解释什么叫暴民,以及什么是网络暴民。对此作者没有给出概括性的定义,只是举了几个例子,然后说–

可见,西方媒体将中国网民的这种“蛮横的道德追讨行为”称之为“暴民现象”,并不为过。

哪家西方媒体?原文怎么说?“暴民现象”是西方媒体给贴的标签,还是引用的中文语境里的说法? 这些都应该搞清楚,才叫一篇学术文章。

可是作者不管这些,大笔一挥,开始了他最大胆的论证。

本文试图从CNNIC历年及最新的、有关网民个人信息的一些统计数据中,考察中国网民的受众构成与这种暴民情绪的产生,是否存在某种可能的关联性。

接下来作者根据CNNIC统计数据,论证网民年龄、教育程度、职业状况与暴民情绪的相关性。这本应是一个典型的定量分析,问题是作者缺乏最重要的一项数据:“暴民情绪”的测量与调查,在这个数据缺失的情况下,相关性是分析不出来的。

于是作者用主观臆断和假设代替了论证。作者发现,网民的主体是年轻人,本科以下学历,职业是学生或雇员。而这些特征与他们成为网络暴民是正相关的。论证过程是这样的–

年轻人“很难摆脱青春期特有的冲动与激情,容易在群体的兴奋中忘记理性地自我制约。”

大学本科以下,“决定了中国大量网民的思想认识水平及对事物的认识深度与广度是有局限性的。”

“年轻企业员工的职业状态与心灵状况,很可能导致他们成为网络中的‘暴民’。”

这三个逻辑推演太随意了,且不说大部分年轻人未必都冲动,本科以下未必认识都有局限性,年轻雇员未必都“有压力”、“躁动不安”。即使以上说法成立,也不能得出以上这些特征跟网络暴民情绪有必然联系的结论。

事实上,用作者的逻辑,也可以得出相反的结论。比如,我们可以说,年轻人有梦想有活力,本科以下不受书本知识约束、注重实践,年轻雇员独立意识很强,善于应付各种压力,所以,这些使得大多数网民不会产生“暴民情绪”。

考虑作者是体育学院的讲师,那么按照他的逻辑,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论证呢?

按照常识,体育学院的老师受环境影响,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荷尔蒙分泌比一般人要多,对事物的认识总逃不开本能的范围。体育生难以管理,所以老师压力大,容易躁动不安。以上种种因素决定了,该讲师写文章时容易夹杂进暴民情绪。

用这样的文章混个职称也就罢了,问题是这种文章的危害性不仅在于误人子弟。试想一下如果作者的说法成立,中国互联网现在已经是一个被暴民占领的地方,对待暴民还有什么好客气的,来人哪,先精神后肉体,先把金色盾牌拿来。

Loading

BBC记者的怒吼

Monday, May 14th, 2007

电视记者在采访时,一般都保持冷静(黄健翔除外)。但最近BBC记者John Sweeney,对被采访对象勃然大怒,录像又被传到网上,引得议论纷纷。

John Sweeney是一位资深记者,曾经采访过科索沃、车臣,这次被派到美国做一个关于“山达基”教派(Scientology)的专题纪录片。

山达基教派是由美国科幻小说作家L. 龙·哈伯德于20世纪50年代创办的。美国著名影星汤姆·克鲁斯、约翰-屈伏塔都是该教派的忠实追随者。但是批评人士认为,山达基教派不像教会而更像一个强迫性的商业组织。

John Sweeney采访的时候,山达基也组织了一个摄像班底,反拍BBC。

Sweeney自己说受到了强大的精神压力,时刻有被洗脑的危险。就在拍摄山达基教派的一个展览“心理学–通向死亡”的时候,随行的山达基教派的Davis人指责了他,说他在采访一个批判山达基教的人时,偏听偏信。Sweeney知道Davis没有看过他的全部采访,顿时忍无可忍,用最高音怒吼道:


‘You were not there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interview! You were not there! You did not hear or record all the interview! ‘

事后Sweeney对自己的发怒表示了道歉,BBC发言人说,大家在周一看了节目之后,就会了解Sweeney发怒的背景,BBC很高兴看到,这个节目从总体来说是适当而且公正的。

本节目将在明晚BBC ONE 播出,以下是节目预告:

8:30 pm
Panorama
Scientology and Me: Reporter John Sweeney travels to LA to investigate the Church of Scientology and look into some of the more sinister allegations made by former members. [S]

Update:刚才看了这个节目,看得人触目惊心。这种东西也就是在美国才有繁衍滋长的土壤,欧洲不会任其蔓延开来,许多欧洲国家并不承认它是宗教,因为它不符合公众利益(Public good)。但愿BBC记者的怒吼,能够唤醒一些人。

Update: BBC网站在线收看《Scientology and Me》

Loading

榴莲周刊(Durian Media)第2期B卷:寻找失踪小女孩;布莱尔辞职;北爱和平新曙光

Sunday, May 13th, 2007

榴莲周刊(Durian Media):深度核心,理性冷峻,全球互动,时空挪移,负责放倒一切,新闻一条是一条,草根媒体中的战斗机,元谋人的信息主干道。

榴莲周刊(Durian Media)第2期B卷:寻找失踪小女孩;布莱尔辞职;北爱和平新曙光

Durian

本周焦点:两国搜寻3岁小女孩

God Bless Her!

你现在看到的这个小女孩名叫Madeleine McCann,今年3岁,上周四在葡萄牙度假时,神秘失踪。当时是晚上10点多,她跟两个年龄更小的龙凤胎弟弟妹妹在住处,她的父母在附近一个餐馆里吃饭,每隔半个小时回住处看一下孩子。后来发现Madeleine不见了。

葡萄牙警方开始调查,当地动用了很多警力和志愿者进行地毯式搜寻。

SEARCHING

可是搜寻没有结果。于是英国警方和媒体开始猜测,会不会是一起针对儿童的性暴力诱拐案?在西方社会,“恋童犯罪(paedophile)”是一个黑暗邪恶、并时常引发“道德恐慌”(Moral Panic)的话题。学术界对媒体报导此类案件有些争议,认为媒体有利用公众道德感,制造恐慌的嫌疑【注1】。默多克旗下的《世界新闻报》(The News of the World),2001年曾针对一个八岁小女孩的死,推动了英国相关法律的修改(包括对所有恋童前科的人进行登记)。NOTW这次悬赏150万镑,奖励能够让Madeleine安全归来的人。

REWARD

此案扑朔迷离,还有很多疑点。不过任何一次事关儿童的案件在西方都会成为全社会的新闻,有的比惊险电影还要离奇(参见拙博)。像禽兽教师强奸幼女多少年无人过问,事发后全社会也漠不关心的,大概也只有中国了。

英国:布莱尔辞职

布莱尔宣布辞职了,但是他会坚持到6月份,跟新首相交接后再离开。有些人可能会迷惑,布莱尔干得好好的,又没有皇家纪委找他谈话,为什么要辞职呢?

威廉没了娘,说起来话长。简单来说,布莱尔已经主政10年了,10年生聚和教训,有得也有失。英国媒体夸奖他是一个改革家,把工党这样一个有社会主义倾向的党,彻底改造成了一个顺应市场和私有化发展的政党。但是在伊拉克问题上,英国人一直认为他在说谎(有人把Bliar故意拆成B-liar)。加上社会福利政策的改革,尤其是医疗体系(NHS)的改革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使得工党的声望在近几年一度下降。

此时布莱尔选择急流勇退,于己于党,都十分明智。

确切地说,布莱尔辞去的是工党的最高领导人职务,按照英国宪法,大选获胜的政党党魁担任首相。因为英国还没有开始新的大选,布莱尔辞职后,继任者还是工党的头,几乎一定是现任财政大臣布朗。

英国大选

法国大选已经结束了,右派领导人Sarkozy当选,左派美女候选人Sego Royal以6%的选票差距失败。这是法国左翼政党连续第三次大选失败。跟法国大选5年定期来一次不一样,英国大选的时间间隔是不固定的。

英国的立法机关是议会,确切地说是下议院,按照宪法,议员(MP)一届任期为5年,所以5年内必须大选一次。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执政党往往根据时机是否对自己有利,来决定大选的时间,所以往往等不了5年。这跟打麻将时,赢家手气正旺,往往不做大牌,“点炮就和”是一个道理。布莱尔是1997年大选上台的,2001年大选工党又获胜,2005年5月又举行了大选,布莱尔再次担任首相。下次大选的时间一般认为会在2009年。

英国的政治体制决定了选民重视政党,不重视个人。所以,保持党的先进性比党员先进性更重要。

北爱尔兰:权力分享政府

北爱的历史是一部悲伤的历史,提起来就血泪斑斑。走在贝尔法斯特的大街上,你可以看到那些历史留下的痕迹,比如共和军的符号,还有迷离的涂鸦。坐大巴到乡间,司机会告诉你,路边那座教堂曾经被炸过,旁边的墓地都是死难者。

5月8日,北爱的权力分享政府成立了。简单点说,北爱,现在跟苏格兰、威尔士一样,都有自治权了。新政府的头称为Minister,国内翻译成“部长”,有点瞎掰,实际上应该翻译成“相”,只是比首相少了首(Prime)而已。北爱的相是亲英、新教的那个党的头目;“副相”是亲爱尔兰、天主教的前共和军的首领。

联合政府的成立意味着,双方不再打架了,北爱和平了。现在去贝尔法斯特,每个人都会告诉你:北爱,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诶,这话怎么这么熟悉啊

【注1】 Critcher, C.(2002) Media, Government and Moral Panic: the politics of paedophilia in Britain 2000-1

Loading

黑板报全面恢复

Saturday, May 12th, 2007

经过[zhanglu]一个月的努力,采用全新V2ex技术的黑板报论坛(www.heibanbao.net)已经全面恢复了。

现在一切都是新的,欢迎大家前往注册,随便聊点什么吧。

Loading

杂事

Saturday, May 12th, 2007

终于把Blog装修得比[和菜头]的更难看了。

  • 增加了两个计时小插件,一个正计时,一个倒计时。感受到了时间的两面夹击。
  • 昨天独自打篮球一小时,中国人不爱体育运动的一个重要原因,我看是太喜欢成群结队了,凑不够人数就干脆不活动了,久而久之,都成了懒人。如果你要运动,必须学会独行。
  • 跟一个黑人小孩踢球,聊起球队和球星,这是我在英国第一次跟陌生人聊天。
  • 海运已经装箱,明天就要先走一步了。我托运了一只箱子,里面装着我的宝贝书,宝贝鞋,宝贝棉猴,还有两顶宝贝帽子。
  • 戒烟进入第四天,戒断症状减少了些,这些症状(饿,咳,睡不好等)一般需要3周才能基本削除。我现在很纳闷:戒烟不会这么容易吧?

Update:无法容忍新模板带来的陌生与异化,换回Pool模板。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