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the ‘生活’ Category

老张的套

Friday, August 18th, 2006

我 们都叫他老张,其实他并不老。就像老徐的博客不是半老徐娘写的一样,老张的套套也不是老男人用的套套。我为了贪博客一晌之欢,把老张拿出来说事,其实有点 不厚道,因为这个故事牵扯了好多人。好在,他住在另一个城市,而且前年我们见面的时候,他还不会上网。所以,我就大胆假设他看不到这篇博客吧。

多 年以前,老张、小冉是一对金童玉女。他们一个未婚,一个未嫁,在单位食堂里偶然相遇,挤在一张餐桌上吃饭,彼此不敢看对方。这时闲得发慌的工会主席孙大 姐,看到他俩,惊为绝配,知道自己虽然不能成为爱情故事里的男女一号,但可以做一个完美的导演兼编剧,于是端着盘子挤过来,眉眼笑成一朵花。两人见到她, 急忙停箸招呼。孙大姐不愧是月老再生,丘比特变性,不到一顿饭的,竟让这俩人熟识得跟老朋友一样。

孙大姐的导演理论属于无师自通,与斯坦尼斯拉夫暗合。她相信演员依靠自我修养就能创造角色,而导演的任务就是帮助演员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孙大姐从她可支配的员工福利中拿出两张游泳卡,分别送给老张和小冉。

在 一个炎炎夏日正午,两个人在游泳池里开始了第一次约会。老张看着小冉近乎完美的身体,差点看呆了。小冉说不会游泳,老张说我教你吧,先从仰泳开始。小冉平 躺到水面上,蓝色的泳装露出两座若隐若陷的小岛,普吉、皮皮二岛跟它们相比,不过是两个垃圾堆啊。老张托着她的腰,像一个饥饿的服务生托着一盘丰盛的大 菜。

一个春风沉醉的晚上,天上有一弯月亮。两人散步到运河。两个血气方刚、含苞待放的年轻人,在这样的夜晚,看着这样的月亮,还能做什么 呢?老张主动试探,排除了警告,再向下一个目标摸索。就在老张微颤的手,靠近一座丰美的岛屿的时候,他遇到了橙色警报,被毫不留情地推来了。老张微微喘着 粗气,如果再伸出舌头,就是一条盯着麋鹿的猎狗。

麋鹿隔着一段安全的距离,忽然问:”你愿意跟我以结婚为前提进行交往吗?”老张被这个冗长西化的句子问愣了,经过认真分析句子成分,他清楚了她的意思,于是坚定地点点头,把小冉抱到怀里,开始进行未完成的探索和发现。河畔的
灯火像欲望一样明明灭灭,老张很快找到了。圆的源,生命之源,虽然没有外壳包装的那么大,但他的心忽然踏实澄明起来,仿佛飞上了秋后的云端。谁叫他小时候是个抱着坚硬的奶瓶长大的苦孩子呢?

一个礼拜后,两人初试云雨,从老张吱嘎作响的床上转战到二手市场买来的沙发上,从天色蒙蒙亮战斗到三杆日上。就这样彼此的身体里都留下对方疼痛的痕迹,小概率事件一旦发生将不断发生。两个月后,老张准备向她求婚了。小冉让

他 答应两个条件。第一、结婚之后,女不卖淫,男不嫖娼。老张已经繁华阅尽,正需要返回主流,就干脆地应承。第二条件有点奇怪。男女双方必须坦诚相见,都视对 方为唯一。男方一年可有一次外遇,但事后都应当知会女方,只是不必陈述细节。老张以为小冉跟他开玩笑,枕边话,不必当真。但第二天在自己的钱包里,发现了 一个套套。

两人很快举行了婚礼,刘大姐无疑是婚宴上的笑得最开心的人,这个作品无疑是她最得意的。

虽然在真皮沙发上找不到二手沙发的激情,虽然有些因生活细节造成的磕磕绊绊,但总体而言,老张和小冉的新婚生活还算顺当。结婚一周年那天,老张把套套交到老婆手上,说你收回去吧,我不会去用这个额度。小冉微微一笑,把套套
扔到垃圾桶,第二天,老张发现钱包里又放了一个套,生产日期是当年的。

老 张有一次差点用上这个套套。出差在外地,他去了一个酒吧,黑灯瞎火地在那里认识了一个清纯的女子。几杯洋酒后,两人四条腿绞到了桌子下面。买酒时,老张伸 进钱包摸了那个套套,软软地还在。欲望的闸门在他心里冲撞。是泄洪的时候了,反正这也不会违背对老婆的承诺。这时,对面的清纯女孩开始瞎谈,老张听到了好 多”钱”字,忽然意识到了什么,又假装没听懂,支支吾吾,依然调情。清纯女终于忍耐不住了,说,500,去你那儿?老张酒醒了,对,婚约第一条,女不卖 淫,男不嫖娼。老张把腿收了回来,像少年啦飞一般逃离。

整整三年,粉红色的套套一直躺在老张的钱包里,跟一堆透支的信用卡放在一起。老张一次都没用过他,至少他是这么告诉我的。

直到有一天,一个丰满性感的女孩子出现在老张面前,她一笑起来,空气都会摇晃。老张下意识盯着她的胸牌,想象水面上两座奇伟葱郁的岛屿。

上次说到哪儿了?懒得回头再看,换个口气再喷吧。

有人怀疑我的这个系列博客是短篇小说,真把我乐死了。随便找个做书的朋友问问就知道了,这年头谁还写短篇,谁还看短篇?我不过把朋友的故事取其筋骨,改名换姓,加上一点口水,放在博客上而已。至于,我的朋友同不同意,朋友的老婆会不会看到,这个就不用你们操心了。

老张,确实不姓张,他老婆也不姓冉,但是他老婆允许他每年有一次外遇,决不是我编的。他老婆从小历史学得特别好,尤其喜欢大禹治水的故事,知道与其堵起来等待决堤,不如主动留个小缺口泄泄洪,反而更安全。

我跟老张在一个小饭馆喝到天亮,听他讲到天亮。作为回报,我给他绘声绘影讲了两个报纸上没有公开的情杀案例,这才得到了第一手素材。

老 张把一杯孔府家酒一干到底,说,佩哥,小戴往我我面前一站,我心里咯噔一下子,估计自己这次可能严防死守不住了。为什么?因为小戴是个女大学生。我们这代 人,都有女大学生情结。大学里四年啊,手没摸过女生,就摸自己了。所以,看到小姑娘,就想抓住青春的尾巴,抓紧了,带一程。

我看他醉意朦胧,生怕他睡着,催他快讲。

他 咕隆了一声:靠,你小子比我还猴急。我是小戴的师父,小戴是我的实习生。我们经常加班到深夜,倒不是我故意的,单位太黑,没办法。你能想象吗?一个姑娘, 草叶上露水一样的姑娘,就坐在距我半米不到的地方,我甚至可以闻到她脖子上散发出的清香。她纤巧的小手,握着陶醉的鼠标;衬衣下弹起的胸部,贴近幸福的键 盘。

于是,你赶紧握住他的小手,故意按空格键,无意中碰到她的胸……我哈哈地笑起来。

老张很鄙视地看了我一眼,那是你,我什么都没有做。我不是情场上的老手,我信仰规则和秩序。我知道,面对小姐,可以恣意调笑;面对轻佻女人,可以单刀直入。但我实在不了解一个工作十年的男人追一个大学女生的流程。

但 是那个致命的晚上终于来临,我带了她陪领导喝酒,你知道我们这个烂城市有个规矩,请人吃饭一定要带上良家妇女,这样才够规格。刚开始,酒是冲我来的,我是 饿虎难敌群狼,一斤白酒,就有点打晃了。朦胧中,我看到小戴站起来,说,别让张老师喝了,我敬大家一个。这一敬坏了,所有的色狼都举起杯向她扑过去……我 有心想护他,但是舌头打结,动作变形了。最后把领导送出门,我发现小戴睡在包厢的沙发上。

老大,公关课就不要给我上了,快说后来。从送她到家门口开始讲。

靠,你怎么知道我送她了?

我是巫师。

她跟一个女同事合住,我想如果这样把她送回去,影响会不好。于是,我把她领到了宾馆,四星级的,你知道我这个人平常很节省,关键时候不疼钱。在这之前,我们打了辆出租,我怕她吐人家车上,就让她躺在我怀里。但是,一点杂念都没有啊,你要相信我。

我说,这个时候有杂念是畜生。

对,老张显然很欣赏我的话,我这个人唯一的优点就是不是畜生。我差不多把她抱到房间里,给她铺好床,帮她盖好,又沏好一杯红茶,把一个垃圾桶放到她床下。万一半夜吐呢?正准备转身走,听见她发出一阵哭声。我以为她在梦里哭,再一看,她眼睛居然睁着。

她死死拉住我的胳膊,边哭边喊妈妈。

我尽量安慰她,把一辈子的疼人的话都说了,这个时候,我的手机响了。个性铃声,我老婆录的“老公,接电话了,老公,接电话了……”,你说换了你,怎么办?

跑到厕所里接呀!

靠,你不知道她拉我拉得多紧。我一横心,算了不接了,关机。

我说,老大,你惨了。

佩哥,你说的太对了!

但是,至少你们曾经拥有过。

拥有个屁呀!我是那种趁人之危的人嘛。我一直陪小戴坐着,看她睡着。我就呆呆地坐在沙发上,半梦半醒。

早晨小戴醒了吗?怎么样了?

别提小戴了!精彩的在后边呢。我天亮后回到家,跟老婆解释昨晚喝多了,睡朋友家了。她倒没说什么,过了一个月,我正在厨房洗菜呢?她推开门,直勾勾看着我。

啥事?

啥事?我也是这么问她。

她说,没事,我就是问你,我给你钱包里放的东西,你用了吗?

东西,什么东西?

套。

我说,钱包在桌子上,你自己看吧。

不用看了!她说完就把门摔上了。

我靠,我这才明白过味来,她是怀疑我用了那个套套。我跑出厨房,冲向桌子,把钱包里的套套取出来,扔到她面前。问她,你什么意思?

没什么意思?XX大酒店,住的舒服吗?

我一下子就蒙了,她怎么知道的?

她怎么知道的,我赶紧问老张,老张说,靠,我傻,不该用信用卡,她看了我的帐单。

那个长头发,白衣服的小姑娘是谁?

她又怎么知道的,老张?老张说,至今仍是一个谜,估计是诈我。

老 张说,别打断我了。我继续跟你说,我说,跟你说实话吧,那天是如何如何。我拍着良心发誓,我没做对不起你,对不起任何人的事!你调查我,明显不信任我!咱 们结婚这么多年,我动过花花肠子吗?再者说,即便我花心了,我们不是有协议吗?你不是鼓励我一年外遇一次吗?原来都是假的,都是怀着不可告人的目的,秘密 试探我,监视我!你把我当成了一个犯人,这日子还怎么过?

我肯定青筋暴露,唾沫横飞,但她一点都不着急,只是看着我的眼睛。说,我们之间最大的约定是彼此坦诚相待,你心里没有鬼,为什么那天早晨回来,对我撒谎?

我说,我怕你误会。

告诉你,我已经误会了!她说话从来没这么大声音过,有点刺耳,从那天起,我就知道你心里肯定有事瞒着我。跟你说实话吧,我找过那个小姑娘了。

你,你竟然这样。我气的直哆嗦,后来我才知道是老婆诈我的,她根本没有找过小戴。可是当时我不知道啊。我就铁青这嘴唇,看着老婆。

我老婆冷笑着说,她说的跟你差不多,只是喝醉酒那一段她说不记得了。

我真的愤怒了,也用高分贝的声音说:难道我趁她喝酒把她干了?那么做,那不成畜生了!

老婆也用更高的分贝,欺骗老婆,欺骗女学生,就是畜生!

靠,我今天还就畜生一回给你看呢!走走,我俩找小戴去当面对质去。小戴还是处女你知道吗?

我靠,我惊叫了一声,哥们,你怎么自己招了?

老张放下酒杯,苦笑着,我他妈说完这句话,就知道坏菜了!我老婆忽然不喊了,用看蛇一样的眼睛看着我。那目光真可怕,真他妈的可怕。老张拿起酒瓶,把酒根咕咚咽下。

第二天,工会的刘大姐就找我了,把我抢白了一顿,然后问,你怎么知道小戴是处女?我靠,我老婆什么事,都跟大姐说了。

我对大姐说,我也不瞒你。小戴这个孩子把我当成亲哥哥一样,她有什么烦心事都告诉我。这不吗?她说,她交了一个男朋友,那个小伙子吧,很想那个什么。但是她很犹豫,就跟我说了。

我对老张说,你骗鬼去吧!你们大姐大风大浪的,这么拙劣的谎言也能信?

别着急,大姐也是你这个眼神,看着我,问:她这都跟你说?

此 时的老张眼里闪动着智慧的光芒,他继续说,我又那么面瓜吗?我多聪明的人啊。我赶紧跟大姐说,我为什么知道她是处女?因为一次同事们玩“实话还是冒险”, 小李子问小戴,你是处女吗?小戴拒绝回答。然后小李子又换了个问题:你第一次接吻是什么时间?小戴坚决地摇头,说只跟三岁的小外甥亲过嘴,除此之外,再也 没有。大姐,你想想,如果连吻都没接过,那还不是处女吗?

大姐听了我的话,开始低头琢磨,越琢磨我说得越对。就又把我批评了一顿,后来又把我俩单独叫着吃了顿饭,两个人都劝了半天。

我说,你小子是撒谎吧?

老 张说,当然了。那次喝醉酒之后,第二天,小戴见到我就脸颊绯红。但是我们俩有了共同的秘密,关系就不再一般了。有一天清醒的晚上,我送她回家,楼道是黑 的,我抱了她,然后,我们躺在一起。我刚想脱下她的衣服。她忽然跟我说,她还是处女,我说,那算了,穿上衣服,走了。你知道吗,走下楼梯,我感觉我自己太 伟大了!简直就是一个圣人!

我问:你看过一个电影《美国丽人》吗?

他说:没看过。

我说,你要是看了,就知道当圣人是什么结果了。

这么写估计天亮也写不完,我还是换回第三人称叙述吧,哪怕被人说成是短篇小说。

老 张果然是圣人,他告诉我一个细节。跟小戴脱衣之前,他取出钱包里那个套套,像故宫博物院的老教授打开国宝一样,塞到枕下。当他得知小戴是处女后,就起身穿 衣,当然还没忘了把套套拿走。一路上竟然忘了丢弃,回到单位,一摸兜才发现,就把套套和外包装,丢到厕所的马桶里。放水,那套偏要浮在水面上,怎么也冲不 走。

从那以后,老张和小冉就和好了。但是心里都留下了深刻的伤痕。从任何生活的细节里,都能够感受出来。小戴也离开了老张的单位,另找单位。

直 到有一天,他到游泳池游泳,在无数横陈玉立的白肉中,看到了小戴,破碎的水花溅到那两座神秘岛上,老张看得有些反应。他想起了那个套套,想起了三年没有使 用的外遇配额,想起了跟小戴冷战和热战,甚至想起了致命的琐事,甚至晚餐小戴多放的味精和酱油……凡此种种,最后变成了出征的勇气,老张向神秘的岛屿游过 去了。小戴看到了老张,向他挥出了手臂。老张奋力地游过去,游过去, LOST,LOST,哪怕在这一刻坠毁,迷失。

忽然,老张的腿被人抱住,一根水柱冲起来,随即跳出一个小伙子:”我抓到你了!”一见是老张,那人忙说抱歉,然后一把把小戴揽到怀里说:”跟我来,亲爱的!”

两人相拥而去,只剩下老张浮在水面上,像一个盘旋在马桶里冲不下去的套套。

Loading

呸公拍案之天使与恶魔

Thursday, August 17th, 2006

终于读完了!这篇至少5万单词的文章--1998年普利策“特稿”奖(Feature Writing)作品《天使与恶魔》(Angels&Demons)

任何人对新闻的理想主义心存怀疑的话,我建议他也花上8个小时的时间,好好读读这篇文章。

1989年6月,美国佛罗里达州一处海湾中发生了一起谋杀案,前来度假的一母二女,被残忍地杀害,凶手抹去了一切痕迹,探员展开调查,历经三年。8年以后,佛州《圣彼得堡时报》(St. Petersburg Times)记者Tomas French采访了数百位当事人,调阅了4000多页警方卷宗,以及所有可能得到的素材,写下了这部长篇特写。

读它,你面前展开了一幅美国社会的3D画卷
你走进私人奶牛农场,与不幸的罗杰斯(Rogers)一家相遇
你跟Jo, Michelle, Christe一起踏上假日旅程
你跟她们一起欣赏最后一次日落
接着,你被载到黑魆魆的海上,你跟她们一起经历最恐怖的黑暗
你参加了无辜者的葬礼,听见牧师的呼喊:“你在哪里呀?上帝!”
你跟那些流着人类血液的侦探一起启航,寻找恶魔
你是遵从良心的证人和邻居
你是无数天使中的一个
为了正义得到伸张,你要过滤掉一个个嫌疑,
搜寻出最不齿的同类
……

够了,单凭这一切,足以让你血脉贲张,扼腕唏嘘。
如果你是个新闻人,这篇报道会醍醐灌顶一样,让你找回在媒体中丧失的童贞。
我一点都没有夸张,从这篇特稿中学到的一切,我将跟你一起分享。

《天使与恶魔》(Angels&Demons)与国内典型犯罪新闻报道的区别。

一、报道结构

1、国内

国内的报道结构基本上是一套程式,笔法也是陈词滥调。一则典型的报道,通常是这样写的:

--开头:

8 月13日,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SO0HOO城13号楼的一个窗户还亮着灯光。客厅里潘先生正趴在桌上数钱,忽然听到卫生间传来一阵响声。“老婆,你怎么 了?”他大声地问,没有回答。他径直走向卫生间,打开门,可怕的一幕出现了:潘太太赤条条躺在浴缸里,水已被鲜血染红……

--中段:

他朝曹女士身上残忍地刺了三刀,然后从窗户里逃走。于是出现了本文开头时的那一幕。

--结尾:等待他的将是法律的严惩。


2、《天使与恶魔》

--开头:

在她们存活的最后几个小时里,尤-罗杰斯和她的两个女儿拍了一组照片。有一张是 Michelle在汽车旅馆的房间里沐浴盯着镜头,沐浴阳光。

但是最让人难忘的是在阳台上拍下的最后一张,夕阳渐渐消隐在坦帕湾。这三个女人即将出发去见一个男人,那人答应用船载她们出海。

1989年6月4日,Jo, Michelle和Christe被发现,她们的尸体漂浮在坦帕湾里。这是一个关于谋杀及其后续影响的故事,一个由一群有信仰的人和难以置信的罪犯共同书写的故事。

--正文:

这篇长篇报道共分七章,9个部分:0、开篇 1、日落 2、伤痛 3、邻居 4、锡人 5、银弹 6、黑夜 7、神国 8、结局

整个报道丝丝入扣,跌宕起伏,但这不是侦探小说,而是每个细节都夯实的新闻报道;不是猎奇故事,而是充满了同情心和人性关怀的特写。

--第7章结尾:


傍晚,人们离开法庭,朝海湾望去,海天一线,彩霞满天。正是这样的天空,伴随Jo和两个女孩来到佛罗里达,把她们引诱到死亡之地,把伤痛留给爱她们的人们,把她们的名字烙在人们的记忆里。

这样的天空,对于罪犯来说,可能永远再也见不到了。

太阳落下去,辉煌地落下去。

二、新闻事实

1、国内。很多新闻事实,只存在于记者的想象中,根本没有旁证,甚至死无对证。不少记者习惯用三流小说家的笔法去写新闻,一个流行的写法是这样的。

--月牙五更,王老汉披上棉袄,走出房门,来到池塘边。他点起一袋旱烟,望着承包的3亩鱼塘,想到今年会有个好收成,他嘴角泛起微笑。“终于可以给儿子娶个媳妇了!”他想。这时他不知道身后草丛中,一双罪恶的黑手已经搬起一块石头,朝他的脑袋砸下去。

2、《天使与恶魔》。

--Jo和两个女儿,游览了动物园,她们看到斑马、大象,欣赏孔雀开屏。这一切可以从她们死后相机中留下的照片里,得到印证。

三、叙事与语言

1、国内:语言被禁锢了,当事人被脸谱化了,套话连篇,隔靴搔痒,迟钝乏味。

--描写犯罪的常用词:手段(极端)凶残、令人发指、毛骨悚然、人性泯灭,道德沦丧、兽性大发、满足淫欲,人面兽心,禽兽不如,极其狡猾,老狐狸,反侦察能力很强,狞笑,奸笑,伸出黑手,倒行逆施,恶贯满盈,欲壑难填,灵魂堕落,走向毁灭,铤而走险,仓惶出逃……

--描写侦察的常用词:紧急出击,周密部署,运筹帷幄,发动群众,(地毯式)排查,明查暗访,火眼金睛,明察秋毫,临危不乱,大义凛然,当机立断,(个别警察)一筹莫展,山穷水尽,线索中断,老猎人,宝刀不老,足智多谋,柳暗花明,峰回路转……

--描写破案的常用词:真相大白,水落石出,拨云见日,天网恢恢,露出马脚,原形毕露,狐狸尾巴,绳之以法,民愤极大,拍手称快,突击审讯,负隅顽抗,侥幸心理,铁证如山,哑口无言,垂头丧气,泄气皮球,防线崩溃,供认不讳,正义审判,锒铛入狱,压赴刑场……

2、《天使与恶魔》

--描写罪犯:

因为罪犯没有接受采访,更多使用侧面描写。受害者亲友的悲痛,探员、检察官的愤怒;FBI对罪犯性格的推断(为人随和,社交能力强,外表体面);邻居的怀疑与恐惧;罪犯亲友的回忆;陪审团的感受(从他眼睛里看到了魔鬼)。

- -犯罪过程:由于这起一级谋杀案没有旁证,罪犯也矢口否认,所以还原犯罪过程是一个难题。Tomas French是这样解决的,他通过几年后,警员夜驾小船亲临犯罪现场的感受,让我们体会到犯罪现场的恐怖;通过罪犯犯下的另一强奸案当事人的证词,让我们 想象杀人夜的残忍。不过记者还是强调:我们只能用想象来填补那一夜留下的空白。国内一些媒体在遇到这种情况时,往往又动用文学想象力,把无法证实的过程当成事实去描写。这点是应该避免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即使司法系统也非全知全能。法律只认证据,和直接理性的逻辑。把这些写清楚,就可以了。

--破案过程

国 内宣传有一条规定,不提倡报道案件侦破的详细过程,以防犯罪分子学去。在西方不是这样,媒体对于侦破过程全程跟进,详尽报道。在本案中,探员充分利用媒体 的力量,将掌握的重要线索(嫌疑人的笔迹、模拟画像)公诸于众,而这恰恰成为案件告破的关键。这还有一个作用,让罪犯不再敢继续连环作案,保卫了社会。这 篇报道揭示了整个侦破过程,你会深入到警员的内心,与他们同呼吸,共战斗;你会知道,他们如何从浩如烟海的线索中筛选出蛛丝马迹,如何一个个把嫌疑人中的 无辜者排除,如何锁定最终的目标。

--法庭审判

国内关于刑案的法庭报道大都很没劲,当然这往往不是新闻记者的过错。而这 篇特写最好看的部分就是法庭控辩过程,你会了解到,在西方司法体系中,证据是何等重要。检察官如何安排证人出庭,怎样建立一条牢固的证据链。被告人的反 应,辩护律师的反驳,激烈的法庭辩论,被告人的陈述与身边,检察官的怒涛般的攻势。陪审团的议事过程,法官的最后陈述。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法官的判词。

一个在受害,两个人观看,想象一下她们的害怕;第二个人受害,另一个观看,想象一下她的恐惧;最后第三个受害人,在目睹了两个亲人消失水中之后,也被举起来,抛向水中,想象一下她的战栗。

Oba Chandler,你不仅失去了活在我们之中的权利,根据佛州法律,你也彻底失去了活着的权利。

愿上帝怜悯你的灵魂。

四、新闻伦理

在犯罪新闻报道方面,国内媒体往往走入两个极端。要么充当正义的化身,进行媒体审判;要么丧失基本道德,对受害人或其亲人造成伤害。汽车站小报就不说了,正规媒体也存在这两个问题。

我 们可以理解记者面对一个罪犯的时候,那种强烈的鄙视和痛恨心理。但记者的职责是还原表象背后的事实。没有人生来就是罪犯,犯罪往往有一个早期潜伏,长期发 展的过程。所以,无论是对待嫌疑人还是罪犯,都应当首先把他们当成人看待。群众可以咬牙切齿,记者在写报道的时候,必须控制自己的情绪。

在《天使与恶魔》这篇报道中,记者采访了罪犯的亲友,了解到他不幸而混乱的童年,他多次被控有罪的经历。使我们对罪犯的心理历程有了一个大致的推断。

新闻伦理必须避免文字的误导性。即使你说出部分的事实,也可能对公众造成误导。《天使与恶魔》中讲了这样一个例子,有家报纸报道通过一系列事实的组合,让人产生了Jo的丈夫是疑凶的印象。

我们知道生活中存在大量的事实,不同的遴选与组合就会产生不同的暗示。这一点,国内媒体做得很差,有时候记者还会故意误导公众。

五、细节

国内媒体往往5个W不齐全,除了滥用“某”之外,还滥用各种化名。西方媒体尽力报道出真名实地之外,对于实在需要保护的隐私,也不用所谓化名。在《天使与恶魔》中,一位关键证人是加拿大妇女,报道中直接用“加拿大妇女”,“那位妇女”指称,而没用假名字。

通过阅读这篇报道,你会发现,文字的力量在于能够更客观地还原真相,而无论广播、影视都难以达到这种效果。在这个人人对视觉上的暴力渐渐冷漠和麻木的时代,文字新闻报道更加能够唤醒人们心中的天使。

我要说的,就这么多。

Loading

我惭愧,我买了正版

Thursday, August 3rd, 2006

溜溜达达进了书店,现在的书真多,可我不想买,我想看什么书,自有作者送给我,并工工整整签上“兄台雅正”。

于是走进了音像区,看了看那些游戏,有一套《冠军足球经理CM00-06》不错,但想到又要浪费我玩《实况》的时间,忍住没买。

我发现任何高消费都起源于小破费。

在CD区,我发现了一张《列农与大爷养子》,只有15元,何不买下来呢。拿CD的时候,发现一张BEATLES经典,里面有凝聚着美好回忆的歌,既然列农都买了,这张也不该错过。CD不贵,只有12元。再走再看,又见一张BEYOND绝对经典,经典都买了,况绝对经典乎?

准备走了,忽然想到戏曲架子上看看,以前见过张火丁的DVD没舍得买,这次破费一次。结果,张火丁没找到,找到了火丁的祖师《程砚秋诞辰101周年特别纪念完全版》,11DVD,158员,买还是不买?四大名旦,我独爱程旦,况且买了这个,他的徒子徒孙的以后都可以不买了。咬咬牙,买!

咱家任何钱都可以省,唯独这个钱不能省!

刚抱到怀里,一转眼瞥见了五百年风流业怨。纽约林肯中心《牡丹亭》,导演陈士美他弟--[美]陈士争。2DVD,48元,贵是贵了点,但与程砚秋比还算便宜。索性买之。最后抱在手里的还有一盘《盖叫天的舞台艺术》、一盘CD《老子》朗读。

一结帐,278元。这一切都是由一张15元的CD引起的。这些钱买盗版,可以买40张,而我买的全部正版碟片加起来只有20张。还是亏了!

高高兴兴回到办公室,先听BEATLES,后看程派《锁麟囊》。又忍不住打开《牡丹亭》,终于发现这才是我今天最大的收获,关于这戏的妙处,等我看完后再细细描述。

刚才打开了BEYOND的CD,飘出一张小纸片,上写着“工号5 ”,正版就是负责任,万一有杂音,还可以去找这个“工号5”算帐。CD封套上印着全套歌词,这也好,省得我百度一下了。同时还有一本小杂志,一张顾客回函,印着电话,网址。瞧瞧,15块钱,享受这么多用不着的服务,感动啊!

不过在这里,我要给正版商们提个意见。你们以后能不能不用那么多外包装啊,害得我每次拆封都要动剪刀。虽然外面包得严实,里面的碟却缺乏保护,裸着就卡在盒子上。

而盗版就是好啊,碟外包装简单,宽衣解带容易,里面保护严格,纸袋套硬塑料袋,最里面再套软塑料袋,这才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学杜蕾丝,谁用谁知道;不要学中央一套,就知道驴粪蛋子外面光!

Loading

青色的情窦

Friday, July 14th, 2006

青涩的情窦

《傲慢与偏见》的第一句话:“凡是有钱的单身汉,总想娶位太太,这已经成了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其实,还可以补充一句:“凡是后来有钱的男人,总想找到少年时期暗恋的女偶像,这也是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2003年春天,IT精英马云终于把他少年时代的偶像“小鹿纯子”请到了杭州。

此时的我,却没有去追星。我静静一个人呆在距小鹿纯子活动地点两公里外的办公室里,紧握鼠标,四处搜寻《排球女将》的片尾曲。

人们都记得《燃烧攻击》,但除了我,谁还记得那首片尾曲呢?

《排球女将》是我看的第一部电视剧。那一年,家乡棉花大丰收,村支书决定为全村买一台彩电。在大队部外的小广场上,每天晚上挤满了男女老少,人堆里有一个眼睛瞪得像牛铃一样的少年,那就是我。

《排球女将》讲的是一个叫小鹿纯子的排球运动员的故事。当然里面的情节相当复杂,整个故事看上去更象一个阴谋。小鹿纯子要找她的妈妈,但她的爸爸说只有她取得了冠军才能实现这个愿望。于是,小鹿拼命打球,同时尽力寻找自己象女特务一样神秘的母亲。里面最吸引人的是那些排球的招法。最无敌的招术是“幻影旋风”,其次是“双人晴空霹雳”和“晴空霹雳”,对手的着数也很厉害,主要有“流星赶月”等等……在片子结束的时候,那个姑娘追着一匹白马在跑,同时响起了那首歌。

多少年过去了,这首歌的旋律一直刻在我的大脑里。

我相信那是我的初恋,我当时偷偷地、羞涩地爱上了小鹿纯子。长长的马尾辫,大大的眼睛,灿烂的微笑,明亮的额头……这一切在我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记,比毛主席、华主席还要深。

过年的时候,父亲过去的同事送了我家一包咸梭鱼,从包鱼的旧报纸上,我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小鹿纯子的一寸照!虽然已被浸得发黄,但是对我却有非凡的意义。我心跳加速,把这张散发着腥味的照片夹到课本的书皮里,当成自己最珍贵的宝贝。

现在我把崇拜偶像的孩子们看成弱智,自己当年难道不也是这样吗?

不是,这是有区别的。

当时的信息是那么闭塞,我甚至不知道自己“情人”的扮演者是谁,我爱的是一个神秘的、遥远的、虚幻的、不可能的存在。而现在的孩子们,随随便便就可以找来一套自己偶像的写真集。

另外,那种对爱的理解也是不一样的。我的童年没有电视,没有书籍,只有收音机。我所受的文学启蒙,几乎都来源于“小说连续播讲”、“广播剧”和“评书联播”节目。

当时,我最喜欢的一部小说是《第二次握手》。男主人公叫苏冠兰,有两个女人同时爱他:一个是温柔的、现实的叶玉涵,另一个是梦幻的、浪漫的丁洁琼(“琼姐”)。后来当我读《红楼梦》,一下子就对号入座了,原来叶玉涵就是宝姐姐,琼姐就是林妹妹。那是我的爱情的启蒙读物。这种错误的启蒙对我影响很大,以至于当我长大以后,潜意识里一直认为一个男人可以同时爱两个女人。

还有一个短篇小说对我的爱情观同样有很大的影响:张抗抗的《夏》。在广播里,我把张抗抗听成了“张胖胖”,并一直认为作者是个男的。小说女主人公是一位叫岑朗的女大学生。她有个性、有思想、出水芙蓉(小说里有一段男女主角游泳的描写,天知道为什么我偏记住这一段),冰清玉洁。当“我”向她表明爱意的时候,她说:“到秋天自会有收获的,但夏天是生长的季节,就让它生长吧。”

如果说《第二次握手》在爱情方面对他是一种误导的话,《夏》对我简直是毒害了。因为这个短篇小说让他相信,一个理想的情人应当是:一、有思想;二、美貌出众;三、纯洁得一尘不染。

虽然生长在乡野,但我对身边的野丫头不感兴趣。我立志一定好好学习、振兴中华,并找一个城市里的女朋友。

城里的女孩子,哦,她们令我羞怯、恐慌。当年父亲在镇上中学当代课老师,我经常有事没事去看他。一次,碰到一个比我大几岁的女孩。她叫什么,我不知道,只知道她妈妈是父亲的同事。这是我第一次跟城里的女孩子说话,我大概是满脸通红,一直低着头。她拿了一本彩色的图画书给我看,那画,我至今还记得--竟是斯芬克斯之谜。画上是一个妖艳美丽的女人,她喜欢给人出谜语,答不上来的,就吃掉。我情愿被画上这女人吃掉。我平生第一次发现,这世界上有比猪头肉和面包更好的东西。可是,太遥远,太渺茫,太不可企及。

苦心人,天不负。在小学4年级的时候,我终于遇到一个城里的小姑娘,从镇上石油站转学来的,她姓赵。我经常借口去看学校里的父亲,跟她还有她的伙伴一起到镇子上去。有一次,小学劳动课上,老师布置每个学生都必须到地里去割草,两人一组,每组的任务是30斤。我和赵姑娘分到一组,天哪,那天的情形我至今居然还记得。我们一起在长满青草开满苦菜花的地里割草,她给我绘声绘色地讲昨晚漏看的一集《排球女将》。30斤草,对于两个孩子来说是个不可能的任务。于是,她想出了一个办法。我们扔下了镰刀,开始拔草,拔下来的草带着根须和一大块土,我们把这类草放到口袋下面,上面依旧铺上鲜嫩的青草。两个人抬着草回到学校一过秤,竟然还超过了规定任务5斤。

昨夜,我在网上找到了《排球女将》的片尾曲,它的中文译名叫《思乡曲》。我听不懂那个日本女士在唱什么,但是此刻我思乡了,思念那个跟青涩的情窦一起遗忘在时间之外的家乡。

Loading

《纵横周刊》--你要做中国的《经济学人》

Saturday, June 3rd, 2006

刻录事上看到《纵横周刊》的链接,下载了5-29期,速读了一遍,感觉还不错。

纵横周刊》是一本国际时事电子周刊,内容涵盖国际政治、文化、经济等内容,作者由来自好多国家的志愿者构成。文章都比较短,干货比较多。

有点类似《经济学人》(Economist)的风格。最近密码失效,读不了《经》的收费电子版, 就下载一下《纵横周刊》,聊充饥渴吧。

Loading

倾诉时刻

Thursday, June 1st, 2006

中国人雅思成绩全球倒数第一,很大原因是被口语给害的。雅思口语考试时间11-14分钟,分成三部分。一是瞎侃,二是一段2分钟演讲,三是神侃,聊一些抽象的话题。

关于雅思口语考试,有两个学派。实用派认为,其目的就是了解考生口语水平(流利程度,语音语调,语法句型),说什么无关紧要;神秘派则认为,雅思考察的是你的人生阅历,观点思维,同时配合大英帝国做市场调查工作。我是神秘派的信徒,因为我们的口语老师--浙江省大名鼎鼎的CS先生--积多年之心力,亲口传授了我们其中的秘诀。

雅思口语,是一个倾诉的过程。第一部分的问题,看似简单,问的都是你的家庭故乡,兴趣爱好,关心的事物。但如果你想给考官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么最好个性化一些,把你的个人经历融入到回答中。

比如:

Q:What’s your name?
A:My name is Wang Xiaoshan.

幼儿园级对话是吧,但接下来,这个问题要注意了。

Q:你的名字在汉语里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
A:(热情地,兴奋地)是的!我的姓,王,是King的意思;我的名:小山,意思是Small Hill。我家里当初给我取这个名字,是希望我像国王一样有权力,同时又有钱,家里的人民币堆得跟小山似的。

第二部分考生会拿到一张卡片,就一个话题做2分钟以内的独白。有些话题比较常见,比如你喜欢的一本书,一个电视/电台节目,你遇到的最高兴的事。但有的,就叫人摸不到头脑。


【话题】描述你吃过的一顿难忘的饭。

这像津巴布韦人出的题,不像是衣食无忧的英国人关心的问题。但偏偏就考过很多次。

这个话题,其实是让你倾诉。考官要听的是个性化的故事,他要听的不是馒头,而是背后引发的血案。

我的一位从事环保工作的同学是这么回答的。

我吃的一顿难忘的饭是在海拔800米上的山顶吃的,给我做饭的是一位老人。他是那里的护林员,已经在山顶工作了50年了……

【话题】你买了又后悔的一样东西

一位同学的回答--

防风打火机。十多年前,这玩意很时尚,也很贵,一个市面上要卖100多元。一天,单位里来了个推销打火机的人,我烦,跟他斗嘴:10块一个的话,我全要了。

卖打火机的一听,马上说:不许反悔。

于是打开书包,倒出120个打火机。此后的三个月,我在做两件事。1、找朋友蹭饭;2、送朋友打火机。

第三部分的问题要抽象一点,一般都涉及忆苦思甜,或者展望未来。

Q: 你关注的最近一项发明是什么?
A: 我工作很忙,没时间关注。
(你完了,回去上班吧。)

看,一位警察同学的回答。

A:我最近关心的一项新发明?嗯,是一种以色列生产的拐弯枪。有了这种枪,就可以躲在墙后面制服歹徒了。

你看,雅思不喜欢“吃冰棍拉冰棍--没话(化) ”的人,它逼迫我们倾诉。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会说的考生有分拿。当然,有人说,英国人让考生敞开心扉的最终目的是了解这个国家的国民和市场,最终达到商业目的。是不是这样我不知道,我只知道,雅思一定程度上让我学会了表达。

Loading

办一切事都要用雅思的思路

Thursday, June 1st, 2006

参加雅思培训班期间,每当跟同学们聊起来,大家都觉得:雅思让我们变聪明了!雅思考试体现着人类的理性和秩序,闪耀着智慧之光,对厘清思路很有帮助。

从小到大,我们参加过各种各样的考试,我们很少在考试的过程中得到裨益。因为中国大部分考试的目的都是淘汰人,中国考官的命题原则就是想尽千方百计蹂躏考生。而雅思命题不是这样,它体现了西方人的思维方法,其特点是:秩序、客观和逻辑。

雅思的理性和秩序首先体现在顺序性上。

雅思的考题80%是有序的。在同一题型中,问题的答案分布呈现时间或空间上的顺序性。 以做听力题为例,在一段录音材料中,第2题的答案一定出现在第1题的后面。

这样说太笼统了,下面以《喜剧之王》做一个示范。

【录音】

导演:(上前来)你怎么死来死去都死不了啊?
天仇:因为我设计的角色性格是比较调皮的。所以我内心的潜在台词是我不想死。
导演:(……)你不想死也得死啊!
天仇:其实我差点就死了,你再给我多一点点时间,我就死定了。
【填空题】

1、天仇希望多给他一点( )。

【录音】

娟儿:喂!你知不知道一秒钟有多少格底片?
天仇:(高兴)有24格啊,娟姐。
娟儿:你知不知道刚才那个镜头有多少秒钟?
天仇:大概有一分钟。
娟儿:(气愤)你知不知道因为你不想死,浪费了多少秒、多少格底片、多少钱和工作人员的时间和心机啊!!

【选择题】

娟儿生气的原因是:

A、天仇没死。
B、天仇不知道一分钟用多少胶片。
C、天仇浪费了剧组的时间和金钱。

假如这题让中国考官来出,肯定没有所谓顺序性,而是杂乱无序,颠三倒四,前面放过的录音,后面又出题来考。

中国考官出的第10题,估计会是这样一道填空。

10、天仇内心的潜在台词是( )。

雅思题目的有序性 ,也贯穿在阅读中。限于篇幅,就不举例子了。

为什么英国人的雅思体现了顺序性呢?这可能与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有关。西方人在物理上敬畏时间之箭;在宗教上强调既往不咎;在法律上主张“一案不二讼”、“一事不再理”的原则(即任何人不得因同一罪行而两次遭受刑事起诉)。这些思维方式,体现在雅思考试中,就是不拿一段材料反复考人。

雅思理性和秩序的第二个体现就是客观性。

雅思特别强调客观,解题的钥匙在且只在给你的材料中,解题过程必须严格忠实于原材料,不允许任意推理,随意发挥,更不允许想当然。这一点,初涉雅思的中国考生非常不适应。因为我们中国人的思维最大特点就是天马行空。

以我们从小到大做的判断题为例,都是非对即错(TRUE/FALSE),雅思却增加了一项:文中没提(NOT GIVEN),意思是说,只要文章中没有明确说的,就既不能算对,也不能算错,只能选Not Given.

这个NOT GIVEN,让中国考生吃尽了苦头。我曾发恨,等有一天,出一套给英国人做的雅思中文考题。阅读题是这样的。

【材料】
……糖尿病人不能接触糖分以及高淀粉的食物,也不能喝啤酒,但可以吃一点猪肉,新兴医院的张大夫说,很多病人明明知道,但还是忍不住要吃甜食,有一次我骂一个重病患者:“你怎么狗改不了吃屎。”……

【判断题】TRUE/FALSE/NOT GIVE(是/否/文中没提)

1、糖尿病人可以吃猪肉火腿
答案:是

2、糖尿病人不能吃屎!
答案:NOT GIVEN。 (因为文中没说!)

雅思的客观性来源于西方实证主义,即一切都要有依据,一切都要有证据。你会发现,西方的科技、学术、新闻等各个领域,都体现了实证精神。

雅思理性和秩序的第三个体现,在于其逻辑性。

所谓逻辑,就是思维的连续性和严密性,结论要有证据支持,证据跟结论之间,要有明显和直接的逻辑关系。这点可以说是中国人最不擅长的。

中国人喜欢气势磅礴地下结论,却拒绝提供论证或者证据不足。有一个1980年代常被引用的例子。在“四书”之一《大学》中,作者豪迈地指出: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听上去铿锵有力,实际上经不起推敲。瑞士数百年没有战争,国治不治?但天下因此而平了吗?

而雅思的思路却是严谨的。当我准备雅思作文的时候,深刻地感受到这一点。雅思作文分两部分,小作文是描述,大作文是议论。议论文选择的话题往往是社会上有争议的话题,比如:死刑该不该废除?动物该不该拿来做试验?答案无所谓对错,但你必须给出严密的论证。

像我这样一个长期靠写字为生的人,在对付雅思作文的时候,也感到力不从心。语言是个小问题,因为你可以使用简单的句子,最大的问题是逻辑思维。我们写文章,喜欢随心所欲,不亮出观点,不提供论证,一切让读者去揣摩。而雅思的认可的好文章,必须观点明确,论证充足,井井有条,丝丝入扣。这一点做起来太难了。

感谢半年来所受的雅思训练,让我对自己的思维方式,表达方式开始全新审视。但愿这种影响能够持续得长一点,这样,也许我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可以少走不少弯路。

Loading

伟大的舅舅

Monday, May 29th, 2006

应某国际咨询公司辗转约稿,写一篇沿海地区农民一天真实的生活,我一下子想起了舅舅。我要采访他。怯生生拨通了舅舅的电话,没想到他愉快地接受了采访。还跟我约定,等春节回家,给我一些很棒的素材,助我写一部电视剧。

舅舅是一个天资聪明而又时运不济的人。他1968年高中毕业,那年高考废止。1977年恢复高考,他却不符合条条框框,丧失了上大学的机会。舅舅做过造船厂的临时工,还是一个好木匠。我记得小时候,看他干木工活,明明已经做好的板凳,他却又拆开,我问为什么?他说差一分毫坐着就不舒服,所以要重装。

前些年,舅舅告诉我,他最崇拜的人不是江泽民,而是站在江泽民背后的那个人,他的翻译。因为翻译是靠知识靠本事吃饭的,也是咱们老百姓可以努力的方向。

我采访的主题是舅舅的一天,他喜欢不喜欢现在的职业,最大的喜悦和担忧是什么。弱智问题,但舅舅的回答让我非常感动。他说,一生种过各种农作物,粮食、蔬菜、花生、棉花,但现在种植冬枣是他最喜欢的。因为有技术难度,不是所有人种的冬枣都能结果,这其中需要认真学习和钻研。而舅舅正是一个爱知识、爱智慧的人。虽然务农,他每年都买200多元的书,除了冬枣书之外,还有《读者》合订本、《读报参考》、《演讲与口才》。他说他看电视只看与新闻有关的节目,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法制进行时,坚决不看电视剧,哪怕赵本山的都不看。

舅舅有一个学习冬枣技术的笔记本,第一页写着一句诗: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种冬枣树!

舅舅说他最怕暴风和冰雹一类的自然灾害,那会把他的劳动成果化为乌有。

“我最幸福的时候啊,就是一手拿着茶壶,一手端着茶碗,在自家的冬枣地里溜达。看着树上的累累硕果,我有说不出的高兴。尤其是有人来参观,更有一种成就感。”

伟大的舅舅,你虽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但约稿的人告诉我,你的名字会印到这家全球咨询公司的圣诞小册子上,送到全世界客户的手里。但愿全世界都知道你,知道你被埋没的天才,知道你被命运遗忘的计划,知道你淳朴而快乐的心,当然还有你枣园里累累的硕果!

Loading