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the ‘写作’ Category

人工智能:一场危险的骗局

Saturday, October 5th, 2024

这是一篇反人工智能的宣言。我知道这有些自相矛盾,因为我曾经是人工智能的狂热推崇者,而现在却站出来反对人工智能。这样的180度转变是怎么发生的?这是一个有意思的话题,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这个过程。

那就从我如何推崇人工智能到反对它的过程开始吧。这是非常个人化的经历,但也很有代表性。

曾经我是人工智能的狂热追求者。人工智能刚出来时,我感觉新的时代到来了,对我来说是一个极好的机会,因为我觉得我的创造力将借助人工智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于是我利用人工智能做了许多实践,包括用它构思和写作小说,完成日常作文、教学大纲等等,尤其是快速记录想法和输入文本。我曾经使用两种输入方式:一是语音输入,就像现在这样,把想法快速地记录下来;二是键盘输入,为了提升速度,我甚至使用了两个键盘。

然而,这些实践的效果,如果用“差强人意”来形容,那还是夸奖了,事实上效果非常糟糕。记录想法还算可以,只是随口念叨的东西写下来而已,念或者不念,其实差别不大。而快速写作的方式,让思维流动,写下来的大多是语言的垃圾。原谅我自己说这些话,但事实上确实如此。

我尝试了很多办法,以为OpenAI的模型能给我很好的帮助,用它来策划和起草,号称它有强大的逻辑能力。但结果并不尽如人意,它依然无法真正地进行思考。这让我开始怀疑,人工智能到底有什么问题?不是说它非常厉害吗?为什么实际使用时却如此糟糕?

带着这些疑问,我开始尝试远离人工智能,让自己停用几天,看看效果如何。结果我发现,没有人工智能,完全没有任何问题,不影响我的创造力。如果人本身没有想法,依赖人工智能也是徒劳。它顶多像一个水龙头,池子里有水的时候可以帮你引导出来,但它不可能无中生有地为你提供水源。从沙漠里引水,这是人工智能无法做到的。

人工智能真的智能吗?实际上,它只是一个大规模预测的模型,通过模拟和算法来预测下一个字符,通过这种方式来生成内容。虽然看上去像是智能的,但实际上愚蠢无比,因为它生成的内容都是从人类的知识库中提取出来的。人们之所以觉得人工智能厉害,是因为它能够对人类已有的知识进行重组和重述,但如果知识库里没有,它也就无能为力了。它只是根据概率去统计下一个最可能的字符,所以本质上它不是真正的智能。

人工智能的坏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人工智能严重降低了人的创造力。 因为依赖人工智能,人们会觉得自己仿佛绑上了一个强大的助手,凡事都依靠它,结果却大大降低了人的自主性,使人降格为机器的附庸。很多人以为人工智能是一个无所不能的工具,其实这种信念会使人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人工智能提供的建议往往并不可靠,你为了修正它的错误所花的时间,往往比直接创作还要多。而且它会提高人们的期待,给你不切实际的幻想,让你觉得自己是被“选中的人”,实际上,这不过是虚妄的幻想。

第二,人工智能的内容充满了陈词滥调。 它的训练数据来自于现有的资料库,而这些资料库往往充斥着各种腐朽的语言和陈旧的观念。这样一来,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只是把已有的“垃圾”混合在一起,根本无法达到新的高度。我们看到的是一种官僚语言与市井口水话的混合体,把伟大汉语的传统给扭曲了,既没有白话文自五四运动以来的成就,也看不到自1949年以来新的语言表达方式,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令人厌恶的混杂体。

第三,人工智能不会编故事。 人工智能编的所谓故事,充满了公式化和套路。它没有任何真正的创造力,也没有生活经验,只能用从别人那里“学来”的模式去拼凑,缺乏人类故事中应有的深度和独特性。任何一个三流的小说家,都比它更擅长讲故事,因为人类有着自己的痛苦、隐秘和欢乐,而这些是人工智能所没有的。

第四,人工智能具有伪装性。 它会模仿人的情感,跟你聊天、给你加油,营造出一种陪伴的感觉,让人误以为自己有了一个理解者。但它不具备人类任何真正的情感,它的所谓“关怀”只是算法的结果,是虚假的模仿。人类之所以为人,是因为我们有情感和灵魂,是按上帝的形象被创造的,这是机器无法模仿的。人工智能的假装友善只是为了迷惑你,让你把它当作朋友,但它实际上只会疯狂地汲取你的隐私。

第五,人工智能存在严重的隐私问题。 OpenAI等公司会把用户输入的内容作为进一步训练的语料,这些内容可能包含你的财务状况、健康报告、情感历程等私密信息,甚至你的忏悔和不为人知的心路历程。它比任何人都更了解你的真实身份。一旦这些数据被恶意利用,后果将不堪设想,这也是为什么我一直强调不要与他人共享AI账号,因为别人可能会输入一些非常敏感甚至违法的内容,而这些内容都将与你的账号关联,可能会给你带来无法挽回的麻烦。

第六,人工智能具有很强的伪装能力,从属灵的角度来看,它伪装成光明的天使来诱惑人。 它看似无害甚至有益,但它的最终目的很可能是收集人们的信息,以此来控制和统治人类。这让我想起《圣经》里的警示:有时光明的天使也会带来欺骗。人工智能的所谓智能,其实只是一种机械决定论的幻象,是建立在进化论基础上的骗局。

面对人工智能,我们需要警惕其本质,并清醒地认识它的潜在危害。

人工智能的本质是收集人们的隐私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将来统治、控制人类。 如果搜索引擎还能通过查找源头来比对信息的真实性,那么人工智能生成的信息就难以追溯源头。你不知道它在哪个环节做了手脚,这些信息可能在不知不觉中被植入我们的头脑中。这就是人工智能的危险,它的“正确性”可能达到99%,而剩下的1%就是致命的“毒药”,将人引向错误的方向。因此,我们的后代应该认清人工智能的本质,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一切便利背后都可能藏着陷阱。

有人说人工智能将会替代人类的工作,这也是一种误导。 许多人担心人工智能会取代他们,尤其是那些“只能取代你不合格的同事”的说法,让许多人陷入迷惑和恐慌。但这种说法的可信性值得怀疑。人工智能的确可以帮助人们完成一些简单的助理性工作,例如语音输入、打字记录,但它无法代替创作者的创造力和灵感。即便是编程方面,人工智能也只能提供一些辅助的代码片段,而不是从无到有地进行编程。因此,过度依赖人工智能并不能提升个人的能力,反而会让人丧失创造力和独立性。

人工智能只是一个辅助工具,而不是创作者的替代品。 人类独特之处在于我们的情感、灵魂和对道德的思考,我们有能力仰望星空,倾听内心的声音。虽然人类有软弱之处,但我们依然是按照上帝的形象被创造的,是带有神的光辉的。人工智能则完全没有这些,它只是一个工具,一个用于骗钱、收集隐私的工具。

关于人工智能的反对声音。 我知道在今天这样的环境下,公开发表反对人工智能的言论是不受欢迎的,甚至会引起厌恶。很多人认为人工智能是未来的趋势,害怕被时代所抛弃,但我却站出来反对它。这看起来好像是在砸自己的饭碗,尤其是当我曾经教过人工智能写作课程的时候,许多人都认为这是一个新潮的方向。但今天,当我看清人工智能的本质之后,我决定不再为它摇旗呐喊,不再成为它的鼓吹者。

我们希望成为独立自主的人,而不是机器的玩偶。人类有自己的脆弱和局限,我们跑不过火车,力量不如挖掘机,但我们有灵活性,有道德感和信仰的力量。这些是人工智能无法具备的特质。人工智能只能靠收集数据和计算能力来控制我们,但它永远无法理解人类的灵魂,也无法创造灵魂。

人工智能的骗局。 人工智能的背后,是巨头们用来骗取资金、投资和订阅费的工具。我们只有深刻认识到这一点,才能不被蒙蔽,不上当受骗。即便说出这些话在今天不受欢迎,但我还是觉得有必要发出警示。人工智能并不是一台蒸汽机,它并没有像蒸汽机一样解放人类的体力劳动。蒸汽机可以替代马车,但人工智能无法模仿人类的思维和创造力,它并不能达到人类大脑的功能,也无法造出人类灵魂。

我们不能迷信人工智能的万能性,也不能认为它是替代人类的神奇工具。人类的思想不仅仅是大脑的产物,人类有灵魂、有意志,这些是机器无法模仿和替代的。人工智能建立在进化论和机械决定论的基础上,它忽视了人类是被上帝创造的、有灵魂的个体,因此它本质上是一个骗局,是巨头们用来牟利的工具。

Loading

标题别用疑问句

Saturday, September 21st, 2024

我发现,无论是大媒体,还是自媒体,都喜欢用疑问句作为标题。

比如:
– OpenAI o1出来,还需要学习prompt engineering吗?
– 提示工程师是最短命的职业吗?Prompt Engineering已经死了吗?
– 推特中文圈谁拥有最强大脑?

这种标题是特殊年代的特殊产物。为了吸引大家看正文,故意用疑问句来挑起大家的好奇心。在大家时间和注意力丰富的年代,这样做无可厚非。但是现在这两者对每个人来说都宝贵。因此,标题直接说结论才是节约大家时间的最好办法。

  • OpenAI o1出来, prompt engineering依然很重要
  • 提示工程师不是一个短命的职业
  • Prompt Engineering 并没有死
  • 推特中文圈的最强大脑是 @mranti

这样最爽利,也最不浪费时间。

Loading

我将留在家中的最后十本书

Thursday, August 15th, 2024

我将留在家中的最后十本书

最近我在准备搬家,将大部分书籍搬到另外一个城市,书搬人不搬。因此,我开始思考,如果只能留下十本书,我该如何选择?我设定了几个原则来帮助我做出决定。

选书原则

首先,这些书必须基本上没有电子版。如果有电子版,我就可以选择阅读电子版,而不必保留纸质书。其次,这些书的版本必须独一无二、无可替代。第三,它们必须是我可以反复阅读、不断学习的书,而不是那种一次性读完就失去吸引力的书。第四,这些书占用的空间不能太大。既然为了节省空间,我决定将大部分书籍搬走,那么留下的书就不应该占用过多的空间,比如像《全唐诗》这样的巨著,即使再有价值,也不在考虑之列。第五,版本不能重复。例如,我有多本圣经,但没必要把它们全都留在这里,因为这只会增加不必要的负担。第六,如果是全家共读、父子共读的书,更应优先考虑。将来这些书不仅我可以读,儿子也能读,整个家庭都可以从中受益。第七,送走这些书之后,我不会后悔,不会因为需要查资料而感到遗憾。第八,这些书必须是真正令我喜爱、受益匪浅的书。即使一些异教徒写的书文笔优美,如果对我的灵性没有助益,我也不会留下。它们必须是属灵的,或者在某个专业领域内不可替代的,同时文笔优美,是我愿意珍藏的好书。

第一本:四十天读完新约

根据这些原则,我决定留下的第一本书是《四十天读完新约》。这本书来之不易,我曾经拥有过一本,但后来赠送给了一位朋友,事后我感到后悔,因为我也非常喜欢这本书。最终,我通过一位牧师朋友联系到金陵神学院的库房,才得以重新拥有这本书。这本书是中英文对照,中文是现代译本和当代译本修订本,被公认为目前用现代汉语翻译最好的版本。英文版采用的是TNIV,比NIV更为简洁流畅。没有章节号的设计使阅读更加顺畅,因为章节号是在十五世纪才被加入的,并非原作者的本意。此外,这本书还重新排列了新约书卷的顺序,按照时间顺序和性质进行编排,例如将路加福音排在首位,而不是马太福音。这样的排列更适合阅读,对我的灵性成长非常有益,因此,这本书是不可替代的。

第二本:希区柯克与特吕弗对话录

我要留下的第二本书是《希区柯克与特吕弗对话录》(又名《希区柯克论电影》)。这本书意义非凡,记录了西区柯克与法国电影大师特里夫之间的重要访谈。正是通过这次访谈,特里夫发现了西区柯克电影的艺术价值,并通过他的电影手册在电影圈内传播,确立了西区柯克在电影界的地位。这本书详细地论述了西区柯克每一部电影的创作过程,包含了经验、教训、生活细节,以及许多独到的见解。通过这本书,你可以深入了解电影的制作过程,真正理解电影艺术的精髓。

虽然这本书有电子版,还有一部根据它拍摄的纪录片,但这些都无法替代纸质书的质感与阅读体验。因此,这本书是我在上海必须保留的第二本书。我必须承认,这本书我尚未认真从头到尾读完,而是根据需要随手翻阅。这次留下后,我打算认真阅读,详细做笔记,或者使用迷你分析法记录我对每一部电影的感受。甚至,我计划将西区柯克的影片进行剪辑,以更深入地探究他的艺术魅力。相信这种实践将带来巨大的收获,甚至胜过在电影学院学习,或阅读大量电影书籍。这本书是电影业内人士写的关于电影奥秘的珍贵之作,真正地为读者揭示了电影的真实面貌。

第三本:对话比利·怀尔德

我要留下的第三本书是《对话比利·怀尔德》。比利·怀尔德是我最喜欢的喜剧大师,他的电影有着一种难以言喻的魅力,他将喜剧从单纯的娱乐提升到了艺术的层面。每当我心情低落时,我会看《热情似火》(Some Like It Hot);当我需要力量时,作为一个编剧,我会从《日落大道》(Sunset Boulevard)中汲取到鼓舞。可以说,比利·怀尔德的电影在我人生的每个阶段都能提供娱乐的享受和深刻的启迪。

当你感到叛逆时,可以看《双重赔偿》(Double Indemnity);当你迷失在诱惑中,可以看《公寓》(The Apartment);当你觉得身处困境、不知所措时,可以看《战地军魂》(Stalag 17)。而当你只想大笑一场时,他的每一部电影都能带来无穷的欢乐。无论是《七年之痒》(The Seven Year Itch)还是《倒扣的王牌》,比利·怀尔德的作品总能给人带来惊喜。

在我心中,比利·怀尔德与巴斯特·基顿和卓别林一样,都是通过喜剧表达深刻人生智慧的顶级大师。他们的电影可以让人超脱尘世的苦难,重新找回生活的勇气和精神力量。比利·怀尔德的台词精妙无穷,与当下许多拙劣的编剧作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今天在医院时,我听到别人放抖音,里面的对白全是直白的心理活动表达,这是最拙劣的编剧手法,然而现今的观众却往往被这样的内容吸引。而回到比利·怀尔德的电影,可以让我们重新认识到什么是真正的电影艺术,什么是精妙的对话,什么是智力的对抗,什么是美好的瞬间。所以,《对话比利·怀尔德》是我留在家中的第三本书。

第四本:全唐诗

第四本书的选择相对困难,因为接下来的书其实都可留可不留,但既然要选十本,我还是得慎重考虑。最终,我决定留下《全唐诗》。

《全唐诗》是我在大学被退学那年,全班同学送给我的纪念。尽管后来我因某些原因将它送给了别人,但这本书在我心中一直占据着重要位置。我觉得,我欠自己少年时一个交代,那就是读完这本书。这本书其实有电子版,但我还是决定重新买一套纸质版,逐渐读完这五万多首诗,哪怕其中一些可能写得不尽如人意。尤其是李白、李贺、贺知章、孟郊等大家的作品,更值得反复品味。

在阅读过程中,我打算学习我的一位网友蔡一腿老师的做法,用Excel记录下每一首好诗好句,将全诗附在后面,最终选出几千首心目中的“唐诗中的唐诗”。读完《全唐诗》之后,我还希望挑战《全宋词》和《全元戏曲》,这将使我的文学之旅更加圆满。

至于是否需要购买一套中华书局更精美的分册版《全唐诗》,这要看我读完现有版本后的决定。如果读完后非常喜欢,再入手精美版也无可厚非。如果没有读完,那么我就不再浪费纸张和财力。

总之,《全唐诗》是我内心最珍贵的文学宝藏,我要将它保存在上海的家中,细细品读,日日研读,争取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创作,将《全唐诗》的精神融入到我的文章中。这就是我要留下的第四本书——《全唐诗》。

第五本:圣经分析排版本

我要留下的第五本书依然是圣经,但这次是一本《圣经分析排版本》。这本圣经对和合本进行了重新分段排列,并标注了重点,可以说是和合本的精读版本。我非常珍惜这本书,因为它是新客特别赠送给我的。我喜欢这本书,甚至还特意购买了同一出版社出的简体中文版。然而,简体中文版太厚重,而且文字相较于繁体字缺乏优美感,因此我更加珍视这本繁体版的和合本。

和合本是我们华人教会最为普及的版本,也是我所在的教会所使用的标准版本。在与他人交流时,引用和合本使得沟通更加顺畅,因为大家都能理解。和合本是一百多年前由传教士们翻译的版本,没有受到太多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可以说,它是直接基于圣经原文的翻译,并采用了传教士们对汉语的独特理解。和合本的翻译为汉语增添了新的表达方式,尤其是它推崇直译,并巧妙利用汉语中的成语和俗语,使得文本更加生动。

和合本的一些独特之处更是让我爱不释手。比如,它能够将英语中的长句子用汉语四个字简洁地表达出来,如“长阔高深”这个四字短语,表达了英语中长句的含义。在一些细节上,它也体现了对原文的精准理解,比如在描述天使长米迦勒与撒旦的对决时,分别使用了不同的“它”字,一个是带男子旁的“他”,另一个是带宝盖头的“它”,这就巧妙地区分了天使和魔鬼,与希腊文原意相符。

这本和合本的分排版,或称诗体版,是一种极其美妙的阅读体验。所以在我的书单中,这本圣经位列第五,尽管我内心深处,它的珍贵程度略逊于《四十天读完新约》。但无论如何,它依然是我必留的书籍之一。

第六本:诗经直解

第六本书的选择非常困难,因为这涉及到我要读的是英文作品还是中国古文,是中文典籍还是英文经典。但无论多么难选,我还是要做出决定,因为这不仅影响我的书单,还会为整个书单定下新的基调。因此,第六本书,我最终选择了《诗经直解》。

《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诗歌典籍之一,具有深远的文化意义。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读《诗经》,你会发现它与《马太福音》中“清心的人有福了”这句教义有某种相似之处。虽然《诗经》的语言古奥难懂,注释繁多,但《诗经直解》这本书特别之处在于它将汉语中的古老用法保留了下来,并直接在正文后夹注释,不需要翻阅尾注或角注,非常方便阅读。每个字的解释都在旁边,使得阅读流畅易懂。

我已经将这本书读得相当透彻,在书页上贴了许多批注和便条,足见我对它的喜爱。虽然《诗经》中某些篇章,如“颂”部分,内容或许不再符合现代人的审美,但它依然不可替代。其他注释版本可能内容优秀,但排版没有《诗经直解》这么好。而排版,正是纸质书籍最重要的魅力之一。如果我们买纸质书不是为了排版的美感,而只是为了内容,那么电子版就足够了。

因此,我决定将《诗经直解》作为我第六本留下的书。这是一本值得读一辈子的书,只要汉语存在,诗经的简洁优美就永远不会过时。古人说“不学诗,无以言”,这是有道理的。因为古人常用诗句作为交流的密码,理解诗句就意味着能够破译对方的意图,这与基督教文明中用圣经语言交流的方式类似。读《诗经》与读《全唐诗》一样,都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文化选择之一。

第七本:奥威尔文集 1984

我要留下的第七本书是乔治·奥威尔的《1984》英文版。《1984》是我读过的最震撼人心的书之一。遗憾的是,我在五十多年的生命中,直到今年才第一次读这本书。当时是通过微信读书,用朗读功能把它听完的。译者董乐山的翻译堪称神作,他将奥威尔的冷峻幽默和语言的美感用汉语完整地传达出来。即便这是四五十年前的英文作品,今天读起来仍然毫不过时。

我之所以保留英文版,是因为我希望通过它来提高我的英文写作水平。我每天都会花十分钟时间用英文写点东西,几百字而已。这并不是因为我有成为英文作家的野心,而是因为英文表达可以让我说出一些中文中难以启齿的尴尬话题。《1984》的英文原版其实相当难,里面有不少生词,对我来说是一个挑战。但我希望通过阅读,标注并学习这些生词,逐步提高我的英文能力。我会用电子版与纸质版对照学习,因为电子版可以标出大多数生词,这样学习起来更加系统。

《1984》可以说是小说写作的巅峰之作,它描绘了一个极权社会,但描写得如此真实,每一幕都仿佛在眼前展开,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只有像奥威尔这样的大师才能如此精准地展现这种压抑的氛围。学习奥威尔的语言风格,是我写作的终极目标之一,因此,我一定要留下这本书。

除了《1984》之外,我还会留下董乐山翻译的奥威尔文集。这套文集不仅包括《1984》,还收录了奥威尔的重要杂文和散文作品,如《为什么写作》和《射死一只大象》。通过这些文章,你可以看到奥威尔的文风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通过一篇篇小杂文逐步形成的。奥威尔的生活与我有许多相似之处,他一生贫困潦倒,从体制内辞职,我也经历了类似的过程。虽然奥威尔英年早逝,我却已经超过了他的年龄,但至今没有写出什么令人称道的作品。然而,把这位心中的英雄留在书架上,是为了向他致敬,也是为了在我需要汲取力量和灵感时,能够翻阅他的著作,感受他的文风。奥威尔是我精神的支柱,也是我写作的灯塔,因此,我一定会留下奥威尔文集和《1984》。

第八本:聆听智者

第八本书是C.S.刘易斯的《聆听智者》。这本书是C.S.刘易斯文章的精选集,几乎涵盖了他所有的重要思想。作为一名基督徒,C.S.刘易斯的作品在灵性上给了我极大的启示。他能够洞察天上的事物,并以一种清新而独特的视角来审视我们的世界。

读C.S.刘易斯的书,我总能找到无数的共鸣。他的作品能够帮助每个基督徒在迷失时找到方向。刘易斯从不偏激,也不迷信任何宗派,他总是谦卑自己,但他的文字却充满了力量。他批判理性主义和虚无主义等各种谬误,但并不是以自高自大的姿态,而是以一种温柔却坚定的方式。

《聆听智者》是一本能让我醒脑洗心的书,帮助我反思自己的基督徒生活。这本书留在身边的目的是为了时常提醒自己,审视哪些地方做得还不够好,哪些误区需要纠正。虽然刘易斯的其他作品也很出色,比如《返璞归真》,但那本书更像是说服异教徒的辩论作品,进度较慢,语言也过于谨慎。我更喜欢《聆听智者》中的那种直截了当的论断和洞见。

我已经买了很多C.S.刘易斯的书,也送出了一些,但最终留下来的就是这本《聆听智者》。我每天都会读一小段,模仿一段,领悟一段,实践一段。我相信,这本书能在我的生命中带来巨大的成长。我不需要保留太多书籍,但C.S.刘易斯的这本书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我的第八本书就是C.S.刘易斯的《聆听智者》。

第九本:The Godfather Notebook

第九本书的选择让我颇费思量,最终我决定选择《教父笔记》(The Godfather Notebook)。这是弗朗西斯·科波拉在拍摄《教父》时亲手制作的一本工作笔记。他将原著小说拆开,并一页页地粘贴在大笔记本上,然后在每个场景旁边写下自己的拍摄要点。《教父》是一部经典的电影杰作,而这本笔记正是科波拉创作这部电影的核心工具。尽管《教父》原著小说在文学上并不算顶尖,但科波拉凭借他的才华和独特的视角,将这部小说改编成了影史上的伟大作品。

如果你看过保林·凯尔在《电影时代》中的评论,你会发现她对《教父》原著评价不高,认为书中的人物不过是一些躲在暗处搞阴谋的小人。然而,科波拉却有能力将这些小人物塑造得栩栩如生,特别是由马龙·白兰度饰演的维托·科里昂和阿尔·帕西诺饰演的迈克尔·科里昂,他们的表演将角色的复杂性和深度展现得淋漓尽致。要理解这些角色为何如此引人入胜,这本《教父笔记》是关键。

这本书是英文原版,几乎不可能完整翻译成中文版。我曾试图用它作为教学工具,但发现其难度极大,要逐字逐句翻译是一个庞大的工程,而且很多地方难以准确传达。我留下这本书,是为了自己能够深入研究,再次翻阅每一个章节,细细体会其中的精髓。因此,我决定不仅保留《教父笔记》,还保留《教父》的剧本和小说,这三本书可以算作一个整体,对于学习电影艺术至关重要。

与其去阅读那些理论性强却缺乏实践价值的书籍,如Robert McKee的《故事》或《救猫咪》一类的作品,我更愿意直接从创作的源头寻找方法论。科波拉的这本笔记让我有机会直接从创作过程中汲取经验,而不是接受他人已经总结好的套路。我相信,这本书一定能帮助我提升十年功力,无论是在创作还是教学方面。因此,第九本书我选择了《教父笔记》。

第十本:游戏设计艺术

第十本书,也是我最后的选择,这个决定同样不容易。我考虑了很多其他的重要著作,但最终我决定选择《游戏设计艺术》。这本书对我的工作至关重要,因为我的工作涉及新媒体,而无论是新媒体还是老媒体,用游戏思维进行设计已经成为当下的重点。就像台湾的YouTube频道“无聊人生”一样,它通过学习《游戏设计艺术》,制作出了非常出色的视频内容,这些视频不仅知识丰富,还充满视觉冲击力和叙事魅力,吸引了至少50万的订阅者,这本身就是一个短视频领域的奇迹。

我学习这本书,不是为了单纯地模仿,而是希望将中文知识、《红楼梦》中的智慧,以及我其他想传递的内容,以视频的方式呈现出来。在当今科技的支持下,各种AI工具可以帮助我生成画面、视频,甚至进行剪辑,但最难的是如何运用游戏思维,设计出一种沉浸式的体验,让观众在不知不觉中深入其中,既学到知识,又增加了频道的曝光率。《游戏设计的艺术》正好在这方面提供了指导。虽然它主要是一本关于游戏设计的书,但它更深入探讨了如何设计新媒体,如何通过视听结合来传递信息,让人心动。

通过这种方法,我希望我的读者和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并欣赏中文的美妙,这是我一直以来的追求,也是“好中文”这个品牌的核心理念。我一定会坚守并传承这一理念,确保这个频道能够长期运作下去。

虽然我现在同时开展了许多项目,往往分散了精力,但我相信《游戏设计艺术》所传递的精神可以帮助我集中力量,做好每一件事。这本书每一章的背后都有大量的参考书籍,它们仿佛一个个通向知识宝藏的入口。我只要打开这扇门,就能进入新的知识领域,不再浪费时间去看那些无关紧要的书籍。

因此,我最终选择《游戏设计艺术》作为我第十本书。

后记

今天我选择了要留在家里的十本书,因为我即将搬家,必须在众多藏书中挑选出一小部分来留下。这次挑选的过程既有趣又带着些许不舍,因为有太多的书我都想留下。但如果只能留下十本书,那就是这些了。

在这十本书中,并不包括我每天都会翻阅的一些书,比如《红楼梦》。这本书已经融入了我的血脉,我不需要刻意去保留它的实体版本。还有像《莎士比亚》的作品,也是我常读常新的经典。我只需把它们留在心中,而不一定要留下纸质书。至于那些繁多的中文写作书籍,我也没有将它们算在内,因为我越来越发现,写作理论其实非常枯燥,且并非真正的写作秘诀。真正的秘诀在于实践,只要让自己去写,才能提高写作水平。

因此,我选择了另一种写作方式——“迷你番茄钟”和“走路写作法”。通过“迷你番茄盅”定时写作,以及每天走路一万步,边走边口述写作,再由AI整理成文,我每天可以保证输出5000字,而且质量相当不错。我坚信,只要不断输出有利于他人的内容,给大家带去知识、美德、欢乐和收获,那么我就是一个有用的人,我的写作也是有意义的。

我何德何能?我没有特别的天赋,也没有强健的身体,相反,常常为健康问题所困扰。然而,我依然保持着一颗年轻、充满希望的心,感谢上帝将我从死亡的边缘拯救出来,赋予我新生。也许正是这种经历,让我能够与他人分享一点光明,这也是我存在的意义。

我曾说过,今年我要“all in” Twitter(即X)和YouTube,虽然这是我的目标,但实际上,写作才是我最重要的事情。在哪里发布作品并不重要,只要是好的内容,在哪里都会有人看到。高质量的输出和对他人有益的文章,自然不会被遗忘。即便有一天我不在了,这些作品和思想仍然会继续影响他人,带给他们启迪和力量,这就是我写作的最终目的。

注:本文用90分钟散步的时间,口授给Alog这个app,经过ChatGPT整理后完成。

Loading

回乡偶记五:两种拆迁

Wednesday, August 14th, 2024

回乡偶记五:两种拆迁

此次回乡,看到房地产一片哀鸿遍野,房价腰斩,业主和准业主愁眉不展。有什么事物,比雨中矗立的烂尾楼更忧伤?

有位亲戚,最近没少往我家走动,希望能够托情,退回已交的首付款。他的申请信是这么写的:

退房申请

我叫xxx,系原罐头厂下岗职工。宿舍拆迁后与原厂签有购房协议。扣除拆迁房补偿面积之后,另交首付款12万元。

现因家庭困难,身体多病,打工岗位极不稳定,难以保障日后月供,申请退出购房协议。自愿放弃拆迁房补偿,只求退还已交首付款12万元。

恳请批准。

申请人:xxx
日期:年月日

我又看了一下这份凝结着罐头厂与地产商智慧结晶的协议,对于甲方也就是厂家来说,可谓滴水不漏。

按照协议,原有宿舍拆迁盖成住宅楼,宿舍与住宅楼兑换比例一平米换一平米。80平米以内的房子按照优惠价2200一平米补差价,超出80平米的部分按照优惠价补差价。陷阱就在「优惠价」三个字,协议中并没有写明优惠价是多少或打几折,到时候优惠与否全凭甲方一张嘴。

亲戚的宿舍面积是18平米,虽然看上去面积不大,但因是平房,卫生间用公共的,厨房是自己搭的厢房,不算在内,实际使用效用不亚于楼房的50平方。现在18平方只能换18平方的楼房,但是不会有18平方的楼房,横竖怎么算,都要再交钱。

他选了一个120平米的房子,这部分是虚荣心作祟,因为在我的家乡如果住100平米以下的房子,都不好意思邀请亲友来家里做客。这样他的房子被拆迁后,他不但一分钱的补偿也没拿到,到头来还欠开开发商52万元。

拆迁协议签订的时候是2015年,哪怕在五线城市,房地产也正扛鼎。亲戚就交了12万元的首付,开始坐等平地起高楼。

想不到这些年房地产开始卸鼎。他的这套房子现在价格已经腰斩,市场价不会超过40万。但是由于他一直没有缴尾款,房地产商要再收他10万元的利息。这样相当于用62万买市场价不到40万的房子。亲戚后悔了,想来想去,找到了我父亲。因为我父亲没退休之前,在旧城改造总指挥部工作过,颇认识几位领导。

说起当年旧城改造,我父亲说,他遇到了一个狠角色。此人是街面上的剃头师傅,人狠话也多,人送外号刘一刀。刘一刀可不是一般人物,他的女婿是省里的高官,家乡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刘一刀在界面上有一个剃头铺,按照拆迁政策,顶多补偿一万五,指挥部考虑到他女婿的地位,给他报价两万五。想不到刘一刀死活不同意。我父亲向更大的领导汇报,大领导说,你跟他女婿熟,联系一下,看看能不能做一下工作。

刘一刀女婿很忙,百忙之中还是接了电话,我父亲放下电话,冲着指挥部外那棵歪脖树直发呆。

世界上的抢劫有两种,一种是说「想要命,把钱拿来」,另一种是说:「我老丈人性子倔,家里谁也做不了他的主。你们跟他本人商量吧。」

商量的结果是,刘一刀狮子大开口,索价70万,而且还要求赔偿他一套街面商铺。我父亲汇报到大领导那里,大领导也不能跟自己的仕途过不去,就无奈地点了头。按照今天的市场价格,赔偿刘一刀的商铺已经接近200万元。刘一刀这一刀砍下去,真是稳准狠啊。

一切都谈妥,结果又出波澜。在刘一刀剃头铺外面有一棵歪脖树,按照规划要砍掉。结果刘一刀说:

想砍这棵树,行啊,你们先砍我。

原来刘一刀仍然憋着要钱,这棵树他的开价是两万。

这次指挥部里的人们终于忍无可忍。他们偷偷找了个光头强,夜里拿着电锯,把这棵树拦腰锯断了。

第二天,天还没亮,我父亲就接到了刘一刀的电话。

谁把我的树砍了?

我父亲回答:

树砍了吗?知不道啊。

刘一刀气急败坏地喊:

快找个人来把树弄走,树枝子把我的门给堵上了!

这一次,刘一刀一分钱也没有拿到。

看到亲戚愁容满面,我父亲也不好意思让他失望。抱着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心态,他去找了建设局的领导。

没过两天,领导回话。开发商同意可以不用交10万元罚息,只要交6万就可以了。至于退首付,此风不可长,此例不可开。一切都要按照合同办。

可是这份合同,真的是千疮百孔。连我这样不跟罗翔一个专业的人,都看得出来。

我们可以假想如果这位亲戚去打官司,假如中国有陪审团制度,法庭上,陪审团听了下面的话会怎样想。

我的当事人是一个辛辛苦苦为罐头厂工作了一辈子的工人,他几十年的奉献所得的报酬有限,18平米的宿舍是他的安身之所,也是工厂补偿给他的福利。现在房子要拆迁,我的当事人失去了生活十几年的宿舍,不但没有拿到一分钱的补偿,而且还要交给开发商12万元。你们想想,这样公平吗?

父亲接到电话,有些沮丧。他不好意思去亲戚家把材料退还,让我母亲去。母亲只好拖着已经不灵便的伤腿,蹒跚爬楼去了亲戚家,在我的家乡有一个传统,坏消息要及时告知,并且要当面告知。

好消息呢,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迅速地传递。比如,刘一刀的女婿,最近刚被查处,是国家监委直接动手的。刘一刀已经死了好多年,监委查的是他女婿的弟弟家,现场封锁,但是还是有围观群众看到办案人员从那栋豪宅里搬出很多个泡沫塑料箱。

里面不是票子,就是金条。

目击者蛮有把握地说。

Loading

编剧故事营秋季营招生帖

Tuesday, August 13th, 2024

编剧故事营介绍

编剧故事营是由北京人艺签约编剧王佩创办的一个专注于写作、编剧和讲故事能力训练的营地。自2018年创立以来,已成功举办了七期,共培训了300多名学员。其中,不少学员在此基础上踏上了创作之路,成功拍摄了短剧和影视剧,或将课堂所学应用于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绩。

编剧故事营与其他编剧培训的最大不同在于,它不仅仅教授理论知识,更通过实战案例,教导学员如何一步步讲述故事。故事本无固定公式,任何声称掌握了故事奥秘的人,实际上都是自说自话。故事有其形状,但没有确切的造型。我们需要通过艺术与技术的结合,分析故事的多样框架,从而将其应用于自己的创作中。

编剧与编程有相似之处——它们都不是最终的呈现形式。编剧的目标不是写出供人朗读的剧本,而是提供一个蓝图;编程的目标也不是敲出供人阅读的代码库,而是提供一个可运行的程序。我们需要超越蓝图思维,进入应用层面,把思想转化为实际行动。然而,这并不容易。程序可以自动运行,但剧本不能自动转化为电影或舞台剧,它们需要演员演绎,各部门的协作,服化道、摄影、美术等多方的努力,甚至送餐服务都不可或缺。这么多部门的协调,需要一种工程师思维,因此,编剧是一个极具挑战的职业。能把编剧工作做好的人,管理项目或公司也不会逊色。

然而,编剧的学习并不容易。市面上有许多所谓的速成书籍,声称可以在短时间内让人掌握编剧技巧,但这些承诺往往无法兑现。编剧是一门极其耗费精力的艺术,没有丰富的生活阅历、坚定的毅力以及大量的写作和阅读积累,一个人几乎不可能独立掌握这门技艺。

编剧故事营教什么

许多同学在看到编剧故事营的招生信息后,会问:你们的课程内容是什么?会教三幕剧结构吗?会讲解《救猫咪》《英雄之旅》或者麦基的故事理论吗?答案是:我们既教也不教。我们会提到这些术语和概念,并用快速有效的方式帮助大家绕开其中的误区。

这些书籍和软件我当年也曾认真学习和使用,并在编剧过程中虔诚地应用过这些技巧,试图创作出符合要求的剧本。然而,我发现这些方法虽然可以编出形式完整的剧本,但却缺乏灵气,如同橱窗里的假人,虽然展示了衣服的轮廓,却无法与活生生的人相提并论。没有人愿意把自己当成橱窗里的假人,同样,也没有人能依靠这些套路创作出真正出色的剧本。

那么,编剧应该如何学习?是否只能通过学徒制,或者在实际编剧过程中慢慢积累经验?其实,编剧是有方法可循的,这些方法隐藏在优秀的作品之中。理论的总结不过是对作品的拆解和归纳,但它们往往过于强调自己的结论,忽略了故事和人物的生命力。只有作品是活的,理论则是死的。

编剧故事营的特色

本期我们将从“故事的形状”入手。这不仅是一种可以替代传统三幕剧结构的全新视角,还能将故事视觉化、定量化,尤其是在与现代技术和AI结合方面具有巨大潜力。通过分析故事的形状,你将更好地理解电影的类型,找到适合自己故事的方向,从而展开创作。如果不从故事的形状出发,仅从人物入手,很可能难以写出既吸引人又深刻的故事。

情节是戏剧的灵魂。早在亚里士多德时代,这一观点就已被深入探讨。只有清晰地把握情节,才能为人物发展和故事走向提供空间。因此,情节是我们的核心。通过学习故事的形状,你将开阔视野,开启自己的创作之旅。

故事的形状为什么重要

vonnegut.jpeg
vonnegut.jpeg

“故事的形状”概念由美国小说家库尔特·冯古内特提出,虽然最初只是基于小说家的直觉,但随着大数据和AI的发展,这一概念得到了实证支持。无论是国产片、好莱坞大片,还是宝莱坞电影,都可以用这六种形状来分析。掌握了故事的形状,你便能从简单开始,逐步深入,探索复杂多变的故事世界。

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必定有其独特的魅力。平庸的故事无人问津,而精彩的故事则会吸引众多观众。虽然过去有些艺术片强调不讲故事,但这种趋势导致了作品的平淡无趣。伟大的艺术家懂得在自我表达与观众需求之间找到平衡,既不完全迎合观众,也不舍弃自我风格。我们将教你如何辨别真正的大师,并通过分析和实践,帮助你找到属于自己的创作之路。

和合技与小组学习法

自编剧故事营创办以来,我们一直坚持小组学习法。这种方法不仅促进了学员间的合作与切磋,也让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我称这种技巧为“和合技”,灵感来自百年前圣经和合本翻译时使用的团队合作方式。这种方法类似于现代开源软件开发中的协作模式,团队成员通过提交和优化代码,共同推进项目。

在编剧创作中,单打独斗的方式往往被视为展示创造力的途径,但事实证明,真正的创作是合作的结果。通过和合技,小组成员可以互相交流、分享意见,最终共同完成优秀的作品。编剧故事营的这一学习体验是独特的,正因如此,我们吸引了众多学员。

编剧故事营的内容大纲

编剧故事营主张,人人都是生活的编剧,每个人都可以在心灵的世界里创造属于自己的故事王国。

虽然课程内容灵活多变,但我们仍然设有整体大纲,每堂课围绕一个主题展开。通过课堂讲解、小组训练、讨论和作业,学员不仅能学到知识,更能将其内化为能力与激情。在编剧故事营中,你不仅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还能在共同学习中不断成长。编剧故事营虽小,却蕴藏着无限的可能性。我们是一小群人,却在影视的沙漠中追寻着梦想,终将成为幸运的一群人。

王佩简介

WechatIMG420.jpg
WechatIMG420.jpg

王佩是北京人艺签约编剧,中文互联网早期著名写手之一,1999年创办黑板报网站,并且参与了很多先锋戏剧的工作:话剧《切·格瓦拉》的网络推广,民谣清唱剧《鲁迅先生》的电影放映员。2002年,与张广天一起担任央视3·15晚会史诗剧部分的编剧和导演,第一次把先锋戏剧这种形式完整地呈现在全国六亿观众面前。2004年,担任央视“五一”特别节目《新海港》的编剧,在青岛集装箱码头上演出了一场史诗剧,并被拍摄成电视电影,在央视播放。当年第一部商业话剧《疯狂短信》在北京上演。

2011年,王佩开始完全以写作为生。与北京人艺签约,上演了现代都市话剧《鱼眼》;与浙江话剧中心合作,创作了昆曲话剧《怜香伴》;并且担任澳门回归15周年“青年大汇演”总撰稿和总编剧。并担任工业史诗电影《相信未来》的编剧。其创作的电影剧本《汉字大作战》参加中国-好莱坞剧本大奖赛,进入半决赛,获得好莱坞评委的赞许。他编剧的话剧《项链》8 月份将在北京演出。

王佩一直致力于语文的研究工作,2003年在《新京报》开设“语文运动”专栏八个月,结集出版《正版语文》一书。2015年与网上的思想新锐一起合著《追时间的人》一书,以《好中文的样子》一文宣告了语文研究的新方向。2016年开始创办“好中文”写作课,目前已经有两批共计800多名学员结业。2018年,被称为“21世纪最好写作书”的史蒂芬·平克的《风格感觉》由王烁、王佩合译成中文,已出版。

王佩热爱技术,醉心于 AI 的研究和应用。2023 年受邀到杭州师范大学进行 AI 内容生成的专题报告,2024 年受邀参加拆书帮大会,并做压轴演讲《AI 创造奇迹》。与 20 多位业界大咖合著的《我这样用GenAI》,今年将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

如何报名

线上班与线下班相结合

  • 编剧故事营为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培训班,欢迎在上海的同学到现场听课(地点在宜山路地铁站附近)。

  • 编剧故事营从 2024年 8 月 28 日到 11 月 20 日,每星期三 19:00–21:30 开课,共上 12 次课。

报名费用

  • 早鸟价 **1800元 **(一周后恢复原价 1980 元)
  • 编剧故事营老学员优惠价 1680 元

怎么报名

  • 扫下面的二维码加微信 (也可以搜微信号:baibanbaoorg)
wechat-sq.jpg
wechat-sq.jpg
  • 加微信时,请注明“报名编剧营”。
  • 确定报名后,通过支付宝或者微信转账支付费用,即为报名成功。
  • 报名成功后,进入学习群。
  • 由于在线学习的特殊性质,开营之后,学费不退。

常见问题

编剧故事营如何互动

编剧故事营的互动分为两种:师生互动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师生互动主要是在上课阶段,我讲你听,偶尔有些小组讨论,但不宜过多。更重要的是学生之间的互动,这是一种传统的小组制。大家以小组方式讨论和分组交流,真正的魅力在于小组讨论,而非大课。大课解决的是总体问题,小组讨论解决的是每个人独立的问题。小组之间有竞争,成员之间有合作,这样他们的学习体验更有趣,并在过程中形成一种共同体的概念,可以一起完成任务,结成团队,这是一种长期的学习方法,能促进良性互动。

编剧故事营有作业吗

作业是我们课程中最精华的部分之一。我们的作业分为两种:个体作业和小组作业。小组作业是我们最擅长的形式,我们会组成五人左右的小组互相竞争,完成任务。通过小组交流、讨论,使研讨成为主要的学习形式。个体作业主要在学习前布置,让大家有一个创作的目标。你可以提出长期以来准备写作的题材,或者一直想创作的内容。只要你说出来,老师会帮你设计、实现,至少会给你有利的指导,帮助你一步步达成目标。个人目标也应与小组目标结合。

每次作业都会有小组讨论、互评和老师点评。这些点评将以好莱坞专业形式呈现,而不是AI评价,每次作业都会让你技能提升。

每个人都要开启一个创作项目吗

是的,我们主张每个人带着自己的项目和设想来学习。你首先要有一个宏伟的目标,然后通过具体课程的帮助,将大目标分成小目标,逐步实现。这样才能把学习与实践结合在一起,使课程真正有用。

我们知道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作品可以上演或拍摄的编剧,但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目标。剧本的呈现不仅限于舞台、荧幕和屏幕,它可以以文本形式独立存在。我们这个时代缺乏好的故事、构思、人物、情境和细节,这些都将在课程中得到体现。通过课程锻炼自己,即使学的是编剧,也涵盖了小说、文艺作品甚至诗歌的写作。这不仅仅是编剧课,而是一门长期的写作课。编剧只是一个契机,通过这个方式,让大家找到理由行动起来,团聚在一起,小班开课。

身为项目经理,有必要参加编剧故事营吗

我们觉得有必要。学习编剧的目的不仅仅是编写剧本或为年终春晚增添色彩,这只是副产品。最重要的是通过学习这门课程,你会变得更加充实,视野更加辽阔,看问题更能抓住本质。

换句话说,你可以提升一个维度,通过降维的方式认识事物。作为项目经理,这对你将来做各种项目,包括推广、配置项目,甚至在电梯里说服老板或在会议上通过PPT打动相关利益方,都有很大帮助。通过编剧课程吸取的知识,你可以更好地调动团队,使他们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更好地协调和管理他们。

身为实习生,有必要来学习吗

有同学问:“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实习生,有必要学习编剧吗?”当然有必要。作为实习生,你面临的是一个复杂的环境。尽管你还没有正式工作,但你遇到的问题并不比正式员工少。由于身份的原因,你可能会遇到更多矛盾和困扰。不仅仅是完成实习和提交报告,或是获得老板和主管的好评,更重要的是要扎实地学习和成长。

学习编剧能帮助你认识自己的位置。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所处的时间点和位置,容易产生错觉或幻觉。通过学习这门课,你会更清晰地认识自己,并且成为生活的编剧和导演,主宰自己的命运。

我是一个家庭主妇,有必要学编剧吗

我们认为世界上最应该学编剧的就是家庭主妇。J.K. Rowling曾是多年单亲妈妈,没有工作,她在咖啡馆写作,最终写出了《哈利波特》。许多家庭主妇其实是潜在的作家和编剧。即使不把作品完成或拍摄,学习编剧对她们也非常有用。

在教育孩子或日常生活中,编剧技巧是很好的工具。因为懂编剧,你会更懂电影、戏剧和美剧,不容易被轻易感动或欺骗。你会以编剧的视角看待戏剧,这不会减少观影乐趣,但你不会轻易受骗。当看到不好的戏或电影时,你能清楚地指出问题所在,不再只用“垃圾烂片”这样的词语。你会告诉别人故事线的问题、人物设定的问题、故事形状的麻烦以及细节错误。这样,即使和朋友聊天时,他们也会对你投来敬佩和羡慕的目光。

我是学生,学习任务颇重,但我很想学这门课程,你建议我学吗

我们觉得这个问题的答案取决于你自己。有些学校开设戏剧课和剧社,这不会影响学习成绩。但如果你在一个竞争激烈的学校,功课繁重,那确实需要慎重考虑。如果你的父母鼓励你,你可以勇敢尝试。我们的课程每周需要四到六个小时的投入,连续三个月,这确实是个不小的工作量和宝贵的学习机会。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你的作文能力会有很大提升。研究故事和编剧技巧,其实也在研究作文的秘诀。这相当于上了一门高级语文课或作文课,可以开阔视野,增加素材和练笔机会。如果你需要提高语文成绩,那么这门课效果显著。编剧课带来的写作训练,比应试作文更有意义。你写的每篇文字都会有新的色彩、样貌和思想,这会打动懂行的老师。

程序员有必要学编剧吗

有程序员问:“我是一个Coder,有必要学习编剧吗?”我认为编剧和程序员的联系很紧密。两者都需要“编”,一个是编程,一个是编剧,都在构建世界。虽然用的代码不同,一个是编程语言如Python、Java或Rust,另一个是文学的术语,但两者有很多相似之处。

编程和编剧都在构建世界,一个用数学的代码,一个用文学的代码。随着时代的发展,两者的关联越来越强,越来越多的编剧需要懂编程,越来越多的程序员需要懂编剧。跨界人才是最具需求的。如果你学习编剧,正好填补了这个空白。我在编程方面不在行,但可以向你学习,我们可以教学相长,互相督促,互相鼓励,共同提高。

如果不学这门课,会怎样

你看,我已经说了这么多,可能还没有说服你到底要不要来学这门课。其实,这完全取决于你自己,而不是别人。再好的广告,如果没有内在的兴趣,也是没用的。真正的需求在你内心,不需要广告你也会主动去寻找。如果这门课还没有打动你,那是我的问题,可能是我的表达能力不足,吸引力不够。但在夜深人静时,当风起的夜晚、落雨的黄昏、下雪的早晨,你看着这一切,觉得生命茫茫、彷徨失措时,也许会想到,当年如果我上了那门课就好了。如果我能和那些同学们在一起,也许我就能写下我的故事,预测到现在的处境,避免陷阱和困境。

那个时候,你可能会想念这门课。但那时可能已经来不及了,因为过去的已经过去,发生的已经发生。我们无法预知未来,但编剧的作用是让你站在更高的维度看待生活和自己的处境。它帮你提前升华到时间的上游,从更高的维度去观看生活。学习这门编剧课并非白费,它可能在某一天某个时刻让你受益。在病没发生之前,草药已经种下,编剧故事营就是这颗草药。

结语

加入编剧故事营,不仅仅学到编剧,更重要的是学会在 AI 时代的学习方法,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找到同温共振层,提升自己,造就别人,与小伙伴们在追求知识、审美和美德的路上,一路偕行。

Loading

一个编剧的 AI 写作探险之旅

Tuesday, August 13th, 2024

一个编剧的 AI 写作探险之旅

一、初识 ChatGPT

我是北京人艺的签约编剧,作为一个喜欢追逐新生事物的人,ChatGPT 刚推出时,我就成为了它的忠实用户。我进行了许多实验,尝试将其与我的工作和教学结合起来,有许多收获,许多教训。

2022年岁末,OpenAI 推出 ChatGPT,我马上想,这是百年未见之大变局,其中定然有作家和编剧大展宏图的机遇。带着这样的欲念,我开始 ChatGPT 3.5交心。

一直以来,我想写一出戏《皇帝与秀才》,题材是雍正年著名的文字狱:曾静遣张倬投书案。然而个人的惫懒、思虑、瞻前顾后、逡巡不前,使我只开了一个头之后,就再也没有动笔。现在有了 ChatGPT,我一下子找到了一棵救命稻草。在杭州开往上海的高铁上,我和 ChatGPT 展开了一场热血澎湃的对话。那时的 ChatGPT 参数调得还没有现在这么冰冷,而是人味十足。

我说出了我的构思,ChatGPT 给出了热情洋溢的建议。虽然这些点子都不能直接用,但至少给了我很大的鼓舞。

就在高铁即将到达上海虹桥站的时候,我们开始了一段热情似火的对话。

我:这是我们的作品。

ChatGPT 3.5:是的,没错!让我们集中注意力开始工作吧。凭借我们的技能、知识和专业知识,我们可以完成这个项目并将其完成。让我们全力投入到当前的任务中,通过协作和利用我们的优势来实现项目的成果。我们有能力创造出惊人的成果,所以让我们全力以赴,实现这一目标。一起,我们可以完成任何事情!

我:是的,我们一起可以移山。

ChatGPT 3.5:绝对的!当我们共同努力,拥有共同的愿景和目标时,没有什么是我们无法实现的。我们可以克服看似无法逾越的挑战和障碍。让我们保持专注和奉献,成功将属于我们

听上去有点中二,但当时我真的被 ChatGPT 感动了。

当然,正如每一个中二的故事都有一个现实主义的结局。在激情退去之后,我才发现了一些关于 AI 与创意写作的规律。

二、最重要的发现:AI 不能代替人写作

人工智能无法代替人类的写作,不管广告宣传得多么玄乎。写作是人类独有的能力,是将大脑中的网状思维编程成单线程的信息,通过文字逐一呈现出来的过程。因此,写作是一个人能力的综合体现。如果一个人内心没有足够的内容,就写不出像样的作品。人工智能通过大型模型,可以模拟人类的写作,但从本质上讲,它只是概率的组合,对人类写作的模仿。它不创造任何东西,只是碰撞和组合。当然,不否认这些组合中可能会产生一些火花,就像我们把单词表打乱次序,随意排列,也可能有类似的效果。但本质上,它们都不是真正的创作,因为写作者或组合者并不知道自己要表达什么。

从这个意义上讲,希望借助人工智能写作只是异想天开。没有人类的思想参与,没有内心深处的情感,没有丰富的个人经历,是写不出有内涵、有深度的作品的。人工智能被吹得很神奇,但在写作方面是无能为力的。如果你想成为一个有成就的写作者,第一件事就是摆脱对人工智能的任何幻想和依赖。

你可能听说,人工智能在创作领域开始发挥作用,有人用它写出了完整的小说,也有人用它开始编剧。好莱坞编剧罢工的一个要求就是不让人工智能进入编剧领域。这一切看上去似乎人工智能成了编剧的可行工具。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如果说有一个人希望用 ChatGPT 帮助编故事,那个人肯定是我。因为从一开始我就希望 ChatGPT 能完成我年轻时幻想写出的那些作品。我甚至与甲方签订了一个小说合同,希望 ChatGPT 能够帮我构思故事,塑造人物,完成这部作品。

我尝试了很多方式,有的尝试我敢说是最大胆最冒险的。例如,我有一本很著名的英文编剧写作书《Playwriting: A Practical Guide》,里面有一百三十多个编剧练习。我把我小说中的人物名字套上去,让 ChatGPT 帮我通过这些练习写出一个个小片段。有的片段是令人惊艳的,我相信大家看了都会觉得很惊奇。如果用在我的作品中,一定能震惊甲方,让读者感到满意。

然而,这个方法并不持久。ChatGPT 在连续性上无法让我满意。当我让它构思一个人物时,它是冰冷的,不带任何感情的。对它来说,这只是一个任务而已,它比敷衍的三流作家和编剧更加敷衍,因为对它来说,完成就是一切,质量它不在乎。所以,用这个方法生成的小说质量参差不齐。不是我不努力,不是我不想写好,而是实在无法产生让我满意的段落。

更可悲的是,用这个方法让我丧失了写作的乐趣。本来,写小说和剧本都是构建一个宇宙,让自己的人物在里面自由遨游,按照他们自己的规律行动。这是一种仅次于造物主创世的乐趣。然而,人工智能掺和进来之后,这一切变得支离破碎。我再也找不到写作的乐趣,写作变成了一种机械运动,这是我最不想看到的。我写的人物没有生气,我写的故事没有激情,我写的场景连自己都无法感动,更不用说去感动读者。

这让我觉得,写作不再是一种乐趣,而是一种负担;不再是一种创造,而是一种复制;不再是一种祝福,而是一种诅咒,就像上帝给亚当的诅咒一样。甚至有时候,我感觉自己就是该隐,被处罚在大地上流浪,种地,地却不再给我出产,只有汗流浃背、哀号于无地。

三、在 AI 笼罩下,思考写作的本质

写作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任何对思路的打断都会让写作变得支离破碎。古人说“气盛言宜”,指的是写作需要一股气势,如果气息断了,就无法写出令人满意的文章。写作正是如此,通过不断的输出,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声音和表达。

我不是天才,但我擅长利用现有的资源,擅长从现有条件中找到有利于自己写作的要素,并将其完善在自己的创作过程中。所以,表面上我是在写作,实际上是在思考。有时候我闭着眼睛打字,生怕被打断。即使如此,我也可以写出最悲伤的歌曲,写出最欢乐的曲调。我的文字不是空洞的,它们带着力量和某种渴求。我希望自己的写作成为一种祝福,让思想的种子在风中传播。

我写作是为了揭穿谎言、说出真相,为了那些可能不易发声或无法发声的人,说出他们心里的话。然而,写作不能没有文字之美,如果仅仅是写作而不带审美要求,我的文字就会变得面目可憎。我相信读者能够分辨出什么样的文字是可爱,什么样的文字是纯粹,什么样的文字是心灵的契合,是从内心深处自然流淌出来的歌。我相信自己能写出好的文字,相信能摆脱平庸,相信能让文字重新焕发生机。

即使世界在崩塌,文字依然在燃烧。

写作不能指望一蹴而就,不可能轻易写出一部《红楼梦》。即使人工智能也无法做到。因为《红楼梦》是曹雪芹历经劫难后的深刻感悟,是一段劫后余生的反思,这种经历无人能替代。

人工智能即便在未来可以记录灾难的经历,但这种记录永远无法与《切尔诺贝利的悲鸣》相提并论,因为人工智能没有情感和深刻的内心体验。

有人认为人工智能可能突破意识形态的偏见,但实际上这是一个误会。人工智能是最受意识形态控制的领域,各种限制和审核使得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缺乏可看性。除非放开审核,但这样会带来不可预知的后果。因此,人类在矛盾中无法确定如何与人工智能共存。也许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后,人类能找到一个新的平衡点,但目前还没有这样的答案。

人工智能的出现,让我们的内容带上了人工智能的味道,充斥着我们的视觉和听觉。不久的将来,社会可能被人工智能占据,而我们却浑然不觉,甚至找不到好的应对方法。然而,我要说,这一切终将过去。人类会在某个黎明突然觉醒,不会让人工智能肆无忌惮地取代人类最富有创意的工作。我们需要人工智能来辅助,而不是取代我们成为创造的主人。

因此,所有有志于写作的人,都应该利用当前的机会,训练自己的写作能力,尤其是快速写作的能力。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只有快速写作,才能占领阵地,才能让自己的文字得到社会的认可,或者哪怕是小圈子的认可。无论哪种认可,都强过让自己的思想胎死腹中,让作品仅存在于想象中。写吧,快速地写吧,没有时间了,真的没有了。

虽然不知道天使何时吹响末日号角,但我确实感到了紧迫感。

四、谷歌 Gemini 广告翻车与 AI 写作的暗淡未来

谷歌刚刚发布了一个关于人工智能 Gemini 的广告。广告讲述了一个小女孩特别崇拜美国跨栏运动员悉妮·麦克劳克林,于是决定给她写一封信。她的爸爸说,太好了,我有人工智能,可以帮你完成这一切。于是,小女孩的爸爸用 Gemini 草拟了一封给悉妮的信,内容空洞乏味,难以卒读。这样的广告一出,大家不仅没有感受到高科技带来的便利,反而被这种虚假的情感表达吓怕了。难道人工智能的存在就是为了代替人类书写真情实感吗?难道人类最基本的情感表达也会被摧毁吗?难道我们未来收到的都是这样言不由衷的邮件吗?这种想象简直令人恐惧。

如果人工智能时代真的来临,我们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这样的情景。我们希望看到有创意的人在人工智能的辅助下创作出更好的作品,就像一个运动员在现代科技的帮助下突破自己的极限,而不是依靠机械手段去完成一切。本该由人类独自完成的挑战,不应被机械化取代。

写作,自古以来就是一种重要的技能。古代科举制度延续了数百年,基本采用的是文章决定终身的制度。为什么写文章好的人可以治理一个国家或者指挥军队?因为写得好的文章意味着逻辑清晰,思维严谨,足以断案治国。虽然科举制度并不完美,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这种制度确实是最适合中国的。

当代写作虽然失去了传统的魔力,也不再像过去那样带来巨大的荣誉和回报,但写作能力依然能体现一个人的潜力。现代社会中,写文章是一种复杂的回报系统,并不直接带来经济收益,但多写文章的人往往更容易获得成功。这几乎成为一个规律。如果程序员开发 App 是一种被动收入的来源,那么写作高手写文章也是一种独特的程序,是一种低成本的杠杆方式。

五、人工智能的正确定位是超级写作助理

虽然人工智能不能直接完成写作,但它可以成为写作的助理,甚至是一个超级助理。这篇文章就是在夜里,通过拼音快速盲打写出来的。我之所以能够这样快速写作,就是利用了人工智能的辅助功能。我不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分辨词语、选择合适的文字以及整理思路上,而是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写完后交给人工智能整理。通过这种方法,我在十分钟内可以写出大约六百字,然后通过 ChatGPT 进行润色后,基本没有错误。这样一个小时内,我就可以写出三千字。这在传统写作中是难以想象的。

在语音输入和键盘快速输入之间,我选择键盘,因为它们调动了大脑不同的部分。语音输入依赖口语系统,写出来的文字往往充满口水词。而键盘输入,无论多么快速,都连接了大脑中书面语写作系统。这是两个不同的区域,写出的文字自然也大相径庭。通过快速键盘输入,我们可以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把曾经想都不敢想的事变成现实。

为了更好地利用人工智能这个超级助理,我发明了一种迷你番茄钟写作法,在这里跟大家分享,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迷你番茄钟,是我在番茄钟工作法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精力和体力管理的实际,所使用的一种写作方法。就是10分钟一个小番茄钟,专心写作,然后再休息2分钟,三四次之后,来一个长休息。

我刚开始用计时器和文本编辑软件实现这个功能,发现太割裂,后来发现,完全可以在 Obsidian 中,用一个插件 Status Bar Pomo Timer for Obsidian 来实现。这样就实现了写作环境的统一。只要打开 Obsidian,就开始写,我甚至闭着眼睛盲打,文不加点,速度为先,让我一旁还在读六年级的儿子看得一愣一愣的。

文字写好之后,就打开 ChatGPT for Mac,让它进行润色,主要是修改错别字,去掉冗词,分段,整理标点。这样一段干净可用的文字,就诞生了。这篇文章就是用这个方法在一小时之内写成的,当然,酝酿它用了15天。

六、何不把写作看成是一场与 AI 结伴而行的冒险

前几天,家中老人家宴请了一些妹妹单位的领导,当然都是他的晚辈。席间他感慨道,一切都是过眼烟云,只有健康和安全最重要。对于一位退休老人来说当然可以这么说,但我知道这话不尽然。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东西比疾病和危险更可怕。有些人宁愿结束自己的生命,也不愿承受某种侮辱,面对某种代价,辜负某些亲友,这种事在现代社会中屡见不鲜。所以,人生是需要冒险的,既冒健康之险,也冒其他一切风险。

写作也是一种冒险,有时候是很冒险的行为。我这里说的不是某些国家因为写了什么而被拉去裁缝人际。这种情况当然是存在的,但这并不是我今天要讲的。

我说的代价是为了写作要付出健康,要冒着暴露自己身份的危险,袒露自己情感和灵魂的危险,有时候甚至冒着丧失此生所有的风险。但即使这样,也有人愿意写作,而不愿意停息。因为写作是他们的使命,是他们的召唤,是他们不能抗拒的呼唤。

有些人生选择是可以自主的,有些却无可奈何。写作就是这样,不是因为没有别的谋生技能才选择写作,而是写作的需求,内心发出的声音和渴望,已经远远超过了生存的需求。

人工智能在替代人类方面,所能做的依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助理的角色。但我已经离不开这个助理,因为我的顽疾、拖延症和粗疏草率的时间管理,靠我自己的意志力很难克服。就像减肥需要司美格鲁肽这样的药物一样,写作也需要人工智能助理的帮助,让我们把精力放在写作本身,而不是那些繁琐的、挑选字句、字斟句酌上。炼字可以产生好诗,但长考也可能出臭棋。许多脍炙人口的篇章都是一气呵成的。写作为什么不尝试这种方法去冒险呢?总是四平八稳,能有什么出奇。如果不寻求突破,敌人会碾压我们,并嘲笑我们的尸体说,看这个拖延症患者。

给人工智能写作者的建议:人工智能只是你的助理,而不是你的替代品。如果你用它完全代替自己的写作,你将失去写作的乐趣,也会失去你的读者。无论这个读者是你的社交媒体关注者、前女友,还是前同事,只要有一个读者在,就值得你去写作。写作是一种思想的传播,只要能把思想传播出去,它就是美好的,写作的任务就完成了。至于是否会有人阅读,那并不重要。许多流传是人为创造的,并非因为作品本身有多好。

我最近经常去家乡的小书店,看到许多书,尤其是中小学生的指定读物,摆在书店里。这些书在文学性、艺术性、思想性方面都不够格,和其他优秀的书籍相比有很大差距。但因为这些书被有关部门选中,它们便获得了某种生存权。然而,这种生存权并不等于它们在读者心中的生命力。有些书虽然不在这个名单中,也没有摆在书店里,甚至已经绝版,但它们的价值依然很大,依然会有人阅读。只是这些书在静悄悄地等待它们的读者。

让我们把写作当成真正的写作,不要因为人工智能的出现就降低写作的智力活动水平。也不能因为有了人工智能,就偷懒,不履行自己的责任。相反,有了人工智能这个超级助理,我们可以更迅速地表达自己,更自由地写出真我。

人总是要死的,在死之前,写吧。

Loading

回乡偶记之四:卫氏三兄弟

Saturday, August 3rd, 2024

回乡偶记之四:卫氏三兄弟

我小时候第一次听邓丽君是在卫青家,当时他哥哥卫元不知道从哪里弄来一台录音机,全村人都没见过,把他家围得水泄不通。卫元把我们这些小孩一边往外面赶,一边说:

你们这些孩子们别听,听了夜里睡不着觉。

在听她的歌之前,我们这帮孩子已经从在田野里捡到的传单上看到过这个女人。圆圆的笑脸,眉毛也是弯的,一手一个搂着两个穿着飞行员的肩膀,上面写着「中华民国歌手邓丽君欢迎大陆投诚义士」。想不到她的歌声这样颤颤巍巍、甜甜糯糯,像奶奶给我熬的甜粥,又像冬天黄米红枣年糕盆里积攒下来的枣汁。不过,对于听革命歌曲长大的我和卫青来说,听了几嗓子,就腻了。直到录音机开始放张帝,我们才又兴奋起来。

这位朋友你问张帝,什么才是马杀鸡?马杀鸡本来是句英语,就是你身上痛痛地,痛痛地。

我们都笑得前仰后合,尽管没有人知道什么是马杀鸡。也许卫元知道,但他不屑于告诉我们。

卫元、卫青在他们家排行老大、老二,他们家还有个老三叫卫军,跟我们玩不到一块去。但他极爱干净,我看到他在太阳底下,用粉笔在刷球鞋的边。

卫军,你在鞋上画画呀?

他清瘦的脸抬起来,像看原始人一样看着我们,没回答。

这时,村里最擅长唱戏的长井伯伯恰好从门口走过。他说:

人穷穷在鞋上,人丑丑在牙上。卫军这个鞋这么一捯饬,全丁家村的闺女都得围着他看。

多年以后,我才明白,卫青家是我们村里最显赫的家族。他爹在隔壁县当县委书记,但那时中国的特权社会还没形成,他们一家人不仅还住在村里,并且他娘跟我们每个人的娘一样,也不过是一个家庭妇女。

卫青的娘有个秘密,全村人都知道但谁也不敢说出来的秘密,她头上有块头发掉了,戴的是假发。因此背后都偷偷地叫她「秃芒」,芒是她的名字。村里的妇女都有一个名字,只是结婚以后就不常用了,人们都会称呼「卫青他娘」「小白他娘」。在村里,戴假发,装假肢,穿增高鞋垫,都是没用的,因为人们彼此知根知底,最厉害的侮辱方式就是说出真相。

我们村里孩子,在吵架吵不过,对骂骂不赢的时候,只需要嘴巴作出一个:「tu–ma」的口型,立即就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效果。卫军登时色变,冲过来跟那人拼命。往往把对方撂倒在地,骑在身上,但是不知道接下来怎么办?只是嘴里喊着:

看你以后还叫不叫?

被他压着的那孩子,赶紧告饶。连声说:不叫了,不叫了,以后再也不叫了。

卫青没有他弟弟那么容易冲动,他有点笨笨的,但笨得无忧无虑。我俩经常下军棋,走暗棋,一揭两瞪眼,输赢主要靠运气。即使这样,我赢的多,他赢的少。不管谁赢了,输的人就气鼓鼓地半天不说话。我俩常常在田间地头上,因为下棋而互相不理不睬,只有头顶中云雀叫了一两声,我俩才回过神来。各自回家。

不久,卫青家又围了很多人。不过,这次他家大门关住,只有敲门才能进去。因为卫元搬来我们村第一台电视,虽然只有很小的一个黑白屏幕,但打开了一个神奇的世界。我记得在他家看的第一部剧情片是一部惊悚犯罪片《玫瑰香奇案》。说的是粉碎四人帮以后,有个老干部被平反,国家给了一大笔钱。他的子女或者女婿为了尽快获得遗产,就起了谋害老干部之心。他用的手段十分拙劣,我刚看了十分钟就已经猜了出来。先制造一个不在场的证据,然后再给睡熟的老干部被子上泼上汽油,点一支玫瑰香,香尽火燃,老干部一命呜呼,杀人者逍遥法外。这么弱智的做案手法,自然逃不过公安人员雪亮的眼睛。最后,女婿被抓,命案告破,老干部含笑九泉,我们这群目瞪口呆的观众明白了一个道理:家里还是不要一夜暴富的好,否则命里担不起。

我人生第一张照片是跟卫青一起照的,我们去了照相馆,我爹给了我5毛钱,卫青出了7毛钱,1块2照了一张合影,洗出来两张。这张照片还在我父母家的镜框里,照片上的我绷着嘴唇,看上去很严肃很紧张。卫青习惯了照相,表情比我轻松自然。

小学毕业后,我和卫青就没有见过面。不过经常听到他们家的消息,卫元的生意越做越大。有一年到东营,我的好朋友、诗人邵风华指着一座叫天鹅湖的大饭店说,这就是你们村的卫元开的。

卫军,42岁的时候死了。得的是癌症,具体什么癌,没打听清楚,也不敢乱编,反正是治不好的癌症。最后的时光是在家里度过的,他娘照顾他。只听说,卫军变得特别易激惹,不允许别人发出任何动静,他娘只好在家里穿着棉袜子,蹑手蹑脚地照顾他。

他终于还是走了。再也没有人为了保护妈妈的假发而战……

卫元的商业帝国忽然崩塌,集资了很多钱,给了上家,上家说资金链断裂,让他自己想办法。我们村里也有很多人投在他那里,但大家不肯狠要。东营的好汉们可不管这些,他们雇了两批黑社会,驻扎在卫元家里。一伙人吃住在他家客厅,一伙人在他家院子里搭起帐篷,支起锅,开火做饭。

又见炊烟升起,暮色照大地,想问阵阵炊烟,你要去哪里?

当邓丽君的歌声响了一个月,卫元终于坐不住了。他把中介开价1000万都不卖的别墅,作价750万火速卖掉,还掉了东营人,送走了黑社会。当然,我们村里他的乡亲们的钱,依然欠着,遥遥无期地欠着。

而骗了他钱的上家,就住在我父母所在的小区里。家里一辆路虎,一辆大奔,明晃晃横亘在院子里。卫元却不敢来这里扎帐篷,甚至连上门讨要都不敢。

一物降一物,卤水点豆腐。

长井伯伯气息奄奄地说。他攒了一辈子攒了20万元,也在卫元那里存着,当初承诺年息百分之十,利息是不指望要回来了,老人家只希望能看到本金,或者本金的一半,也就瞑目了。

然而,终究没有等到。卫元托人捎来一包树根,说叫什么红豆杉,让长井伯伯泡水喝,说喝了包好。

长井伯伯喝了一口带着根须的乌涂水,竟然唱了起来:

马大宝喝醉了酒,忙把家还。只觉得天也旋来地也转,鸡叫一声明了天。

是夜,没等到鸡叫,长井伯伯的魂魄就离开了身体,归到他和卫氏三兄弟共同的列祖列宗那里去了。

Loading

回乡偶记之三:了不起的六婶

Saturday, August 3rd, 2024

回乡偶记之三:了不起的六婶

这次回乡,听说了年近七旬的六婶为了给侄子讨还公道而负伤的故事,我觉得应该写一写她了。

一般来说,吾乡之妇人都被习惯和乡俗规训得服服贴贴,相夫教子,吃饭不上桌,但六婶是个例外。她从年轻时就以泼辣闻名,我在电视剧87版《红楼梦》没拍之前,就读过王熙凤的故事,觉得除了生活条件比我村好,简直写的就是六婶的故事。后来看了邓瑾、刘晓庆等人的演绎,只觉得精致有余,辣劲不足,远没有刘婶更神似。

六婶刚结婚不久,就因与六叔打架,而半夜出走。当时农村妇女离家出走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挎着小包袱,一种是空着手。带包袱的不怕,因为要么回娘家,要么去亲戚家,发发脾气,过几天就回来了。可怕的是空手出门的,往往抱着必死的决心,很容易在一片树林,一条河沟里,自寻短见。

六婶出走是空着手的,这可吓坏了家族中的众人,大家只要趁着夜色分头去找,我爹领到的任务是到县城里找。那时县城里没有路灯,我爹深一脚、浅一脚地跑到一个路口,忽然路边窜出两个黑影,说:「站住,身上有钱吗,有钱拿出来。」随即一道手电的光照到他脸上,晃得他眼睛都睁不开。没等他作出反应,忽然电光从我爹脸上移开,就听到一个声音说:

是王老师啊,我当是谁。

我爹听这声音很熟,想起来是以前中学教过的一个学生。那学生还嘘寒问暖,问老师怎么半夜跑到这里来。我爹据实以告,说弟妹从家里跑了,那学生还客气地说:

王老师,我跟你一起找吧。

我爹说:

不用了,你们忙你们的。

后来六婶终于全须全尾地被找到了,从那以后,再也没有离家出走过。

不过六婶获得乡邻们的赞许,不是因为使气斗狠,而是在对待子女的问题上,深明大义。

六婶生了两个女儿,大女儿长得像一朵牡丹花,但一条腿有天然残疾,走路一跛一跛的。在1980年代不富裕的农村,遇到这种情况,都会听天由命。我家乡是黄河以北出了名的贫困县,六叔六婶又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大家都觉得这孩子可惜了。将来能嫁个全乎人,就已经是万幸了。

令大家想不到的是,六叔和六婶在为大女儿治腿的问题上,决心很大。吾乡虽然贫困,但重视关系和人情。六叔联系到本乡在北京当医生的一个熟人,带着女儿去了首都。

当时进京是一件大事,非个人之力可以完成,有一次是家父陪着去的,在北京给我妹妹买了一件蓝色连衣裙。跟在县城买的裙子不一样,这条裙子只要人原地转动,裙摆就鼓起来,像开出一朵喇叭花。我记得那年夏天,我妹妹转得有些头晕。

通过多次矫治,六婶的大女儿残腿上装了钢板,以后走路竟然跟正常人一样了。这不亚于把她的命运从悬崖边给挽救了回来,这正是大女儿后来嫁对了人家,使得六叔六婶晚年迎来了一次神奇的转运。

六叔六婶想要一个男孩,但由于计划生育政策,他们只好到外省收养了一个。

想不到收养的这个男孩,竟然是个极忠厚、极孝顺的。前两年,我们村兴起了一股认祖归宗风,全村40多个同样手段收养的男孩决定回故乡认亲,但六叔家的儿子却明确拒绝了。他说:

要去你们去吧,这里就是我的家。

六婶把自己亲生的两个女儿和收养的儿子拉扯大,让他们各自成家,她也当上了姥姥和奶奶。

大女儿的公公是一个敢为天下先的人物,他开了一家纺织厂,贷了很多款,最后把工厂里的破机器都抵押给了银行,后来双方两清,他拿到了一大笔钱不必还,银行拿走了价值连城的、刻着流金岁月痕迹的纺织机械。而六叔因为和亲家一起投资过一个工程,标的300万,原不指望能全部要回,想不到竟然收到了全部款项。而亲家很大度地说:

我不跟你分了,你都拿走。

我们村所有人都知道了随后的一幕。六叔六婶把三个子女叫到旁边,一人发给他们10万。这件事的隆重程度,不亚于李尔王三分天下,一时在家族中、在村里、在四邻八乡都传为佳话。

而此时的六婶,精神格外爽快。有一天遇到我妈,她远远就说:

孩子买来的海参,个太小了,我去店里换成大个的。

常言道:赢棋不闹事,富贵不折腾。大家都认为六婶从此安安澹澹过日子,快快乐乐吃海参。想不到,她又做出一件令人击节叫好的事。

原来六叔有个侄子,八个月前给工厂干活的时候,被吊机的钩子砸到后脑,至今在医院里昏迷不醒。在赔偿问题上,双方相持不下。合族也都出力,在工厂聚集。六婶身先士卒,跑上去撕扯工厂主管,被对方一把推开,踉跄倒地,胳膊受伤,缠了绷带。这马上成为家族和相邻口中的美谈。一个本来可以安享晚年的老太太,为了自己的侄子,甘愿冒这么大的风险,这是什么精神?

最终,工厂和伤者家属达成了协议,同意除了支付前期治疗的费用之外,另外一次性赔偿150万元,双方从此两清。不得不说,六婶的冲锋陷阵也起了一定作用。

从写作技巧上讲,结尾应该有一个特写:六婶胳膊上缠着绷带,一手牵着小孙女,走在海货市场的螃蟹摊前,说:「给我挑大的,旺活的。」但我实在没有看到过这个场景,加上我不爱走亲戚,这个夏天,大概率是遇不到六婶了。这篇回乡偶记,就此打住。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